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创新型管理工作总结
深化体制改革 转变管理模式 为推进十二五规划实现开好头起好步
——2010年晨光电缆创新型管理总结
2010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经济形势,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局面,面对行业和市场竞争激烈,面对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应对措施,落实各项工作;深化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管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执行能力;实施管理创新,推行规范管理;开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组织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根据年初制定的方针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推进三大改革,加强部门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深化营销改革,确保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加强分厂管理,提高经营指标;开展院校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人资管理,保障发展需求;组织文化建设,保障基业长青;强化绩效管理,提高执行能力;创新党建工作,发挥群团作用等,确保企业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第四批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获得省线缆行业突出贡献奖,长三角榜样企业最佳转型奖,省标准创新型企业,省诚信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在管理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部门改革 提高服务能力 为了推进部门改革工作,我们一是发挥出部门组织建设作用,进一步健全指挥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格局;二是进一步明确部门指标体系。根据年度方针目标和工作任务、企业改革和ERP项目实施要求,制定了部门方针目标和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岗位,为指标实现提供了保障;三是组织修订了部门职务说明书,确保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清晰,保证改革推进;四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精心组织制定了部门考核细则,对细则进行了宣贯,使各部门明确了考核内容,组建了6个考核专家组分别负责相关部门考核,落实3名联络员负责对考核工作进行协调,根据考核细则,全年实施部门考核3次。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我们强调考核证据的收集和现场验证,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做到考核信息的共享,保证考核证据的正确,从而确保部门考核的公正、公开和公平,为部门结算提供了依据。同时依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要求,组建了各部门内部考核组,落实人员制定考核方案、制度和细则,推动了部门内部考核工作的实施,实现考核覆盖率100%;五是加强与各部门的交流沟通,组织对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详细讨论和策划,明确了计划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为进一步推行计划管理,提高我们的计划管理能力,确保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深化分厂改革 提高管理能力 针对分厂改革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继续深化分厂改革工作,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围绕10大经营指标进行管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理顺分厂管理职能,明确分厂管理人员职责,提出了改革分厂厂长、主管工资组成思路,引导分厂管理逐步从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二是进一步健全统计结算,结合ERP项目流程,对分厂统计结算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进一步明确统计流程和统计数据,强化统计责任,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为指标考核和员工工资结算提供正确依据;三是针对分厂10大经营指标,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指标,多次组织分析讨论,制修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提出了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四是组织分厂经营指标考核工作,落实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按时提供考核数据,并对存在疑问或数据偏低的指标进行分析和反复核实,确保考核数据正确。在此基础上,每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公布,保证考核透明度。
3、推进营销改革 扩大市场规模 在推进营销改革上,我们一是在3月1日组织召开了营销工作会议,对推进营销改革,完善营销管理,组织市场开发,提高市场服务水平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使大家明确了目标和工作任务;二是继续按照“统一市场资源配置,统一人员调度安排,统一考核结算”的原则,加大营销改革力度。在市场配置上,我们根据“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营销策略,以浙江市场配置为抓手,组织对浙江省市场进行系统分析,对浙江团队进行调整和重组,为确保电缆销售量在浙江市场逐年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抓好ERP工作 提供运行保障 为确保ERP项目的全面使用,我们一是加强人员配置,增加4名熟悉企业各方面情况管理人员,组织对所设计的流程进行反复测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原因分析和讨论,并要求ERP项目专家进行解决,确保各相关流程之间的接口,同时落实人员,根据已确定的项目数据输入要求,做好数据的输入工作;二是继续做好ERP项目各流程的上机培训工作,组织对相关部门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并初步建立了各岗位操作手册,指导各岗位人员正确使用ERP这一管理工具,确保他们能熟悉流程和熟练操作,保证ERP项目能在日常工作中局部运作;三是根据流程,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职能和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工作职责和明确了工作内容,使他们明确了具体要求,多方协作,努力推进ERP项目实施。到2010年底,ERP项目已全面试运行。
二、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2010年,我们在抓好海缆项目实施前期一些准备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技术项目申报,“电缆铝护套挤压生产方法”和“电力电缆加工方法”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20kV高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研发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技术论证,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1、组织技术创新 开发高新产品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主要加强创新力度,组织高新产品开发。一是继续与国网电力研究院加强联系与交流,跟踪220kV电缆产品预鉴定情况,及时解决预鉴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预鉴定的顺利进行,预计整个预鉴定工作在2011年3月份完成,从而为220kV电缆产品在2011年走向市场提供保障;二是开展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多次赴清华大学、浙江长三角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等进行洽谈。9月21日,在“2010平湖科技合作签约暨技术成果发布会”上,公司与光机电产业服务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订了技术顾问协议,通过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就27.5kV电气化铁路电缆进行推广,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三是针对国网公司的“多网融合”策略,与国网信通公司开展合作,组织研发“OPL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取得较好进展,产品已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产品入网证书,并中选国网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为在2011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较好保障;四是与清华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的“220kV高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研发”项目,在2010年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2010厅市会商项目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项目”的技术论证,为公司开发该项目做好了准备工作。2010年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又推荐申报浙江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2、组织项目申报 加强产权保护 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注重科技和专利项目的申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获得了多项科技奖励和专利。一是组织科技项目申报,组织收集、整理和编制申报资料,确保申报资料形成特色。“连续包覆挤铝技术”获得2010年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工业转型升级暨第二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嘉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平湖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并被推荐参与2010年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全年获得各类科技项目奖励458万元;二是组织专利申报,“电缆铝护套挤压生产方法”和“电力电缆加工方法”分别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组织申报了9项实用新型专利,使公司的专利数量达到50多项;三是组织将“电缆外护套剥离技术”,“废铝杆回收技术”,“高压电缆防水牵引头及安装方法”等3项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3、抓好技术管理 推进质量考核 在组织工艺管理方面,我们一是抓好工艺技术验证,进一步做好工艺文件的修订工作,对外审专家提出的不符合项组织进行认真整改,确保技术文件的齐全和正确,同时组织用户个性化技术文件的答标编制工作,对用户的个性化技术文件及时进行传递,使相关部门明确要求,满足了用户个性化产品生产需求;二是组织工艺纪律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落实到职能部门组织整改,努力提高文件的贯彻率;三是抓好工装管理,确保分厂生产需要,提高产品质量。
在分厂质量考核上,一是进一步健全技术和质量问题评审机制,对发生的难点和疑点,及时组织人员集思广益,克难攻坚,实现了改进提高目的;二是组织讨论分析,修订质量考核管理办法,特别是明确了今年增加的偏心度指标考核管理方法,并按照管理办法开展考核,按时提供考核结果,为分厂结算提供依据。
三、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2010年,我们树立忧患意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抓好人员的选聘、培养和使用工作,确保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组织岗位调查和系数调整,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建立考核体系,推进绩效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导入卓越绩效,组织质量奖申报;组织文化宣传,提高企业形象;协调规划编制,明确发展方向。
1、完善绩效考核 提高工作质量
在抓好分厂考核的同时,根据年度方针目标和工作任务,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建立起覆盖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是组织修订了《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制度进行了宣贯,使各部门明确了要求。为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加强考核体系建设,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从各部门抽调19名骨干人员,组成考核专家组,分成6个考核小组,并落实3名考核联络员,分别负责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二是组织制定了6个部门的考核细则,对制定的考核细则进行了反复修改,对定稿的考核细则进行了宣贯,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考核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开展考核的具体要求;三是组织公司方针目标进行分解工作,细化考核指标,做到指标和任务的落实。同时在各部门成立内部考核小组,确保部门内部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公司、部门、专家组于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四是在9月份邀请专家开展卓越绩效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平湖市市长质量奖申报,成立了平湖市市长质量奖申报工作小组,组织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共完成近8万字的申报资料编制,经公司审核后顺利上报,10月份接受了专家组现场审核,为公司荣获平湖市市长质量奖付出了努力。
2、抓好文化升级 协调规划编制 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按照推动企业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宣传工作会议要求,制定了年、季、月宣传工作计划,以具体事例加强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进行宣传,加强对公司年度方针目标,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年等重点工作宣传力度,全年在企业报和文化长廊上共开展各类主题宣传39次,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努力配合重点工作的推进,使社会、政府、用户和员工等了解公司发展情况,取得了较好成效。《晨光电缆报》在2010年《电线电缆报》暨中国电线电缆网工作会议上,继续被评为行业优秀企业报,确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宣传标兵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形象,扩大了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组织好企业荣誉申报和复评工作,企业荣获长三角榜样企业最佳转型奖,省行业突出贡献奖等称号,通过了浙江省文明单位复评;三是作为省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之一,我们根据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精神,根据省龙头骨干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指导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组建了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制定了编制方案和计划,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工作,并对编制的规划草案数易其稿,确保了规划的可行性,按计划顺利完成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组评审,为明确企业今后发展方向,进军“百亿”企业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3、强化人事管理 提供资源保障 在人事工作上,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抓好人员的选聘、培养和使用工作,确保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一是组织好人员的招聘录用工作。根据人员需求调查结果,制定了年度招聘计划,按计划到重庆、合肥、杭州、嘉兴和平湖参加招聘会,全年共录用了营销、管理和技术人员67人,招聘一线员工35人。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组织内部选拔工作。经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和综合评价等程序,共从内部选拔出18名员工,分别走上分厂、技术、生产、销售和总务管理岗位,保障了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二是抓好员工培训工作,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对新老员工开展各类培训,全年共开展企业发展史、文化、技能和管理知识等为内容的内外部培训173次,其中内部培训104次,外部培训69次,参加培训达到1473人次,平均每人接受培训2.6次;三是组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组织员工参加行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知识等辅导工作,有20人通过了行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试,7人获得技师职称,其中韩1人获得高级技师,得到省线缆协会领导的较好评价,另外13人获得中级、高级工职称;同时组织好公司内部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制定和下发复习资料,拟定考试试卷,12月份组织一线员工 32人参加考试,31人通过公司内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四、在品牌推介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进一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精心规划好创牌工作,加强对创牌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重新制定创牌工作计划,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从组织上保证创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向省局、国家总局和名推会介绍晨光名牌建设情况,搭建与名牌认定机构进行宣传对话的平台,让领导和专家了解晨光,认知晨光;二要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精心收集、整理品牌证据,通过系统分析,提炼晨光品牌的特色和亮点,全面阐述晨光企业特色、企业竞争能力、产品特点、质量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和发展前景,给领导、专家展现企业综合实力;虚心向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大力学习,借鉴他们创牌的宝贵经验,在争创中国名牌的过程中,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形象,把公司打造成为管理现代化、技术高新化、市场国际化的电线电缆行业一流企业。
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2011、01、12
第二篇:自动化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自动化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 王栋
前 言
2013年1月15日,国务院刊发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提出要“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地位,这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12月2日,我校召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专题会议,刘校长发出了“如何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之问。可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院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自动化系 “创新机制、强化举措、整合资源”三措并举,确保我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走在全校前列。
一、创新机制
1、组织机制保障
从去年9月份起,我系开展了“创新创业开放日”系列活动,这是我系在鼓励和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每周五的下午,系领导老师们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机会和实践指导,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和政策服务,使学生创业不再停留在低水平的自发状态,逐步做到有组织的持续推进。
2、重点竞赛分组推进,一脉相承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学科竞赛出现人才断层的难题,同时提高效率、加深积累,我系开创性地将“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创新项目、机器人大赛等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分别整理汇总,按竞赛分别成立专项学习研究小组。各小组在挖掘本系各自单项取得优秀成果的高年级学生担任项目组长的同时,也聘请教授级教师与青年教师各一名提供指导,并邀请一名全校范围内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小组顾问。各小组通过讲座、座谈、现场指导等形式推动全系各项竞赛工作的开展。
“专项专攻”的举措将学生们的潜力挖掘到最大,“小组钻研”的方法使本系的创新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团体学习”的形式更能让创新创业经验一脉相承。同时,采取对各小组验收打分的方式使各小组间产生“比研究、比创意、比成绩”的良性竞争,创新意识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自动化系创新竞赛分组推进的模式,由组长、顾问、指导教师构成“三驾马车”,配以“组内交流、组间竞争”这两个轮子,定能带着自动化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3、“三效”工作理念 自动化系在实施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上,坚持“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的“三效”工作理念,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有创业可能的人,通过逐步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弘扬创业精神,打造创新素质、培养创造能力,推动创业实践。
为此,在校团委的政策引导下,我系近年来通过“校智能汽车大赛”“学科竞赛介绍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课程设置、创新实践、素质拓展、就业指导等多种渠道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强化举措
1、自动化系创新基地建设
自动化系以我校形成的“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引领学风建设,以大学生创业促进人才培养”的良好格局为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并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建立起了以智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地。自动化系创新基地配备了多台数万元的专业器材,配以专业的教授级指导教师,为我系乃至全校学生提供舒适专业的创新环境和专业高效的辅导培训。同时,基地还组织团队和个人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在过去的一年内共取得创新创业类奖项国家级9项,省部级11项,校级57项,同时共发表论文9篇,获得专利8项,取得了较大突破。自动化系以创新基地建设的“硬环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软环境”,软硬齐抓,事半功倍。
2、华北电力大学智能汽车俱乐部
华北电力大学智能汽车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11月。是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领导下,由自动化系指导的,以服务同学,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实践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为目地的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目前,校智能车俱乐部有成员200余人,遍布全校各个院系,拥有一间配有75套研发设备的实验室,并且和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合作建立了教学中心(Microcontroller Teaching Center ,简称MTC)。从校智能汽车俱乐部成立那时起,在华电的校园中掀起了一阵“飞思卡尔风”。
为此,我系连续10多年开展系科技节系列活动,并连续7年举办“飞思卡尔”智能汽车“交流赛”“选拔赛”“校赛”等系列活动,都已形成规模效应,激发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热情,在全系范围内形成了“人人知创新、人人想创新、人人去创新”的浓郁氛围。自动化系多年来始终重点扶持“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等重大科技赛事,选拔辅导优秀团队,推荐优秀作品,以赛代练,增强了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竞争力。我系先后选拔和培训参加了7届“飞思卡尔杯”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培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加快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三、整合资源
1、典型示范引导。
自动化系非常重视优秀学子典型的引领作用,从2005年起每年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都会用近半的篇幅通过学长学姐介绍他们过往的优异案例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系内营造了热烈的向典型学习创新创业的风潮。目前我们正在收集整理10多位毕业5年内创新创业成功的学生事迹,旨在通过对创业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全方位宣传、以及策划校友每年回校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将为我系学子创业注入激情和宝贵的经验。
2、创新创业信息平台
为了给想要了解如何现实企业需求、寻求教师指导和队友招募的大学生提供一个针对不同学生、同时面向企业与教师的多个方向的通用创新创业网络世界,我系创办了 “创新创业信息平台”。
集创新资讯、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对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环境。
(1)创新资讯平台,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单位和组织、创新创业动态和成果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比赛等资讯;(2)教育管理平台,完成教师项目对学生的招募、师生间学习互动等功能;
(3)协同创新平台,完成学生间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交流等功能;(4)校企合作平台,完成学校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以及社会之间的对接、企业项目与学校的对接,以及专利申请、技术交流等功能。网站集教育管理、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的平台搭建模式,将老师、学生、企业“三元一体化”,搭建一座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将学校利益、学生利益和企业利益共同推向最大化,从本源上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
(1)通过本平台发布“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就业见习”项目,在全校成功招募21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40天的就业见习,实现项目金额165万元。
(2)通过本平台发布青海省电力公司“含多类型能源互补运行的微电网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我校研究生院、电力系、动力系、自动化系、经管系等院系实现项目对接,实现项目金额145万元。(3)通过本平台发布“河北省电力公司负荷预测”项目,我校经管系已实现项目对接,项目金额30万元。
(4)通过本平台实现了“基于四轴飞行器的煤场监测系统”、“基于多种新能源的海岛智能发电系统开发”等多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团队组建、队员招募等工作,正在寻求企业合作。
3、自动化系卓越工程师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6月公布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我系于2012年创立了自动化系卓越工程师班。卓工班同学的课程设置在不影响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了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系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理论支撑。同时,我们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及时将我系卓工班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推广到我系其他班级上,以先进带后进,努力普及改革成果,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中,使更多的同学获益,形成了“依托平台,以点到面”的良好格局。
以上就是近年来我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结,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相信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各院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定将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第三篇:创新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
关于建立创新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议 概述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构建区域性社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整(市)县规划设计,在实施工程中理顺体系架构 确保服务和管理职能下沉到村(社区),整合资源,实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责随事定,主要通过建设建立全(市)县基础数据库,并且通过数据的部门共享实现数据的一致和业务的全面掌控,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等长效机制。
统一整合政法(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应急、安监、民政、人社等十多个社会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各类资源和条块力量;
及时收集和反映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信息数据和舆情;
及早防控和化解各类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社会问题和矛盾;
快速应急和处置重大紧急事件,规范和监督社会管理行为;
实现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联管联动、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
新格局。构建区域性、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共管、动态跟踪、全面覆盖、高效快捷、科学管理
社会和服务民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管理的对象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着重管理全地区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要素,为省、市、县(区)、镇、村各级创新社会管理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为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上下级、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实时交换、社会资源共享共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高效科学管理社会的新格局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主系统下,涵盖政务服务、培训就业、卫生医疗、困难救助、法律援助、产业发展、社情民意、舆情专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治安管理、应急管理、信访、两新组织、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多个内容的系统。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功能建议
以我们对创新型社会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可分为两类,分别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
社会管理主要包括
①治安管理
主要包括网吧、乡村旅店、房屋出租、废旧收购、危化品企业、流出人口、流入人口等。形成村(社区)网格点协管员采集动态信息、服务站录入上报信息机制,成为公安治安管理延伸不到、管理不到、排查不到的重要补充手段,形成村(社区)、镇(街道)派出所、公安局治安综台整治排查的重要信息补充。实现各类治安管理单元的基础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对象动态信息管理。
②应急管理
对各种城市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进行预报预警。提高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事件处置能力。
③特殊人群管理
主要包括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社会闲散青少年、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违法犯罪吸毒人员、违法艾滋病人、违法传染病人员、参与各类邪教组织人员、长期缠访闹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人员、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等特殊人员信息登记管理、帮扶管理等。实现各类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采集、帮扶服务信息管理和服务对象动态信息管理。
④人口数据管理
建立统一的人口基础数据,为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信息,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其他各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
⑤两新组织管理
主要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分类备案登记和活动信息动态记录。实现由村(社区)协管员调查登记台账、服务站信息员录入系统,镇(街道)、县(市、区)部,对两新组织的服务动态记录和管理。
⑥信访
包括大调解、民情传递、舆情专报、领导信箱。支持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的大调解工作流程;支持治安、环保。
社会服务主要包括
①政务服务
包括咨询、登记、预审、受理、办理、办结等,将行政审批项目和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②困难救助
实现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其他救助等困难群体救助的管理和服务,救助政策、救助公示等信息公开。
③培训就业
包括就业调查、服务机构、培训、招聘、维权、待就业统计等,协调组织培训机构、服务机构和用工单位,将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及时传递至村(社区),帮助群众就业。
④产业发展
包括产业调查、产业统计、产业引导、产业技术、市场行情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现村(社区)、镇(街道)、县(市、区)主管部门的产业信息传递,县(市、区)部门通过系统平台为基层提供产业引导、市场行情、种养殖技术等相关信息。
⑤法律援助
包括援助指南、律师介绍、法律咨询、援助流程等。实现法律援助的对象及范围、援助工作流程、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信息公开,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⑥医疗卫生
包括就医指南、健康教育、村医生培训、报销流程、医疗政策、网上就医、医保查询、应急通道等。推进村(社区)、镇(街道)、县(市、区)三级医疗信息公开。方便群众获取医疗政策、就医指南、健康知识、医保(新农合)账户信息;及时获取各医院医生坐诊时间、挂号信息、床位信息等,方便群众就医。
第四篇:创新型国家专题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50份
1、请你举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神八”的发射
理论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2、请列举一些能体现科技创新的词语:
答: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因特网、电子邮件、3G3、怎样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1)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鼓励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
(3)依法保护公民的创新成果
(4)青少年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4、辨析题:我们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因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经济建设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当前,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我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辨析:有人认为,青少年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1)青少年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思维敏捷、敢为人先,青年人最少陈旧观念,最具有创造力。当代青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青少年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还必须要树立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于学习,甘于奉献,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6、班会主题——弘扬航天精神
(1)主题: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航天精神;向英雄学习,发扬航天精神
(2)目的:使同学们树立科技意识,珍惜受教育的义务,拥护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民族自豪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3)步骤:
第一步:观看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相关资料
第二步:请同学们畅谈感受
第三步:谈此次飞行对自己有何启示,有何感想
第四步:组织学生宣誓
(4)提纲:
航天人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创造了飞天奇迹。这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发射成功归根到底是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因为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当代学生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学习中国航天精神,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代新人。
7、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实践,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学校决定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学科学,爱科学;科技在我身边;等
(2)请你为学校“科技活动周”提两条有关活动(活动形式)的建议。
答:请有关专家到校给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展览活动 出一期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④观看科技影片,阅读科技书籍
(3)参加活动后,你有何感想?
答: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
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
第五篇:创新型国家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二、我国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据专家分析,日本、韩国在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方面的资金投入比约为1 :6,而中国约为1 :0.05。这与我们的政策激励取向不尽完善有密切关系。
(二)是科技投入强度和结构难以适应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200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34%,占全球总量约为1.7%,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体现。我们很多产业都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增长后劲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在连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0.9%,但是目前的增长还没有转入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而是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比如能耗问题,“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速仍高于GDP增速,技术进步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集中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能力不足等。例如,2004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的水平。
(一)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产业革命的源头,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观念的引导、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说,观念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但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结合科技创新的时代特征,转变科技创新思路。这种思路转变包括:在发展路径上,从以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技术集成创新转变;在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发展部署上,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自主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家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科技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中介机构这些要素要互动、协调,而不是分散地各自为政。其次是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而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仅30%。据有关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0%。从国家投入来看,美国、日本这两个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其2003年科研经费总额分别占其GDP的2.8%和2.9%,目前我国仅为1.35%。所以,加大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比例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要以财政参股、补贴、贴息等投资形式投入资金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同时通过提供包括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盈亏相抵、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免税期等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税收政策,调动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积极性。另外,国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发企业等研发主体投入研发资金的积极性。第三,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包括确立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基本方略的法律地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法律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自主技术标准的形成;完善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包括财税、金融和采购扶持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的政策等。国家要通过这些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规,降低企业的科技开发成本和调节风险企业收益,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成果,引进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
(三)突出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引进国外技术,但缺乏技术开发力量,而且引进以后对研究院、设计院保密;而真正有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能力的研究院、设计院,人才济济却只能靠通过搞国家下达的课题养活自己,研究成果不能变成产业成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能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科技创新战略,主动和研究院、设计院和高校结合,使自己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因为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的条件。在使企业成为决策主体的基础上,还要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低于3%意味着这个企业没有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达到10%。以国内极具发展潜力的海尔集团和华为公司为例,海尔集团由于重视技术开发,已从一个街道集体小厂成长为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亿元的跨国家电企业,其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拥有专利3000多项。在通讯行业居全球技术发展前沿的华为公司,其成功的关键也是重视技术创新,全公司2.3万名职工中,从事技术开发的有1.3万人,去年技术开发投入45亿元,占销售额10%。企业成为决策、投资主体创新出科技成果,国家、社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种手段,使之成为收益主体,从而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使科技创新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
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新理念。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如果思想观念僵化了,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为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跑道”,努力使每个人都拥有获得发展的机会,都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经失败了1000次,当有人嘲笑他屡战屡败时,他说,“我其实并没有失败,因为正是通过这1000次实验,我弄清了有1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
四、国外创新经验
1科罗娜啤酒飘香写传奇
“科罗娜”在墨西哥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啤酒,它以清爽的口感和透亮的色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科罗娜啤酒的莫德罗集团公司,不久前刚刚度过80华诞,在墨西哥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它的庆祝广告。
放弃手工创新技术
莫德罗啤酒厂创建于1925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莫德罗现已成为啤酒销量世界排名第四的国际化大企业。它在墨西哥拥有8座现代化工厂,4.3万名员工,年产啤酒1800万箱,并且出口到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
据利纳雷斯介绍,20世纪50年代前,莫德罗啤酒厂通过不断扩大投资,推出新品牌,逐渐抢占了墨西哥国内市场。像“莫德罗”、“科罗娜”、“胜利”等品牌,都是在那个时代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的。1956年,莫德罗啤酒厂成为墨西哥啤酒销量最大的厂家。
在成为全国啤酒行业的“领头羊”之后,莫德罗仍然不断求新,改革生产和营销模式。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莫德罗将提高生产过程现代化程度列为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当务之急。他们从美国重金聘请啤酒专家,改进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在专家的帮助下,莫德罗舍弃了以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改用先进的机械酿造技术,使分布在各地的莫德罗品牌啤酒都能保持一致的质量和口味。正是在这个时期,利用香槟生产工艺发酵而成的新科罗娜啤酒诞生了,它比一般的啤酒口感更为清醇,色泽更为明亮,刚投放市场就受到了追捧。
高档价位突破市场
在营销上,莫德罗集团也大做文章。公司积极参与或者举办各种节日聚会,推广产品,并创建了营销人员与顾客交流的制度,发现不足及时解决。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分布广泛而科学的配送体系,各州、市的配送点都有卡车司机随时待命,发送啤酒。他们在配送的同时还奉送镇酒冰块,这种周到的做法在炎热而干燥的墨西哥深受客户欢迎。凭借生产和营销模式的创新,莫德罗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莫德罗集团开始向国际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公司创建之初也曾探路美国市场,业绩很不理想,但是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公司决定重整旗鼓,成立了对外销售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市场调查,公司发现,到墨西哥海滩度假的美国人常常喜欢带科罗娜啤酒回国,作为留念。于是,公司决定改变以往“低价促销”的战略,针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市场需求,把销往美国的科罗娜定位为“高档价位”啤酒。很快,用长颈玻璃瓶盛装的科罗娜啤酒开始出现在美国的酒吧和餐厅里,人们一边品尝科罗娜,一边回忆在沙滩阳光下度假的美好时光。科罗娜啤酒在美国的销量飞速攀升,尤其是1985年和198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70%。美国媒体惊呼“墨西哥啤酒开始抢占世界”,并称此为“科罗娜现象”。从1997年起,科罗娜在美国进口啤酒的排行榜中稳居首位。1985年后,莫德罗集团又着手将这种啤酒打入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目前,科罗娜已成为全球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牌啤酒之一。
科罗娜在中国的发展业绩也十分喜人。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渐成为墨西哥对华贸易的最大项目之一。2001年,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访华,特意选用科罗娜特级啤酒作为宴会的唯一指定啤酒。
科罗娜啤酒只在墨西哥本地生产,选料精良,工艺精细,这就确保了每瓶啤酒的优良品质和纯正口味。同时,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和国际营销模式,从而打造并保持了科罗娜啤酒的国际品牌。
2锐意创新的新加坡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可供其经济持续发展的“燃料”极其匮乏。新加坡深深了解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人口仅有约400万,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其状况的好坏受外部因素影响甚大。但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及经济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这些都与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和采取锐意创新的灵活进取战略密不可分。
3德尔福的自主创新与经营难题
在当代经济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创新也并非企业经营保持长盛不衰的唯一法宝。美国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公司的状况就是其中一例。
自从1999年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出来之后,作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公司在自主创新中成绩斐然,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德尔福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汽车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企业为自主创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投入大量技术力量和研发资金。据介绍,虽然前几年德尔福公司经营就已
经开始面临困难,但是它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却毫不吝啬。比如,2002年该公司的纯利润只有不到3.5亿美元,但研发投入高达17亿美元。在该公司,处处可见的口号是:“驾驶明天的新技术,不满足现有的汽车世界”。这大概就是该公司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原因和动力。
4自主创新——日本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综合竞争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每年的贸易顺差基本上都保持在1000亿美元上下,产品出口成了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
一。而自主创新则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维护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日本企业一向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注重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早在日本企业的独立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就非常注意利用各种可能机会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日本企业每引进一项技术,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进行消化、吸收。它们不仅要完全学会和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要以这项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研究开发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有人形象地比喻,日本人每引进100美元的技术,会用200美元来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并用创新出的专利技术赚回300美元。
保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强大的科研投入。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虽然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低迷之中,但日本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从1995年开始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一直在增加,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16.8万亿日元左右,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高达3.35%,这一比例堪称世界之最。
5德国鲁尔区转型与创新之路
在德国西部的鲁尔区,“煤钢基地”早已成为历史。走过30多年转型之路,人口540万、面积4400平方公里的鲁尔区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新经济区。
在上世纪中叶前的100多年里,鲁尔区一直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基地。二战结束后,它也直接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天然气供应对以煤钢为主的鲁尔区造成了冲击,煤矿和钢铁公司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鲁尔区在危机中走上转型之路。德“主动创新”打造一流科研机构
为确保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德国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与经济界、科学界开展横向联合,同时重点资助一流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
鲁尔区转型的第一步选择从教育抓起。1962年,鲁尔区建起了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它也是战后德国新建的第一所大学。如今,波鸿鲁尔大学有3.7万名学生和近500名教授。
波鸿鲁尔大学建立后不久,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多特蒙德、埃森等城市涌现。如今鲁尔区拥有6所综合性大学和8所专科院校,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经济区。各个大学在不同工业领域与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高技术和通信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联手成立“技术转化中心”,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
6芬兰的自主创新体系
早在20世纪90年代,芬兰就已建立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现已形成从教育和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创新风险投资到提高企业出口能力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
长期以来,芬兰政府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芬兰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第二位。在加强教育投入的同时,政府还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目前,芬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
芬兰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和协调,促使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隶属政府贸工部的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是重大科研和产品研制
项目的资助者和推动者。2005年,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16亿欧元,其中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占4.08亿欧元。该中心通过提供研发资金和专家服务的方式,推动新产品的研制工作,帮助企业将具有开发价值的设想变为科研成果,并迅速将其推向市场。目前,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资助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同时支持芬兰大型企业开展具有挑战性和长期的研发项目,并促进企业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
五、高等教育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负起重大使命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关系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据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欧洲许多国家的高校入学率只有15%时,就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将高校入学率提升为50%,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更加重视教育,到20世纪结束时,美国的教育投资已占GDP的7%,名列发达国家前茅。日本战后在普及初等教育后,对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更加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世界科技和人力资源发展大势下,我国加快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使高等教育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在近6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高校获奖数占每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无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成果的研发,都需要依靠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人才的支撑。我国现有2.5亿人在学习,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缺乏。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需要教育向各行各业培养输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