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

时间:2019-05-12 16:2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

第一篇: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

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 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郭宝

中国移动GPRS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GSM用户开始尝试使用无线数据业务。但是由于GPRS技术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的劣势,需要每一位负责GPRS维护、优化工程师辛勤工作,将GPRS网络维护好,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积极为我国的3G做准备,培养宽带无线数据业务市场。本文主要介绍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的工作内容,并通过DT/CQT测试进一步优化GPRS网络。

一、中国移动GPRS网络独有的特点分析

中国移动GPRS网络以原有GSM网络为承载网,在有GSM信号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移动数据业务,如WAP、彩信、百宝箱、登陆Internet等等。GPRS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逐渐收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u GPRS网络覆盖良好,在高层建筑物内、地下室、电梯内、偏远乡村等都实现覆盖,可以真正实现无处不在、实时上网。

u 全球范围内GSM用户占比例最大,庞大的用户群促使GPRS用户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沟通,类比短信业务,彩信业务也渐渐被用户接收,其强大的图像、声音功能深受用户的喜爱,同时在广大的用户群中可以方便地互相发送、收取。

u 随时随地登陆Internet收取邮件,由于GPRS自身技术限制,在接收较大容量的或非常多的垃圾邮件时,会等待较长时间。

u 中国移动GPRS网络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地区、80多个运营商实现漫游,方便国外GSM用户到中国后继续使用便捷的Blackberry业务;同样也可以保障中国移动的用户出国后能继续使用原有的通信设备登陆Internet,而不是必须更换通信终端。

GPRS无线网络初期的用户量小、业务少、网络规模小等特点,已经转换为用户群庞大、业务种类繁多、网络规模超大等特征。GPRS无线网络的维护、优化任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主要介绍日常GPRS无线网络维护、优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结合GPRS无线网络测试(DT、CQT)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分析,即时调整网络参数,提升GPRS无线网络的性能指标。

二、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1.GPRS无线网络告警检查

GPRS无线网络告警检查主要包括PCU告警和基站GPRS告警两部分。PCU可能会存在硬件告警、与SGSN的虚拟连接告警、与基站的Gb链路告警、PCU容量告警等等,不同厂家的设备会有相应的告警类型定义,在日常维护要密切关注PCU的告警,因为PCU可能会导致下挂的所有基站都不能正常使用GPRS业务,这会给用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基站GPRS告警存在是因为硬件设备故障导致配置在该载频上的GPRS信道不能正常接入用户请求,GPRS业务申请大量拒绝的告警、与SGSN的与你连接告警等等。在日常维护中要关注出现硬件故障告警的载频上是否配置了GPRS信道,如果有的话,需要及时调整使用其他载频或更换硬件设备。

2.基站GPRS功能开启检查

每个基站都应开启GPRS功能,这样才能保证在有GSM信号的地方都可以使用GPRS业务,不论是偏远的郊县、山区,还是在市中心热点地区。在新建基站入网、基站扩容重新制作基站数据、BSC级割接升级、LAC区所辖基站调整时,都应检查新制作的基站数据是否打开了GPRS功能,如果没有认真检查,基站可能会运行正常,但是该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将不能使用GPRS业务,给用户带来不方便,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申诉。所以在上述的基站割接、调整时,一定要检查基站数据中的GPRS部分是否正常,基站GPRS功能是否打开。

3.合理配置小区GPRS信道

GPRS信道一般配置在小区的BCCH载频上,但是由于GPRS用户的增多,用户对GPRS的速率需求也相应增大,这需要在载频上配置3~5个GPRS信道,有的热点小区,甚至需要配置更多的GPRS信道,把GPRS信道都配置BCCH载频上显然是不合理的。配置了GPRS信道的载频称为GTRX,每个小区至少有一块GTRX,一般设置两块。小区的GTRX数不宜设置过大,因为PCU容量受GTRX数目限制,PCU最大容量可支持64个小区、128块TRX、256个GPRS时隙。CDED为GPRS静态信道数、CDEF为GPRS动态信道数,在现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在语音信道非常拥塞的小区,基于语音优先的原则,GPRS动态信道会转换为GSM语音信道,如果该小区数据量需求也很大的话,应考虑适当增加CDED,并且考虑小区扩容来缓解GSM与GPRS业务的拥塞情况。

4.检查PCU容量负荷、Gb接口负荷

PCU最大容量可支持64个小区、128块TRX、256个GPRS时隙(包括GPRS静态时隙与动态时隙)。定期检查PCU的容量负荷非常重要,对于终端用户的实际感受和GPRS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影响很大,如果PCU下挂的小区GPRS信道数普遍配置较大,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负面作用。第一会增加PCU的处理负荷,在GPRS忙时PCU的处理负荷过高可能会导致PCU瘫痪,使整个PCU下挂的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的用户都不能使用GPRS业务;第二GPRS信道配置过多,会影响语音信道的占用。应该定期采集PCU的配置情况,对于接近满负荷的PCU应及时调整。

Gb接口是SGSN和BSS间的接口,通过该接口SGSN完成同BSS、MS之间的通信以及完成分组数据传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方面的功能。对Gb的负荷、状态及配置的检查分析也非常重要,合理的Gb负荷,容量配置以及正常的工作状态是保证稳定的GPRS网络性能的一个前提。当GB负荷很高时,将会影响到终端用户的下载速率。CS3、CS4编码方式的引入也需要Gb接口做相应的传输调整。

5.每个小区的RAI(RoutingAreaIdentity)检查

类似GSM的位置区LAC,GPRS为每个小区定义了路由区RAC,每一个小区都定义了一个RAI,每个小区都会设置一个RAI值,目前小区的RAI值可以由LAI+RAI值来共同定义,也可以按照本地组网的规划来定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何种方法定义,在无线侧的定义必须与SGSN侧的定义相一致,否则在用户位置发生变动时,会不能正常使用GPRS业务。例如在某地区,河东地区采用NOKIA设备、河西地区采用MOTO设备,在定义小区的RAI时,两个厂家有不同的定义规范,NOKIA设备的小区RAI都设置为1,也就是说GPRS的RA路由区与LAC位置区相等;MOTO设备的小区RAI按照BSC的不同定义了不同值,如BSC编号为41,则BSC下的所有小区的RAI都定义为41,这样GPRS的RA路由区与BSC覆盖的区域保持一致。不管怎样规划,在无线侧与SGSN侧必须保持一致,这同样需要定期检查。

三、GPRS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主要流程

1.OMC关于GPRS无线网的性能指标统计

定期从OMC网管系统收集全网的GPRSKPI性能,并加以归类汇总来对GPRS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于性能较差的小区及时调整,保障用户可以正常使用GPRS业务。GPRS无线侧需要关注的指标有:GPRS信道分配成功率、GPRS信道拥塞率、GPRS上下行流量、GPRS动态时隙转换次数、TBF建立成功率、上下行数据重传率、BLER误块率、小区重选成功率、RAU成功率等。上述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况中。

u GPRS信道分配成功率指用户的Attach申请成功占用GPRS信道的比例,在载频存在硬件故障或者该小区使用GPRS业务的用户申请非常多,而GPRS时隙配置较少时会出现GPRS信道分配成功率较低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u GPRS信道拥塞率是指占用GPRS信道时间/整个时段的比值,该指标建议作为参考项,因为每个GPRS信道可以接入几个用户、或者一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几个GPRS信道,所以该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小区GPRS的拥塞情况。

u GPRS动态时隙转换次数是指由于语音优先原则,在语音信道占用达到一定比例后,GPRS动态时隙转换成语音信道。如果某小区的GPRS动态时隙转换次数较大,说明该小区的语音信道拥塞严重,如果GPRS拥塞率也非常高,且上下行流量较大,就该考虑用扩容或小区分裂的方法增加话音与GPRS信道数。

u 上下行数据重传率、BLER误块率都是针对小区无线环境质量的指标,无线环境良好则BLER误块率较低,数据重传率也较低,反之较高。无线环境中的上行干扰、小区覆盖范围也会相应的影响到上述指标。

2.根据GPRS无线网性能指标,优化调整小区的GPRS信道数

由于GPRS本身技术的局限性,GPRS信道所能传输的速率并不高,如果用户使用GPRS方式登陆Internet可能会感觉到较慢,而且这只是假设一个小区下只有一个用户使用GPRS业务,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使用GPRS业务,多个用户会共享所在小区的GPRS信道,这样他们所享用的数据传输速率都会偏低。从终端用户的感受来说,对于实时要求不高的无线数据业务,比如彩信,用户不会感到收发比较困难;但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登陆Internet、收取Email等,用户通过GPRS方式会觉得较慢,通常比宽带、ADSL等方式会慢很多,甚至有些容量比较大的邮件可能一直接收不成功。

GPRS技术比较适合对覆盖率要求很高、包容量小、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无线数据业务,即使都满足上述条件,由于GPRS用户的快速增长,在市中心热点地区或者某些集中需求GPRS方式上网的场所,仍然需要合理的配置小区的GPRS信道,在保证语音优先的原则下,尽可能提供较多的GPRS信道,给使用无线数据业务的用户提供较大的数据带宽,保证无线数据业务的正常使用。如何合理的配置小区GPRS信道数,主要有以下几点。

u 根据OMC性能统计配置小区的GPRS信道数。主要根据GPRS信道拥塞率、GPRS上下行流量、GPRS动态时隙转换次数等指标来判断,GPRS信道拥塞率可以大致判断该小区覆盖范围内GPRS用户的多少以及对GPRS信道的需求程度,但是不排除某类手机的GPRS功能设置错误而导致手机不停向网络发出申请,而一直被网络拒绝接入的情况。GPRS上下行流量可以大致判断小区内GPRS用户的数据需求量。GPRS动态时隙转换次数可以判断该小区的语音是否也存在拥塞情况,如果语音也拥塞,应该考虑适当增加GPRS静态时隙来避免由于GPRS动态时隙向话音信道转换时可能发生的掉线情况,当然从长远角度来说,应考虑用扩容或小区分裂等手段解决。

u 根据用户申诉、VIP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来配置小区的GPRS信道。在无线网络维护、优化过程中,难免接到来自用户的申诉,对用户的申诉,需要到实地进行测试,结合OMC性能统计综合考虑,在基于语音优先的原则下,尽量多配置GPRS信道。如果该小区的语音不是很拥塞,可以适当增加GPRS动态时隙,这样在语音不忙的情况下,GPRS用户可以占用较多GPRS信道,享受较高的数据带宽。对于VIP用户的数据需求,应该尽量去满足,但也应考虑到GPRS技术以及GPRS终端的特点,GPRS终端使用GPRS信道有限制,不可能达到很大。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GPRS终端可支持3+1模式,高端的终端可支持4+2模式。

u 根据市场部门的调查,发现某地区或某单位有集中性、突发性的无线数据需求,并经过实地测试后配置小区的GPRS信道。由于GPRS业务已实现全网覆盖,非常适合出租车运营公司等用户使用,同样,也适合大型酒店、商场使用无线POS机业务,这时需要综合考虑用户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量、网络的承载能力、语音拥塞情况来合理配置GPRS信道。3.GPRSSleepingCell检查

GPRS Sleeping Cell是NOKIA设备中对小区内语音信道可以正常使用,但GPRS信道已完全不工作,而且没有相应基站告警的一种现象的定义。可以通过OMC性能统计、DT测试等方法发现该问题。

在OMCKPI指标统计中,GPRSSleepingCell的定义是很多的PACKET IMMED ASS REJ MSG 和很少的PACKETIMMEDASSACK MSG.现象,如表1所示。

CI:9945就是一个SleepingCell,但是CI2621 也存在问题,可以看出拒绝消息PACKET IMMED ASS REJ MSG 占绝大多数,GPRS几乎不可接入。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有PCU的容量受限或处理能力受限、小区的GPRS信道严重拥塞、小区的GPRS信道配置不足等。该问题可以用几个步骤解决:确保这个cell的有GTRX ;重启小区的GENA 功能;重启小区GTRX,若无效,重新制作GTRX数据;调整NSEI的值,避免PCU容量达到最高值,尽量平衡各PCU负荷,必要时进行扩容。

4.合理调整PCU的容量

定期检查并调整PCU的容量非常重要,由于PCU的容量受限或者处理能力受限而导致整个PCU下的所有基站都不能正常接入GPRS用户,这也会给用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PCU最大容量可支持64个小区、128块TRX、256个GPRS时隙(包括GPRS静态时隙与动态时隙),从实际GPRS优化的经验中得出,调整PCU的容量应从两个部分来考虑。

u 从PCU的容量考虑,PCU最大可支持64个小区、128块TRX、256个GPRS时隙,最终PCU的容量与处理能力是取决于实际使用的GPRS时隙数目的,建议规划PCU下挂的基站,整体的GPRS时隙不要超过PCU容量的70%。当然,PCU对小区数、TRX数也有相应的限制,一般来说,每个小区都设置两个TRX,在无线数据需求较大的点,可以适当增加GTRX,但是一定注意总体的GPRS时隙不能达到PCU的容量上限,尽量不要超过70%。

u 从基站的地域分布考虑,在前期规划时,应该将PCU下挂的基站按照区域来划分,郊县偏远基站的GPRS时隙配置较少,可以使PCU多挂一些基站;市中心热点地区的GPRS时隙配置较多,可以使PCU少挂一些基站,在总体上避免PCU容量与处理能力受限。在实施新建基站工程、扩容工程时也应相应的考虑PCU的容量问题。PCU的调整记录如表2所示。

在表2中,TYBSC1-1的NSEI,210的容量偏小,导致同一BSC的其他两个NSEI的容量偏大,按照基站地域分布,调整到3个PCU的容量都比较适中。

四、通过GPRSDT/CQT测试,进一步优化GPRS无线网络

1.GPRSDT/CQT测试中频繁小区重选问题

GPRSDT测试中,由于测试车辆不停移动,FTP下载测试中难免发生小区重选现象,GPRS在READY模式下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小区重选时,将停止数据传输,之后要进行数据重传,如果是BSC内部的小区重选,数据需从BSC传给新的BVCI;如果是BSC间的小区重选,数据需从老BSC中的BVCI中清除,由SGSN重新传给新BSC的BVCI,造成较大的停顿。触发路由区域更新(RA)的小区重选会造成时间更长的数据传输停顿,同样出现数据重传和吞吐率下降的现象。频繁小区重选造成更严重的数据重传甚至不可恢复的中断,导致GPRS掉线。因此,对GPRSDT测试来说,希望尽量减少重选次数。现网中大多没有运用PBCCH/PCCCH,GPRS终端在Ready和Standby状态将采用与GSM一样的方法重选小区。在传送数据的间隙测量邻区信号,计算C1、C2,在跨LAC区边界时,还涉及HYS参数(小区重选迟滞)。一般来说,GPRSDT测试占用的小区都是室外宏基站,不建议打开C2值,对于重选频繁的点还需要从小区天线调整等手段来解决,实现主控覆盖是关键。不能使室内覆盖的信号泄漏到路面上,要定期检查跨LAC基站的HYS参数,一般设置在10~12dB左右,参照实际情况设定。

GPRSCQT测试规范中限制小区重选的次数,所以在GPRSCQT点一定要控制好小区无线信号,尽可能避免发生小区重选,以免影响GPRSCQT的测试成绩。

2.GPRSDT测试中发生高BLER的问题

DT测试中的BLER实际是手机上报给系统的RLC的丢失率,主要由无线环境载干比C/I太差引起。而可能导致C/I太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服务小区所需的信号功率弱、背景的干扰功率大、干扰小区的功率大、直放站干扰、室内干放干扰、CDMA干扰等。在CQT测试中,很多是室内覆盖信号,无线信号非常好,C/I值较高,BLER相应比较小。而在DT测试中因为路面上无线环境的复杂性,有的路段BLER会很高,导致较高的RLC重传率,严重时导致掉线。

关注高BLER小区可以结合GPRSKPI统计进行分析,一般只关注下行CS2的BLER率。优化调整解决的建议如下。

u 服务小区信号弱。由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功率低,导致C/I偏小,甚至C/I值过低,导致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提高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比如调整下倾角、方向角、发射功率等。

u 有同、邻频干扰的小区发射功率大。由于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信号功率高,导致服务小区C/I偏小,甚至C/I值过低,导致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检查测试中的回放信息,看是否同频邻频现象较严重,如存在干扰,则应该规划频率分配;调整干扰小区的覆盖,使干扰信号降低,这在早期建设的高站越区覆盖小区中很常见;提高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比如调整下倾角、方向角、发射功率等。u 网络外部干扰严重。由于某些地区可能存在较高的网络外部干扰,导致服务小区C/I偏小,甚至C/I值过低,导致RLC层重传率过高,这在目前政府机关开会期间释放信号扰断器或直放站的干扰有关系,应查找干扰源,排除干扰。

u 小区覆盖不合理。由于小区覆盖存在问题,有些地区出现盲区,有些地区覆盖重叠过多,导致小区重选率高。这时应该:调整覆盖,包括建立新站、调整天线下倾角、方向角、发射功率等;调整小区重选参数。

第二篇:GSM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的几点体会

GSM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的几点体会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规划设计以及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网络优化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网络优化 网络规划设计

一、注重网络规划设计,保证网络工程质量

移动通信网是动态发展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对于无线网络,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应该从网络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注重网络的质量,在网络工程建设期间要保证工程质量。从安徽省GSM三期工程开始,我们作为网络维护人员就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去。

1、根据具体地市具体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和用户分布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站址选择和基站扩容。做到保证无线覆盖(包括室内室外覆盖),站址分布均匀,话务量分布与用户分布相适应。

2、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对基站建设中一些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因素提出具体要求。如:基站位置-保证站址的均匀分布,避免小区的严重变形,以保证频率复用的可靠性。天线高度-保证天线高度的均匀,并严格控制天线的有效高度(市区30-40米,郊区40-50米),避免对其他小区造成干扰。对基站的配置和机房的环境也提出相应建议和要求。

3、积极地参与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基站设备的安装调测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质量。如:安装上应注意天线的方向和倾角是否正确,天线、馈线的连接是否正确,天馈线的连接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调测上应注意模块的创建是否正确、完全,钢性电缆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钢性电缆的连接质量等。通过上述工作,基本可以保证工程后投入运行网络的质量,并为下一步网络维护和优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维护管理,重视基础维护

“加强维护管理,重视基础维护”这是芜湖局在网络维护中的一贯工作思路和方法。

1、我们根据省局要求制定了网络维护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依据芜湖市实际网络维护水平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对维护班组进行考核,以更好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搞好网络维护。

2、建立健全网络资料。对于无线网络来说,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更新是一项重要的维护工作,因为所有日常维护工作及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最新最完整的网络资料。无线网络资料包括BSC configuration、台站资料表、铁塔.天线高度及俯仰角资料、甚至电源传输的一些资料。

3、日常维护中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为中心开展工作。及时处理网络中所出现的所有故障和告警,对于损坏模块及时更换,以保证信道完好率。定期用天馈线测试仪检测天馈线,如天馈线出现问题及时与工程局联系并解决。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解决了港湾路、芜屯路基站天馈线接头不好,火龙岗基站馈线芯皮短路等问题,改善了无线网络质量。重视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机房的环境卫生,因为SIEMENS基站中的射频设备部分对工作环境、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高、灰尘大很容易造成模块的损坏,因此我们基站在开通的同时就安装了带自启动空调,基站班组每一个月要对所属基站进行一次巡视并清洁基站卫生。

4、对与基站相关的传输、电源等附属设备高度重视。这一切对提高基站设备的完好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无线网络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针对网络实际,实施网络优化

无线网络优化是运行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维护工作。通过网络优化工作,我们可以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1、根据省局无线网络数据设置规范和SIEMENS的一些网络优化建议,对BSC数据库参数进行调整,开启了功率控制、跳频、小区重选等功能,改善了无线网络的频谱环境,降低了网络干扰水平,提高了网络质量。

2、依据话务统计并结合本地区的网络实际情况,对无线频率规划中的相邻小区数据进行增删或修改,以保证相邻小区数据的正确及完整,保证小区间越区切换的顺利进行。对网络中部分特殊地区基站的相应参数进行修改,如RXLEVAMI、RX_LEV_MIN等参数。使小区的参数设置更趋合理。

3、根据芜湖市无线网络话务量分布状况,随时调整网络中相应小区的载频数、小区天线高度和俯仰角,以使网络中信道分布与话务量分布相适应。如调整了财政局、地区医院、线路中心等基站的载频数;降低了北京路基站的天线高度,升高了长航分局基站的天线高度;调整了王家巷、华盛街、利民路、中山南路等基站的天线俯仰角,通过上述调整大大改善了网络质量,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4、注重话务统计和用户申告,结合路测和实地拨打测试,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通过用户申告和话务统计发现华盛街、三元等基站Setup failure和Tch掉话率较高,到基站现场进行逐个频点拨打测试后发现相应小区中存在有TPU或BBSIG模块问题(但查看模块工作状态却为Unlock/Enable),更换相应模块后小区即恢复正常工作。通过网络优化可以改善并保持网络质量,对解决网络热点问题也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我认为对于无线网络的维护工作应该是一个循环闭合的过程,那就是设计、工程、维护、优化工作的循环往复,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网络建设好、维护好。

第三篇:CDMA2000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调 话 分 析

目 录

1.调话机制................................................................................................................2 1.1.移动台调话机制..................................................................................................2 1.2.基站调话机制......................................................................................................2 2.调话分析模板........................................................................................................2 2.1.接入/切换掉话模版............................................................................................3 2.2.前向干扰掉话(长时干扰)..............................................................................4 2.3.前向干扰掉话(短时干扰)..............................................................................5 2.4.由于反向链路干扰引起的掉话..........................................................................6 2.5.由于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7 2.6.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导致的掉话..........................................................................9 2.7.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长时覆盖不好)........................................................10 2.8.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短时覆盖不好)........................................................10 2.9.业务信道发射功率受限造成的掉话................................................................11 2.10.由于小区负荷引起的掉话..............................................................................12 2.11.由于软切换问题引起的掉话..........................................................................13 2.12.由于硬切换问题引起的掉话..........................................................................14 2.13.由于BTS时钟同步错误引起的掉话..............................................................15 2.14.软切换分支Abis链路传输时延超大.............................................................15

1.调话机制

1.1.移动台调话机制

移动台接收到坏帧:当连续接收到12个坏帧之后,移动台会关闭它的发射机。在连续接收到2个好帧帧之后会重新启动发射机。

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过高的FER意味着前向链路很差。移动台设有衰落定时器。定时器的期满值为T5m(5秒),该计时器一直在倒计时一直到0;当接收到连续的2个好帧时,计时器被重置。如果移动台在回零之前没有接收到连续的两个好帧,那么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

移动台接收确认消息失败:移动台可能在业务信道上向基站发送消息,并需要基站的确认。如果在发送消息之后的N1m(在IS-95A和J-STD-008中设置为3s,在IS-95B中建议设置为8s)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基站的确认消息,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

1.2.基站调话机制

基站坏帧机制:基站有可能也有与移动台类似的“坏帧”机制:当接收到一定数目的反向坏帧之后,前向业务信道不再继续发送信号。具体的细节在IS-95A中没有描述。各个设备厂商可能不同。

基站接收确认消息失败:基站有可能也有与移动台类似的接收确认消息失败机制。具体的细节在IS-95A中没有描述。各个设备厂商可能不同。

2.调话分析模板

使用模版的原因:前面所提到的掉话机制并不能明确地看出究竟是前向链路失败还是反向链路失败或者为什么失败了。为了明确这些因素,我们需要从掉话点向后察看数据。如果利用模版的话,将会很快地确定原因。模版主要是列举各种原因造成的掉话现象(掉话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一些重要参数的特点),我们只需要比较某一种实际掉话情况与哪一种标准模版列举的情况相近,就会很快地得到掉话的原因。

模版描述的一些特点:   模版仅列举一些关键的参数

导频强度Ec/Io的单位是dB。其它参数以dBm为单位。

2.1.接入/切换掉话模版

1)接入/切换掉话的定义

当移动台处于一个小区覆盖边缘时有可能发起呼叫,而此时切换也即将进行,而在IS-95A中不支持接入过程中进行切换。如果移动台在接入过程中沿着走出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方向走,切换也只能在接入过程结束时才能进行。接入与切换不能同时进行,切换必须等待接入完成之后进行。如果接入过程太长,有可能在切换过程中失败。2)接入/切换掉话模版描述

在这种情况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而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另外一个强导频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应该进行切换。当导频强度跌至-15dB以下的时候,前向链路的质量会严重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之后的1-2秒内,很容易发生业务信道初始化失败,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在一个新的导频上进行初始化明确地表明需要进行切换。

当因为干扰很大使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3)解决方法

a、通过调整接入参数提高接入速度

b、开发支持接入切换的BS版本(对IS-95A移动台不起作用)

2.2.前向干扰掉话(长时干扰)

1)长时的定义

长时是指持续时间超过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的期满值(例如,大于5秒)。2)长时前向干扰掉话模版描述

在前向链路干扰造成的掉话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存在干扰源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当因为干扰很大使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3)干扰源

CDMA的自干扰(切换失败):如果移动台马上在另外一个导频上进行初始化,那么掉话是因为切换失败,这是前向链路干扰造成掉话的最普遍的情况。

外部干扰:如果移动台掉话后进入长时间的搜索模式中(超过10秒),那么造成很高的FER,从而导致掉话的干扰源不可能是CDMA中的可用导频信号(例如,可能是微波发射机)。3)解决方法:

a、合理的规划网络,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落入小区的覆盖范围-规划阶段 b、如果存在外部干扰的话,应该消除干扰源--规划阶段 c、合理的配置邻区关系,删除不必要的邻区-优化阶段

d、合理的设置搜索窗的大小,提高手机的搜索速度并使有用信号落入搜索窗范围内-优化阶段

e、合理的设计切换带,保证移动台及时的切换到更好的小区-规划阶段

2.3.前向干扰掉话(短时干扰)

1)短时的定义

短时是指持续时间低过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的期满值(例如,小于5秒)。2)短时前向干扰掉话模版描述

在前向链路干扰造成的掉话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存在干扰源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当因为干扰很大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

如果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很短(不超过5秒),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可能会重新启动,掉话不会发生。如果导频强度在5秒内恢复到-15dB,但是TX_GAIN_ADJ的幅度仍然保持水平,这表示移动台的发射机并没有启动,衰落计时器仍然在计时。当计时器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基站的掉话机制比移动台的反应要快(例如,是在2秒内而不是5秒内)。当导频恢复时基站已经停止在业务信道上发射信号,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台会在同一个导频上重新初始化。3)干扰源

CDMA的自干扰(切换失败)外部干扰 4)解决方法

a、合理的规划网络,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落入小区的覆盖范围-规划阶段 b、合理的配置邻区关系,删除不必要的邻区-优化阶段

c、合理的设置搜索窗的大小,提高手机的搜索速度并使有用信号落入搜索窗范围内-优化阶段

d、合理的设计切换带,保证移动台及时的切换到更好的小区-规划阶段 e、如果BS侧启动了掉话机制,建议BS侧的掉话优先级应该低于移动台侧-优化阶段

2.4.由于反向链路干扰引起的掉话

1)反向链路干扰理论分析:

当反向链路的干扰较大时,反向链路的质量变差,误帧率上升,BS侧试图通过发送更多的TX_GAIN_ADJ“上升”命令来使得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上升,当移动台没有足够的发射功率来克服反向链路的干扰时,反向链路上的FER持续变差,最后将导致FMR因误帧高向CCM上报TCH ERROR INDICATION,CCM释放呼叫导致掉话。

2)反向链路干扰现场特征:

在通话的过程中,如果

a、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很高(接近满功率);而且 b、话统数据显示反向RSSI较高(大于-100dBm);而且 c、反向误帧率很高;而且

d、移动台掉话后,在同一PN上进行重新初始化 那么

该次掉话有可能是由于反向链路干扰造成的。3)解决方法:

a、确认干扰源,对于450,请参考《干扰测试指导书》

b、对于话务造成的干扰:合理分配小区的负荷,启动负荷控制或重定向机制来控制在小区负荷高时不允许新的移动台接入;或者直接通过增加基站来解决话务热点区;

c、对于外来干扰,必须进行清频。

2.5.由于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关于导频污染的理论描述:

当强的可用信号多于移动台的RAKE接收机的个数时,由于RAKE接收机个数的限制,多余的分支将无法被移动台利用,从而导致导频污染。2)分析:

关于导频污染的现场特征:当移动台处于导频污染区时,接收电平RX很好,激活集中的导频的Ec/Io与相邻集或候选集中的某些PN的Ec/Io相差不大(用QualComm Retriever和CAIT测试显示在该区域存在多个导频强度相近的小区信号)。

3)解决方法:

a、合理布置小区―――规划阶段

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络应该根据覆盖区域的总体要求来设计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每个小区应该满足的覆盖区域。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覆盖空洞,而部分区域出现多个导频强信号覆盖。这样有可能会造成网络中大面积的导频污染或覆盖盲区。小区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网络质量问题在优化过程中解决很困难,因此这种情况应该在预规划、规划阶段尽力避免。

b、避免采用高站―――规划阶段

如果一个基站选址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的视距范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的范围内传播(尤其是在室外、街道等场所),但由于建筑物等地物的影响,使之又不能在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地点都提供良好覆盖,尤其是室内部分,因此,就算单从覆盖来看,也需要增加其它的基站以满足整个区域的覆盖,这样,为了满足网络整体的覆盖,在高站的周围仍然要增加新的基站,这个高站就可能在许多区域影响到周围的其它站,造成导频污染问题。另外,从容量方面来看,一个基站提供的容量毕竟有限,尤其在现阶段采用一个载频的情况下,因此,要在城市中满足密集话务分布的需要,大多数情况是需要由多个站来满足容量要求,因此,在这样的多站环境下,若有一个高站的存在,则周围的其它站将可能受到来自高站信号的影响,在切换区域,由于增加了该高站的信号,可能会形成导频污染。由于高站可能会对多个基站形成干扰,系统容量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CDMA网络规划时,在多基站环境中,要求基站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尽量避免高站的现象。

c、合理设置天线方位――规划、优化阶段

在一个多基站的网络中,天线的方位应该根据全网的基站布局、覆盖需求、话务量分布等来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各扇区天线之间的方位设计应是互为补充。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形成过多的导频覆盖;或者由于周围地物如建筑物的影响等,造成某个区域有多个导频存在;这时需要根据实际传播的情况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若基站位于较宽的街道附近时,当天线的方位沿街道时,其覆盖范围会沿街道延伸较远。这样,在沿街道的其它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能会造成导频污染问题。这时,可能需要调整天线的方位或倾角等。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很常见。

d、合理设置天线下倾角――规划、优化阶段

天线的倾角设计是根据天线挂高相对周围地物的相对高度、覆盖范围要求、天线型号等来确定的。倾角调整将对小区覆盖边缘的信号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这样就会造成导频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掉话。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很常见。

e、合理设置导频功率――优化阶段

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要求的覆盖范围小,而导频功率设置过大,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导频污染问题。导频信道功率典型范围是17-20%的载频总功率,经典为20%,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微小调整。要解决覆盖和导频污染,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天线角度、倾角等参数的调整,然后可以考虑增加直放站。修改小区站址等方法,最后才应该考虑导频信道功率的调整。(理论思路是:工程参数――软件参数)

2.6.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导致的掉话

1)模版的描述

在这种情况中,很强的导频信号意味着前向链路很好,而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却已经调整到了最大,这说明反向链路很差。这两项指标说明了存在前反向链路的不平衡。经过一定的时间(例如,3-5m),基站将放弃反向业务信道,并且停止发送前向业务信号。当然此时,移动台的前向业务FER变得极高,很快会关闭发射机,参数TX_GAIN_ADJ的幅度变得平坦。2)不平衡的原因

反向链路阻塞

分配给导频的功率比例过高 3)解决方法:

a、调整天线的参数,如:下倾角、高度---规划/优化阶段; b、调整扇区的发射功率—优化阶段;

2.7.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长时覆盖不好)

1)模版的描述

导频强度Ec/Io与移动台接收功率同时下降是这种掉话的显著特征。当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它的大致范围一般在0~-10dB的范围。在负载很重的小区内,可能会更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超过5秒),那么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将在到达5秒时超时溢出,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这时候,移动台进入一个长时间的搜索模式(例如,大于10秒)。在掉话之前,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一般接近最大值限制。当移动台关闭发射机的时候,从分析工具看到的发射功率大小的记录和显示值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实际上发射机已经被关闭了)。此时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基本上接近-100dB或者更低。2)解决方法:

a、合理的规划网络,以减少网络覆盖的盲点

b、合理的规划切换带,保证移动台在当前服务小区信号变差时及时的切换到别的可用小区

c、启动智能切换算法,为处于边缘地区的移动台提供多个可用分支 d、增大基站的发射功率

2.8.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短时覆盖不好)

1)模版的描述

导频强度Ec/Io与移动台接收功率同时下降是这种掉话的显著特征。当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它的大致范围一般在0~-10dB的范围。在负载很重的小区内,可能会更高。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时间很短(小于5秒),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有可能在掉话之前重新启动。如果导频强度在短于5秒的时间内恢复到-15dB以上,但是TX_GAIN_ADJ的幅度仍然保持平坦,说明移动台的发射机并没有重新启动。衰落计时器仍然在继续倒计时。当衰落计时器在5秒时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基站的掉话机制比移动台的反应要快(例如,是在2s内而不是5秒内)。当导频恢复时基站已经停止在业务信道上发射信号。在掉话之前,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一般接近最大值限制。当移动台关闭发射机的时候,从分析工具看到的发射功率大小的记录和显示值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实际上发射机已经被关闭了)。此时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基本上接近-100dB或者更低。2)解决方法:

a、合理的规划网络,以减少网络覆盖的盲点

b、合理的规划切换带,保证移动台在当前服务小区信号变差时及时的切换到别的可用小区

c、启动智能切换算法,为处于边缘地区的移动台提供多个可用分支 d、增大基站的发射功率

e、如果BS侧启动了掉话机制,建议BS侧的掉话优先级应该低于移动台侧

2.9.业务信道发射功率受限造成的掉话

1)模版的描述

在前向链路中分配给业务信道的功率和反向链路设置的Eb/No目标值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这些参数设置太低,业务信道不允许足够大的功率开保持前向链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导频可用,也有可能发生掉话。2)分析: a、当前向链路首先失败

在业务信道受限所导致的掉话中,可以看到导频强度和移动台的接收功率都在可接受的门限之上(例如,导频的Ec/Io大于-15dB,移动台接收功率大于-100dB)。在这种情况中,TX_GAIN_ADJ会在5s内保持水平,之后移动台重新初始化。这表明前向业务信道能量不足使移动台不能成功解调,关闭了发射机。既然导频强度足够,我们可以断定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受限(前向业务信道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受限)或者已经被停止发送。当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在5秒之后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在同一个导频信道上初始化明确地表明掉话的原因是前向业务信道太弱。

b、当因反向链路受限而失败

基站设置的反向业务信道Eb/No目标值是反向信道的一个限制。当基站所接收到的反向业务信道的能量达不到一定的值,基站将掉话,从而中断前向业务信道的发送。现象与前面所描述的前向链路首先失败相同。3)解决方法:

a、合理的分配各信道的功率

b、设置相对较高的切换门限值,以便于手机能及时的切换到更好的服务小区

c、合理设置反向功率控制参数值

2.10.由于小区负荷引起的掉话

1)小区负荷的理论分析:

随着小区的负荷的上升,基站和移动台都需要提高各自的发射功率,以维护现有链路的通话质量;当小区的负荷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没有采用有效的负荷控制方法来阻止新的用户接入,那么随着用户的接入干扰增大,移动台与基站任何一方没有足够的发射功率来克服该链路上的干扰时,都将导致掉话。负荷控制机制、前向功率控制参数的最小或最大发射功率值的设置不合理,都会导致小区出现高负荷。在话统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载频功率控制统计”项进行统计来发现小区高负荷的情况。

2)解决方法: a、合理分布小区的话务;

b、合理设置前向功控参数的最小最大发射功率;

c、采用有效的负荷控制算法,避免在高负荷时新用户的接入。d、直接通过增加基站进行扩容

2.11.由于软切换问题引起的掉话

1)引起软切换问题的因素:

a、参数(T_ADD、T_DROP、T_TDROP、T_COMP、SRCH_WIN_A、SRCH_WIN_N,等)配置不合理。如果小区之间的切换带内的Ec/Io都很低,而T_ADD设置了较高的门限值,这将会导致手机不能及时触发PSMM上报,由于新的可用分支无法利用,干扰加大,从而导致掉话;搜索窗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引起掉话,当应该发生切换关系的源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相对时延超过了SRCH_WIN_N时,目标小区的信号落在相邻集搜索窗的范围外,目标小区将不能被及时搜索到,从而影响切换。

b、邻区配置不合理。如果目标小区漏配,由于导频集的搜索优先级关系,落入剩余集的导频很难被及时搜索到,而且,当前版本的BSC不支持把来自手机剩余集的小区加入激活集,从而在切换带引起很强的干扰而导致掉话。另外,邻区配置过多和邻区优先级设置也会影响手机对相邻集的搜索。IS-95的手机其邻区的最大个数为20个,IS-2000的手机,其邻区的最大个数时40个;当手机的相邻集到达最大值时,剩余的邻区将被抛弃,如果优先级没有配置合理,这将导致好的邻区没有被加入相邻集。

c、其他原因,如:目标小区话务拥塞、BTS时钟不同步等也会导致切换的失败。2)分析: 通过话统指标的分析是否存在切换成功率低、切换失败的次数多、掉话率高的小区。查看告警,观察是否有与BTS相关的时钟告警(在南昌局和沧州局都出现过BTS时钟不同步掉话的情况),BTS时钟运行状态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必要时校验基站时钟,排除时钟问题;用CSL和呼叫跟踪进行跟踪分析;进行路测,在路测中发现有无切换问题。在有问题的小区附近多次路测,从多方面发现与切换有关的掉话问题,通过切换的优化来减少掉话。同时,切换失败导致的掉话在移动台侧可以观察到RX呈上升趋势、当前服务小区导频强度呈下降趋势,目标小区进入候选集后长时间不能进入激活集(漏配邻区)或目标小区信号较好(超过-14dB)但长时间不能进入候选集(切换门限太高)等。3)解决方法:

a、合理设置影响切换的参数,包括T_ADD、T_DROP、T_TDROP、T_COMP、SRCH_WIN_A、SRCH_WIN_N、SRCH_WIN_R、SOFT_SLOPE、NGHBR_MAX_AGE参数等

b、合理规划切换带和邻区关系及其邻区优先级

c、在小区间合理分配话务。如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方位角等工程参数,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或者直接通过载频扩容来解决。

d、对时钟有问题的BTS进行BTS时钟校准,解决好时钟同步问题。

2.12.由于硬切换问题引起的掉话

1)分析:

硬切换包括同频硬切换和异频硬切换,下面对不同算法造成的切换失败进行分析。

同频硬切换:同频硬切换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切换参数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在发生同频硬切换的地带,由于干扰较大(切换前,目标小区是干扰,切换后,原来的源小区变成新的干扰),切换时间一般较长,如果参数的配置不合理(如:T_ADD设置门限太高及同频硬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邻区关系配置错误(如:邻区漏配、邻区优先级配置严重错误等),移动台将无法及时上报目标小区的情况或切换过程无法完成,这就非常容易造成而掉话。

异频硬切换:

伪导频硬切换算法:因为伪导频不提供业务,其所发射的导频信号只是用来判断在该处另外一个导频的强度,不能被作为软切换中的一个分支加入移动台的激活集,所以伪导频硬切换引入了更多的干扰;而且,异频(目标小区)上的负荷增加会导致其覆盖范围减小,而伪导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也随其频点上的话务(干扰)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目标小区上的异频与其伪导频的覆盖范围不一致。如果伪导频信号的覆盖区与异频信号(目标小区)的覆盖区强度不一致,很有可能出现在某处伪导频信号很强但实际上异频信号很弱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造成掉话。

移动台辅助硬切换算法:对于遵循IS-95B及IS-2000协议的手机,可以采用移动台辅助硬切换算法。当BS侧检测到移动台在当前频点上的信号变差时,指示移动台对异频进行搜索,以发现异频上可用的服务小区,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切换。但是如果切换带太小,BS侧指示移动台进行搜索的门限设置太高的话,有可能导致移动台没有来得及上报异频搜索结果而导致掉话。

Handdown硬切换算法:在Handdown硬切换中,由于F1频点上的话务与F2上的话务量有可能不一致,从而导致F1与F2的频点的覆盖范围不一致,如果在F1频点上的PN信号较差时才进行切换,将有可能造成掉话。2)解决方法:

a、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切换算法 b、合理的规划切换带

c、合理的设置与硬切换相关的参数(具体请参考《CDMA1X BSS网络规划参数配置指导书v1.01》)

2.13.由于BTS时钟同步错误引起的掉话

1)分析:

由于移动台需要一个参考导频来完成对其他导频的搜索,这个参考导频来自于当前的服务小区。如果移动台当前服务小区的时钟出现错误,移动台将不能正确的搜索到别的导频的信号,在远离当前服务小区时,无法切换而且干扰加剧导致掉话。当移动台从别的小区向时钟有错误的小区移动时,也会出现相似的问题。通常,由于时钟同步问题造成的掉话其数量是很大的。2)解决方法:

解决时钟同步问题(如:复位BTS、更换时钟板等)

2.14.软切换分支Abis链路传输时延超大

1)分析:

在处于BTS间的软切换状态时,BTS接收到的业务帧将在FMR进行合并。如果其中某一通路在BTS到BSC之间的Abis链路的传输时延过大,FMR进行业务帧合并时,会由于来自各分支的业务帧不能对齐,而错误地认为是idle帧,从而造成掉话。单从话统中不能直接发现是由于Abis链路传输时延过大是掉话的原因,必须采用呼叫跟踪打印进行诊断。2)解决方法:

解决Abis链路上的传输时延问题。

第四篇:淘宝运营日常维护优化

淘宝搜索的维度

仔细观察淘宝搜索的“曝光率”维度,我们发现,在符合淘宝规则、与淘宝搜索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性”优化空间。

数年前研究社会化营销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叫“60件”的女装推荐社区,并把它优化到百度搜索“淘宝网”、“淘宝”结果的第一页(早在麦包包干这个事情之前,当时竞争不算激烈)。

在总结时,我们分析百度可以有两个角度应对SEO对顾客体验的影响: 1.把前面排名固定给少数精选站点。

2.将固定排名改成曝光率为中心的变动性排名。

当我们开始深入研究淘宝搜索时,很惊奇地发现,淘宝搜索恰恰将“曝光率为中心的变动性排名”发展得淋漓尽致。

淘宝搜索弱化了简单的“排名”概念,强化了 “多维的曝光率”。宝贝的总曝光机会,受标题关键词的搜索量和长尾组合覆盖面、商品属性、店铺和宝贝自身权重、时间权重、顾客搜索条件、官方分流入口等多维度的影响。

系统越复杂,越有精细优化的土壤。仔细观察淘宝搜索的“曝光率”维度,我们发现,在符合淘宝规则、与淘宝搜索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性”优化空间。

卖家优化状态普遍糟糕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调查了大量卖家,并用一个“店铺搜索优化”的体检工具,收集卖家店铺存在的问题。(见图1)

收集的调查反馈和体检数据让我们非常吃惊:卖家的搜索优化健康度普遍很糟糕。

以下是常见的问题:

1.标题优化缺乏效果跟踪,听天由命。

2.销量权重相近、下架时间相近的品种,关键词重复产生内耗。3.下架时间没有区分重点品种、重点时间,而采用了低效的平均对待。4.橱窗推荐没有按品种权重+时间权重进行双重最优化。5.类目属性填写不完全,或者没有最优化。

卖家们花大力气大金钱创造搜索权重,同时却普遍地、严重地浪费搜索权重,这个情况真是很让人无语。卖家的权重浪费,有的是知识不对称导致,有的是人力不足导致,也有的是软件工具的限制所导致。完整、健康的优化框架

淘宝经营的许多方面,都在碎片化之中,缺乏合理的整合。卖家的大量时间、金钱和机会,浪费在各种零碎中。

观察许多卖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卖家首先需要的,是整合重点要素的、易于执行的流程引导,帮助建立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健康优化框架。

卖家如果能得到完整而明确的向导,照流程去做并不缺乏执行力。立体结构的整合优化,可以发挥1+1+1>3的作用。

根据现有认识,笔者把健康优化框架归纳为3个方面7个要素: 1)标题优化 原始标题的整体起点 流量反馈优化(重点)标题内耗避免(重点)2)时间权重的最大化利用 下架时间的分级优化(重点)橱窗推荐的精细化 3)类目流量的优化 类目属性的完整化 类目属性的精确化 上述要素,均有潜力可挖。框架优化的初步挖掘 1.标题优化:流量反馈优化

标题优化过去缺乏反馈数据。标题好不好,哪部分好哪部分不好,宝贝之间哪里存在内耗冲突,很难精确判断。淘宝搜索优化要取得突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的淘宝开放平台接口无法直接实现这个需求。但用曲折的方式,可以初步实现如表1所示的数据聚合,将自然流量、直通车流量及转化成果合并在一个表格里,可以很容易看出一个标题的哪些分词来流量少或转化差,应该替换掉。

一切优化算法,都比不过精确数据基础上的优胜劣汰,不断淘汰表现不好的词,寻找效率更高的词。

卖家可以每周检查重点宝贝的标题一到两次(频率不要过高)。哪个分词获得自然流量的效率低,或者流量不转化,就替换掉它,这样标题就逐渐越来越管用。

用这个淘汰替换的方式优化标题,有点类似直通车优化,以数据为依据。2.找词与选词的改进

首先是找词,可以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分词精确替换,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去哪里找用于替补的潜力分词?

相比于传统的查淘词、搜索相关词,以下办法更为有效: 1.根据宝贝的分类和属性进行挖掘。

2.找出销售最好的一批竞争对手,对他们的标题进行分词归纳。

其次是选词。如果发现标题某个分词不够好,优先使用什么分词进行替换测试呢?最好有一个能直观反映分词搜索潜力的指标,作为最初的模糊选择依据。

分词构造精确长尾的覆盖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尤其适合中小卖家。算法并不复杂,例如,将商品每一个属性(例如平跟、鱼嘴)与搜索核心词(例如凉鞋)两两组合,查到:包含“平跟凉鞋”的搜索词有××个;包含“鱼嘴 凉鞋”的搜索词有×××个,就可以折算出对于凉鞋,“平跟”、“鱼嘴”这两个分词哪个的长尾覆盖力更大。

3.消除关键词内耗

销量权重接近、下架时间接近的宝贝之间,最好不要发生重要关键词内部竞争,否则就会浪费权重。

对于有较多品种发生销售的中大店来说,对内部竞争的精细化处理,可以把权重腾出来覆盖更多关键词,立竿见影地增加搜索流量。

4.下架时间的分级优化

很多进行店铺优化体检的卖家吃惊地发现,自己最重要品种的下架时间分布在很不合适的时间点。他们以前从来没意识到,一直在吃大亏。

使用某些淘宝工具的店家情况比不用的更糟糕,因为这些工具只注意了“下架时间的平均化”,导致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下架分布结果。

实测表明,不做任何标题和类目修改,仅仅对下架时间进行分级优化,许多卖家的标题搜索流量和类目搜索流量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类目搜索流量,有时受到的影响更大。

时间权重的最大化利用,起码要做到“下架时间分级优化”:高销量的重点品种均匀分配在高流量、高转化的重点时间段,普通品种分配在普通时间段。时间权重的最大化利用还包括橱窗推荐位的精细化利用,这里不细讨论。

5.类目属性优化

许多卖家没有重视商品属性填写。我们发现搜索优化体检工具有一个显著的引导效果:促使卖家认真填写自己的商品属性。在一些实测中,最简单的优化操作——把属性尽量填写完,往往就可以让类目流量提高不少。

可以做的尝试是:认真填写商品属性,可以仅仅是“正确”,也可以是比正确更进一步的“精确”。淘宝的商品属性,有些比较含糊,选这个也匹配,选那个也匹配,但选哪个,流量效果可能有较大不同。如果有足够数据,可以帮助店铺观察“有类目搜索直接入口的属性”的优化潜力,在“正确”的前提下,更“精确”地选择。

6.次要品种优化

许多卖家的宝贝比较多,只能对重点品种进行精心优化,对于次要品种,就随意堆砌了事。如果有比较好的快速选词方法,次要品种其实有一定潜力可挖。

属性关联词、对手标题分词,都很适合用于次要品种的批量命名。对品种量大、之前缺乏优化投入的卖家,对次要品种进行批量粗优化,可以提高整体的标题基本水平。

淘宝搜索优化的价值

淘宝搜索优化是可以发育成软件流程的。上面介绍的主要是在传统淘宝搜索优化技术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整合和挖掘,基本框架仍是传统优化理论,尚未反映淘宝搜索的最新进化。

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发现淘宝搜索优化可以发育成逻辑清楚、易于执行的软件流程。

目前的淘宝环境,知识不对称普遍存在,数据的价值远未被利用,店铺推广运营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个人经验、时间和运气主导的“工匠艺术”。

如果把琐碎零散的行业经验碎片,整合成逻辑清楚、易于执行的软件流程,卖家只要跟着软件流程走,就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准,对许多卖家来说,可能会受益良多。

对于淘宝搜索优化研究,我们认为必须按照 “守正出奇”的原则。卖家的优化如果与平台的长期利益一致,怎么也错不了,短期来说未必是效率最高的,但长期来说机会应该是最大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理解淘宝搜索自身的利益诉求。

仔细琢磨淘宝搜索部门可能面临的要求,似乎可以这样理解:

1.产品的高度丰富、卖家的过度营销,给淘宝各阶层顾客带来巨大的决策困难,如何改善这一体验障碍,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是影响淘宝搜索规则变化的最重要力量。这个方向是长期性的,调整的只是细节。2.淘宝承载了多重的社会压力,改革是需要渐进、保守的;在“阶层化”、“品质化”的同时,生态的多样性是需要照顾的。某些既有的搜索设计,也许表面看起来不合理,但存在长期的惯性价值,可能会长期存在。

淘宝搜索可能出现的变化

在上述理解基础上,我们猜测近年淘宝搜索可能发生这样的变化: 1.在保持淘宝搜索多样性的前提下,提高“品质化”、“阶层化”官方分流入口的比重;

2.更多的“品质化”、“阶层化”参数出现; 3.“特征性”、“代表性”买家数据的影响;

4.兼顾从众效应对转化的带动的同时,避免不同阶层宝贝的纯销量对比; 5.个性化搜索条件的引导 ; 6.自动化个性推荐的比重增加 ; 7.新品曝光机会增加 ; 8.顾客推荐分享的影响。

上述猜测是否准确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预见,曝光率维度将越来越丰富,因此将带来更多的技术性优化空间。

回到我们的标题,淘宝搜索优化能够走多远?

淘宝搜索优化的重要性和优化技术体系的发育度非常不对等。相信读完本文的朋友都可以做出直观判断:相对于潜在的淘宝搜索优化空间,已经挖掘出的潜力只是冰山一角。

总结:值得期待的两个空间

根据上面的推测我认为,淘宝搜索最值得期待的两个发展空间: 1.淘宝搜索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如何与优化实践相结合;

2.淘宝开放平台目前提供的数据比较有限,限制也比较多,很多优化思路难以实现。采用非官方方式获得数据虽然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数据不稳定,而且始终有一些至为重要的数据无法获得。如果淘宝开放平台能迎来新一轮开放,那将意味着巨大的生产力飞跃。

如果上述两个方面出现突破,淘宝搜索优化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取得质的突破。

第五篇:无线网络优化四大典型案例分析

1.千兆以太网技术优势

在局域网中为了维持直径为200米的最大碰撞区域,最小CSMA/CD载波时间,以太网时间片已从目前的512比特扩展到512字节(4096比特),最小信息包大小仍为64字节。载波扩展特性在不修改最小包尺寸的条件下解决了CSMA/CD固有的时序问题。虽然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小信息包的性能,然而这种影响已经被CSM/CD算法中称作信息包突发传送的特性所抵消。千兆位以太网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对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

同100M位以太网一样,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与10M位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和帧大小,以及相同的CSMA/CD协议。这意味着广大的以太网用户可以对现有以太网进行平滑的、无需中断的升级,而且无需增加附加的协议栈或中间件。同时,千兆位以太网还继承了以太网的其它优点,如可靠性较高,易于管理等。

千兆以太网相比其他技术具有大带宽的优势,并且仍具有发展空间,有关标准组织正在制定10G以太网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基于以太网帧层及IP层的优先级控制机制和协议标准以及各种QoS支持技术也逐渐成熟,为实施要求更佳服务质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伴随光纤制造和传输技术的进步,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可达百公里,这使得其逐渐成为构建城域网乃至广域网络的一种技术选择。

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的好处在于:千兆位以太网将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并与现有的10/100以太网标准兼容。同时为10/100/1000Mbps开发的虚拟网标准802.1Q以及优先级标准802.1p都已推广,千兆网已成为构成网络主干的主流技术。

1998年六月已制定完成的第一个千兆位以太网标准802.3以使用光纤线缆和短程铜线线缆的全双工链接为对象。针对半双工和远程铜线线缆的标准802.3ab于1999年内出台。

千兆位以太网将提供完美无缺的迁移途径,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将保留802.3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802.3受管理的对象规格,从而将使企业能够在升级至千兆性能的同时,保留现有的线缆、操作系统、协议、桌面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战略与工具。

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将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

千兆位产品提供商,具有完整的千兆以太网产品线,可契合用户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从核心的网络主干交换机到边缘的客户机服务器千兆接入,有针对用户需求设计的高性能的产品。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部署,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技术。目前,许多厂商的交换机把第2层交换和第3层交换融于一体,不论交换还是路由,都能提供至少1000万pps的转发速率,甚至有的产品还可达到2000万pps。这些高性能的特点对于Intranet来讲已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传统的局域网流量80/20自然法则(即80%的流量在本地工作组网络内和20%的流量流向骨干网)已经过时。

千兆以太网高速的多层数据包转发能力是千兆以太网技术能提供最好的性能价格比的有力例证。不仅如此,千兆以太网技术对于降低网络的长期拥有成本也是大有裨益的。

2.千兆网交换技术

从1996年底开始,有些公司陆续推出集成了第2层交换和第3层路由的交换机产品,这种技术称之为“多层交换(multilayerswitching)”。它为第2层交换技术增加了路由层服务,支持有选择的广播和组播抑制,支持VLAN及VLAN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和防火墙功能,全面支持TCP/IP和IPX路由。

经过将近4年时间的发展,这些功能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使得多层交换机比传统的路由器的性能价格比高出8至16倍。而新一代多层交换机以千兆以太交换技术为核心,可以提供更加吸引人的性能价格比,是部门级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中替代传统路由器的最理想的可以提供多层交换的交换机。同时,其直接传输距离目前已达到130公里,完全可以实现以千兆以太网为骨干的大的企业局域网,骨干传输速率为2Gbps(全双工模式)。

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动高速多层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大因素是采用廉价的10/100M自适应网卡的Internet和Intranet的大量部署。目前的网络已经离传统的c/s计算模式的层次结构越来越远,传统的c/s模式的80/20流量法则已成为过去。在网络设计方面,传统的路由器加Hub或第2层交换机的网络部署模式也将变成历史。

另外,Intranet支持更加复杂的和对带宽敏感的各种多媒体数据流,如数据、文件、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一个Intranet最终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至少要比非Intranet用户多50%~100%。同时,宽带接入已成为发展趋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为用户提供快速以太网连接可以提供更多的带宽余量来处理突发的交通量,这点是10BASE-T技术无法比拟的。突发流量是IP网络应用的特点之一。廉价和高带宽使得快速以太网不论在用户端还是服务器端都得以广泛的应用。

为了在无阻塞和处理突发交通流量的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新一代交换机平台必须提供高于用户请求连接的8~16倍速率的主干连接,而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正好满足了用户端的快速以太网连接的服务请求。这对于充分处理突发流量非常重要。

同时,在校园网或城域网中,不管跨越几个网络层,对于随机的Intranet交通量都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持续不变的高性能。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一台交换机中同时具备高性能的第2层和第3层转发能力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无阻塞能力和有选择的转发功能是用户的主要需求。而各种非常有效的网管工具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有效且高效地把业务策略注入转发引擎中,其性能可以通过网管软件实时监测。这将从根本上有助于用户根据公司的短期和长期业务发展需要确定和交付所需的网络服务。新一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这些特点和服务,同时也支持通用的路由协议,如IP/RIP或IP/OSPF等。这也大大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

3.网络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网络系统的高性能要求核心交换机满足网络中心海量数据交换的要求,上连中心的通讯链路带宽能够满足应用对网络的性能要求。不管是企业网还是城域网、广域网,其上的信息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多媒体应用及新的数据应用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企业普遍采用Intranet网络模式来说,其WWW服务器,FTP服务器,LotusNotes群件应用服务器,NovellServer等服务器群支撑着整个企业的信息服务环境。企业各部门用户客户端应用软件,透过网络访问中心服务器,请求应用,查询数据库。网络的负载流量主要是从边缘设备到核心的数据交换,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展,以及应用的信息交换量增加,使得企业网络通常首先在核心发生通讯瓶颈现象。改善企业园区局域网的网络数据交换性能,往往是首先扩充核心交换机的交换性能,增加边缘设备到核心的数据通讯带宽,以减轻整个网络的瓶颈,使得应用软件的性能和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设计企业园区局域网的原则上,首先应该考虑满足网络规模所要求的核心设备数据交换处理能力,以及边缘设备到核心的链路带宽。

3.1可靠性与可用性

网络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高可靠性和系统高可用性;要求核心交换机所有关键部件可以实现冗余工作,可以在线更换(插拔),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多级容错设计基于单个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就企业应用来说,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纸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支持企业应用的基础设施是企业的园区网络,它的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办公应用环境,交易、生产、开发、设计等业务环境,财务管理,部品管理等环境,信息检索、数据库查询、Internet浏览等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服务设施功能。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是保障企业应用环境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网络要求可靠性的同时,要求网络具有高可用性。网络设备的选择,尤其是核心机箱式设备,应该可以配置冗余部件,关键部件不存在单一故障点,也就是说,像交换机的电源、风扇、交换引擎、管理模块这些部件可以冗余备份,其中之一任何部件的损坏,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会影响网络的连通。提供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容错性的另一个要求是设备损坏部件更换时,不需要停机,更换部件后不需要重新启动,也就是说部件的更换可以进行在线操作,这样可以使停机的时间降低到最小。在设计企业园区网的原则上提高网络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求设备的部件冗余,同时要求网络的链路冗余,可结合物理层、链路层及第三层技术实现,以保证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信息访问服务。

3.2可扩展性

网络设计的可扩展性要求,包括交换机硬件的扩展能力以及网络实施新应用的能力。核心交换机的灵活扩充性要求:核心交换机应该具备灵活的端口扩充能力,模块扩充能力,满足网络规模的扩充;同时提高性能,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支持新应用的能力:产品具有支持新应用的技术准备,能构方便快捷地实施新应用。

3.3规模与用户

在设计网络的方案时,首先是满足现有规模的网络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设计网络具有用户端口灵活的扩充能力。核心设备是整个网络的枢纽,用户端口数的扩充,需要增加配线间边缘工作组的设备,增加边缘设备的同时,要求连接核心骨干设备的端口数相应增加,因此核心设备应该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来灵活地增加端口数。核心设备的机箱设计应该具备强大的背板带宽,足够多的负载插槽容量。对于交换机来说,核心交换引擎应该可以满足最大配置下,无阻塞的进行端口数据包交换,模块的扩充不影响交换性能。采用分布式交换结构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最佳方案,分布式交换机结构实现了交换机的并行数据交换处理,优化了网络的性能,本地交换和全局交换相结合的分布式结构减少了核心交换引擎的压力。因此在设计大规模园区网络的原则上普遍采用分布式交换机实现灵活的模块、端口扩充能力。

3.4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性对网络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可以使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的访问,灵活的实施网络的安全控制策略。在企业园区网络中,关键应用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只有系统管理人员才有操作、控制的权力。应用客户端只有访问共享资源的权限,网络应该能够阻止任何的非法操作。在园区网络设备上应该可以进行基于协议、基于Mac地址、基于IP地址的包过滤控制功能。在大规模园区网络的设计上,划分虚拟子网,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隔离子网内的大量广播,另一方面隔离网络子网间的通讯,控制了资源的访问权限,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必须强调网络安全控制能力,使网络可以任意连接,又可以从第二层、第三层控制网络的访问。3.5可管理性网络的可管理性要求: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均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控制,网络的设备状态,故障报警等都可以通过网管平台进行监控,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选择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管理软件应用于网络的设备配置,网络拓扑结构表示,网络设备的状态显示,网络设备的故障事件报警,网络流量统计分析以及计费等。网管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减轻网络管理人员的负担。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零管理,基于策略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通过制定统一的策略,由管理策略服务器进行全局控制的。基于Web的网管界面,是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灵活的操作方式简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设计园区网的设备选择上,要求网络设备支持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同时支持RMON/RMONII协议,核心设备要求支持RAP(远程分析端口)协议,实施充分的网络管理功能。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应该要求设备的可管理性,同时先进的网管软件可以支持网络维护、监控、配置等功能。

3.6协议的标准性

网络设备采用开放技术、支持标准协议:采用标准的协议保护用户的投资,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网络设计所采用的设备要求采用主流技术、开发的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产品,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无缝相互连接与通讯。在设计园区网络的原则上,发挥不同厂商产品的专用先进技术同时,必须强调考察设备的技术、协议的标准性,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网络维护的费用,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保护。

应当考虑选择的设备是否是可升级的,在新的标准出现以后,系统应能够升级到新的标准。因而注重产品厂商在相应产品和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参与标准化的能力。

当今世界,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计既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也要兼顾技术上的成熟性,降低由于新技术和新产品中不成熟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4.校园网解决方案

千兆位以太网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对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同100M位以太网一样,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与10M位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和帧大小,以及相同的CSMA/CD协议。这意味着广大的以太网用户可以对现有以太网进行平滑的、无需中断的升级,而且无需增加附加的协议栈或中间件。同时,千兆位以太网还继承了以太网的其它优点,如可靠性较高,易于管理等。在园区网主干网中,目前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

作为校园网应用的一个特点,大部分应用对延迟及带宽不太敏感,可以通过TCP/IP“慢启动”机制自动识别延迟的变化,动态地适应TCP所提供的带宽,部分应用要求实时业务传输支持,QoS服务保障。这部分应用目前所占比例很小,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逐步普及,多媒体课件的逐步丰富,该比例预期将逐步提高。IP网络传输实时业务的主要瓶颈是路由器采用软件实现路由识别、计算和包的转发,由于路由识别、数据转发的速度慢,时延和时延抖动大,不能保证服务质量(QoS)。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公司陆续推出采用硬件专用电路(ASIC)进行路由识别、计算和转发的新型线速路由交换机。这种线速路由交换机的结构与L2交换机相似,兼有L3路由器包转发功能和L2交换功能,有些厂商还在其中加入一些L4应用层功能。在包交换的IP网上提供QoS,必须对服务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服务(CoS)。设备生产厂商一般采用拥塞管理保证网络性能,为一些专门的业务提供所要的带宽。一种做法是采用RED(随机早期丢失)探测和智能识别流量的瞬时剧增,将其与真正的网络拥塞区别开来,以避免网络拥塞。通过从IP包头中IPv4服务分类标识(TOS)识别服务类别(802.1P),确定该数据流的优先级,并根据某种队列优先算法以保证QoS的能力。还可使用访问控制表(ACL)定义策略,确定数据流的优先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高速IP网络上的QoS能力将达到FR/ATM网类似的水平。

在分析比较市场上多种L2/L3/L4线速路由交换机性能、价格、服务的基础上,选择美国朗讯(Lucent)公司的CajunP550R路由交换机共11台,作为校园网主干交换机。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背板能力45.76Gbps交换吞吐能力22.88Gbps第2层交换能力33,000,000pps第3层交换能力18,000,000pps多种L2/L3接口模块冗余风扇、电源OpenTrunk/VLAN互操作性CoS/QoS/RSVP支持

在网络设计中,主干交换机彼此之间通过千兆位以太网互连。所有交换机均配置L3交换引擎,实施分布式的路由策略,从而降低对中心交换机L3路由解析、包转发的压力并控制广播域的范围。网络设计和设备配置中仔细地考虑了设备与线路及路由的物理与逻辑冗余、网络中心服务器群的防火墙设置及安全策略。

下载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GPRS无线网络日常维护与优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线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全文5篇]

    无线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杭州移动胡永庆) 一、规划 1.1宏站系统规划设计:规划目标定义及需求分析,传播模型校正,预规划(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初选和勘查,详细规划(系统的站点布局,无线......

    无线网络优化知识点总结

    无线网络优化知识点总结 1. GSM的频段为890-960MHZ,信道间隔为200khz,双工间隔为45mhz。 2. bss包括bts、bsc、tc。 3. 移动通信系统目前采用FDMA、TDMA和CDMA三种多址方式,GSM......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总结[5篇材料]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自己毕业后的日子,我从事了网络优化的工作,毕业后的这一年,感觉自己在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谈谈测试......

    无线网络维护工作职责

    1.负责无线网络维护管理,协调无线网设备、网络故障处理。2.负责对无线网络故障处理过程进行管控,确保故障及时处理,按照要求完成故障的统计和分析。3.负责无线网络设备的集中维......

    NOKIA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切换问题分析

    NOKIA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切换问题分析作者:段志强转贴自: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传统的网络优化工作中,相关人员从语音服务的角度,对掉话率、拥塞率等指标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职能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职能 无 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

    GSM无线网络优化工作职责

    1.负责解决无线网络(gsm,下同)疑难问题。2.负责无线网络的网络规划。3.负责项目建设中的无线专业技术把关工作。4.负责组织、管理无线网络割接工作。5.负责对无线网络指标进......

    无线网络优化实习报告(WCDMA)

    实习报告 题目:关于在重庆永鹏网络科技股份公司德阳分公司从事无线网络优化岗位的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2月5日— 2011年12月11日 实习地点:德阳 实习内容与过程 1经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