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症医学科2011年质控总结
重症医学科2011年质控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我院在创二甲前期在全院各个科室建立并推行了“八大质控小组”的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将原来的护理质量控制由护士长一人把关转变为由各个科室护理骨干组成的质控小组,形成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共同参与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下面由我代表ICU科室发表护理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时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质控小组成立以来,增强了我科护士的质量意识,使各项护理制度得以落实,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由于科室人员缺编,护士完成自己上班的工作职责已捉襟见肘,而要利用休息时间完成质控的评估检查,所起的效果大大降低和打折。2.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不完善,各种质量检查环节,如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三基”训练不到位。3.评估周期频繁,每周一次,护士应接不暇。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护理措施:
1.质控小组组长应在科室起模范领军作用,带动整个科室的进步。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3.恰当的激励方式:对于考核成绩好的、满意度高的进行相应的奖励。
4.如果在时间条件允许下,是否可以与邻近的科室结队。各质控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发现更多的问题,相互解决。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不断改善和保持在较高水平的有效保证。希望通过明年的努力,使我们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可操作。
第二篇:重症医学科20XX质控工作计划
重症医学科20XX质控工作计划
为继续提高我科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更好的开展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拟在20XX年完成以下目标:
1、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总纲和标准,认真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各项核心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质量和安全规程,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遵循PDCA循环原理,实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2、加强核心制度学习,按院方规定完成创建三甲资料的整理。认真落实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加强病历内涵的建设,及时书写、打印病历及签名。
3、严格掌握患者入科指征,患者符合入住监护室标准的比率≥80%,定期评估转入转出ICU符合率;APACHE Ⅱ评分率达到100%,其中大于15分的≥50%,力争≥70%,达到A类标准。
4、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争取全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10例。
5、科主任、质量控制小组、病历质量控制员每月督查运行病历及归档病历,要求各医师、护士认真及时书写医疗文件,住院病历甲级率≥95%,乙级病历率<5%,无丙级病历,无晚出科病历。
6、院控感方面:全科医护人员继续学习及巩固院控感相关知识,继续执行院控感核心策略。争取做到:医院感染发生率≤8%,漏报率≤10%,VAP、CAUTI、CR-BSI感染率≤6%;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不低于65%。
7、每月督查合理使用药物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9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住院患者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30%;加强对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清晰记录使用情况;每月督查激素、肠内营养乳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100%;药占比≤35%;
8、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90%,死亡率≤6%。
9、加强沟通,包括院内科室之间的沟通、医医沟通、医护沟通及医患沟通,全院临床对我科服务的满意度≥90%。
10、教学科研:按院方科教科相关规定,完成指令性任务。积极开展科研及新技术,科室申请科研至少两项,开展新技术两项(床旁超声及体外抗凝技术),并继续开展PEG/PEJ技术。
第三篇:重症医学科5年质控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5年质控工作总结
在20XX-20XX年,我科从新成立的一个新兴科室逐渐发展成熟,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也从最初的一两人负责完成发展为全科室共同协作、协力管理科室质量,质量控制工作由每月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发展为每月发现问题、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效果的持续改进工作模式。5年来,我科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1、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及体系,形成了以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由护士长、质控医师等组成的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控制工作分为了医疗质量、教学管理、院内感染管理、护理质量及其他综合质控等板块,每一板块由分设几类质量单元,每单元由不同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员,每月定期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活动。并且,我科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总纲和标准,认真落实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各项核心制度,认真执行了各项医疗质量和安全规程,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遵循PDCA循环原理,实现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2、科室不断壮大发展,由13床扩展至20张开放床位,医师人数由7人增加至11人,护理人数由
3、改进了对合理用药、合理用血、危急值管理等项目的督查、分析方法,使我科抗菌药物使用率≤9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住院患者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30%;并加强了对激素等药物合理使用的督查分析;合理用血率达到了100%,输血后评估率逐年上升,至2015年,达到了100%。
4、对危重患者均进行了APACHE II评分,2014年前漏评现象较明显,对其进行专项检查整改后,2015年时,APACHE II评分率已达100%。
5、不断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加强病历质控工作,使我科病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住院病历甲级率≥95%,乙级病历率<5%,无丙级病历,晚出科病历少;每月均有疑难病例讨论,并对疑难病例进行了跟踪回访,将明确后结果记录于讨论记录本上。
6、院控感方面:全科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及巩固院控感相关知识,制定执行“金眼睛”方案,将最初高达?%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至?% VAP感染率由最高、CAUTI、CR-BSI感染率≤6%;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不低于65%。
8、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90%,死亡率≤6%。
9、教学科研方面:我科逐步开展了深静脉穿刺、经皮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PICCO监测、PEG/PEJ等新技术新项目,并立项了几项市级、区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第四篇: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规章制度 |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 版本 | 第 2 版 |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熊愫兵/2021-12-15 |
第五篇:重症医学科规划
重症医学科规划
结合“二甲复评”情况,拟《重症医学科》规划:
按照《2011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的要求,若我院开放床位定为800张为基础,则:
1、ICU床位16张(2-8%)。
2、业务用房面积:2个单间病房(2*18平分米)。14张普通床位(14*15平方米),共计246平方米。
3、办公用房: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面积待定)
4、医护人员:医生:(床位:床位=0.8:1)13人。
护士:(护士:床位=3:1)48人。
或(护士:床位=2.5:1)40人
5、基本设备:
①、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②、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③、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④、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原则上不少于16台。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⑤、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原则上不少于64台。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⑥、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6、院感方面:院感科设置要求。
7、技术准入:
①医师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ICU共五名医生,其中只有一名是专职医,还有两名医生是中西医专业的,按创“三乙”的标准,中西医是不能从事西医专业的。本次“二甲复评”是把他们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改了才过关的,“三乙”检查时就不知道能否过关了。ICU是任何检查的重点部门,是二级临床科室,本次检查就是几个部门(医疗、护理和院感)花了三个多小时,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
B、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C、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②护士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有2名专科护士,一名正在进修。为医院的发展和创“三乙”的需要,还要派出医生和护士进修,拿到专职医和专科护士资格。
B、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C、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还有很多细节在设计ICU时,请按满足医疗、护理的相关规定和院感的相关规定设计。
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