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发明创造,充分调动我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增强专利意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全省专利申请数量的稳步增长和申请质量的提高,推进我省科技进步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5 3号)有关规定,省财政设立省级专利资助资金。为加强专利资助资金的管理,规范申请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受理的重大发明专利、向国外申请的专利及苏北地区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资助。重大发明专利申请是指:对科技进步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或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条
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对获得受理的重大国内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的申请费、实审费给予资助。
第四条
省级专利资助资金年度需求额度,由省知识产权局结合上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向国外申请专利量提出预算申请,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第二章
资助范围
第五条
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的申请人,应为本省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者户籍在本省的个人。二个以上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可由符合前款规定的任一申请人提出资助申请。一项申请只享受一次资助。
第六条
凡获得受理的重大国内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的专利,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申请人均可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对申请国外专利的,省级专利资助资金优先资助向美国、日本、欧盟的专利申请。
第七条
省级专利资助资金按以下标准给予资助:(一)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审费,由省级专利资助资金资助50%,其余由申请人所在地市、县财政承担;(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苏发[2005]10号)文件精神,省级专利资助资金对苏北地区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给予50%的补贴;
(三)申请国外专利的,每件专利申请按其实际费用发生额,由省级专利资助资金资助5 0%,其余由市、县财政承担;每件国外专利申请除特别重大的发明专利外,省级专利资助资金资助的最高额不超过15万,其余由市、县财政承担。第三章
申请程序
第八条
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须向同级知识产权局(科技局)提交下列材料:(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京代办处受理专利申请的受理通知书复印件一份,缴纳费用的收据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原件经所属县级知识产权局(科技局)核对后返还申请人];(二)个人申请的,须提交本人户口本复印件一份;(三)单位申请的,须提交企业营业执照、事业法人登记证或社团法人登记证复印件一份;
(四)申请人为单位,缴纳费用收据原件已报销入账的,须提供本单位出具的证明及缴纳费用收据复印件各一份:(五)申请国外专利的,需提供我省涉外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相关材料。
(六)提交《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申请表》一份(见附件1)。第九条
市、县知识产权局(科技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本地区的资助资金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并由各省辖市知识产权局、财政局签署意见后,制作本市《申报省级专利资助项目汇总表》一份(见附件2),于每年5月30日前报省知识产权局。
第十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各市申报的资助项目进行审核,并会同省财政厅下达资助经费。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省级专利资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第十二条
申请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材料弄虚作假的,将追回已资助的费用,并给予通报批评;采取伪造申报材料或其他欺骗手段,套取资助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每年对省级专利资助资金使用以及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截留、挪用省级资助资金或配套资助资金不到位的市、县,停止该地区以后年度的省级专利资助资金,并给予通报批评。第十四条
各省辖市应于每年年终将省级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工作总结报省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将情况汇总后报省财政厅。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市县财政局、知识产权局应当按照《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规定,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级专利资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此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的《江苏省省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教[2001]103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甬科知[2011]4号 甬财政教[2011]7号
发文单位: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2011年01月11日
主 题 词:专利 管理办法 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四区二岛”管委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局: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研究制订了《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甬党
[2010]6号),深入贯彻实施《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年)》(甬政发[2009]108号),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专利授权资助
第一条 本市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涉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可以获得授权专利资助。
第二条 专利授权资助申领的对象为第一专利权人地址在本市辖区内的个人、社会团体和注册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资助额度
(一)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2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1000元。
(二)在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6万元,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2万元。涉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每件资助1万元。同一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在不同国家、地区获得授权,按一件计。
(三)专利授权资助资金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本级财政承担50%),由专利权人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发放。
第四条 专利权人申领专利授权资助的,应当在所在地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暂住证)、单位营业执照副本(事业法人登记证或团体登记证)及复印件;
(二)专利证书及复印件;
(三)申请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的,另填《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
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由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知识产权局办理。
第二章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
第五条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是指专利技术产业化效果显著并被认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后享有的资助。
第六条 专利示范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单位,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
(二)企业近两年拥有各类授权专利12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新型专利3件以上),或发明专利3件以上;
(三)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达到3%以上;
(四)符合宁波技术和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近两年连续盈利,企业总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
(五)企业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且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
(六)企业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奖酬制度、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落实;
(七)企业在近两年中没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第七条 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给予20万元资助;在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中,为突出专利技术产业化导向,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在70%以上,且企业总销售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再给予10万元资助。
列入省级专利示范企业的,补足40万元。列入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补足60万元。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开展专利管理体系建设及专利保护等工作。资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和县(市)区财政各承担50%。
第八条 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可申报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具体参照《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市专利示范企业条件,可获市专利示范企业称号,且可参加省级、国家级示范企业的申报,但不再享受第七条所列省、市专利示范企业资助。
第十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
(二)企业专利工作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知识产权奖酬规定、知识产权培训、近两年用于知识产权的费用以及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和收益等情况;
(三)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台帐,该台帐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销售时间、金额、凭证号等内容;
(四)企业近两年拥有的各类授权专利汇总表及专利证书复印件;
(五)具有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研究开发费用、销售收入数据,并附申报企业向市统计局查询研究开发费及销售收入的联系单;
(六)有关制度复印件(合订本)。
第十一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年申报一次,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经服务中心审查合格,按属地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递交一式二份纸质申报材料。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共同认定。
第十二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两年复核一次,凡复核时不符合第六条所列基本条件的,视为未通过,给予摘牌,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两年后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的,不再给予资金资助。
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实行逐级推荐的原则。
第三章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
第十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可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
第十四条 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的专利代理机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上在市级以上管理部门被认定的有效投诉少于2件;
(二)上代理服务援助专利申请不少于2件;
(三)上由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且授权的发明专利不低于20件,并且增幅不低于15%;
(四)上代理发明专利总量占代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5%。
第十五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金额按该代理机构代理的、并于上授权的发明专利件数计,每件补助1000元;上授权发明专利增幅在40%以上的,每件补助1500元。
第十六条 本章第十四条第(二)项所称服务援助是指专利代理机构为本市在校学生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提供免收国内专利申请代理费的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服务援助案件的,按每件专利申请500元的标准由市本级财政给予补助。第十七条 申请专利代理机构补助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
(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包括学生证明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三)专利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上授权发明专利汇总清单;
(五)上代理的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六)上专利受理通知书的汇总清单。
第十八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申请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
第四章 专利奖励经费资助
第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的企业,其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件,或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件的,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条 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0件、100件的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一条 对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2000件、3000件和50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
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200件和3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次年起,专利授权量或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在同一档次,不再给予奖励经费资助。对专利授权量在5000件以上、且增幅达20%的县(市)区,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二条 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25万元、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
第二十三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本级财政承担。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资助经费用于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等建设以及直接参与专利设计和发明人员的奖励。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所得资助主要用于特色产业专利数据库平台建设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培训、保护及执法条件建设等,不得用于发放个人奖励。
第二十四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发文下达。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对专利资助资金的使用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资助资金不支持有专利纠纷的项目。专利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为准。
第二十七条 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在宁波市科技网(http://)下载。第二十八条 对发现骗取或套取专利资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暂行办法》(甬科知[2004]79号)、《宁波市技术交易中介和发明专利代理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甬科计[2007]145号)和《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甬科知[2009]14号)同时废止。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西安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发〔2016〕86号),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发展、追赶超越目标任务,鼓励全社会发明创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利资助资金纳入市财政经费预算,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统一管理,从西安市科技发展资金中列支,逐年适度调整。
第三条 专利资助按照自愿申请、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的资助对象包括:在本市辖区内注册并从事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从事专利工作的个人,在专利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区(县)科技局、开发区(产业基地)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产业联盟、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专业服务机构。专利创造类只资助第一专利权人(专利申请人)。
第二章
专利创造
第五条 申请资助
不享受国家专利费减政策的企业,每件发明专利申请资助2000元;高校、院所和享受国家专利费减政策的企业、个人,每件发明专利申请资助1000元。第六条 授权资助
不享受国家专利费减政策的企业,当年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的,给予每件3000元资助;当年获得国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给予每件1000元资助。
高校、院所和享受国家专利费减政策的企业、个人,当年国内发明授权专利每件资助1500元,当年国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专利每件资助500元。
获得美日欧韩发明专利授权的,给予每件每个国家35000元资助;获得“一带一路”沿线企业主要目标市场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按照实际申请费用的50%给予资助。每件专利申请资助最多不超过4个国家(地区)。第七条
维持资助
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按照每件每年500元给予维持资助,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高校院所,按照每件每年200元给予维持资助。
有效国外发明专利按照每件每年2000元给予维持资助。第八条
专利奖
当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的,分别给予每项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当年获得省专利奖的,按照一、二、三等次分别给予5万、3万和2万元的一次性资助。第九条 每个单位每年专利创造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三章
专利管理
第十条 贯标资助
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通过国家第三方认证,给予每个单位3万元的资助。第十一条 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资助
对当年获得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认定的,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分别奖励企业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第十二条 孵化机构资助
对区域内专利托管企业在50家以上的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或派驻专利特派员的企业,按照每家企业2000元/年的标准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注册企业在50家以上、企业总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0件以上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第四章
专利保护
第十三条
维权援助
对涉及专利纠纷的企事业单位,可向西安市专利维权援助中心提出申请,专利维权援助中心提供免费咨询。第十四条
专利诉讼
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对主动维权且通过司法或行政途径最终确认侵权成立的,按照企业专利维权实际支出经费的30%给予维权资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企业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给予企业专利维权实际支出经费的30%维权费用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五章
专利运用
第十五条
专利交易
对企业发明专利购买、许可等交易给予资助,资助办法按西安市技术交易相关补助政策执行。第十六条
专利质押
鼓励企业使用专利权质押融资。资助办法按西安市科技金融结合业务风险补偿相关办法执行。第十七条
专利信息利用
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评议、专利导航、风险预警等信息利用工作的,经市知识产权局备案、监理和审核合格的,按照企业实际投入金额的3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每年选择若干重点行业和领域,鼓励服务机构连续发布专利分析和预警报告,择优给予每份报告5万元资助。
第十八条 产业合作
对于牵头组建产业专利联盟、专利池,并达成合作协议的企业,在新联盟、专利池正式运作后,经审核同意,视其运行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奖励。
第六章
专利宣传、培训和服务
第十九条
专利宣传及培训活动
鼓励各类组织开展公益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经备案核实并通过培训信息和宣传资料审核的,给予资助。
对区(县)科技局、开发区(产业基地)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各类知识产权公益性组织的各类专利宣传及培训活动,受众人数规模在50人以上,给予3000元/次的资助;受众人数规模在100人以上,给予 5000元/次的资助。
高校、院所、企业和服务机构组织的各类专利培训活动,受众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给予3000元/次的资助;受众人数规模在200人以上,给予 5000元/次的资助。第二十条
知识产权教育
对高等院校新设知识产权专业或课程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工作经费补助。
第七章
审核、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涉及的专利申请、授权资助类项目的申请审核及资金拨付,由西安科技大市场有限公司负责。其他项目按照《西安市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存在侵权行为并经专利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确认的单位当年不予资助;对发生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且数量较大(年超过100件)的申请人,取消当年和下一的申请资格;对弄虚作假、伪造成果、重复申报立项、以不当方式唆使用户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或检测报告,骗(套)取财政资金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项目资金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资助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严格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办法中涉及的专利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或查询信息为准,国防专利不参与资助。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开发区)应参照本办法修订本级专利资助政策,并报市科学技术局备案。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西安市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资助办法》(市科发[2014]77号)即行废止。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西安市知识产权局
西安市财政局
2017年4月12日
第四篇: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
?第一章 专利授权资助第一条 本市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涉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可以获得授权专利资助。第二条 专利授权资助申领的对象为第一专利权人地址在本市辖区内的个人、社会团体和注册企事业单位。第三条 资助额度(一)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2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1000元。(二)在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6万元,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2万元。涉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每件资助1万元。同一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在不同国家、地区获得授权,按一件计。(三)专利授权资助资金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本级财政承担50%),由专利权人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发放。第四条 专利权人申领专利授权资助的,应当在所在地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居民身份证(或暂住证)、单位营业执照副本(事业法人登记证或团体登记证)及复印件;(二)专利证书及复印件;(三)申请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的,另填《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由所属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知识产权局办理。第二章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第五条 专利示范企业资助是指专利技术产业化效果显著并被认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后享有的资助。第六条 专利示范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单位,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二)企业近两年拥有各类授权专利12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新型专利3件以上),或发明专利3件以上;(三)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达到3%以上;(四)符合宁波技术和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近两年连续盈利,企业总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五)企业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且含专利技术的产品年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六)企业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奖酬制度、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落实;(七)企业在近两年中没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第七条 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给予20万元资助;在新认定的市专利示范企业中,为突出专利技术产业化导向,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在70%以上,且企业总销售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再给予10万元资助。列入省级专利示范企业的,补足40万元。列入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补足60万元。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开展专利管理体系建设及专利保护等工作。资助资金由市本级财政和县(市)区财政各承担50%。第八条 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可申报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具体参照《宁波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市专利示范企业条件,可获市专利示范企业称号,且可参加省级、国家级示范企业的申报,但不再享受第七条所列省、市专利示范企业资助。第十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应当提供以下资料:(一)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二)企业专利工作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专利信息利用、知识产权奖酬规定、知识产权培训、近两年用于知识产权的费用以及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和收益等情况;(三)含专利技术的产品销售台帐,该台帐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销售时间、金额、凭证号等内容;(四)企业近两年拥有的各类授权专利汇总表及专利证书复印件;(五)具有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研究开发费用、销售收入数据,并附申报企业向市统计局查询研究开发费及销售收入的联系单;(六)有关制度复印件(合订本)。第十一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年申报一次,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经服务中心审查合格,按属地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递交一式二份纸质申报材料。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第十二条 市专利示范企业每两年复核一次,凡复核时不符合第六条所列基本条件的,视为未通过,给予摘牌,并在两年内不得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两年后重新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的,不再给予资金资助。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实行逐级推荐的原则。第三章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第十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可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第十四条 申报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的专利代理机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上在市级以上管理部门被认定的有效投诉少于2件;(二)上代理服务援助专利申请不少于2件;(三)上由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且授权的发明专利不低于20件,并且增幅不低于15%;(四)上代理发明专利总量占代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5%。第十五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金额按该代理机构代理的、并于上授权的发明专利件数计,每件补助1000元;上授权发明专利增幅在40%以上的,每件补助1500元。第十六条 本章第十四条第(二)项所称服务援助是指专利代理机构为本市在校学生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提供免收国内专利申请代理费的服务。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服务援助案件的,按每件专利申请500元的标准由市本级财政给予补助。第十七条 申请专利代理机构补助时需提交下列材料:(一)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包括学生证明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三)专利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四)上授权发明专利汇总清单;(五)上代理的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复印件;(六)上专利受理通知书的汇总清单。第十八条 专利代理机构补助申请由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第四章 专利奖励经费资助第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的企业,其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件,或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件的,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第二十条 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50件、100件的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第二十一条 对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2000件、3000件和50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对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200件和300件的县(市)区,分别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5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次年起,专利授权量或发明专利授权量仍在同一档次,不再给予奖励经费资助。对专利授权量在5000件以上、且增幅达20%的县(市)区,给予该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第二十二条 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的专利,且第一专利权人为我市的法人或自然人,分别给予专利权人25万元、5万元的奖励经费资助。第二十三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本级财政承担。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资助经费用于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制度等建设以及直接参与专利设计和发明人员的奖励。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所得资助主要用于特色产业专利数据库平台建设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培训、保护及执法条件建设等,不得用于发放个人奖励。第二十四条 专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发文下达。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对专利资助资金的使用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 资助资金不支持有专利纠纷的项目。专利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为准。第二十七条 宁波市涉外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申报表、宁波市专利代理机构补助资金申请表和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申请表在宁波市科技网下载。第二十八条 对发现骗取或套取专利资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宁波市专利服务援助暂行办法》(甬科知[2004]79号)、《宁波市技术交易中介和发明专利代理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甬科计[2007]145号)和《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甬科知[2009]14号)同时废止。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篇:江苏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
江苏省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江苏省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下称“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由省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共同管理,市县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参与管理。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引导资金的预算安排,参与项目库管理和项目的审核;会同省环保厅下达引导资金资助项目的预算;对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和日常财政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环保厅主要负责组织引导资金资助项目的申报和项目库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对申报项目开展评审,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完工项目的验收,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原则
1、“十一五”期间,资金支持的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求,重点支持列入《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工程项目》和其它专项规划的项目。
2、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公共财政对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
3、资金安排“公平、公正、公开”,体现示范性和激励性,专款专用。
第二章
引导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四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区域性、流域性水污染防治项目
指《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工程项目》及本办法规定范围内,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下,以改善流域、区域性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污染源有效治理为重点,通过发挥政府多种资金的整体效益,带动社会资金,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
1、污染严重的太湖及主要入湖河道、长江及主要入江支流、淮河及主要支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及主要补水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列入《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工程项目》的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跨省界、市界,易引起边界污染纠纷污染严重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控制)工程配套 主干管网设施。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引导资金总额的56%。原则上支持截污导流、生态修复、重点污染源搬迁、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不支持城市绿化、环境卫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水供热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或其它与污染防治不直接相关的项目内容。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
指纳入全省分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日供水1万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重点支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生态修复、重点污染源提标治理和重点污染源搬迁项目。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当年引导资金总额的20%。
(三)固体有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辐射安全隐患处置工程。包括:
1、《江苏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内的重点化学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项目。
2、重大辐射安全隐患处置项目
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99号令)实施前已终止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 装置的单位,进行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项目;支持伴生放射源矿勘探、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安全处置项目。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总额的5%。资金不支持征地拆迁、交通工具、办公用房、办公设备购置以及业务经费。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对完成《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主要指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合格的省级试点、示范村进行考核奖励。奖励资金用于村庄工业污染源整治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总额的10%。
(五)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包括:
1、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 资金支持与保护区的性质、规模及人员能力相适应的,必要的科研及观察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生态修复工程、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护设施建设。
资金不支持人员经费支出、日常办公设备购置和办公用房、职工生活用房等楼堂馆所建设以及小汽车购置。
2、土壤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指省重点污灌区、固体废物堆放区、矿山区、油田区、典型 工矿企业废弃地等,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采取生物(生态)修复、植物治理、提气通风、施加抑制剂、客土、淋洗清洗等工程措施开展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总额的2%。
(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包括:
1、全省环境监测、监察规范化建设项目(1)市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对环保系统市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给予补助,市县按规定标准逐步安排相应配套资金,使其具有国家和省颁布的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的监测能力。
资金仅限于支持市县环境监测站按标准配置的监测设备及仪器,不含交通工具、自动监测站、办公用房、办公设备购置和业务经费等支出。
(2)市县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
对市县环保系统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给予补助,市县按规定标准逐步安排相应配套资金,使其基本具有国家和省颁布的环境监察机构建设标准要求的环境执法能力。
资金仅限于支持环境监察机构的“装备建设”标准中的取证设备、执法专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应急设备等配置。
2、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项目
支持市县环保部门投资实施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 施建设,建立污染监控系统。
上述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额的5%。省财政每年安排的“省级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引导资金范畴,统筹用于支持全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七)环保政策研究项目。主要指省级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政策和制度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环保战略、规划、法规、标准的基础研究和制订项目,流域性、区域性重大环境问题的调查以及环境管理技术的研究制订项目。年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总额的1%。
(八)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方针政策,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研究确定的其它环境保护项目。
(九)按不超过当年引导资金总额1%的比例安排项目管理工作经费。经省财政厅审核,主要用于项目库及项目管理网络建设和维护,委托中介机构开展项目前期勘查、检查和竣工验收审查费用,项目组织、申报、专家评审费用等。经费结余滚存结转使用。
第五条 引导资金对多渠道筹资的项目,主要指通过社会化融资落实了自筹资金,或者已取得市、县财政性资金配套支持的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第六条 引导资金的支持方式
引导资金以引导性、激励性为主。对区域性、流域性水污染防治项目中的污染点源搬迁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 目、固体有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对其他项目实行补助。
第三章 引导资金的申报管理
第七条 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组织单位为各级环保、财政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为省属的,通过其主管部门向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申报。无主管部门的省级项目申报单位,可直接向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申报单位为各市县的,由省辖市环保部门集中向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申报。每年年初,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研究制定当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第八条 各市县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直属项目申报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及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本级范围内申报项目进行认真预审,并对符合引导资金使用条件的申报项目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九条
各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建立并管理本级的项目库,将符合引导资金申报条件的申报项目纳入项目库,对项目入库、入选资助名单、项目实施进度、竣工验收、绩效评价、后续支持进行全过程信息管理。
第十条 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苏政办发[2006]113号)及省有关部门下达的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省环保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 与经费补助挂钩。
第四章 引导资金的项目审核及拨付
第十一条 省环保厅会同省财政厅建立引导资金的项目库及评审专家库,并从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的各类项目材料开展评审。专家组由省内外环境技术、经济和管理类专家组成。专家组按规定要求对项目资金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将开展实地勘察及评审),并出具明确的书面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项目申报情况或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必要时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
第十三条 省环保厅、省财政厅依据专家组的意见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实地抽查结果,对照有关规定确定补助项目及补助金额。在此基础上,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及时将补助资金下达项目所在地政府。
第五章 引导资金使用的违规处理
第十四条 引导资金补助下达后,各地应及时将资金专项用于申报项目的建设,对申报的“以奖代补”项目,应用于规划任务内后续项目建设、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等同类环境保护项目支出,不得违规使用。第十五条 补助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应接受同级和上级财政、审计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骗取、截留、挤占、挪用资金,资金安排预算(计划)下达后6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单位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效果的,一经查实,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收回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市县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虚报、截留、挪用引导资金的,一经查实,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专家组专家未执行回避制度,徇私舞弊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两年内不得再次入选专家库。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受理引导资金申报、审批、资金拨付等各环节,不得向项目申报(承担)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OO七年起生效。原《江苏省省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建[2005]31号)中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条款停止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