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推荐)
一、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相关决议精神的全面落实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卓尼县林业部门严格按照生态立州战略建设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努力,我县基本完成了林业体制改革,主要成绩:一是继续推进了林业产权配套制度改革。自2011年全县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相继转入了林权配套改革,试行开展了林权抵押登记贷款工作。2013年以来全县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等实现了零的突破,正在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创新了林业经营管理机制。加强了对生态公益林的规划管护,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进一步优化了生态公益林布局,做到连片、成群,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建立了生态林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大了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力度。落实了惠农惠林扶持政策。不断扩大了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高了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率,简化了评估程序和放贷手续,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纳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四是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民在林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我局积极引导林农在自愿的基础上,以资金、技术、资源为纽带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和中介机构。目前已建立8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600多户,经营面积约1.2多万亩,注册资金4200多万元,从而提高了林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林产业协会,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各类林产业协会的数量和规模;二是制定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村林业技术人员队伍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制定和出台农村林业技术人员享受政府津贴政策。
(二)构建林业投融资体系。一是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林业产业发展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二是完善林业投融资体系,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切实为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
第二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XX省“十二五”医改规划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发〔2013〕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全市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加快健全全民
医保体系
(一)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和7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的部门为分别牵头部门,下同)
(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开展大病保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医保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的衔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三)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统筹建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照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照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五)提高医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和发展其他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保险行业协会分别负责)
(六)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按照中、省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职责整合,做好整合期间制度的平稳运行和管理的衔接。(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严格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35%,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50%。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力度。(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完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村医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创新村医各项补助考核发放办法,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现乡镇卫
第三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全文如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解决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不合理、公益性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就医秩序不规范以及综合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评估试点经验,梳理总结试点模式并加以推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年每个省份都要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重点任务是:
(一)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编制《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将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一纳入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保基本的职能,优化结构布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为各部门分别牵头,下同)
(二)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由各省(区、市)制订具体的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要求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中医药局参与)
(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价格调整政策要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制订价格调整的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并组织实施。(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
(四)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研究拟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五)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省(区、市)为单位,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办法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允许地方根据实际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
中的参与度。鼓励跨省联合招标采购,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切实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与基层基本药物采购联动的机制。逐步规范集中采购药品的剂型、规格和包装。推进高值医用耗材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网上阳光采购。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数据实行部门和区域共享。(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
(六)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明确院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强化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到2014年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
(七)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制订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各省(区、市)要按照分类指导、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统筹安排本省(区、市)内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国家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方便流动人口参保和就医的政策。(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
(八)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加强县中医院和县医院中医科基本条件和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开展成本相对较低、疗效相对较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研究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二、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重点任务是:
(九)放宽准入条件。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按照逐步放开、风险可控的原则,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地域范围扩大到全国市(地)级以上城市,其他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定区域设立独资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清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取消或合并,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和条件,提高审批效率。(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1
(十)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各地要集中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科研立项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研究制订在人才流动、土地、投融资、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并向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投向医疗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倾斜,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完善按照经营性质分类的监管和评价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执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十一)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进一步简化程序,推动
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
第四篇: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2019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紧紧围绕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
一、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一)实施健康中国甘肃行动,动员个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促进,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延长健康寿命。(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二)加大对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
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和血站服务体系机制创新,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其既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四)加强癌症防治,推进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做好地方病、职业病、艾滋病、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疾病的防治工作。(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
二、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五)巩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对现有500种分级诊疗病种进行评估、调整,合理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支持医疗机构按上级要求扩大分级诊疗病种数量。研究细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等政策,拉开报销比例,引导合理就医。所有分级诊疗病种均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
(六)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胆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参与单位: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
(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升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推动三
级医院主动调整门诊病种结构,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引导医疗共同体有序发展,全市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或医疗共同体。鼓励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和适度竞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避免大医院“跑马圈地”“虹吸”患者等问题。(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
(八)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提升基层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强化慢性“四病”签约管理成效,持续改进“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质量,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扶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大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签约质量监管力度,督促落实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分配工作。(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残联)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九)建立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促使人员经费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合理水平。(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
(十)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加强医疗、医保、医药及公共卫生等改革集成创新。在市一院、市中医医院2个公立医院开展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等因素分配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
(十一)对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按照属地原则,综合运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千分制”等考评结果,建立健全考评结果与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签订医保定点协议、重点专科设置、财政补助、负责人晋升和奖惩等挂钩机制,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推动开展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按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要求,规范药品使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
(十二)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能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启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院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四、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十三)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
相关分组付费工作,继续推进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医保局统一安排,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监管制度。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符合条件的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牵头单位: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银保监局)
(十四)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
(十五)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20%或品规比≥30%;
二级医疗机构金额比≥45%或品规比≥5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金额比≥50—55%和品规比≥70—80%(其中镇卫生院金额比、品规比分别≥55%和≥8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额比、品规比分别≥50%和≥70%),并逐年提高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和品规比例,建立优先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符合条件的治疗性药品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十六)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易短缺、
替代性差等药品,采取强化储备、统一采购等方式保障供应。总结评估体现药事服务价值的探索和做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参与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六、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十七)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清理歧视性政策,对社会办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并给予扶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诊所,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十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市、社区(镇)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设覆盖市、社区(镇)两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启用双向转诊系统。依托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搭建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开展互联网智慧药房建设。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完善基层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支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
(十九)完善培养模式,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中高职院校重点增加康复、护理、养老、家政等专业招生数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紧密衔接,满足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等)
(二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5个。加强对武都区医院能力建设和城乡医院对口帮扶,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市管镇用”“镇聘村用”等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问题。(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扶贫办、市残联)
(二十一)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完善职称评聘等评价激励制度。(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勇于担当作为,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卫生健康委要健全完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综合考核工作,定期通报医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考核结果并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医改宣传引导,及时发布改革政策信息,总结典型经验,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重点难点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促进健康公平可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嘉峪关建设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一)巩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省级医疗机构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市级医疗机构负责400+n种常见大病、镇级医疗机构负责50+n种普通疾病的按病种分级分工制度,严格落实转诊制度。做好各级医疗机构能力评估和病种动态管理,2018年底前,市级二级医院至少增加10个病种、三级医院至少增加5个病种、镇级至少增加5个病种。到2020年,市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率达到90%以上。所有分级诊疗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配合)
(二)进一步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2018年底前,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疗集团。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分级诊疗考核,落实牵头医院责任,调动牵头医院积极性,加强行业监管。(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配合)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残联配合)
(三)积极完善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务价格、财政投入等配套措施,促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四)研究细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等政策,拉开报销比例,引导合理就医。(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分别负责,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就医观念。(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五)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签约服务增效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和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残联配合)落实保障政策,优化分配制度,完善积分制管理考核机制,实施健康扶贫“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绩效考核。(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探索和推动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两个允许”)的要求。(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按照省上统一部署,适时出台贯彻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文件。(市医改办负责,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根据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和奖惩机制,推动医务人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市管镇用。(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分别负责)
(八)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二、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九)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探索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医疗机构改革运行以及医药价格、费用变化情况,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配合)
(十)严格落实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和对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市财政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十一)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紧缺专业人才招录使用上给医院充分授权,为公立医院招聘急需短缺医学人才打通绿色通道。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深化内部人员聘用管理,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人员总额内,核定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岗位结构比例,在单位内部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岗变薪变、合同管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加快扩大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度,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突出绩效考核导向,扩大公立医院内部自主分配权,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院长年薪制试点。2018年10月底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完成试点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制定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履职尽责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任免使用、评优评先等挂钩。(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配合)
(十二)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医院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做法。推进医院章程制定工作,2018年10月底,所有三级医院完成章程制定;
2018年底前,所有二级医院完成章程制定,10%的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开展制定章程试点工作。(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财政局配合)2018年底前,所有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其他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配合)
(十三)加强对全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和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市卫生计生委、市委组织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推动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分类处理,分类施策,深化改革。(市政府国资委负责,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三、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十五)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落实《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嘉峪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方案》(嘉政办发〔2018〕104号)和《嘉峪关市医改办关于转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18版)的通知>的通知》(嘉医改办发〔2018〕12号)政策规定,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嘉峪关市保险协会、人保财险嘉峪关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扩大职工医疗互助覆盖面,促进医疗互助健康发展。(市总工会负责)
(十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落实《嘉峪关市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嘉政办发〔2018〕127号)。结合临床路径,进一步研究优化分级诊疗病种的单病种定额标准(中西医同价)。推进日间手术和日间病房试点,纳入医保按病种定额付费范围。特殊复杂病例按床日付费或项目付费。(市医改办负责,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配合)促进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人事薪酬等政策衔接。(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十七)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城乡参保居民患50种重大疾病在大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收取押金,不设起付线,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嘉峪关市保险协会、人保财险嘉峪关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全面落实省内、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扩大定点机构覆盖面。(市人社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十九)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挂床”住院、骗保等问题,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市人社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严格执行各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建立与市外就诊率相挂钩的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及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医疗机构费用增长情况的监测。(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二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嘉峪关市保险协会负责)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业务,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管办分开、高效服务、便民惠民的城乡居民医保经办管理新机制。(市医改办、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嘉峪关市保险协会配合)
(二十一)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市人社局负责)
四、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
(二十二)根据国家新调整的基本药物目录,完善全市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市医改办负责,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配合)
(二十三)根据国家抗癌药降税政策,推进全市开展医保目录内抗癌药集中采购。(市人社局负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二十四)积极推进药品购销“两票制”。2018年底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落实“两票制”。(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二十五)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储备制度。加强市级和镇级监测哨点和信息监测直报工作。完善应急医药储备制度,动态调整储备目录,保证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应急药品供应。强化冷链特殊药品配送,解决好低价药、临床用量少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配合)
(二十六)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完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政策文件,支持零售药店连锁发展,允许门诊患者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市商务局负责,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五、切实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二十七)推动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完善督察机制,对履行医疗卫生综合监管职责、落实政策法规及重大特殊事项等开展督察。(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二十八)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对发生恶意逃费行为的病人,纳入“恶意逃费黑名单”,再次住院时不能享受免收押金等医保优惠政策。(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二十九)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综合考评。综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数量、质量以及相关诊疗行为进行“千分制”量化评分,实现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向市政府报告,与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薪酬总体水平、负责人晋升和奖惩等挂钩,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配合)
(三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领域监督抽检工作要求,抽检不少于10%的被监管单位。推进传染病监督分类管理。在《中医药监督工作指南》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监督执法力度。(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三十一)推动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建立健全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处置督办通报机制。将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主体及个人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置,构成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六、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十二)落实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做好健康巡讲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强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引导居民建立膳食平衡、合理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延长健康寿命。(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体育局配合)
(三十三)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质扩面。(市财政局负责,市卫生计生委配合)优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三十四)构建慢性病防治结合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推动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处方。(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三十五)推进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加强市级医院以及妇幼健康、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三十六)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构建中医重点专科体系,市中医医院累计建成3—4个省级以上、4—5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全市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治疗区,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5%以上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
(三十七)深入推进健康扶贫。继续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先锋行动,推进全市健康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健康扶贫领域作风转变。深入开展武都区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提升武都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落实特殊困难群众“送医上门”、“送人就医”服务机制。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倾斜保障政策,落实特困供养人员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民政全额兜底保障政策。做好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管理和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残联、嘉峪关市保险协会、人保财险嘉峪关分公司配合)
(三十八)研究制定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三十九)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七、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四十)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一)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允许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合作,通过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等方式带动支持社会办医发展。根据国家相关精神开展诊所建设试点和中医诊所备案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四十二)积极稳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完善备案制。加快推动医疗责任险发展,同步完善监管机制。引导和规范护士多点执业、“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发展。(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嘉峪关市保险协会、人保财险嘉峪关分公司配合)
(四十三)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医院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诊疗信息共享。(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研究将远程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市医改办、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逐步推广网上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疫苗接种提醒及查询、生育登记等便民、惠民服务。开展市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试点。在全市积极推广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慧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配合)研究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十四)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落实和完善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和相关政策,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配合)推进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医生队伍建设,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继续开展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推开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研究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配合)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市教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
(四十五)全面深化医改和健康扶贫工作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医改政策。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各项医改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健康扶贫宣传工作,加强入户宣传和针对性宣传,深入宣传解读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强化宣传工作考核评估。(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配合)
(四十六)加快推进计生队伍职能转型升级。稳定基层计生队伍,发挥工作优势和特点,按照阵地不变、编制不变、队伍不变、职责任务统一的原则,转型承担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宣传、健康扶贫等工作职责。认真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健康扶贫先锋行动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基层计生专干经培训后担任健康专干,重点负责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中干部包抓到户到人政策落实,具体承担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职责任务,为切实推动健康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提供坚实的队伍和人员保障。(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医改工作监测,定期梳理通报医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健全完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