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阴一中2012年年度总结&2013年工作打算(完稿1)
江阴市第一中学
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打算
2012年工作回顾
本学年我校紧紧围绕“扬长挖潜,以情育人,奠基幸福人生”这一办学理念,以促进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线,努力使学校成为人心凝聚的文化场,引领学校和谐发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学校发展基石 1.师德为本,提升教师精神境界
我校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评议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学校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开展家访等活动了解社会评议;通过设立家长QQ群、举行家长开放日沟通家校信息;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健全投诉渠道等加强社会监督。这些措施和活动推进了师德师风的提升,提高了教师精神境界,深受群众好评。12月我校被评为“无锡市人民满意学校”。
2.科研为翼,拓展教师发展空间
我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本年度被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并在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校因获江苏省精品课题、无锡市精品课题特等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等获教育局嘉奖。今年我校各有一人被评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各有一人被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学科带头人、江阴市教科研学科带头人、江阴市教科研能手。学校被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二、立足学生发展,特色德育以情育人 1.活动性德育课程系列化、品牌化
我校德育课题《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立项为 1 省十二五重点课题,2012年该课题又被推荐为国家级课题。“形象教育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励志教育课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正成为我校德育的四维。
2.立足学生未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
我校结合导师制与学业生涯的规划指导,为学生人生发展作指导,本年度重点落实在学业规划月、高二选科指导、班级质量分析会、家校共建暨校园开放日等方面。开展的活动有:社会实践进高校成人仪式宣誓暨红五月活动、新高三仪式、励志演讲团的巡回演讲、心理调节主题班会、温馨校园给力高考行动、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
3.创设“班主任节”,渲染育人氛围
11月底,我校首届“班主任节”开幕,目的在于进一步形成尊重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热爱班主任、争做班主任的良好风气,渲染良好的育人范围,落实全员德育的理念。
4.学生社团活动自主有序
本年度开展了学生社团招新、艺术节、读书节及学校宣传与环境布置、“益锋志愿者”启动仪式与志愿者行动、“共托”活动、第二届读书节暨主题性诗歌朗诵活动、社团节目展演等,构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本年度我校获评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江阴市首届十佳书香校园,德育工作经验作为江阴市唯一代表入编无锡德育专著。
三、紧抓教学质量,扬长挖潜深化课改 1.推进课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我校课改立足于有效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以达到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力的目的。为了保证课改顺利实施,我校组织教师就如何组建学习型小组展开专题研讨;邀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对全校教师作培训;开设116节研讨课,先后组织135人 2 参加一案三单教学设计评比和课堂教学评比;12月初我校举行了大型对外公开课,展示了课改模式和导学单制。
2.“网络化巡课”,紧抓教学常规
我校制订并启动了《江阴市第一中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行政人员分工巡课,巡课网络覆盖到每一节课。除此,督导组每月督导,并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调研考试,促进业务提升;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视为重点工作,抓实组本教研。
3.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可喜局面:2012年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呈稳步上升态势,高考本二以上人数648人,其中本一246人,本二上线率72.7%,实现连续四年持续跨越式增长,创造历史新高;学业水平测试4A人数40人,人均加分1.95分,远远超过同类型学校。
四、完善二级管理机制,实现人文管理创新
我校实行“低重心二级管理模式”,中层职能部门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侧重指导年级群体,淡化管理教师个人,重在对年级管理的引导指导督导。年级部作为一级管理单元,建立党支部、工会小组、团总支和学生分会,实行年级的德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体化。年级管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性作业层,实现办学重心下移,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
五、注重素质教育,体艺特色显著
本年度我校健美操队获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提高套路特等奖、啦啦操基础套路一等奖;男子足球队获邀参加亚洲U18足球锦标赛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男子群舞《天地走霞客》获得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将代表江苏省参加由教育部2013年2月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我校注重素质教育,尝试由点及面在高一高二年级普及啦啦操基 3 础课、舞蹈形体课,取得一定成效。12月初,我校举办第21届校园艺术节暨第3届狂欢节,12月底举办社团节目展演及元旦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青年学子的活力,彰显了校园文化。
除此以外,我校重视党政工作,本年度高三年级部获评江阴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陈华同志获评无锡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断加强对工会、民盟、共青团、学生会的领导,集体氛围团结和谐,学校凝聚力不断增强。
2013年工作打算
一、围绕提升“职业幸福感”,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1.强化师德修养,铸就一中高尚师魂。切实有效地进行师德师风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并表彰本校师德典型。
2.提升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读书活动,有计划地引导教师系统阅读,提升文化底蕴;推动校本科研,引导教师以研促教,加快专业成熟。
3.优化师资队伍,构筑本校核心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评价促进。
二、围绕夯实“三点四步”课改,提升教学效益
1.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严格执行《江阴市第一中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做到人人明确奋斗目标,人人为实现目标而全力以赴。通过真抓实干,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各类质量指标在无锡大市新增省重点中名列第一,并不断赶超先进学校。
2.紧抓常规,加强管理。督促教学六认真的落实,每日网络化巡课,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学科指导小组加强针对性督导,发现并推广先进典型做法,帮助薄弱学科、薄弱班级改进工作,促进学科、班级均衡发展。
3.优化课改,注重实效。结合教师、学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三点四步问题导学”模式、一案三单,潜心研究存在问题,精化、细化、科学化课改过程。
4.全面梳理,构建课程。在前几年侧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校本课程,整合开发出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三、围绕落实学生发展指导,推动德育品牌化建设
1.立足学生未来,不断完善“导师制”。在原有学业生涯规划、导师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一个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延伸导师制内涵、拓展导师制指导类型,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导师的引领帮助作用。
2.关注学生心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教师研究学生心理,为学生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开设心理课,使学生形成阳光健康、耐挫能力强的积极心理品质。
3.传承经典活动,不断丰富内涵。我校“活动性德育课程”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生入学仪式、成人仪式、艺术节、益锋志愿者等经典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接下来要在丰富化、个性化、品牌化上做文章。
4.加强社团建设,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以我校获评“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的“阳光心理社”为基础,逐步打造一批精品社团,努力以社团活动构建学生的积极关系实现学生的积极发展。
四、围绕巩固体艺成果,彰显素质教育特色
足球、舞蹈、健美操为主项的体艺特色项目在全市起到引领作用,5 继续在普通学生中广泛开设舞蹈形体课及啦啦操基础课,将体艺成果辐射至每一个学生,通过由点到面普及塑造学生的形体与体魄,使学生得到体态美、动作美、气质美等多方面的美学熏陶,彰显我校素质教育的特色。
五、围绕推进十二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以省规划课题为主体,以陶研课题和省教研课题为重要台阶,以各级个人专项课题为研究基础,努力造就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真正发挥科研工作对学校工作的引领作用。以课题为载体,坚持做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课题是研究的形式,课堂是研究的阵地,学生发展是研究的焦点,以达成最终目的——获得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六、围绕启动校安工程,建构和谐人文环境
随着校安工程和学校立面改造工程启动,学校的硬件设施将得到改善,学校将优化美化环境,充分体现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努力营造平安健康、绿色环保、人文艺术相统一、相协调的宜教乐学的工作学习环境。
第二篇:一中附小2016工作打算-李校
扎实推进“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年”活动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高密一中附属小学
2015年,我校紧紧围绕“学校管理效益提升年”这一主题,立足深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干部的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生五种能力、社会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年底综合评估在50多所职级管理小学中位列17位。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按照市教育局确定的“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年”主题活动要求,我校将立足实际,力求创新,向课堂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确保教育教学管理上档次,教育现代化建设上水平。
一、工作目标
以高教发„2016‟1号《关于深化“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年”活动,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四大目标:
1、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综合教育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评估位次大幅前移;
3、办学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再攀新高;
4、安全稳定持续向好,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向实干要效益
一是倡树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让干部“带”起来。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工程指导意见》,具体指导“课堂管理效益提升工程”的实施。明确“要做一个好干部,首先做好一个好教师”的要求,校长带头兼课听课评课,本学期我兼任5年级思品课,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干部不少于40节,要求领导干部带头举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业务干部每人负责一个课题、每人包靠一个学科、每人包靠一个班级,定期组织召开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通过组织“同课异构、同案异课”等形式强化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引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对成功的做法进行提炼和升华。课题研究以解决细节问题、促进教学效率提高为目的,扎扎实实做好“小课题”研究,为“提升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要求业务干部主持研究的教学问题项目每人不少于1个,推介优秀教学法不少于2例。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达不到目标的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用干部实干带出课堂新生态。
二是激发教师内在活力,让教师“干”起来。重点搭建三个平台:
一是成长平台。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对我校的支援作用,与三实小结为办学联盟,联合进行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对老师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教育正能量,提高教师素养。本学期打算开展以下活动:正月十三日我校全体老师去三实小聆听綦敦田校长讲座;第三周开始邀请三实小优秀教师送课上门,联合开展“传帮促”活动;派我校青年教师定期到三实小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校际之间通过优秀传经验、先进帮后进,形成深厚的帮学赶超氛围,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是创新平台。实行教研课题项目化,课题项目责任化,鼓励创新,分管教学的领导干部每人包靠一个课题组,涉及小初衔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家校共育等方面,课题有立项、有措施、有效果要求、有奖惩。成立评价小组评选优秀小课题、优秀单元知识树、优秀教学论文等活动。开展名师评选活动,对有创新有特色的名师设立名师工作室,在教育资源上予以倾斜,积极向上级推荐报送。让特长教师技有所用,发挥王声老师信息技术特长,聘请他对全体教师进行电子白板应用培训外,还让其负责电教中心工作、成立计算机学生社团;王世尧主任擅长太极拳,上学期他带的太极拳学生社团搞得有声有色,本学期开始学校加强教师太极拳培训。根据新建学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挖掘青年教师内在潜力、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定期召开座谈会等鼓励青年教师创先争优,快速成长,以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三是展示舞台。开展系列活动,让教师绽放精彩,释放活力。组织开展系列活动:(1)举行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星级达标、三字一话大比武活动,增进教师技能;(2)推进一师一优课活动。建立录播室,按照教科院电教中心一师一优课的工作要求,由教师申请认领优课课题进行录制,学校制成视频全体老师参与评选出优秀课例。(3)开展评选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试题、优秀课件活动,充实学校资源库。(4)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文明礼仪标兵、我最爱戴的老师、孺子牛老师等评选活动,表彰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树立学习标杆。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动”起来。重点抓好四个载体
一是习惯养成。以国学日课、传统节日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一日常规检查办法,让学生参与日常班级卫生、纪律、两操、校园体育活动等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每周一次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日常督导、一日常规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二是开展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明星班级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意识。开展艺术表演、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培养学生审美观。组织科技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星级学生评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组织开展“世界读书日”、“好书我推荐”演讲活动、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展“优秀作业展评”、“计算能力大比拼”、“汉字听写大赛”、“英语单词听写大赛”、命题作文大赛等活动,提升学习力。继续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型运动会、每周一次小型竞技比赛。学校继续规范原有的太极拳、武术、乒乓球、书法、绘画、二胡、合唱、美术制作等社团活动,本学期新设立计算机应用社团。学校搭建舞台,让各种社团活动成果充分展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三是通过家长课程、举办家长专题培训、“亲子共成长”微信平台,提升家长育人观念。开展“课堂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学校,了解孩子学校生活和在校表现。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实现家校共育。完善办学理事会制度,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是用好评价杠杆。完善全员导师制、全科育人制,积极探索班级育人团队考核机制。修订班级考评办法,让学生参与管理。注重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各班级继续进行星级评价,每周评选班级之星。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和班级的星级评价,参考学校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小测验、任课教师和学生民主评议等指标每月评选一次“月度优秀学生”,利用周一升旗时间进行集中表彰奖励,利用喜报通知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学科技能比赛,评选学科之星,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二)建设智慧校园,向科技要效益。一是建设高配置的多媒体“录播教室”,与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无缝链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面对面”教学。建成后我们计划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2次录课,至少提供1节优课上传。成立“电教中心部”,由副校长亲自抓,安排一名老师具体负责信息技术开发、整理、制作、发布和学校资源库建设,并对我校的各种活动视频、教师优课进行编辑处理,形成专业视频发布在学校公共平台供老师们互相学习。
二是优化校园局域网配置。计划购买服务器和建设无线网络。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各楼层、办公室、特室全面构建无线网(WLAN)接入设备,实现全校无线网全覆盖,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三是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校确保信息技术正常开课、微机室定时开放,不断提高学生的上网学习能力。组织开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比赛、举办学生PPT大赛,鼓励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加强网络资源使用,特别是高密资源数字平台,人人通,学乐网等资源的利用。我校的教室设施先进,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但许多功能还未充分挖掘应用。本学期开学前(正月十四),我校将组织全体教师,由王声老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五是以校园网为平台推进学校管理网络化。重点建设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学乐云、微信办公平台等),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及通知,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无纸化办公,提高协作效率。条件具备时建立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官网)。通过学校微官网获取教师所需信息的平台,方便教师办公。建立电子化信息综合管理模块,把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快速、便捷的、准确、及时的信息通道,提供四方沟通平台,实现智能教学管理,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提升学校教学及管理质量。
(三)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向机制要效益
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机制,把领导干部的包组包班听评课教科研纳入干部考核。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备课、作业批改、听评课等实行两周小组评、每月一次学校评并纳入考核;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还要加强过程监督,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每周1-2次组织业务干部对上课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纸质通报并校长约谈。课堂教学评价把实行当堂达标、落实三讲三不讲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继续推行“推门听课”工作制度。落实每月一次各项常规的检查制度,确保考核公平、公开 公正,让考核考出活力,考出效益。
(四)落实一岗双责,向安全要效益。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学期初校委会共同讨论,对校车安全、校舍安全、学生校园活动安全、食堂安全等作了详细部署,对以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安排。一是加强校车安全监督,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二是继续加强安全演练和安全教育,提高学校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防范能力。三是经常开展安全自查。切实做好校舍、设施、设备等的维修工作,积极消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严防校园安全故事的发生。
总之,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外向沟通合作力度,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征询家长意见建议,促进家校沟通,争取家长支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办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作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障家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教育宣传,树好教育形象,把学校办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2016.2.19
第三篇:江阴一中初中部德育工作汇报
江阴一中初中部德育工作汇报
2012-11-23
学校德育目标清晰,有计划措施。学校围绕“积极教育”的育人理念,以“扬长挖潜 以情育人”为核心,坚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打造学生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学校德育工作,我们坚持以教改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育人为宗旨,从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出发,突出两个工作重心:一是确立“低调子高标准的德育”原则,注重细节,狠抓行规养成,常年坚持严抓以“五个带”、“十个不”为核心的《江阴一中学生文明公约》的执行,把课间操、集会、班会、德育活动等整合成德育课程,提高标准,放大教育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和行规素养的提高;二是通过广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过硬的意志品质和精神作风,依托科研和心理教育深入进行“积极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每学期学校的学期工作意见中都会对德育工作提出新的目标思路和要求,德育处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制定较为详细的一学期工作设想、工作思路,让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每月都有工作重点,每周有工作计划传达给年级组和班主任。
围绕着培养“文明儒雅 积极进取”的育人目标,近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追求做了大量的工作。
德育体系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行成网络状构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德育工作,以“低重心二级管理”为特色,初中部德育工作由祝剑飞副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处负责具体实施、各年级组落实完善、1
班主任行动执行;学校团队会组织协助学校的德育管理;成立“毕业班指导小组”开展一系列工作;成立“学生发展指导领导小组”,实行学生三年德育提升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定期召开各级德育工作会议;每周有德育处例会,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年级组长例会,第二节班主任例会,及时传达德育工作任务,商量完善德育工作内容。期初召开各条线负责的德育领导老师会议,向全体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会、少先队和团委传达了本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进一步发挥“以德促智”的作用,以“活动”为引领,以“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精神面貌,进一步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
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了实现学校“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办学策略,学校高度重视在各年级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级特点,初步形成以下德育教育体系:初一年级侧重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初一的军训及入学教育、行规教育;初二年级侧重于班集体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成长,如初二的青春期教育、阳光少年的评比;初三年级要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如初三的成功激励教育,都是学校的传统德育教育特色。以德育内容来分类,有行规教育系列、励志教育系列(如期中表彰、“我身边的榜样”演讲比赛等)、感恩教育系列(“我最幸福的一句话”、教师节活动)、革命传统系列(钱振标中队、参观烈士纪念馆、国旗下讲话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阳光男孩和女孩的评选、青春期讲座等)、节日教育系列(母亲节、青年节等)、同伴教育系列(如四好少年评选、给初三送祝福、大队委和学生会的选拔等)、爱心教育系列及大量的文体活动(校园艺术节等)等。同时还利用各种渠道,拓宽德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德育教育的机会,如:江阴名人、一中杰出校友等来校讲座。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初一新生入校,即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文明礼仪意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江阴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江阴一中学生文明公约》,《中学生守则》等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围绕学校培养“文明儒雅,积极进取“的一中学子的目标,三年中不断规范渗透,不断强化巩固,学生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在明晰科学的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在严格有序的管理中,学校管理呈现良性循环,校风、班风良好。近三年无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明显。德育工作重计划,重执行,重细节,也重特色。
围绕学校“积极教育”的育人理念,结合德育主题建设,各年级每月每周都有具体的德育主题安排。九月注重德育的规范建设:九月开学第一课;初一新生校史教育(校史讲座、参观校史馆);教师节祝福系列活动;初一新生入学仪式;初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会、少先队大队委改选;对上一学期优秀班集体集中展示。十月,社团招新;体育节;十月长假,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学生采访自己的父母;或教师同学互访;参加社区服务与研究性学习。十一月,期
中表彰大会,社会实践活动;十二月,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进行法制教育周;组织艺术节、科技节、狂欢节等;一月,利用期末考试进行诚信教育;结合假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和进社区进行法制教育宣讲等。寒假,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和市养老院服务;三月,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四月,各年级赴德育建设基地社会实践,清明节祭扫。五月,祝福党祝福祖国红色行动,学生社团品牌活动展示暨学生表彰,爱心活动。六月,我为初三送祝福活动。七月,毕业典礼。
学校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以“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经线,以文明有礼、心理健康、知法懂法为纬线,交织出德育工作的总框架,许多传统的德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精品,在德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军训及入学仪式,校园开放日、钱振标英雄中队的创建活动,城事义工志愿者活动,期中表彰大会,“我身边的榜样”报告会,青春期系列活动,校园艺术节,狂欢节以及学校各个学生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等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校园灵动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规划意识,实施“三年学业规划”。培养学生三年规划意识、目标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态度,明确的奋斗方向。我校在初一年级中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给学生作辅导,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成长中,分阶段帮助学生完善落实三年学业规划,有序推进,让学生目标引领,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
推行导师制。对学生导学、导行、导心,全方位服务学生,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依托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学生组织丰富校园生活。学校的学生组织有:少先队大队委,学生会,团委以及社团组织。目前初中部共有7个社团: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春秋棋社、山源文学社、一中之声广播社、戏剧社。除校园常规检查外,学校的许多特色文化活动,都有这些组织的组织策划和参与。如:“红领巾广播”,主持升旗仪式、教师节活动、狂欢节、书香校园建设、辩论对抗赛、篮球赛等等。成功的参与品牌社团的建设,学生主体的追求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正让校园德育文化日趋丰富、德育工作“润物有声”、学生个性和自我价值得到张扬、学生群体素质得以拓展。一中的学子生活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之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每学期,通过学校、年级组、社团、团队会大约要组织开展四十多个德育活动。大量的德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自己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学校非常重视家校联系,每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会议,同时各年级各班在期初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各年级组织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近距离了解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分享教育心得,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会邀请社区、派出所、烈士纪念馆等共建单位,举行座谈会或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假期,教师一同走进社区,为社区家庭服务。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与“城事义工“等志愿者组织结成共建单位,多次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参加义工活动。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三人,成立了“阳光小屋“心理咨询辅导室,通过心理小报、广播站、青春期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多渠道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疏导。
第四篇:五四村总结(完稿)
五四村“一堂、二站、三卡、四会”工作汇报
按照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村积极建立并推行“一堂、二站、三卡、四会”工作机制,为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文明和谐五四村,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现将我村的推行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1300户家庭,户籍人口3063人(其中60周岁老人672人),残疾人员114人,来奉人员1058人。全村现有党员117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党员92人),村两委班子人员8名,条线干部2名,大学生村官1名。一、一堂
我村共开设10个宅基课堂,其中8个村民课堂、2个特色课堂(即残疾人课堂和来奉人员课堂)。每个课堂都物色了专门的联络员,协助村委干部做好授课资料的准备工作,每月收集和制定主题教育材料,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指导、社会和谐稳定、安全生产教育、政策法律宣传等。并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小品、说唱、讲小故事和沪剧清唱等),旨在激发全体村民的参与热情。在残疾人课堂上,我们邀请了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心理专家为他们作身心理和康复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掌握修身养心方面的知识。在来奉人员课堂,我们通过“村企联动”这一延伸方式,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并将“新村民”中的学习组长,负责联络和调动其他“新村民”的学习积极性。
2011年1月18日上午,我村的宅基课堂正式启动,镇级联络员张海红受邀参加了此次仪式。启动仪式上,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说唱、沪剧清唱等节目的演出,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虽然他们的表演动作不象专业演员那样连贯、优美,但却饱含了作为普通百姓的演职人员的心血和热情,因而也特别得吸引现场的观众。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四团社区卫生中心的郑院长给村民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冬季养生课,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有的村民还拿出体检报告让郑院长分析健康情况,听了专家的科学评判和指点,村民们连声道谢,满意而归。二、二站
(一)村民服务指导站
我村现正在积极采集本村域内的各种基本信息(如:失业人员数、需要就业的人员名单、应届毕业名单等),通过就业援助员的指导增加广大村民的就业机会;广泛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动拆迁政策等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信息,着力开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并提供专项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便民服务活动(如:帮老人测血压、健康体检等);认真汇总村民们生产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
(二)来奉党员、人员服务指导站
由来奉人员协管员建立来奉人员档案,记录来奉人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参加活动的情况及流入、流出时间,及时为他们办理居住证;组织来奉人员参加宅基课堂等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主动关心来奉人员的就业和生活,有效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维护来奉人员的合法权益。三、三卡
我村的联系服务卡已经发放到每户村民的手上,上面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职务分工、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让村民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想要找的人并解决问题。印制了需求记录记载卡和结果问效卡发至每位村委干部的手上,通过一事一记的方式记录好每位村民的来电或来访的具体时间、内容。四、四会
我村分别印制了四会即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信访代理会、村务评议会的会议记录本,并落实专人记录“四会”的内容,做到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公开公正,以利于村两委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活动,确保“时间、内容、人员、效果”落实到位,取得了一定成效。1月19日,我村召开了党员评议会,全村共116名党员和60名村民代表参加了民主评议,每个党员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自我评议和党内互评,实事求是,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经村民代表测评,评选出优秀的17人,合格的99人;支部评议6名优秀党员,99名合格党员。然后由支部书记徐芳汇报党支部工作,全体两委班子成员也各自作述职报告,全体党员对支部工作和班子成员分别进行现场测评,镇联络领导平安社区主任姚志辉在评议会上作了详细的点评,他提出,要开展好客观的民主评议,抓好党员的评议定格,认真表扬优秀党员,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党员的先进性,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通过此次民主评议活动,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坚定了信念,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结合“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和“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勤劳致富能力,努力促进我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我村的“一二三四”工作机制虽然初步建立,并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中有了良好的开端,但还有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少工作环节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在今后的推进工作中,我们定会联系本村实际,立足群众优先原则,积极借鉴兄弟村和其他镇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把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抓得更贴近村民实际、更合乎百姓需求,使我村的“一二三四”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和成熟。
四团镇五四村党支部 2011年2月15日
第五篇:公益林总结及工作打算
生态公益林管理“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以及“十二五”计划和2011年工作重点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按照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的安排部署,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临沧市大力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稳步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公益林面积达705.4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5%。两类林比例为33.5:66.5。在公益林中,国家级公益林494.42万亩,省级公益林203.34万亩,地方公益林7.68万亩。
到2009年底,全市实施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697.76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494.42万亩,省级公益林203.34万亩。全市共聘请护林员2030人,平均每人管护公益林3475亩。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完成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两类林调整。2004年,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在1999年全市森林区划界定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开展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同时,为促进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给林业产业留足空间,又组织开展了两类林调整。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定,全市公益林面积642.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361.37万亩,地方公益 林面积281.2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9%;商品林面积1437.3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1%。经过2008年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集体林改后的调整,全市公益林面积为705.4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5%;商品林面积1402.1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6.6%。商品林面积超过公益林面积,在生态受保护的前提下,为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提供了林地保障。
(二)启动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04年,云南省正式启动了非天保区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省林业厅安排我市第一批补偿面积288.72万亩。2006年7月,第二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启动,省厅下达我市第二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为109.33万亩。同年,省级公益林补偿试点启动,我市南汀河和小黑江源头及两岸林地纳入补偿试点,面积为35.63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纳入中央和省财政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697.76万亩,其中纳入中央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为494.42万亩, 纳入省级补偿公益林面积为203.34万亩。每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金4600多万元。
(三)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
采取林业、财政双线责任管理,层层签订公益林补偿目标管理责任状,把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责任、资金层层落实到单位和人员。
(四)完善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是抓制度建设。在省厅制定出台《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云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云南省编制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县级 实施方案操作细则》等办法规章基础上,市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为加强公益林管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抓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一步营造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为公益林保护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全市共建立了永久性宣传牌碑112块。三是抓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绩效评比和奖惩制度,每年定期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进行检查考核,切实做到了“资源增长、资金安全”。四是抓基础。初步建立了市、县二级分类经营与公益林管理机构,通过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和管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通过四年多来实施中央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我市公益林管护力量有效增强,管护效果明显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具体成效如下:一是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以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契机,带动了县(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与除治、森林资源监测和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装备得到充实。较好的解决了我森林资源管护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的面貌;三是以国家重点公益林为核心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为我市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缓解了长期以来生态公益林资金 3 不足管护不到位的被动局面,有效遏制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四是公益林区自然环境逐步恢复,灾害性破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六)初步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和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为临沧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护林人员通过“工资”的方式可为家庭年增加收入4000——6000元。其三,不少地方依托公益林资源,积极开展合理经营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森林食品、药材、林特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2010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工作。
为建立健全临沧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体系,2010年2月至3月,根据省林厅、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按《云南省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操作细则》,及时组织开展了全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同时编写县级区划报告及市级总体报告。分级区划结果为:临沧市纳入中央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面494.42 万亩,本次分级区划中,总规模不变,共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其中一级公益林177.70 万亩,二级公益林312.28万亩,三级公益林4.44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259.02万亩,集体林137.69万亩,个体林97.71万亩。
(二)认真开展全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检查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管理,确保国家和省级公益林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由公益林管理站和计财科相关人员组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检查组对凤庆、云县、耿马、沧源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考评。通过检查,全面总结了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三)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审核审批工作
根据《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公益林区补植抚育和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管理。2010年,共审核批复了6个公益建设项目的作业设计: 2条的林区道路建设(五老山林区道路建设14公里、沧源….);1个公益林区抚育作业(五老山196.8公顷的公益林区抚育);2个补植补造作业设计(耿马大兴乡公益林区补植补造700亩、沧源县公益林区补植补造4887.3亩);1个植物园建设(沧源)。
(四)积极做好工程建设征占用公益林调整工作
随着各项建设工程的不断上马,我市已纳入补偿的公益林不可避免被补征占用。为确保公益林面积不减少,对补征占用的公益林进行了“占一补一”调整。今年共调整各县区上报征占用公益林地材料16件,面积1050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件、调 整面积1000亩;省级公益林7件、调整面积150亩。
(五)配合省审计厅做好2005年至2009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审计调查工作。
四、“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二)进一步修订完善县级实施方案,打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础。
(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滞后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安全使用和发挥效益。从2010年起,凡林权权属为个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进入“一折通”方式兑现。
(五)进一步健全公益林资源档案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公益林动态情况。
(六)进一步创新公益林经营机制,切实加强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和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