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相对很有节奏,一步一步按照教学计划来。从教学目标的完成上看,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比读书会有步骤。孩子们掌握起来比较熟练,本来准备在传统文化的展示上设计一下,因为很多原因取消了。不过前两天看了李老师班里的传统文化展示,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本学期的教学基本完成。传统文化课上主要是朗读和背诵经典古文。有时候,我会自由的穿插一些有关的古代小故事。因为自己对古代文学比较感兴趣,在大学的时候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所以有很多时候都会忍不住,对于一些小故事会脱口而出。这样很多时候就占用了他们诵读的时间。不过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有时候它又会激发孩子们学习古代典籍的兴趣。在教学计划的范围之内,我们一步步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学期我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最大收获应该就是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并适时的应用在了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教学手段搬上课堂,在教学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也是由衷的高兴。比如说:同位拍手读这一方法,我们会在很多时候提到。但是由于我们的班额较大,孩子们的年龄又小,如果完全放开让孩子们同位拍手读,我担心课堂效果会不会不理想,甚至会搞乱刚刚整理好的班级秩序。基于这种担心,我很少在课上真正的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在视导备课时,我也下定了决心,如果不适时的采取这样的方法以后的教学就很难进行。当我真正接触到这种方法我才发现,这种方法很好用,孩子们兴致很高,课堂效果也不错,关键是孩子们会自主的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背诵上。这种还打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探索,只有走出这一步你才会尝到它的滋味。不能因为惧怕失败就扼杀了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做一个不断创新的教师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孩子们负责。孩子们也开始意识到古代典籍的重要性,背诵古籍的积极性很高,目标达成也不错。我们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学习方法单一,目标达成不能实现百分百通过。下学期我们会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第二篇: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通过学习,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
化素养。
本学期学生学习二年级教材中的后9课,主要有《千家诗》(一、二、三、四)、《神童诗 卷首诗》(一、二)《随园诗话》(读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格言警句》。《神童诗 卷首诗》
(一),让学生了解寇准及其《神童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神童诗 卷首诗》
(二),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随园诗话》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随园诗话》的原文及译文。
本学期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等。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
础上都有所提高。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必须都要背熟。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熟。读熟之后,同桌两人可以采用拍手读,读出古文的韵律,也可以帮助学生背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背诵过以后,同桌检查,两人都背熟后,在全班表演。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觉得欣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9月1日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3.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四角星。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吧!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2.温馨点击
仔细读一读,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笠翁对韵》一样顺口?这是因为《声律启蒙》也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将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吧: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请将“四角星”涂红。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学生学习状态一般,不过大部分能结合拼音读下来。但是,能准确读准每个字音困难很大。尤其是“露重对烟微”这一句,需要老师反复领读才能基本读准。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读音的教学,也要强调朗读的指导。同时也要考虑二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鼓励读得好的孩子们领读,奖励进步的孩子在成长袋中贴小贴画之类的小方法,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准,都能享受读书、背经典的乐趣。
声律启蒙(节选一)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9月7日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声律启蒙一的第二部分。2.举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八角星。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熟练背诵。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部分 行读、齐读。
2.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第二部分 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2.温馨点击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句?能再背诵几句? 3.活动广角
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一)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上一节相比,孩子们已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让全部孩子能准确读准每个字音困难是很大的。尤其是“犬子对羊羔”这一句,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这需要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待低年级学生,要不断组织课堂,更不能一刀切,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经典的乐趣。
声律启蒙(节选二)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9月14日 总第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节选二的第一部分。3.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能得到成长袋中的小红花。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2.温馨点击
仔细读一读,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笠翁对韵》一样顺口?这是因为《声律启蒙》也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将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吧;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给自己花一朵小红花。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声律启蒙
(二)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9月21日 总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声律启蒙》的对仗和韵律,积累词语。2.结合注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3.举行背诵比赛,看谁能给自己画一张笑脸。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熟练背诵。教学过程 1.经典回放
结合注音,自己试着读读吧。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温馨点击
对仗的特点。对联的定义(自己看课本第6页)3.活动广角
⑴你能结合注音把它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吗?
⑵让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背诵比赛吧,看谁背诵得正确、流利。
四、成长袋 词语对仗擂台赛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节选二)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会读本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但由于同学们刚刚踏入校门,对古诗的教学,既要注重读音的教学,也要强调朗读的指导。同时也要考虑二年级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有认识,所以有部分同学只从字面上会读,但对诗意认识不到位,因此课下应进一步指导。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培养学生养成背诵优美诗词的好习惯。
续小儿语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9月28日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将《续小儿语》诵读成诵。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对仗。教学难点
熟记文章中的生字。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你会怎么做?当别人给你提出好的建议或批评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能教我们学习做人道理的《续小儿语》。(老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一读第9页的前四句。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同桌朗读,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结合10页文意讲解不明白的地方。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要求讲究韵律。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准。
二、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续小儿语》的相关知识。《《续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我们学习它,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与小组同学进行一次背诵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流利地背诵
下来。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填写成长袋。
如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给自己两张小贴画,如果还需要继续努力,就给自己一张小贴画。
板书设计 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续小儿语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0月19日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会读本首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知道这首诗是采用对仗的方法写的。2.初步培养学生喜爱诵读和背诵古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对仗。教学难点
熟记文章中的生字。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1.能将《续小儿语》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内容:《续小儿语》(节选)的第二部分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你会怎么做?当别人给你提出好的建议或批评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学习能教我们学习做人道理的《续小儿语》。(老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一读。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同桌朗读,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结合文意讲解不明白的地方。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要求讲究韵律。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准。
二、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续小儿语》的相关知识。
《续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我们学习它,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与小组同学进行一次背诵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填写成长袋。
如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给自己两张小贴画,如果还需要继续努力,就给自己一张小贴画。
板书设计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教学反思
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增广贤文
(一)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0月26日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
了为人处事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二、师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生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增广贤文》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增广贤文
(一)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1月2日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生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增广贤文》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学反思
《增广贤文》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要诚实的和人交往才能友谊长存;如果不诚实的与他人交往,则会失去友谊。在学习时要细心谦虚,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在生活中要有长远打算,不然就会有眼前的忧患。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增广贤文
(二)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1月9日 总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熟读成诵; 2.学生能品味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播放古典音乐)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能来背上几句?希望这些经典名句我们不光能背,更要在生活中去应用,来指导我们的言行。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增广贤文》。
二、授新课
1.出示原文。多种形式朗读诗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1)学生自由试读。
(2)个别试读。注意:跪、乳、哺、祸的读音。(3)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们小组来。
(4)按节拍读。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为你的诵读配上合适的节拍,先试一试。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韵律之美,它的内在之美你们领会到了吗?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指名反馈,师生补充。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意思都明白了,谁现在能够试着来背一背? 没事的,通过一些小游戏我们很快就会背过的!高低音(师生、同桌互背)找个别背
计时背(4人一组)
三、理解思考:
1.在这四句话中哪句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通过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
播放视频故事《负米孝亲》
四、融汇贯通
1.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一说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
2.可我们平时是怎样来做的呢?做个家务活给父母要钱,一说就是我替你干了什么什么。父母辛苦做了饭你还挑三拣四嫌不好吃,这都对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父母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百善孝为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孝敬自己的父母呢?(看哪个同学想的最全面,对父母最贴心)
3.判断正误
(师例举孝顺与不肖的例子请学生来判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延伸 1.品味语言
同学们,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不一定要为父母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我们把刚才想到的,在平时都做到,我们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希望能够在你的心底荡起一丝涟漪。
播放视频,师朗读。
通过短片再次感悟。师:千言万语汇在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2.实际活动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给下班后的爸爸妈妈倒上一杯开水,并且说一句“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节选一)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1月16日 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弟子规》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
能熟读并背诵本首诗。教学过程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二、初读感知 1.课文引入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3.再读古诗,读通古诗。4.教师范读古诗。5.指名读古诗。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惟 勿生戚
2.重点句子:惟德学,惟才艺 3.简要解释其的意思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板书设计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节选一)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1月23日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弟子规》(节选一)的第二部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教学重点
能熟读并背诵本首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1.指名背诵 2.行背 3.齐背
二、学习后一部分 1.课文引入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3.再读古诗,读通古诗。4.教师范读古诗。5.指名读古诗。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闻 益友却
2.重点句子: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3.简要解释其的意思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板书设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学反思
儿童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潜能在轻松愉悦中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操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逐渐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因此,学习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独裁去展示《弟子规》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孩子背诵起来相当困难,我只好降低要求,他们能背一句是一句。我想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幼学杂字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1月30日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幼学杂字》达到背诵的目标,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义。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运用。
4.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产生认同感,能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当堂背诵,并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和老人相处。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些同学喜欢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住?请举手。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和爷爷奶奶相处的? 自由发言。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其他人是怎样和老人相处的。(课件图片展示)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2.由故事引出古诗《逢老人》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与老人相处的故事,现在老师也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给大家听。这
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看见老爷爷两只耳朵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老爷爷拄着拐杖老爷爷没走上几步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到了路口,我赶紧跑上前去,扶着老爷爷一起过了马路。老爷爷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老师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意思的是,唐朝有一个叫隐峦的大诗人他也和老师一样,遇到过这样的老爷爷,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呢。诗的题目就叫《逢老人》。(课件)
大家把书快速翻到29页。大家先自己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和难读的字用铅笔做一下标记。一会儿,进行小组比赛。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读诗。
小组朗读结束,适当评价并指导朗读。加动作表情示范朗读一遍。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这首古诗?请举手。上台表演背诵。(课件出示难认字形和相关解释。)现在老师出个难题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脑筋动的最快。(出示生字卡)读出生字。
那把这些字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把生字放到句子里读。
非常棒,现在看着这些生字,大家集体朗读这首诗好吗? 集体朗读。3.拓展延伸 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描写的是一位老爷爷,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
教师鼓励评价(课件总结)自由发言。板书设计
正月元宵,二月花朝 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 教学反思
我们国家还规定了老人节。这样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图片重阳节)同学们也应该在老人节的这一天多帮助老人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幼学杂文(节选)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2月7日 总 第13课时
本课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朗诵是学习经典文化的最好途径,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1.在诵读中体会经典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诵经典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诵读经典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诵读本文,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诵读经典的快乐和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节气,认识一些新字。教学重点
1.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诵读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2.熟练的背诵本文。教学难点
背诵本文,并有所感悟。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关于新年的几幅图片。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呢,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出示ppt,大家猜一猜,这几幅图片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啊!
2.解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新年你们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3.导入课题(那么今天呢,老师就来带你们认识一下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家翻到课本29页)
4.板书课题:幼学杂字
5.温馨点击:解释幼学杂字(大家页可以看到课本的30页,最下边)
二、经典试读
1.自读:学生先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第1遍)2.范读: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诵课文。(要求学生听准不认识的字,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要求学生读准不认识的字)(第2遍)(领读和范读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读音和节奏靠拢,为正确而有节奏的诵读原文打下基础)
三、学习领会
(一)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学生自读,想一想短文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的节日?你对这些节日有哪些了解?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即归纳,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有关资料。春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夕腊八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 1.过渡,讲述二十四节气的来历: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的习俗至今广为流传。不仅如此,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木棍竖在太阳地里测量太阳影子的长短,中午中,太阳影子最短的时间就是夏至;太阳影子最长的时间就是冬至,太阳影子不短也不长的时候就是春分和秋分。后来,人们根据月初、月中、日月运行规律和动植物生长的关系,把一年分为24等分,并给每等份取了个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2.学生自读短文,画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3.学生交流。
4.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谣。生读歌谣。
(三)小结,学生质疑。
四、经典诵读 1.指名读
2.男女分读,男生读前部分,女生读后部分。
3.接龙读:从第一位学生开始,一人一句。
4.对读: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两个字;学生读前两字,老师读后两个字。5.背诵:教师开头,学生一起背诵。
五、拓展
课件播放《二十四节气》歌曲,学生学唱。板书设计
幼学杂文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儿童通过诵读,感知我国的节日,尤其二十四节气歌,有的同学很感兴趣。其潜能在轻松愉悦中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操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逐渐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因此,学习一些永恒的知识,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学生们喜欢经典文章,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素养。
幼学琼林(师生)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2月14日 总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全文、背诵其中一到二联。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知识。3.积累一些成语、故事。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圈出生字,试读一遍; 2.读相关故事,一个小组准备课前表演。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营造国学氛围
二、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对老师彬彬有礼,让我想起古代两位特别尊敬老师的人。表演(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包含的成语?PPT 出示:程门立雪)
三、初读全文内容 1.引入
这个故事让你有什么感受?(PPT: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2.你看《幼学琼林》的语言多么简洁而清楚啊,10个字把故事大概意思讲了,还把它的意义也讲出来了,了不起啊!这句话就藏在《幼学琼林 师生》(出示全文)这一卷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3.同学们看黑板内容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把你在预习中读得最好的或者最难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4.发言正音(发言加分)。
四、自读
1.同学们,试着自己把全文读一读吧,读完了,还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联读给同桌听哦。
2.四个大组接龙读比赛,检验通读。
五、多种方式趣读,熟读成诵
1.自己读没有问题了吗?谁来做今天的国学小老师?(老师大声带读)
2.你还想怎么读?(提供吟诵调、鼓励同桌对读、小组读,拍手读、擂台读、击打节拍读)
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4.指名两三小组,小组分享诵读成果,准备一起展示小组读得最好的一联。5.引导背诵
读得真好,下一关谁最棒?我们要比赛背诵了。你有什么方法把它背下来。6.出示记忆导图,接龙背诵:(会背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拍手背。)
六、讨论读
1.你读明白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哪些句子含什么成语?句子含什么故事?——小组合作讨论各组评选“幼学小博士”。)
2.各小组选的“幼学小博士”代表汇报成语和故事。
七、课外延伸
1.坚持每天诵读10分钟,背三联,记得做登记。
2.找相关的故事来阅读,把你的感想和收获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 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幼学琼林(花木)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12月21日 总 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朗诵、背诵《花木》,体会《花木》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花木》,初步了解和体会《花木》中花木的品节、气质,是人们不断追求的闪耀光辉的人性之美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每种花木都有它各自的特点,我们做人也要像花木一样有自己高贵的品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花木》这段话,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花木的种类吗?你都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谁能起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说说。
2.学生交流
3.导入:今天学习一篇关于花木的文章
二、诵读原文----读正确
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诵读: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完后进行评价,看他读的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三、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读美
听录音: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朗读磁带)。
试着自己读一读。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齐声背诵
四、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读懂
1.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2.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那句话的意思,是怎样理解的? 3.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4.小结:看注解、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询问别人都是好的理解文意的方法,要结合运用。
五、温馨点击:结合学生列举的每种花木用通俗的话说说它们的特点。
六、成长袋----诵读
谈话: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背过《花木》这段文字,谁先背过,就能得到两颗背诵星,后背过的同学得一颗背诵星。
七、活动广角-----知识竞赛 引入: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分小组进行,采用计分制,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好。
第一关:常识我知道:
规则:第一小组选出一名学生选题目,然后从第二小组中指一名学生回答,依次类推。说出下面几项分别指的是什么:花中君子、花内神仙、国色天香、冰肌玉骨、王者之香、隐逸之士、君子、大夫等。
第二关:猜一猜
规则: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花木》中的句子。莲花是花中君子,海棠是花中仙子。国色天香,是指牡丹的富贵之态。
冰肌玉骨,是说梅萼的清奇之姿。
兰花散发着王者淡香,菊花气质如隐逸之士。竹被称为君子,松号称为大夫。
第三关:比一比,看谁反应快《花木》接龙
规则:由一生提问另一生接答,老师出题学生接答。
—————,海棠花内神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兰为王者之香,—————。竹称君子,————。—————,屈轶能指佞。
八、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九、知识链接:十大名花 兰花---天下第一香; 水仙花---凌波仙子; 月 季---花中皇后; 杜鹃花---花中西施; 梅花---花中君子; 菊花---花中四君子; 牡丹---花中之王; 山茶花---花中珍品; 荷花---花中仙子。
十、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莲花是花中君子,海棠是花中仙子。国色天香,是指牡丹的富贵之态。
冰肌玉骨,是说梅萼的清奇之姿。
兰花散发着王者淡香,菊花气质如隐逸之士。竹被称为君子,松号称为大夫。教学反思
课前热身,跟学生简介:从明朝开始,《幼学琼林》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的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为学习新知打下铺垫。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本文旨在告诉我们每种花木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花木的品节、气质,是人们不断追求的闪耀光辉的人性之美。我们做人也要像花木一样有自己高贵的品质。学生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中华改良杂字
(一)课型 活动课 授课日期 12月28日 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中华改良杂字》,引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2.理解诗句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3.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的兴趣,扩大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幼女的童稚天真,在父母的眼中是最可爱的。诗人仅就一件事,勾画出一幅 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
二、活动流程
活动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于不认识、不懂得字词查查字典,或者问老师和同学,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交流互助正确、流利诵读。
活动二:教师再次范读,走进意境。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描绘画面。
活动三:学生再读,了解内容,感悟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情感。学生再次读古诗结合书中的注释,了解大概意思,深刻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
活动四:师生研读,读出节奏。
1.教师读出首句的节奏划分,注意停顿,并带领学生读出节奏。2.学生模仿给下面几句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结合诵读古诗,并适时交流,然后请学生试读,师生评读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卓。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做到字正腔圆,有节奏地诵读整首古诗。活动五:吟诵古诗,施展才情
请学生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学生集体配乐诵读古诗。
三、小结归纳,迁移运用
诵读古诗要了解作者创作古诗的背景和古诗的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运用适当技巧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板书设计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卓。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逢老人》之后的一内容,学生们学习很积极,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背诵,在做练习题时也很用心我们反复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学生接受很快,能够理解诗人对小女孩的爱怜之心。
中华改良杂字(二)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元月4日 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中华改良杂字》,引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2.理解诗句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3.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的兴趣,扩大积累。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勤能补我拙 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 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 日久结人缘
第四篇:二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
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知行合一:
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
明不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求知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说说这是谁?
二、读典明理: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绘本启智:
1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
从司马懿中计我们可以懂得对付一个人要能够从他的弱点入手方能够将其击败。2读《菱角的尴尬》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寻找生活中不懂装懂的危害?
三、知行合一: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呢? 2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纠错。
四、拓展阅读:
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五、力行体验
六、星星点灯: 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别人。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不懂的事情不装懂。
——《弟子规》
七、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态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时习之
亦说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3培养学生养成学过的内容经常实践的习惯。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孔子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时习之 亦说乎。
ii.读典明理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临池学书》的故事。
2讨论一下,王献之学书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三、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学新知,常温习课外书,勤阅读。写好字,常练习。
四、拓展阅读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 学生汇报。文明小常识。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 1饭前要洗干净手。2排队有序不讲话。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4桌子上不掉饭粒。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iii.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小儿语》 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iv.v.星星点灯 板书设计:
3容有度
言有章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
vi.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课题——《不学礼 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
1出示句子: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人不能不学礼。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
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
懂得:互相谦让知礼仪。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
意思: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
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
八、板书设计: 不学礼
无以立
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vii.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第二单元
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5长者问
须辞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 ·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
须辞让
二、读典明理
1读句子: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
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 问: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师: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 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
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
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或者说怎样做才好?
“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
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
教师领导,学生跟读。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
师: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 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4耐心听老人教导。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
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 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同长辈谈话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
九、板书设计
长者问
须辞让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确了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这就不算真正的孝敬。
6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的章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初步了解“老人节”,懂得老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后辈的尊敬。
3让学生从小做起,心中要有对长辈的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信陵君、敬老礼仪、老人节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敬亲孝亲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揭示本节课的学习题目——天地民
孝尊长
二、读典明理:
学生自学后领读: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教师释意: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绘本启智:
教师朗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学生思考:信陵君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人真诚有礼貌,在哪都受欢迎。
四、知行合一:
请同学们针对“早晚安,挂嘴边”“请教时,要谦虚”“见长辈,用尊称”“勤做事,多行孝”四个画面,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学生代表发言。
五、实践延伸:
教师介绍老人节的来历。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提出要求:重阳节最好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过节。
六、行为训练:
出示敬长歌,大家齐声朗读。尊长跟前奉揖时,莫分左右论东西。只宜退后些儿是,此礼人人要尽知。尊长同坐椅须偏,少年处世只宜谦。莫夸停当休多说,问及方才对一言。
七、拓展阅读:
师出示,学生朗读。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
教师释意: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同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八、情感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做到这几点吗? 见长辈用尊称。起床问候长辈道早安。睡前对长辈说晚安。虚心向长辈学习。
九、板书设计:
6天地民
孝尊长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天地民
孝尊长》,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能够收获更多的人生财富。只要心中对长辈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
7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尊师重教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美德,每一个都要学会尊敬老师,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3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绽放尊师重道德礼仪之花。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故事等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子路、李宗仁、教师节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孝敬长辈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尊师长 重学礼。
二、诵读感悟:
出示诵读句子: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礼记·曲礼》 学生自己朗读,并诵读。学生领读。
教师释意: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快步走到老师面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拱手行礼,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三、绘本启智:
读《懂礼的子路》故事,并思考:子路看到老师路过,他立刻做了什么?孔子称赞子路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要向子路学习什么?
师总结:子路对老师的敬重,从他长时间默不作声的鞠躬动作充分流露了出来。
四、实践延伸:
欣赏尊师故事《李宗仁敬师》,并思考:李宗仁的这位恩师是什么时候的老师?这位老师的样貌如何?李宗仁是如何对待这位老师的?你要向李宗仁学习什么?
师总结:虽然李宗仁的老师形陋貌丑,家境贫寒,但他不忘师恩,对其敬若父辈,这种尊敬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五、知行合一: 师:请选取“尊师长,有礼貌”,“敬师长,认真学”,“信师长,常沟通”,“亲师长,勤协助”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 学生汇报交流。
六、拓展阅读:
出示: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吕氏春秋·劝学》
师读,学生跟读。
教师释意:老师施行教悔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七、行为演练:
让我们动手为自己的老师或家人制作一张贺卡吧!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学习。
八、情感升华:
师:无论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论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要心怀感恩。完成“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尊师长
重学礼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
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尊师长 重学礼》,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会成就。老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花费了好多心血,要时刻感怀师恩。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论语·述而》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搜集“身边的老师”的故事、资料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身边好老师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老师表扬学生的视频,引出课题——三人行 有我师。
二、读典明理: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学生自读并领读。
教师释意:许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三、绘本启智:
师读《一字之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生代表发言。
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四、实践延伸:
自己读《我身边的小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己发言。
五、知行合一:
师:请从“老师教悔助成长”“同学相助解疑惑”“导游讲解增阅历”“空乘演示记安全”中,找一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生发言,师总结。
六、拓展阅读:
师:片言之赐,皆吾师也。——梁启超 师领读,生熟读。师释意: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我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七、行为演练:
“我来教唱歌”“我来教跳舞”“我来教折纸”从一个方面和小伙伴互帮互助吧!
八、情感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做一下“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8三人行
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做太阳,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五篇: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16个单元。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古诗文诵读以及解析,日积月累,故事链接,拓展活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40首(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8.能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1~2周第1课《太公家教》(节选)
3周第3课《治家格言》(节选)
4周中秋放假
5周第4课《蝉》 6周国庆放假
7~8周第8课《端午节》 9~10周第10课《重阳节》 11~12周第11课《王羲之》 13~14周第12课《颜真卿》 15~16周第13课《柳公权》 17~18周第15课《千里江山图》 19周第16课《清明上河图》 20周复习
21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