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轻干部如何做到“提笔能写”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提笔能写”
当前,一些年轻干部沉迷于“搜索—复制—粘贴—整理—成文”的文字快餐模式,不愿意静心思索、认真写些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一旦离开电脑,需要亲自动笔写的时候,却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对个人成长非常不利。年轻干部需要转变思想、勤学苦练,做一个提笔能写之人。
要有想提笔的意识。先有了想写作的主观愿望,才会有写作的动力。大多数年轻干部认为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在网络上“百度”一下就能出来成千上万现成的文章,只愿轻松拣个现成便宜应付了事,不愿意劳神费力的去自己琢磨,这种思想是非常消极的。年轻干部要端正思想认识,正确理解写作的意义。首先,写作是工作所需。年轻干部身处党政工作部门,需要写些工作总结、思想汇报、通知公告等文章材料。虽然格式都差不多,但与在学校所学的文学作品有着天壤之别。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文字准确贴近、平实易懂、简洁庄重,还要求符合程序、不能有一字一词之差。为此,年轻干部只有加强政论文、言论文、应用文的写作,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开展工作。其次,写作是个人成长所需。在各党政机关,能写作的人才是“香哱哱”,是各部门单位争相选调的对象。特别是各单位办公室的专业写作人员,往往比其他的干部更容易调动与升迁。年轻干部提高了写作能力,无形中会给自己增加一项重要的竞争资本,这比年龄、学历等资本更
长效。最后,写作是个人生活所需。沉下心来写作,其实也是一种意志磨砺,更是一种生活品位。写作得多了,思想境界也提高了;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多了,那么打牌、喝酒等应酬之事的时间也就少了,个人生活也就纯洁些了。
要有敢提笔的勇气。许多年轻人不动笔写作,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勇气。提笔写作的勇气,主要来自于“三不怕”。一是要不怕麻烦。写作是项涂涂改改、反反复复的事情,特别是党政公文材料,往往需要经过很多领导,很多次的修改,才能定稿。有时一个材料需要多个领导审阅,也许这个领导认为应当是这样,而另外一个领导认为需要那样,要几易其稿才能完成任务。此时,年轻干部要不浮躁,耐得烦。二是要不怕吃苦。材料写作是项苦工作,不仅需要大海捞针般的筛选素材,收集信息来源,还需要绞尽脑汁的思考,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与提炼闪光之处。材料任务紧急的时候,还需要加班加点,熬夜奋战。整天对着文件、电脑,也容易使人目昏眼花,视力下降,身心劳苦不安。因此,年轻干部要吃得苦、挺得住。三是要不怕丢丑。因为公文材料与平时写作的要求截然不同,年轻干部刚开始接触写作,有时候自认为写得天马行空、词藻华丽的文章,往往被领导批得一文不值。任务没有完成不说,还让人“笑掉大牙”。去问同事与领导,还给人“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的嫌疑。所以,年轻干部要消除心理担忧,不怕“丢人显眼”,敢于一字一句的写作,敢于一点一滴的向同事请教,在自认为的“贻笑大方”之中慢慢提
高。
要有会提笔的能力。写作是项技术活,写作能力来源于平日的平日积累与刻苦努力。一是要善读书。读书使人明智,同样,读书也能提高写作水平。只有先通过读,才能借鉴别人的思想精神,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才能积累写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素材。多读《人民日报》、《求是》、《半月谈》等扩大眼界、升华思想的“精品美文”,少读那些一时之娱的“文化快餐”,方能增长见识,为写作打下基础。二是要细观察。观能发现整体,察能知晓细节。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一件事情整体面貌,才能避免片面、孤立的看待一件事情。三是要勤思考。外行之人看热闹,内行之人看门道。写作之门道从何而来?思考,也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门道。观察一件事物不过是了解其外在表象,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明白事物内在之规律,才能为写作提供“精气神”。四是要多积累。集腋成裘,厚积而薄发,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年轻干部要把把书本上、网络上、生活中的精彩之句,摘抄下来,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的“一个基本结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这些言简意赅的理论总结,积累下来对写作有着莫大的裨益。五是要多训练。写作有技巧,但不通过日积月累的写作训练而只钻研技艺上的提高,那都是些虚而无用的“花架子”。年轻干部有空要多提笔,偶尔想到一句有见解的话、有思想性的观点,都要记下来,再围绕这个观点进行发散性思维,把前因后果,把论证结论都写完整,通过循环往复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要有善提笔的艺术。写作的艺术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要定“好”标题。公文写作,政治性、目的性都很强,不能像散文等文学作品一样的形散神不散,必须紧紧围绕着一根主线而写。“标题”则是这个主线的“龙头”。一般来说标题有直白式——《要敢于用坚持原则的干部》,明白无误,一目了然;发问式——《钱从哪里来?后劲有没有?》,提出问题,鞭辟入里;升华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上帝”》,观点新颖,主题突出;提炼式——《群众工作重在增强“三性”》,简练易懂,耳目一新。二要拟“新”观点。观点也就是分论点,是围绕大标题而服务的二级标题。对上是服务主题,对下是引领内容。材料文章,即使没有曲折的情节、煽情的言语,只要材料的大标题和小标题拟得出色,观点新颖、形式灵活、思想深刻的话,也同样能吸引眼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湖南日报》的发表的《殷鉴不远来者可追》一文,分五个小标题——“旗帜不能倒、战士不能缺、武器不能丢、堡垒不能垮、人民不能忘”来展开,全文言语精练,观点鲜明,是一篇思想美文。三要用“准”动词。纵观材料文章,动词的出现率最高。它是统领字句、展开言论的“有力武器”,比如说“狠抓”、“增强”、“提高”、“突破”、“构建”、“推进”、“扩大”,都是常用的动词,换着用可以削除公文材料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四要盘“活”内容。公文材料的文字内容
严谨,不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有花样众多的文字变换、词句组合,但也并非“八股文”一样刻板、无生气。在用词准确、意思明白无误的基础上,可以换些句式与语气,多写些明快、简短、琅琅上口的短句,少写些复杂、冗繁的长句。比如说:“用心,是要有激情、有干劲、有信心;用智,是动脑筋、善谋划、要巧干。光有激情、不动脑筋是蛮干;光有智慧、没有干劲、没有激情是白干。”这些文字就是非常出彩的例子。
第二篇:年轻干部更应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年轻干部更应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品格,也是毛泽东主席察人、识人、用人、赏人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领导智慧。年轻干部想成事、干好事,“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必备的一种智慧、韬略、品格、精神和修养,它体现的是一种真正的责任态度、使命意识、担当精神。
“好谋而成”意思明确,“临事而惧”的“惧”却常让人误解,“惧”不是害怕恐惧,而是敬谨。何为“敬谨”?就是只有心存敬畏,方能慎重考量、周全谋虑,由此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或纰漏,才可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准确判断和深远谋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及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实都是相同的道理,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态度和深重的忧患意识。
年轻干部不乏敢干敢为,不乏实干创新,不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般敢为人先,这是年轻干部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对于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机遇、新变化、新挑战,年轻干部应当秉记“每逢大事有静气”,学会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不骄傲、不自满、不自负,宁可把问题困难估计多一点、大一点、足一点、全面一点,才能更有更充足的准备去迎接挑战,经历风雨,经受考验。
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借用《管子〃乘马》中“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一语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前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加倍努力。其中“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与“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何其相似,并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年轻干部干事时要“生于虑”,即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精心安排,统筹谋划;要“成于务”,即苦干务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更切记不要“失于傲”,即越是接近成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争强忧患意识,切勿因一时骄傲懈怠功亏一篑。
我党始终倡导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这既是毛泽东主席“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领导智慧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党能在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思想基础。年轻干部当秉记“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深刻领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精髓所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在工作干实事中不断磨砺心智,增长才能,妥善处理民生政事,积极投身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伟大征程中去。
第三篇:三年级学生如何能写好作文
三年级学生如何能写好作文
纵观三年级孩子的写作过程,“作文难”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写的作文没有条理,东一句,西一句,对要表达的内容说不清楚,说不明白。
2、无话可说。面对作文题想不出几个句子,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是找不到材料,没有学会从观察生活中积累材料。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辞藻来叙述,以至作文写得短,枯燥无味,写不具体。
3、错字太多,影响全篇。儿童对文字记忆力较差,当心里有一大堆话想要表达时,总有一大堆生字困扰着他,容易出现许多错别字,打断他的思维,使他的条理显得更加紊乱。
4、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是学生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具体指导?
1、丰富学生观察的内容。利用班队活动、游玩、家庭生活、校园环境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要求学生有定向性的观察人、观察景、观察物。
2、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在头脑中留下事物的印象,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进而迁移到有条理地写
作文能力和说话是一致的,说话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用笔来说话,学好作文,必须学好说话。说话是在不知不觉的摹仿中进行的,但不一定能把话说好说对,成为作文的基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进行说话训练。
1、指导学生正确发言,说完整话、说清楚话,开展各种活动,诱导学生说话。
2、加强诵读能力的训练。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把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吸收、积累,形成连贯、精确的表达习惯。
3、复述,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方式,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在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方式有:详细复述,主要靠记忆来完成;简要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创造性复述,掌握原文中心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续编课文,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自身的感受和原文融为一体,体现个性,使文章的词汇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说通,说顺。
4、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口语交际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事物,抓住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把一件事或一个物说清楚,说具体时,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最有写作欲望,老师就可以顺势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5、教给学生说话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先概括后具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从形状到色彩,由外貌语言到动作心理,按“有的„„有的„„还有的„„”顺序,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等。
三、帮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有些学生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变通能力很弱。就是嘴上说说很会说,但是表达在书面上,转变成书面语言就很困难,用词贫乏,或语无伦次。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学生要发表见解、评述他人,都是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时教师要有良好的倾
听品质,听准、听好学生在言语运用上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话策略,如:应答、评述、提示等办法,引导学生顺畅表达意见等。
2、言语水平要真正提高,要依赖于基础的语言训练,这应由“阅读”活动来完成。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感悟、积淀一定的人文精神,培养一定的语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要重视朗读背诵、大量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发利用课堂空间环境。开辟生物角、图书角、科技角、作文园地等,让学生在这里观赏讨论、阅读交流,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观察、积累了素材、更锻炼了思维与表达。
4、语言的“理解”不等于“积累”,“积累”也不等于“运用”,只有“运用”才是由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途径。要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积累”到“运用”的跨越。
5、鼓励学生写童话体作文。因为童话语言与儿童的口语接近,儿童写童话能较快地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第四篇:提笔,心境和思想杂文随笔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作家们的作品会那么优秀向上,而我却做不到呢。
这可能就是差距——各种方面的。也许是努力,也许是天赋,或者种种。
我记得曹文轩先生在他写给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到过,调遣文字的千军万马可以获得快乐,我当时觉得这很简单,但是转念,我连调遣文字的资本都没有啊。
提笔尽是人事愁情。快乐,希望,未来,望而却步。
想想倒也可笑。
自然,花开花落,落日熔金,这些都是万物瑰丽的奇迹,抬笔却不知怎么表达。
人生,轻尘栖弱草,或尔虞我诈,这些都是难得的匆匆时光,端笔却不知怎么言述。
品人生在世,人道:“朝暮岁辰伴,凡年换酒柴。”
品人生在世,我却道:“蹉跎叹浮生,朝露悲若梦。”
我多见悲观,却不常言希望和未来。
也许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就不会在一个地方徘徊,也许敞开了心胸,我就不会在一个死路寻觅出处。
我一直很佩服萧红,最喜欢的是她在《呼兰河传》里的一句话:“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这句话平平淡淡,但是体现了萧红内心极度渴望的爱与自由。
她没有抱怨生不逢时,没有抱怨那时候不公的世道。她没有把极度的绝望和悲观投诉到《呼兰河传》里,而是让温暖在其中,自由生长。
也许单从心境和思想上比起来,我就需要努力了吧。
完。
第五篇:个人简历上哪些内容不能写
一、误导的工作头衔
误导的工作头衔也会使你看起来像是个失败者。请参考下列“事业模式”:现任工作:营销经理前任工作:营销总经理前前任工作:营销经理为什么你会从“营销总经理”调回原职“营销经理”呢?对此你有或许充足的理由,可并不适宜在求职信上详细说明,但是你不去管它,别人自然会误以为你是能力不足才被“贬回原职”。事实上,同样的工
作头衔在不同的公司便代表不同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以前的工作头衔可能给人错误的印象,不要犹豫,把它改换成别的名称,必要时,再在面谈时解释这么做的理由。
二、薪水
1、老板将知道你目前的薪水比他们愿意付的高
即使你可能自愿降薪,但是你也不会有面谈表达意愿的机会,因为老板通常不愿雇用这种薪水愈赚愈少的人,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利用他们“填补空缺”。或者他们会认为给你面谈机会只是浪费你的时间而已。
2、老板将会知道你目前的薪水远比他们愿意付出的低
你可能有了面谈的机会,但是你薪金的筹码大大削弱了。如果薪水可以讨价还价,他们会用你目前的薪水为起薪。反过来说,他们也可能根本不给你面谈的机会,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太“微不足道”而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3、你可能提供非常误导的信息
你目前的薪水不能精确反应这项工作对你的价值,你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福利,如配备医疗保险、退休金、免费午餐等———所有这些福利都有要加进你的“总报酬额”才对。目前你的薪水或许比另一家老板付的薪水高,但是另一家提供的“总报酬额”可能更高。相反,你现在的薪水或许看起来低很多。老板在登广告时,通常不会说明他们愿意付的总报酬额是多少,但是他们会要求你说出你的总报酬额,你和目前的老板如何商议待遇,是你们之间的私人事情,如果你说了你的薪水是多少,那么把它写在应聘信上——千万不要扯进简历中。
三、离婚
常常会见到这样有趣的现象,求职者在简历上无心写上的一些字句,如“婚姻状况:离婚”等(甚至写在简历开头),导致即便是个合适人选也得不到面试机会的应聘结果。个中原因是求职者在简历上留下了失败的印象。这是个求职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不论你如何看待离婚一事,把它放在简历中,就立即使你贴上失败者的标记。如果你结婚了,就实说无妨;如果你离婚了,就说你还“单身”;如果你正处于分居时期,仍然说你“已婚”。
假设老板聘任员工都是为了达成某项结果,那么,在简历上标明你的失败,自然对你极为不利。受挫的记录,几乎人人都有,所以失败并不足为奇,只是程度大小和是否能平衡的问题而已。例如,考试失败并不表示世界末日,只要你卷土重来再通过考试,说不定你还能从中获益良多。但简历不合适表达这些观点,面谈时说或许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