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实际抓科研 抓好科研促发展工作总结
立足实际抓科研 抓好科研促发展
省级科研兴校明星校园长工作总结 延长县实验小学----王延伟
王延伟,男,1971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现年46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教育工作,1999年2月竞聘为延长县郭旗镇中心小学校长,2004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张家滩镇中心小学校长,2010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校长,2014年8月竞聘为延长县小学校长,2016年8月至今在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在担任校长的18年中,我始终立足实际、因校制宜、科学高效的抓细、抓精、抓实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我本人于2013年被陕西省教育科学学院评为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园长。现将近年来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科研制度 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 为使教师的科研工作热情持之以恒,真正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四位一体的教科研工作网络。定期召开教科研共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采纳教师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校现有实际准确定位,确定出学期、年度教科研主题。建立健全了领导引领教研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校本教研服务制度、校本教研评价制度等教科研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的完善,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了学校教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夯实科研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提高教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要求教科室、教学处、教研组要以课堂为基地,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教研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同年级同科目教师或全校同科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定方式的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切实保障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制度,创新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根据制度,精心安排好每周教师学习的时间、内容和主题。同时加强了学习考核,确保学习全 员参与,保证学习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搭建了年级组、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大赛、高效课堂展示、教学比武练兵、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等平台,提升了组内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四是搭建了教科室、教学处组织的优秀教师汇报课,精品课展示,教学经验大家谈等平台,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和综合素质;五是通过派遣教师外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讲座、赛课、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六是结合学校教师培养工作需要,邀请县、市、省专家来校进行师德专题讲座、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大幅提升了教师综合素养。七是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定期组织开展了优质教案、优质案例、优质课、我的教育故事等各项评优活动,使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中增长了才智、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八是坚持推行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制度,每周我都亲自带领学校中层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四次,听课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通过领导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动态,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的提升。九是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以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低起点、高要求,确立了“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行动即成长”的课题观念,认真做好了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实施和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的选 报、研究工作。减少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十是认真按照以强带若,以上带下,即省级带市级、市级带县级,县级带校级的原则,统筹安排好了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教学能手之间的帮扶工作,确定了帮扶关系,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步骤和要求,扎实开展了名师之间的帮扶工作,加快了学校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工作。同时认真实施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十一是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对每学期评比的教科研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教研组按照制度给予了奖励,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取得的成绩
我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痴情,用教育科研为学校提供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尤其是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延长县小学、延长县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培养出了郑延妮、王亚梅、赵红、高江荣、郝娟娟、秦霞等一大批省市县级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水平显著提高。师资力量的提高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教学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三,在延长县小学担任校长的两年之中,延长县小学的教学质量 由原来的全县排名第九跃至全县第一。当前,延长县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也位居全县第二。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各种集体荣誉捷报频传。在我担任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小学期间,学校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少工委评为“陕西省优秀少先队集体”;被延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文明校园”、“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被中共延长县委、延长县人民政府评为“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绣金匾”荣获全国红军小学节目联合汇演金奖;“红军小学 红色希望”红色经典诵读荣获陕西省“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三等奖;“学习雷锋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征文大赛荣获陕西省教育厅、教育工委三等奖;“喜迎国庆 童心向党”红歌大赛荣获县级三等奖。在延长县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分别荣获市级文明校园、市级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实验基地学校、市级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级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小学组二等奖、省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示范校、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优秀奖、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和多次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我本人于2013年3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为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先进个人;2014年9月荣获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15年9月被教 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中心、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评为“少教多学”课题优秀校长;2016被选为延安市第五次党代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颇。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我们的老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中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很大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知识更新过慢,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四)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教科研的行动研究不够细致。教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研中教与研往往脱节,教育研究浮于表面,教科成果也少有推广性和缺乏实践意义。学校主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教科研工作指导不够科学,在对许多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时,往往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根本没有能力对本校教科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四、后期设想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教科研与教研三个层面明确教科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使全教师树立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的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设置专职的科研处,把教科研从教导处中单独分离出来,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科研的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经费和办公地点,使学校科研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科研运行机制、教科研激励机制、教科研保障机制等教科研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制度管理水平,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四)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加强对学校主管教科研领导、教科研骨干教师、高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科研理念先进的教科研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长远规划,将服务帮助与领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密切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教科研工作得失,与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立足边防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定稿)
立足边防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马鬃山镇党委
马鬃山镇是甘肃省惟一的边防重镇,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边防线长65.017公里,东、西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友邻,南与本省的玉门、瓜州、金塔县相壤。全镇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全镇辖6个牧业行政村,共11个党支部。
近年来,马鬃山镇党委抓住发展契机,攻坚克难,始终坚持“立足边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建阵地、顺民心,谋发展、保稳定”的目标要求,以转变机关作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以谋思路、促发展为主攻点。把党建工作作为和谐稳定边防建设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举措,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和谐边防建设和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责任、创机制,为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马鬃山镇党委切实体会到:有没有一个好的责任机制,是保证党建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近几年来,镇党委在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层层落实责任。一是落实党建领导责任制。明确镇党委书记是
“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镇党委成员每年帮扶一户困难户。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系制。明确镇副科以上党员领导为村党建工作联系领导,同时选派了6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为驻村工作组组长和党建联络员,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日常工作和村党建工作规范建设。三是实行党建责任追究制。镇党委与各村分别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将工作目标、任务、时限、措施和要求具体落实到村党总支书记身上,通过每年两次考核评比,积分兑现奖惩。考核后对不合格的村党支书记给予黄牌警告,通报批评,限时整改,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四是推行“三项”工作制度。镇党委在全镇6个村民委员会实施了村干部工作听证制度、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和村干部诫勉、辞职制度等“三项”工作制度。同时全面实行村级建设工程招投标;推行了村干部任期公示,完善了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述职、谈话诫勉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新了村干部工作制度,增强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转变了村干部工作作风,有效的推动了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五是完善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党建工作抽查通报制度。镇党委每半年组织一次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同时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带队不定期对各村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全镇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派工作组帮助整改提高。通过这些机制的运行,使马鬃山镇抓党建的力度不断强化,形成了镇党委带头抓,镇分管领导直接抓,村党支部自
觉抓,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重教育、强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个围绕、五大重点、六个打造”的目标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牧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系统的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科学、学经济”。按照中央、省委、市、县委对干部教育和农村党员培训的文件要求,制定出台了《肃北县马鬃山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肃北县马鬃山镇牧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规划》,并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作出计划安排,全面推行“四项机制”,即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的理论学习示范制;分层次对农村干部教育的重点培训制;以开展具有特色的报告、知识竞赛等为载体的普及制;以牧农村党员活动制度为主的新平台。
在教育培训上,以镇党委集中培训为阵地,以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副科以上领导上党课,做到机关和村党支部每月上一次党课,牧农村党员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同时认真做好电教播放工作,坚持做到每月定期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并将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无故旷课三次以上的年终考核视为不合格。从2009年到目前先后举办培训班9期,召开党员教育培训会议27次,培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牧民群众120余人次。
通过教育培养,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法纪观念和科技兴牧观念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发展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三、抓经济、强建设,全面带领群众谋经济发展 镇党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采取上下联动、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式,让党员进一步“动”起来,把群众进一步“带”起来,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有力的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镇党委将党建示范点建设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知识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推手,按照“五个好”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创建党建示范点。通过创建活动,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学习氛围,完善了村规民约及村务公开制度,各项惠民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并通过大力发展种羊改良、优质蒙古绵羊改良等工作,有效地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能人帮贫户的致富网络。组织人员深入牧区进行调研,广泛征询牧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详细统计优质种畜需求,在此基础上,2010年以来与县牧农局一起协调从内蒙古杭锦旗引进优质山羊100只,从内蒙古锡林格勒引进蒙古绵羊140只,鼓励养殖大户三户到酒泉、玉门等地实施规模舍饲养殖,引导金庙沟村民大力引进骆驼,沟通协调为牧户贷款引进骆驼150峰,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组织兽医站专业人员成立检测防治小组,按照“预防为主,辅助治疗”的防病方针,深入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不
定期巡回医疗检测。今年以来,防治小组深入牧区,累计工作40余天,注射口蹄疫二价疫苗9400只,肉毒梭菌疫苗2500只,有效的消除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在接羔育羔、抓绒剪毛等牧忙时期,镇党委、政府在深入各村调研慰问,发放茶叶、牛奶等慰问品和了解抓绒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积极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下村帮民生产,根据牧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的情况,对劳动力少、生活困难户和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帮扶。
同时,镇党委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领导各支部积极开展工作,狠抓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和谐边防建设和基层党建出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基础项目建设中,近几年先后完成了马鬃山红柳河库容121万立方米水库,马鬃山驼马滩人畜饮水管道工程27公里,大型防洪坝 12公里,新打土井32 眼,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工程120万亩、棚圈27座,防风林带及育草基地800亩,引进绒山羊种公畜305只,从较大程度上方便了边境地区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在通道建设中,针对马鬃山镇牧区交通不便,镇区通讯极度中断和闭塞的实际,修通了音凹峡村村级道路39公里,云母头村村级道路111.58公里、金庙沟村村级道路77.16公里,马鬃村村级道路40.9公里、明水村村级道路20公里,新建了中国移动通信、联通通信基站1所,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境地区群众交通不便,信息堵塞的问题,推动了沿边经济社会的发展,拉紧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对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
新建、扩建和改造,建成了马鬃山镇军警民活动中心、马鬃山镇风光能互补电站、马鬃山镇净化水厂、城区道路改造工程1.8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管网工程4公里,2.5万立方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军、警、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加快马鬃山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社会事业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马鬃山国门学校,蓝天幼儿园,马鬃山镇广播电视服务站建设、马鬃山镇文化站建设、马鬃山镇中心医院更新锅炉及购置急救车等项目建设,并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全县中小学生“全免一补”教育。同时,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马鬃山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6%以上。加大卫生医疗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边防军、警、民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水平。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牧民参合率达到92 %。加大了对马鬃山古生物化石、恐龙化石保护工作的力度,从牧民中聘请了看护员,乱采、乱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得到遏止。通过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马鬃山镇党委和所属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决心得到显著加强,培养了一批“能干事、敢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全镇牧业总产值达到713万元,年均增长8%;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0元。
第三篇:立足学校实际 实施科研兴校
立足学校实际 实施科研兴校
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市教育科学“十三五” 一般规划课题《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任务,老头沟小学于4月17日召开“十三五”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会。学校课题课题组14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主任于静主持。
会议首先由科研主任总结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研究计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自开展研究以来共组织13次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增长了教育科研知识,提高了研究者的课题研究与撰写材料的水平,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每位研究教师每年有1篇论文;5名学生的《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跟踪记录》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个案教育记录》;1篇经典个案教育故事;3篇德育渗透教案及反思。课题组制定了教育科研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每学期召开“学科渗透德育研讨课”活动,展现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案例,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促进了“十三五”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学校自课题开始实施以来,一直坚持每月一次学校道德大讲堂,使道德理念内植于心。同时规范学生行为,使文明礼仪外化于行。
为了使研究能够有效开展,并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学校课题组多次讨论研究从不同角度确立4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组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交流。其中子课题《经典国学教育促进小学生美德教育养成文明礼仪的研究》,研究教师郭文萍、徐晓飞、赵何琳三位老师的学生活动的原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做的非常好,可见该组研究是基于学生的培养与发展的。子课题《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德教育的研究》注重体验式教学,增加活动课、实践课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走进美德,关注社会,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解决“知”与“行”的统一。子课题《农村小学传统美德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充分利用课堂、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各子课题组触发新观点,引发新思路,相互沟通,集思广益,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下阶段按时高质量的完成课题研究打好了基础。
最后学校校长金万晰肯定了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科研“定位要准,思路要新,研究要实,”三个要求,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提高师资水平的先导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立足学校实际实施科研兴校
新抚区“十五”教育科研中期成果展示会经
验
材
料
立足学校实际 实施科研兴校
新抚区南阳小学
2003年11月28日
立足学校实际 实施科研兴校
我们南阳小学是近五年来,发展变化较大的一所学校.1999年平房翻建,新的教学大楼落成。我们校领导班子抓住新教学楼落成的良好契机,决定打一场教育教学质量翻身仗,以不辜负教委领导的重托和教职员工的期望。我校领导通过多次例会集体磋商,对南阳小学的现状进行了充分而又认真的研究,认为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寻求学校科学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课堂创新途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掌握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个人基础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才能使学校跃出低谷,走上新岸,步入辉煌,才能在新抚区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近几年我们是在科研兴校的征途上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为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几年来,我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二项(《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研究》、《综合实践资源研究》、);省级课题二项(《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挖掘》、《学生劳动技能技巧的培养实验研究》);市级课题三项(《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市级新教材实施研究》、《五星格写字法实验》);区级课题两项(《提高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等共计九个研究课题。上述研究课题中,已经完成实验并结题的有三项。在几年的教育科研研究实施过程中,南阳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我们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科研网页,开辟了学校简介、特色教育、教师风采、学生园地、校长信箱、论文集锦、教科研论坛等十多个窗口,南阳小学的教科研工作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几年的教科研实践,我们对教科研工作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形成了富有自己特点的教科研体系,构造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科研兴校的关键
实践证明:只有学校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 力,并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才能带领全体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形成全校性教育科研的氛围,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领导干部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核心力量,我们集中精力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勤钻研,懂管理,精业务”的科研型队伍,现已初见成效。我本人带头参与实验例会,亲临科研一线,参加教育教学研究的全过程,以领导和实验教师的双重身份介入教育科研工作,其他领导也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给实验教师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极大地带动了教育科研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随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与难题,诸如实验的软件,科研的硬件建设,学校领导都会舍得投入,舍得花钱,努力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科研兴校的基础:
成立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成立了教育科研室,设专职教研室主任。大力加强科研室建设,为科研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制作了教科研工作展板,使教科研规章制度装裱上墙,整理装订 档案材料120余盒710余卷。在整理科研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校园科研信息网站。
科研室成立后,又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相继成立了子课题研究组,负责各研究课具体实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运作,形成了“校长室—科研室—实验课题组—子课题组”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完善了科研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教学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展,推动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兼任,副组长分别由副校长和科研室主任担任,其成员均为校教学研究方面的骨干。基本实现科研实验课题管理全程化,科研档案管理科学化,科研过程系统化。实践证明,只有组织健全,管理科学,措施高效,保障有力,才能使科研工作不走过场,务实求真,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
三、完善制度是科研兴校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指导评估考核办法,就不可能将学校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此,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指导 下,学校科研室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诸如:(《南阳小学教科研管理细则》、《关于填写实验研究手册的几点补充规定》、《实验研究制度》、《理论学习管理制度》、《实验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与实施细则》、《关于评选优秀教科研工作者的评选条件》、《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撰写要点及评优要求》)等。
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干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必须按规律办事,这就必须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我们评出来的科研先进,是享有相应待遇的,科研成果是其“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条件。学校各项奖励,各种荣誉,是要求教师凭实际业绩说话的。所以,南阳小学教科研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是很严格的。也正是由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研究制度和考评方案,才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并不断取得不俗的成果。
四、经费投入是科研兴校的重要条件
我们南阳小学深知科研兴校的道理,因此也在办学经费极 端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在《南阳学校教科研管理细则》中对经费投入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些计划外的用款,学校领导都能坐下来研究解决,予以增加。几年来,我们建立了藏书25000册的图书馆,为教师订阅的报刊杂志100余种,累计总支出达6万元,对于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保障,学校图书馆也随之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学校为各研究课题购买的相关研究材料和书籍2000册,达9000元;学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师、电子备课室,建设了“十室一馆”,这些专用教室的建成,累计总投资20余万元,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学校先后选派20余名到兄弟学校学习,到外地窗口学校参观,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累计支出2万元。在教育科学研究经费问题上我们是舍得花钱的,因为我们深知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五、踏踏实实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科研兴校的核心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顺利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
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创新教育问题的讲话,学习新“课标”,学习报刊杂志上有关“新课程研究”理论、“创新教育”研究方法、“自主与探究”学习方法等诸方面的学习材料与研究重要文献。支持和资助教师外出学习、深造与提高,支持教师的学历达标和业务进修,组织教师收看教育科学节目,召开课题研究讨论会。我们还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特别是在教师学有所得方面抓实抓好,为此实施了科研工作“五个一”工程。既:每周四为“科研日”课题组长安排课题组的每个教师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一个“教育教学案例”,学期末举办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展,每个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完成详细的研究课一份,撰写论文一篇。在科研工作中实施“科研教历”制度,教师没学期完成有研究价值的“科研教历”不少于10个。为了推进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组织力量在各大报刊杂志中摘取教科研文章150多篇汇编成四册《学习参考报》,供教师学习参考。
“勤读、勤写、勤总结”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学习宗旨,对教师理论学习的考核,即有客观上的把握,又有量化评估的 要求,以使教师的理论学习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成。
2、骨干教师培训是顺利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石 科研骨干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先行军,是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能力才华所具有的吸引力,对于促进和指导其他教师参与教科研热爱教科研和在教科研工作取得成绩作用巨大。因此我们特别重视科研骨干的选拔和培养。现已涌现出房丽霞、贾艳秋、王慧田、王丹、姜铁旭、李茜、李柏华等一批教学和科研骨干。
3、“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内容是近两年才开始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传统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存在的一些弊端,诸如就教材谈教材,就知识谈知识,把如何撰写教案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经多次研究决定改变教研形式,更新备课内容,实施以走近新课程为核心内容的“提高中 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集体教研跨年级进行,共同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有共性的问题。诸如:学困生问题专题研讨;尖子生的培养与提高专题研讨;如何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协力施教专题研讨等。通过这些研讨,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同时教师之间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集体指挥得以发掘,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中尤为得益的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在跨学科跨年部的集体研究中大开眼界,收益非浅。“提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研究成为青年教师迅速提高的摇篮。
4、深化“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中心
在几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校的“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理论到实践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课堂教学“十条建议”并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教学原则”
①一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或实践操 作建议不少于1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②每堂课学生活动面要广,发言人数尽可能多,建议发言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1/4,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③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是学习上的大哥哥或大姐姐,逐步淡化“老师”意识。
④建议深入发掘和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努力寻找与现实联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⑤建议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三个层次,分别适合于好、中、差三种学生。
⑥建议改革传统备课撰写教案形式,教案突出导案和学案两部分,将教师如何教导和学生如何学习作为备课的核心内容。
⑦建议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操作的,教师不做,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⑧建议精心设计“问题串”,不搞简单肤浅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⑨建议设计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知识”、“能力”、“情感跨度和价值观”方面,做到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⑩建议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探究、生机昂然的课堂学习氛围。
《南阳小学课堂教学十大建议》成为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之一,并逐步成为富有我校特色“课堂教学十大原则”。当然,这一研究成果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但它已初见成效。我校2003年的统考取得区第六名的好成绩,这主要应归功于近年来我校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这一科研工作上。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教科研研究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教师的科研空气进一步浓厚,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队伍。
2、编辑了《南阳学校教育教学论著》,集南阳人的经验、论文、优秀教案、教学案例等科研材料与一体,是南阳广大教 师集体指挥集,科研成果集。
3、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课堂教学引入了“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多次举办三小创新活动展,从而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映学生智慧成果的《火花报》现已装订成12大册,内集600余版。
4、整理装订教科研文集四大册,内集指导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论文150多篇;整理装订我校教师科研材料120余盒710余卷;整理筛选优秀《教科研论文》,《教学经验》、《优秀教案》、《学习一得》等材料,装订成18册,供市区兄弟学校交流学习。
5、建立了富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科研网页,对学校教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网页设计技术精湛,网页内容充实丰富多彩,南阳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此可见一斑。它是南阳人教科研重要成果,是南阳人集体协作与智慧的结晶。
6、在科研实践中,区域性课题《提高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研究》推出了其研究成果《文集萃》一书;区域性课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组推出了该课题研究的《成 果集》,各课组推出的《教学案例集》、《创新火花集》、《教师实验论文集》等成果集锦汇编成了20多册科研专辑。科研室定期推出的《南阳科研信息报》,成为指导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指南,在学校教科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抚顺市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抚顺市德育先进校、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艺术化工程建设先进校、市精神文明单位、辽宁省规范化图书馆等诸多殊荣。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相信南阳小学科研工作的扎实有效的开展必将再次推进学校的振兴和发展!
新抚区南阳小学 2003年12月2日
第五篇:立足科研求发展 抢抓机遇促效益
立足科研求发展 抢抓机遇促效益
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
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现与张掖市林果花卉种苗培育中心、张掖市森林公园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现有在职职工78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0人。经营土地2000亩,主要从事林果花科研、良种苗木培育及林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作为全市林业的窗口,在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林业科技支撑作用。中央及省上领导曾庆红、尉健行、杨汝岱、布赫、孙英、宋照肃等领导多次到林果研究所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九九八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一九九九年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建设单位,一九九七年被团地委评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一九九八年被甘肃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团省委评为森林生态旅游先进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二000年被团中央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14家“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被团省委确定为“甘肃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生态建设高度重视程度,200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更是对林业作出了科学的定位,林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空间。我所在市委、市政府及林业局、科技局的领导、关怀、支持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握和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断打造新的发展优势,通过干旱荒漠区造林、育苗技术及城镇绿化等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大力发展科
1 技产业,强化技术创新,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紧紧围绕林业科技推广、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等工作,以“林、果、花、草、游”为工作重点,以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甘肃张掖示范区林果所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使林业科研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和效益,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以科研项目为立所之本,为我市林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我所以防护林、生态林、经济林试验研究为主线,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2项,获国家、省(部)、地(厅)科技进步奖、星火奖、推广奖28项。自1996年以来,以防护林更新换代、可持续经营和种苗培育技术及经济林名优特品种的引种、中试、示范、推广以及基地建设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相继创造性地开展了杨树良种收集和繁育、张掖灌区农田林网可持续经营研究、苹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ABT生根粉推广应用技术研究、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研究、苹果梨更新改造技术研究、良种杏推广等源于生产、高于生产、指导生产的重要课题研究。其中,《苹果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填补了省内空白,《种苗培育大棚监控系统》与甘工大合作,充分利用甘工大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优势和我所在种苗培育方面的优势,联合攻关,特别在土壤湿度的测定上有新的突破,总体水平达到了国内林业行业领先水平,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完成的《杨树良种收集和繁育》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收集、保存杨树优良无性系84个,建立杨树种质基因库130亩,筛选出的部分无性系已在农田林网建设及更新改造方面发挥了效益。《河西灌区节水型高效林业试验研究》项目获甘肃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果树滴灌试验示范》获张掖地区科技推广三等奖,为在张掖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提供了依据和起到了示范作用。《张掖灌区农田林网可持续经营研究》项目,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获张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张掖川灌区主要树种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获张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别是1999年通过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
2 区甘肃张掖示范区林果所示范点建设,使林果花卉实用技术、节水技术得到了有效的示范推广,为提高周边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科技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为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良好的辐射、聚集、扩散作用。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已经成为甘肃林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充分地显示了林业科技示范推广的“窗口”作用。
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为林业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为适应科技发展要求,提高我所科研水平,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准确快捷地掌握各类林业信息和动态,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建成科技楼一座、学术报告厅500m2及实验室300m2,并购置了计算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数码复印机等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内部进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建立了“张掖林果花信息”网站,在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合作、远程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成3016m2自控五连体大棚一座、5000m2全自动高标准十连体智能温室一座,4000m2无支柱节能温室8座,积极开展林木花卉温室栽培及繁育技术试验研究,在针叶树扦插育苗、葡萄容器育苗、花卉组培快繁、鲜切花周年供应技术研究、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推广运用林业新产品、新技术,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1、工程节水技术
水是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黑河流域特殊的水资源和气候环境条件,国务院决定建立“黑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要使有限的生态用水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必须走节水之路。为此,我们在选育抗旱低耗水植物的同时,大力开展工程节水技术试验,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2000亩低压 3 输水管道灌溉、100亩针叶树种苗繁育区喷灌、100亩经济林栽培区滴灌、50亩设施栽培区的微喷灌,节水效果明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吸水保水剂等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加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吸水保水剂等新产品推广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重点应用ABT生根粉、GGR、PT菌剂、保水剂、激活剂,以及具有促进苗木生根兼肥料作用的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钠、腐殖酸钠等药物,与其它抗旱措施相配合。ABT、GGR主要用于蘸根处理,加速苗木生根;PT菌剂在苗木培育中用于接种菌根菌,提高土壤肥力;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用来拌土或蘸根处理,可节水50-70%,节肥30%,并提高其他成份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也为幼苗低成本长途运输带来了好处;0.2%磷酸二氢钾用于叶面喷雾;40倍黄腐酸钠液用于叶面喷施,降低植物蒸腾强度。
3、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推广多树种配植,营建稳定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的发生;应用生物措施防治害虫,重点推广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及其它仿生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采取物理机械灭虫,如人工除虫、压卵块、灯光诱捕等措施。通过各种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生物农药应用技术,严格将林业重点工程示范点的病虫鼠害控制在安全阈值之下。
4、高价值经济植物栽培技术
先后引进省内外优良品种,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经济林品种仁用杏、沙棘,优质牧草四翅滨藜、紫花苜蓿以及中药材黄芪、党参、板兰根等树(草)种的栽培技术,为全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四、强化基地建设,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种苗
根据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和需要,从“种苗生产,科技先行”的高度出
4 发,充分利用我所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苗木的电热温床快速育苗、速生丰产林苗木繁育技术、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寒区旱区节水植物选育、荒漠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提高种苗繁育质量,规范基地管理,对种苗基地进行整体规划,以树种用途划分功能区,以市场需求调整种苗繁育结构。近年来,我所投资80多万元,先后引进北京桧、白皮松、龙爪槐、香花槐、四倍体刺槐、金枝国槐、美国黄榆、欧洲大叶榆、裂叶榆、金丝垂柳、樟河柳、快柳、大果沙棘、四翅滨藜等城镇园林、国道绿化、退耕还林、防风固沙等工程建设所需树种,引进红香酥、绿宝石、黄金梨、丰水梨等新品种27个,赤霞珠、梅鹿辄、黑比诺等酿酒葡萄品种8个,红地球、非红无核、美人脂等鲜食葡萄品种15个,为张掖市苹果梨更新改造及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良种储备。采用电热温床催根处理、全光照喷雾扦插、增温除草膜应用、稀植育苗等技术措施,培育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刺柏、国槐、垂柳、丁香、连翘、牡丹、水腊等52个树种550亩,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各类优质苗木50万株。尤其是由我所自繁自育的樟子松苗木(现平均苗高1.7米,4万多株),移栽成活率达98.2%以上,得到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为张掖市乃至整个河西地区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及种苗保障。
五、依靠科技优势,提高绿化工程建设质量
近年来,依靠我所科技优势,紧紧围绕干旱区造林、城镇绿化等,重点解决荒漠区立地条件差、树种单
一、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承担的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5年绿化规划设计,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青海石油管理局的充分肯定;通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号基地的绿化,为荒漠戈壁深处基地美化探索出了适宜树种及配套技术;编制的中牧山丹马场及山丹县部分乡镇退耕还林工程可研报告和作业设计,通过工程实施及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高,受到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先后为新乐小区、滨河集团、恒达热力公司、嘉峪关人民
5 公园、金川公司等单位提供优质苗木和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六、发展生态旅游,营造发展环境
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逐渐交叉融合。我所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坚持走科研、推广、示范、观光与旅游景区结合的路子,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扩大民族风情旅游热线,把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科技展览等项目有机结合,并克服资金制约、娱乐设施不完善等困难,突出特色,合理开发,下大力气进行内部环境整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了森林公园的管理机制。2001被评为AA级平原型森林公园。目前,张掖森林公园已成为张掖市的旅游热点之一,初步形成了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度假观光、教学观摩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通过森林旅游,使社会各界关心林业、支持林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所在林果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建设、生态旅游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以西部大开发生态工程建设为指针,结合我所目前承担的省、地列5项科研课题,从我市实际出发,着重开展下列科技项目的研究,为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良种及科技支撑。
1、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2、荒漠化治理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3、灌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生产技术研究
4、节水林业效能优化组合模式研究
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
二○○四年五月十七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