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时间:2019-05-12 15: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第一篇: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2010年,人事处全体人员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学校“十一五”建设最后一年的任务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工作要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自身建设,全处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完善制度建设

本年度人事处紧密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中心工作,积极努力积极营造师资建设的工作氛围,不仅系统拟定了教职工队伍管理的各项文件,而且多次组织学校不同层面人员的认真讨论修改,最终完善和补充了温州大学关于人才引进、新聘教职工职前教育、教职工公派出国、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教职工进修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等多项教职工队伍管理制度。

(二)全力以赴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为有效改善我校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现状,结合学科建设需要,人事处把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摆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人事处在人才引进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人力投入、宣传方式、交流方式、安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大事精办的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主动出击,积极落实2010年度的人才引进计划。一年来,人事处会同相关学院参加了浙江省人事厅组织的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召开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印制了近千份的《温州大学人才需求表》和《温州大学人才引进的暂行规定》,在全国近百所高校中进行了广泛发放和宣传。特别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PPT和宣传彩页用于温州市政府组织的赴美国加拿大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畅通信息通道、关注信息收集,及时联系高层次人才。

人事处在校园网上设置了招聘人才专栏,设置人才招聘专用信箱,安排专人负责人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做到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第一时间甄别信息,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确保人才信息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全年共收到电子简历3000多份,纸质简历1000多份。

3.热情接待,做好服务,吸引人才。

今年先后接待来校联系的博士 842人,对每位博士的来访,人事处和相关学院做到了热情欢迎,以礼相待,及时与学院联系引见,并热情解答博士们提出的问题;积极为他们的吃、住、行提供方便。今年有56名引进博士已来校报到上班,其中分配人才24人,引进调入人才18人,录用14人。

同时,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担任名誉、客座、兼职和顾问教授。

(三)下大力气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1.认真制定2011年进修计划和努力落实2010年进修计划。本年度通过省151、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市551、学校公派出国等多种渠道共计选派30多位教师赴国境外放学进修,在温州大学优秀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进修等多项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学校选派50多名教职工赴国内进行学历、访学、学术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提升培养;特别是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为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今年来,我校共资助本校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5人,继续选送攻读博士学位9人。

2.注重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支持学院和部门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如两课教师的课程培训、计财、审计等行政岗位的业务培训,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培训等等。

3.强化新教职工的入职引导工作,系统组织实施新聘教职工的岗前培训。今年组织新教师200多人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会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开展新教师130人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信息资源使用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工作。

(四)切实做好各类人才的推荐选拔

认真组织国家、省、市等各类人才的推荐、中期检查、考核,共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如温州市551、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250余人次,获得2010年外来各类人才经费达到157万。

2010年我校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蔡袁强、黄少铭),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向卫东同志获得201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入选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资助对象1人,该同志为文科,实现学校在第一层次文科入选人选零的突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4人;黄卫峰等6人获得2010年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增加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82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9人、钱江人才D类1人。另有9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2人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五)完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1.顺利完成2010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市职改办关于职改工作的要求及安排,制定《温州大学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工作的通知》,该文件严格执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外,对我校2010年职称评审的有关条件、具体操作程序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2010年全校共有256人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或转评。人事处认真开展职称申报资格的审查、论文(论著、成果)送审回收、材料核对和整理,会同教务处、科研处对教学科研成果和业绩进行严格审核,做好前期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尝试实行职称评审专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坚持评审标准,完善评审程序,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严把质量关,顺利完成了职称评审各项工作。评审过程、结果非常顺利,未接到任何来电来函来访表示异议。全校申报各类职称人数253人,晋

升高级职称56人,另外有2人晋升为高级会计师、1人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晋升中级职务132人。

2.做好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根据省教育厅部署,2010年进行了高校教师资格的受理、审核、评定、上报、制证工作。全年评审并通过了66人。

3.完成教职工信息库更新建设工作和教育部的相关师资信息统计工作

1、积极维护教职工信息库,随时保持更新,为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获得准确信息提供保障。另外还在原有信息库的基础上扩大了信息字段,在全校范围开展了普查核实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信息库的内容,全面涵盖了教职工的个人信息。

2、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利用建设维护教职工个人信息库的的有利条件,及时提供教职工统计信息,为各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报表50多份,有力支持了兄弟部门的工作,为校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年内还完成了高校基层报表、全校博士信息表、高层次人才需求表、海外引智项目申报等校外各单位交付的任务20多次。

(六)耐心细致完成有关劳动人事工作

1.完成各类考核工作。组织全校各类人员年度考核,会同教务处对申报晋升职称的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工作。

2.负责全校工资管理。本年度对56位新教职工的进行定级和202位职务职称变动人员工资的变动工作,做好全校岗位津贴发放工作;完成16名教工的退休手续办理及工资审批工作;完成 150余名临时工人员指标审核、工资的确定、计算发放工作。完成一年一次的薪级工资正常晋升工作。

3.做好信息档案工作。完成省教育厅、市人事局所需的各种干部报表、工资报表、劳动年报等各类报表,以及各部门有关人事方面的各种花名册、数据、报表,及时做好人事数据的更新、调整变动工作,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工人员名册的编制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档案 的接收、审核和归档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聘用合同的签定、鉴证、续签和管理工作。

4.完成校内调动及退休工作。及时办理各类人员进出、退休、延长退休、内退退养的手续,做好学校教职工的分流、转岗、校内调动工作,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工作。

5.社会保险工作。完成150余名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合同期满的结算,6.代理人员工作。本年度完成原进编挂中心已取得硕士学位转档案到学校的有7人;完成校计划内原非进编挂中心已取得硕士学位申请进编并转档案的有13人;截至目前为止进编挂中心人员的档案尚有35人,计划内人事代理人员30人,计划外流动编制人员的代理人员共有389人的档案管理(其中校聘人员为49人,瓯江学院113人、城市学院168人、成教学院25人、宏德幼儿园16人、国际合作学院以及后勤等有18人)。

7.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办理全校教职工的请假、销假、探亲手续和收入证明、部分教工的子女参加医疗统筹的资格审查工作以及生活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

二、工作中的亮点

1.提高工作透明度。人事处的各项工作,均与全校教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操作规范、透明,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在人事处职责范围内,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职称评审、工资津贴标准等,严格按制度和程序执行。对于需要评审的工作,公开评审条件、评审对象、评审程序,每次评审均请校纪委现场监督,评审结果上网或张贴公示,杜绝暗箱操作。

2.创新工作思路。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上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努力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做了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

三、存在的不足

1.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较大,现有政策框框无法打破,海外优秀人才难以引进。

如没有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如户口、住房无法落实,子女上学、自己及家属退休后的社保等都成问题,学校还没有其他创新的解决办法等。

2.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尽管人事处的人事档案、工资档案等已实现计算机管理,但由于缺乏专业软件及人员维护,许多报表需要人工编制,效率不高,经常需要周末加班。随着各个上级主管部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人事处提供的数据会进一步增加,矛盾也会更加突出。

3.兄弟院校学习、取经不够。人事处目前正在探索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但由于忙于事务,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第二篇:人事处校务公开自查自评报告

积极推行人事校务公开 促进人事工作迈上新台阶

——人事处校务公开自查自评报告

近三年来,人事处按照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以及学校关于校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人事处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人事校务公开工作,努力提高人事处科学管理和规范服务的水平,人事校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现把我处人事校务公开自查自评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构筑有效的运行机制。

人事处班子对人事校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印发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后,及时召开处务会议,学习传达文件精神,对人事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全面推行。经过深入的学习,全处人员的思想得以统一,我们认为:人事校务公开是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工作依靠广大教职工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人事处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人事校务公开制度也是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大学,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制度保障。

(二)结合实际,明确校务公开的原则和内容。

我处把全面推进人事校务公开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工作计划当中,并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出人事校务公开工作的三个原则,即:一是依法公开的原则。人事校务公开工作应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做到三公开:即公开人事法规和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人事政策开展工作;二是方便监督的原则。人事校务公开的事项尤其是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公开,能够使广大教职工适时得到相关信息,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最大限度地方便教职工知情、监督;三是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工作与岗位职责分工相结合的责任制,人事处处长是人事处校务公开的第一负责人,副处长在分管范围内有协助处长做好人事校务公开工作的职责,人事处各科室科长对本科室的人事校务公开工作负责。

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的规定逐项对照,围绕学校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人事校务公开与政风行风建设相结合、与解决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强化学校人事管理相结合,整理出涉及人事工作与管理各个环节、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十三个项目公开内容。这十三个内容是:

1.人事处的机构设置、职责,办公地点,办事指南,与师生联系渠道(含教职工和学生的投诉渠道和办法)。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2.人事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3.贯彻执行重大事项预公开制度,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影响学校改革发展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事校务在正式决定前,将拟定的方案和理由向师生公布,在充分听取意见后进行调整再作出决定。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4.学校人事相关重要决策和执行情况。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5.列入学校工作要点的承办工作及执行情况。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6.承诺办理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7.学校管理部门、院系设置情况。责任科室:人事科,责任人:陈兵;

8.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招聘条件、招聘程序和招聘结果。责任科室:人事科,责任人:陈兵;

9.学校机构设置调整(包括部门定编定责定岗)和人事调配、招聘情况。责任科室:人事科,责任人:陈兵;

10.学校公派出国(境)学习、培训人员遴选条件和程序以及人选名单,及其有关费用支出情况。责任科室:师资科,责任人:孙远雷;

11.学校人事制度及改革方案,科级干部(非领导系列)、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的条件、程序和结果。责任科室:各科,责任人:陈兵、孙远雷、钟志荣、李乐玲;

12.学校各种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政策规定和条件、推选程序、议事规则、议事结果、岗位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责任科室:师资科,责任人:孙远雷;

13.校内岗位津贴、补贴、课时酬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责任科室:劳资科,责任人:钟志荣。

(三)注重实效,采取切实措施推进人事校务公开。

几年来,人事处在推行人事校务公开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做到常规问题的定期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在实际操作上力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做到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细致化和公开时间及时化。比如:我处每年都修订《教师手册》,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事分配制度等文件收录在内并发给新来校教职工,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对教职工关注度较高的职称评审工作,我处及时通过校园网发布各类资格条件、评审政策外,还专门组织召开职称评审工作咨询会,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和熟悉相关政策和程序,在评审过程中会同纪检部门严格执行广东省相关部门的规定实行“双公示制度”,评审结果经上级部门批准后及时在“综合信息”和人事处网站公布,让教职工了解、参与和

监督评审工作的每一环节,确保职称评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考核、评先表彰和科级干部(非领导系列)晋升等工作中,相关条件和结果都以正式的文件形式通过网络等向教职工公开,并经基层组织推荐、职能部门审核、相关领导小组讨论后报校长办公研究,对优秀、先进和晋升人员,都经过七天的公示期充分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后才正式形成文件,并再次向全校公开。

我们努力通过人事校务公开来推动人事各项工作的发展,促进人事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注意公开内容与公开形式的统一,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实现人事校务上网、上报、上栏和上墙公开,让教职工看得见、看得懂,便于教职工了解和监督人事工作,确保公开的效果。在人事校务公开工作中,我们采取“三有、三上网”的措施,即有联系科室部门、有联系电话、有电子信箱;办事机构职责上网,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和办事程序上网,办事结果上网。注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努力拓宽渠道,创新载体,确保人事校务公开信息渠道的通畅。比如:凡涉及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均提请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及时清理修订过时的规章制度,出台新的管理办法,采用发文件、情况通报会、网上公布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于重要人事任免、职务晋升、聘任、评优等情况的结果采用公示栏、校园网等方式进行公示;把办事指南印刷成散页放在人事处办公室门口,方便教职工随时取阅,了解办事程序和查阅政策;我们在人事处门口设

立意见信箱,在人事处网页主页上设立处长电子信箱,拓宽教职工反映意见的渠道,处领导也随时接待教职工的来访。通过以上方式,提高了人事校务公开的实效,使人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人事处的廉政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总结人事校务公开所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如:仍需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人事校务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仍需对人事校务公开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各科室人事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水平不平衡,工作力度有差异;有些时候重视了结果的公开而忽略了过程的公开;尽管以不同形式进行了人事校务公开,但形式上不够规范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处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公开机制,将公开项目和内容、途径和办法、范围和时间、责任科室等项目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加以规定,不断完善人事校务公开制度,增强人事校务公开的实效,使人事校务公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公开载体的建设,加大对公开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

人事处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日

第三篇:人事处工作自评报告解读

人事处工作自评报告

2013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人事处根据学校2013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全面制订和贯彻落实《“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中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改善民生和迎评促建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业绩。

一、抓重点,求突破,围绕“青年教师培养”,大力实施“四项工程”

1、切合现状,强化青年教师培养

认真分析我校师资队伍现状,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多、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对我校人事、人才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1)新教师培训更完善。

2013年制定的《新教师培训制度》是贯彻实施我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环境,增强归属感的重要手段。我校作为2013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宿州市培训点,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我校和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的将近200位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师授课、网络培训、实地考察及考试和考务工作。增进了新教师对宿州文化的了解,增加了新进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了新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2)青年教师培养更有序。

为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岗位能力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和《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文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的选拔和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规范教师岗位管理,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

2、遴选骨干,加大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

根据《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整体要求,2013年我处重点围绕学校的特色专业和新建专业,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实施校内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和优秀学术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

(1)人才引进出台新政策。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我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学科带头人缺乏及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现状,针对2014年人才引进出台了更为优惠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了《宿州学院2014年人才招聘公告》,在人才引进中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等高水平人才为主。此项政策的出台,结合当前的形式,突破常规,加大力度,成果显著。2013引进教授两名:中山大学张强教授(获2013年“安徽省高校引进领军人才”资助)和河南大学孙世强教授(2013-2017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财政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选优培养凸显新态势。

A、2013年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省教育厅与省人社厅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核准我校张莉校长为二级教授,截止目前我校二级教授共2人。这是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又一突出成绩,也是我校师资力量不断雄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领军人才逐渐成长的有力见证。

B、2013年制定了《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优秀学术技术骨干选拔与培养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促进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此次拟选拔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28人,促进了我校学科专业梯队的构建。

(3)优秀人才获得新项目。

认真做好我校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的宣传动员、专家推荐和项目书的修改规范及公示上报等相关工作,最后上报的各类项目到省教育厅参评,通过率达65%。其中引进的中山大学张强教授获得“2013年安徽省高校引进领军人才”资助,桂和荣教授获得“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9位老师获得“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立项,17位老师获得“校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总额达120万元。我校本次获批人才项目的数量和级别都处于同类院校前列,同时也是我校省级科研立项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我校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建设及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3、常抓不懈,实施博士化工程

(1)平台建设创佳绩。

2013年我处多次会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调查研究、撰写和收集支撑材料、组织上报等程序,成功获批设立“宿州学院(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安徽省第一个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高校,是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又一个新的突破。为学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扩大学术交流、提高知名度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对我校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博士化工程稳中求进

根据《关于教师进修的暂行规定》及《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暂行办法》等文件,继续实施,加大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我校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36人,新取得博士学位12人,力争在“十二五”末前,博士学位教师达教职工总数的10%。

4、开拓视野,开创教师国外研修工程

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2013年我校制定了《选派教师出国(境)研修暂行办法》,开展第一批选派教师赴美访学研修工作。通过个人自愿、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分别选拔4位教师赴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进行访学研修。此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进程。

5、立足大局,推进双能素质培养工程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坚持选派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加强“双能素质”教师培养。通过政策制定和实施,2013年暑期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38人,2013年获得双能素质教师已达到197人。出台《“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遴选校级“双能型”教学团队6个。

二、抓常规,重民生,围绕人才强校目标,各项工作见成效

1、完成副高级以上职称评审的推荐上报工作。利用暑假时间完成我校高级职称学科组、校中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评议及推荐,并将材料及时上报教育厅。共推荐2013年申报高级职称人员3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9人),经评审,通过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3人。

2、顺利完成2013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经过申请人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体检、上报、公示等环节,完成我校54人申报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3、做好新录用研究生(2013年我校新进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6人)毕业报到的手续办理等接待工作以及调离人员的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

4、完成了签署考取博士研究生协议工作、高校教师进修班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编外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的数据变更、数据统计、工资变动调整、孕期妇女生育保险的办理等其他日常工作。

5、认真做好劳动纪律督促、检查和落实以及考核的组织实施和上报工作。

6、能够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及时完成各项津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金额发放准确无误。报批兑现2013年687人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做好新进人员资格审查、档案工资的核定工作;完成岗位设置中涉及岗位分级的工资报批等相关工作;提高住房公积金提取基数,自2013年1月1日起,把预发年终津贴纳入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使广大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有较大提高。

7、充分调研,草拟在职人员绩效工资改革方案。

8、为迎接省委组织部档案检查,完成我校教职工档案材料的整理、收集等工作,同时做好离校、新进等人员档案材料的变动工作及档案的查、借阅工作。

9、重视信访工作,尽力及时化解矛盾

信访工作是人事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对教职工、离退休人员信访反映的问题,人事处专门设立信访接待员,依据政策,做到耐心、细心解释说明。能解决的,一步到位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做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对信访办的信访件及时回复,对要求面谈的无论何时,人事处随叫随到,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第一目标。

三、早谋划,善思考,围绕迎评促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确立迎评促建在2013人事处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各项工作务必要服从和服务于迎评促建工作。确立了评建工作周例会制度,将评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人事处周工作例会的重要内容;明确各观测点责任人,实行工作进展定期通报。在 “自查自建”和 “自评改进”的工作要求,加大各类材料收集整理力度,特别是加强与各二级学院等单位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全方位保障迎评促建工作顺利推进。

2、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学习和总结兄弟院校在迎评促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我校师资队伍总量和结构的测算等工作,设计分学院、分专业教师名册,充分了解师资队伍,特别是新办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师资队伍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特点,形成针对师资队伍总量、结构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思路。

3、在对队伍总量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资源,编制了2013年教师花名册,完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填报工作。同时,注重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规范外聘教师聘用程序,建立健全外聘教师教学档案,组织开展了全校外聘教师教学材料检查等。

4、充分做好自评报告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分阶段落实对各观测点支撑材料的现场查验,针对涉及协作部门的材料实行实地查看和督促,确保各项指标均能落到实处;对后期迎评促建工作进行跟踪部署,重点是梳理评估期间评估专家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并按照分工原则,做好应答准备工作。

总体上看,2013年是我校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人事处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特色突出,亮点纷呈,如创新人才选聘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结硕果。2013年我校成功引进教授2人,其中1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财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5);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我校“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全省唯一一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新建本科高校,在服务学校人才吸引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完成迎评促建各项任务,工作获评估专家充分认可。评估期间,专家通过来人事处实地走访、调阅材料和开展深度访谈等,认为我校人事工作思路清晰、政策措施到位、建设成果显著、整改目标和任务明确等;提高工作实效,影响力不断扩大。在2013年,人事处有两项工作分别被评为学校“十大新闻”之四和之六,极大的鼓舞了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热情,振奋了他们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信心。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滁州学院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DOC)

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2015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人事处聘期及目标任务书明确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2015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业务目标

(一)业务目标

1.启动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签订二级单位任期及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目标考核,实施目标绩效分配机制。

为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部)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目标管理。签订15个教学院(部)、19个部门任期和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二级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滁州学院目标管理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43号),建立与质量、效率、责任、分配相一致的院(部)、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制定《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暂行方案(试行)》(校政人〔2015〕44号),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挂钩,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教职工考核挂钩,构建“多劳多德、优绩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制定院(部)和部门目标考核工作方案,做好34个二级单位首次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以及目标考核绩效津贴分配等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调整、发放以及合同制聘用人员增资方案的落实等工作。

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并实施《滁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校政〔2015〕23号),完成所有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的核算及补发准备工作;5月份起纳入工资表按月发放,预发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职工考核工作完成后再行统一结算);依据学校财力补发部分绩效工资。

实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方案。在充分调研省内同类院校离退休

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制订并实施《滁州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36号),17名青年教师考取并攻读博士学位,促进了一批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为学校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支撑。

4.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全校现有“双证”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的31%;“双能型”教师346人,占专任教师的45%;建成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

落实2015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调研编制了2015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全年落实284人次,其中攻读博士17人,国内访学6人,短期培训60人,挂职锻炼108人,海外研修28人。调整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编制,下达了2016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支持取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教师65人,全校“双证”教师累计达239人,比例达到31%;35岁以下有企业1年以上实践经历教师190多人,比例达到25%。

做好“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和考核工作。修订完善《滁州学院“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校政人〔2015〕35号),组织开展第三批、第四批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以及第一批双能型教师期满考核等工作。全校累计认定双能型教师346人,比例达到45%。

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考核工作。积极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期满考核等工作,全年共选派108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分别对2014年、2015年挂职锻炼期满的 名教师进行了统一考核,其中考核优秀

人。

建成首批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制定《滁州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人〔2015〕34号),依托企业等社会单位建设首批教师社会实践基地17个(校级3个、院级14个),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5.规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推动高层次人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滁州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工作站(皖人社秘〔2015〕363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正在准备出台《滁州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4)认真细致,扎实做好师资队伍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采集和高等教育基础数据统计等工作要求,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及时做好我校师资队伍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上报等工作,确保师资队伍各项数据指标既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历史规律,也符合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学校摸清家底、掌握基础数据,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积极配合,及时完成省厅布置的师资调研任务。根据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要求,先后完成省教育体制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评审办法、高层次人才工作、事业单位聘用管理专项课题等多项调研任务,及时形成调研报告供省厅决策参考。配合中国教育报、上海教科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审核机制改革研究”课题组、滁州市人才办等外单位来校采访或调研,提供我校应用型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专题报告,扩大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与影响。此外,按时完成省“振兴计划”人才项目2015实施总结、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子项目2015实施进展,以及我校编制、岗位设置及聘用状况核查报告等工作。

(6)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回顾“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历程,对照规划目标,对比落实情况,总结过去五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队伍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先后调研、了解校内各二级学院和省内外十多所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状况,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树立标杆,明确目标,初步形成了我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人事人才工作

(7)积极申请编制备案制。在认真了解省厅有关政策,充分调研校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滁州学院关于申请列为编制备案制

(1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当年教工考核表、工资表、处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表、领导干部审计材料、党建材料等个人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入档工作,以及2014年新进职工人事档案的标准化处理。办理14名离校人员档案移交工作,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规范化清查等工作。

(13)加强信息化建设及统计等工作。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人事处网站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促进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完成人事人才、师资队伍、工资福利等年报统计和上报,以及事业单位法人年审等工作。

3.工资福利工作

(14)做好基本工资管理。按月核发全校近120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按月缴纳210多名人事代理人员及100多名合同制人员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办理在职教职工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新进职工、岗位变动人员、退休及离校人员工资报批与兑现工作;办理岗位指标申报及备案工作;及时调整在职及退休人员各社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办理近几年新进人事代理人员养老保险手册;办理各类工资表并及存入个人档案;各类工资报表统计等。

(15)兑现新工资标准和预扣养老保险。根据皖政办〔2015〕36文件,7月份及时兑现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新工资标准,完成在编人员养老保险预扣,并做好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补发工作;与滁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对我校自1995年至2010年共15年期间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进行核对。

(16)做好各种津贴的核发工作。按照文件规定,做好2014教职工双拥奖和精神文明奖,二级单位综合考核奖和优秀奖,教职工考核优秀奖,以及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校内津贴的核发等工作。

(17)规范聘用制员工的分类管理。对聘用期满的18名人事代理人员进行聘期考核并签订续聘协议。规范合同制员工岗位分类管理,完成校本部合同制聘用人员的签约聘用、工资福利核发、社保缴纳、考勤、离校办理等相关管理,近600人次。

明确工作流程,为实现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坚持处务会议制度、周会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值班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思路清晰,轻重缓急把握恰当;坚持团结合作、民主公开的内部沟通机制,部署工作,研讨工作重点和难点,做到有记录、有材料、有结论。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建设发展实际,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建立有关人事人才工作制度50余项。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校人事人才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工作原则,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如:人才引进、考核、外聘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人事代理人员和校本部合同制人员的聘用考核等等。

(五)部门协作

一是加强部门内部分工合作。人事处始终以服务学校和教职工为根本,加强学习研究、提高业务能力、注重求真务实、保持团结合作,每位工作人员既有职责分工,又能相互支持配合。如:在做好常规工作的情况下,接到省厅安排临时紧急任务时,不分职能不分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加班加点,相互配合,完成工作。

二是密切联系配合校内其他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对于人事职能范围需要其他单位配合的工作,主动联系、牵头协调、积极推动,如:协调财务处发放职工工资和相关福利,结算社会保险;协调后勤管理处妥善处理教授、博士的住房安排及货币化购房政策;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开展职称材料审核;牵头相关部门做好二级单位目标考核、教职工各种考核等等。对于非人事职能范围的其他单位任务,也能积极参与、如期完成。如配合校办公室完成历年高校基层统计报表和各种工作总结,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干部和教授、博士等人才信息的统计

用等提供档案材料。

(七)工作效能

推行目标任务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增强部门凝聚力,努力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效能。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调整心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为教职工生服务的意识。二是健全工作制度,优化工作程序。在目标管理、人才招聘、师资培训、工资福利核算、职称评聘、考核奖惩等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机构编制及人员实名制信息系统、工资系统以及人事处网站等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实现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四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公开办理流程,主动接受监督,多渠道服务教职工,杜绝推诿扯皮和庸散懒的现象,努力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效能。如:在电子政务平台发文的同时,在人事处网站同时发布相关通知,在重要信息发布之时,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同步告知各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对于教职工所提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解释有依据,即便不属于人事职能范围,也能给出建议和提示。

(八)改革创新

在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省编办按照我校2006年办学规模核定的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编制的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岗位编制已成为制约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最大瓶颈。为此,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探索尝试新的工作路径和举措,提升工作品质和内容,总结凝练部门工作特色和亮点,努力使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如:积极向省厅申请编制备案制,争取将我校列为试点单位;不断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现了教授岗位超职数推荐和委托资格评审,开展省厅评审校内聘任方式,缓解了教授岗位不足对职称评聘的压力;继续完善校聘职称制度,委托省内具有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的高校专家组来校评聘校内副高职称;

112-

第五篇:自评报告

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自评报告

排头乡中心小学

排头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地处涓水河畔,韶回公路和潭花公路交汇处。建校于一九六九年,是一所年轻的农村中心小学,九三年被评为湘潭市合格中心小学。撤区并乡后,被定为排头乡窗口中心小学。目前学校占地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平方米。拥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脑室等11间功能室。其中图书室藏书一万四千多册,电脑室装机三十台,其他功能室设施齐备。此外,学校还拥有4×80M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及水泥篮球场。学校美化和绿化已具规模。配备齐全的设施和优美宜人的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拥有全日制教学班6个,学生300人,教职工16人,这些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有党员5人;中青年教师占40%;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 人,本科学历有 人;有小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12人,小学一级职称3人。良好的师资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全体教师坚持以育人为立校之本,视创新为办学之魂,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水平一直居全乡前列,从二000年至今,有近十位教师的三十多堂次课在市县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近百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评优活动中获奖,有八十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佳绩。学校曾连续多次被乡评为“明星学校”,二000年被评为县“文明卫生单位”,二00三年被评为县“示范性完全小学”,二00五年被认定为市级“现代技术实验学校”,二00九年创建省级合格学校。

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是今年全省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我校以此为契机,解放思想,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学校的科学发展,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严格的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在市政府召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布置、动员会”后,我校迅速行动,全面规划“创建工作”,在教育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湘潭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湘潭市教育局廖贻仲局长在全市“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动员布置”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成立了“排头乡中心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3、制定了《排头乡中心小学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工作方案》。

5、召开了全校“合格学校建设动员大会”。

第二章 校园规划建设

第四条:我校服务半径7km以内的入学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第五条:我校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校园内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能确保师生安全。

第六条:我校占地面积能满足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

1、我校占地面积为 m2,生均占地面积 m2,超过了合格标准。

2、我校学生体育运动场地面积是 m2,生均面积为 m2;有200 m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面积为 m2,含标准篮球场1个;有水泥操坪4块,面积为3417.8m2;有风雨活动室1间,面积为 m2。

3、我校绿化总面积为1100 m2,生均面积约为4 m2。

第七条:我校校舍建筑总面积为 m2,生均面积为 m2,有功能室11间。

第八条:我校校舍设计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校舍安全,无D级危房。

第三章 装备条件

第九条:我校公共教学用房齐全。

1、有音乐室,有美术室、劳动技术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具室、仪器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

3、有卫生室1间,并有兼职校医保健教师1人。

4、有综合档案室1间。

5、学校有行政办公室1间,教师办公室宽敞。第十条:我校实验、仪器设备齐全。

1、有科学实验室,内部设施齐全,学生按课程要求做各种实验。

2、我校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符合《湖南省中小学数学、科学仪器配备目录》。第十一条:我校教学仪器、设施齐全,信息技术设备优良。

1、我校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校实际,按《湖南省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湖南省中小学生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及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备了音体美卫艺和劳动技能器材。

2、我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学生用机为30台;有多媒体教室一间,面积为65 m2,都能正常使用。

3、我校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有远程教育收视设备。

第十二条:我校图书室藏书量为14000册,超过生均标准;报刊杂志共 种;学科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能满足教学需要。每年新增图书比例达到了藏书量标准的1%。

第四章 生均公用经费

第十三条:我校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并每年有较大比例的增加。2008年下拨公用经费为 元,生均为 元;2009年下拨公用经费为 元,生均为 元。公用经费基本能满足办学需要。

第十四条:我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范公用经费使用与管理。制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和《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按财务要求编制预决算。严格审批公用经费开支,没有在公用经费列支人员经费和基建投资。

第五章 队伍建设

第十五条:我校有一支以校长为首的优秀领导班子。

1、校长胡建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校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10余年从教工作经历,对教育工作熟悉,具有履行职责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在市县获奖。参加过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2、我校有校级领导3人,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3人,平均年龄33岁。领导班子按选拔程序任用,精干贤能,结构合理。

第十六条:我校教师队伍优良,结构合理。

1、我校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全部持证上岗,编制数合理。

2、有语文、教学、外语、科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保健教师。

3、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合理。

☆ 职称结构:有小学高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3人。☆ 学历结构:本科 人,大专 人,中师 人。

☆ 年龄结构:50岁以上6人,36~49岁5人,35岁以下5人;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

第十七条:我校有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规律,遵守师德规范,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队伍。

1、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各种观摩学习;学校通过校本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业务理论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走进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我校每年举办1-2期师德师风培训班,并有针对性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全体教职工能自觉遵守师德要求,规范教育行为。

3、我校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为100%,信息技术达标率100%。

第六章 学校管理

第十八条:我校管理机构齐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管理有序。

1、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了行政负责人竞聘产生,校长聘任制度;学校各岗位教职工实行聘任制。

2、我校设置了教导处、总务处、少队三个二级机构,具体分管教学、学生、后勤等工作;有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能有效保证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我校制定了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有检查、考核、奖励制度。

第十九条:我校管理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群团组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1、我校制定了校长行政办公会议制度,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校长行政办公会议主要研究学校发展规划,议定学校重大事项,反映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安排学校阶段日常中心工作。行政会议定的事情或决定,由教导处、学生处、总务处组织实施,通过校例会布置落实。

2、我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审议、表决学校重大事项。

3、我校有党支部、工会、少先队组织。党组织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体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能按规定及时拨交工会经费;工会组织在关心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学校党支部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会、少先队工作。

第二十条:我校制定了较全面岗位职责,教导处、学生处、总务处、教研组,图书、仪器、档案管理员等均有相应职责。每年进行考核,对评为优秀的部门和管理员进行奖励。

第二十一条:我校制定了《教职工聘任工作实施方案》、《教职工人事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制度》、《奖罚方案》、《教师考核方案》、《小学高级教师职评方案》。实行教师聘任制,做到了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第二十二条:我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经费预算编制领导小组;有专职财务人员;经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坚持校长一支笔审批,财务行为规范。

第二十三条:我校制定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全体师生能较好地遵照执行。教育资源配置合理,使用效率高。

第二十四条:学校安全机构健全,管理到位。

1、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每年与部门和各年级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聘请了派出所民警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协管学校安全工作。

2、我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校内红领巾广播开辟了安全知识专栏,组织学生开展了防地震、防火灾等逃生演练,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强,多年来学校未出安全责任事故。

3、我校坚持对校园和校内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排查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4、学校坚持24小时值守和夜间巡逻制度;节假日每天有一位学校行政值班护校。第二十五条:我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工作机构及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监督协调机构;在学校设置了校务公开栏,并及时、全面进行校务公开。

第二十六条: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

1、制定了《2007—2010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一三五名师工程”计划和“有本事就推,有能力就上,有贡献就奖”激励原则,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多出教研成果,争做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事业吸引人,情感留住人,政策激励人,管理鞭策人,岗位造就人,培训提高人,环境催促人”的工作思路,切实关心教职工利益,为教职工办实事,2008年兴建了教师宿舍楼,为全校教职工购买了平安保险,为全校女职工购买了安康保险;工会组织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护贫帮困。

3、学校评优评先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

4、学校每学期均开展了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5、我校已通过了“模范职工之家”验收。

第七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七条:

1、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机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让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2、我校每期的工作计划,均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每期的工作总结,以总结素质教育成果为主,保证了素质教育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正落实。

3、我校每期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有安排和总结,每期召开有全校教职工参加的德育工作会议,布置、检查德育工作。

4、我校通过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其它学科渗透,各科教师立足于课本,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使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把学科渗透德育作为教学评优和教案评优重要内容之一。并发动教师撰写德育工作论文和经验总结。

5、着力推进绿色德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黑板报、班队会和重大节日实施传统形式德育渗透,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德育活动。2006年以“八荣八耻”教育为主题;2007年开展了“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2008年开展了“心系灾区”献爱心活动和“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系列活动,2009年开展了庆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

第二十八条:

1、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开设重点班、实验班,学生成绩不排队公布,只通知学生本人。

2、我校转化后进生有具体的措施,每学期向教师收集部分转化学困生的典型材料。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十九条:

1、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德育工作,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德育工作骨干力量;学校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全校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2、我校建立了“三结合”教育网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委会章程,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聘请了派出所民警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共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

3、彭总故居是我校德育基地,曾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我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了《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周有一节班会活动课。

5、我校建立了家访制度,每学期期中为集中家访时间,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每学期家访率在30%以。

7、我校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张贴了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熟记并落实于行动之中,每年推选区市级三好学生,评选“校园十佳”、优秀少先队员和校内三好学生。

第三十条:

1、我校严格按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教学严格按课表执行。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校本教材外全部是由教育局在新华书店统一订购的经国家或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

2、我校制定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及时修订,做到与时俱进,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建立了行政值班制度,并严格监督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三十一条:

1、我校非常重视体卫艺工作,有分管副校长。

2、我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基本达标。

3、我校按要求开足了各年级体育课,长期坚持“两课、两操”,开展了“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每年都在98%以上。

4、学校坚持抓好防病、防疫、防食物中毒等工作,经常进行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近视眼,学校坚持卫生清扫、检查制度。

5、我校注重加强艺术培训和特长教育,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培养了学生艺术素养,近几年我校有多名学生荣获湘潭县“艺术百佳”称号。

第三十二条:

1、我校注重在科学等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能结合教材实际开出规定要做的实验。

2、我校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各班都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全校教师都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技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工作。

3、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第三十三条:

1、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方面,建有文化墙、黑板报长廊、宣传标语和警示牌;新建和改造了花坛,利用优美的环境育。

2、我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每年组织了一次以上的文体活动。第三十四条:

1、学校有课外活动的整体安排,有体育、文艺、科技、电脑、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

2、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在基地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清除白色污染和养护花草树木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第三十五条:

1、制定《排头乡中心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的“方案”,我校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均为100%。

第三十六条:

1、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发了校本培训教材,实施校本培训。

2、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综合等3个教研组,坚持相互听课、评课,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3、在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几年来我校参与1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和2个县级课题研究参与了2个省级课题的研究,有部分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八章 办学水平

第三十七条:

1、我校根据教育局规定,招收服务区内年满6周岁的健康儿童免试入学。

2、我校每年对服务区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详细摸底,做好了学生读书信息记录。第三十八条:

1、制订了《扶困助学制度》,每年我校多方面筹集资金,对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100元至200元资助,并有相关记录。

2、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有心理咨询室,每学期进行了1-2次心理教育讲座。

3、制订了《保学留生制度》,多年来我校未出现过辍学情况;有学生异动情况记录,学生异动手续齐全;有毕业生去向表和去向证明。

4、有完整齐全的学生学籍申报资料。第三十九条:

1、我校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手段,每学期开展了促进学生德、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列活动。

2、在推行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中,我校特别重视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发展,有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典型材料。

3、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同,学生各科平均成绩全部合格,有学生成绩表和统计表。

4、我校学生品德优良,多年来无犯罪学生和受处分的学生.5、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每年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及格率均在98%以上。

第四十条:

1、划分了卫生清扫责任区,学校对清扫情况每天进行检查登记,并纳入班文明竞赛评比当中。

2、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了解到,我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服务区群众高度评价。

下载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评报告(定稿)

    举行了“水之德——教师师德论坛”活动。在主题论坛会中,教师们学习了《 林崇德教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来探讨学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大家济济一堂,热切探......

    2011自评报告

    2010年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 2010年11月23日 2011常郭中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常郭中学根据河北省和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自评报告

    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 自查书面报告报告(内容) 机动车维修企业应当加强企业管理,在质量信誉自查后认真汇集和总结上年度有关企业质量信誉的以下内容,随《机动车维修企业......

    自评报告(范文)

    安康关庙变电站35kV配电室工程 竣工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安康关庙变电站35kV配电室工程位于安康关庙变电站内,本次施工是在原变电站内新修建一个35kV配电室。该工程距离316......

    2011——2012学年自评报告

    2011——2012学年自评报告 朱明寿 一根红烛照四壁,两袖清风愁满志,三星讲台度春秋,四季晴雨送飞雏。爱从肺腑出,情自血管流;深情育桃李,丹心谱华章。这是我19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自评报告

    诵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 ——特色学校自评报告荥阳市第一小学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诵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

    自评报告

    党支部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院总支关于本科生党支部考核测评工作的通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对照有关考......

    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一、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在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上下功夫。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人,尤其是一名党员干部,要在政治上清醒,必须先在基本理论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