第一篇:提升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提升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在幼儿园中,教师尽早建立起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幼儿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作为初入职的教师,在工作初期与家长交流时不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家长工作的困难。如果在与家长沟通时,新任教师掌握一些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与技巧,便可以增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家长工作便可以得心应手,班级的其他工作也可以事半功倍。
一、有效沟通的内涵
沟通的有效与否是相对于沟通的结果而言的。无效沟通是指因为种种原因致使沟通的对方无法理解或者不肯接受沟通一方的思想或是信息,也可以说是沟而不通。所谓有效沟通,则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主动沟通一方的意见或是思想。根据有效沟通的含义及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沟通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目的便是形成家园合力,纠正或防范幼儿的某一错误行为,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二是沟通应获得家长的理解,减少与家长的摩擦。在工作中,教师的某些教育行为难免会有让家长不满意的地方,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要力求得到家长的信任,解决与家长间的矛盾。
三是沟通的结果应有助于争取家长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的诸多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使家长乐于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职初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沟通的态度消极
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的积极性。由于初入职的幼儿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一角色,不知怎样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工作中便把与家长沟通的工作推给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则选择了逃避。比如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个真实情景,一位奶奶去送孙子入园时想和新来的老师聊一聊,话刚起头,新老师便说:“您去跟某某某老师说说吧。”便让幼儿跟奶奶说再见,一句话让这位奶奶不得不离开。幼儿园中这种现象是常见的。而新教师逃避与家长沟通的结果,一是让幼儿园职初教师学不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二是会导致家长对职初教师的印象不佳,不满意职初教师的教育方法,后期不配合职初教师的工作,致使幼儿园的一些正常活动无法顺利完成。
(二)沟通随意化
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由于缺少沟通的经验,他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在评价幼儿时通常是随意表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说很多,但没有主题定位,让家长不能完全了解幼儿的表现,并且不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与幼儿园配合,也会对老师的教育水平提出质疑。如一位新任保育员与家长交流幼儿生活环节的表现时,一会儿说幼儿吃饭挺好的,一会儿说洗手入厕睡觉都不错,一会又把话转回来说幼儿吃饭还是有些问题,睡觉还有些不老实。这样的交流让家长听着云里雾里,不晓得幼儿的表现究竟怎么样、需不需要教育、怎样教育,这样的沟通便是无效的。
还有的教师不顾及幼儿和家长的感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通常采取“兴师问罪”的做法,令家长面子上挂不住。如一个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在排队时推了前面的小朋友,使得小朋友们摔倒好几个,有两个轻微擦伤,恰巧是新入职的教师带班,在晚上接园时,对这个幼儿的家长发起了牢骚,说起幼儿的不是。家长虽然面上连说对不起,但心里很不舒服。学期末家长评价教师时,这位新教师的分数便是不及格。
(三)沟通缺少换位思考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新任教师通常会以自己单方的角度摆出一些标准或是规定,要求家长配合工作。这样硬性的规定容易造成多数家长不理解老师,相比较这些标准和规定,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事情更为重要,他们的配合工作难以进行。如新学期开始小班幼儿刚入园,有的幼儿的褥子尺寸宽于床的尺寸,铺上既不美观,幼儿也不方便。一位初入职教师看到就对家长说:“你们的褥子尺寸量错了,不符合园里规定的标准,需要重新返工。”有的家长听了乖乖地拿回去修改,有的家长则听了很不舒服,我好不容易找人做好的褥子,怎么再去修改,既然能铺上就这样吧,便不理睬教师的说辞。还有的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规定家长接园必须持卡进园,但有的家长总是忘记带卡,有的新任教师便在家长会上强调若是不持卡进园,园所会扣掉班级分数,影响班级的评比,但家长们听了依旧不闻不问,我行我素。
(四)沟通方式单一
自由开放的多种沟通渠道与方式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幼儿园中,新手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大多是在为数不多的家长会上,或是在接园、离园时的短时间交谈。众所周知,幼儿园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帮助配合,如对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搞活动需带材料等等。可是新任教师在需要家长配合时再去沟通,这样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家长会这样认为:你需要我的时候就跟我多说几句,平时我问幼儿的表现你也没说几句,那么我也可以不配合班级活动。这样单一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便会使家园配合出现裂痕,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职初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新入职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的学问,新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了解和尊重家长,尽快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支持和理解幼儿园的工作。
(一)建立积极的沟通态度
幼儿的在园生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作为刚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如果选择逃避,问题只会越来越复杂,自己也不会有进步。职初教师若能主动与家长沟通,能够表现出新任教师的工作热情,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喜爱,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赢得家长的信赖,利于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即使教师当时没有时间去交流,也要主动去向家长说明情况,不要去敷衍,或可以找其它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会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真诚与热情,更有利于之后问题的解决。
(二)明确沟通的目的
新任教师若是想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或是准备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即本次沟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宝宝在园的饮食及大小便的情况,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反映宝宝在园的相关信息,请家长对宝宝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再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幼儿父母离异,由祖父母照顾,由于安全感的缺乏,中班时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次来园都是哭哭啼啼,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活动时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这样的幼儿,该班新任教师每次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都会把需交流的内容列个提纲,提醒自己与家长沟通不要偏离本次的主题。如幼儿有进步时,她便肯定幼儿的进步,感谢家长的辛苦配合;幼儿缺乏安全感,她会从幼儿的心理进行解读,希望家长能从心理上给予幼儿安全感;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及注意力集中方面有问题,她便会告诉家长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经过一学年的努力,这个幼儿在各个方面与班里其他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当,幼儿的家长对这位老师也是深表感激。
(三)实施换位沟通的方法
在共同教育好幼儿这一目标下,老师首先要站在幼儿与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幼儿与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沟通才能称之为有效,否则便是无效。如家长带来的褥子尺寸不对,若是教师对家长说“您带的褥子大出很多,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容易滚下来,并且幼儿在幼儿园还要睡三年的时间,不如现在动手费点事,也让宝宝睡个好觉,所以最好还是回去再修改一下”之类的话,家长会认为教师处处考虑自己的幼儿,一切以宝宝为先,她就会表现得十分合作,并感谢老师的建议。再如班级强调持卡入园的重要性,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幼儿的人身安全,家长会认为老师考虑幼儿的安全更为细致,便乐于接受幼儿园的这一规定,配合度也会明显提高。工作时间久了,新任教师在实践中会慢慢体会到有时因自己换位思考,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非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成为一种桥梁,这样便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园配合的效果。
(四)扩展沟通的渠道
新任教师利用多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可以使家长充分感受教师对幼儿的爱以及教学活动的认真、负责,提高家长对职初教师的信任程度。教师除利用来园、离园时间和家长交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谈幼儿在园学习、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表现外,还可以把本班开展的一些特色活动、游戏活动、早操活动、课堂教学等一些集体、个人掠影发布在网上,家长多角度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巧,从而理解教师,积极配合教师。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与家长积极沟通,比如建立班级论坛、QQ群或是微信等方式将班级幼儿的表现以及班级的一些活动与家长交流,这样会容易拉近新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并能及时消除家庭与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使工作更有实效。
综上,职初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多种策略获得家长的信任与尊重。尤其当家长感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幼儿时,会主动与教师接近交流,那么职初教师与家长之间就会取得更有效的沟通。
第二篇: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关键字: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策略
决定沟通的因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会更理性地重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 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臵。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1.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笼统地“很好,很聪明”,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被忽视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2.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
教师切忌用“告状”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点,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比如“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如果多学习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们好好帮助他,他会变得合作能力更强,更加优秀”。3.以布臵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
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因为:第一,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事故时的沟通策略。
幼儿在幼儿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最严重的就是事故。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判断准确、送医及时、处理规范外,还要安抚好家长。首先,教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过失或者诚心向家长表示歉意,赢得家长的理解。其次,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可以降低家长因迷惑而带来的焦虑、担忧和不安全感。最后,和家长一起协商做好孩子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观察、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以此获得家长的谅解。
5.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策略。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辩解,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这样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教师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三、因地而异的沟通策略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考虑到地点。有些一般性的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长接送时用简短的语言在教室内与家长沟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儿某方面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地点,避开其他家长和孩子。人际沟通学中提到沟通主体会因沟通的地点而发生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沟通的效果,同时,选择地点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尊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第三篇:教师培训-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贾涵
有效的沟通开始于足够的尊重,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有效的沟通。
沟通总原则多表扬,少批评。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自己孩子的问题自己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如果教师同样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的话,多数家长都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先扬后抑,在充分的表扬过后,再以委婉的方式反映学生的个别问题(如何委婉后文会说),需要切记的是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真诚,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眼神、说话的语气等,必须要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师是喜欢、认可孩子的。我们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问题,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缺点,并配合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纠正。因此,只需要让家长明白即可,没有必要添油加醋的大加挞伐。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多使用“如果(要是)能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怎么怎么好)!”这样说既能让家长接受也能让学生接受,作为一个家长,如果别人直斥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差是很没面子的,同时直斥也会引起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反感。
另外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家长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们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教师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请他们到学校来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与教学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家长的脾性、要求以及处世方法等的千差万别,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必须讲究技巧的运用。才能达到反映问题的目的又能获得家长信服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第四篇: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
教师的工作需要依靠家长的配合,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一、充分尊重学生家长
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家长。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教师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以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对如何教育学生具有发言权,从而觉得高人一等,与家长谈话的时候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错时,轻率地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把孩子的错都怪罪到家长的头上。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有些教师会把家长请到学校大批一通,家长只能一味地赔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学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长勉强承认自己没管好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心里也会觉得别扭,从此对老师敬而远之,尽量不与教师发生联系。这样,反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甚至对立,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帮助家长树立起对孩子教育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是对学习基础比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有的学生家长,由于经常听到对自己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负面的评价,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信心,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甚至无可救药,从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其效果即使不算是完全失败了,也必然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必须避免告状式的家校联系,不能在家长面前一味地数落孩子的不是。如果确实因为孩子犯了差错需要与家长联系,也应该与家长坐下来,共同分析孩子之所以会犯错误的根源,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默契,互相配合,研究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家长,更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孩子学习越差,家长与教师一样对他的教育付出的就越多,孩子显得不争气,做家长的比谁都痛苦。对于这些家长,教师更应该对家长给予安慰,并尽可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哪怕这优点只是一刹那的极不明显的闪光,以重新激发起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缺点,同样,学校里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化其优点,逐步转化
三、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又无教育学方面的修养,或者由于工作繁忙,从而对老师表示对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个别家长甚至认为只有打骂才是让孩子屈服的唯一办法。此时,要帮助学生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不能对家长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的教育方法熟视无睹,无论家长是溺爱孩子、打骂孩子、还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必须加以帮助,促其纠正,使家长的教育学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只要学生家长真正地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孩子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们自然也会想方设法对孩子多加督促与关心,把孩子教育好。
第五篇: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一、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a、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b、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c、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二、和家长沟通,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一般教师可根据所沟通问题的性质灵活选择。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走廊或活动室沟通。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的头发和指甲该剪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喝白开水,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幼儿园走廊一角或某个地方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午睡时经常尿床,等等。●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后或利用节假日,在幼儿园办公室或幼儿家里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这类沟通内容往往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自伤行为。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掌握非言语技巧
研究表明,交往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因而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以下非言语技巧,效果会更好。
●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动笔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四、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常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的抱怨:“家长工作真难做,你好心将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他们却认为你瞧不起他们的孩子,说你偏心。”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一次教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大小便都要人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听了很生气:“我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什么都会还来干什么?”这位教师顿时感到十分委屈,沟通不成,不欢而散。其实这位教师的好意如果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说“你的孩子又聪明又可爱,我特别喜欢!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帮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不好?像吃饭、穿衣、大小便、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好!”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
●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园表现,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谈论时如果说“咱们的孩子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切。
●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与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倾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你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
●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等,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对于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商量对策;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使其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在指出幼儿缺点时不要说“你的孩子今天又犯了什么什么毛病”,而要从侧面切入:“你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要是在这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意见,也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家长不满时
一位父亲发现孩子被同伴打出鼻血后十分气愤,要求教师给一个说法。这位教师首先承认自己工作失误并表示深深的歉意,接着全面介绍孩子的情况,使家长感到他的孩子是受老师和小朋友关爱的,发生这次事件纯属偶然。然后,这位教师保证今后将尽力避免发生类似事情,还表示接受建议,希望家长今后对自己的工作多提意见。这位父亲面对态度诚恳的教师,很快化解了心中的怨气,谅解了教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认真分析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正当发泄,接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就会转变家长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
●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
●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以后再谈。●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应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
●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
——当沟通无效时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冷静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然后尝试采用迂回的沟通策略。一位教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班里一位孩子可能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和家长沟通希望其引起注意的过程中,家长却认为孩子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有问题,甚至认为教师对孩子有偏见。对此,这位教师既没有生硬地和家长继续交谈,也没有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放弃教育责任,而是改变了沟通策略。教师首先把有关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送给家长阅读,然后主动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经过多次观察,家长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幼儿相比,确实存在差异,便主动找教师沟通。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使孩子得到了及时矫治。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论多难沟通的家长,只要辅以灵活巧妙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确实是为孩子着想的,就能使沟通获得成功。
●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和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在各种建议都无效时,可以说“您想怎么办”或“您有什么要求”等,让家长直接面对问题。
●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
●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问题。在家长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与其进行沟通。
六、根据基本原则,选取恰当时机,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的办法。首先告诉家长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让小朋友了解并配合,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 能力。接着,我们例举了孩子语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的。记得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成一碗,因为它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之类的面食也要三至四个。”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和家长分析的,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客观原因,一味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接着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及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谈了教学目标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家长看了我们有理有据的来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七、灵活地运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察言观色,采取主动。教师是家长沟通工作的主导者,教师不能等到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事情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家长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不理解,甚至与教师大闹一番,给教师或幼儿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随时细心观察家长的需要,甚至表情脸色等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沟通,采取主动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那么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
2、用真诚换取家长的信任。面对幼儿园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教师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用自己的真诚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换取家长的信任。
3、家长也需要表扬。我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的家长也需要我们表扬,鼓励,才能使更多的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平时,多表扬一些家长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带动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园的活动,发挥特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八、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沟通方法
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人与人的沟通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和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工作中,我把家长分成几类,对不同的类型的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家长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经常主动与其沟通,用事实去感化他们,使得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多了一些肯定和配合。
2、过分呵护型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与及时交流,同时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介绍给她们,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这期间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就不难做了。
九、注重教师的态度、方法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运用语言。
1、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微笑服务,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老师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谈话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2、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某某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本班情况及时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谊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等。让家长集体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儿童化语言。有时临时利用接孩子的机会召开短时的家长会,及时处理一些共性的问题。
3、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4、要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师生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总结,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