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安泰社区开展登革热总结
2016年同安泰社区开展登革热灭蚊工作总结
夏秋季节是登革热高发期,同安泰社区自5月以来高度重视登革热灭蚊工作,社区一直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为宗旨,建设干净整齐、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社区。现将2016年同安泰社区居委会开展登革热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工作
同安泰社区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及街道党工委规定的登革热灭蚊工作,以创建广州市幸福社区为目标,全面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居民深入开展登革热灭蚊活动,积极行动起来,主要是入户宣传、派发宣传单张,翻盘倒罐、彻底消除了积存的垃圾,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消除了白色污染、清除巷街杂物,按照街道的统一安排,对社区卫生工作常抓不懈。
二、认真做好社区环境卫生工作
为使得登革热工作深入民心,落实到细处,我社区组建一支登革热喷杀队伍,每周五对社区每条街道每条巷字开展喷杀工作,喷杀人员2人一组,落户派发宣传单,告知居民清洁自家环境卫生,协助居民开展翻盆倒罐工作,利用灭蚊药剂进行深入喷洒,消灭蚊绳滋生源头。
三、引导居民自觉配合做好灭蚊工作
社区开展“保护环境,你我有责”主题活动,号召居民从我 做起,推进爱护环境,保持洁净环境,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社区贡献力量。当天的宣传活动采取发放资料、设点咨询、布置展板、悬挂横幅等形式开展环境保护与登革热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宣传动员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加入到将杜绝登革热的实际行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宣传活动中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四、深入开展除“四害”工作
消灭登革热是创建幸福社区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了提高居民对登革热预防知识知晓率,控制登革热媒介传播,降低布雷图指数。6月14日同安泰社区的工作人员对社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除四害,净家园”活动,对社区实行逐家逐户上门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并对辖区范围内开展统一灭蚊蝇活动。对社区内的水沟、排水系统,垃圾堆放处、杂草丛等范围喷洒药物消灭蚊蝇孳生地。改善辖区生态环境,做好消蝇灭蚊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5月份以来我社区对登革热工作进行了落户宣传、派发药具、喷杀蚊子等一系列工作,社区居民对于本次灭蚊工作表示满意,社区环境整洁有序,未来将继续推动登革热灭蚊工作,对未来的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总结往年登革热防控经验教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部署,确保灭蚊防病等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要通过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向居民宣传普及灭蚊防蚊和卫生防病知识,努力做到人人皆知,提高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三、要重点组织开展灭蚊行动,及时填埋、清除办公场所的积水和污垢,后勤处组织定期开展药物灭蚊,避免蚊蝇滋生,阻断疫情传播源头。
四、登革热与个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有关,社区要告诉居民注意劳逸结合,特别要注意节假日期间的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五、如发生疫情,社区要按照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向街道报告。
珠江街同安泰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O一六年九月八日
第二篇:社区健康教育——预防登革热
社区健康教育——预防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时,可将病毒吸入体内,当再次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导致被叮咬者发病。广东省的登革热是从哪来的?
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东省历年分离的的登革热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所分析的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登革热病毒中,都与东南亚的登革热病毒株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我省的登革热来源于东南亚,属于输入性的。登革热好发于哪些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为3~11月,海南高峰期为4~6月,广东为8~11月。福建的一次流行发生在7~10月。登革热有何临床表现?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 表浅淋巴结肿大。
5.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7.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8. 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避免蚊子叮咬。有关预防措施如下:
1、家中花瓶等容器最好5-7天换一次水,注意清理阳台等地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
2、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3、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4、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5、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6、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请教医生。
第三篇:关于全面开展预防登革热会议纪要
关于全面开展预防登革热会议纪要
为预防登革热进一步加强镇2014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所有管理人员召开了预防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并开展爱卫工作检查,做好预防登革热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1、通过部署加强爱卫工作
2、环卫工工人及群策群力搞好环境卫生,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3、不断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二、街道卫生死角,杂物彻底清理
1、加强路面积水处理
2、街道垃圾屋机周围环境整洁
3、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也要冲洗垃圾屋,清除异味。
三、确保墙角和下水道的排水畅通
1、无散落垃圾和堆积杂物在下水道里面。
2、任何情况下不得堵塞下水道,一旦发现要及时找到相关人员排出污垢。
3、无积水和污垢
四、渠道管理
做好渠边沟、清扫、保洁、清理和疏通工作,避免水。
第四篇:10登革热总结
2010年勐海县登革热监测工作总结
登革热是由1-4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为保证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掌握勐海县登革热媒介情况,我中心根据相关项目要求和监测方案,于6至10月对我县打洛镇曼掌村、布朗山乡曼外村开展了登革热媒介的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一、勐海县基本情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西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接景洪市,东北接茅洱市,西北与澜沧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556公里。距省城昆明786公里,距州府景洪46公里。勐海县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坝交错,复杂的地理特征和高温气候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形成了以热带雨林为主得茂密的森林植被。全年太阳投射角变化小,夏秋受来自孟加拉湾和北部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多阴雨天气,气温不高,天气晴朗,空气干燥,气候温和,形成了年无四季之分、干温季分明的季风气侯。
二、监测方法
/ 7
1、成蚊密度调查
每月对上述2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的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捕蚊点,每点12分钟开展伊蚊人工诱捕,统计其人工小时捕获的伊蚊成蚊雌蚊只数。
2、伊蚊幼虫密度监测
每月中甸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样50户居民。开展永久性水容器和暂时性水容器捞幼调查,统计指标为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
3、输入病例及疫情处理
2010年7月23日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现收治1例登革热病例(张明芝,女,63岁,昭通市巧家县人)。患者于2010年6月(具体日期不详)从昆明到我县勐啊镇纳京村委会纳京九组女儿家居住(其女儿为数年前到我县包租纳京九组土地种植业户),于7月14日又到勐腊县勐满其儿子处居住感不适后到村医处就诊,病情未见好转又先后转勐满镇卫生院和勐腊县人民医院救治,16日晚转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登革热。
该事件受到省、州、县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患者潜伏期内在我县纳京九组居住,为明确是否在我县感染,7月24日由省寄防所、州寄控中心、县疾控中心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纳京九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及处置工作。
/ 7
调查组为了解当地是否存在传播媒介及当地居民感染情况,对患者家周边竹林开展了人工诱蚊及幼虫调查工作:共捕获白蚊伊蚊8只,血清学调查:采集健康人群52人及发热病人5人共114份血清(每人采集血清2份),送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进行实验室检测,28日反馈血清学检验结果(朱发慧、女、47岁lgM(+)、lgG(+),外地种植户;娜体、女、32岁lgM(+)),当地村民),从该结果分析考虑当地存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及该地区人群受过登革热病毒感染。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我县疫情情况,对打洛卫生院、勐啊卫生院开展了发热病人监测工作,目前共采集血清21人份(勐啊卫生院16人份、打洛卫生院5人份)送上一级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调查过程中为提高广大村民对登革热的认识,调查组就地开展了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防治及防蚊、灭蚊知识,并在村长及村医的组织协调下由县疾控中心现场指导及时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及灭蚊喷洒工作。共免费发放消杀药品大功达(高效氯氰菊酯8%杀虫可湿性粉剂100g/包)7.4公斤(配制浓度0.8g/L),喷洒面积约3700平方米,有效杀灭传播媒介,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 7
三、监测结果及分析
2010年勐海县人工诱蚊统计
月份 布朗山 打洛 62 115 27 67 23 48 18 31 3 7
/ 7
结果分析:从上表可看出
1、我县成蚊密度以6-10月成下降趋势,2、我县伊蚊传染媒介主要有白蚊伊蚊和圆斑伊蚊但以白蚊伊蚊为主,2010年勐海县登革热监测点情况 打洛
月份 7 8 9 10
房屋
布雷特
指数 指数 2 0
0 0
布朗山 容器指数
3.57 3.33 0.00 0.00 0.00 布雷特指数
32 12 6 4
容器指数
房屋指数
2.00 2.00 0.00 0.00 0.00
26.84 58.00 11.59 20.00 3.19 10.00 2.80 1.50
6.00
4.00
/ 7
结果分析:由于我县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今年6月后干汗少雨加之我县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对村民宣传及对积水容器积水进行倾倒或沙土填充,居民户中滋生场所减少,6至10月各项指标均为下降走势。
健康人群血清学抗体水平监测:
我中心依照国家及省级登革热监测项目方案在流行季节的前、后(5、11月)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各100份,已送省寄防所检测。
四、存在问题及建义
1、我县为少数民族县,各民族均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文字,因而对于交流及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带来不便。
2、随着我县打洛海关开关,境外登革热流行区病例或者感染者及国内登革热流行区病例和感染者的输入,加之登革热的快速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严重缺乏,容易造成登革热病人的漏诊,很可能引起登革热疫情的蔓延或扩散。
3、登革热疫情处置的专项经费缺乏。
4、我县均为人工诱蚊,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存在着巨大危险因素和不可预测性。
登革热监测工作在我县已顺利开展5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上级部门多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宣传材料
/ 7
开发、资金设备投入及输入登革热病例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同时希望省级能组织各监测点开展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群防群控使我县的登革热监测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2010 7 / 7
勐海县疾控中心 年12月1日
第五篇:登革热防控工作情况总结
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由于目前正值登革热疾病流行高峰季节,我市也出现了散发病例,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及要求,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防控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流行和突发疫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而制定了本院登革热应急预案预案。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登革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疾病预防控制小组及医疗救治小组。
二、召开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加强人员培训。
为加强登革热防控及诊疗工作,更一步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登革热诊疗水平及全院人员加强掌握登革热防控知识和意识,2018年7月18日下午,我院组织了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XXX副院长作了动员讲话,动员全院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防控登革热、消灭蚊虫活动中,防控登革热疫情,作出了几点相关要求。并强调疫情的监测、规范信息报送。强调发热门诊的正常运转,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发现疑似病例,应该分诊到发热门诊由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必要时请疾病控制中心的同志组织筛查。
由医务办XXX主任分别从登革热的历史、流行过程、诊断和治疗,强调发热病人一定要全面考虑病因,加强意识,必要时做血常规检查,遇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下降的病例一定要重视。
三、整治环境卫生,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培训会后由行政办公室组织进行全院卫生整治,翻盘倒罐,清理积水,制定宣传专栏、悬挂防治标语,由公共卫生科发放预防宣传册1100多份,并委托县爱卫办于7月19日对在花丛草地、卫生间、下水道等喷洒灭蚊药物杀灭成蚊,不留卫生死角,预防蚊虫孳生。
通过以上一系列防控措施,使我院医护人员登革热的诊疗水平和识别意识明显提高。增强了战胜登革热疫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