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5: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

第一篇: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

“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OO六年六月

一、“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1

(二)取得的成绩……………………………………………………………1

(三)存在的问题和难点……………………………………………………9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11

(二)规划目标………………………………………………………………12

1、优化学科结构,创建高层次学科地位和学术水平…………………12

2、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13

3、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4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4

5、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课题和成果的同步增长………………………15

6、推进技术革新,实现医疗工作规模化发展…………………………16

7、畅通国际渠道,开拓实质性合作新局面……………………………16

8、加速校园建设步伐,实现基本建设的有序增长……………………17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提高…………17

(三)主要任务和重要工作…………………………………………………18

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执政能力,发挥党员先进性……………………………………18

(二)实施学科战略…………………………………………………………18

(三)实施人才战略…………………………………………………………19

(四)实施品牌战略…………………………………………………………19

(五)实施服务战略…………………………………………………………20

(六)实施国际化战略………………………………………………………20

(七)加强民主建设,创建和谐氛围………………………………………21

一、“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五年来,认真执行“十五规划”,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及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定的建设目标基本上完成。

(二)取得的成绩

1、院系建设趋于完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先后成立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生物信息学系和研究生学院;鸡西分校迁至大庆,大庆校区一期工程如期完成,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末期,校本部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2086人,其中博士生509名、硕士生1577名;普通教育在校学生5496人,其中七年制各专业学生463人;年招生计划稳定在1200人左右,招生来源地区由原来的15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22个省、市、自治区,并全部实施远程网上录取;成人教育在校学生2365人,其中脱产成人教育1323人。大庆校区在校生693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979人、专科生3760人;普通专科专业由8个增至23个,相继增设护理学、医学检验、精神医学、中药学、康复医学5个本科专业;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个学科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层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学科建设日益壮大,办校实力不断增强

“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资金、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的投入,较大地改善了学科条件,少数实验室装备已具有国际水平,部分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学科布局比较合理,基本适应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的需要。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中部分已具有相当实力和明显特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麻醉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药理学等学科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再次获得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个二级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新建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使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

建立了生物信息系和神经生物学等学科,注重这些学科学术梯队和实验室的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研究工作有很大进展。“十五”以来,全校承担国家级课题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学科覆盖面扩大,研究成果质量和层次提高,某些研究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或与世界水平接轨。

各学科学术交流比较活跃,学术影响亦日益扩大。

3、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继续提高

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加大培养与吸引人才的力度,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更趋合理,涌现一批优秀人才。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5人。9名教授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朱大岭、王铜、赵世光等10余名长期在国外留学人员回校担当重任。朱大岭、张凤民、李文志、孙学英等四人先后被聘为省属高校特聘教授。聘任十余名海外专家、学者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新遴选博士生导师105人(其中海外学人14人、外单位知名专家3人),使我校博士生导师数增加到目前的193人。现有硕士生导师508人。

部分教师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19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等资助或奖励。

4、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接受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我校试办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评估,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批准为正式理科基地。

2005年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成绩显著,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校。

继续与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2003年的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特别是七年制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和从香港、澳门、台湾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的权力,开辟了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了“中期考核”制度和“硕博连读”制度,拓宽了研究生培养渠道。创建了哈医大-4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在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生理学倪江教授培养的博士生李庆雷,其撰写的学位论文获得提名奖,标志着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改善专业布局,增设了法学和生物技术等2个本科专业,取消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目前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法学、护理学、药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继续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统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关系,建立起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稳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建立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2001年成为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应用试点单位。

学校建设精品课程20门,其中11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法学和神经病学等4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善课程结构,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普通教育增设了临床病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课程。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8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7部;《医学遗传学》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评比中,2部教材获得一等奖,6部教材获得三等奖。主编并发行卫生部规划医学视听教材55部。

被批准立项的省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147项;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成果奖4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6项。

积极探讨以问题为中心、学讨式、学导式和案例教学法。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理科基地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PBL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PBL教学实践经验,荣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大学生就业网,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01年至2005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0.8%,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督教、督学、督管”作用,出版《教学督导信息》44期,反馈教学信息单2020份,写出教学督研究报告37份,对促进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展开,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成果显著 随着学校各学科不断发展,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研究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与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等研究领域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我校重点研究项目。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1项为合作项目),实现黑龙江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零”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教育部统计的2000年至2004年1000多所高校中,获得教育部奖励的130所院校的排名我校名列第27位(以获得5个一等奖项目数统计;以获得项目总数统计排名我校则名列第20位)。

科研课题连续实现突破。“十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89项,其中“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973”子课题2项、“863”子课题 3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2项(面上项目126项)。中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由2001年的22项上升至2005年的36项,资助金额由2001年的366.5万元增长到740万元,尤其是附属三院、四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并连续实现国家“863”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十五攻关科技项目、老工业基地项目等重要项目“零”的突破,使学校的整体实力不断攀升。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03年建立,2004年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和验收;建立了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与哈药集团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哈药集团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成立1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1年和2003年先后建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科研工作站2个,现进站与出站博士后367人,其中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 54人,获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基金资助274人。获黑龙江省优秀博士后2人,获中国优秀博士后1人。

组织成立了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获得2002、200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术活动组织奖。

组织多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至我校讲学、访问;同时发挥我校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并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校的科研学术氛围,扩大了学校科技影响力。

地病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在全国性地方病病情监测防治工作中,特别是在克山病、地氟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砷中毒等疾病的调研指导、技术咨询等防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报告,为国家制订地方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新技术形成特色,医疗服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各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加强,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和门诊量连创历史新高。姜洪池、周晋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奖”,徐秀玉、张岂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李秋洁荣获南丁格尔奖。

2004年接收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组建附属第四医院并挂牌成立;接收哈尔滨铁路肿瘤医院并入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接收大庆市人民医院作为附属第五医院,进行自主管理和经营。

附属医院的规模空前发展,平均开放床位由“九五”末期的2932张,发展到4788张,业务总收入翻了一番。

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同种异体移植成为医疗工作特色之一,心脏移植、肝脾移植、细胞移植等达到较高水平。先后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全前臂移植和双前臂移植,开展的手移植数量导居世界首位。心脏移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成绩突出,学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徐秀玉同志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7、实施合作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

先后同美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2001年与俄罗斯一流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拉筹波大学联合培养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班得到教育部认可。先后开展了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等国五所高校在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本科专业的合作办学。成功主办“国际大学网络高级管理者研讨会”、“国际药理学进展研讨会”、“胆管损伤专题研讨暨中外专家论文报告会”等多个国际性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声望和地位。

8、搭建发展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增长

“十五”期间,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模为近6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5亿元。重点建设了校园网三期工程、药学院与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楼、教职工宿舍楼等项目,完成了学校电增容和锅炉房的扩容工作以及附属一院口腔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大楼及研究生公寓和家属宿舍、附属三院放疗影像中心楼和外科楼等建设项目。一院门诊保健大楼主体封顶;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工程如期开工。改造实验室,建立了机能学、病原学、生物技术和药学实验中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恒温尸体保存库;新建54座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10个、56座的多媒体语音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7个,临床技能训练室27个,一、二院各投入专项经费500余万元,购置了系列智能化模拟病人,并建立了标准化病人队伍。

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地完成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合理利用后勤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9、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先后有四位副校长及一名工会主席任职,并成功完成机关正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和干部交流工作。

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和“回头看”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好“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积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通过警示教育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建立了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立了哈医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学校于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学校党委成为我省唯一的2001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高校党委。至此,学校已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十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提供经验材料。

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生中积极分子2525人,占学生总数的45.9%;学生中党员446人,占学生总数8.1%。

(三)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学校投入的增加,学科建设发展很快;同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师资队伍的壮大也见成效,并取得了较好成果。目前,我校真正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群还不多,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数量不多,部分学科环境条件及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更好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师资和学科的建设步子仍需加大,投入力度亦需加强。

2、教学改革要不断深化

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得成效,先后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开展了“学导(讨)式”、“病例讨论式”、“PBL”、“读书报告”等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经验的交流不够,还应广泛开展,双语教学的层面亦应不断扩大。根据社会需求,先后调整了部分课程设置,但还需具有前瞻性,要主动探索一些前沿热点专业,争创条件,争办专业。

3、教学条件仍待继续改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学条件及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实验设备陈旧的问题、教学设施的老化的问题、学生室外活动场所紧缺的问题等等,在实验室建设和基本办学条件保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学校综合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及体育运动场等建设项目需尽快建设完成。

4、对外交流合作需向深度发展

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发展迅速,国际往来频繁,但国际友好校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学”的办学目标,尚需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的知名度,需开展更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和交流;同时,留学生教育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步伐需加快。

5、管理改革要继续完善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随着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学校在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规章制度内容陈旧、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有些工作尚待建立规章或明确职责,消除管理“盲区”;有些管理制度“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人文关怀;有些工作虽有制度,但贯彻落实不够,缺少有效的监督和保障等。为适应新形势,实现学校快速发展,亟待完善的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1、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适应国家及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教育资源定规模,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观念,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全面的医学人才。

●构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增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综合实力。

2、发展定位

类型定位:医药院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文理医结合,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

功能定位:教学研究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统一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办好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

学科结构定位:医学学科为重点,生物学科为支撑,医、药、管、文、理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本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主要为区域及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服务。

培养模式定位: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等人才培养特点。以医学通识教育为基础,学科培养为优势,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专业教育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构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的潜能。

(二)规划目标

1、优化学科结构,创建高层次学科地位和学术水平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保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地位,努力使遗传学、麻醉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药理学、外科学(普外)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保持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拟再建设3—5个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从接近省级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中,选定和建设5—8个校级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建设: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拟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2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加强博士授权点建设:在加强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再建设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

调整专业结构,拓展新兴学科领域:加强药学、公共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建设;积极扶植生物科学等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加强法学等薄弱学科建设;形成多学科门类、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体,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构建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继续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在学科带头人中培养10名左右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医学名家,带动相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培养100名优秀学术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1000名学术骨干,使之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

2、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

适度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2010年力争在校硕士生稳定在4000人、在校博士生达660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稳定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到2010年,普通教育本科在校生7000人,其中,长学制和理科基地学生1000人。省外生源超过50%,生源地区覆盖全国80%;逐步扩大对外办学和与国外联合办学。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成人教育的布局,构建规范有序的继续教育体系,发挥省内的示范作用和中心基地作用,积极和创造性地将成人学历教育向继续医学教育转型。力争申报并确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3-5个。

研究和探索法学、生物技术等新专业的教学模式,积极申办卫生心理学专业,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增列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再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至6门,省级精品课程8至10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建立网络化课程建设与评估平台,争取将所有医学主干课程纳入,建起网络课程。

总结和评估长学制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保持和发展专业优势和水平,申办与国际接轨的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继续发挥长学制教育的示范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和各专业的发展。

研究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且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医学人才。研究和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人际沟通、循证医学等新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3、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规模:专任教师与学生生师比实现9:1,专任教师总数达到800人左右。

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各年龄段人数均衡,平均年龄在45周岁左右。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达8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达到40%以上。

教师职务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占50%以上,中、初级职务均衡。

教师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经外校培养的教师应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适度扩大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的比例。

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促进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建立。制定引进人才及本校人才的支持计划。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教育活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

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推荐品学兼优的团员加入党组织,实现“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与网络思想教育相结合;巩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完善学生公寓的职能,与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积极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学生就业网络视频洽谈室。

办好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挥服务学生的职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心理困惑和就业问题,力争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水平。

加强人文、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调整人文课程门数和学时;聘请校内外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重视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与水平;加快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计算机能力连续培养。

5、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课题和成果的同步增长

突出我校科技发展目标,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确定科技发展重点,统筹考虑近、中、远期目标,注意与我省和国家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相衔接。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优势学科,带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群体,以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开拓医学科技发展新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形成我校自身科技优势。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切实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重视原始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造和优化科技人才引进、使用的环境和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扶持一批交叉性、创新性科研项目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培养一批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学科带头人。

基础研究在多个领域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要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救治方面新技术研究,带动我省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总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继续保持和加大对预防医学和地方病学研究的支持;在生物制药和产业化发展方面要提倡和加大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学校与医药企业合作,力争在产、学、研方面有所作为。

打造品牌,吸引资金,建设发展“哈医大药业集团”,成立“哈医大生命医药科技园”,为开发医药项目提供孵化基地。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继续申请改造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

加强科研管理及指标评价,建立从申报、结题、论文等级到知识产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6、推进技术革新,实现医疗工作规模化发展

整合黑龙江省医疗市场,组建多元化、多结构的医疗机构。附属医院床位总数达到6000张左右,满足教学和医疗服务的需要。15-20个临床专科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6个临床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领先;6-8项高新医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3-5个临床学科接近国家重点学科水平。

实现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创建以病人为中心,医术精湛、设备精良、流程合理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教学、医学科研基地。

7、畅通国际渠道,开拓实质性合作新局面

努力与现有的国际友好姊妹校进一步全面开展更广泛的实质性交流,利用对方良好的教育资源,建立起稳固的技术合作,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师资培训争取20-30项国外资助项目。

充分发挥已聘任的国外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宣传作用,一方面引进更多的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为我所用,联合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和指导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外籍人士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计划聘请50名左右在国际医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我校的客座教授。

新建姊妹校10所,尤其是注重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建立正规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发挥学校俄语优势及地域优势,开展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

8、加速校园建设步伐,实现基本建设的有序增长

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模为5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3亿元。

重点建设校综合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及体育运动场等项目。做好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保健大楼、第二临床医学院现代化门诊医技楼、第三临床医学院放疗影像中心楼的建设工程、大庆校区二期工程。

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彩化工程,改善职工、学生居住环境。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环境。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关心管理干部的成长。

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强“两课”教学,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校、院教代会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教代会为主渠道的校务公开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1、重点学科建设要向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要有新增。

2、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形势紧迫,要加紧培养院士及一流专家、名师。

3、科研大课题、重大成果奖励数量层次要稳定提升,再攀新高。

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执政能力,发挥党员先进性

加强党的工作,建设民主政治,加强党团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各级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驭教育改革和实现发展的能力。坚持科学决策,不断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提高全体党员、职工素质。

(二)实施学科战略 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水平。继续坚持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关键,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将学科建设与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特色,发展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继续在已批准设岗的国家和省重点学科招聘特聘教授,吸引知名学者前来工作。配齐重点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本着“精选、培养、重用、厚待”的原则,加速其成长成为能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科技攻坚骨干。

(三)实施人才战略

全方位、多渠道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做到名师强校,名医兴院。

以吸引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带头人为重点,以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医疗三支队伍建设并举,调整结构、内涵发展,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整体优化、能担重任的师资队伍。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主动寻求、吸引优秀海外学人和国内知名专家来校任教;采取兼职、联合、互派等多种形式,实施柔性人才流动政策,使优秀智力成果为我校所用。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

(四)实施品牌战略 坚持哈尔滨医科大学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优良传统,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历届毕业生,均能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评价在社会上继续享有较高声誉,创造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品牌。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为重点,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长学制教育为特色,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加速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进程,建设国内一流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

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五)实施服务战略

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争取标志性成果,为“科教兴省”和“北药开发”服务。

以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依托,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科技,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以促进医学水平升级和解决医学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通过对医学重点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做出创造性工作,力争在有优势的领域实现技术跨跃式发展。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实施医疗新技术革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为区域及全国卫生事业提供优质服务。

(六)实施国际化战略

拓宽办学思路,优化教育过程,探索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积极申办与国际接轨的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继续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教学、科研及开发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际科技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考察、讲学、研修等,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声望。

搞好合作办学和智力引进工作。大力推动来校留学生和对外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区域优势、学科优势和语言优势,注重数量和层次。

(七)加强民主建设,创建和谐氛围

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协调发展。以民主管理为载体,坚持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为学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

统筹教育宣传工作,加大舆论的引导力度,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生的服务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管理机制。

第二篇: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

“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OO六年六月

目 录

一、“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1

(二)取得的成绩……………………………………………………………1

(三)存在的问题和难点……………………………………………………9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11

(二)规划目标………………………………………………………………12

1、优化学科结构,创建高层次学科地位和学术水平…………………12

2、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13

3、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4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4

5、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课题和成果的同步增长………………………15

6、推进技术革新,实现医疗工作规模化发展…………………………16

7、畅通国际渠道,开拓实质性合作新局面……………………………16

8、加速校园建设步伐,实现基本建设的有序增长……………………17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提高…………17

(三)主要任务和重要工作…………………………………………………18

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执政能力,发挥党员先进性……………………………………18

(二)实施学科战略…………………………………………………………18

(三)实施人才战略…………………………………………………………19

(四)实施品牌战略…………………………………………………………19

(五)实施服务战略…………………………………………………………20

(六)实施国际化战略………………………………………………………20

(七)加强民主建设,创建和谐氛围………………………………………21

一、“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五年来,认真执行“十五规划”,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及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定的建设目标基本上完成。

(二)取得的成绩

1、院系建设趋于完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先后成立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生物信息学系和研究生学院;鸡西分校迁至大庆,大庆校区一期工程如期完成,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末期,校本部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2086人,其中博士生509名、硕士生1577名;普通教育在校学生5496人,其中七年制各专业学生463人;年招生计划稳定在1200人左右,招生来源地区由原来的15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22个省、市、自治区,并全部实施远程网上录取;成人教育在校学生2365人,其中脱产成人教育1323人。

大庆校区在校生693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979人、专科生3760人;普通专科专业由8个增至23个,相继增设护理学、医学检验、精神医学、中药学、康复医学5个本科专业;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个学科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层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学科建设日益壮大,办校实力不断增强

“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资金、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的投入,较大地改善了学科条件,少数实验室装备已具有国际水平,部分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学科布局比较合理,基本适应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的需要。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中部分已具有相当实力和明显特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遗传学、流行病学、麻醉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药理学等学科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再次获得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个二级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新建临床医学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使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

建立了生物信息系和神经生物学等学科,注重这些学科学术梯队和实验室的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研究工作有很大进展。“十五”以来,全校承担国家级课题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学科覆盖面扩大,研究成果质量和层次提高,某些研究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或与世界水平接轨。

各学科学术交流比较活跃,学术影响亦日益扩大。

3、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继续提高

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加大培养与吸引人才的力度,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更趋合理,涌现一批优秀人才。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5人。9名教授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朱大岭、王铜、赵世光等10余名长期在国外留学人员回校担当重任。朱大岭、张凤民、李文志、孙学英等四人先后被聘为省属高校特聘教授。聘任十余名海外专家、学者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新遴选博士生导师105人(其中海外学人14人、外单位知名专家3人),使我校博士生导师数增加到目前的193人。现有硕士生导师508人。

部分教师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19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等资助或奖励。

4、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接受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我校试办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评估,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批准为正式理科基地。

2005年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成绩显著,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校。

继续与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2003年的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特别是七年制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和从香港、澳门、台湾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的权力,开辟了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了“中期考核”制度和“硕博连读”制度,拓宽了研究生培养渠道。创建了哈医大-3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在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生理学倪江教授培养的博士生李庆雷,其撰写的学位论文获得提名奖,标志着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改善专业布局,增设了法学和生物技术等2个本科专业,取消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目前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法学、护理学、药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继续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统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关系,建立起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稳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建立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2001年成为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应用试点单位。

学校建设精品课程20门,其中11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法学和神经病学等4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善课程结构,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普通教育增设了临床病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课程。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8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7部;《医学遗传学》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评比中,2部教材获得一等奖,6部教材获得三等奖。主编并发行卫生部规划医学视听教材55部。

被批准立项的省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147项;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成果奖4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6项。积极探讨以问题为中心、学讨式、学导式和案例教学法。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理科基地七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PBL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PBL教学实践经验,荣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大学生就业网,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2001年至2005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0.8%,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督教、督学、督管”作用,出版《教学督导信息》44期,反馈教学信息单2020份,写出教学督研究报告37份,对促进学风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展开,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成果显著

随着学校各学科不断发展,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研究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与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等研究领域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我校重点研究项目。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1项为合作项目),实现黑龙江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零”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教育部统计的2000年至2004年1000多所高校中,获得教育部奖励的130所院校的排名我校名列第27位(以获得5个一等奖项目数统计;以获得项目总数统计排名我校则名列第20位)。

科研课题连续实现突破。“十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89项,其中“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973”子课题2项、“863”子课题 3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2项(面上项目126项)。中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由2001年的22项上升至2005年的36项,资助金额由2001年的366.5万元增长到740万元,尤其是附属三院、四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并连续实现国家“863”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十五攻关科技项目、老工业基地项目等重要项目“零”的突破,使学校的整体实力不断攀升。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03年建立,2004年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和验收;建立了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与哈药集团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哈药集团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成立1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1年和2003年先后建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科研工作站2个,现进站与出站博士后367人,其中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 54人,获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基金资助274人。获黑龙江省优秀博士后2人,获中国优秀博士后1人。

组织成立了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获得2002、200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术活动组织奖。

组织多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至我校讲学、访问;同时发挥我校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并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校的科研学术氛围,扩大了学校科技影响力。

地病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在全国性地方病病情监测防治工作中,特别是在克山病、地氟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砷中毒等疾病的调研指导、技术咨询等防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报告,为国家制订地方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新技术形成特色,医疗服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各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加强,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和门诊量连创历史新高。姜洪池、周晋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奖”,徐秀玉、张岂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李秋洁荣获南丁格尔奖。

2004年接收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组建附属第四医院并挂牌成立;接收哈尔滨铁路肿瘤医院并入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接收大庆市人民医院作为附属第五医院,进行自主管理和经营。

附属医院的规模空前发展,平均开放床位由“九五”末期的2932张,发展到4788张,业务总收入翻了一番。

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同种异体移植成为医疗工作特色之一,心脏移植、肝脾移植、细胞移植等达到较高水平。先后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全前臂移植和双前臂移植,开展的手移植数量导居世界首位。心脏移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成绩突出,学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徐秀玉同志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7、实施合作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

先后同美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2001年与俄罗斯一流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拉筹波大学联合培养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班得到教育部认可。先后开展了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等国五所高校在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本科专业的合作办学。成功主办“国际大学网络高级管理者研讨会”、“国际药理学进展研讨会”、“胆管损伤专题研讨暨中外专家论文报告会”等多个国际性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声望和地位。

8、搭建发展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增长

“十五”期间,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模为近6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5亿元。重点建设了校园网三期工程、药学院与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楼、教职工宿舍楼等项目,完成了学校电增容和锅炉房的扩容工作以及附属一院口腔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大楼及研究生公寓和家属宿舍、附属三院放疗影像中心楼和外科楼等建设项目。一院门诊保健大楼主体封顶;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工程如期开工。

改造实验室,建立了机能学、病原学、生物技术和药学实验中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恒温尸体保存库;新建54座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10个、56座的多媒体语音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7个,临床技能训练室27个,一、二院各投入专项经费500余万元,购置了系列智能化模拟病人,并建立了标准化病人队伍。

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地完成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合理利用后勤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9、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先后有四位副校长及一名工会主席任职,并成功完成机关正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和干部交流工作。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和“回头看”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好“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积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通过警示教育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建立了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立了哈医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

学校于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学校党委成为我省唯一的2001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高校党委。至此,学校已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十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提供经验材料。

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生中积极分子2525人,占学生总数的45.9%;学生中党员446人,占学生总数8.1%。

(三)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学校投入的增加,学科建设发展很快;同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师资队伍的壮大也见成效,并取得了较好成果。目前,我校真正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群还不多,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数量不多,部分学科环境条件及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更好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师资和学科的建设步子仍需加大,投入力度亦需加强。

2、教学改革要不断深化

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得成效,先后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开展了“学导(讨)式”、“病例讨论式”、“PBL”、“读书报告”等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经验的交流不够,还应广泛开展,双语教学的层面亦应不断扩大。根据社会需求,先后调整了部分课程设置,但还需具有前瞻性,要主动探索一些前沿热点专业,争创条件,争办专业。

3、教学条件仍待继续改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学条件及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实验设备陈旧的问题、教学设施的老化的问题、学生室外活动场所紧缺的问题等等,在实验室建设和基本办学条件保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学校综合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及体育运动场等建设项目需尽快建设完成。

4、对外交流合作需向深度发展

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发展迅速,国际往来频繁,但国际友好校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学”的办学目标,尚需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的知名度,需开展更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和交流;同时,留学生教育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步伐需加快。

5、管理改革要继续完善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随着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学校在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规章制度内容陈旧、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有些工作尚待建立规章或明确职责,消除管理“盲区”;有些管理制度“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人文关怀;有些工作虽有制度,但贯彻落实不够,缺少有效的监督和保障等。为适应新形势,实现学校快速发展,亟待完善的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1、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适应国家及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教育资源定规模,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观念,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全面的医学人才。

●构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增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综合实力。

2、发展定位

类型定位:医药院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文理医结合,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功能定位:教学研究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统一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办好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

学科结构定位:医学学科为重点,生物学科为支撑,医、药、管、文、理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本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主要为区域及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服务。

培养模式定位: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等人才培养特点。以医学通识教育为基础,学科培养为优势,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专业教育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构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的潜能。

(二)规划目标

1、优化学科结构,创建高层次学科地位和学术水平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保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地位,努力使遗传学、麻醉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药理学、外科学(普外)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保持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拟再建设3—5个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从接近省级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中,选定和建设5—8个校级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建设: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拟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2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加强博士授权点建设:在加强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再建设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

调整专业结构,拓展新兴学科领域:加强药学、公共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建设;积极扶植生物科学等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加强法学等薄弱学科建设;形成多学科门类、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体,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构建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继续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在学科带头人中培养10名左右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医学名家,带动相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培养100名优秀学术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1000名学术骨干,使之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

2、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

适度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2010年力争在校硕士生稳定在4000人、在校博士生达660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稳定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到2010年,普通教育本科在校生7000人,其中,长学制和理科基地学生1000人。省外生源超过50%,生源地区覆盖全国80%;逐步扩大对外办学和与国外联合办学。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成人教育的布局,构建规范有序的继续教育体系,发挥省内的示范作用和中心基地作用,积极和创造性地将成人学历教育向继续医学教育转型。力争申报并确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3-5个。

研究和探索法学、生物技术等新专业的教学模式,积极申办卫生心理学专业,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增列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再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至6门,省级精品课程8至10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建立网络化课程建设与评估平台,争取将所有医学主干课程纳入,建起网络课程。总结和评估长学制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保持和发展专业优势和水平,申办与国际接轨的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继续发挥长学制教育的示范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和各专业的发展。

研究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且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医学人才。研究和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人际沟通、循证医学等新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3、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规模:专任教师与学生生师比实现9:1,专任教师总数达到800人左右。

教师年龄结构:专任教师各年龄段人数均衡,平均年龄在45周岁左右。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达8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达到40%以上。

教师职务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占50%以上,中、初级职务均衡。教师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经外校培养的教师应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适度扩大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的比例。

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促进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建立。制定引进人才及本校人才的支持计划。

4、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教育活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推荐品学兼优的团员加入党组织,实现“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与网络思想教育相结合;巩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完善学生公寓的职能,与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积极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学生就业网络视频洽谈室。

办好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挥服务学生的职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心理困惑和就业问题,力争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水平。

加强人文、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调整人文课程门数和学时;聘请校内外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重视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与水平;加快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计算机能力连续培养。

5、坚持科技创新,实现课题和成果的同步增长

突出我校科技发展目标,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确定科技发展重点,统筹考虑近、中、远期目标,注意与我省和国家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相衔接。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优势学科,带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群体,以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开拓医学科技发展新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形成我校自身科技优势。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切实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重视原始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造和优化科技人才引进、使用的环境和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扶持一批交叉性、创新性科研项目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培养一批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学科带头人。

基础研究在多个领域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要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救治方面新技术研究,带动我省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总体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继续保持和加大对预防医学和地方病学研究的支持;在生物制药和产业化发展方面要提倡和加大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学校与医药企业合作,力争在产、学、研方面有所作为。

打造品牌,吸引资金,建设发展“哈医大药业集团”,成立“哈医大生命医药科技园”,为开发医药项目提供孵化基地。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继续申请改造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

加强科研管理及指标评价,建立从申报、结题、论文等级到知识产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6、推进技术革新,实现医疗工作规模化发展

整合黑龙江省医疗市场,组建多元化、多结构的医疗机构。附属医院床位总数达到6000张左右,满足教学和医疗服务的需要。15-20个临床专科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6个临床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领先;6-8项高新医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3-5个临床学科接近国家重点学科水平。

实现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创建以病人为中心,医术精湛、设备精良、流程合理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教学、医学科研基地。

7、畅通国际渠道,开拓实质性合作新局面 努力与现有的国际友好姊妹校进一步全面开展更广泛的实质性交流,利用对方良好的教育资源,建立起稳固的技术合作,为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师资培训争取20-30项国外资助项目。

充分发挥已聘任的国外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宣传作用,一方面引进更多的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为我所用,联合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和指导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外籍人士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计划聘请50名左右在国际医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我校的客座教授。

新建姊妹校10所,尤其是注重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建立正规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发挥学校俄语优势及地域优势,开展与俄罗斯的交流合作。

8、加速校园建设步伐,实现基本建设的有序增长

学校基本建设总体规模为5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3亿元。

重点建设校综合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及体育运动场等项目。做好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保健大楼、第二临床医学院现代化门诊医技楼、第三临床医学院放疗影像中心楼的建设工程、大庆校区二期工程。

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彩化工程,改善职工、学生居住环境。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环境。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关心管理干部的成长。

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加强“两课”教学,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校、院教代会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教代会为主渠道的校务公开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1、重点学科建设要向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要有新增。

2、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形势紧迫,要加紧培养院士及一流专家、名师。

3、科研大课题、重大成果奖励数量层次要稳定提升,再攀新高。

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执政能力,发挥党员先进性

加强党的工作,建设民主政治,加强党团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各级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驭教育改革和实现发展的能力。坚持科学决策,不断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提高全体党员、职工素质。

(二)实施学科战略

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水平。继续坚持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关键,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将学科建设与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特色,发展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继续在已批准设岗的国家和省重点学科招聘特聘教授,吸引知名学者前来工作。配齐重点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本着“精选、培养、重用、厚待”的原则,加速其成长成为能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科技攻坚骨干。

(三)实施人才战略

全方位、多渠道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做到名师强校,名医兴院。

以吸引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带头人为重点,以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医疗三支队伍建设并举,调整结构、内涵发展,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整体优化、能担重任的师资队伍。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主动寻求、吸引优秀海外学人和国内知名专家来校任教;采取兼职、联合、互派等多种形式,实施柔性人才流动政策,使优秀智力成果为我校所用。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废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

(四)实施品牌战略

坚持哈尔滨医科大学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优良传统,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历届毕业生,均能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评价在社会上继续享有较高声誉,创造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品牌。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为重点,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长学制教育为特色,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加速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进程,建设国内一流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

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五)实施服务战略

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争取标志性成果,为“科教兴省”和“北药开发”服务。

以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依托,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科技,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以促进医学水平升级和解决医学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通过对医学重点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做出创造性工作,力争在有优势的领域实现技术跨跃式发展。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实施医疗新技术革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为区域及全国卫生事业提供优质服务。

(六)实施国际化战略

拓宽办学思路,优化教育过程,探索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积极申办与国际接轨的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继续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教学、科研及开发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际科技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考察、讲学、研修等,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声望。

搞好合作办学和智力引进工作。大力推动来校留学生和对外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区域优势、学科优势和语言优势,注重数量和层次。

(七)加强民主建设,创建和谐氛围

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协调发展。以民主管理为载体,坚持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为学校发展建设献计献策。

统筹教育宣传工作,加大舆论的引导力度,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生的服务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管理机制。

第三篇:2013哈尔滨医科大学

看题不难,但关键看你有没有学到一些知识点,比如统计的后几章节,毒理的突变实验具体要求等等

6门每门课程都有25道单选,5道多选15孕鼠致畸染毒期

1交互作用16慢性毒性设计2交叉设计 17生物转化酶3析因设计 18畸变基础

4多重线性回归,自变量筛选 19TNT途径

5LOGISTIC回归分析 20潜涵工作

6确切概率应用条件 21微波7内计量 22估计蛋白质的方法8影响化学物毒性的关键因素23抽样方法,英语9阈剂量,英语24水体酚来源10急性毒性实验 25促长剂有那些

11显带技术 26筛检公式12自由神经中毒 27影像铁吸收

13单细胞凝胶电泳28大豆营养素

14既能检测出遗传毒性,又能检测非遗传毒29环卫的目的性的实验是什么

环境卫生(吉大)

1土壤污染分类与方式2PM2.5颗粒物及危害

职卫

1职业病的特点

2怎样识别和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3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4粉尘和如何控制粉尘危害

5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

营养1合理膳食和营养平衡的认识2谈谈营养素与食品卫生的认识3食品监督在食品卫生方面的作用

统计

1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区别?非参数检验适用范围2线性相关和线性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剩下四个为计算题有一个是标准化

流行病1流行病的发展与趋势

2常见偏倚哪种研究方法偏倚最多和这种研究方法原理

第四篇: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领导班子

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领导班子

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05年7月9日)

根据省委《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党的关系直接隶属于省委的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为扎实有效地抓好我校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校实际,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解决领导班子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涉及广大师生实际利益的问题的解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达到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目标。

(一)增强党员意识。进一步树立党的意识,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利益,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团结一致,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在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贡献积极力量。

(二)增强执政意识。进一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更加和谐团结,坚持依法治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把心思和才智集中到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上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拼搏进取,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人才。

(三)增强先进意识。始终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排头兵。

(四)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热心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不图私利,甘于奉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求真务实,廉洁从政,作风进一步改善,效率进一步提高,用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达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重点解决部分同志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深入学习不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等问题,通过先进性教育,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和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问题。重点解决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出新要求等问题,通过先进性教育,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3、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的问题,经常到广大师生中去,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满腔热情地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为2005年7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提高。从7月上旬开始到9月上旬结束。主要任务是深入做好全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想发动工作,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学校领导班子在抓好全校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部署的同时,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坚持学习。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研讨交流和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曾庆红同志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领导有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学好《党章》。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具体指导活动的开展。要做一次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告。

第二阶段:分析评议。从9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对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适当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同时,学校党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归纳梳理并向领导本人如实反馈。二是认真开展谈心活动。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互相谈心,交流思想,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加强团结,共同提高;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与分管部处的主要负责同志谈心,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成员要参加一次支部活动,与所在支部党员谈心,听取普通党员的意见建议。三是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在深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每位班子成员都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思想根源,形成党性分析材料。四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班子成员按照准备好的党性分析材料,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五是召开学校党委会议。向班子成员反馈评议意见,根据民主评议情况、征求到的群众意见,提出对每个班子成员的评议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其认识问题,督促其认真改正。六是通报评议情况。以公示、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评议的情况。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从10月上旬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针对征求到的意见、自我剖析中查找出的问题和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认真进行整改。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对查找出的问题,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并征求有关处室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对于基层党组织提出的问题,以及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要将制定的整改措施反馈给基层单位。制定的整改措施和进行整顿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后,用一定的时间,开展“回头看”活动,做好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管理的机制,如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集中制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要认真进行检查梳理,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限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党员群众做出说明,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计划,切实体现出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的实际效果。

四、先进性教育活动具体要求

搞好学校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对于我校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对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表率作用。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抓好落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共哈医大委员会领导班子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保证时间,保证人员,做到思想、组织、工作三落实。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具体由学校党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相结合。我省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高等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进而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好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

3、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把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把全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好、组织好,又要积极参加领导班子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还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一次所在支部的活动。要做到带头参加学习,带头给党员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形势报告,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

4、积极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加快我省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真正发挥领导班子整体作用,把这一活动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5、坚持边整边改的原则,切实解决教职工和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对教职工和学生反映强烈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解决。对那些应该解决,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要在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力求取得实效。

6、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确定联系点,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帮助联系单位查找工作差距,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办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示范点。

7、把开展先进性教育同促进工作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好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抓好各自分管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当前,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全校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要把教育活动与当前中心工作融合起来,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学校“迎评”及各项工作上,用推动“迎评”及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进一步开创我校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哈尔滨医科大学辅导员李霞

十年育人路,成长伴爱行

——哈尔滨医科大学辅导员李霞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李霞,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8月生。2000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10年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06级、07级(292人)辅导员工作。

二、获奖情况

2008年:

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9年:

黑龙江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0年:

黑龙江省辅导员人物。

三、工作情况

十年风风雨雨寒来暑往,十载爱心育人桃李芬芳。她,一个为学生工作废寝忘食的“大管家”;一个为患病学生在医院奔忙、出钱卖力的好“护工”;一个领着学生奔赴矿山农村实践的“带头人”;一个为学生规划大学生涯的“设计师”;„„她就是药学院的辅导员——李霞,十年如一日的把爱献给了每一个学生。

(一)以情育人,让爱的种子播撒学生心田

“有爱,就有希望”,这是李老师常说一句话,也是她的工作理念。一次次的实际行动,鉴证了她的无私,她的大爱。

一位来自苏北地区的特困生,因不明原因的高热和出血,几近休克,生命危在旦夕。李老师扔下家中几个月嗷嗷待哺的孩子,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紧急与医院沟通,把学生送到了ICU病房,实施抢救。当得知需要一大笔医疗费时,她把自己刚取出的工资全送到学生家长的手里,在李老师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们积极主动要求轮流值班护理,学校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并动员全校师生,发出捐款的倡议,全院乃至全校的师生给学生捐款近七万元,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特困生从死神的手里被抢救回来。连续几日,李老师每天都到ICU 看望学生和他的父母。当ICU传来学生转危为安的消息时,学生的父母激动的握着李老师的手说:“是你们这样的老师,你们这样的学校,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啊!”

04级药学的一个女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流露自杀的倾向,考虑学生的安全,李老师干脆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由于家里不宽敞和担心学生的情绪,李老师把自己爱人撵到单位去,自己则一直陪着学生,第二天又打车送她到考场参加考试,一直陪到考研结束,并且又亲自把学生送到河南农村的家里,避免了发生任何意外。

学生由于食物中毒住进医院,李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一直陪护在身旁,直到学生康复痊愈;学生由于失恋想不开留下遗书去自杀,李老师领着全体学生挨个旅店查找,终于把服了安眠药的学生抢救了回来;特困学生在考试前得了水痘,李老师给她拿钱看病,悉心照顾她的生活;学生晚上在校园里受骗,把电脑笔记本丢了,她陪着学生半夜到派出所报案,一直陪学生到凌晨3点„„

最令学生记忆犹新的是防御甲流的日日夜夜。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三个月里,李老师一直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学生深夜发热38.5度,李老师不顾个人安危,马上将学生送至医院,并陪护学生整夜未眠。由于多日过度的疲劳,李老师病倒了,发起了高烧,她却自己把自己隔离在办公室,整整两周。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时,李霞老师又一次冲锋陷阵在最前沿,在哈医大这块沃土上书写着忠诚。

(二)以德育人,让团队意识扎根学生未来

药学院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但药学院以学生最团结而闻名于哈医大校园。在学校举行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体育节等各项大型活动中,药学院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艺术节最佳组织奖、环校接力赛六连冠、校运动会团体总分连续四年均获第一名。每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药学年级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个力量的核心无疑来自李霞老师。

李老师常说的那句“药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为这个家努力,让这个家成为我们的骄傲”,早已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学生也在李老师举办的独具特色的“模拟面试团活”、“爱,越过千山万水”捐资助困活动、英语风采大赛,学生讲课大赛等活动中,感受到了她的创新思想,并且随着她的节拍一起舞动,成为哈医大校园里最活跃的音符。

学生忘不了同李老师一起参加的“赴兰西三下乡义诊”、“赴宾县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康富农民工子弟学校捐资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忘不了十几米深的矿井下,她头顶的矿灯照亮学生摸索前行的脚步;忘不了老乡家的炕头上,她爽朗的笑声熨帖着乡亲们朴实的心房;忘不了大雨滂沱,她和学生们手拉手,坚定地行走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就这样,药学院的学生们在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念,也懂得了感恩和回报。

近年来,李霞老师带领学生实践的步伐遍布黑龙江省的各个地区,累计超过50万字的社会实践报告记录了她和学生“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的经历,累计500多天的志愿和医疗服务惠及龙江人民,药学年级也因此获得“黑龙江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在学校开展的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中,李霞老师所负责的年级总是成绩斐然,七年制曾获“全国先进班集体”、“黑龙江省五四团支部”的称号,2003级药学、2007级药学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先进班集体”的光荣称号。此外,李老师负责的药学年级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学生会”、“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每年药学专业学生获各种奖励达400余人次。

(三)以心育人,让学生就业阳光灿烂

从新生入学开展专业教育和大学生涯规划,到毕业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李霞老师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以及开展“写给自己一封信”的活动,让学生有意识的规划自己大学生活,让学生用明确的目标激励自己,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每一步目标。

“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出国留学经验交流会”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学习方面的交流,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李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给学生讲解考研方向的选择和如何准备考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考研成功率;李霞老师还把事业有成的同学、校友请回来,为学生讲解简历的写法、应聘的技巧,让学生更清楚就业的方向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李老师的足迹遍布龙江大地的医药企业,她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学生,她还自费参加各地的招聘会,搜集各地医药企业的用人信息,并对广泛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再根据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业状况进行分析,合理匹配,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她每天至少接待十名同学,解答各种问题,中午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一位同学应聘一家医药公司,经六轮面试后被淘汰,心中不解,李老师帮他分析原因后,他感慨地说:“李老师太厉害了,我自己苦苦想了几天都没想明白的问题,她三句话就帮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连续五年,药学专业学生考研率都在35%以上,每年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协和医大等著名院校,考研率在全校各专业名列前茅;另外,药学专业连续五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年就业率最高时达到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以才育人,力求师之大风范

李霞老师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拥有一桶水;要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李老师抓紧一切机会提高和锻炼自己。她先后参加了“职业指导师培训班”、“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等,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李霞老师还在2003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哈医大公卫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整个硕士课题。硕士毕业时,由于她优秀的学业成绩,许多业务科室希望她能去工作,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李霞都婉言谢绝了,最后还是选择了辅导员这个岗位,因为她知道,她的生命已经紧紧融入了学生工作,学生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她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博士研究生,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着学生工作需要专业化,学生管理更需要专业化的发展。

正是将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置于科学研究的高标准定位,使得李霞老师超越着事务性的平庸,向着学习型、专家型的方向扎实迈进;正是对学生的全情投入,使得李霞老师的研究工作充满动力,成果斐然。李霞先后发表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等多篇论文,并且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黑龙江省心理论文研讨会二等奖,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而且李霞还曾获得“黑龙江省优秀辅导员”、“黑龙江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哈医大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哈医大优秀辅导员”等诸多的荣誉称号。

面对着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李霞总是淡淡地微笑,她个性含蓄,但内心火热。每一天,都是她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她用自己对生活无限的追求和热爱,感染着她的学生,也感染着她周围的同事。

“这么多年了,李霞从未有过一丝怨言,她总是很乐观”。

“爱学生,就象爱她自己的眼睛一样,她的爱十年了,一直那么专一”。

这是周围同事对李霞的评价,她犹如一枝火红的木棉,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工作的沃土上,向学生诠释着大学生活的取与舍、美与丑、善与恶。她虽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大师,但却是酿造青春、播撒阳光的使者。有人曾说:“辅导员做的是‘人’的工作。”诚挚的微笑,关切的问候,赞许的眼神,正是这些脉脉温情,与学生架起了一座座“心桥”。

李霞老师坚信,自己开垦的,即便是一寸,也是最宽广阔的土地。自己播种的,哪怕是一粒,也是最诱人的果实。她把自己的一切,放进与学生同行的底片,让岁月的流水冲洗,冲洗出一个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自己!

下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规划[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尔滨医科大学07模拟题SPBL

    哈尔滨医科大学 S-PBL第一学期基础医学课程 试题A 2007年级临床医学七年制考试时间:2009年1月13日Ⅰ. Single choice questions (Select the ONE BEST in each question, 1 m......

    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模版]

    为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外国语中学的办学水平。服务于洪泽的经济建设,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一五”发展规......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本站推荐]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2-17 14:40: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文章标题: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一、企业目前基本情况本企业于2004年底迁入XX工业园区生产。第一期新建标准厂房(包括供电设施)26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增生产设备投入200......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背景与基础分析、战略选择、专项规划选择、制定行动计划、项目具体细节与举措、规划的准备实施与管理. 1.背景原则1.1规则编制背景1.2规则编制原则1.3规......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今年1-6月份引进工业项目32个,协议利用投资1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实际完成投资5.6亿元,协议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资金600万美元,上半年共实现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