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青白江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浅谈
对青白江区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浅谈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有利于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调整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职工收入增长的双赢目标,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现对青白江实际,就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一、简介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以集体协商的方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的书面协议。根据中国国情,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不属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范畴。
二、背景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广大职工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对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2010年8月10日公布的《广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引》明确表示,若员工代表发出工资协商要约,资方须在15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予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工资集体协商。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试点,目前正在选择合适的企业类别。
2010年底,成都市在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本文参照广东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做法,结合青白江区实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三、措施
(一)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三个机制 1.明确工作目标。用3 年左右时间基本在全区各类建会企业中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中,2010 年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75%以上;2011 年达到85%以上;2012 年普遍签订工资协议书;同时在小企业积极推行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
2.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三个机制。一是工资共决机制。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协商代表定期与不定期地就工资制度、工资形式、工资水平、工资支付及调整办法等进行经常性协商。二是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通过双方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而调整,与企业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及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整变化相适应。三是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协商薪酬,努力稳定工作岗位,保障工资支付,杜绝拖欠、克扣职工工资行为。企业工资分配、支付及工资集体协商履行等情况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形式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范有序 1.规范工作程序。一是发出要约。工会代表职工一方要主动向企业行政方提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以书面形式发出要约书,明确工资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需要企业行政方提供的有关情况。企业行政方接到要约书后,应于20 日内予以书面承诺答复。各级工会组织要利用岁末年初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要约行动。必要时,上级工会组织应接受企业职工邀请代行其要约权。对企业不响应要约的,上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要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平等协商。工资集体协商要采取召开协商会议的形式,由双方协商代表进行平等协商。协商双方应本着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积极合作的原则,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充分讨论,对平等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的,形成工资集体合同草案。三是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在工资集体合同正式文本上签字盖章。职工(代表)大会对缺少工资水平、工资增长幅度等具体内容的文本应不予审议。四是审查备案和公布。工资集体合同签字后,由用人单位一方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人社局审查,经审查通过的,工资集体合同生效。协商双方应于工资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5 日内向全体职工张榜公布。五是监督检查履约情况。双方协商代表要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督促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工资集体合同中的条款。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六是争议调处。因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双方应当自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向区人社局申请协调处理。区人社局应当组织同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人员,共同处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过程中的争议。对企业以协商不成为由拒绝或者拖延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且上级工会或人社局发出整改通知书警示后仍拒绝整改的,人社局要按照《四川省集体合同条例》和《四川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依法责令其整改,直至给予经济处罚。
2.突出协商重点。各乡镇(街道)、各园区管委会要根据本辖区和企业的不同情况,把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协商重点,切实解决企业工资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在国有及其控股企业,重点是协商决定企业内部分配关系,特别是确定经营者收入和普通职工工资的合理比例,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与经营者收入相联系的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对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重点是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是通过协商合理确定职工的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件单价;对实行岗位工资制的企业,应将确定和调整岗位工资标准作为协商重点。同类小型企业集中的区域,要通过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增强双方的协商力量,提高工资集体合同的质量。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要与行业(区域)性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及职工代表大会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协商主体合法、协商代表产生规范、协商程序严格。企业一级的工资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等标准,不低于行业(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
3.完善各项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电子台帐制度,掌握应签和已签工资集体合同的底数,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情况通报制度,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定期通报。对开展较差的企业,要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对企业进行劳动保障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4.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和发展一支由维权律师、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及工会干部为主体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队伍,通过集中培训、交流经验、典型示范等措施,让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协商谈判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巧,提高协商谈判水平。
(三)政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共同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好辖区内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加强调控。区人社局要强化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力度,充实劳动关系工作机构和队伍,积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乡镇(街道)、进园区,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劳动关系协调员,深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调控体系,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要严格工资集体合同的依法审查,切实做到协商代表产生合法、签订程序合同内容合法,全面规范工资集体协商行为。要加强监察执法,将工资集体合同作为企业劳动保障年检的重要内容。
3.加强指导。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好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职责,切实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大胆行使要约权,主动向企业方发出要约,积极反映职工协商的愿望和要求,搭建协商对话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加强工资协商指导员的聘任、培训、委派和考核工作,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积极探索和推行企业工会法律顾问服务模式,不断增强职工方力量,努力实现协商双方力量均衡,寻求适合企业并为双方所接受的工资分配方案、办法及标准。通过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二篇: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心得
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广西已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要求力争在2011—2013年3年内,在全区已建立工会的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调制度。就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就颁发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10多年来,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为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积累了经验。但总的来说尚处于实施的起步阶段,实施的地区和行业也不平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就业、劳动用工政策的深刻变化,需要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好地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点工作。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体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由劳动关系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方式、职工工资水平、变更和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终止条件及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等,是一种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为保证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化解劳动关系双方矛盾乃至实现工人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规范和引导
我国颁发《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来,实施的范围不大、效果不理想,地方政府的规范引导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国务院部署今年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作为改革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结合本地区经济水平、企业状况等制定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办法或规定,明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稳步推行。尤其是各级工会要做好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工资协议及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培育工资集体协商主体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是劳动关系双方的代表。双方代表的维权意识、法治素养、协商能力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能否顺利推行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后,政府较少介入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工资分配,只是明确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用工报酬由企业自主决定,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强化了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主的资本意识,弱化了与劳动者协商意识,而身处弱势地位的工人维权意识和协商能力较差。劳动关系双方在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中形成的意识、素养和能力显然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培育协商主体也就成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要任务。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的基础上,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和指导,地方工会组织应当建设一支懂政策、精业务、会协商的专业人员担任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员,具体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增强职工代表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集体谈判能力。这样,才能使双方在地位平等、信息对称和能力对等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协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机制
实施一项新的制度,必须建立能够助推其有效运行的机制。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为此,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指导、乡镇(街道)组织实施、行业工会(协会)具体运作、企业主和职工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同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等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机制,优化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环境。二是协商机制。遵循《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规范,制定适合各地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协商程序,使代表产生、协商要约、集体谈判、协议的签订、审查、履行和终止等在规范的程序中进行。三是考核机制。工会等有关部门应将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对企业的考核内容,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加强激励和约束。四是保护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一种利益协商,集体谈判过程是双方不同意见的申述,难免出现分歧甚至冲突,工会组织等要检查督促双方共同履行集体合同,尤其要依法保护职工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言稿
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言稿
(区人社局)
花山区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全区已建立工会的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调制度。区人社部门就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就颁发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10多年来,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为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积累了经验。但总的来说尚处于实施的起步阶段,实施的地区和行业也不平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就业、劳动用工政策的深刻变化,需要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好地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点工作。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体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由劳动关系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方式、职工工资水平、变更和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终止条件及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等,是一种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为保证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化解劳动关系双方矛盾乃至实现工人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规范和引导
我国颁发《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来,实施的范围不大、效果不理想,地方政府的规范引导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国务院部署今年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作为改革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结合本地区经济水平、企业状况等制定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办法或规定,明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稳步推行。尤其是各级工会要做好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工资协议及履行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监管,依法维护和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合法权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仅要确保集体协商的公平公正和协议内容的合法合理,而且要注重协议的履行,防止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依法订立的工资集体协议,对协议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履行好监督管理的职责,保证工资集体协商成果的及时生效和履行。要畅通渠道,及时受理举报和投诉。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理。通过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确保协议履行到位,使集体协商内容真正取得实效,落到实处,使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要依法做好工资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工作,及时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工会和企业组织三方共同协调处理平等协商争议。对调解不
成的,要依法予以仲裁,确保工资集体协议书的严肃性。
三、培育工资集体协商主体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是劳动关系双方的代表。双方代表的维权意识、法治素养、协商能力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能否顺利推行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后,政府较少介入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工资分配,只是明确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用工报酬由企业自主决定,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强化了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主的资本意识,弱化了与劳动者协商意识,而身处弱势地位的工人维权意识和协商能力较差。劳动关系双方在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中形成的意识、素养和能力显然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培育协商主体也就成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要任务。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的基础上,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和指导,地方工会组织应当建设一支懂政策、精业务、会协商的专业人员担任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员,具体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增强职工代表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集体谈判能力。这样,才能使双方在地位平等、信息对称和能力对等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协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机制
实施一项新的制度,必须建立能够助推其有效运行的机制。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为此,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指导、乡镇(街道)组织实施、行业工会(协会)具体运作、企业主和
职工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同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等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机制,优化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环境。二是协商机制。遵循《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规范,制定适合各地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协商程序,使代表产生、协商要约、集体谈判、协议的签订、审查、履行和终止等在规范的程序中进行。三是考核机制。工会等有关部门应将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对企业的考核内容,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加强激励和约束。四是保护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一种利益协商,集体谈判过程是双方不同意见的申述,难免出现分歧甚至冲突,工会组织等要检查督促双方共同履行集体合同,尤其要依法保护职工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深化共同约定行动 在促进三门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展现工会新作为---在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总工会主席 孙宗会(2010年7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刚才,几个单位从不同层面交流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随后,市委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回去后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对前一阶段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的回顾
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从2008年已经开始。两年多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化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职工的普遍拥护,维护了职工的经济权益,彰显了工会的作用。2008年3月,市总工会、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工会根据《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渑池县总工会率先召开了全县制砖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随后,其他县市也都抓住本地区工资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典型示范、扩大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等措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市属各系统、各基层工会以职工工资、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内容为协商重点开展集体协商,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的冲击,全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广泛开展了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家协会的支持、配合下,在全市范围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一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企业与职工的普遍欢迎。今年3月,我们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全市基层工会向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213次,签订专项集体合同115个,约束了企业在工资收入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的随意性,依法科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6月,我们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再部署,建立了市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周五工作汇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通过督导组检查督导、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编发工作简报、工作通报、工作手册等材料,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面开展,掀起了全市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新高潮。各县(市)区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深化共同约定行动,扩大覆盖面,提高协商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622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72份,覆盖企业620家,覆盖职工6.6万人;乡镇、街道区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28家,签订专项集体合同124份,覆盖企业467家,覆盖职工3.5万人,行业、系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13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8份,覆盖企业276家,覆盖职工6642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贡献。基层工会普遍反映,凡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没有发生上访、怠工等突发事件,劳动争议案件也大幅度下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普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同步发展。实践证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稳定职工的岗位和收入,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担心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要闹着涨工资,因而对协商缺乏热情。有的企业工会、职工对自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等。二是个别县(市)区、市属系统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缓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较低;一些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这项工作停滞不前,有的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推进力度不够,举措不多。三是有的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没有体现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相应条款;有的企业专项集体合同只规定了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按时发放等基本内容,没有体现职工工资增长的内容;有的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没有协商程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以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思路予以解决。
二、扎实有效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外部环境、内部因素都要求我们将此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大事,认真加以推进。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要看到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质量和水平都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任务。按照全国彩虹计划和全总、省总的精神,我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收入随企业发展同步提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工作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要达到70%以上。其中,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达到80%;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提高覆盖比例;2012年实现全市各类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覆盖。这一目标是在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基础上的,必须确保实现。
(二)区别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企业实际,坚持依法推进、互利共赢、共同协商、因企制宜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属性,确定协商重点,分类指导。对于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要突出协商工资增幅和福利待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协商工资支付保障,就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重点协商,侧重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对实行岗位工资和计时、计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合理确定岗位工资、计时工资、劳动定额和计件工价,防止企业以实行计件工资为由降低职工工资,以及超时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等侵权现象的发生。对小型、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和行业特点明显的地区,重点实施区域性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侧重解决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拖欠等问题。建立了企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的,可以由区域、行业工会直接与企业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没有建立企业联合会或行业协会的,可采取由区域、行业工会与授权或推举的企业代表协商,签订合同;对于企业数量较小的区域,由区域性工会组织与区域内企业逐一进行协商,签订合同;对同行业企业较多的地方,着重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商制定行业工资标准,规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
(三)突出协商重点,力求取得突破。要把企业或行业的劳动定额、计件工价作为深化工资协商、提升协商质量和水平的重点进行突破,按照“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能够完成”的标准,合理确定、调整不同岗位劳动定额和计件工价,规范劳动定额、计件工价的制定、调整、管理和实施。要通过开展工资协商,建立健全更符合本企业、本区域、本系统、本行业实际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或者确定执行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办法和措施,从而真正为职工提供托底性的保护。要积极指导和督促企业每年开展工资协商,通过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办法。要坚持凡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都应当得到增长,以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多数职工。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协商成效。一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机制。企业工会要主动向企业行政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企业工会提出协商要约有困难的,其上一级工会可依法代替基层工会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小企业相对集中和产业集聚地区,县级以下区域工会或系统、行业工会组织可以向相应一级的企业代表组织提出协商要约。二要建立健全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及调整办法、工资支付制度、奖金福利分配等进行协商共决的机制。三要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机制。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履行兑现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提高工资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要建立职代会听取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制度,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支付办法和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等要向职代会报告,推动工资集体合同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要建立集体合同公示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必须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要通过网络、公开栏等渠道,定期向职工公布,建制、履约和督查情况要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职工公示,接受职工民主监督。四要建立职工民主参与机制。职工方协商代表要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选举产生或工会选派,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协商议题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协商后的专项集体工资合同草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协议履行情况要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五要建立各方联动督导机制。要注重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通过联合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和其他形式,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要主动与人大、政协沟通协调,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到企业进行视察和调研,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全面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市总工会要求,今后各企事业工会组织申报“模范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五一劳动奖状”以及为企事业负责人申报“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必须同时上报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并落实到位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否则不予考虑,一票否决。
(五)加强宣传引导,消除认识误区。各级工会在推进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确导向,提高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认识,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增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工资集体协商不是要通过损害一方利益来换取另外一方利益,也不是谈协商就必须涨工资,也可能是保岗位、保工资,也可能使以前不合理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合理化、存在缺陷的进一步完善,是要实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在协商过程中,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共同约定行动,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为在协商中保障职工利益增强说服力。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行政)支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配合、职工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社会化格局。
三、努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会工作
现在已经进入7月下旬,工会目标任务已经落实过半,几项重点工作到了出成效的关键时期。各级工会要把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与推进工会整体工作目标完成结合起来,加强协调,全面落实。要继续动员组织职工投身“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竞赛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实现年底评选表彰100项技术创新成果、100项先进操作法,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态势和良好局面发挥积极作用;继续在新建、在建的重点工程中开展“三保两讲”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继续在治理重点企业开展“双比双降”竞赛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在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建树。
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职工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工会社会化维权调解机制,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要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增强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能力,努力将矛盾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职代会制度,增强职工参政议事能力,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和效率,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创新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制度,使厂务公开的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丰富、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为抓手,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基础,以“创争”活动为载体,努力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支撑。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发展富有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
要创新工会的组建形式,探索促进建会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工共建机制。继续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组建力度,深化“双措并举,二次覆盖” 工作,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干部要争做勇于创新的标兵、抢抓机遇的先锋和服务职工的模范,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职工为经济建设服务。
时值盛夏,各级工会要大力开展“送清凉”活动,使工作在一线的职工深切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怀。要精心组织好“金秋助学”活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确保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得到及时救助。要及早谋划 “农民工援助行动”,使工会帮扶工作更加扎实有效。要把关爱职工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出成效,真正让广大职工生活过得更加体面、更加尊严、更加幸福。通过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扎实推进,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彰显新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体现新作为,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本会常务理事、保定市总工会 宫娜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GDP不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职工收入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广大职工总体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种现状要求和促使出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决定和制衡机制,即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商的行为。
只有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企业职工工资决定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使工资水平真正与市场接轨,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仅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分配机制的关键环节,更是妥善协调和处理利益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义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出现和实施使企业职工工资决定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使工资水平真正与市场接轨。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和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
(一)有效缓和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在平等地位基础上的协商,各方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消除隔阂。这项制度为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的透明度,使企业在厂务公开制度上更加名副其实,把企业民主管理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能够切实保障职工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有利于维护企业分配的公平公正,较好地把工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实现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双赢。
工资集体协商目的是在维护职工利益和保障企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产生企业和职工“双赢”的效果。职工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生产经营顺畅时,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和调整机制,可以使职工能够共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挫折时,及时进行集体协商,就妥善处理降薪与经济性裁员矛盾达成共识,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难,从而充分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工资集体协商不仅能够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调动起职工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有效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切实履行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工会组织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更好为职工群众服务。工资收入是企业职工生活的基本来源,是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核心。只有深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使劳动者得到实惠,才能够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企业经营者尊敬。
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条件及现状
目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已基本具备。1995年《劳动法》对劳动者就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协商确定的权利从法律角度作了规范;1998年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会或经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方式、工资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的平等协商,是集体合同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确立了工资协商的操作规程、内容以及其他要求。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开创了三方联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新局面。这些都为工资协商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
同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工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已先行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地区,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都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止2006年9月底,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30.5万份,比上年增加5.3万份,增长21.1%;覆盖企业52.6万个,比上年增加27.1%;覆盖职工3714.6万人,比上年增长5.2%。
但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毕竟仍处于摸索的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正视推行工作的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国有改制企业及非公企业推行仍困难重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运作还不规范;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下,资本侵蚀劳动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侵犯职工的权益,而且影响到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
三、工会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中措施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资关系的通行做法,更是工会履行职责、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举措。
(一)依靠党政重视支持,加强源头参与。
党的领导、政府的重视是工会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推进工作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高度来认识,主动向党委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规划,发展方案,促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资协商工作格局。
(二)依靠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职工不仅是协商工作的主体一方,而且是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工会组织要充分调动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他们为协商工作的支点,纲举目张展开工作。
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搞好厂务公开,真正体现职工当家作主。工会组织要在全面履行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特别是要把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职工群众明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才能在企业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增长。因此,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发动职工群众人人献计献策,干好本职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三)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能搞一个模式,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把职工迫切需要解决,企业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的重点,协商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有所侧重,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协商。
要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确定工资集体协商重点。亏损企业工资协商的重点应是基本劳动报酬的保障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重点,应是如何提高工资水平。尤其是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着力解决部分企业存在的拖欠、克扣职工工资问题,确保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在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行业特点比较突出的行业,要逐步试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协议。
(四)建立一支懂业务、会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谈判员队伍。
工会集体协商代表掌握的谈判技能、工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如何,是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取得好的效果,使职工与企业都满意的前提条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各级工会组织中具备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能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不足。因此,建立一支懂业务、会谈判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谈判员队伍,是我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当务之急。
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法规政策、经济管理、企业财务知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能,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队伍,各级工会可以聘任掌握法律知识和政策,熟悉企业劳动工资和财务管理,有一定协商谈判能力和技巧的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员,具体指导或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努力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成果的质量水平。
(五)加强舆论宣传,形成社会合力。
作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知度。工会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阵地进行大张旗鼓、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的宣传,而且要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以及企业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进一步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行政)的重视支持,争取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和声援,吸引广大职工的关注和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制度、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