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

时间:2019-05-12 16: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防雷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燃气防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燃气场站及设施、燃气金属管道、电气系统及电子系统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城镇燃气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既有城镇燃气系统的雷电防护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轮船,铁路车辆、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燃气装置设计。注:本标准中储气罐均含储气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新闻公报,其随后的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式、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HGJ28-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城镇燃气 从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和新型复合燃气。3.2低压储气罐

工作压强(表压)在10kpa以下,依靠容积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和干式储气罐两种。3.3高压储气罐

固定容积储气罐。工作压强(表压)大于0.4MPA。领依靠压力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3.4调压装置

将较高燃气压强降至所需的较低压强调压单元总称。包括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3.5调压站

将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的调压建(构)筑物中,承担用压强的调节。包括调压装置及高压室的建(构)筑物等。3.6调压箱(调压柜)

将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箱体,设于用气建)构筑物附近,承担用压强的调节。包括调压装置和箱体。悬挂式和地下式箱称为调压箱。落地式箱称为调压柜。3.7引入管

室外配气支管与用户室内燃气进口管总阀门(当无总阀门时,指距室内地面1为高处)这间的管道。3.8管道暗埋

管道直接埋设在墻体、地面内。3.9管道暗封

管道敷设在管道井、吊顶、管沟、装饰层内。3.10燃气场站

门站、储配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亚氯瓶组供应站、液化天然气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瓶装供应站等称为燃气场站。3.11燃气输配系统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一般由门站、燃气管网、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管理设施、监控系统等组成。

3.12防雷区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环境的那些区。3.13防雷装置

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3.14引下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15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4 基本规定

4.1城镇燃气的雷电防护应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城镇燃气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址、功能分区及管网布设,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2城镇燃气的防雷设计应依据以下内容:

国家和地方的防雷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防雷技术标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其他资料。

4.3城镇燃气防雷工程应根据其施工进度适时跟踪检测,投入使用后应定期检测。4.4城镇燃气经营者应做好防雷装置日常检查、维护与维修。

4.5城镇燃气如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管理单位应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设计工作,并及时进行整改。5 燃气场站及设施 5.1一般规定

5.1.1燃气场站内储气罐和瓶装销售库房等具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GB50057中有关规定,分类见附录A、附录B。

5.1.2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防爆等级应符合GB50058的分区的设计规定(见附录C)站区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设备、管道以及管道分支处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且符合HGJ28的规定。

5.1.3站区内储气罐、罐区、露天工艺装置及建(构)筑物之间,以及与站外建(构筑行之间的间距应符合防雷安全距离的要求。

5.1.4电气和电子系统设备所在建筑物,应根据GB50057R的要求进行防直击雷设计。5.1.5在一个建筑物内,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的电子系统设备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取其中最小值。5.2储罐区

5.2.1在储罐区内架设的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将应将被 保护物置于LPZOB区内。

5.2.2当储罐顶厚度大于或等于4MM时,可以用顶板作为接闪器,若储缺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装置。

5.2.3浮顶罐、内浮顶罐不应直接在罐体上安装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纡作电气连接。浮顶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复绞线。对于内浮顶罐,钢质浮盘的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小小于16MM2的软铜复绞线。铝质浮盘的连接导线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8MM不锈钢钢丝绳。

5.2.4钢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且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5.2.5钢储罐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欧,当钢储罐仅做防雷电感应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欧。

5.2.6罐区内储罐顶法兰盘等金属构件应与罐体可靠电气连接,不小、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放散塔顶的金属构件亦应与放散塔可靠电气连接。

5.2.7当地下液化石油罐的阳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牺牲阳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阳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 5.3调压计量区

5.3.1调压站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设于空旷地带的调压站及采用高架遥测天线的调压站应单独设置防雷装置。

5.3.2当调压站内,外燃气金属管道为绝缘连接时,调压装置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

5.3.3在调压站内设备应置于LPZ0B区内。6燃气金属管道 6.1一般规定

6.1.1地上燃气金属裸管与其他金属构架和其他长金属物平行敷设时,当净距小于100MM,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N,交叉敷设时,当净距小于100MM其交叉点应用金属线跨接。

6.1.2架空敷设的燃气金属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M~300M处,应设置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接地点应设置在固定管墩(架)处。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不应大于10欧。6.1.3进出民用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的屋面管、立面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静电)接地装置。

6.2燃气金属管道不宜敷设于屋面,当实际条件无法满足时,燃气金属管道可敷设于屋面,但应满足以下要求:

A屋面燃气金属管道、放散管、排烟管、锅炉等燃气设施应设置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并远离建筑物的屋檐、屋角、屋脊等易受雷击的部位。

B屋面放散管和排烟管处应加装阻火器,并就近与屋面防雷装置可靠电气连接。

C屋面燃气金属管道与避雷网(带)至少应有两处采用金属线跨接,且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当屋面燃气金属管道与避雷网(带)的水平、垂直净距小于100MM时,也应跨接。D屋面燃气管与避雷网之间的金属跨接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宜优先选用圆钢。

E当燃气金属管道由LPX0区进入LPZ1区时,应设绝缘法兰或钢塑接头,绝缘法兰或钢塑接头两端的管道应分别就近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0欧。6.3建筑物外墙燃气金属立管

6.3.1建筑用户分支管与外墙燃气金属立管相连时,应设绝缘法兰或钢塑接头,绝缘法兰或钢塑接头两端的管道应分别就近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0Ω。

6.3.2沿外墙竖直敷设的燃气金属管道应每隔不大于12m就近与建筑物防雷装置可靠连接。6.4引入场站的架空燃气金属管道

6.4.1进出场站的架空燃气金属管道,应在场站外侧做接地处理。

6.4.2当燃气金属管道采用地上引入方式 进入场站时,电绝缘装置宜设置在引入管出室外地面后穿墙入户之前的位置,将抱箍设于室内燃气金属管道上,再通过等电位连接线至总等电位连接箱,如采用绝缘法兰与外置放电间隙的组合形式,则应安装在室内燃气 总阀门之后,绝缘法兰两端的燃气金属管道用放电间隙进行连接后,通过等电位连接线至总等电位连接箱。6.5其他

6.5.1埋于地下的金属跨接线,应采取直径不小于10MM热镀锌圆钢。

6.5.2当燃气金属管道螺纹连接的弯头、阀门、法兰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欧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7电气系统 7.1一般规定

7.1.1城镇燃气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在各防雷分区交界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或外套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

架空线路严禁穿越场站。自场站外引入场站的电源线路,当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小于15M。

7.1.2场站内配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按照GB50057要求安装多级电涌保护器,宜为三级。该电涌保护器应具有防爆功能,且与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相匹配。

7.2场站内接地干线应在不同方向上与接地装置(站场 内地网)相连接,且不应少于两处。7.3场站内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间距应不小于3 m,与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亦可合并设置。接地电阻值应取其中最小值。

7.4场站内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接地,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该接地线如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同的绝缘,其他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只能作为辅助接地线,且接地电阻佱应小于4欧。

7.5场站内的照明灯具可利用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能利用输送易燃物质的金属管道。8电子系统 8.1一般规定

8.1.1城镇燃气系统的室外信号传输线为金属线时,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或穿金属管道埋地敷设,在入启用上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或外套金属管接到总等电位连接带上。

当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架空线,并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3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小于15M。

8.1.2场站内电子系统的线缆,宜在各防雷区界面处安装SPD。

8.2金属导电物(如通信线、数据线、控制电缆等的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道等)进出建筑物和电子系统机房时,应在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8.3场站内监控仪表、探头等电子系统设备应置于LPZ0B区内,其配线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钢管保护,并接地处理。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拆除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of demolishing and removing of buildings

JGJ***—200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5年 月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北京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件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1、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2、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3、拆除程安全技术管理;

4、拆除工程文明施工管理。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主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莲路1号;邮政编码:100055)。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目 次 总则 …………………………………………… 2 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 3 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 3.1 人工拆除…………………………………… 3.2 机械拆除…………………………………… 3.3 爆破拆除…………………………………… 3.4 静力破碎及基础处理……………………… 3.5 安全防护措施……………………………… 4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管理 ……………………… 5 拆除工程文明施工管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附: 条文说明 ……………………………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确保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安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和健康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拆除工程特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工程、房屋附属设施的拆除及其它拆除工程的施工安全及管理。

1.0.3 本规范所称建设单位是指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规划部门批文的单位;本规范所称施工单位是指已取得爆破与拆除工程资质,可承担拆除施工任务的单位。1.0.4 建筑拆除工程必须由具备爆破与拆除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施工,严禁将工程整体转包。

1.0.5建筑拆除工程安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2.0.1 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负检查督促责任;施工单位应对拆除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负直接责任。

2.0.2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1、拆除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

2、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

2.0.3 建设单位应负责做好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当建筑外侧有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时,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采取防护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2.0.4 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并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0.5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拆除作业的人员依法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2.0.6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组织机构,并应配备抢险救援器材。

2.0.7 当拆除工程对周围相邻建筑安全可能产生危险时,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应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安置。2.0.8 拆除工程施工区应设置硬质围挡,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 m,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当临街的被拆除建筑与交通道路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2.0.9 在拆除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建筑内各类管线情况,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2.0.10 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发现不明物体,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3.1 人工拆除

3.1.1 当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建筑时,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分层拆除,作业人员应在脚手架或稳固的结构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有安全的放置场所。3.1.2 拆除施工应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作业面的孔洞应封闭。

3.1.3 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不得采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楼板上严禁多人聚集或堆放材料。

3.1.4 拆除建筑的栏杆、楼梯、楼板等构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建筑的承重梁、柱,应在其所承载的全部构件拆除后,再进行拆除。3.1.5 拆除横梁时,应确保其下落有效控制时,方可切断两端的钢筋,逐端缓慢放下。

3.1.6 拆除柱子时,应沿柱子底部剔凿出钢筋,使用手动倒链定向牵引,采用气焊切割柱子三面钢筋,保留牵引方向正面的钢筋。

3.1.7 拆除管道及容器时,必须查清其残留物的种类、化学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3.1.8 楼层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垃圾道或垃圾袋运下,不得向下抛掷。

3.2 机械拆除

3.2.1 当采用机械拆除建筑时,应从上至下、逐层、逐段进行;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对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须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3.2.2 施工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监测被拆除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应做好记录。当发现有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3.2.3 机械拆除时,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供机械设备使用的场地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力。作业中不得同时回转、行走。机械不得带故障运转。

3.2.4 当进行高处拆除作业时,对较大尺寸的构件或沉重的材料,必须采用起重机具及时吊下。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严禁向下抛掷。3.2.5 拆除框架结构建筑,必须按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3.2.6 桥梁、钢屋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先拆除桥面的附属设施及挂件、护栏。

2、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机械设备及吊装方案进行施工。不得超负荷作业。

3、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每台起重机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载荷的80%,且应对第一吊进行试吊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两台起重机同步作业。

4、拆除吊装作业的起重机司机,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的规定作业。

5、拆除钢屋架时,必须采用绳索将其拴牢,待起重机吊稳后,方可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吊运过程中,应采用辅助绳索控制被吊物处于正常状态。3.2.7 作业人员使用机具时,严禁超负荷使用或带故障运转。

3.3 爆破拆除

3.3.1 爆破拆除工程应根据周围环境条件、拆除对象类别、爆破规模,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分为A、B、C三级。爆破拆除工程设计必须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核,做出安全评估批准后方可实施。

3.3.2 从事爆破拆除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所在地有关部门核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承担相应等级或低于企业级别的爆破拆除工程。爆破拆除设计人员应具有承担爆破拆除作业范围和相应级别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从事爆破拆除施工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3.3 爆破拆除所采用的爆破器材,必须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爆破物品购买证》,到指定的供应点购买。严禁赠送、转让、转卖、转借爆破器材。

3.3.4 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向所在地有关部门申请领取《爆破物品运输证》。应按照规定路线运输,并应派专人押送。

3.3.5 爆破器材临时保管地点,必须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严禁同室保管与爆破器材无关的物品。

3.3.6 爆破拆除的预拆除施工应确保建筑安全和稳定。预拆除施工可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拆除非承重的墙体或不影响结构稳定的构件。

3.3.7 对烟囱、水塔类构筑物采用定向爆破拆除工程时,爆破拆除设计应控制建筑倒塌时的触地振动。必要时应在倒塌范围铺设缓冲材料或开挖防震沟。

3.3.8 为保护临近建筑和设施的安全,爆破振动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建筑基础爆破拆除时,应限制一次同时爆破的用药量。3.3.9 建筑爆破拆除施工时,应对爆破部位进行覆盖和遮挡防护,覆盖材料和遮挡设施应牢固可靠。

3.3.10 爆破拆除应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和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必须采用爆破专用仪表检查起爆网路电阻和起爆电源功率,并应满足设计要求;非电导爆管起爆应采用复式交叉封闭网路。爆破拆除工程不得采用导爆索网路或导火索起爆方法。

装药前,应对爆破器材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爆破和起爆网路模拟试验应选择安全部位和场所进行。

3.3.11 爆破拆除工程的实施应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爆破指挥部,并应按设计确定的安全距离设置警戒。

3.3.12 爆破拆除工程的实施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3节的要求外,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执行。

3.4 静力破碎及基础处理

3.4.1 静力破碎方法适用于建筑基础或局部块体的拆除。

3.4.2 采用静力破碎作业时,灌浆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孔内注入破碎剂后,严禁人员在注孔区行走,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4.3 静力破碎剂严禁与其它材料混放。

3.4.4 在相邻的两孔之间,严禁钻孔与注入破碎剂施工同步进行。

3.4.5 拆除地下构筑物时,应了解地下构筑物情况,切断进入构筑物的管线。3.4.6 建筑基础破碎拆除时,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出现场或清理出工作面,在基坑边沿1m内严禁堆放物料。

3.4.7 建筑基础暴露和破碎时,发生异常情况,必须停止作业。查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5 安全防护措施

3.5.1 拆除施工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专业人员搭设。由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拆除施工严禁立体交叉作业。水平作业时,各工位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3.5.2 安全防护设施验收时,应按类别逐项查验,并应有验收记录。

3.5.3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应正确使用。

3.5.4 在生产经营场所,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GB2894的规定,设置相关的安全标志。拆除工程安全技术管理

4.0.1 拆除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构造情况、工程量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爆破

拆除和被拆除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被拆除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技术方案。

4.0.2 拆除工程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应经原审批人批准,方可实施。

4.0.3 项目经理必须对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项目经理部应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4.0.4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凡在2m及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防护设施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严禁进行拆除作业。

4.0.5 当日拆除施工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应停放在远离被拆除建筑的地方。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应与被拆除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0.6 拆除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从业人员应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4.0.7 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4.0.8 拆除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2、安全技术交底;

3、脚手架及安全防护检查验收记录;

4、劳务用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5、机械租赁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4.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照明。

4.0.10 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其保护零线的电气连接应符合要求。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应少于2处。

4.0.11 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排除险情、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4.0.12 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划定危险区域。施工前应发出告示,通报施工注意事项,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拆除工程文明施工管理

5.0.1 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在指定地点停放。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封闭或采用苫布覆盖,出入现场时应有专人指挥。清运渣土的作业时间应遵守有关规定。

5.0.2 对地下的各类管线,施工单位应在地面上设置明显标志。对检查井、污水井应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

5.0.3 拆除工程施工时,设专人向被拆除的部位洒水降尘。

5.0.4 拆除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将施工渣土清运出场。

5.0.5 施工单位必须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明确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5.0.6 根据拆除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应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并应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5.0.7 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用火管理制度。施工作业用火时,必须履行用火审批手续,经现场防火负责人审查批准,领取用火证后,方可在指定时间、地点作业。作业时应配备专人监护,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后方可离开作业地点。5.0.8 拆除建筑时,当遇有易燃、可燃物及保温材料时,严禁明火作业。5.0.9 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车道,并应保持畅通。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行业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行业标准

《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〇年三月

行业标准

《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9年制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项目计划通知的要求,行业标准《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项目编号2009B078)由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牵头起草。

二、目的和意义

铁矿石是生产钢铁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我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国际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被称为“全球吸铁石”。2008年,中国共进口铁矿石4.4亿吨,2009年,国际国内钢铁需求萎靡,全球钢厂大幅减产,在此形势下,中国仍进口铁矿石3.5亿吨。铁矿石贸易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关乎国计民生。自2000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同时造成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在铁矿石品位波动度增大的同时,出现了以氧化铁皮及烧结返矿冒充铁矿石,或者在铁矿石中大量掺杂氧化铁皮和返矿的案例。氧化铁皮和烧结返矿虽是可部分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料,但其海关编码与铁矿石不同,而且氧化铁皮属于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国家对其进口有严格的管制。为了规范铁矿石进口市场,维护国家和进口企业的利益,特制定本标准。

三、标准的编制过程

1.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由起草标准的负责人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2.标准起草小组,积极调研,奔赴各大铁矿石进口口岸,了解铁矿石进口市场情况,收集氧化皮和返矿的各类样品标本。3.标准起草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起草了标准的草案。

4.征求了国内科研院所和部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专家的建议,完善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鉴别方法的选择

作为一个规程类的标准,其现场指导意义要突出。而铁矿石作为大宗散装进口化矿产品,具有批次多,数量大的特点,不可能对每批货物都进行实验室鉴定,因此本标准选择以货物的表观物理特征为主要鉴别手段,在通过表观物理特征做出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辅以实验室鉴定。铁矿石与返矿及氧化铁皮在表观物理特征,如颜色、光泽、条痕、磁性,特别是外形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实际观察,发现通过表观物理特征对样品进行初步鉴别具有可行性和简单操作性。

铁矿、返矿与氧化铁皮化学成分相近,因此在实验室鉴定方法的选择上,很难单独通过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定性,但三者的物相组成有所区别,故选择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先对样品的元素组成初步判断,再以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进行准确定性。铁矿石、返矿与氧化铁皮的主要组成物质都是铁的氧化物。从衍射的角度分析,氧化铁皮的主物质由Fe3O4、Fe2O3及FeO共同组成,而且大部分氧化铁皮中都存在相当含量的单质铁(或固溶体),微量物质中,Si多以石英态存在,Ca多以CaCO3形式存在,Al的含量很低或没有,一般难以通过衍射检测出来。

返矿是一种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复合物,它是由含铁矿物和脉石矿物及由它们形成的液相粘结而成,其物相组成随原料及烧结工艺条件不同而异,但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①含铁矿物,包括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浮氏体(FexO,氧化亚铁相);②粘结相矿物,原料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有以下几种:铁橄榄石,钙铁橄榄石,铁酸钙,复合铁酸钙,当碱度小于1.0时,还会出现钙铁辉石;③其他硅酸盐,主要是钙的硅酸盐,根据碱度不同,会出现正硅酸钙,硅灰石或硅酸三钙。返矿中所包含的物相数量多,很多物相晶型复杂,衍射峰数量多,在X射线衍射图谱上表现为衍射峰位置重叠或接近的很多,峰型明显宽化。返矿的衍射图谱与铁矿石及氧化铁皮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粘结相矿物相是返矿的特征物相。

天然铁矿石中,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和钛铁矿(FeTiO3)等含有大量非Fe、O元素的矿石衍射图谱与氧化铁皮及返矿的衍射图谱迥异,一目了然;而仅以Fe、O为主元素的铁矿石,除磁铁矿外,都是由α-Fe2O3、γ-Fe2O3及其水合物组成,磁铁矿虽由FeO与Fe2O3共同组成,但反应在衍射图谱上,则主要以Fe3O4的形式存 在,微量元素中,Si以石英形式或粘土类物质形式存在,Al以粘土类物质形式存在。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内容由以下8部分组成: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 检验鉴别规则 6 结果判定 附录

六、说明

本标准的编写在格式上遵循《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前言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特制定本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和使用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矿物源农药(pesticides of fossilorigin)和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 organic pesticides)。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84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一)GB8321.2-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二)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三)GB8321.4-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四)GB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五)GB8321.6-199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六)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

系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

系指在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樗的产品。

3.3 A级绿色食品

指生产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 生物源农药

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3.5 矿物源农药

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3.6 有机合成农药

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可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上限量使用。

3.7 AA维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3.8 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农药种类

4.1 生物源农药

4.1.1 微生物源农药

4.1.1.1 农用抗生素

4.1.1.2 活体微生物农药

真菌剂: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

拮杭菌剂。

昆虫病原线虫。

微孢子。

病毒:核多角体病毒。

4.1.2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或昆激素):如性信息素;

活体制剂: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动物。

4.1.3 植物源农药

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物油乳剂等。

杀菌剂:大蒜素。

拒避剂:印楝素、苦楝、川楝素。

4.2 矿物源农药

4.2.1 天机杀螨杀菌剂

硫制剂:硫的悬浮剂,可湿性硫,石硫合剂等。

铜制剂:硫酸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等。

4.2.2 矿物油乳剂

4.3 有机合成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一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

5.1 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5.1.1 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5.1.2 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5.1.2.1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5.1.2.2 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昆虫、捕食螨、蜘蛛及昆虫病原线虫等。

5.1.2.3 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

5.1.2.4 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

5.1.2.5 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5.1.2.6 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抗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

5.1.2.7 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拮剂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

5.1.3 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5.1.4 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5.1.5 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5.2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5.2.1 允许使用AA级和A绿色食品生产农药类产品。

5.2.2 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5.2.2.1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5.2.2.2 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5.2.2.3 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应按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8321.6的要求执行。

此外,还需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a.应选用上述标准中列出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

b.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参见附录A)。

c.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含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7料农药类的有机合成产品)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5.2.2.4 严格按照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8321.3、GB8321.4、GB8321.5、GB8321.6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5.2.2.5 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应符合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8321.5、GB8321.6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5.2.3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藏期病虫害。

5.2.4 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第五篇:行业标准《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探伤机》概要

行业标准《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探伤机》

(送审稿)

编制说明

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行业标准《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探伤机》

(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概况

本行业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达的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无损检测仪器 磁粉探伤机》[计划编号:2008-423]的要求编制的。

本标准项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分技术委员会归口,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东电检测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射阳盛捷达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接到任务后,主要起草人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初步编制了标准草案。并于二○○九年九月一日在南京召开了标准起草会,参加本标准讨论的人员有: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智力,南京东电检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德文、总经理增奇夫,江苏射阳盛捷达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纯健,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洪国,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研究员傅洋,南车戚野偃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万升云。与会人员对本标准草案逐条逐句地进行了讨论研究,对有关条文做了文字和编辑性修改,最后一致同意通过了本标准草案。会后,主要起草人根据起草会上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发往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仪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发送的征求意见稿31份,回函10份,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6个,没有回函的单位数21个。起草组根据回函的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本标准送审稿,并提交到本次会议上讨论。

二、编制原则

我国机械行业1998年发布了JB/T 8290-1998《磁粉探伤机》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磁粉探伤机的设计与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1998年到2009这十多年来,国内外磁粉探伤机的科学技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为磁粉探伤机所用,尤其是先进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也应用到了磁粉探伤机上。近几年来,各种新型的磁粉探伤机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原标准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磁粉探伤机的制造业与使用业的需求。因此,本标准根据国内外磁粉探伤机的现状,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对行业标准JB/T 8290-1998《磁粉探伤机》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磁粉探伤机重新提出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会对磁粉探伤机的设计与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的国际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往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制的。

三、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

1、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切线磁场强度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版的5.4和6.6);

2、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可见光照度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版的5.9、5.10和6.9.2);

3、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旁路电流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版的5.14和6.5);

4、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安全电压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版的5.19和6.7);

5、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版的5.20和6.13);

6、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的安全要求(本版的第3章);

7、增加了对磁粉探伤机的一般要求(本版的第4章);

8、删除了1998版的第3章和第4章。

四、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和贯彻标准措施的建议

1、建议本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2、本标准在发布之日起执行。

五、参考文献

1、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GB/T 5226.1-2002《机械安全 机械电器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3、GB/T 15822.3-2005/ISO 9934-3:2002《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 第3部分:设备》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09-2009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