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

时间:2019-05-12 16:5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

第一篇: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

健全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

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应当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如何大兴联系服务群众之风,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深刻认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历来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不能变;始终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谦虚态度不能变;关心群众疾苦,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真挚情感不能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作风不能变。”去年以来,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了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旗臶鲜明地指出要密切联系群众,旨在取信于民、获得群众支持。党的历史和实践都铭刻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 1

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苏共执政70多年,2000多万党员,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脱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务必强化忧患意识,务必居安思危。因此,只有建立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

二、当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街道)和村(居)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村(居)党员则是党最基层的急先锋和先遣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当前在大多数村(居)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时间少、内容偏,联上多、联下少,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一些党员甚至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意见很大。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有诸多因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尽管各级党组织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不乏宗旨意识方面的内容,但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加之一些村(居)党员自我学习不多、党内锻炼不足,对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摆在了次要位臵。二是真正走近群众身边,服务群众的时间还不够多。如部分村(居)主干,经常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忙于日常工作,真正沉下身子,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有些党员虽然身在村(居),但心不在村(居),对身边群众不愿意去了解,对群众没有感情,很少甚至不会主动到农(居)民家中走访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绕道走”,仅有的一些走访也局限于上级指令和硬性指标等。三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不全面。部分基层党组织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党员公开承诺、分片包联、集中服务等规定动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服务的实质性工作匮乏,党员群众呈现两条平行线,平时不接触,一交叉就是矛盾纠纷,而涉及内容又集中表现为新村(居)建设规划、村民违规建房、土地征用、计生等问题。党员干部对问题把不准,认为联系服务群众就只包括解决上述问题,忽略其他应该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例如带领农民致富、盘活集体资产、服务农业生产、维护村(居)社会稳定等,造成当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片面、狭窄。

2、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缺失。一是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缺失。在当前村(居)大范围的存在着集体经济发

展滞后甚至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使得村(居)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也使得村(居)党员在面对生产、经营自主性日益扩大的群众面前,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和途径,客观上造成了村(居)党员“联下少”的现象。二是村(居)党员干部的考核提拔机制存在诸多弊端。村(居)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考核不需要群众的参与,群众没有发言权,在涉及到党员干部提拔考核时,存在“一言堂”弊端,群众说了不算,缺乏有效的监督,这就从源头上使得村(居)的党员干部没有动力去联系服务群众,只要与上级领导保持好关系,考核提拔就不成问题,导致党员干部“联上多”现象大行其道。

3、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不多。一是联系和服务群众创新不足,被动执行。当前村(居)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存在以“结对帮扶”、“蹲点驻村”等机关干部下乡服务为推手,自己被动参与其中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意识。二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只能停留在进行一般的捐款捐物等简单的帮扶上。三是工作方法简单陈旧。一些村(居)党员干部落实工作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靠“经济处罚”,解决纠纷靠“恐吓哄骗”。四是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党员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工作重视不够,党员不愿“惹”群众的事情,以自保心态对待村(居)工作,造成当前村(居)一些群众想找党员反映问题却得不到应

有的反馈和处理。

4、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不足。一是村(居)党员干部和党员文化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一部分村(居)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普通群众,更谈不上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造成村(居)很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够好。对村(居)党员进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短期、形式的培训造成当前村(居)党员参加了培训却帮不了村民什么忙的尴尬局面。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村(居)党员热衷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以及应酬,静下心来抓落实少,倾听群众声音,踏实解决问题更是凤毛菱角,一部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和村(居)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对加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建议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街道、村(居)两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解决问题。深入开展了访谈慰问、结对帮扶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提高、丰富完善。一是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把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好的形式和办法进一步制度化,广开言路,积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为他们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二是坚持和完善了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制度。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不断改进村(居)“两委”班子、村(居)干部的作风,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具体来说,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管理制度

1、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功夫在平时,“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政府的大门”。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注意调研成果运用,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进百家门、解百家事、暖百姓心”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应长期坚持下去。

2、健全民意表达制度。一是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6

有愿意反映问题的措施,保证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大力实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村(居)民议事等做法。三是公开设臵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3、健全服务群众制度。一是依托村(居)自然村、党小组、居民区网格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法律援助、领导督办等各项服务群众制度和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健全各级便民服务网络,开展联动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探索开展领导领衔、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一线工作等破解难题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联述联评联考”工作中,加大考评权重,完善考评机制,确保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4、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一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

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是依法妥善处臵和化解各种矛盾,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扎实做好矛盾排查,对信访案件继续实行“五包一”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带着感情服务

1、带着感情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无往而不胜;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目前,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仍然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智慧,党就很难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方针政策;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就会有名无实,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尽管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把实际困难真实告诉群众,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制定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时,要认真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做到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决策;没有经过反复论证、比较鉴别的事项不

决策;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事项不决策。特别是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直接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受益不受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和标准。有些政策措施即使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但群众一时不理解或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行决策。真正使我们的每一项决策,既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当前,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领导干部心中有没有群众,主要看其是否有群众观点,是否走群众路线,是否有群众感情,是否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否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把群众需求作为施政决策的标准。心中有没有群众,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应当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谁漠视群众、疏远群众、伤害群众,谁就要栽跟头,垮下台。

2、带着感情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因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别产生的矛盾。在城区,主要集中在企业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城中村房屋拆迁和征地补偿等问题上;在农村,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搬迁安臵、贫困人口和干部作风等问题上。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

并不单纯是由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当前的许多矛盾往往都是通过干群矛盾集中表现出来,这些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干部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广大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如果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再复杂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反之,就会漠视群众,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臵若罔闻,遇到矛盾就责怪群众,管压群众,再简单的矛盾也会变得很复杂。因此,对待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干群矛盾,要多从干部自身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一些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属于群众合理诉求的必须立即解决,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对一些不合理诉求,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说服教育和耐心疏导,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对一些无理取闹,制造事端的,要赶快平息事态,并利用各种渠道,让群众知道事实的真相,绝不能生硬粗暴,伤害群众感情,刺激群众情绪,导致矛盾恶化。

3、带着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特别十八大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政策观念、维权观念、公平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些干部无论在政策水平,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显得很不适应,总感觉到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老办法

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犹豫不决,不能果断地拿出处理办法,延误了解决矛盾的最佳时机;有的不敢与群众正面接触,对群众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碰到问题绕着走,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矛盾变成大矛盾;有的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些人民内部矛盾面前惊慌失措,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注意把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强迫命令,主观臆断,引起群众不满。为此,广大干部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诚心换理解,以热心换支持,以真心换信任。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就必须千方百计及时解决;条件不允许,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尽量给群众解释清楚,请群众体谅政府的困难;对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该办理的,要耐心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原因说清,把道理讲透。只要广大干部对人民群众心怀深厚之情,坚持用和谐谦恭的心态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冲突。

4、带着感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官之道,在于体恤民情;为政之要,在于解民之困。勤于调查研究、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心系群众安危冷暖、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是对广大

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起码要求。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讯工作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有的干部习惯于浮在机关,靠文件、电话遥控指导工作,热衷于迎来送往,忙碌于文山会海,对基层的情况一知半解,对群众的情绪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结果成了聋子、瞎子。许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升级,主要原因是:群众利益诉求的机制不健全,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处理,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个别民营企业主与矿工、矿区群众的利益冲突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长期以来对个别企业主的积怨逐渐转化为对干部、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怨;对社会黑恶势力打击不力,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疏导信息不灵。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深入群众的表率,做调查研究的表率,做疾恶爱民的表率,做为民解困排难的表率。要建立健全群众上访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党工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参加接访的干部要直接面对群众,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每一次来访,精心处理好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不仅要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而且还要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机制、转变作风的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因此,落实联系群众的制度,要体现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

1、真抓实干解民忧。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再难办也要全力去办,真正把实事办成为民解难的“开心钥匙”,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2、真心引导顺民心。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利益问题,让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当自身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按照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要求,理性对待,从而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3、真诚服务帮民富。维护群众利益最终的落脚点是帮民致富,让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帮助群众致富。在帮扶过程中,要注重务实的问题,不说大话,不讲空话,一切从实际出发,争取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不留后患,更不留遗憾。

第二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为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二、具体要求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三、主要方式

全体党员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每一位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四、检查与监督

(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由党支部书记共同负责,各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负责,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好落实。

(二)每年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听取意见。对制度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检查、测评、整改情况要向群众进行通报。

第三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传统优良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主动找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利用休息时间到群众家中进行访问,随时掌握群众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2、召开座谈会。党支部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的评议。

3、开展“双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群众结对,根据支部要求提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关心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半年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最盼的事、最怨的事,从群众最怨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盼的事情抓起,努力提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度。

三、检查与考核

1、每个党员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群众工作情况。

2、支部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支部及时掌握党员联系群众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

4、支部将把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纯净考核内容,并且作为评先、评优基本条件之一。

第四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指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觉自愿、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党组织要根据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等情况,采取组织安排和本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联系1—2名联系对象。联系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困难群众和重点帮扶对象。

四、党员要经常与联系对象谈心,及时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法制和形势教育等,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传授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五、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记录,党组织要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花名册,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民主评议的依据之一。

第五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指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觉自愿、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党组织要根据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等情况,采取组织安排和本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联系1—2名联系对象。

联系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困难群众和重点帮扶对象。

四、党员要经常与联系对象谈心,及时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法制和形势教育等,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传授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五、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记录,党组织要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花名册,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民主评议的依据之一。

END

下载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居)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充分发挥党员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普遍教......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指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2、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觉自愿、......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5则范文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先进性的好方法,也是党团结、影响、宣传、教育群众的好途径。通......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重要内容,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制定本制度。......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一、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建联系点,通过党员责任区等有效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

    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一)建好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建立了覆盖全镇的镇、村(社区)服务网络,让群众知道有困难去哪里、该找谁。在镇政府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行首问负责制,群......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