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桥镇计划生育四年工作总结
吴桥镇计划生育四年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我镇人口计生工作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计生干部的辛勤劳动,四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镇的人口计生各项指标,08年以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2008年: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30日共出生241人,计划内241人,计划生育符合率99.5%,节育措施期内综合避孕率100%,药具应用率100%,有效率100%。
2009年: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30日共出生256人,计划内252人,计划生育符合率98.4%,节育措施期内综合避孕率100%,药具应用率100%,有效率100%。尤其是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先进镇、村”系列活动与“世代服务”中心的建设,我镇镇、村两级投入大,效果明显,得到扬州、江都好评。
2010年: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30日共出生224人,计划内220人,计划生育符合率98.2%,节育措施期内综合避孕率100%,药具应用率100%,有效率100%。2010年我镇建设成扬州市“新型生育文化示范镇”,顺利通过了省“十一五”终期评估。
2011年: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30日共出生283人,计划内278人,计划外5人,其中2例超生,2例早育,1例未批先生,计划生育符合率98%,节育措施期内综合避孕率100%,药具应用率100%,有效率100%。
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五年规划,进一步贯彻了中央《决定》精神,组织学习了《一法四规》及《流动人口工作条例》,我们共举办了8期计生骨干培训班、16期新婚培训班,同时还组织了“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等活动,具体总结为八大工程:
(一)、实施“人口文化”工程。按照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意见》,着力加强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项目的建设,规范有序地实施了“人口文化”工程,着力打造了具有较高品味和较强宣传感染力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广场、婚育新风一条街。充分利用镇、村人口学校,积极开展了群众性人口计生文娱宣传活动,倡导婚育新风。以传播家庭文化、弘扬家庭文明为重点,开展了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人口文化需求。
(二)、实施了“优质服务”工程。依托镇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中心与村级“世代服务”室,重点实施了公共服务中心创省级示范的建设。2008年以来我镇投入60万元资金建立了人口与计生公共服务中心,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镇在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管理、人口培训、统计信息、政策法规等“六位一体”服务职能上得到了发挥,尤其是中老年健康指导拓展项目上做了大量文章,和镇文化站、中小学校、成人校联手制定了规划;明确了目标,建立了阵地,选派专人负责。同时
我们还推行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标准化工作,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71.5%;避孕及时率100%和更换率100%;服药人员体检率达100%,继续实施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建立了由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动的出生缺陷预防工程。
(三)、实施了“诚信计生”工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通过签订计生承诺书的形式,依法约定政府和群众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深化了“双民主”管理,健全了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牢固奠定了低生育水平的基础。
(四)、实施了“信息管理”工程。按照省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积极配合了综合信息平台省、市、乡、村“五级应用”的推进。至目前全镇镇、村都接通了计生内网,对全镇各村(社区)计生主任及信息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实现了全镇各村(社区)信息服务终端建设建成率100%,为做到村级上报、各村互联互通,实现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网络对接,奠定了基础。
(五)、实施了“惠民利民”工程。继续加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扶和特扶工作。加强资格审核和自己发放检查,确保不错、不重、不漏。有效整合镇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和服务资源,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在加大计生困难家庭补助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向所有计生家庭延伸。通过结对帮扶、干部牵手、保险扩面等途径,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公共产品,切实提高群众受益率,继续巩固了“亲情牵手”活动,计生系列保险工作有序开展。
(六)、实施了“服务均等化”工程。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配合市对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进一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实行数字化管理。推进均等化服务,镇成立了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依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积极配合完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便民、高效”的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模式,加快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体化进程。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基本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率。至目前,全镇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达40%以上。
(七)、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配好了基层计生工作人员,村计生主任工资的40%统筹到计生办,由计生办考核发放。加强培训,主动介入实施全员职业化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开展在编人员“一证三师”资格参培和考试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基层计生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了内部管理。通过制定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及岗位目标考核细则,来不断增强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打造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创新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
(八)实施了“统筹推进工程。将计生协工作纳入了人口计生考核的主要内容。一是抓了妇女发展项目的延伸,推进了“四生”优质服务,继续组织了“一帮一”扶助活动,结合我镇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的建设,积极发展会员,努力创
办合作社;二是与中国人寿扬州分公司合作稳步有序地推进了计生系列保险工作;三是切实帮助协会解决实际困难,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镇计划生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于“十二五”目标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各村计划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专线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存在一定隐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实际经费投入与上级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村级经济逐渐削弱,独生子女奖励难以兑现,镇财政也无力支付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思考和改进,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把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向新台阶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都市吴桥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2012年2月
第二篇:吴桥镇调研报告
吴 桥 镇 调 研 报 告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后,只有家庭户和集体户两种了,不再存在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之分。这对我们现行的建立在城乡二元户籍登记制度基础之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很大冲击,特别是《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三条是针对女方是农村户口的可以照顾生育二孩。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特别是仍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口人员,在农转非前是有照顾生育条件可以再生育的,但农转非后就不符合再生育条件了,这部分人的生育意愿十分强烈,对我们的计生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更好的做好计生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对因女方户籍性质导致不符合照顾生育条件的对象进行了摸底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户籍制度改革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
1、户籍制度改革后户籍性质的界定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以前,居民的城乡身份认定较为明确与简单。户籍制度改革以后,新的户口簿上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统称为“家庭户”,给居民户籍性质的认定带来了巨大困难。对此,我镇的主要做法:
一是依靠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对当事人以往情况的了解与掌握。这不仅要求基层计生人员对辖区居民的情况比较了解与熟悉,而且要求基层计生人员能做到秉公办事。但无论怎样,这项工作的规范性受到很大的质疑,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情况,影响了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以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为依据。而派出所也是根据以往对辖区居民的户籍记录出具相关证明。因诸多原因,派出所正逐渐失去对群众原户口性质的掌握,派出所在无法核实的情况下往往不愿出具证明。在照顾再生育问题上出现某种程度的随意性,群众对此意见比较大。
2、户籍制度改革后计划生育政策的适用范围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以后,除了对“农转非”人员在生育政策上有“五年过渡期”的规定外,其他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基本沿用以往的规定,这就自然牵涉到户籍制度改革后计划生育政策的适用范围问题,特别是在户籍性质变更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的适用范围问题。这部分人随着户籍性质的变化,究竟是执行
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城镇的计划生育政策、或是给原来的政策执行一个过渡期,难以掌握。
目前采取的“五年过渡期”的办法,我镇在实际工作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如“五年过渡期”满后,原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和社会保障措施等方面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也未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而未来得及享受“五年过渡期”规定的人员,因期满而无法再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还有部分群众因不知晓“五年过渡期”政策而导致过期后的权利丧失,等等。
特别是在政府强制性措施下被迫实现身份转变的农村原居民反应更为强烈,认为户籍性质变更不是个人行为,他们在生育问题上的部分权益不应被剥夺。这部分人除了户籍性质发生改变外,其它方面与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区别。
二、思考
1、户籍制度改革对现行的建立在“城乡二元”制度基础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巨大冲击,且矛盾日益加剧。我们基层的工作量大量增加,工作难度也明显增加,工作有时因此而陷入被动,由此带来了诸多不便,不符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因此,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
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改革的深化,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人口计生政策需要按照综合改革的要求,适时加以调整。只有用完善了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保障,才能保证基层工作更好地开展,为群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对计生的满意度。
第三篇:镇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镇20**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年,我们**镇计生办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6年全镇共出生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其中合法生育人,合法生育率达到%,统计合格率达到100%,性别比为103,控制在上级规定标准;女性初婚人,女性初婚晚婚率达到%;应落实节育措施率达到100%。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今年年初,镇重新调整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行政片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并专门安排一名副镇长靠上去主抓计划生育工作。为加强责任心,形成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局面,继续实行行政片与计划生育片捆绑工作机制,并制定计划生育考核办法,加强对村级考核外,对行政片和计生片一并考核,做到责任明确,奖 1
罚分明,效果明显。为确保计划生育扶助政策落实到位,我镇行政片与计划生育片共同动手,从调查摸底,到登记造册,最后张榜公示,全程参与了60周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户的奖励扶助工作,今年,我们共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对象人,共奖励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万元。
二、强化跟踪管理,杜绝违法生育。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杜绝违法生育做为工作的重点,一把不松地抓紧抓好,一是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对各村流动人口、再婚人员、空挂户、下岗职工等人员,逐一摸清底子,登记造册,重点人员重点随访,跟踪服务,做到有情况早发现、早知道、早处理,将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二是利用生殖健康查体的机会,做好育龄妇女的环情、孕情普查工作,切实避免意外妊娠现象的发生,今年我们共处理近**起意外妊娠现象,有效地减少了违法生育。三是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杜绝漏管,实行联系制度,避免管理上留死角。五是抓好节育措施落实,在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的基础上,动员群众选择安全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
三、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统计质量
一是搞好“一档一板一簿”的管理,做到“一档一板一簿”统一一致,而且无差错,提高微机信息准确率。二是彻底杜绝出生、初婚、孕情和节育措施漏错报。三是进一步提高微机信息准确绿,对近三年有婚育现象人员的证件和统计信息管理簿及微机基础信息重新核对,做到统一一致。四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性别比的监控力度,全面实行跟踪管理,掌握准确孕情,一旦发现选择性终止妊娠者,严肃处理。五是搞好统计档案管理。
四、加强政策意识,加大违法生育处理力度。
按照上级要求,今年我们重点加大了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力度,按照执法程序,一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j教育引导违法生育对象,自觉缴纳社会抚养费,另一方面通过第三者搭桥引线,帮助感化违法生育户,主动交纳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户,不排除上诉法院,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对其施加压力。一年来,共处理违法生育*户,其中,**、**、**等*户已经处结,剩余*户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也已达成还款协议。
五、强化群众满意程度,积极开展各项优质服务工作。一是提高科技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好两次生殖健康查体,不仅做好环情孕情普查,还积极开展病情
普查及诊治工作,使群众满意程度大大提高;进一步做好了优生监护卡的发放工作,同时做好优生咨询、宣传教育等方面提高出生水平的工作;同时为方便育龄群众,积极开展四术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工作,都受到育龄群众的好评。二是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抓好育龄妇女、婚孕前夫妇及村级干部培训,在搞好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强化规范管理。三是努力使协会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三生”服务,着力抓好“三结合”帮扶工作。
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镇村两级计生干部责任心不够强,从思想上未对计划生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镇村两级计生干部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是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工作较多;三是受村级财力局限,各项硬件建设不够统一;四是面对新形式下的工作特色,镇村两级计生干部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统计质量有待提高,查处违法生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在明年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镇村两级计生干部业务素质。通过计生例会,以会代训,聘请专人,讲授计划生育业务知识,提高计生干部业务素质。
2、进一步加大违法生育查处力度。按照上级要求,严格依据法律程序,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村和责任人的考核力度,力争违法生育处结率达到100%。
3、抓好统计质量,杜绝漏错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从而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镇村两级计生干部团结奋斗,拼搏进取。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发挥超前意识,创新工作方式,争取工作主动,圆满完成人口和目标责任书规定的任务指标。
***计划生育办公室
20**年*月**日
第四篇:2011镇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11**镇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计生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工作要求,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与时惧进,扎实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决定”的精神,同时也是计划生育继续实行两个转变,抓管理,求发展,上等级,争创示范镇的一年.广大干部职工严格按照层级动态责任制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双无”活动,大力推进计生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局面得到不断改观,现总结如下:
一、2011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1、户籍人口计生情况:全镇户籍总人口21066人,已婚育龄妇女 4036 人.(1)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共出生 235 人,其中一孩出生170 人(男 85 人,女85 人),二孩出生64 人(男 36 人,女28人),三孩出生1 人(男1人,女0人),政策外出生8人,计划生育率为 96.6 %,出生率为11.19 ‰,人口出生中男婴 122人,女婴113人,性别比108.死亡94人,死亡率为4.48 ‰,自增人数141人,自然增长率为 6.72 ‰,女性初婚为237人。(2)全镇共落实计划生育四术247 例,其中结扎109 例(其中纯二女户结扎24 例),上环131例(其中一孩上环110例),补救措施6 例,皮下埋植1例。(3)B超查环查孕:2011年全镇应查环查孕2763人次,已查2623人次,查环查孕率为94.93 %。
2、流入人口计生情况:全镇流入人口79人,已婚育龄妇女34人,应落实长效节育措施30 人,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30 人。当年出生0人、落实四术1例、应查环查孕33人次,已查33 人次,1
查环查孕率为100%。
3、常住人口计生情况:全镇常住总人口16130人,已婚育龄妇女2716 人。(1)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共出生130人,其中一孩出生99人(男51人,女48人),二孩出生30人(男16人,女14人),三孩出生1人(男1人,女0人),出生人口计划外生育5 人,计划生育率为96.12 %,出生率为8.08‰,人口出生中男婴68人,女婴62 人,性别比 109,死亡92 人,死亡率为5.72 ‰,自增人数38人,自然增长率为2.36 ‰,女性初婚为146人。(2)全镇共落实计划生育四术175 例,其中结扎61例(其中纯二女户结扎11例),上环110例(其中一孩上环94 例),补救措施4 例。
4、四术库存情况:截至上月底,“四术”库存共 59 人,其中应上环 26人、应结扎 33 人(纯二女扎 10 人)、应采取补救措施 0人;
5、创“两无”活动情况:截至上月底,我镇(街)无政策外多孩出生,12 个村(居)无政策外出生。
6、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2011共征收社会抚养费 49.3万元;其中:历年政策外生育已征收47.9万元,本政策外生育已征收 1.4 万元。
二、我镇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去年同比;政策生育率提高1.4个百分点,出生率下降了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上升了0.1个千分点,性别比有所上升0.14。纯二女户结扎与去年持平,查环查孕率上升0.2个百分点.一孩妇女增加89人,二孩妇女增加69人,三孩妇女减少了90人.三、2011年我镇计生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以贯彻例会制度为抓手,切实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
我镇严格落实《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的意见(试行)》文件,依据市县会议精神,联系实际,科学制定镇村例会制度。明确镇村两级例会召开时间、会议内容、参会人员等,形成例会汇报自村民小组上报到村再到镇的自下而上的机制,明晰责任到户包干到人,编发例会纪要,切实把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到村民小组。在全镇形成计生工作分工负责、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确保2011计生工作的完成。
2、以胡总书记4月26日讲话精神为指针,切实开展创建“两无”和综合治理性别比失调行动,统筹解决我镇人口计生问题
我镇成立了创“两无”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镇开展创建两无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生育经常工作奖罚方案》,把当月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和查环查孕对象落实到位,要求B查到检率达到100%。我镇连续五年实现无计外多孩出生,有13个村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分别是**|**等11个村委会。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严厉打击“两非”行动,以创“两无”活动为载体,全面稳定低生育水平。成立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小组,定期开展集中性专项整治活动,保持人口性别比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严把B超和人引关,经过努力2010年我镇人口出生性别比下降到108:100,达到正常值。
3、以创建计生综合改革示范镇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种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整体服务管理水平,我镇按照《韶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镇的创建工作。科学规划,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出台了《**镇纯二女和独生子女助学奖学制度》。并对我镇28个纯二女和独生子女发放助奖学金壹万肆仟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严格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层层落实的科学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惠及民众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各方参与的群众自治机制,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人才保障机制。以创建计生综合改革示范镇为契机,以贯彻机制为突破口,改进部门作风,抓好**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日常性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镇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4、依法行政,利益导向,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服务水平
以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为目标,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一案一卷宗”的要求,做好资料归档及完善工作。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对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出现的调查取证难、征收难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通过宣传、行政、申请法院等手段,多管齐下,提高征收率。在征收过程中,坚持程序合法,主体合法,征收标准合法。
5、进一步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根据省计生委全员流动人口调查的要求,主要是以流出人口管理为主。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节假日做到“送需下乡,送服务入户”,定期发放避孕药具,不定期上门随访。同时充分利用流动人口两个平台,切实做好流动人口流出流入的反馈通告工作,形成流入地、上升流出地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通过努力,我镇流动人口管理从原有基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通过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及时反馈信100多条,反馈率达100%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较往年提高不少。
三、目前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我镇经济极为困难,计生工作硬件建设与省市有关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镇村计生办公环境、设备较差等等。
2、部份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仍有差距,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仍须我们做积极细致工作加以改变。
3、由于我镇处边远山区,经济极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流出人员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为广大育
龄群众服务,进一落实中央和省“两个决定”的目标要求,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例会制度,强化责任制落实,使计生重心进一步下移到村民小组。加大清理四术库存和人口出生力度,加强孕前型管理和提高优质服务的水平,狠抓B超查环查孕落实,要求每次查环查孕率达到100%。
2、以建设**镇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镇为重心,推进部门行风建设,提高我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3、大力开展创建“两无”活动,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严厉打击“两非”,大力宣传“关爱女孩”行动和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活动,使我镇人口出生性别比向正常化。今年争取创建无计外多孩出生镇。
4、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由于我镇是山区小镇,流动人口主要是流出人口居多,所以今年我镇将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细化层级动态责任制,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
5、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大力宣传省市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处罚多生,奖励少生。
6、进一步加大对镇村计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服务所有关设备、仪器等等。
7、进一步加强镇村计生队伍建设,进行强化业务培训,使这支队伍能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适应就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
**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2011年11月7日
第五篇:吴桥村工作总结
吴桥村一二三产并重 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找郢乡吴桥村增收致富经验介绍
找郢乡吴桥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稻米加工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为基础,抓住农业、运输、养殖、企业加工等工作作为重点的新模式。推动全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村实现净总收入2658万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6元,同比增长19.6%。
一、基本情况
吴桥村位于怀远县西南部,225省道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人口2300人,550户,耕地面积2950亩。2011年全村经济情况,种植业产值651万元,利润406万元;稻米加工企业29家,年产值1.86亿元,利润1086万元,带动临工近600人,年收入330万元;运输业,全村有16辆大车,56辆手扶机,年获利润336万元。外出务工人员385人,年收入346万元 ;手工业,有草编户106户,年收入73万元;养殖业,从事养殖的16户,年收入25万元;建筑从业人员68人,年收入41万元;服务业,超市、饭店等,年收入2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该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全村党建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焕发出勃勃生机,保障了全村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二)抓好典型带动,炒热创业激情。吴桥村结合村中实际,确立了发展稻米加工为本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党员吴兆九率先建起了第一家米厂,第一年纯收入26万元。在党员干部开展的“帮带”活动下,现任支部书记吴兆领帮带动卢顺利一家,经营的 米厂,年收入达30万多元。目前全村共有米厂29家,稻米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200余户,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
(三)依托经纪人,繁荣村域经济。为了解决稻米的销售问题,吴桥村培养了一支20余人的稻米经纪人队伍,他们活跃在外省、市从事稻米的购销活动,吸引了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前来签订合同,这样激发了周边村群众发展稻米加工产业的积极性,使果稻米产业在当地得到了迅猛发展。
(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良性循环。该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16辆大车,56辆手扶机常年在外运营。2004年成立了建筑队,承接周边工程,现有从业人员68人。为发展特色养殖业,他们积极扶持4家农户开办了小型养殖厂,目前,吴 的肉鸽养殖厂以上规模,效益良好,肉鸽存栏达2800只,生猪存栏达1000多头。
(五)发展二三产业“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积极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传统产业体系向一二三产并举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六)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技能培训、劳动服务入手,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把农民技能培训列为农民素质培训的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七)抓好村务公开,完善村级管理新机制。村两委领导班子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狠抓民主管理,提高两委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村里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卡、小册子等不同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了误解,凝聚了民心。为本村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11年农村经济总体走势以及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令人鼓舞,尤其是农民收入增幅超出了两位数,这是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出现的喜人局面。但冷静思考,今后几年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性增收功能减弱。“一免三补”从表象上看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目前市场粮价极不稳定,据最近了解的情况,水稻价格由去年的4.10元/公斤,降至2.56元/公斤,全村仅此一项农民减收100余万元。农资价格一路上涨,据农民反映,化肥综合平均价1.57元/公斤,上涨15.4%;柴油3.9元/公斤,上涨13.4%。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本亩平增加35元。粮食、农资价格的双重不稳定,使农民丰产难增收。实际情况是:粮食单产增收被降价抵消,农业税免征被农资价格上涨抵消。
2、制约结构调整因素增多。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民争田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出台了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有限。全群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仅有2家初具规模,其余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农业经营主要依靠出售初级产品的局面没有改变,因而农产品附加值低,增效空间狭小。
4、劳动力输出难度加大。目前全村农村劳动力总量1068人,已转移589万人,在剩余农村劳动力中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劳动技能差,加之一产本身需要和本地二、三产业需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继续大幅增加劳务输出的可能性较小。
5、村级集体创收能力不强。随着农业税免征、土地流转以及征地补偿政策的调整,村可用资金越来越少,农民减负增收,村减收增支。而多数村集体创收缺乏新的亮点和渠道,村级功能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1、结合我县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日常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