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言材料:与时俱进 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将学陶师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有利于学陶师陶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陶师陶取得积极成效。
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论极少,主要见解散见在他的文稿和讲话中,但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可以让我们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探索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可以让我们继承传统,着眼未来,建立具有我们现实意义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这也是我区“双六高”教学研究对我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所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活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们积极组织老师们阅渎有关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文稿,积极实践这一教育思想。下面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体会和阶段成果。
一、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认识。
1、“活”的实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①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讲活的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②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实践思想揭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工作时期,都应当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育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由于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要更加注重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构思与灵活的安排。只有在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中,在“活”的实践中,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活”的元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命。
“大凡小学教员,没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便是很枯燥无味的”,“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虽然不容易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至少要着重变化。普通许多做教员的,都是不得以而为之,这种心思我们应该着实革除!无论什么人,一说当教员,③必得有个理想的社会悬在心中。”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论述指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①②《我们的信条》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203页 《陶行知全集》(卷一)四川出版社1991年版 第410页 ③ 《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316页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观照之事。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元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生命。
3、“活”的文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中心。
“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④“我们要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创造需要劳动,也要谦虚。”⑤在创办育才学校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向其他文化学习才能促进师生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教师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从目前而言,两种文化对小 ④⑤ 《育才学校校歌》《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29页
《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陶行知全集》第9卷第346页 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学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发展所必须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大学教师和学生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的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教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学生都将获得发展。换言之,“活”的文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
4、“活”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⑥“要参与教育革新的运动,须具两种精神:一是开辟的精神,二是试验的精神。有开辟的精神,然后愿到那人不肯到的地方去服务,然后我们足迹所到之处,就是教育所到之处。有试验的精神,然后对于教育问题才有彻底的解决;对于教育原理才有 ⑥ 《教师自动进修》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654页 充量的发现。”⑦以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观点审视我们的教育形势,我们可以发现新课程持久深入的贯彻实施正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教师应该跳出无反思的、传统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分析的眼光从事教学。处处研究,时时研究,自觉组织起来,相互切磋、探讨,摈弃脱离实际,喊口号,为职称,挂牌子的功利研究,在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开展真实有生命力的“活”的研究,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5、“活”的评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在容貌辞令上判不出真人才。口试也和笔试一样靠不住,分数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本领。”⑧“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在本质上是立人的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一定的制度中进行的,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⑦⑧ 《在实际教育调查社为孟禄举行的饯别会上的讲话》《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00页
《县长的资格》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17页 ⑨ 《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页
二、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实践。
陶行知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活的教育要“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建立了四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继续学习空间。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是首要而必不可少的。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建立了多层次的学习制度:
1、业务培训系列(1)教师群体理论学习制度。每月第二周周一为全校集中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导处或教科处组织学习;学科组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集中业务学习,由学科组长召集进行学习、交流。每位教师每年读二本教育教学专著和有关理论文章,并写好8000——16000字的学习笔记。(2)骨干教师学习制度。一是学校继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班,并形成学习汇报交流制度。要求这些老师学以致用,通过上示范课、学习讲座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以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提高。二是进行每月一次的“骨干教师俱乐部”活动(每月第二周周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增强骨干教师间的交流,逐步形 成辅导区的骨干团队。(3)青蓝制度。当前年轻教师较多,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为年轻教师安排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骨干教师当师傅,抓紧抓实新上岗教师“双达标“工作的实施,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早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学校订立“青蓝工程”规划,明确师、徒各自职责和要求,每学年进行评比,设立师傅传授奖,对传、帮、带工作认真有成效的师傅进行奖励。
2、师德教育系列。学校师德建设分三个方面:(1)热爱学生,关爱困难生,进行爱心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爱心助学活动,三年来已经向100多人次发放助学款;(2)开展由学生与家长参与的评教活动。三年来,学校开展了由学生与家长评价教师工作的评教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3)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本学期我们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宣传工作和学生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工作。坚持学校教育在阳光下进行,领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由于我们的师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把教育看成了一门情感艺术,把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作为教师行为准则。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
(二)校本教研空间。校本教学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往往涉及到学校不同的成员。因此,它是既有教师个体独立研究的层面,又是一种集体协作行为。在研究中,我们组建了不同的研究共同体,主要有教师自由组合的研究共同体、校内领导与教师的研究共同体、校外专职研究人员(含高校教师)与本校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等。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建立了开放的、多层次的教研网络。(1)重视个人反思。开展人人 “一堂好课”教学研究活动。人人每学期在学科组内进行公开教学。先由执教者说课,听取备课组意见后进行教学前的反思,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评课时进行教学中的反思,最后根据听课老师的评课意见,执教老师写好教学案例,完成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重点瞄准三维目标的制定这个突破口,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思想科学化,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重点围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中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互动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突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状态这个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经验和评价能力。(2)注重团队合作。我们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促使先进的教学思想、资源共享,在优化教案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平时的教学 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我们组织学校领导和一批教学骨干参与到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一轮又一轮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老师们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3)重视专家指导。重视专家指导是提高校本教研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定期请有关专家来校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通过专家引领的方式,以点带面,提高老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对话”、“评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行专项分析比较,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提升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水平。
(三)校本科研空间。科研兴校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们以省级课题“小学情感教育”为主课题,带动了小学情感性德育、情感辅导校本课程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逐步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影响。(1)明确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开展科研工作意义的民意调查和讨论沙龙,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的启动点,是新课程实施的操作点,是创建名校的支撑点,更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所以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老师们从“观潮”走向了“千帆竞发”,从“千帆竞发”走向了 “百舸争流”,形成了全员参与科研的热潮,使科研工作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2)规范科研工作的实施过程。我们注重把科研工作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来落实。教师们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按照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进行筛选,使问题成为课题。在学校主课题《小学情感性课堂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情感与智慧的交织,以情感激发智慧,以智慧充实情感,让生命在情感中起航,让人生在情感中完满。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八环节的研究。第一阶段以错题分析为突破方向,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我们准备在深入进行错题分析的同时,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的研究。这样就把课题研究的根深深地扎入教育教学的广袤土地中,从而使学校的课题研究更加充满了盎然生机。在制定课题方案时我们突出研究的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会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们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而不是查资料,搞汇编。(3)构建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我们为教师的科研成果搭建展示的平台,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受到鼓舞,获得发展的动力,从而尽快成才。一是学校积极争取区级、市级以上层面的 教科研协作研讨会、新课程实施现场会等活动,邀请省、市、区教研员、高校教科研专家和兄弟学校老师等参加,为教师发展进一步提供机会和动力。二是“我的历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每学期进行定期展示,让教师自己了解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照其他同事的成长记录,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学校每学期划拨专款作为校本科研的专项经费,加大科研资料和设备的投入,并为教师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这三个校本实践研究空间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体框架:以继续教育为切入点,让老师在培训中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专业内涵,为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打好基础;以校本教研研究为出发点,让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反思,为校本科研提供科研课题;以校本科研为内驱力,让教师在研究中自我提升,体会到快乐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校本教研的质量。这三个空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维度,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完善,共同推动着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收获
1、通过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完善着教师 的知识结构。
陶行知先生说过: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之害人,我们是容易知道的;教书先生之害人更广、更深、更切。我们是不知道的。教书先生直接为父兄教子弟,间接就是代帝王训练‘伪知识’阶级。他们的知识,出卖给别人吧,嫌他太假;出卖给皇帝吧,又嫌他假得不彻底。不得已,只好拿来哄骗小孩子。这样一来,非同小可,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几乎把全国中才以上的人都变成书呆子了,都勾引进伪知识阶级了。并进而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以伪知识的国与真知识的国抗衡,好一比是拿鸡蛋碰石头,那有不破碎的道理!⑩我们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开展,老师们不断更新着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以保证教师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流水,给学生的“一杯水”也是长流不息的“新水”。在知识的更新中,教师们对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重新进行了定位,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新进行了审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新进行了认识,以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创新带动和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表现出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
2、通过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着教师的专业技能。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教师应该具有康健的体 ⑩ 《伪知识阶级》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271-282页 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涌现了许多教学骨干。近五年来,产生了全国优秀教师1 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名,教育能手5人,市区教育新秀6人,多名老师在省、市、区会课观摩课中获奖或受到好评。六年级组被评为行知式集体,黄双燕,顾鑫等老师被评为行知式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市区陶研会各项征文评比活动,五年来,有160多人次获奖。积极承办陶研会(包括小教支委会)各项活动,在陶研会各项课堂教学比赛获奖,其中
第二篇: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 ****组 员:**** **** **** ****** 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步骤
教育活动自2010年7月起至2011年7月止,历经一个学年,活动分为“宣传学习、组织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2010年7月4日-9月15日)
召开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专题行政会和教师会,贯彻局《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工作方案》,部署学校《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营造学习教育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9月16日-2011年6月20日)
1、开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提升素质、做人民满意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人人选读
一、两本有关师德或专业化成长方面的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浮躁心理。
2、开展自查互查。组织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师风有关规定,检查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重点检查教师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歧视、体罚学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敬业精神不足、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粗暴、教学方法简单和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发展不够的问题。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评议等方式,充分了解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发展状况。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校园网络信箱、师德师风监督电话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学校全面收集梳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地整改意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的执教行为;教师个人针对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撰写反思文章,并进行公开承诺。
4、对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扎实的教师纳入评优之列。
5、组织师德教育和读书活动征文及演讲比赛。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在教师民主评议和学校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评选“师德模范”和“读书积极分子”,并将其先进事迹通过学校宣传窗、校园网、教师会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2011年6月21日-7月4日)
总结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活动效果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师德考评和教师读书情况,评选“师德模范”和“读书积极分子”。
六、具体发展要求
(一)35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子。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5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
6、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
7、每学期至少有1件精品课件。
(二)45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45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3、提交研究课题。以问题为课题,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
4、每学期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5、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0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
(三)45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帮带徒弟,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1、每学年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网络教研论坛按照教导处的规定: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专业引领,每学期一次。
4、每人带一名徒弟,做好传帮带工作。
七、具体措施
(一)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只有书为阶梯,我们才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开展以“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提升素质、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采取的措施:一是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开辟每月教师讲坛,交流学习体会;三是每学期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听课活动(每期不少于5人),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开辟读书栏目,让教师在网上交流读书体会;四是举办教师读书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五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六是评选表彰学习标兵。每学期对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质量高的学习标兵进行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纳入考核。
(二)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每天都会碰到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并将其内容上传校园网或校报。同时学校将利用本校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断等作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通过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省、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三)提倡同伴互助,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而兴叹。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四)实现科研内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我校的科研原则是: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我们的工作理念是:研究的价值不是成果,而是获得成果之前的经历。研究的目的不是人的新成就,而是成就新人。将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全体教师人人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装入个人成长档案。
(五)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将开设“我的教育故事”论坛,教师将工作中遇到的感人事、困惑事、快乐事、有趣事等在论坛上发布;开展“教师话细节”活动,教师选择在校一天必须做的工作,无论是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件;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写出在细节处理过程中的观察、情感、言行、思考和感悟;实行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教师要从课堂上苦练基本功,每学期教师每人要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作文章;设立信息交流日,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信息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交流信息的途径是单项还是多项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交流内容;支持奖励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获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喜报、广播、升旗仪式等形式报道成绩。
(六)名师示范辐射,扩大自助式自主培训成果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种竞赛,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扩大从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每年教师节学校要表彰名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建立军小名师队伍,以点带面,使其在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中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经历“不会自主”到“能够自主”的过程,切切实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切切实实促进学校发展。
军小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军小的明天必将更美好,为了军小的发展,全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时代的需求,尽职尽责,创新进取,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完成教师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
第三篇: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与时俱进
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与时俱进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有别于其它行业的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所以这一职业,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每一位教师要成为高素质的,真正合格的教师,就需要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种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1)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2)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习能力。(3)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4)与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合作,扩展自己的专业内涵。(5)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第五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已经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法,并通过网络不断地吸
收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除了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常说,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坚实的知识底基,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法兼备的教师,才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也才有能力带领我们的一代代新人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1)社会的认知与肯定。(2)学习领导的鼓励与认可。(3)获取公正的报酬与待遇。(4)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5)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6)进修培训的权利。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肯能有如下方面:(1)自身职业道德不搞,不能爱岗敬业。
(2)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3)社会和生活的压力。(4)与其它行业相比,报酬待遇太低。(5)有感于教师社会地位太低等等。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系?
答:措施:(1)满足当前环境中安全需要的激励措施和满足组织环境中专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如工作保障和个人人生安全、贷款优惠,有吸引力的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
(2)适当的精神回报。对工作绩效能有积极的反馈和回报。(3)工作自主权与有效性。(4)创作和作共赢的机会。(5)重视表扬与激励。(6)实行教师职级制与绩效制。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中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高的行为和亮红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师具有更加全美的专业能力。学习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就要求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做到:
1、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在课堂教育中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终身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才能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2、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自主成长。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吸纳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实行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回避问题,而是自觉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既思考解决问题,又能在思考与发现中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愉悦,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成长。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