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2018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2018年上学
期工作总结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目前有10名专任老师,有刘晓魁、谢庆华等三位教授,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共五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省示范院重点建设专业;拥有院精品专业、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多个院级重点建设项目;是省劳动厅维修电工各工种及高技能定点培训考核基地;是省教育厅中职机电师资培训基地;有21个三年制、6个五年制共27个专业班级约 1100余名在校学生。
本专业在2009年全省18所高职院
校参加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评估中获得了只有三个优秀等级中的一个。
本学期以来,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全体成员本着以“巩固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成果、争创省示范性特色专业”为契机,以专业教研教改、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为主线,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省示范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进行了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
2011 年是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年,也是院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年,专业建设是本教研室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学院、系部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基本完成了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和院精品专业建设规划中的2011年上学期的建设任务。
二、争创省“十二五”示范性特
色专业申报工作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将遴选建设3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国际合作领先、能引领行业企业发展的示范性特色专业,树立湖南职业教育专业品脾。本专业在“十一五”的 2007-2010四年期间获得了五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有着较好的建设基础,本教研室积极配合系部专业建设,力争申报了示范性特色专业,在全院遴选的申报示范性特色专业中排名第三,虽未获得成功,但也为以后的申报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研教改工作
本教研室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工作
继续积极探索了“专业-企业-职业
三业联动”、“校中厂、厂中校”、“互动、互助、互通、互聘”、“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促就业、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无缝对接”。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加强调研,对接产业、参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积极组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本教研室老师共同讨论,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改革、制订、完善了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下基本要求:
①推行任务驱动、项目进专业、案例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
②体现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将顶岗实习、生产实训课时调整为%;
③体现新技术与职业资格要求,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必须为100%;
④根据省教育厅的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做出了对应的修订。
3、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以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工作任务为宗旨,基本完成了以下工作:
①完成好系级、院级精品课建设工作,夯实课程体系建设基础;
②进一步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的建设;
③准备好省级精品课程“自动监测技术”的结题检查建设工作;
以上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全部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实训基地实训室完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工作;
④继续进行了“工厂供电”课程的相关素料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
4、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第二篇:机电教研室机电一体化专业调研报告
2015年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六个对接,我校机电系机电教研室于7月23日至28日对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1.背景分析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通过《决定》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大理由: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国民多样化个性发展所必须的终身教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缺少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的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技术应用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用工市场中的信息可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十分吃香,其工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自动控制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机电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调研目的
目前为了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制造类应用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对我市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该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1.调研内容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4)明确专业定位 2.调研对象
(1)本地区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人事管理层、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普通员工。
(2)本专业历届毕业生
(3)企业:重庆华伟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加工分厂、重庆歇马曲轴有限公司、京东方(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宗申集团吕田分公司 3.调研方式与实施
(1)现场调查问卷与专家座谈交流(2)网络与电话咨询(3)现场参观企业生产流程
三、企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分析 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此次企业专业调研,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装备制造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数控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通过调研和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操作占32%,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装调与维护维修占34%,机电产品设计7%,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占13%,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占1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大专占49%,本科占17%,硕士占3%,中专及以下占31%。如下图:
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16%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 13%机电产品设计,7%机电设备操作,32%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 34%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机电产品设计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机电人才岗位需求统计
中职及以下, 31%硕士, 3%本科, 17%高职, 49%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及以下
企业人才需求层次统计 2.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
在机电专业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设备操作类、装配类岗位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机电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机电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营销与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4)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5)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的营销与服务能力
通过上述的调研分析,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3.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和社会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有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调研过程中,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企业的欢迎。4.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
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她们给学校的建议主要有:①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技术的培养,如维修和设备调试和维护等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整个专业调研,全体教师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机电、数控等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见识了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技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我们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今后的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都产生较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职业教育始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坐标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按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坚持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创设“生产情景”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来实现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六个对接,在专业教学方面可以做如下改革:(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结果。树立现代职教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过程性知识传授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传授为辅,要以技能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建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方法。(2)重组教学内容
要组织课程专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确定课程内容。在2015级人才方案修订中,以能力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删除了工程力学等课程,增加了机械制图和高等数学,将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理论课程改为机电设备装拆实训,聘请重庆华伟集团高级工程师讲授,从而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每门课程代码进行完善并确定课程归属系部;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在2015级人才方案中,建立了以机械为基础,液压气动为辅,电气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设备装调维修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项目,配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合理运用教学环境,在“生产情景”中强化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重点注意以下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设置“生产情景”,培养职业习惯;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生产情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习过程行动化、做到讲练结合、练中有奖、学在链中、是学生体验职业活动,真正掌握使用的生产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广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经验能直接、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考证训练,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4)创新教学评价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期末一张试卷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业评价中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15/9/6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专业方向(4个)
1.机电一体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液体灌装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专业英语、生产线运行管理、营销与企业管理等。还参与高速液体灌装生产线(20000瓶/小时以上)及有关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的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等专门化实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辅助
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原理及系统、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编程、模具CAD/CAM、专业英语、营销与企业管理等,还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际训练。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 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绘图、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冷冲模具、塑料模具设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数控原理及系统、数控编程、模具制造工艺、营销与企业管理等,还要接受长时间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实际训练。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4.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
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动机与生产线、自动检测与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计算机几何图形学、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机械设计CAD、机械CAD/CAM技术、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二、企业岗位方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三、想进入大型企业的要求和薪资
对于一些大公司基本都有配上两到三个高级电工,一般这些技工都是一做就好长的,想进这些公司是非常难的,而对于一般的公司,基本是以一些比较专业的学校,分配出来的学生为主,但这些公司一般开价只有1500元,升工资比较难,这方面流动性比较大,如果到珠江宽频等网络公司应聘,一般工资在2000元,但工作机动性比较强,要是有客户想开通网络时,就要立刻去帮他接线等工作,但平时没客户时就会比较轻松,但前景都是一般,因为接线技术含量比较低,一般只要有中级电工证就可以了,要是你本人想在这行有长远发展,一般你也要有一个高级电工证,但高级电工证不容易考,一般也要通过4级英语加扎实电工基础才可以考到,如果你真想去面试的话,我建议你去一些网络公司做接线员,一般这方面都比较缺人,只要你随便讲到过那里,从事过有关电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进去基本都是比能力和技术,还有就是比较辛苦。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情况
“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首先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的一门学科,有很多方面,有机床,有汽车,等等。。
反正所有和机械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做。
其中机床包括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这个在大学的时候都学。
操纵电脑的话一般是使用绘图软件来进行机械设计。
电方面的是电子电工,还有单片机等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数控等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第一线数控系统应用技术,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设计和CAM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机械、信息技术等行业的现代化先进制造车间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控机床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2.遵纪守法,诚信务实,创新进取;
3.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较快适应第一线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液压气动、微机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数控技术、编程、加工工艺、机床结构、操作、调试等专业知识;
4.学习一门外语,具有初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三)专业技能要求
1.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查找、会用C语言编程等;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AutoCAD)、三维(如用UG或PROL等)的绘图能力;
3.有一定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具有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的能力:掌握“零件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制造加工”全过程,学会使用国外最新CAD/CAM软件,进行CAD造型设计,CAM数控自动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5.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尤其是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调整操作故障等情况;
6.具有一定的加工车间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三、修学年限
三年
四.证书
1、获得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2、获得上海市劳动局颁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中级证书;
3、获得全国大学英语能力水平考试三级;部分学生选修英语可获四级证书;
4、全国CAD培训网络Pro/E证书;
5、计算机信息认证证书,办公自动化证书,网络基础证书,POWERPOINT证书。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月,有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组建而成,拥有教授85名,副教授101名,博士生导师110名(包括兼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也是科技人才需求大户。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突出。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在继续办好全日制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面向机械从业人员,由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网络教育,培养更多的从事机械行业的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电子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机电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接受运用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训练,具有机械电子系统的开发、应用与管理的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机械原理>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各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问题,常用机构的设计问题,机器动力学问题和机构的选型及机械运动系统设计的问题。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
<机电控制技术>学习机电系统工程基础、可编程逻辑控制、计算机接口和电机调速等基本技术,掌握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和机械-电子-控制-软件耦合分析与设计等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机械工程应用软件>讲述工程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机械工程各个软件的应用基础,引领学生入门,掌握机械工程相关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非电量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常用的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选用测试系统及装置。
<数控加工技术>以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制订和编制加工程序为基础,主要教授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加工程序编制方法,并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分析和FMS应用拓展。
<机器人技术>通过一些专题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目前国际各个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同时通过具体研究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研究领域一般的研究手段和理论,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