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小结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小结 新郑市孟庄镇孟庄完全小学
王
军
红
我校在学习过有关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材料之后,每一位老师在组内和同事交流之后,又写下了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校领导积极协调,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在2月15——2月23日对模式进行了实验——课堂教学。这次的课堂教学有自我实验(自己平时教学)和组内集体实验(组内所有成员参与听评)。在试验之后,我们教研组又进行交流,交流探讨对模式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这次的研究主题是《诗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范读引领,激发兴趣
(二)自读感知,初探情感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四)回顾总结,升华情感。我们都认为朗读是诗歌的灵魂,模式中重视朗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朗读是我们祖先明智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有声语言,将文章中无声蕴情的文字化成有声、有色、有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同时,为使朗读达到更丰富、更完美的言志传神的要求,还应充分挖掘朗读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以意美、情美、音美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抒情性,重在表达人的自我内心世界和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灵感受。朗读诗歌要披文入情、以情入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 一、把握感情,体现韵律美
朗读要有感情。它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对诗歌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达到的。
1.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如周金瑞老师本次所执教的《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学生感叹:过去那封建家族制实在是不好,为了争夺权位,同胞兄弟相互残杀,真是太残酷了。他们同时也联想到在电视里看过的相同的情形,也一一说了出来。根据这些内容,周老师用悲愤之情来范读这首诗,学生多次练习朗读这首诗后,就把握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王军红老师执教的《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与周金瑞老师执教的《七步诗》的语速要慢一些,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而王军红老师执教的《儿童诗两首》中的《童年的水墨画》、冉凯华老师讲的《清平乐.村居》和马爱红老师执教《江畔独步寻花》,速度则要稍快,读出轻松、欢快。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诗歌的朗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整首诗比较悲愤,但悲愤之中也有无可奈何。其中,前几句可以读的语气适中,最后一句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并加重语气。这样,把握好朗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4.根据语境处理诗句的停顿
诗歌朗读,有时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就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确定,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掌握好节拍,不仅能充分展示诗歌的艺术境界,而且节奏也会悦耳动听,读来朗朗上口。《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
诗是想象的艺术。学生必须发挥想象才能欣赏诗、朗读诗。如冉凯华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冉老师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想画面。有的学生说欣赏“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描写了,老夫妻喝了一点酒,还亲热地聊天。教师追问老人会聊些什么?有学生说会回忆当年怎么认识的;有学生说会商议着给大儿子娶媳妇;有学生说会称赞能干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有学生说会欣赏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农家人的生活非常安逸,从而品位到辛弃疾当时对这种农村生活的向往。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继而自己再去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学生不仅理解了词的内容,而且组组都恰当适度适时地结合插图,引发想象。同时,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学内容已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变成了一幕温情的家庭短剧。学生也从讨论中理解了作者是通过描写田园的风光来抒发自己喜爱宁静安详的农村生活。三、理解主题,感受意蕴美
诗歌也有主题,没有主题就会黯然失神,只有了解了主题,文字才可能潜入读者的心灵,才有可能变为读者自己要说的话。只有认真领会,准确把握诗歌的精神实质,然后诉之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所负载的思想感情,就会比原诗自身的意志、情感更为丰富,它必能引起学生走向文学作品的深处,听到“不可言传”的意蕴。从而沟通作者、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从朗读中品味人生的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如《最后一分钟》,这篇阅读课文是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四 体验赏析,展现艺术美
情感体验是朗读教学的关键,诗歌丰富的色彩、场面等,只有朗读者充分激发感情,沿着感情去积极想象,用有声语言去描绘,才能生发出不可抗拒的感染力,使自己的多种感受、多层体验升华、飞动。只有朗读得体,才能展现色彩斑斓的艺术美。在诗歌朗读教学中,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先听后模仿,再去朗读,继而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教读《长征》时,就是先让学生听看朗读视频,进行欣赏、领会,确定朗读的基调,然后再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激昂的音乐,教师随着乐曲声朗读,学生从中感受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的困难,以及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磅礴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接着,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朗读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朗读诗歌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以上是我在本次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第二阶段的点滴体会,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受益匪浅,以后还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课题研究工作中,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太多,以上只是沧海一粟。总之,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灿烂文化,我们仅有朗读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那是属于孟小人的独特风景。我们会以这良好的开端为良机,进一步去探索,让诗歌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忆往昔,岁月峥嵘;看未来,一片光明!”我和我的同仁们一定会谨记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期待在教育的征程上为诗歌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二篇:小学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小结1
唐庄小学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小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新教体(2011)2号、(2011)5号文件、(2011)4号明电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我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情况做以简单小结。
一、我校成立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领导组,由校长牵头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局相关文件精神,领会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精髓,为开展活动做好前期的理论指导。
组长: 贾建军
副组长:董向歌
成员:唐会霞史海霞李利平郭占芳董书宏
金保柱唐保成杨守锋张根才
二、培训内容
结合上级会议精神,我校安排了如下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培训内容,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进行学习反思,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认真地参加学习,书写学习笔记,认真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
1.新教体(2011)2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教育体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新教体(2011)5号,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3.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田宝宏
4.观音寺镇中心校关于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见。
三、培训纪律: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期间无辜不得缺席,实行会议签到制度,确保学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全体教师在参加培训学习期间无一人次请假。
通过本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学习,为全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我校要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大力营造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氛围,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立项,认真实践,总结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措施
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领会新郑市教体局【2011】5号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站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浓厚氛围。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
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一年、三年、甚至一生的规划,收集、整理、评比,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目标并努力向目标迈进,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大力倡导教师养成“喜读书、乐探究、善应用、会写作”的良好习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牢记修身八言:“读书、思考、应用、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心得体会、反思,禁止全文摘抄)。
3、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四)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课堂模式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教师要做到一日三省,扪心自问:“课,我备好了吗?课堂,自己满意吗?作业,我批改了吗?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④要和业务指导组编制导学案相结合。
(2)加强集体二次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
集体二次备课要形成:发放导学案——个人揣摩(以上两个环节在集体活动之前完成)——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集体二次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各教研组专门安排的业务活动期间。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框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共同探究、交流展示→解难释疑、拓展提升→达标测评、归纳总结
教师的作用:
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
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学生的各科作业封面右上角均要写上编号,便于作业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六)开展一系列活动,确保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活动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分课型模式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课、教学开放课。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开展“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同课异构”活动。
3、教师基本功比赛。本期举行全体任课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具体要求如下:各教研组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预赛,要求人人参加,然后选拔出两名教师参加学校比赛。教研组长务必负责组织好本组的选拔赛;教学设计内容为本学科一个教学课时,具体内容自定;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参赛教师均要交教学设计(电子稿)和展示课件。
4、开展教师画知识结构图比赛。
(七)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如:历史大观园、读书交流、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英语角、天文观测、书法比赛、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等,以此拓宽学习渠道、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八)切实抓好课型研究
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进行研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类课型的课堂效率。同时,每种课型确定2——3名教师作为骨干引领课型研究工作。
(九)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每班的班主任在一周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以6人——8人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组长,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所有的任课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十)推进课题研究,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及时进行工作总结,结合我校特点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草根课题”研究。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生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
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十一)建立值班领导巡课制度、班级建立教学日志,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每一节课,值班领导都必须对各班课堂教学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班通过教学日志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当天的教学日志交到办公室。对教学日志中反映出来的与“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不符的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批评教育以及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教学日志的监督、调控作用,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活动安排表
1、示范引领
时间:2011年2月21日—3月6日
活动内容(1):中层以上干部、备课(教研)组长,开设示范课,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负责人:教务处
活动内容(2):邀请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试点学校来我校上示范课。
负责人:教务处
2、研究探讨
时间:2011年3月7日—15日
活动内容(1):对我校和试点学校“示范引领课”进行对比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活动内容(2):专题讲座,由教务处围绕“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和管理以及评价体系”对全体教师进行讲座。
负责人:教务处
3、全面推进
时间:2011年3月16日——4月10日进行大赛初评。
活动内容:成立评课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按“15+20+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的要求逐一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选,推选出优秀者参加市级教学大赛。
负责人:教务处
4、总结表彰 时间:2011年6月
活动内容: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此次活动的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长、先进备课组长,编辑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典型经验材料。
负责人:教务处、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
模式实施措施
新村第一初级中学
教务处
第四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韩庄完全小学
2013.9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这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引导我校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在构建“道德”课堂理念指引下,在推进“导学法”的基础上,以“课题立项”的方式,积极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在全校逐步形成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达到科科有模式、人人有风格、课课有特色。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基本能力得到提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逐步由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教师。
4、滋生新的课堂文化。围绕“课”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改”的目标,建立起“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态。
三、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理念先进,能体现“以学生以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
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定准确,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结构稳定,构建出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体框架,结构合理,想对稳定。
科学高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新颖独特,课堂元素有机组合,体现学科特性,富有独创。模式名称高度概括,简单好记。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应具备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特点。有利于教师设计课堂,激活课堂和驾驭课堂;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增进感情,提升人格,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四、方法步骤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每学年为一个周期。
1、选题立项
研究层面:全市推行的“导学法”;市教研室各学科倡导的教学模式;学校、教研组、教师自行实验的教学模式;借鉴外地经验进行实践并加以创新的教学模式等。
课题分类:
(1)对所学学科通用的分课型教学模式探讨方面的选题。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
(2)通用课型中与学科内容特点相结合的分课型教学模式探讨方面的选题。例如新授课中: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指导课、名著导读课等;数学学科的概念课、命题课、计算课、应用课、实践活动课等;英语学科的词汇课、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等;再如复习课中: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
选题立项要坚持“因科制宜,紧贴课堂”原则进行。全面动员教师积极参与,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分类型实施立项。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立项研讨、课题筛选,论证评审和开题活动,分类确定校级、镇级、市级课题,正式确认后报教研室审批。保证课题切实可行,避免盲目随意。
2、行动研究
制定方案。学校对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进行总体规划,根据课题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对象与范围等,确定研究的方法步骤和预期目标,理清研究工作思路。
实践探索。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任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搞好细化解读课标工作,通过教师解读稿撰写和学习目标的叙写,准确详实地描述课标内容,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明晰课堂活动的目标、流程和评价办法。扎实开展集体教研,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为指导思想,在全面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制定出“导学案”(或学案、导学稿、教学预案等),引导学生搞好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和课堂展示。通过深入进行说教材、说课比赛、课堂赛课、课例研讨等教学系列活动,让课题研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
组织研讨。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召开教研会、专题研讨会、观课议课、课堂观察等形式,对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讨交流,分析研究过程,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通过这些分层,递进式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升华为课堂教学特色。
总结提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反思,经常撰写研
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课题研究小组,要通过研讨交流,搞好阶段性小结。对完成预期目标、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通过回顾、归纳和提炼进行总结,陈述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措施和策略;介绍所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受到的预期效果;指出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补充完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初步构建起来的“粗胚型”模式,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验证,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充,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3、鉴定验收
凡获批准立项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均应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市级课题结题时由课题负责人提出鉴定申请,所在单位对课题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及鉴定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审查合格后将材料报送市教研室(校级、乡镇级自行验收)。鉴定验收采取查验资料、座谈调研、观课议课等方式进行。在鉴定验收时要杜绝照搬套用、应付作秀等两层皮现象。
报送材料主要有: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实验研究记录、观摩典型课例、学生发展变化记录、教师体会与论文、阶段性小结、实验成果(课堂模式)、结题报告。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专项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主抓此项工作。科学制定专项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制定专项监测考评办法,目标具体,任务量化,责任到人。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2、学习培训,完善自我。围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
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文件,研读专业文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拓宽思路,明确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意义,掌握方法步骤。教师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新的价值趣向,将先进的理念和现有的工作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3、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要把培育典型,推广经验作为推进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工作方法,确定重点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的学科和课型,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培育,并善于抓住典型进行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4、高度重视,强化管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行分级管理。教研室提出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组织课题研究的立项、审批、验收、总结等工作。中心校负责全镇课题研究的规划安排,抓好落实,督促指导和情况反馈。学校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5、建立机制,表彰奖励。学校把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纳入业绩考评,鼓励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市教研室已经把此项工作作为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新课堂达标评优、教学标兵评选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对实验结题时讲授的典型课例颁发优质课、公开课等证书。对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对在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通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第五篇: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教体[2011]5号)
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局直各中小学校,基础教育教研室:
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践行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局长倡导的道德课堂理念,着力落实“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定了《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
一、强化管理,抓好落实
全市中小学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由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研室牵头组织,负责活动前的培训、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和交流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与推广;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 校和局直各中小学校负责活动的具体落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要把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做为贯彻市教体局一号工程和构建道德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二、科学推进,注重实效
各学校要按照《新郑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新教体[2010]5号)文件精神及《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实 际,认真研究制定本校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安排具体行动计划,抓好工作的落实。在工作实施中,要摒弃为纯粹追求模式而研究模式的形式主义,要坚守研究模式是为了促进“教”的有效,是为了强化学,的高效,是为了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是为了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的信念。要力避把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孤立化、神圣化的错误认识,把模式研究与进一步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工作联系起来,与学校的教科研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常态化,让其融入学校常规化教研活动,使其化为教师日常教学行动,真正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在行动研究中,要抓住、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实验阵地,积极开展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摸索,在行动跟进中思考,在研究碰撞中提升,在反复实验中总结,通过参与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升全体教师的“八大教学素养”,促进课堂生态文明的形成,实现“道德理念”指弓l下的教学模式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
三、搭建平台,总结交流
各单位要边实践边总结,把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优秀个人及时总结上报给基础教育教研室。基础教育教研室要充分借助全市课堂教学改革赛课活动,结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定期组织交流,坚持成熟一个课型的,总结一个课型,成熟一个学科,推广一个学科,争取三年内形成一整套具有地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果。
附件: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特提出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在构建“道.德”’课堂理念指弓l下,在推进“导学”的基础上,以“课题立项”的方式,积极开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 “以学生为中心,努力 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在全市逐步形成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达到科科有模式、人人有风格、课课有特色。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亲历学>--j的全过程,“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的基本能力得到提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逐步由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教师。
4.滋生新的课堂文化。围绕“课”’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改的目标,建立起“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态。
三、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理念先进,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
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定位准确,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结构稳定,构建出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体框架,结构合理,相对稳定。
科学高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新颖独特,课堂元素有机组合,体现学科特性,富有独创。模式名称高度概括,简单好记。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应具备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特点。有利于教师设计课堂,激活课堂和驾驭课堂;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增进感情,提升人格,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四、方法步骤
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每学年为一个周期。1.选题立项
研究层面:全市推行的“导学法”;市教研室各学科倡导的教学模式;学校、教研组、教师自行实验的教学模式;借鉴外地经验进行实践并加以创新的教学模式等。
课题分类:
(1)对所有学科通用的分课型教学模式探讨方面的选题。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
(2)通用课型中与学科内容特点相结合的分课型教学模式探讨方面的选题。例如新授课中: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指导课、名著导读课等;数学学科的概念课、命题课、计算课、应用课、实践活动课等;英语学科的词汇课、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等;物理学科的概念课、探究活动课、实验课„„再如复习课中: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
选题立项要坚持“因科制宜,紧贴课堂”原则进行。全面动员教师积极参与,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分类型实施立项。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立项研讨、课题筛选,论证评审和开题活动,分类确定校级、乡镇级、市级课题,正式确认后报教研室审批。保证课题切实可行,避免盲目随意。2.行动研究
制定方案。各中小学校对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要进行总体规划,根据课题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对象与范围等,确定研究的方法步骤和预期目标,理清研究工作的思路。
实践探索。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任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搞好细化解读课标工作,通过教师解读稿撰写和学习目标的叙写,准确详实地描述课标内容,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明晰课堂活动的目标、流程和评价办法。扎实开展集体教研,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为指导思想,在全面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制定出“导学案,(或学案、导学稿、教学预案等),引导学生搞好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和课堂展示。通过深入进行说教材、说课比赛、课堂赛课、课例研讨等教学系列活动,让课题研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
组织研讨。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召开教研会、专题研讨会、观课议课、课堂观察等形式,对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讨交流,分析研究过程,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通过这些分层,递进式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升华为的课堂教学特色。
总结提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课题研究小组,要通过研讨交流,搞好阶段性小结。对完成预期目标、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通过回顾、归纳和提炼进行总结,陈述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措施和策略;介绍所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受到的预期效果;指出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补充完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初步构建起来的.“粗胚型’’模式,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验证,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充,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3.鉴定验收
凡获批准立项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均应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市级课题结题时由课题负责人提出鉴定申请,所在单位对课题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及鉴定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审查合格后将材料报送市教研室(校级、乡镇级课题自行验收)。鉴定验收采取查验资料、座谈调研、观课议课等方式进行。在鉴定验收时要杜绝照搬套用、应付作秀等两层皮现象。
报送材料主要有: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实验研究记录、观摩典型课例、学生发展变化记录、教师体会与论文、阶段性小结、实验成果(课堂模式)、结题报告等。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市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专项领导小组,主抓教学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组织和管理,教导处抓好落实。要科学制定专项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要制定专项监测考评办法,目标要具体,任务要量化,责任要到人。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推进此工作的深入开展。
2.学习培训,完善自我。各学校要围绕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文件,研读专业文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拓宽思路,明确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意义,掌握方法步骤。教师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新的价值趣向,将先进的理念和现有的工作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3.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要把培育典型,推广经验作为推进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工作方法,各单位要确定重点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的学科和课型,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培育,并善于抓住典型进行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4.高度重视,强化管理。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行分级管理。教研室提出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组织课题研究的立项、审批、验收、总结等工作。中心校负责全乡镇课题研究的规划安排,抓好落实,督促指导和情况反馈。学校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各单位要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5.建立机制,表彰奖励。各单位把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纳入业绩考评,鼓励学校、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市教研室把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作为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新课堂达标评优、教学标兵评选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对实验结题时讲授的典型课例颁发优质课、公开课等证书。通过鉴定验收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分等级颁发教研成果证书。对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对在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通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道德’’课堂,精心打造“一号工程”,努力让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让教师实现在自我更新上的专业发展,让学校实现在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