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体会心得
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从上海之行看有效教研
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体会心得
5月29至6月2日,区中小学业务校长在区教育局 的带领下,一行50人到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学习期间共听取了7位专家的报告,参观了两所上海的知名中学,学习内容充实,引人深思。在学习期间,大家就进行了反思和交流,回来后我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笔记,对照自己和学校的工作,深刻的认识到我们教研方式和教学管理上的差距,并形成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王洁老师说“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的多”。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很好理解,可是教师如何发展?有没有比较好的途径和方式,怎样解决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不发言、低效果的现象,王洁教授的讲座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校本研修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特别是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研修。因为校本研修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可以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为了使问题说的更明白,王老师以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示了活动的全过程,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思考。
思考之一:策划的教研活动真的有用吗?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老师,有否考虑老师的需要?你可以用一种方式(如调查、访谈、问卷等)了解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哪里?为什么要搞校本教研,当然最终是为学生,那么就要以学论教。因此,要了解老师,要了解课堂。所以校本教研要关注三点:关注老师的教;促进教师发展,老师水平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从学生角度研究老师)。
思考之二:在进行校本研究(课例研究)时,要抓住四个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比如:有主题——学生参与课堂;有基点——每次讨论有一个点,不断改进;有方法——语言视角化,黑板、课堂录象课分析,对学生了解的方法,让老师讨论起来的方法;有改进——改进体现在哪?最重要表现在行为上改进一点点。
思考之三: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主持人,要计划、要规划,要考虑研究活动后老师会有什么进步?大部分教师欢迎合作中的学习,但又对常规的集体教研不满意、欢迎非正式的同事交流。应关注:松散环境中的策略安排,集体合作中的氛围营造。例如,评课时,老师们经常围绕“板书怎样,语言怎样,条理怎样……”发表见解,如此评下去,总觉意义不大。作为教研活动主持人,应当考虑:当老师泛泛而谈时,如何引导老师集合到某一点?当老师们讨论不深入时,如何引导老师深入?
思考之四:我们可以借鉴王老师等专家的基本做法:开展教学现状诊断,寻找“现状是”与“应该是”的差距;将教学教研情况调查作为课例研究的切入点。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关注老师的原有经验、关注他人的经验,找到彼此的差距,让老师在课堂中获得成长,最重要的还要注重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始终记着:设计教研活动时,“要把我们的老师放在里面,要把我们的学生放在里面”。
二、教学目的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是靠近结论。
一所没有没有早自习、晚自修的学校,一所不订教辅材料的学校,一所开设100多门校本课程的学校,一所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1个出现有任何1个学科不合格。可见其特点是:负担较轻,质量较高。这就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从过去的一所薄弱学校,到现在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乃至引起上海以及国家的关注。有什么神奇的绝招呢?上海市特级校长、校本教研实践专
家张人利带领他的团队,以 “提高学业效率”为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特别是张校长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探讨引起我们的反思:
问题与思考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很多教师也并不清楚究竟自己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甚至学生希望教师讲的,教师没讲;不希望教师讲的,教师津津乐道。教师乐意重复讲解,甚至多次重复讲解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认为一成不变的重复讲解是解决更多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上课讲重点难点,这是不对的。教师应该讲学生不会的。讲重难点强调的是学科本位,讲学生不会的强调的是人本位。要让科学发展观进课堂。
问题与思考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有的老师上课只关注几个好的学生,好的学生明白了就以为没问题了。其实,老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有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才是好问题。他讲到在某重点中学教高三时,临考前有两个学生来问三个问题,他劝学生不要再做题、安心参加下午的考试。可这两个学生决意要听,说担心会考到。如此一来只好给她们讲了。没想到下午物理考试果然考到其中一个问题,当时特得意,可考完试后那两个学生竟然说没解出来!这说明灌输是没有作用的。
问题与思考3: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什么要提问?本次的提问目的何在?为什么请这位学生回答,而不请别的学生回答?又有: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小组讨论?等等、等等,许多教师表现茫然。
结论与启迪:教学目的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是靠近结论。(1)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教师不讲。这一教学特征体现了两个理念:“先学后讲”,或“先学后教”。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不顾学生的已有经验,没有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仅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有“暴露”,但教师津津乐道的还是“闪亮点”,而不去关注学生中还有哪些“相异构想”,如何解决这些相异构想。不把学生与学生的差异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资源,一种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
三、“全国教育学上海”,此话有道理
理念引领。无论是聆听讲座还是走访学校,无不给我们展示了国际化视野下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看到一个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发展为本、学校发展为本”场景,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向明中学的创造教育中无不渗透了办学者先进的教育理念。
校长示范。上海的校长大都比较爱学习,他们读书多、学习多、演讲多、接待多,可以说都是专家型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一方面校长非常重视学校的教研工作,不遗余力推行有效教研。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存打下基础。很多校长本身就是特级教师,他们是善于研究的专家,具有很高的业务素养和很强的教研能力。另一方面他们还不断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做法,变革一些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做法。从而逐渐涌现出“名流掌学、名师执教、名人辈出”的理想教育局面。这也是上海教育能位于全国前列的关键原因。
四、重新审视自己,寻求有效教研的方法和途径
自身反思:本次学习,让我进一步认清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感受到了必须努力学习、提升教研实效的压力。自己从事教研工作时间不太长,自认为在一线教学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好歹有点收获,但是也有了在教研的推广和做精、做深方面走进了瓶颈的感觉,有些茫然。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缺乏专业的引领作用,应该在专业素养和教研、科研能力上都有所突破才行。原来以为专家们所说的那些个什么理论之类的在教学中是既高深又
没用的东西,通过这次学习,强烈认识到没有理论的支撑,做事都是在做低效率的事。因此多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多向专家请教是我近期的学习目标。
学校反思:我们该如何走出自己有效教研的特色之路呢?我想,从学校层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文章。
(1)始终加强常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教研的阵地就是课堂。有效教研就是不断提升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教研,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教师不讲或少讲;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课堂上应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不要求大而全的模式,先要解决一个个课堂低效的小问题。
(2)从作业减负抓起,把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不下来,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作业减负从哪里做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这些学校没有大量地订购外来资料,而是积极推行了自己的校本作业。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对校本作业的作业量、难度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
(3)“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请进来”,就是一方面每学期可以考虑请
一、两位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以此培养一批教研骨干。另一方面,在学校和教研室之间搭架一条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沟通的桥梁,为基层教师展示有效教研的范例,使之具有借鉴学习的价值。“走出去”,就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借鉴有益的经验,提升学校教研的实效性。
第二篇: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学生自主释放巨大潜能 教师放手提升惊人质量
近年来,我县在全面实施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在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又特别在请进了多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名师魏书生、刘金玉、郭思乐、段增勇等现场讲解、交流,同时也派出了多批优秀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外出培训学习。但是,有县领导亲自带队,教科局组织的近70位中学校长、业务干部、教研员赴xx省xx中学学习,领导们全程参与,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并与xx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还是第一次。通过从别具一格的、完全由学生自主的学生早晚自习、教师的上课、学生的课间休息、课间操等教育教学活动,引起了学习者的强烈反响。xx中学在区位特点、生源状况、发展阶段、经济支撑等方面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改革创新,建设绿色教育生态,结出丰硕教育果实,成为享誉全国的教育高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xx中学办学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管理,大胆实施生本教育,强力提升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奋力谱写我县教育新的华章。
黄土高坡上的教育明珠
xx县是xx省一个仅有12万人口的偏远小县,xx中学是该县唯一的高级中学,位于县城中心,距离黄河壶口瀑布xx公里,占地面积xx亩(校本部xx亩,新校区xx亩),2003年7月建成为xx省重点中学,2006年9月更名为xx省标准化高中。学校现有xx个教学班(高中xx个,初中xx个),在校学生xx名(高中xx名,初中xx名)。有教职工xx名,其中特级教师xx名,高级教师xx名,一级教师xx名,初级教师xx人,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各x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x名,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xx名。
作为一个偏远小县的“县中”,6年前,面临着部分优秀生源和优秀教师纷纷外流的困境,该校选择了以“自主”为核心的管理改革尝试:4年前,面临管理改革使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时,该校又开始对备受诟病的应试教育发起挑战,着力构建以“自主课堂”改革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和以“自主管理”改革为核心的生本德育,在全国首创“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宜中学生沐浴着绿色教育生态的阳光雨露,在自主课堂里快乐学习,在自主管理中大显身手,在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养成了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分工合作合群的行为习惯,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因自主而激情洋溢,活力四射,影响深远,学校的发展潜能空前释放。“自主”已经成为xx中学的代名词,使该校跻身全国课改名校的最前沿方阵,不搞“应试”,却在高考上创造了许多“应试名校”也未能企及的升学神话:高考本科上线率、文理科平均成绩等六项指标九年蝉联全市各县区第一。2010年本科上线率达90.4%;2011年本科上线率达98%;2012年本科上线率达99.8%,重本上线560人;2013年高考亮点纷呈,全线告捷,各项指标均获重大突破,再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突破600名大关,达604人;二本上线突破1300名大关,达1310人;三本上线突破2000名大关,达2011人。在全省本科以上招生人数减少情况下,该校高考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各项指标仍能大步攀升,全线突破。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举措,优质的教学质量,赋予学校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国家教育部及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该校检查指导,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等国内各大媒体掀起“宜中采访热”,全国众多兄弟学校纷至沓来考察交流(考察交流无需特别联系,在校门口保卫处登记交费领取听课证后即可自行参观听课。2012年上千所学校赴该校考察学习,人数超过3万人次,学校按每人100元共收取考察学习费达300余万元)。学校先后被授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全国十佳现代学校”等百项荣誉。校长孙明贤被评为“全国先进校长”“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学校被誉为“xx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学生自主发展的一大样板”。2011年1月xx省“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全国现场会也将于今年在该校召开。
参观xx中学的总体感受
1.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间交流讨论多,思想、观点、答案碰撞激烈,学生上台阐发、展示自然大方,沉闷、压抑的气氛荡然无存。学生朝气蓬勃,有活力。早读名符其实,学生个个放声在读。早操和大课间活动队列严整,动作整齐如一,口号声震天,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学生运动充分,面色个个通红,神情健康阳光。校园活动众多,班级的、年级的、学期的、学年的,分层开展。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文学类、科技类、英语类、分成系列。活跃了校园生活,彰显了青春气息。草根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把“活”字推向高潮。黑板、墙壁、走道、花园、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天花板以外的地方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张贴学生照片、宣传校友风采、表扬优秀小组、展示学生习作、分享名言警句、汇集学生感悟、再现已学知识、推介教师荣光、提示生活细节,每走一步都有看的,每看一处都有让眼睛一亮的,校园文化氛围催人奋进、让人留恋。
2.细。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到了极致,环节设计之细,要求规定之细,检查督促之细,落地落实之细,让人叹服。午餐过后,住校生一律回寝室卧床休息,不外出、不闲谈、不看书,宿舍安静得出奇.很难让人相信里面住了几百名学生。上体育课,没有一个人躲在树下乘凉,都找到自己合适的项目动起来。散步也可以,就是不能原地不动,偷懒。女生不得染发烫发,不准长发披肩,一律扎成马尾辫子,干净利索,活泼灵动。跑操活动时间,操场内外圈四角都有学生佩证执勤考核,每个班每跑一圈就要接受四次考核,如果扣分,要准确注明第几排哪一个人为什么扣了分。手机可以带入校园,但不得进入教学区,只能在学生宿舍指定区域通话,要求不影响别人,不耽误自己。有了这份认真的劲头和坚持的劲头,学习和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能坚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3.真。学校始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降低重心,找准起点,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因个别学生的“高精尖”而对整体拔苗助长,坚持面向普通学生,坚持抓住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整体提升,力促每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有定力,始终按教育规律办事,不跟风、不盲从、不折腾,坚持办好环境,办好氛围,用“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宁静心境护守校园的和谐。学校不提时髦口号,不搞“高大全”,突出励志怡情,修身养性,尚美向善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让人感到情真意切,清新亲和。学校360度开放,存在的问题不掩饰,交流经验不保留,真正原生态,任你参观,任人评说,有从容淡定、大气包容的气象。
4.新。学校班子不断设定新目标,以美好的愿景和清晰的路径引领学校从成熟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辉煌。10年前,凝心聚力成功创建为xx省重点中学。6年前,直面优秀教师和生源开始大量外流的巨大挑战,破釜沉舟,深化管理改革,初见成效。4年前,开始主动反思、提炼升华。开启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的大幕,让师生的潜能空前释放,“自主”让学校散发出教育百花园中浓郁独有的芬芳。学校主动向发达地区名校学习,向课改先进地区的学校学习,向全国一流专家学习,管理团队和全体教师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理论、实践无缝对接,不断拓宽视野,接受检验和洗礼,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名师和管理者。学校高考纪录连年刷新,多项指标连年居延安市第一。三本上线率已达98%,以上,去年上重本人数达到560人,今年上重本604人、三本及以上2011人。
正是因为学校的“活”“细”“真”“新”,造就了学校师生高昂、勃发、令人感动的精气神,铸就了学校管理坚韧、厚重、扎实,令人震撼的筋骨肉,成就了学校以质量赢得尊重,令人心服口服的高考口碑。其核心:
一、自主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二、自主管理构建自主德育:
(一)管理制度向民主化和人性化发展;
(二)自主内容向立体化和深层化发展;
(三)文化引领向诗意化和激情化发展;
(四)研究方向向问题化和案例化发展。
三、自主课堂构建高效学习:
(一)学案编写向问题化和层次化发展;
(二)小组建设向常态化和高效化发展;
(三)模式运用向灵活化和实用化发展;
(四)学科教法向生活化和特色化发展。
四、管理改革为自主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一)改革行政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二)改革教师管理,激活竞争活力;
(三)改革后勤管理,创设温馨家园。
五、政策支持助推学校更快发展。
第三篇: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理解教育暨自然分材教学在我校实施已近一年,我们收获的是大部分教师都认同这教育理念,都能开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自然分材课;而困惑的是如何通过课改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做得更加有效、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使学生学得实在、使教师教得快乐,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课改前沿得知山东xx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工程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做到“以学定教”,效果斐然。我们慕名来到xx二中参观学习,听报告、观随堂课、访学生教师、逛校园、买资料,我们惊叹于该校课改的累累硕果,结合我们实施的理解教育,我认为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一、管理即培训、即培养师生良好的习惯。
xx二中的课堂高效首先来自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他们用所谓的“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对班级实施分层分小组管理,每班九到十小组,每组六人,他们有激人奋进的班级目标和口号,每个小组有各自的学习成长目标、口号和组员行为准则。通过与同学们谈天,我们了解到他们组成新的班级或小组团队后第一件事是培训,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团队建设精神,落实小组成员学习探究策略,落实自律细则和每人每天高效学习计划等。他们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培养教师良好的从教习惯和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从而促成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我们看到的二中学生是:课上精神饱满;展示时板书工整、图表明晰,点拨时声音洪亮、激情四射、分析到位、自信又谦虚;课间文明礼貌、轻松自在、没有吃零食现象;集会快而静、做操动作齐而有劲;午休静校时所有同学在寝室睡午觉,下午上课前他们昂首挺胸从宿舍阔步走向教室。习惯这么好的学生,学习不好那才是怪事。
xx二中的课堂是颠覆传统的。他们基于对学习内容和班级学生组成的研究,认为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需要老师教会,发现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有特优生约20%、优秀生约70%、待优生约10%,从而设置了他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为: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约30分钟(70%)、由教师指导、点拨、答疑约10分钟(20%)、请学生自结、巩固、检测约5分钟(10%)。他们的教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室”、“学堂”而非“讲堂”,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往往退居二线,他们的任务是一旦学生点拨出错或不到位才出手帮助,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我们观摩到的每一堂课教师首先呈现的是学习目标,所有学科的第三个学习目标都是: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或享受…的乐趣),然后是导学案批改信息反馈,其次是站立讨论、展示,再次教师点拨,最后巩固,作业是完成本堂课知识训练案或下一堂课的导学案。我们无不被学生课前良好的自学习惯、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上精彩的展示感动着。
二、文化支撑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漫步校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xx二中人在浓浓的文化熏陶中成就自我。校门入口广场是一本花岗岩雕刻的书和激情喷泉,书上镌刻着:“故事从这里开始”,“求是创新、至善唯真”,完美体现了校长 “应把每个孩子的人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每一幢楼和每一条路都用典雅而又激励人心的文字命名。行政楼(敏行楼)后面是孔子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花岗岩孔子雕像,雕像四周的墙壁上刻着工整的“四书”摘句,广场的树木均为历届毕业班捐植,校园内的所有景观石上刻着励志的名言锦句。教学楼的走廊、通道都是各班自行设计的班报栏和学习园地,内容为:学法交流、时政播报、文苑、经典题型推荐等,每周一更换;班级里有班长每周寄语、最佳学习小组和宿舍公示,就连厕所的墙壁也张贴着英语经典句型、数学物理公式定理等。每班都有诸如:“弘博”“致远”等富有书卷气的班级命名和励志的班训、班级目标。学校社团是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设立学生会总会,年级设立学生会分会,学生自愿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全校共有39个社团),所有社团归属学校社团联盟,社团联盟和各分社团均有完整的工作章程,严格做到活动与学习不冲突。他们的周末一律禁止补课,周末都安排社团自主活动,教师仅负责场地管理,学生会的检查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但重点负责学生在周末的学习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由政教处审批。校园内公共宣传栏里公布的是每月优秀教师照片与介绍、优秀小组成果、社会实践剪影、学生作品、海量阅读优秀成员、各社团活动简报等,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一种团结、活泼、积极的校园文化。
三、“271高效课堂” Vs“自然分材教学”
xx二中实施的“271高效课堂”工程最大的成功是几乎每位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好培养,这与自然分材教学的理念高度吻合。而从实际课堂观摩来看,“271课堂” 要求教师把相应的文本编成练习(分课前的导学案和课后的训练案),强调的是把课堂学习前移到课前先完成导学案,课内再讨论、展示的基本上都是答案分析、然后小结巩固,正如一些听课教师质疑,这样的教学是否会降低教师的水平;自然分材则强调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学生在自学指导书的帮助下课内完成独立自学、合作互帮、分享释疑、点拨建网、限时检测、知者加速、分层作业等环节,教师在编写自学指导书时既要关注重点、难点与考点,又要在自学提示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实施“以学定教”、“小目标、大任务”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生命力,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更高了。
总之,xx二中之行,我们收获良多,体验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xx二中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班级小组培训、学生的习惯培养和目标激励、课堂的有效展示等都是可以直接嫁接到我们实施的自然分材教学,打造出我们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教师外出培训心得——翻转课堂学习体会
翻转课堂学习体会
从翻转课堂的起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翻转课堂的出现基于让缺课的或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补课的目的。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网络环境;二是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
一、翻转课堂的优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这样做可以实现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2、“翻转”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下视频学习中,可以跟同学进行充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的疑惑
1、如果每门学科课前都有视频学习和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有哪些时间看视频?何时小组合作交流?何时完成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学生必须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2、翻转课堂从听课来看,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弱化知识与技能,而数理化等理科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训练量和反复次数,学生才会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能不能实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目标值得商榷,这与我们现行的考试体制也不一致。
三、思考与建议
1、翻转课堂可以作为我们现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翻转”来实现边缘生、尖子生的成绩提升;
2、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课的中心,课的中心应该还是课堂。
3、课前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加大,甚至超过学生原来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长期下去,学生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课业负担过重? 除非,每节课所有知识点全部在课堂上消化落实,课下不留作业。
4、以目前的学校技术手段,很难实现网络环境的全覆盖。即使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能否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自觉的去完成视频学习,会不会出现有些同学假借网络视频学习之名,行上网游戏、聊天之实。再者,学生与教师时时互动交流平台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五篇:外出教师学习体会
风起云涌,出水蛟龙,唯有四中,傲视群雄
学习体会——杜明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 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为了更快的适应新课改,上星期四我们四中23位教师在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带着期盼,带着重托,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踏上了去杜郎口学习的路途。我们的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作为一线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自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次对话,一座平台,一把通向成功教育的钥匙。虽然在杜郎口中学停留了仅仅半天时间,但课堂上那种超前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感悟之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杜郎口中学,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的课堂几乎没有讲台,没有座位排序,没有权威,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一位能干的小主持,来领大家,时而静心独思,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去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动的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活动,左右牵扯着我们的视线,而我们听课老师也可以随意走动,不像我们平时听课时,老师、学生都规规矩矩的坐着,课堂气氛压抑,很多学生一上公开课反而不如平时活跃。我发现只要围绕学习目标,他们可以不注重细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学生轻轻松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老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里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战场,是教学相长、思维共振的沃土,在这里师生没有特别的身份象征,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劳动的载体。
在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是全新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超前的,但我更相信我们四中的老师,他们以后的教学会更全新更超前,四中的学生比他们更有自信,个性更张扬,思维更开放……杜郎口中学那种新课程理念,值得我们大家每个人去学习。而我们学习更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造四中的特色,跟杜郎口相比,我们班次大,黑板少,是我们和他们的不同,而教师学生素质更高,是我们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比他们更好。
其实我们在杜郎口中学听课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课堂容量过小,课堂评价没有很大的时效性,要求教师封口,但老师几乎整节课闭口,学生毕竟是学生,该强调的老师适当的时候应给予强调点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当然还有我们已经离不开的六人合作小组,如果新课改,加上我们的小组合作和日清管理,绝对不亚于杜郎口中学。
我个人认为他们每节课精心推荐的小主持就是我们的小组长,在讲解新课时,前五个组讲解后五个组提问,当然所有的同学都参与提出疑问,谁提出的问题越精,谁的分值加的越高。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有问就有分,在测评时,我认为把题目分为A、B、C三类,A类是难度较高的题目,分别由各组1—2号做,并要求变式,且由教师点评比较好。B类题属中等题,由各组3—4号做,由对手组1—2号点评,C类题当然属于很基础的题目,由各组5—6号做,由对手组3—4号点评,不过3—6号若改错了,点评人负责讲解,帮扶,这样能保证学生的时效性、落实到位。每节课还要评出一个最佳合作小组,2个发言积极分子,这些全与小组量化分挂钩。我深信,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我们的学生都不会败给杜郎口的学生。感悟二:浓厚的课改文化
进到杜郎口中学看到学校的课改标语,我们有一种迫切想课改的冲动。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作为学生有很想展示自己的愿望,但我作为班主任,天天也在喊课改,但教室文化从开学到现在一次没改。在杜郎口我见到了这样一个教室,一进门,一幅全班福,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永争第一不畏难,奋力拼搏永向前。大家进门、开门都能看着,能不时刻受到鼓舞吗?侧墙有“快乐老家”,里面是每个小组的合影,“群星璀璨”是星级学生的留影,当然还有大家绘画、作文、剪纸等,丰富多彩。前黑板上则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后黑板为“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等等。
杜郎口中学不仅有着浓厚的教室文化,而且每个走廊、橱窗都贴着学生的手抄报、学生的学习心得,我们在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杜郎口的学生他们能学不好吗?能不充分施展自己、表现自己吗?因为不在教室,他们都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回来之后作为班主任我决心先从课改文化做起,让六班学生走进教室就有想学、乐学、表现自己、展示才华的愿望。
其实除了学生的课改文化外,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文化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很佩服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佩服他们的敬业、他们的执着。新课改它是一次革命,在实行课改时,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困惑,都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我们在观望而杜郎口的老师们做到了,他们不仅在做,而且在不停的反思,并且把自己的反思及改进方法每天写在小黑板上,放在大厅。比如一位教师这样写反思,听景不如看景,不如亲身体会,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那种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惊喜。一直以来在反馈会上,多次听到数学组的“暴晒”错误,但总感觉运用上不知道如何操作,我感受颇多。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同学科内互相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兄弟学科的创新,使自己的成长更快,学无止境不只是口号,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行动中体现。
现在我们才真正领悟到杜郎口的老师们为什么成长的这么快,因为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不停的反思,不断的取长补短。我们也一样,只要我们虚心像别人学习,扎扎实实搞课改就一定能成功。心动不如行动。老师们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他们肯不肯快乐的学习。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换个看法,去尝试摸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是个新天地。相信学生就会有奇迹发生。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