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
2012—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汉语班一至六年级、民语班三至四年级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在各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张而有绪的开展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好“以人为本、以教育科研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动力”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师中不断强化课革基本理念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这一指导思想,发挥好在课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具体做法:
1、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课改工作取得实效。如《课改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民汉合校双语教学计划》《控缀保学措施》等,通过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加强理念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理论学习是课改实施中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进行理论方面的自学,并做好学习笔记。教师们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结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写出了认真的学习笔记。每位教师还结合学科特点,自费订阅了专业理论书籍与杂志,在校园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极大的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加强对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注重抓好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各教研组为基础,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通过集体备课,上观摩课、研讨课等,将好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展示。同时加强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在积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向做努力,如语文组开展的口语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数学组则增强了口算、解决问题等综合成绩测试等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
5、做好民汉合校工作,不断提高民语学生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为全面落实民汉合校的工作,不再招收民语班,一年级民语学生一律纳入汉语班的教学,其他年级的民语教学也要向汉语班的教学看齐。我校加强对民语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每位民语教师要用汉语授课,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凡是县级教研培训活动我校都要组织民语教师前去观摩,不断提高他们的民语教学水平。
6、本学期的收获。通过集体的努力,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到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县州级的展示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
3、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全校推广。
文章来自: 励志网 详文参考:http://
第二篇: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同镇各校一样,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
4、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5、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务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
6、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一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7、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行政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献优课、尝试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本学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今年下学期。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一年来主要领导每人听课都有30多节,每位教师听课都有10多节,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5)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观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来,师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县级3人次,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
我校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永威”模式。经过一学期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认真学习
学校根据县教育局,乡中心校的要求,及时组织教师学习“永威”的教学经验,如蔡鼎森的《改到深入见成效》、《包出来的教学质量》,县教管中心蔡三林的“关于永威教学模式和流程”,以及我县部分先进学校校长的经验交流材料。让我校教师从理论上对永威成功经验进行学习,有力提高了我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的决心,为我校推行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深入体验
学校为了让我校教师能够亲身体验“永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打紧开支,装配了一个多媒体教室,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永威的课堂教学实录,让教师对永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工作法”有了更直接的,零距离的接触,来改变教师们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积极推进新课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大力推进
我校为了让新课改进一步落到实处,让永威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的在我校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尝试采用永威模式上课。并及时购进了一批小黑板,解决了一些老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我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然后每多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加在量化分上加二分。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校虽然强力推进永威模式的新课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校老弱病残的教师太多。所以对我校强力推进新课改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我相信我们王化本小学在县教育局,乡中心校和两村委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一定会更加深入,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校汉语班一至六年级、民语班三至四年级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在各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张而有绪的开展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好“以人为本、以教育科研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动力”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师中不断强化课革基本理念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这一指导思想,发挥好在课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具体做法:
1、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课改工作取得实效。如《课改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民汉合校双语教学计划》《控缀保学措施》等,通过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加强理念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理论学习是课改实施中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进行理论方面的自学,并做好学习笔记。教师们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结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写出了认真的学习笔记。每位教师还结合学科特点,自费订阅了专业理论书籍与杂志,在校园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极大的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加强对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注重抓好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各教研组为基础,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通过集体备课,上观摩课、研讨课等,将好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展示。同时加强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在积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向做努力,如语文组开展的口语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数学组则增强了口算、解决问题等综合成绩测试等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
5、做好民汉合校工作,不断提高民语学生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为全面落实民汉合校的工作,不再招收民语班,一年级民语学生一律纳入汉语班的教学,其他年级的民语教学也要向汉语班的教学看齐。我校加强对民语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每位民语教师要用汉语授课,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凡是县级教研培训活动我校都要组织民语教师前去观摩,不断提高他们的民语教学水平。
6、本学期的收获。通过集体的`努力,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到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县州级的展示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
3、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全校推广。
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4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努力落实省、市、县课改工作要求,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实践“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所确立的目标的落实上,以及落实《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的成效,课改实验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观念、行为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半年来,语文课改活动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特别是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初步的改变,课堂结构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得到了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开放性、创造精神初步得到了发扬,打了一场艰难的漂亮仗。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有了大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着想,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
精心备课,巧设教案,力争每节课都成为课改优质课。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新思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为使每节课上得成功,在我校制定的备课、上课等教研制度引领下,倡导“没有研究的.课不备,没有备好的课不上”,并建立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制度,一周一总结,使我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同时,我校还要求教师之间积极听课,每周两节听课任务,并用书面形式写出听后反思,真正使我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为使课堂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语文教研会上,探讨了各类课型的教法。如对于新课型,初次接触的文言文等,要“扶着学生走”,而对于一些讲读课,则需要“领着学生走”,对于自读课及一些课外阅读,力争“让学生自己走”。同时,倡导“个性化教学”、“没有个性化的教师,教不出个性化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做了“综合性学习实践课”使学生深受感触,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组织语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我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半年多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应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观念,然后相机引入课程教学中,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同时教师还应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的业务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研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愉快地接受语文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第三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汉语班一至六年级、民语班三至四年级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在各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张而有绪的开展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好“以人为本、以教育科研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动力”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师中不断强化课革基本理念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这一指导思想,发挥好在课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具体做法:
1、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课改工作取得实效。如《课改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民汉合校双语教学计划》《控缀保学措施》等,通过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加强理念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理论学习是课改实施中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进行理论方面的自学,并做好学习笔记。教师们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结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写出了认真的学习笔记。每位教师还结合学科特点,自费订阅了专业理论书籍与杂志,在校园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极大的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加强对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注重抓好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各教研组为基础,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通过集体备课,上观摩课、研讨课等,将好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展示。同时加强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在积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向做努力,如语文组开展的口语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数学组则增强了口算、解决问题等综合成绩测试等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
5、做好民汉合校工作,不断提高民语学生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为全面落实民汉合校的工作,不再招收民语班,一年级民语学生一律纳入汉语班的教学,其他年级的民语教学也要向汉语班的教学看齐。我校加强对民语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每位民语教师要用汉语授课,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凡是县级教研培训活动我校都要组织民语教师前去观摩,不断提高他们的民语教学水平。
6、本学期的收获。通过集体的努力,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到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县州级的展示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
3、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全校推广。
第四篇:茂山小学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2013年茂山小学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拉开了序幕,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学尽显教育智慧”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展示个性、特长创造了良机,使教师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创造的激情。我校教师在学中教,在教中探索,伴着新课程,伴着学生一块儿成长。
一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改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我校进行课改实验,面临着师资缺、学生来源不好、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2009年7月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确定了“关注学生学情,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校本课题,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发展学校特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指导与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研究制度。精心挑选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实验,扎扎实实地开展课改实验。
(二)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我校同时广辟渠道,创设课改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家长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并通过宣传栏、标语栏等广泛宣传课改,增强社会宣传的力度。
(三)制定课改方案,为课改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确保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1、创造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
2、加大了奖励,对于在课改取得市级、县级好课和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都给予奖励。
3、学校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为便于课改工作实施配置计算机,充分发挥了学校资源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
4、学校多次聘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为新课改的实施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二、加强领导,为课改提供保障
1、学校成立了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业务骨干分工负责,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及评价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民主的实验氛围。
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张茜 副组长
杨兴旺 组员
各班班主任
2、研究制定并修改了《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校教师反思制度》、《学校课堂教学常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的要求》、《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等多项教育教学制度,制度的完善,使教师的工作有 2
了标准,学校的管理有了章法。
3、大力提倡老师们观察“课改”、实践“课改”、体会“课改”,并将“课改”中的感受、经验、教训,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文字,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学生、家长相互交流,在教师、家长、学生中架起一座桥梁。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2009年4月课改伊始,校领导就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首先在教研理念上做到了“四个必须”,即: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立足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即:角色转移,领导改变原来的单一检查地位,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重点转移,把教研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新课程的实验上;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立足校本,夯实课改基础
1、校本培训,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培训就是福利是另一种课改观”。5月份我们组织教师到武安市六中去培训,听来自山东杜郎口专家讲座以及现场观摩课,收益非浅。所有教师培训达40课时,学科培训达30课时。作到目标性培训与研究性培训相结合,听专家讲座与互动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 3
反思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确保了培训目标的实现。我们先后聘请了县督导室、教研室学区领导等,对我们进行了不同学科的培训达30余次,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学习先进的经验,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市内的研讨会只要我们知道,就积极争取名额多派教师参加,而且每次活动都是校长、副校长亲自带队,在培训、学习、反思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校本教研,扎实有效
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本着促进“合作、交流、分享”的原则,重构校本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校长室——教导处——课改组——教研组——个人的校本教研网络,以课改为引导,做好教研活动,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1)、生成有效的校本教研监控体系:建立了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制定了《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堂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确保了校本教研活动全方位的开展,同时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了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研讨。
(2)、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1、2、3、4、5、即树立一种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两种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丰富三种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了解四种世界:儿童世界、生活世界、社会与自然世界、人的心理世界;每周写一篇典型案例反思
(3)、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直坚持 “青蓝工程结对子”等活动。在双方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互相听课、评课,每两周举行 4
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交流课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优质课比赛先先要进行上课、说课比赛,如今我校的优质课比赛已经进行两次,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指导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三)务实进取,大胆实践
在实验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出,由学生自我操作、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评价平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推进器。以六大习惯的发展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为线索。通过以下评价的工作推进,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1、制定以生为本的全新的评价方案
我校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关注了学生两大方面,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水平”。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在课堂中将从“课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四项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达到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育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评价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1)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听课习惯的一种有效的促进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可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对学生进行积 5
极性的评价。比如:“你真棒!”“听得真认真,老师都没想到!”“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等等。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可延时评价,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请同学、教师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赞扬优于批评。因为积极的表扬鼓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强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开列出不同的评价要素,并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向学生提供其课堂学习行为、思维活动、学习能力等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水平,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听课态度。
(2)立足课堂教学,有机渗透读书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课改教学中,我校教师采用导学案,以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在自读的过程中还教会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3)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模式
发挥评价主体作用,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力求评价无痕、育人有效,删繁就简,去糟求精,探索简便易操作又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的评价模式——“四三二一”评价模式,使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评价中不断巩固提高。“四三二一”评价模式,即:四个积累、三个阶段、两个监督、一个汇报。“四个积累”指家校联系积累、任课教师跟踪记录、班级课堂评价小组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册在评价研究中的科学简便有效合理的使用。其中“家校联系积累、任课教师跟踪记录、班级评价小组记录”与“我的成长足迹”合为一体,共同放入“学生成长记录册”中,开展一周一评的竞争活动,从“文明礼仪、生活卫生、课堂表现、作业、”四大习惯入手,融入评价小组、任课教师、家长三个层面温馨、鼓励、希望的寄语,架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子女的心灵桥梁,统一思想,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家校关系,让学生在呵护、陶冶、激励中健康成长。“三个阶段”指在各项活动基础上,进行月喜报发送,学期末合格小公民评选。“两个监督”指值周监督,学生自我约束监督,以黑板报、班级学习园地为载体,它展示同学们自己的天地,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写日记、座右铭,阅读书籍,按自订计划进行自我检查等,并提供效仿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努力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一个汇报”指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汇报,平时积累加学期末成绩,7
综合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内容。通过研究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完善任课教师评价跟踪记录本,任课教师选择所任教的班级,有侧重点每天对一至两名学生进行发展性的描述评价,记录在评价本中,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完善学期末“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深入研究家校联系本的有效使用;建立班级评价小组记录本,发挥评价小组的作用;发挥评价园地的优势,让学生们的心里多一份温暖、一份关怀、一片阳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监督能力,结合值周监督,学会在成长中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每位班主任教师丰富完善“学生成长素质手册”的内容,内容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如:我快乐、我成长;我努力、我成功;工作经历(为同学服务的情况);最得意的作品等,班主任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可自行设计。使之成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体现学生的成长足迹。
4、教会学生评价方法
在评价课上,引导学生按评价表进行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最后总评。在评价课中,每个学生积累到一定的分数可以获得优秀个人或优秀小组。在评价课中,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对自己和别人取得的成绩的看法,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选出靓丽之星,通过评价课的开展,学生学会了评价方法,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对一天行为进行总结,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四、实现多层面的转变
1、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
一年来的课改促进了我校教师观念的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他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激励学生了。例如: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唤起孩子的欲望;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创新等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2、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
课改促进了我校课堂的变化,我校借鉴外校的课改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研究制定出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五环节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具体表现为:在我校采用了“五环节教学法”,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生活中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3、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课改,我校的教师基本能做到尊重学生,学会了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没有发现冷落嘲笑、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甚至没有一例大声训斥学生、随意当众批评学生的事发生。相反,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却相当丰富,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观察得很仔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 9
师为你骄傲。”……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一种被尊重的幸福感。
4、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习内容也较以前宽泛了许多,能经常接触生活、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思考。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作业形势也丰富多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被枯燥、单调的重复性作业所占有,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现状分析
(一)内化理念,走出困惑。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教师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校教师均乐学善教,自参加新课程培训后,都感到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还不深。于是,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来进一步帮助教师提升业务、理论素质。
1、集中学习。利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教师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邯郸市教育局倡导《校本革命》的解读。商讨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交流自己在课堂上是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2、分散指导。校长、教导主任随时推门听课。听课后,本着学习研究、共同进步的态度,与教师交流学习新理念的心得,探讨课的成败之处。促使教师在教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应转变,实施课改。
新课程的实施,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校教师着力于以下五个转变,以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教室功能的转变。以往教室仅作为学生接纳知识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将它布置成学生的乐园,时而又让学生自己布置成自己的天堂……在这些优美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学,学得欢,学得轻松自在。
2、教师角色的转变。自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后,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课改以来,我校教师热情高涨,相互交流、合作、研讨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能摆正心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发问、合作探究,我感觉到教师们正努力使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解脱出来,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有以前的一言堂变成了你说、我说、大家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回答,也能从容处理,不会觉得下不了台,而是向学生说明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作解释。可见教师的职业角色正由居高临下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3、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单向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知识,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一定的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研讨、提问 11
和动手操作,在现实的参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研究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特征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物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课桌有摆成大方形的(几张小课桌合并),有摆成圆形的,这样不拘一格的形式,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具和学生的学具也明显增多(大多数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用品)。学习新理念后,教师们认识到应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于是,以四人或五人合作的小组学习便在我们的课堂中悄然兴起。如我们的老师注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给小组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或小组长当老师去带领小组合作学习。
4、评价的转变。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不再仅以学生分数的高低片面地评价学生,而是积极探索综合性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表现,倡导激励性评价,尝试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新的理念倡导注重过程和发展性评价。我校教师在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标准多元等方面做了些努力。采用了成长树,将学生每天的进步用奖星星、月亮等形式,升一级的方式体现出来。学生的成长脚步被记录下来,使学生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有据可依,极大的激起了学生再次获取成功的欲望。5.学生的作业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作业逐步改变了过去机械的重复做题的模式。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数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内容,当堂训练,当堂完成本节课的作业。课后作业拓展题学生可以相互协调与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收集 12
信息、搜集资料,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逐步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探索、钻研的能力,从而完成作业。
五、存在的不足、困难
作为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教材方面来讲,现在的教材更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农村孩子相对来说,接触了解的事物、信息不多,我们感觉有些还待完善和改进,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的业务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是村校,教师的配置结构不是很合理,一些年龄偏大,教学观念、业务都一定程度上影响课改的顺利实施,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驾驭和处理教科书,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部分综合学科的教师感到难以胜任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分离和拼盘的迹象;较大的投入,硬件与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如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在现实中就很难做到;从编制上来讲,由于编制问题造成人员的紧张,一些课程由 没有专职教师的教学而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很多老师既要包班、又有担任其他课务,工作繁重,很少有时间、精力来研究、总结。
六、改进措施
通过试验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也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落实课改精神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下阶段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一步系统、认真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一定量的理论学习资料,使教师对新课改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写出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学后反思。
(二)、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研究方法,提高教学研究实效。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下一阶段我们要通过大量的听课、指导,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与相关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我们还将通过沙龙式座谈的形式,组织教师交流,座谈新课改中的做法、体会、收获以及发现的问题等,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发展空间,校园的每一处都萌发着新课程的生长点,学生将会由此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也将换发新的生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抓住这一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既然课改的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和信心创造历史。让我们与新课改同行,在课改中成长!
茂山小学 2014年7月
第五篇: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情况汇报(本站推荐)
丹阳市实验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我市顺利推进。作为丹阳教育对外展示窗口的实验中学,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制订了《实验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强化学习,更新观念。
利用各次培训和各教研组学习的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转变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特点,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部分与全体、学科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严格坚持“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进度,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把省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把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语、数、外、音、地、史六门学科个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暑期首先进行初一年级教师培训,然后利用业务学习再进行全员培训,最后利用各教研组每周的学习时间进行分学科培训。培训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注重培训实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制度。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积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即谋求建立一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的教学秩序,从而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涛声依旧”的现象,我们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小看理论思维,促进教师专业的提高,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专题研讨。三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四是建立了新课程研讨制度,确定每周六为“新课程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的教学内容。如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每人一节的多媒体教学观摹、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新机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队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将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倡导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即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我们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我们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促使他们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建立以“参与式”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专家所言,通识培训只是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体的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除了派语、数、外、政、史、地、生、音、体、美等老师参加省级新教材培训、镇江市培训、丹阳市培训以及学校暑期进行新教材培训外,我们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我们先请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开展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讲座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单纯地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这种全新的培训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严格执行,规范实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和各门学科。
2.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的课程。继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课。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结合我校挂靠的省级课题《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年级的不同,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3.加强外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继续认真研究和探索我校英语教育特点和计算机教育特色,充分利用师资优势和已取得的两大特色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不断扩大战果。
四、加强研究,积极探索
教科室把新课程的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要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等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促进了课程改革实施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室作用,加强教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学习努力实践,注重案例研究,加强积累,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合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五、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实中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率;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性评价,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基础性评价。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强力推进,全面展示
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交流课改信息,加强校际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共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校于11月14日举办了以“走新课程,体现新理念”为主题的教学节活动,面向市内、外全面开课并进行了研讨,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兄弟学校老师的高度评价。
七、明确职责,深化管理 明确各部门、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在课程改革与管理中的职责,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互相协调和高效的课程管理体系。全体教师要明确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严格执行有关课程政策与计划,八、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学校利用教师会、教师培训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社会宣传课改的目的和意义,使家长明确课改的基本目标。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改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确保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2.配强新课程实施师资。本学期继续选派了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承担初
一、初二年级的新课程实施任务,70多位初
一、初二教师中,市级骨干和校级骨干达70%以上。
3.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学校适当增强经费投入,保证学习培训资料的购买、教学研究、实施工作所需经费,保证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满足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配齐配足必要的装备设施,为课改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4.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对课改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开展新课程“五优”(优秀课、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课改论文、优秀校本课程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把承担课改课题的研究作为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必备条件。把教师的课改实绩同职称、晋级和评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