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林镇中心小学火灾事故演练总结
竹林镇中心小学火灾逃生演练总结
本周三、周四下午3时30分开始,全校统一行动,分两批按照本校火灾逃生演练方案进行了演练。从整个情况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演练组成员都非常重视此次演练活动,特别是三一班班主任张振华老师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强,沉着老练,按照操作程序一丝不苟,稳妥细致地处理应对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体现了平时对安全方面的训练素质,其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都能积极配合,按照学校统一指令,有步骤有组织地做了学生的火灾疏散撤离工作。
通过此次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检验了学校的应急处理机制的快速反应水平,也使广大师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了突发事故的自救常识和安全知识,对于营造全校进一步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演练过程看,此次活动仍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一是部分教师安全意识不够,应急操作能力欠缺,指导学生疏散的号召语言组织不够精练实用,明显盲目。二是个别学生的自救能力不强,甚而至于情况发生后,显得手足无措,心理素质差,导致教师发生的指令即使听到也不知如何遵从。三是低年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不够,疏散时有些慌乱。
针对活动暴露出的问题,今后本校要认识总结加以改进。一是要求全校教师写出活动演练记录和总结,二是在安全教育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知识,三是在各项应急演练中加大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培训力度,增派更多的老师对低年级学生在演练活动中的指导。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竹林镇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18日
第二篇: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铁峰公司增子坊煤矿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报告
增子坊矿通风区
铁峰公司增子坊煤矿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报告
为了增强《铁峰公司增子坊煤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演练中对预案进行检验修正,切
实保证其实施效果,提高应急指挥小组的部署、指挥、沟通、协调能力,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因此我矿在2015年3月25日进行《铁峰公司增子坊煤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实战演练,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是否存在的缺陷,暴露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2、提高应急救援机构、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提高灾害处理能力。
3、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工作中各单位及各岗位的职责。
4、检验应急救援人员的组织情况,检验并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工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5、检查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情况。
6、检验员工对避灾路线的熟悉程度及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全体员工应急救援意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7、检验矿井通讯系统畅通情况。
8、检验人员定位系统的可靠性。
9、检验压风自救系统是否完好。
10、检验供水施救系统是否完好。
11、检验监测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二、演练策划
1、演练项目:井下火灾事故救援演练。
2、演练负责人:杨国华
3、组织单位:通风区、安监站
4、协作单位:机电科、机电队、运输队、后勤部、技术科、调度室、综采二队
5、演练时间:2015年3月25日9:00—10:30。
6、发生火灾事故地点:5#层53盘区8301综采工作面
7、参演人员:8301综采工作面18人
8、控制人员:调度室(池洋)1人,安监站(任刚)1人,通风区(陈涛)1人,分别在风井风机房电话旁清点人数,撤离出来的时间进行有效监控;
9、评价人员: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井下火灾事故救援演练过程
2015年3月25日9:13分5#层8301综采工作面瓦检员刘福向调度室汇报(模拟):5#层8301综采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9:15调度室通知8301综采工作面受威胁的18人,当跟班队长张信立即切断综采工作面电源,带领受灾区域所有人员沿避灾路线撤至5#8301工作面回风绕道→5#层回风大巷→风井→地面。9:22矿调度员姚尚军用电话依次通知:矿值班矿长杨国华、安全矿长任刚、通风区长陈涛、调度室主任池洋;9:30分抢险救援小组成立,抢险救援总指挥矿总工郭文举指示启动《铁峰公司增子坊
煤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在风井底等候室成立井下应急救援临时指挥部,通知通风区陈涛、任刚下井协助灾区救援。通知矿井医疗卫生组人员做好伤员救治准备工作,保卫科吴春平做好矿维持秩序工作,同时通知后勤保障组做好救援物资供应及善后协调工作。9:35调度室姚尚军汇报:已在风井底等候室成立井下应急救援临时指挥部,杨国华任总指挥,成员任刚、陈涛、陆金龙、池洋。9:42综采队工作面人员在佩戴自救器的情况下18人由当班干部张信、瓦检员、安监员带领沿避灾路线全部撤至地面。9:43调度室抢险救援小组总指挥郭文举指示井下应急救援临时指挥部成员陈涛、陆金龙等人在8301综采头、尾巷口待命继续协助救护队清查受灾现场的后续救援工作。9:57井下救援临时指挥部向调度室汇报:井下人员全部撤离到地面。10:20应急救援临时指挥部成员及救护队员汇报灾害已处理完毕,恢复正常生产。10:30演练结束,已向矿调度总指挥汇报。
四、演练成功的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督导实战
公司领导对这次井下瓦斯爆炸救援演练,高度重视。公司领导坐镇救援指挥部,观察演练情况,亲临督导实战,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安全矿长任刚周密策划,程序运行和方法操作比较平顺,保证了演练现场的真实效果;调度室池洋现场协调,安监站、通风区积极监控,救援指挥部及各救援小组努力处置,达到了演练
预期目的。
(二)演练目的明确,计划方案策划周密
从我矿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认真研究,确定5#层53盘区8301综采面应急演练。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使参演人员熟悉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应急操作和整个应急程序,增强参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
(三)演练检验了我矿应急救援实战、保障能力和参演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1、检验了调度系统对接听电话、记录等的规范、时效。
2、检验了井下跟班带班干部对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5#层8301综采面的人员用了40分钟撤至上地面。
3、检验了井下员工对所在地的避灾线路熟悉程度。
4、检验了指挥部成员及各救援小组人员接警后到调度室的速度,参演人员接警后最晚也在17分钟内到达调度室成立救援指挥部。
(四)检验救护队员接警后的出警速度和协作救援能力。矿领导、各科室负责人、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共同完成了此次演练。检验了本矿救护队队员接警后的行动机动能力,矿各科室负责人、相关单位主要检验演练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情况。由于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使演练顺利完成,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
(五)演练紧张有序,获得圆满成功
3月25日上午9:00演练开始,10:30演练结束,时历1小时30分钟,演练很成功。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演练指挥忙而不乱,演练现场环境基本逼真,安全保证基本到位,演练达到预期效果。
五、演练存在的不足
在演练全过程中,发现演练存在许多不足,必须引以为戒,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在参演人员对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熟悉程度方面:
1、少数参演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还不够熟悉,演练时应用得不太熟练;
2、各归口责任分工还不太明细,个别参演人员没有进入演练状态;
3、下井人员统计清点时间过长,也稍显零乱。
(二)在调度系统对接听电话、记录等的规范、时效方面:
1、演练记录不规范,没有完整地把演练情况记录下来;
2、演练时井上下时间不对照;
3、现场参演人员对各归口汇报的内容不规范。
(三)个体防护方面
1、个别人员自救器使用不熟练,用时约2分钟。
第三篇: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我公司武装保卫科为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使每个员工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2014年8 在工贸公司***举行了火灾应急演练。演练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所提高,演练现场大多数员工能有效组织、迅速对火灾事故警报做出反应,大部分救援小组负责人能有效组织本组组员疏散、警戒和投入灭火行动中。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提高。
演练前我科室人员先组织大家集体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内容,使现场人员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并掌握消防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演练过程中,员工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基本上达到了防火演练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少数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个别灭火人员距离火源距离太近,有个别人员没有及时拔掉保险销,灭火姿势不太正确,身体稍微倾斜即可。
三、后续工作安排
减少事故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每个员工义务和责任。公司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密切配合处理突发事件,一旦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指令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义不容辞的快速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责任或拒绝执行。这样我们的公司才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集体。在今后的应急活动中对以上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的培训宣传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确保各救援组在今后紧急情况下的到位及时性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确保救灾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这次的消防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基本常识,以便在以后突发性事故中达到快速、有序、及时、有效的效果。我们将经常性地开展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确保公司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四篇: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2015年5月30日10点30分公司组织了一次消防应急预案实战演练。整个演练共分为现场模拟火灾疏散急救、初起火灾灭火器实射演练与紧急救护演练三个过程,培训及整个演练历时2小时,涉及人员30余人。
本次应急预案演练,做了充分的准备,成立了临时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专业抢险组、疏散解救组与后勤保障组协同作战。本次应急预案演练共使用2千克手提式干粉ABC灭火器共6只,担架1付,设专业抢救车1辆。项目部准备齐全,资源充备,为本次应急预案的演练,真正做到了保障到位。
本次应急预案演练,从火情发生到疏散解救、扑灭火源共历时20分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的扩大、保障了人身安全,避免了财产损失。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 要冷静、沉着,每个员工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正确扑救,如何疏散,如何自救和逃生。
本次防火演练,公司领导亲自参加灭火器和消防栓的实战演练。通过本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充分体现了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加深了广大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消防器材正确使用的实战技能,使员工清晰的认识到如何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科学、安全、有序、快速”应对火灾事故的目标,强化了员工在火灾中应急逃生的方法,提高了各部门主管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处置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演练效果。
减少事故是每个员工义务和责任。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密切配合处理突发事件,一旦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指令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义不容辞的快速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责任或拒绝执行。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集体。
阿勒泰地区攀星制粉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6月1日
第五篇:火灾事故演练评估总结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2016
评 估 总 结 报 告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之规定,煤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为保证矿井发生事故后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人员,提高井下作业人员正确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我矿于2016年4月8日早班组织进行了火灾事故应急演习,演习项目是皮带大巷皮带尾处发生局部火灾,事故地点为运输大巷皮带机尾,演习时间为9:00分至9:57分。
一、演练基本情况介绍
2016年4月8日,上午9:00,监控中心监控员高乐向调度室汇报井下紧急避难硐室出口的CO、CO2传感器报警,紧接着中央变电所电工祁俊向调度室汇报,他闻到了烟味出去到运输大巷观察情况,发现运输大巷皮带机尾处有明火,巷道内烟雾浓度高能见度底,确定为皮带机尾着火,调度室立即进行应急处置(撤离可能危及到的区域的人员、组织井下安检员、瓦检员、跟班队长、跟班矿长立即组织进行开展现场自救与互救),通知矿长等相关领导,由矿长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各组负责人根据预案的分工分别开展抢险救援的相关工作,直至演习结束。
二、演练情况分析及达到的目的
本次演练地点设置在运输大巷中部,事故设置为局部火灾,危及到的区域只在运输大巷附近,但在实际演练过程当中,根据井下汇报的情况,指挥部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过程中,应考虑到一旦发生二次火灾,将巷道堵死,在撤人过程中,相关人员如何按避灾路线进行撤离,在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分别按照各自的分工组织进行撤离、自救与互救、减小火势等工作,演练有条不紊进行,按既定的目标完成了演练,在演练中指挥部指挥得当,各部门相互协调,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责任感,增强了职工在发生突发事故后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增强了各级领导处理事故的应变指挥能力。
三、演练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这次演练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演习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调度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在对可能威胁到的区域进行撤人的应急处置中处置不是很得当。
2、现场总指挥(当班跟班矿领导)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比较得当,但现场制定的方案和措施未及时向地面指挥部进行汇报。
3、当班安检员将发生事故点的人员撤到距事故点40—60米远并佩戴自救器不是很合适,因为发生火灾的范围只是局部火灾,撤离的距离较远不易于观察现场情况。
4、现场瓦检员、安检员不能兼职做其它工作。
5、抢险救援指挥部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时,应尽量选择安全、快速的处理方法营救遇险人员。
四、需改进的方面
1、加强调度的应急指挥及处理能力的培训。
2、加强辅助救护队员的培训工作。
3、加强安检员、瓦检员在发生事故后的现场处置能力。
4、加强各级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及熟悉工作。
5、加强应急预案中现场处置方案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6、细化明确应急预案中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五、结论
本次参加演习人员均能按相关程序完成各自分工范围内的本职工作,演习按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直至演习结束,演习达到了预期目标,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