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小结
巴 音 村 宣 讲
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总结
根据州、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乌兰县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1号文件)工作从3月10日开始,历时25天。我们严格按照省、州、县委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了宣讲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此项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巴音村全村总人口为103人,32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有少量畜牧业的小村,耕地面积460亩,以小麦、豌豆、青稞为主要农作物。另外饲养山羊、绵羊约412只和黄牛50头。此次我县下派驻巴音村干部人数共3名,其中县下派2名,乡镇下派1名。
二、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3月1日,茶卡镇镇政府组织县、镇两级抽调的各单位人员召开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动员会议,茶卡镇地区督导组组长李福英同志在会上要求下乡干部首先真正掌握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群众中宣传讲解关于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效。这次宣讲工作,除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宣传以外,深入农户家中利用炕头座谈聊天的形式进行入户宣讲,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把文件精神传达给农民。
2、让村民充分认识到这次下乡宣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宣讲活动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实际行动,力争把两个1号文件中“两减负、三补贴”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核心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农民,把中央和省委的支农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农民真正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3、结合我单位工作大力宣传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利用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的有利时机与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相结合,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宣传鼠疫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的防治知识,发放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小册3种80本,宣传单2种50张。进一步体察民情,心系农民,切实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
4、深入了解村情民情,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驻村干部在宣传文件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切实为民办实事相结合,了解农民籽种、化肥、农机具等春播物资的准备情况,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5、宣讲1号文件与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这次干部下乡驻村适逢我县村级“两委会”班子换届选举。驻村干部在宣讲1号文件的同时,与乡(镇)、村干部共同协助村两委会做好选民榜、提候选人等工作,确保了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6、针对拉萨“3·14” 事件在村民中开展了稳定民心维护我县社会秩序工作。我们于24日至25日在茶卡镇巴音村群众中大力宣传这次拉萨“3·14” 打砸抢烧的破坏活动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图谋,是**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其险恶用心都是借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发难,企图搞乱人心、搞乱社会,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因此,广大农牧民群众,一定要充分认清“藏独”分裂势力的险恶用心,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在巩固发展现有斗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更加坚决果断的态度,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彻底粉碎“藏独”分裂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努力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在时间安排上紧凑适时,在内容安排上切合农村实际,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民们真正理解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党和政府关于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做到了执行支农政策不走样、不截留,帮助当地农民理清了发展思路,使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开放,致富求富的思路更加活跃。
2、帮助村“两委”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下派干部通过参与“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下乡驻村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使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加深了对“三农”工作的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
3、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与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相结合,从本职工作出发,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宣传鼠疫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对疾病的预防与自身保健能力。
4、让广大群众,一定要充分认清“藏独”分裂势力的险恶用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在巩固发展现有斗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更加坚决果断的态度,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彻底粉碎“藏独”分裂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努力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村民们认为政府果断平息这一事件,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制,保护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力维护了藏区的社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灌溉水渠严重损坏。巴音村一直以来农业水利灌溉存在问题,没有规范的水渠,不能充分利用水利资源,每年开春组织村民维修水渠,今年现有60%的耕地尚未浇上水,目前正在组织村民维修水渠,现有三条水渠约有20公里,需要解决规范的水渠。
2、农民住房陈旧,部分58年修建的简易平房出现墙体裂缝和房顶塌陷现象,到处可以看到破烂不堪的旧围墙,这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农民希望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
3、村民与邻居乌兰哈达村的珍本牧民时常发生纠纷,原因是牧民珍本的马牛多次进入巴音村的退耕还林地中践踏种植的黑刺树,几年来乡政府一直没能解决,农民希望政府给予解决。
4、农民提到巴音村的硬化路能否给予解决。
五、建议
短暂的宣讲工作即将结束,但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建立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农村方针政策的长效机制。
1、建立和完善村委会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要求。建立村委会工作联系制度和重大事项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议。建立和完善农村领导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科技知识培训,增加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三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三农”工作服务。
4、加强信息工作。按农村工作主要环节及农村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搜集、整理、发布、报送相关信息,把信息反映的触角延伸到“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为进一步迅速了解掌握情况,妥善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巴音村宣讲小组
2010年3月20日
第二篇: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同志们: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了发XX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1号文件既是去年1号文件的继续和延伸,又是中央对“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央对今年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1号文件出台的惠民政策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今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胡锦涛总书记XX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农村视察时明确指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绝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绝不能收回,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这三句话就是XX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按照这个基调,中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力基础。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中央提出的重点是加强“六个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本着全面加强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主要出台了三个方面政策:
1、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XX年,在国家扶持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我省今年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可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行为。
2、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中央财政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
3、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在稳定现在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从XX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今年“1号文件”提出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原则:“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另外,今年中央对农民新增的实惠还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等。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还做出了一些新规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XX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三、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 做为我们XX县,就是要在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1号文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把做好“三农”工作与加速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要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加大争取项目、引资金力度。我们是特色农业大县,是水利大县,按照1号文件,在国家投资上,对口的项目很多。全县上下都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研究政策,做好前期工作,切实加大争项目、引资金力度,力争使更多更好的涉农惠民大项目、好项目落户XX,通过项目实施与拉动,促进和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再引进1—2个像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一样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要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近年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瓜果节、瓜菜节、绿色瓜果菜博览会。通过举办博览会,进一步坚定了全县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可以说,办好博览会不权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行动。今年,我们要继续办好第四届中国·绿色瓜果菜博览会,全县上下都要强化“当好东道主,办好博览会”的意识,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精心筹备,要以会为媒,广交朋友,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升特色农业。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农业资源,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采取企业化的组织形式来培育市场主体,使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抓特色,上规模。进一步把以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对于瞅准的产业,要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抓住商机,大干快上,在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形成规模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要瞄准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领域,改变“经验农业”的做法,走“精准农业”的路子,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农村建成新型工业化的“无烟工厂”。要抓龙头,强加工。要按照一个产业抓好一个龙头,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集中精力、财力,培育建设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积极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变成工业生产的前期车间和原料基地,真正做到使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足够的产业基地做支撑,每一个产业都有相应的龙头来带动,使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火车头”。要抓市场,促销售。要切实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外埠窗口建设;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无公害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创立绿色品牌,打造市场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加速新型工业化,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是基础。我们要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主特色,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强攻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突出工业型、产业型项目,全力争取,重点突破;围绕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工业发展建设原料基地,打造前期车间;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反哺农业,致富农民,统筹城乡,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抓新型工业化,决不是放弃农业片面地强调工业,而是把新型工业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工业化的方式和手段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而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走具有地主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这个思路,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得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下符合地方实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工业化大旗,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以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的发展阶段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金钥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农业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协调推进“三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一、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作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如果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增强,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更没有实力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传统农业改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首要的是紧紧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应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产业和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城乡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走“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村”的发展路子。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用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大力实施农业工业化,建立农业工业化示范区,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促进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以增强工业吸纳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涉农中小企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新型工业化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二、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城镇化作为城乡资源要素和生活方式融合的过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协调推进“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大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二元经济矛盾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让7亿多农村人口长期固守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富不起来,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解决不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也才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只有立足实际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城镇相融合,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才能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很大。同时,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也很大。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特有优势。为此,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就业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重点,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
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开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我们要把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黄金产业”来经营,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落实中央精神,要求我们深化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现代农业区域空间布局,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构筑牢固的农业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制度和机制,依法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着力培植、扶持一批能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把田间的产品优势变成餐桌上的食品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以“三化”推动城乡共同繁荣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只要把协调推进“三化”的立足点放在加强“三农”上,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抓住机遇,把政策用足用好,把工作做细做实,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同志们: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自1986年以来,时隔17年之后,于20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去年1号
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人多地少、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了发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1号文件既是去年1号文件的继续和延伸,又是中央对“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中央对今年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1号文件出台的惠民政策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今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农村视察时明确指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绝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绝不能收回,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这三句话就是2005年中央农村政策的基调。
按照这个基调,中央提出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中央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民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生产力基础。
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中央提出的重点是加强“六个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本着全面加强以上六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主要出台了三个方面政策:
1、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在国家扶持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我省今年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可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
第五篇:宣讲工作小结
经工办“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宣讲工作小结
按照裕转组[2012]7号《“裕民县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办于3月21日-3月23日用了3天时间,深入五乡一场针对2011年农业形势和2012年主要惠农政策开展了宣讲。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四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宣传政策法规、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的目标,开展广覆盖、大规模的集中普及培训。我办结合单位基本职能和工作范围精心组织宣讲提纲,由主任亲自选定宣讲主题,并亲自带队开展宣讲。抽调三名干部组成巡讲组,由专人负责宣讲工作的对接、宣讲材料的收集、宣讲活动的宣传和资料发放等工作。做到了精心筹备、用心讲解、热心解答,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关注。
二是紧扣主题内容丰富。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财政惠农资金补贴政策为重点,开展宣讲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培训农牧民、种养殖大户、经济能人、基层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组织500余人。宣讲过程中,还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用技术》赠书活动,发放书籍800余册。全程邀请电视台记者进行宣传拍摄,接受记者专访,达到了宣传、教育、传播相结合的目的。
三是深入浅出切合实际。
以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优结构、促转型、强产业、保生态、增后劲、惠民生”的要求,以今后几年农业发展前景、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为方向,加快推进县委、政府确定的“三个万亩”、设施农业、“三个下来,七个起来”、新农村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工作任务的落实。以抓示范、促典型的方式激励农牧民主观能动性和响应政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