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高管如今都对创新着了迷
企业高管如今都对创新着了迷
企业高管如今都对创新着了迷。许多人相信改善其公司绩效的惟一方法就是持续、稳定地输出新产品和服务,找出客户的“痛点”和“需求点”,然后满足这些需求。拥有iMac、iPod、iTunes、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苹果公司无疑是把这种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典范。
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繁荣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必须每天进行。此外,高效的执行才是这场比赛的主题。公司必须有能力兑现其承诺。但笔者与高管们进行了无数对话,也针对汽车、电子产品、卫生保健、零售和软件等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数十次案例研究,最终都得出了同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
许多公司在执行自己的方案时乱作一团。他们无法达成财务和运营目标;无法开展精心
构架的营销、制造和销售计划;无法以及时、节约成本且高效的方式启动IT系统。
简而言之,他们干不好活。
为什么做不到?面对绩效问题,许多高管将过错推诿到一些常见的原因上。“是方案过度乐观了,”他们说。还有就是“新技术的表现没能达到预期”,“全球经济恶化了”,“我们的合作方没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等。听起来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吧?其实这背后的意思谁都懂:“不是我的错。”在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问题并非源自无法预见的未来,而是因为管理上的薄弱之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能完美地预见,而是由于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管理者只不过是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实施计划所需的技能。
执行需要行动。但这种行动必须小心谨慎,并且要有人指导。行动方向错误和无所作为都会令执行结果出现偏差。幸运的是,大多数的脱轨行为能够通过提前关注和实时的弥补得以调整过来。
原因1:缺乏理解执行 常常会因为简单的原因而失败:组织前进的方向并未清晰地转达给所有成员。这一问题有两种表现形式:(1)管理者和员工未能理解计划的整体目标或意图,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2)管理者和员工未能理解高效实施计划需要他们做出哪些微小的行为变化,从而没能改变其日常套路。这些问题是一体两面。第一个反映的是缺乏对全局的理解,第二个反映的是缺乏对必要细节的理解。
新的项目和方案通常在设计上都会服务于更大的终端—战略目标、客户需求、增长目标和成本削减的最终目标。但高管们在制定或推行实施计划时并不总是会对这些构成更宏大项目的首要事项进行宣传。很多时候,他们不能给组织成员提供关于环境或意图的信息,要不就是使用一些模糊、定义宽泛的术语进行说明。在一家逐渐老化的工厂工作的员工可能会被告知,他们必须采用新的制造技术“以改善我们的竞争地位”;而快速增长的销售团队的成员听到的可能是他们需要使用一套复杂的报告系统,因为“需要更好地进行控制”。高管们通常会为这类含糊说法找出合理的理由,声称运营人员可能会受到__战略或环境信息的干扰,而他们的主要精力应当集中在执行上。
明确评估成功的确切方式能增加高效执行的几率。在线中介公司(TopCoderInc.)在其社群内超过300,000名软件编程人员之间开展竞赛,从而在创造出复杂的代码的同时,还保证了较低的成本,甚至到最后关头也极少修改,这种做法将澄清意图的实践变成了惯例。在早期的概念开发竞赛期间,组织在社群成员根据详细的规格进行开发之前就妥善进行了安排,让这些编程人员提出了数百条问题,询问客户他们所期待的软件用途和需求,以便了解作为编程者的他们需要交付什么样的软件。得到答案之后,他们才能草拟需求表,并开始写代码。
原因2:缺乏认可或投入
有时候,计划未能实施是由于管理者和员工没有完全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旧的行事方式。他们可能缺乏改变的意愿或欲望,在他们相信新提出的方案可能会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或对他们个人不利的时候尤其如此。如果一个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项目要求一线员工开发相应的技能,而组织也会因此实施更严格的记分卡制度以评估大家的绩效,那么在员工对此并无热情或者未能完全确信项目的必要性或好处时,该项目就不太可能实施下去。
朱莉·莫拉特(JulieMorath)常年担任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的ChildrensHospitalandClinics的COO,她在就任该职位前就开始了寻求认可的流程。莫拉特对于引入患者安全方案很感兴趣,但她也承认医疗事故对于医生和护士都是个敏感话题。所以她提前进行了大量宣传。莫拉特回忆说:“作为我加入这个组织的部分工作内容,我围绕安全的话题与可能会参与此项提案的人进行了精心设计过的交流。我还为此进行了事前的准备工作,告诉人们我们可以如何协调整个组织,从而让安全不再只是一线人员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成为设计和运作医院诸多系统的管理者也要负责的要素。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有过出医疗状况的亲身体验。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医院能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莫拉特在担任COO的第一年不断传达着这一理念,分享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全国性数据,召集秘密的关注小组以了解员工自己的体会。在该组织的员工都认可了问题的重要性之后,莫拉特才发起了正式的患者安全提案,在其中包含了报告、披露、根本原因分析、基础设施和系统方面的实质性变革。
原因3:缺乏能力或生产力
即使意图是好的,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不具备必要的能力或技能,实施工作也会功亏一篑。
他们的能力或技能也许已经过时,面对挑战时装备不足或缺乏基础知识。公司的制造小组可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来实施前途光明的六西格玛提案,但如果生产经理缺乏基本的数学技能,不太擅长处理数字,或不信任量化推理,项目本身就不可能成功,不管设计工作做得有多出色。
有鉴于此,高效的执行常常从大量的教育和培训开始。印度一家中等规模的软件公司—增厦(ZensarTechnologies)依赖一个小小的年轻团队已有超过10年的时间。公司后来招募了名为“VisionCommunities”的群体作为其员工,以展开为期六周的合作。公司希望这个活动能够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和组织创新,让所有参与人员能获得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横向思维和其他创意技巧方面的实时培训,以确保他们拥有必要的工具组来产生、开发和实施突破性的创意。
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也存在于组织层面。高管们往往很重视需要调度多个部门资源的大提案,却忘了事先查明这些部门是否具备足够的产能来处理新增的人力和工时需求。如果缺乏资源,项目的实施也就不太可能成功。
找出和添加所需的资源最好是在项目或项目集实施的最开始阶段完成。太迟进行这项工作往往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副作用。这项工作要求你尽快带新人进入状态并确保他们能彼此协调工作,顺利融入流程,从而避免发生进度落后的情况。
原因4:缺乏一致的目标
项目实施工作的失败有时候是由于关键的人员或团队运用了不同的记分卡、追求彼此不相容或互相冲突的目标。来自不同组织的成员可能都会主张推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工作步骤,拒绝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如果没有制定妥协框架或一定的机制来确保大家往相同的方向努力,实施工作就可能会陷入僵局。这是所有跨越不同部门或机构执行提案时的一个常见挑战。
当美国国际地理学会开始进行综合化的多媒体项目(即以相同的发现和故事为基础,推出杂志文章、书籍、电影、有线电视节目、网站和视频游戏)时,刚好遇到了这个问题。
新老媒体的成员彼此冲突;员工形容组织内壁垒森严,各自为政,常常爆发权力之争,从而拖慢了执行的速度。该学会的CEO因而采取了两个非常明显的步骤对应:他将“协作”定为了计算奖金的最大因素,之后撤除了两个分部的主管,其中一个负责传统媒体,另一个负责数字产品线,但这两人过去一直主动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分部。多媒体项目的争议很快大幅减少,执行效果得到了显著改观。
原因5:缺乏对问题的认识
高效的实施要求持续监管和监控,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管理者必须把自己“沉浸”到大量的运营细节中,并保持较短的反馈周期。为了确保在衰退出现后能更快地响应市场,欧迪办公(OfficeDepot)的CEO开始每月一次审核预算,而不是每季度一次。
要想找出问题领域并让所有团队成员都能看到,使用检查清单是个简单可行的办法。
早期预警系统,例如使用红黄绿三色对项目进度进行标记也能有所帮助。还有就是定期召开审核会议,鼓励员工一起讨论遇到的困难,这些做法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艾伦·穆拉利(AlanMulally)在担任福特公司的CEO期间,很早就发现这里缺乏所有这些必要条件。穆拉利来自波音公司,在那里他们习惯于尽早通知发现的问题。而福特的做法却正好相反:把问题藏起来。
穆拉利走马上任后,开始强制要求每周召__开业务计划审核会议,整个高级团队都会使用红黄蓝三色代码系统讨论项目进度。但穆拉利沮丧地发现,在早期召开的那些会议中,作报告的人通常都继续声称一切正常(将他们的项目几乎全部标记为绿色,显示运营毫无麻烦),尽管公司的财务状况还存在种种困难。最后,北美业务主管在一次会议上宣布他的团队将会推迟一项重要的产品上市项目,因为悬挂系统可能存在问题。事后他回忆说,在他发完言后现场地一片沉默,他以为自己可能会被解雇。穆拉利是怎么应对的?他没有进行批评,而是发自真心地鼓起掌来,然后为这位主管的坦率而郑重道谢。几周之后,其他管理者也开始自愿暴露他们的问题了。
原因6:对变化的条件缺乏响应
有时候,项目实施失败是由于僵化的执行—尽管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管理者和员工却不愿意舍弃过去制定的计划。他们继续盲目地按照之前定下的步骤开展工作,同时努力让自己相信其前进方向依然是正确的。
很明显,制定应急规划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拓宽了项目规划的维度。不过,应急规划方案或备用脚本本身几乎不能保证高效的执行。当意外情况真的出现时,重要的执行人员必须勇于承认事实,并且据此采取行动。这就提出了两项新的要求:(1)反复测试执行人员对环境的假设是否通用、有效;(2)设置采取行动的触发机制。
哈维·戈卢布(HarveyGolub)在担任美国运通的CEO时,总是要求自己下面的经理在拟定方案时一定要明确他们假设的是哪种情况—他将其形容为“管理者立论的基石”—好让他在未来的商业评估中评估在规划阶段看起来合理的措施是否依然适用,或者其背后的假设是否已经发生了足够大的改变,需要采取不一样的行动了。
原因7:缺乏纪律
有时候,实施工作有一个不错的开头,但未能一直保持留在正确的轨道上。在取得最初的成功之后,进度慢了下来,重要的任务无人完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许多:
优先事项不明确或出现变动,提案数量过多,支援和鼓励不到位。管理者和员工面对的待办事项清单不断膨胀,总是变个不停;他们几乎不能完成任何一项安排的工作任务,因为总有另一项重要的任务突然冒出来。优先事项变动的速度之快令人头晕目眩。
这种变化会干扰并且经常性地损害项目的执行,因为这样会分散团队的精力,导致他们失去重心。高效的项目实施需要全程毫不动摇地强调纪律。
戈卢布在美国运通领导历时多年的再造提案时,削减了超过10亿美元的成本,他还通过亲自参与来保证项目的重点事项得到足够的关注。他说:“作为再造提案的负责人,我不会把这个提案交给给别人代理,然后以委托人的身份退居一旁。人们必须感受到这个提案是他们和我的共同责任,所以我的行为所传达出的信息必须符合这一点。我参加工作总结,出席项目会议,加入培训课程。
我贡献创意,并说明如何思考与再造相关的事宜。而且我一直都在谈论再造项目。”高效的执行者基本都是同一类人。尽管在具体的实践上存在差别,但他们遵循的理念基本相同。他们接受灵活的流程视角,坚持高度可视性和透明度,并且认为管理经验与管理远见同样重要。
第二篇: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六(2)班 黄磊我的爱好有很多:画画,看书,旅游„„而在这许多种爱好里,最让我着迷的就要数读书了。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从无知变成渴望知识;书,就像一艘游轮,带我在知识的大海里尽情遨游;书,就像一眼泉眼,使我感到无比清凉„„
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吧?那要从我读幼儿园时说起了。小时候,妈妈很忙,无法管我,便把我一个人扔在房间里,随手拿了一本书给我,我见了书,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妈妈见了,真是又惊喜又兴奋。
一开始,我只不过看看书里的插图,不管书中讲了什么内容。步入小学,妈妈渐渐重视我的课外阅读,经常给我一些满是文字的书,我只好看起来,倒也觉得很有趣。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对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妈妈问我想去哪玩,我的回答不是超市,不是公园,而是书店!妈妈也经常会满足我的要求,买回几本书,让我过一把读书瘾!
读书对我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记得有一次考试,老师发下了试卷,我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前面的题目。突然遇到一道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题目,这正好是我这几天看的一本书,我便毫不犹豫地写出了答案。试卷发下来
后,我考了90多分,老师告诉我们试卷中那题超出了范围,只有我写对了,老师还特地表扬了我,同学们都向我投来敬佩的眼光。那一刻,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的甜。这就是我的“读书史”,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位好伙伴,一位知心朋友,同学们,你们也想与它交朋友吗?
指导老师 侯雪松
第三篇: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让我得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从朱自清的《背影》体会到了深沉的父爱是如此伟大;从《亡羊补牢》知道了,只要及时补救,就还有一线希望;从《狮子与鹿》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要有实在的作用„„果然应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读书时陷入美妙的文字中,简直不能自拔。有一次,我正沉醉在扑鼻的书香中,为“海的女儿”破碎的爱情感到惋惜;为“快乐王子”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到震撼;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去感到悲伤„„这时,一双大手拍拍我的肩,我甩出一句:“别烦我!”妈妈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你到底吃不吃饭?我不知道喊你多少遍了。”我不得不合上书,悻悻地被妈妈押着
去吃饭。爸爸无奈地说:“你这个小书迷呀,真拿你没办法!”我笑笑说:“朱熹不是说‘读书谓心到、眼到、口到’吗?”一阵笑声传向远方„„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画画真让我着了迷
我有许多爱好,好像是金色沙滩上五颜六色的贝壳。我拾起一片金色贝壳,里面装着我的挚爱——“画画”
我很喜欢画画,曾经去过素描,油画班。小时候,我很喜欢一有时间就拿出白纸,叽叽喳喳的画起来。现在拿起来一看,真叫人捧腹大笑,画得怪怪的——缺耳朵。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画一幅荷花图,用了一个早上。我坐在桌子前面,看着洁白的纸,脑海浮现出荷花的样子。用2b铅笔轻轻勾勒出荷花的轮廓,用粉色笔上上颜色,接着用绿色的笔画出一片又一片荷叶。用银色笔轻轻点落,像下了一场雨。在接下来就是荷
花的梗了,有细有密,一不小心一笔就前功尽弃了,为了它我可是花了不少劲。这时就听到:“罗千芊!12点了,出来吃饭呀!”来自MM的“河东狮子吼”我只好下意识的应:“好……马上。”可是手中的笔还没有放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大作……长吐一口气,一身惬意……我轻手轻脚的拿起这幅含着我心血的“宝贝”细细端详…看着在雨中摇摇摆摆的荷花。有的含着花骨朵儿,有的展开笑脸。雨后天晴,水珠在荷叶中滚动,天空中出现一丝彩虹……画画儿,真让我着迷。
第四篇:读书让我着了迷
读书让我着了迷
新世纪英才学校六(1)班赵雪硕
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百宝箱,里面的每一颗珠宝都有一个故事,都值得我深深回忆。其中,最令我着迷的就属读书了。
书,是知识的宝库,我们就像饥饿的小虫子,尽情地吮吸着它的精华;书,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使我们未来的路更加通畅;书,是力量的泉源,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我是从二年级开始喜欢上读书的,那时只有有一个不认识的字,就得请字典大叔帮忙,往往看一篇故事就得查七八次字典。虽然如此,但我仍看得津津有味,只要一看,就舍不得放下。
记得有一次,我吃过晚饭,刚准备去看书,妈妈叫住了我,对我说:“雪硕,我们一会准备去看电影,你去不去呀?”说着,便拿出了我盼望已久的《孙悟空》3D版电影票。我顿时眼前一亮,刚准备答应,可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书中那精彩的内容,便毅然拒绝了。
爸爸妈妈都非常惊讶。爸爸说:“你不是特别喜欢这个电影吗?怎么不去了呢?”我摇了摇头,坚决地从口中吐出四个字:“我要看书!”
后来,任由他们怎么样苦口婆心地劝告,我就是没改变决定。爸妈没有办法,只好把我留在家里。他们一走,我就拿出书,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书就像一个大磁盘,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
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还提高了我的成绩呢!我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第五篇:读书,让我着了迷(作文)
读书,让我着了迷
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让我得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从朱自清的《背影》体会到了深沉的父爱是如此伟大;从《亡羊补牢》知道了,只要及时补救,就还有一线希望;从《狮子与鹿》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要有实在的作用……果然应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读书时陷入美妙的文字中,简直不能自拔。有一次,我正沉醉在扑鼻的书香中,为“海的女儿”破碎的爱情感到惋惜;为“快乐王子”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到震撼;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去感到悲伤…这时,一双大手拍拍我的肩,我甩出一句:“别烦我!”妈妈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你到底吃不吃饭?我不知道喊你多少遍了。”我不得不合上书,悻悻地被妈妈押着去吃饭。爸爸无奈地说:“你这个小书迷呀,真拿你没办法!”我笑笑说:“朱熹不是说„读书谓心到、眼到、口到‟吗?”一阵笑声传向远方……
读书,真让我着了迷!
书,有时让人伤心;有时让人快乐;有时又让人充满了奇思妙想。书就像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书的世界里充满了奥秘,这个奥秘也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书真让我着了迷。小时候,我就爱上了读书。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街,进了大超市,一排花花绿绿的书出现在我眼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就拿了一大堆的书。妈妈知道我酷爱读书,便买了下来。
书里的故事永远也看不完,书里的知识永远也学不完。童话故事的世界里,美丽的公主总是遭到巫婆的陷害,但是,她们总是能渡过难关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狐狸也总是狡猾的,但是我们也总是看了还想看。
书里的奥秘,我相信,爱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书的大门一定会永远为我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