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
考
“>做好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2007-02-10 16:49:10
提要: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当前,“三农”新闻宣传面临政治机遇、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机遇、新闻改革机遇。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应该以提高
认识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造;三是要辩证地看待“三农”的现实问题;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力量给予强力的推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近两年,我国新闻媒体加强了“三农”方面的宣传报道,为在全社会形成重农、支农、护农的氛围做出了贡献。但是总起来看,现在的“三农”宣传还没有形成新的突破,与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
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三农”新闻宣传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媒体既记录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不同的时代为新闻媒体提供着不同的宣传报道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三农”新闻宣传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机遇期,一是土地改革以及其后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再有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可以说,当前,“三农”新闻宣传又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期,这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关系大变革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期,加大“三农”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三
农”新闻宣传质量,开拓“三农”新闻宣传领域,创新“三农”新闻宣传方法,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政治机遇。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从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到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以及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等等,力度空前。这为我们新闻媒体加强“三农”宣传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政策环境。“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和
路径,如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方面的尝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为新闻媒体的“三农”宣传提供了很大的报道空间。
社会发展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达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通常将工业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级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一般而言,工业化中期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有关专家对我国人均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四项工业化发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可以判断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广大农村和亿农民的小康是不可能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基本国力达到一定程度,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了现实的可能。这使得新闻媒体所报道和反映的关于“三农”的意见和呼声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最终落脚点。
“三农”发展机遇。自从年代初期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建立以后,我国“三农”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调节“三农”内部关系来进行的,包括完善家庭承包与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村民委员会直选等等,真正触及“三农”外部大的发展环境的举措很少。应该说,现在,我国“三农”工作已经处在攻坚阶段,很多长期困扰“三农”问题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破解当中,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坚冰正在打破,道路曲折漫长。在这种除旧布新的时代,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碰撞,会涌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社会生活如此富于变化,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
多彩,为新闻宣传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天地,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题材。
新闻改革机遇。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服务大局的同时,普遍加大了新闻改革的力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种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新闻媒体社会价值和赢得受众市场所必需。我国是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市场不仅是经济上需要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而且,有.亿农民已经走进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到处可见农民的身影。关注农业、农村,满足在乡农民和离乡农民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将是新闻媒体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途
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一种都市化的浮躁现象,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热衷于追逐明星、炒作新闻,为了追求卖点,大家互相转抄转载,甚至不惜夸大新闻事实。这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最终也有损于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真正有社会责任感、有市场远见的新闻媒体,不妨加大“三农”报道力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领域,把自己的媒体推向更有潜力更值得开拓的市场,把大量有力度、有深度、可读性强的“三农”新闻推向全社会。
“三农”新闻宣传的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三农”宣传究竟该从哪里着手,怎样才能做好、做新、做出成效?笔者以为,当前,做好“三农”宣传,应该以提高认识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
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一方面
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认识。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推动全社会关注“三农”,我们新闻工作者本身首先要关注“三农”。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主要应该包括对“三农”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三农”内部和“三农”外部同时想办法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包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的认识,对农民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国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认识等等。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农村基础设施陈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
滞后、农民权益屡遭侵犯等问题有待彻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既有多年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长期努力、多种措施并举。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政策、靠科技,也要靠信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作用更加明显。家庭承包经营制实行以来,如何实现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衔接,一直是个问题。在农民不知道种什么的同时,市民也不知道吃什么,因为农产品市场空前活跃,人们要吃得有滋有味且有益健康,各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等,名目繁多,难以搞清。人们特别需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新闻媒体为“三农”服务,主要应该包括政策信息服务、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信息服务和健康生活服务等等。政策和科技,本身也是信
息,也需要通过媒体传播到农村和农民中去。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把“三农”方面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以引起决策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服务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要。因为,更仔细地看,“三农”新闻宣传实际上有两个层次,即“三农”内部层次和“三农”外部层次。在“三农”内部层次,新闻宣传主要解决信息服务问题;外部主要解决为“三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问题。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主要在“三农”以外,大的宏观环境的改观,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是“三农”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三农”新闻宣传的落脚点。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组织化程度又很低,所以他们的正当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新闻媒体的力量来自它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维护社会公正是新闻媒体的天职。为农民说话,维护农民权益,呼吁全社会平等、公正对待农民,新闻媒体义不容辞。农民权益包括经济权益、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农民的经济权益最主要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以及合法劳动获得报酬的权益;农民的民主权利主要是在农村社区内部的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农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农民的国民待遇以及这个群体在国家决策中所处的位势。
以往,我们关注的多是农民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对农民的政治权利关注不够。经济权益要靠政治权利来保障,维护农民权益权利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三农”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而维护农民政治权利则是维护农民所有权益权利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
需要注重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人们常说,要带着感情才能做好“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宣传工作,同样需要带着感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农民的命运视而不见毫不关
心的人,能够写出有感染力、能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新闻作品来。农民工工资和待遇问题,经过众多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大量报道,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公众的关注,终于在××年的春节前,带来兑现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的热潮,并带来一系列建立保障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讨论。这是新闻媒体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当中的成功之举,体现出新闻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力量,而媒体的力量是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广泛的人文关怀为前提的。
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造。很多新闻工作者一直非常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创造,写出了不少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但是客观地说,以往的新闻报道,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宣传较多,对农民的创造关注不够。而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
都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农民都在进行着新的创造,关键是要发现它,挖掘它。新闻工作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农民是实践的主体,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是“三农”新闻的不竭源泉。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与农民和农村干部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什么事情使他们高兴、什么事情让他们发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新闻线索,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是要辩证地看待“三农”的现实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上累积形成的矛盾,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既有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基层干部工作上的原因。既有“三农”内部的因素,也有“三农”外部的因素。“三农”问题牵涉面很广,往往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角度看,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社会事业、保护农村干部积极性和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与安排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利益冲撞。所以,“三农”宣传在强调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另一面的问题,要照顾到前后左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问题,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
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三农”宣传面广线长,难度较大。在大农业领域、宏观层次上,有农业、林业、水利甚至包括气象、电力、机械、金融、保险等等;中观层次上,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资、贮藏、运输业等等;微观层次上,有粮食、棉花、油料、肉蛋奶鱼以及瓜果蔬菜茶叶等等。在农村领域,除了农业、乡镇企业等经济内容,也有乡村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等社会内容。在农民
领域,内容则更宽泛了,在当今的中国,农民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中国的“三农”问题弄通吃透非常不容易,有很多“三农”战线上的干部、专家,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或解决其中的一两个问题。搞“三农”报道,要比从事其它方面的报道复杂得多、费心费力得多。况且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不高,到农村采访避免不了吃苦受累。所以,搞“三农”宣传没有点吃亏吃苦的准备,没有点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只要我们真正提高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勇于为“三农”说话,加强为“三农”服务,带着感情去从事“三农”新闻宣传工作,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创造,辩证地看待“三农”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三农”宣传工作,我们的“三农”宣传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创出新局面。为了能够让亿
万农民更加富裕、更有尊严地生活,为了小康社会在我国的全面实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值得去做,应该努力去做。
第二篇:如何做好新时期部队新闻宣传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部队新闻宣传工作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宣传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从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看,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总是随着党和军队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军事新闻工作者,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自觉站在履行好军队职能使命的高度,充分认清角色定位,进一步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
(一)要有胸怀全局的传播眼光。当前,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网络化的浪潮中,军队新闻人再也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方面,全球化意味着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渠道,在多元共生的全球文化环境和传媒市场上,更好地展现人民军队的形象,表达我们的立场,宣扬我们先进的军事文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危险和挑战。因为我们再也无法有效限定一句话、一件事、一篇报道、一幅图片的影响范围。信息传播的全球同步流通,逐渐模糊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我们周围发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通过广播、电视或网络被整个世界即时知晓。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具备符合全球化的要求与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深刻体察全球化带来的国内外舆论格局的复杂性、多变性,更多地思考怎样适应国际传播体系、怎样有效影响国际舆论,从战略高度、从全局高度,大力宣传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动部队硬实力的提升
(二)要有跨文化的传播意识。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是展现部队建设成果,提升队伍良好形象,促进内外和谐的有力载体与重要平台。通过新闻宣传,可以充分展现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部队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业化氛围浓厚的传媒环境中,在价值多元的国内外受众面前,军事新闻涉及的主要题材及所秉持的文化品格都会遭遇一定的文化偏见。经由军事新闻工作面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公众展现人民军队光辉形象,增强人民军队软实力,有赖于军事新闻工作者跨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在谋划和实施宣传先进文化时,要对受众做好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上的分析,切实按照跨文化传播的要求来做有针对性的专门设计,以此作为军事新闻工作者普遍的和自觉的努力,积极探索与军事新闻的当前任务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比如,中华文明和人民军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等,也都可以成为跨文化有效传播的着力点
(三)要有“隐性达意”的传播能力。所谓“隐性达意”,就是立足事实,通过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挖掘事实及事实之间相互联系中蕴藏的逻辑说服力,而不是依靠直接议论,含蓄而充分地表达观念和立场。这是“用事实说话”这一新闻宣传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军事新闻宣传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必然要求也很高。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
不在,宣传文化的方式又没有固定模式。面对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担负起宣传先进文化的重任,就必须大胆突破传统运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隐性达意”的传播能力。要学会寓宣传于信息服务之中,通过快速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配合以恰到好处的表态和言论体现引导性,从而高质量地掌握军事新闻的制话语权,理直气壮地表达我军立场观点,潜移默化地宣传我军思想文化
第三篇: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
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
潘盛洲
2015年11月06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上、在深入各地调研考察中,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三农”工作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理论风格,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就是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比如,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又如,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再如,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对“三农”工作的时代定位,也蕴含着习近平同志深厚的“三农”情怀和远见卓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与依靠。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依靠农民的支持参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农业的积累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依靠农村改革的率先推进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三农”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农民仍然是全社会的基础阶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仍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首要的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自觉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这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信息化日新月异,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反哺支持作用、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信息化的提升改造作用,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应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清醒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既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树立大粮食概念,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同时,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以破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民族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在工作中既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瞎指挥。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健全与国情相适应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比,“三农”投入总体还显不足,机制有待完善。应尽快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农业补贴办法,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市场调控水平,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这些论述不仅阐明了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维护农民的生产要素权益。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保护农民权益,高度重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他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解决途径。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让“农民”由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多管齐下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年轻人务农,根本的是要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使从事农业的农民得到与城镇职工基本相当的收入。应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尽量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因地制宜研究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等举措,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四篇:新闻传播学-新时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要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中国,需要中国媒体的努力。只有采用符合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的宣传手法,才能使宣传内容为受众所接受。对外宣传的受众是特殊的,不同国家的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对外宣传工作就是要适应别人的需要,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新的传播手段把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转变成别人能够接受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关键词对外宣传;国家形象;传播手段
对外宣传工作,既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树立我国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家发展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了解中国的欲望将进一步增强。面对新时期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国际传播观念的转移和国际传播一体化的加速形成,我们必须加大对外宣传改革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环境,更好地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一、做好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首先是展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时期里,国际传播对象的重心已转移,传播观念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进一步塑造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其次是宣传我国外交政策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外宣传,可以阐述我国政府这一主张和对一系列国际事务的立尝举措,让世界各国明白中国的真正意图,让世人逐步认识中国的面貌,纠正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最后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窗口进一步扩大,国外媒体进入中国的机会增多,人数扩大,宣传报道我国情况的数量增加,但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国度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立场会导致对我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由于他们的视角不同,对中国的认识也会不同。很有可能宣传不同的中国形象,这很正常,也应当理解。但中国只有一个形象,因此,中国真正的形象只能靠中国自己来塑造、来设计、来定格、来宣传。
二、新时期我国对外宣传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都在发生变化,加上西方文化借着我国对外开放之机大举进入我国,更增加了我们宣传媒体的困惑和彷徨。对外宣传出现了僵化、保守、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和国际受众要求的现象,对外宣传工作存在着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手段落后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自我宣传力度校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自我宣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有的时候花了功夫和金钱,但却收不到期待的效果,缺乏有效的对外宣传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二)对外宣传效果差。在过去,我国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媒体主要有中央电视台9套、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盛市电视台也加入行列,积极参与对外宣传,这不仅是宣传了国家,也宣传了本地区,同时还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外宣的作用虽然主要还是为政治服务,但现在也逐渐成为各媒体机构和电视台进行形象推广和品牌宣传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各媒体视野和意识的进一步开拓和提高,媒体进行对外宣传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有节目联合制作、节目交换、节目输出、人员交流以及举办各种媒体活动来促进沟通,也有通过整频道在境外落地来给予海外观众对中国更为直接的感观认识和视觉冲击。然而,工作虽然做了很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努力在国外的宣传效果实际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
(三)语言表达能力低。语言是我们对外宣传工作目前在境外的影响力不大的主要原因之
一。无论是整频道在境外落地或进行节目交流,如果是需要大批量、有质量的将所有节目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目前国内除了中央电视台第9套节目有这样的实力外,其他的媒体恐怕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在人力、财力和时间方面都十分缺乏。这也是因为我国绝大多数的电视台或电视频道都是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对外宣传虽然重要,但也只能是用对内宣传的一套东西来兼顾。我们必须认识到。内外还是有别的。此外,语言还有另一层意思,即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话来进行宣传。在进行对外宣传时。我们应当注意避免使用平常习惯了的说教式、口号式或者是放大化的语言,对外宣传语言应该尽量朴素、平实。因为外宣工作更应该是启蒙,是平等交流,而不是灌输或自言自语的教导。
(四)电视制作理念上存在差异、宣传报道方式上有差别。一些在国内司空见惯的报道形式在国外根本没有市场,比如我们国内对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和手法,比如一些宣传性、口号性太强的节目等等,国外受众一般不太喜欢。目前我国电视宣传报道同世界各国比较,在节目制作的手法、理念和喜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然,同样的宣传内容要满足所有对象的需要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但要求我们在做对外宣传时,必须要做到“外外”有别。必须先了解宣传对象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自己再作出相应的安排。比如说,北美地区的节目制作手法偏向灵活、新颖,那么一些严肃正统的节目与他们交流恐怕效果不会太理想;欧洲人喜好纪录片,他们认为纪录片可以反映真实现状,所以用综艺娱乐性质较强的节目对欧洲宣传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亚洲一些传媒业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则比较喜欢年轻化、形式活泼的节目。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得很好,使中国甚至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致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新闻节目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访问广西电视台的东盟各国电视台代表团增多,就连正日益崛起、目前在亚洲甚至全球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加坡亚洲新闻台也主动提出与广西电视台进行新闻交流的要求。总之,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要吸引更多的国外媒体来为我们服务,宣传我们的形象,就必须把节目做好、做巧,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投其所好。
(五)我们的节目缺乏品牌和包装。我们现在的一些对外宣传节目缺乏品牌意识,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国外举办活动时,自己认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但在当地影响不大,总显得很平淡甚至悄无声息。这也许有资金方面的原因,但我们对自身品牌的包装这一问题没有很好地注意,营销和推广意识较淡保如果缺乏宣传途径或办法,可以通过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实现,比如有效的协议或合同将更好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或者与当地的政府部门或是影响力大的主流机构合作,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选择合适的境外合作伙伴也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事情。不过,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做在前头。
三、新时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新时期如何改善自我,以便缩小意识形态上的差距,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以下几个问
题值得思考。
(一)要深入了解外国受众看待事物的出发点。外国受众更关注的是人性化的故事。在他们看来,任何报道、任何节目,如果缺少了人物,一切都是空话。很多情况下,我们做节目时往往花很重的笔墨去介绍祖国的江山美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或经济建设,但我们都或多或少忽略了这其中的人。笔者曾听到一位来访的法国纪录片工作者在参观了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桂林山水后发出的感慨,他说,桂林山水风光固然很美丽,但如果看不到人,尤其是劳动中的人,这一切都显得很苍白。他还告诉笔者,做节目也一样,人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人的故事是发生在美丽的风光背景下,节目会更加成功。来访的美国领事馆文化参赞也曾经向笔者描述过,江泽民访美时全美国的老百姓都更加津津乐道的是他如何到农场里作客,如何探访普通百姓的家,如何幽默地用英文对话以及俏皮地带上象征美国文化的牛仔帽,而美国的媒体也是乐此不疲地从这些角度进行报道。给美国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严肃的国事访问或官方会谈。国际广播电台的俄文专家,圣彼得堡大学中国历史学博士鲁萨诺夫也认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应当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形象,即使是报道政府工作,也应当重视领导人的普通人一面,比如非典时期温家宝总理的平民化一面,就是中国形象的良好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己应该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形象代言人”。此外还要做到“外外有别”,这要求我们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人在介绍中国的时候一定要对对象国的受众有全面的了解,不但要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还要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例如,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欧洲人则更关心环境和反对战争;日本人喜欢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民间奇趣;泰国人乐意关注中国的大众民生等等。同时中国的对外宣传要注意区别对待,要研究对象国的受众中间存在哪些不同的思潮、哪些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对于构造我国的对外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见,对外宣传要起到好的作用,收到好的效果,了解宣传对象需要什么、接受什么、爱好什么等都非常重要,否则将是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二)要认真设计与塑造宣传形象。正如任何一个企业在广告宣传时都希望树立一个铭刻有自己企业标识的形象或文化一样,中国的对外宣传也要设计和树立一个形象,让别人一提起你就能联想到属于你的特质。比如提到法国,人们就会想到浪漫;提到德国,人们就会想到严谨等等。电视台对外宣传也应该如此,可以以时尚元素取胜,也可以以民族风格胜出。但要求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进行统一的、长期的整体包装策划。实际情况是很少有机会让各部门在同一时间来进行对外宣传活动的,只不过是我们必须懂得通过一个统一的概念。让世界对我们的特点逐渐形成一个共识而已。
(三)要尽力避免中国对外宣传被边缘化。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的对外宣传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等四大窗口以及《北京周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了望》杂志海外版、《华声日报》等新闻传播媒体早已走出国门,媒体种类基本齐全,但实际上我们的对外宣传与发达国家比仍然落后,中国的主流声音被封杀、被排斥在西方主流媒体之外的事实还比较多,我们对外宣传影响较大的只是海外华人群体。要改变这一状况,使中国的国际传播真正对各国产生实际影响力,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传播对象。
(四)要突出对外宣传重点区域。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外宣传很难四面出击、面面俱到,把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作为自己对外宣传的对象,只能有选择地集中力量对重点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南亚是个重点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法国、德国等都应成为我们对外宣传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国家。
(五)要明确对外宣传的重点受众。上述已提出对外宣传的重点区域和国家,但还不够,因为这些区域和国家的受众很复杂,很不同。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对外宣传一定要针对受众所需,投其所好才能达到宣传目的,收到宣传效果,产生宣传影响。从近几年的实践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受众应以中产阶层的受众为主,这不仅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这一人群数量大,分布广,还因为这些人群有更多的时间,能听到和看到我们宣传的东西,这些人群的意见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大。
总之,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内舆论氛围,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国际舆论对国家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外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为此,我们应当及时总结推广对外宣传工作的新的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五篇: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建宣传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建宣传工作
廖颖恒
做好党建宣传工作,是提升党的建设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推动新形势下党建宣传工作,要继续创新宣传方法,采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新媒体的宣传作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更新更加迅速,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如何善于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党建宣传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党建宣传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双管齐下,传统宣传媒体与网络载体宣传相结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内执政的根基,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宣传的对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广大青年、中青年甚至少年,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也是我们党潜在而巨大的后备力量,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就是党建宣传工作很大的成功。因此,如何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舆论主导权,提高他们对党建工作的兴趣性和关注率,是每位党建宣传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以传统的宣传媒体为载体进行宣传,例如利用党报、党刊、电视新闻等形式集中学习传达各种文件精神,对工作进行报刊式的新闻报道宣传,对报告式的树立典型。以便在广大群众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的冲击,网络上的BBS、微博、论坛、QQ等工具,都成为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广度的帮手,针对年轻党员的学习、工作思维以及方式。在继续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只有站在网络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宣传工作要更适应时代,更贴近群众,更注重人文关怀的观念,变传统的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打破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束缚,切实增强运用网络开展宣传工作的意识,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新渠道,大力提高党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运用网络平台拓展党建宣传的途径
通过业务网络、电信互联网开展无涉密党建宣传工作。拓展微博、论坛、QQ等途径,建立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如创建“党建宣传工作QQ群”、“党建宣传工作论坛”、“党建宣传工作微博”等,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党建宣传工作。
(一)通过业务系统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宣传工作。业务网每天浏览人数多,信息量大,可在业务网络平台上设立“组织建设”或“党建宣传”等专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近期工作安排等文件上传,便于学习、交流。通过集群网以及远程教育广播系统,不定期给党员发送信息,开展党建宣传。
(二)通过“党建宣传工作论坛”,开展网上党课,大力开展党建宣传工作理论学习。当前,各种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干部每日外出巡查、执法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建立支部宣传信息员制度,确定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党员作为网络党建工作信息员,撰写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在“论坛”中上传、共享,让党员干部时刻知晓近期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三)通过“党建宣传工作交流QQ群”,发送党建信息,设立上下联动的工作展示窗口。收集党员干部撰写、发表的调研文章,加强党建工作的理论探讨,通过“QQ群”发布图片、视频、文字,反映各支部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情况,展现党员在平凡岗位中的风采,树立先进、宣传先进,挖掘工作中的闪光点,加强各支部及党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以利举措互用、经验互学、信息共享。
三、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网络建设
(一)持续优化新阵地,重视党建宣传网络平台建设
门户网站作为党组织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是搞好党建宣传,让社会了解党建工作,提高其社会知晓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眼于“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寻求党建宣传教育与党员群众需求满足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做好网络党建宣传栏目的改版升级,不断适应广大网民的兴趣和需求,使之成为融“网上办公、知识学习、活动展示”等为一体的网络宣传和学习的平台。
(二)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契机,全力拓展网络宣传功能
为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对门户网站党建宣传栏目设置、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调研和精心设计。学习、借鉴、吸收党建网站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挖掘、拓展网站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条件,在网站分别设置“组织建设、领导讲话、最新通知、基层党建、观点争鸣、调查调研、远程电教、党员风采”等栏目,加强与各类重要网站的链接,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有效适应党建宣传对象的需要。
(三)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促进规范化管理 一是完善党建网络宣传工作归口管理制,有专人负责党建网络宣传工作的日常管理;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建宣传信息员队伍,以支部或科室为单位,由相对固定的信息员承担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三是认真落实教育培训工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提升信息员写作技能、多媒体应用能力,着力在宣传作品的创意和趣味方面下功夫,提高信息质量;四是强化宣传员队伍的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把握好各种网络载体的发布关口,严禁发布涉密、涉稳、敏感信息,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党建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党建宣传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