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国考面试综合分析现象类2016年真题选题解析
更多点击》》广东人事考试网
综合分析—现象类: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铁路公安面试真题
广州分校 孙立玲
1.为了鼓励居民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某市出台了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优惠政策的决定,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觉得这违背了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初衷,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志愿者活动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我国的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奥运会、亚运会、各地的马拉松比赛等都是由于众多的志愿者协助才能够圆满的举办。
我认为某市这种鼓励居民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首先,这是对志愿者服务社会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更是对优秀志愿者的一种奖励。其次,这种激励手段也确实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积极的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来,从而扩大志愿者队伍,为政府及时有效举办各种活动储备人才队伍。
但另一方面,这个优惠政策的出台也我使我有些担忧,我认为将优惠政策作为对优秀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的灵魂。“优惠政策”可能会使志愿活动蒙上了功利色彩,使“志愿”变成获取私利的捷径。第二、对表现优秀者的评定是否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程序规范。如果实施不当会产生权力寻租有失公平。不可否认,适度的政策优惠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志愿活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继续采用,但是也应该做出一些调整。比如,政府行政行为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地方政府转变嘉奖方式为荣誉嘉奖;加大媒体宣传,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等;志愿者自身应提高认识,以弘扬爱心为主,摈弃功利心。
志愿者活动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我相信,只要对志愿服务理念加以正确引导和传播,那么志愿精神一定能得到更多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志愿者队伍必然会越来越壮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关注广东人事考试网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省考面试综合分析类经典真题解析
2014省考面试备考之综合分析类经典真题
解析
半月谈网校公考研究院 杨林广
为方便考生备考2014年省考面试,半月谈公考研究院精心整理了各地历年省考面试的典型真题。现将部分综合分析类经典真题及其解析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考生掌握答题思路有所帮助。
例题一:重阳节很多人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但老人反映喜欢聊天等精神慰问,讨厌洗头、穿衣等身体接触。你怎么看?(2013年6月5日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1.敬老院慰问老人是献爱心,是孝道的表现,出发点和目的没有错。但是不少人献爱心的方式方法有问题。献爱心时我们更需要换位思考,更多考虑的不应该是我们能做什么,而应该是对方想要什么。
2.从老人的需求来看,由于现在很多子女多为独生子女,且很多人往往在外地或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所以老人们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关注和感情上的联系,尤其是来自于后辈的。这也就很好理解老人为何喜欢聊天了。
3.从很多人所做的“不受老人喜欢的”慰问方式来看,洗头、穿衣都是“好摆拍、好宣传”的慰问行动。但对老人来说,其实这些服务在敬老院平日是不会缺少的,所以自然不是很喜欢。更有甚者,在重阳节期间,有某地敬老院里的老人被各波次的志愿者们反复洗了7次脚,这种重复更加深了老人对身体接触行为的厌恶。
4.分析这种“慰问怪相”,究其根本,还是形式主义思想在作怪。因此要改进对老人的慰问活动,就要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行为。必须要了解实际情况和老人需求,针对性安排慰问活动,其中应多关注老人心理需要和精神诉求。
例题二:大学生当中现在有这样一种买苹果手机的现象,有些人通过打工挣钱买,更有甚者通过信用卡贷款买苹果手机。对此,你怎么看?(2013年5月18日下午河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1.总体来看,此现象整体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从积极方面来讲,大学生通过打工挣钱等方式来买手机是一种自食其力的表现,也比之前有青年卖肾来买苹果手机的方式有一定进步。
但另一方面,该现象也让我们看到大学生错误的消费理念及功利心态。大学生的超前和奢侈消费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及金钱观。
2.引起大学生想尽办法急着买高端手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群体中存在错误的消费理念。当代社会生活方式使大学生普遍崇尚超前消费。如果仅是通过打工来买那还好,但如果贷款消费,往往容易增加自身的信用风险。
(2)社会风气问题,社会上存在着很强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想法。
(3)现实中家庭条件差距加大和就业难收入低的情况可能促使大学生冲动消费攀比。
3.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针对性做法来消除不利影响:
(1)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错误的消费理念。
(2)强对于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
(3)从长远来讲,应该推进改革收入分配,减轻贫富差距。同时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帮助大学生就业。
例题三:习总书记最近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怎么看?(2013年6月21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2011年3月,《学习时报》刊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文章称,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句话对我国社会诸多领域的发展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对于经济领域来说:中国经济长远来看,还是要靠发展实业,即实体经济为根本。而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其次,若将这句话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则可以这样理解: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务实,切忌务虚。少说空话多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干出实效,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考公考,看《半月谈》。未来的备考之路,半月谈教育(edu.banyuetan.org)与你同行!
第三篇:2018国考面试:观点态度类真题解析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考面试:观点态度类真题解析
首先我们看单观点这个类型。对单观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积极的观点、中性的观点以及消极的观点。接下来分别通过例题进行解析。积极的观点是观点态度当中考查最多的一个类型,意在告诉我们人生的一个哲理,在这里对两道真题进行解析。
积极的观点
例题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培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认清过去,把握现在,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和解决今后的问题。“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传递给我们的哲理就是要思考过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以史为鉴,解决现存的问题
第一,我们要尊重历史。“读史”的前提是我们要承认历史,尊重历史。
一切事物都是历史的延续,包括我们人类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物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现实是从历史当中走出来的。唐太宗有这样的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这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就告诉我们以历史为镜子,可以吸取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就意味着认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读史就是在承认现存历史的基础之上,通过思考过去,更好地把握未来。
第二,“读史”帮助我们用哲学当中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1/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读史”,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在事物的发展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通过“读史”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以更加符合历史规律、更加智慧的方法来处理。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领导干部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中认识和把握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读史”,之后,我们要引以为戒,有选择性地继承并发展历史,真正地做到“明智”。要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更好地把握未来、引领未来。例题2:有人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对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我们不能一蹶不振,退缩不前。与此相反,无论生命经历怎样的艰辛,我们都要以一张朝气蓬勃的笑脸迎接每个清晨!只有这样坚持到底,我们才能够取得胜利。
从积极层面上来看。坚持,对于成功作用非凡。战国时期的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的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
2/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成功贵在坚持。如果不是坚持,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不会在遭受腐刑之后,花费数十年精力写成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如果不是坚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不会进行长征,也不会开辟敌后战场,更不会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是坚持,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不会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炼数十吨煤炭焦油,也不会发现镭元素,更不会为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坚持的负面影响。正确的目标和决策,需要我们去坚持,因为坚持的最后结果就是胜利。但是错误的目标和决策,我们就不要去坚持,因为坚持的最后结果不是胜利,而是失败。比如,我们在以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忽视了环境所承受的限度,结果,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大自然向人类进行了无情的反击。所以,我们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忽视环境的做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坚持的含义,把握坚持的尺度,做到坚持与灵活变通的辩证统一,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需要。
中性的观点
例题1:教育学家黄炎培老先生赠给其子一句话,“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对此你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教育学家黄炎培老先生赠送给儿子的一句话:“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做人要像古代的铜钱一样,要做到外圆而内方。
3/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铜钱的内部是方形的。这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做人和做事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方方正正、不可逾越的。结合到我们的自身就是我们要在物质、利益面前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不能只贪图市场经济条件下浮躁的物质需求而没有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不为物质、利益动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古代铜钱的外部是圆形的。这给我的启示是在内部讲究原则的同时,我们在外部应是圆融贯通的。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讲究灵活性。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平和宽容地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学会在为人处世的过程当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与事打交道。
最后,我们知道“方”与“圆”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个内在的统一体的。如果一个人只是冷冰冰地坚持做事的原则,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这个人就会像一块尖锐的石头一样,处处伤害别人;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太过于圆滑,八面玲珑的话,做人和做事缺乏应有的原则,那么相信这样的人也不会有真心的朋友。
“外圆而内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风格。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一定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在原则性面前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原则面前不动摇,同时对于具体出现的问题要具体分析。
负面的观点
例题:请你谈谈对“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越多”这句话的看法。
4/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就会越多。无可厚非的是,按照概率论的观点,这句话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不能因为“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就越多”而害怕做事。毛主席曾经说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些话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通俗的道理,那就是做错了事情并不可怕,怕就怕在我们不改正。我们不能因为做事情会犯错而不敢放手去做事情。这就告诉我们以下一些道理: 当我们还没有开始做事而事情处于谋划阶段的时候,我们要在思想上认真谋划事情,掌握较好的判断、推理能力。对于事物在进展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能够未雨绸缪。只有在源头上对事物进行控制,我们才能做到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越少。
其次,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唯有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做事的过程当中,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随机应变的能力,我们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事的过程当中要有一定的协调控制能力。
在做事结束的环节,如果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我们应该吸取做事的经验和教训,为下次做类似的事积累经验。但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犯了错误,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将事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看看能否尽最大努力来使该错误造成的后果最小化,既然错误已然发生,那么及时处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害怕错误就不再做事。有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的。我们不能因为犯了错误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相反我们要以高涨
5/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的热情继续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或许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于已发生的错误,找准原因,力争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双观点的题目也是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经常考查的一种题型,下面以两道题为例进行解析。
例题1:某市委书记在一次会上说“要和群众一样,同时又要和群众不一样,才能让群众满意,信服。”你怎么理解“一样”和“不一样”? 【参考答案】某市市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公务员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公务员既要和群众一样,同时又要和群众不一样,这样才能让群众满意、信服。乍看这两句话,我们会觉得很矛盾。但是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会发现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内在联系的共同体。
首先,公务员要和群众一样,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人民群众当中的一员。公务员要贯彻群众路线,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因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情”,公务员是鱼,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我们不能因为是公务员就认为自己的位置高高至上,我们不能搞任何特殊,走后门关系。其次,公务员要和人民群众不一样,也就是说公务员要特别能吃苦,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真正地做到温总理要求的:民之所思,我之所忧;民之所忧,我之所行!上面的阐述,用最普通的语言描述了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这就揭示了当今的公务员要坚持群众路线和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6/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第一,公务员要和人民群众一样,要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要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这就要求公务员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识到“公务员”这三个字的深刻含义。“公”就是要求公务员要立党为公,“务”就是要求公务员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员”就是要求公务员要成为人民群众当中的一员。公务员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公务员绝对不能搞任何特权。孟子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间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俗语,这就告诫我们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尊重群众,热爱群众。
第二,公务员要起先锋带头的作用,要特别能吃苦,要做人民群众的领头兵。真正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同群众一样,迎难而上,群策群力,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
总之,公务员只有与人民群众一样,同时又与人民群众不一样,才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思想硬的公务员!例题2:有人说要知足常乐,又有人说不知足才是进步的阶梯,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有人说要知足常乐,但是又有人说不知足才是进步的阶梯。对于这两句话,乍看起来是矛盾的,但是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句话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
首先我们要知足常乐,这个知足指的是我们在物质利益诱惑的面前要知足,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卧八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真正需要的也无非就是三餐果腹之食和八尺夜眠之地。这句话就告诫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和利益观,要淡泊名利,力戒贪欲,真正地做到知足常乐。
7/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我们也要知道,不知足才是进步的阶梯。这也就是告诫我们在工作当中要不知足,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要像鲁迅说的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知道从神州1号的顺利试飞到现在的神舟7号,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些都是我们科学家呕心沥血、不断开拓创新的成果。我们要注重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我们才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在物质利益面前知足常乐,在工作当中迎难而上,勇于开拓。真正地做一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务员。
在公务员面试当中,名言俗语也是经常考查的一种题型。
例题:改革开放让很多人富起来了,有人说,“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让腰包鼓起来”,也有人说,“改革开放不但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余年不平凡的路,历史和实践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富口袋”与“富脑袋”正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特征。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辩证的统一体。具体来说: 第一,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的富足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精神文明搞好了,大家齐心协力、精神振奋,物质文明才能全面兴盛。
8/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我们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仅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我们首先要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第三,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文明程度软实力的标准。我们知道富足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文化的多元化,我们的文化要在多元中保持主流,在主流中保持多元。真正地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既要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兼顾,才能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当中,经常也会考查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发言,接下来以一道题为例,进行真题解析。
例题:李源潮说:初入仕途的公务员如“一袭白袍”,一旦白袍点墨终不可洗净。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李源潮提出新官要珍惜“一袭白袍”,因为新衣污染了,怎么洗都难恢复原样。这句话告诫公务员,特别是初入仕途的公务员要珍惜自己的名誉、人格、形象。我觉得这句话既是善意的提醒,又是警世的洪钟。
9/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有副对联说得好:“吃一点,喝一点,贪一点,拿一点,早晚毁在这一点;勤一生,廉一生,干一生,学一生,多么幸福的一生!”说明在任何时候,新官都要把好“苗头关”,守住“第一次”,遏住“萌芽时”,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果在初入仕途时就沾染上不好的习气,贪图小利,那么以后会愈演愈烈,最终成为大的贪官。比如河南省内乡县委原常委、组织部长丁甲珍任职5年间,被腐败点墨污染,先后多次“卖官”,收受他人现金200余万元。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因此,作为公务员,应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切实守住清廉底线不放松,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平和之心对待利,以廉洁之心对待欲。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无论何种时候何种情况,我要珍惜机遇,爱惜新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廉洁奉公,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同时,我也相信,随着党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项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一定可以得到有力地遏制。
2018年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面试名单|面试资料下载:http://nmg.huatu.com/guojia/
10/10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第四篇:2018国考面试:社会现象类试题真题解析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考面试:社会现象类试题真题解析
这个环节我们来回顾一些历年考试的真题,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课下举一反三地进行同类问题的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首先我们来看两道具有代表性的积极类社会现象题目。
例题1:省委下发文件,要求各市机关单位的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省委下发文件,要求各市机关单位的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省委下发这个文件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政府注重学习、倡导建立学习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读书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历来各位名人都非常注重学习。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古人也非常重视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读书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多读书。因为作为一名未来的公务员,要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仅仅掌握一种技能很难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现在社会突发事件比较多,我们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多积累一些应急应变的知识。通过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1/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我们在多读书的过程当中,也要读好书。当今市面上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一些高质量的好书,不能被市面上低俗、庸俗、媚俗的书所诱惑。要身体力行地做好人民群众的榜样。
就我个人而言,我自身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在书中我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我对这句话的感触非常深,这告诉我们把简单的事做好并不简单。作为未来的公务员,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这些小事、简单的事就是人民群众的大事
!例题2:“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案,公务员要骑自行车上下班,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案,公务员要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是关系公务员作风建设的一次新尝试,我们知道公务员的作风建设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要求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体现了公务员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因此对于题目中的做法,我认为出发点是好的。
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有其积极的意义: 第一,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是公务员群体响应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次有益尝试,我们知道低碳经济就是要求我们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骑自行车上下班响应了国家的绿色出行号召,真正践行了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2/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有效地减少了交通的压力,给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是实行“公车改革”的有益尝试。我们知道公务员的公车费用在行政管理费用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节约了行政成本的开支。
第三,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紧密地联系了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公务员从人民群众中来,又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理念,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来说也是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的。
第四,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对于公务员自身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我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就任何一番大的事业都要有健康的体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如果仅仅以公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作为作风建设的标准难免会有治标不治本的嫌疑。同时我们知道如果公务员的单位离家比较远,这样做无疑增加了公务员的负担,而且公务员工作比较琐碎、比较繁忙,如果出行只能骑自行车将会降低公务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要想做好公务员的作风建设,我们党和政府需要从源头上努力。首先从思想上对公务员进行教育,同时在制度上做好建设工作,在公务员队伍当中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加大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力度,使公务员真正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公仆。
学习完积极类的答题方法之后,我们再来学习消极类的答题方法。
例题3:社会上有种说法:有的机关干部“给了好处乱办事,不给好处难办事”。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3/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首先,实事求是地讲,这种现象在某些部门和个别人身上的确存在。对此,我们不能回避,关键要看如何对待,如何处理它。因为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但是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深刻认识它产生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 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人,特别是少数公务员受物质利益诱惑,背离了自己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向钱看”,在物质利益面前禁不住诱惑。
第二,我国制度建设滞后,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漏洞,给某些人提供了牟取私利的机会。
第三,单位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使某些错误或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从而产生了一些破坏作用。
我们党和政府已经高度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并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管理和完善机制等多种措施来制止和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反腐倡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从干部队伍总体上看,这种现象毕竟是少数而不是多数、是局部而不是全部、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因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后,作为一名未来的公务员,我们要真正地做到在物质利益面前禁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争取做一名政治强、业务精、思想硬的公务员!例题4:春节期间,部分旅游景区出现了天价宰客现象,顾客投诉之后,相关监管部门却说他们没接到投诉,你怎么看?
4/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天价宰客事件上升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五菜一汤9560元”之类的天价宰客事件令游客瞠目结舌,叫苦不迭,相关监管部门却表示他们没有接到此类投诉而敷衍了事,其表现着实让人揪心与失望。
旅游的原本目的在于满足游客自身发展和享受的精神需要,而天价宰客事件不仅侵害了旅游者的经济利益,更违背了旅游消费需要的初衷与期望,负面的旅游体验无疑会大大挫伤未来游客消费的信心与热情,旅游客源市场的前景也将岌岌可危。有关部门的消极应对,只会让此类事件愈演愈烈。
事实上,长期以来,国内许多旅游景区都多多少少存在着此类宰客现象。如此恶劣的消费生态环境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根源在于旅游衍生产品市场规范缺失,监管机制亟待完善。监管的缺位,商家诚信的缺失,不透明消费,从而滋生了此类天价宰客事件。
当前,相关部门首先要端正态度,转变其消极被动的监管模式,可通过“中国旅游”等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充分与游客互动,积极收集舆情,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旅游监管部门应积极创新,构建旅游纠纷化解平台,加强旅游部门与司法、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的横向协作,以更快、更好、更及时地解决各类旅游矛盾纠纷,维护旅游行业形象,为旅游业保驾护航。
最后我们来看辩证类社会现象的答题方法。
例题5:江苏一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自己贷款上学,你怎么看?
5/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人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一部分人凭借自身的勤劳和苦干,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就是人们今天常说的“富二代”。
当今社会对富二代褒贬不一,或许贬义的色彩要重于褒义的色彩。而对于题目当中的这个问题,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自己贷款上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简简单单地说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要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自己贷款上大学,体现了这个富二代拼搏、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认可和学习的。这也表现了我们80后,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垮掉的一代”,我们也是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
第二,在我们对这个富二代独立、拼搏的精神进行赞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家设置助学贷款机制的目的是让更多贫困的、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上学。而富二代家庭条件富裕,经济实力雄厚。如果富二代申请助学贷款的话,占用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就会使更多贫困学子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
第三,这个富二代能够申请助学贷款成功,也表明了我国助学贷款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贷款规范、审批流程以及贷款发放标准和资金监督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规范的话都不能使这个富二代顺利地申请到助学贷款。
第四,我们知道如果想自己上学、不靠家人资助的方法有很多种。体现拼搏性、独立性的做法也有很多种,比如说申请大学里设置的勤工俭学岗位,也可以积极寻找各种兼职来体现自己自力更生的决心。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当今人们对于富二代的偏激看法
6/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年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面试名单|面试资料下载:http://nmg.huatu.com/guojia/
7/7内蒙古华图官网:nmg.huatu.com
第五篇:2011国考A类真题及解析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省级以上)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冈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
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地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
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形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鱼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做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
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古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
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1000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育与维护;再次,注重将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最后是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要求:(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一、1、语句理解类: 【答题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淤”“决”“徙”所指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规律”一词,明白要在“淤”“决”“徙”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最后选择答题的结构——总分总。【参考答案】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善淤”指黄河容易堆积淤泥,形成地上悬河;“善决”指黄河容易容易决口,三年两决口;“善徙”指黄河经常要改道,百年一改道。因“淤”而“决”,因“决”而“徙”,这就是黄河的规律。
2、概括类(原因): 【答题方法】
首先按最常见的外因(客观)和内因(主观)的方法找原因,然后对王景的做法和思路按照上述的原因分类法进行分类,最后选择答题结构——总分。【参考答案】
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量个方面。主观原因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利用沿河大泽放於的工程,延长行河年限;客观原因有: 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少;黄河输沙量减少;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
二、概括类:
【答题方法】
主要用关键词法找出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然后不好的地方要反其道而行之,好的地方要借鉴;最后分别对其总结。【参考答案】
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的启示:
密西西比河:合理分配人财力;不折不扣完成工程;考虑大坝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减少泥沙淤积;保护湿地。
亚马逊河:禁止森林砍伐;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尼罗河:进行全面评估;减少废水排放;经常及时地处理问题。
三、【答题方法】
主要抓住各个主题的关键字,体现不同主题之间的区别。【参考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从青海发源,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形成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遵循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自身规律,为从古自今,无数仁人志士从未中断抵御河患、造福于民的行动。伴随着黄河的治理,黄河的水资源、旅游
资源也得到了开发。
“黄河精神万古传”:黄河精神为人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创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继续弘扬黄河精神,使其万古流传。
四、【参考答案】
弘扬黄河精神 创新民族文化
源自唐古拉山的黄河携“天上之水”奔腾不息地流经中原大地,形成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炎帝、黄帝在此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从此,炎黄子孙在这个摇篮里茁壮成长,在历史的长河里放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积淀而成的黄河精神为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人奇迹。
中国历史上的广大人民群众用治理黄河的实践行动向我们诠释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在遵循黄河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华儿女迎难而上的勇气、顽强不屈的斗志、敢于挑战的魄力。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弘扬先贤之士给我们留下的黄河精神,传承并创新中华民族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弘扬黄河精神,创新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深刻认识黄河精神的价值。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承载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精神,孕育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黄河精神细数了黄河的记忆、黄河沧桑;记录了人类面对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时,人类治理黄河的事迹和成就;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积极践行先人的黄河遗志,不断地诠释先人留下黄河精神。在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下,我们继续要传承和弘扬这种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敢于挑战的黄河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努力奋斗。
弘扬黄河精神,创新民族文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黄河精神的内涵。文化的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传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文化就没有活力。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深,文化发展的底子就越厚,文化创新的着力点就越多,产生的效应就越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黄河不仅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孕育了丰厚的精神文明,形成了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敢于挑战的黄河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创新民族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成为新时期鼓舞人民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黄河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因子,它对于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