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品社教研组按照区品社教研要求,坚持“贴近生活,体验乐趣”的理念,深化学校“热爱生活,和谐发展”的精神,根据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开学初教研组认真制定了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我们再次认真学习“两纲”有关精神,《品社课标》及《奠基》等资料,研究自己任教年级的内容,通过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使“两纲”教育真正走进课堂,促使教师能在教学中增强自己的育人意识。我们还积极认真地参加网络教研,下载好资料在教研组活动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在学习以后,充分地将这些理念和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通过参加听课、观摩以及网络跟帖资料学习这些活动,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提升理念。
二、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们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学习研究。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育德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体现出品社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扩补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效率。教师们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去引导。这样教学时也就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所得。
三、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育人品质
提高品社课的教学实效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做到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因为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提高与改进
以上是我们品社教研组一个学期以来的点滴小结,我们都会更积极投入品社课教学和研究,因为大家都懂得教学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水平。我们会在今后更好的开展品社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切实提高品社课教学实效。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手工教研组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毕奎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标、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注重体现新教材的思想性、学科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原则;以“生活德育论”为理论基础,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创设具有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本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工作和教研氛围。
2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强化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好教研活动促使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工作措施:
1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教研,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活动,提高实效。
2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梳理,教研组共同商讨确定两三个重点问题,作为本学期所重点研讨的问题。
3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抓实教学基本功。以说课、评课基本功培训为突破口,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4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积极探索、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改进功能。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社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工作的布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1、认真备课:
通过学习135教学模式,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设计出学生自学的提示,使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结果,取舍讲述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将时间用于补充、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充分体现课堂的时效性。
(2)备课时应设计出准确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课上收获,真正实现堂堂清。
(3)青年教师备课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认真上课:
(1)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营造课堂学习的合作文化,倡导共建共享;营造课堂学习的对话文化,倡导对话与协商;营造课堂学习的探究体验文化,倡导感悟、发现与创新;营造课堂延伸的践履文化,倡导生活的再次回归,让践履文化改变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后,通过课堂的开放,课堂文化的营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3)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实施经验。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展示不同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实现组内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
3、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品生、品社的科学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4、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继续读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真作好笔记,期末写出学习心得。
引导教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建设。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学习135课堂教学模式,谈感受。
第二周集体备课。
第三周研究如何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第四、五、六周组内听评课。
第七、八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交流。
第九周期中考试,写试卷分析。
第十周五一假期。
第十一周教师基本功展示。
第十二、十三周观摩课活动,请教研员指导。
第十四周讨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第十五周请教研员解答疑难问题。
第十六周知识竞赛。
第十七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交流经验。
第十八周教研工作总结。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
二、具体工作。
1、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
(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2、组织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
(1)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10月份组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坛将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
①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②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③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④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⑤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
⑥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⑦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以市、镇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以镇教研计划为参考进行本教研组计划。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2、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研讨,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问题和需要出发,加强专题研究,创新研讨形式,提高研讨质量。
3、以“和谐高效课堂”为旗帜,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一是要加强小课题研究,切实制定可操作、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标准;二是按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的原则,大胆进行教学常规改革,切实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突破课程改革的难点。
三、月活动安排(与全镇品德教研同步进行):
九月份:
1、制定本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各学校各年级制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计划。
3、进行全镇第一次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常规听课、进一步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
2、根据镇里的安排开展本学科活动。
十一月份: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
拟定期末试卷。
元月份:
学期工作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