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旻--探索高职畜牧实用体育教材编写之路1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在对接专业、文化引领的视角下 ——探索高职畜牧实用体育教材编写之路
摘要:职业院校重视专业课教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特别关注,有识之士频频呼吁:素质与技能当同等对待,偏颇于一面,必然跛足。三年来,我们江苏牧院以体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开发,重构实用体育教材体系以达到“提升人文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对接专业;文化引领;实用体育教材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三农”的未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院校责无旁贷。
前言:农业高职院校在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然而有一种普遍存在,并已经引起高职教育研究专家重视,且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易,但可持续发展难。[1]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就会沾沾自喜;如果以毕业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点,就会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别于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强在何处?优势在哪里?能否帮助学生提升发展后劲?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并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职业院校重视专业课教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特别关注,有识之士频频呼吁:素质与技能当同等对待,偏颇于一面,必然跛足。殷鉴于此,三年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江苏牧院基础部以体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对接专业、文化引领,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以达到“提升人文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年来,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专业特长,学生特点,我们在广泛征询在校生、毕业生、教育管理者及第三方调研公司的基础上,组织了校内外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精心编写了《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努力将中国体育传统文化传授、畜牧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熏陶、熔铸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取得了显效的办学成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参与能力、体育文化综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合素质、竞技能力等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学生参加省级及其以上体育文化表演、体育竞技比赛等获奖人次多,获奖级别不断攀升。这些探索助推了学生的就业,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年来,项目建设组多次组织学习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理论,重构基础课教材体系,形成了以下几点鲜明的特色:
一、坚持对接专业,夯实素质基础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将畜牧产业生产规律与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有机结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此作为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改革方面,突破了单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健身意识为主的传统思想。在深入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研究学生劳作特点,找出学生职业技术必需的职业体能,及职业学习和劳动对人体的影响,抓住了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相关的核心部分以后,还征求和听取了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将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领域、身心健康领域、职业核心体能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等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创编进教材,内容包括与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知识及一些预防职业病的内容,还包括职业灾害预防与应急,生存技能实训等内容。突出了学生抗挫折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体育能力和心理综合素质的发展目标。[2] 比如:
1、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畜牧业技师、农艺师和其他农业师等工作,它的特征是属于大强度运动型,常和动物植物接触,需要有很好的专业体能。项目组将防身防卫、户外运动、健身运动等编写进教材。特别编写了强化腰背肌、发展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工作协调性、躯干肌肉静力性和耐力专业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
2、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强度力量型特征,项目组从力量、速度、灵敏、团队协作、人畜急救等方面,创编了二十几个与畜牧兽医专业对接的(搬运饲料包、推懒猪、提运兽药箱、挥锹投食、挑运禽蛋、赶羊入圈、捉小鸡、跨猪栏、驱赶小鸭、捡拾鸡蛋、车间折返跑等)体能游戏。
3、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工作性质机械性,经常固定姿势进行操作,工作环境恶劣,常接触大量动植物,常造成如:呼吸道疾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的职业性损伤。项目组也创编了多套体育运动疗法对该类由于长期固定的或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重复的动作造成的职业损伤,加以治疗。
总之,畜牧兽医实用体育教程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使体育课程真正做到了为专业教学服务。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促进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同时《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还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大力开发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职业核心体能游戏和多项“职业性”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教材内容突出了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坚持文化引领,促进身心健康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班等形式,在新生入学、专业学习及顶岗实习等阶段始终注重将畜牧文化、企业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和意识,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和各项体育赛事中去。比如:成功举办富有特色的江苏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校内各项体育竞赛、畜牧兽医体育文化节、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畜牧核心体能表演赛(背南瓜、大力士、装卸工等)。并组织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参加万人冬季长跑,晨跑等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在八所农牧院校田径比赛中,多次荣获男女团体和个人冠军、2012年“光荣行.阿迪达斯”杯中国大学生跆拳道联赛中,多人多次获前三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吸引了全体师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内外活动。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强化了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将一些室外体育拓展训练项目融入到课程改革建设中去,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劳动观念,提高专业性体育的健康能力,培养专业性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体育拓展项目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手段,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集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改善人际关系,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教学目的。[3]
三、坚持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实践
项目组邀请正大集团、高邮鸭集团、大北农集团、雨润集团等八家企业的十位代表召开《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基础课程改革研讨会。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大纲和内容进行了审阅,分别从饲料行业、动物生产行业的角度对毕业生应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该掌握什么体育基础能力进行了说明,并就如何在基础课程中融入畜牧文化、如何将《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与畜牧行业很好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项目组定期赴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周边省份的100余家大型农牧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江苏牧院毕业生基础应用能力的需求,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剖析,应用于课程改革实践。
针对第三方调研公司麦可思集团对我院毕业生的调查结果,项目组科学分析学生对语言、交际、身体素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需求,使其融入到基础课程改革中。
《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教程》特色教材的出版不仅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带动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改革、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本教材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的好评。2013年被评为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在推进体育课程与专业对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向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渗透,为全面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前新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广东:汕头大学生版社,2002.[2]翁惠根,钱利安.银行柜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2007.[3]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关于高职Web技术开发类教材编写建议论文
论文摘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职软件技术专业Web技术开发类教材存在诸多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是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Web技术开发类教材编写应以最终就业为目标选取教材内容,以常用实用技能为核心细化教材内容,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模式组织课程内容,以多实践、多动手的方式处理章节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职;Web技术;课程开发;教材编写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作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Web开发技术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的很少,特别是适合高职技能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学的,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型的教材更少。因此,探索建设适应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优秀计算机教材体系,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软件专业web技术开发类教材存在的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在两个方向开设了asp.netWeb技术开发课程,一个是软件开发方向,另一个是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与“北大青鸟”合作开设班级,采用课程置换形式,很多专业技术类课程采用“北大青鸟”的accp系列教材。笔者在两个方向的班级都有多年的教学经历。软件开发班采用的教材有以下几次变动:2006年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程不功等人主编的《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一版)》,2007年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刘乃丽主编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第一版)》,2008年使用《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二版)》,2009使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李强,魏峥等人主编的《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教材。频繁更换教材的原因是以上教材都存在各种问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对一些典型问题分析如下。
教材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技能的实际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Web开发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直接应用到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高职教育主要通过对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以期在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然而,目前的高职教材中理论内容过多,知识追求全面,具体的操作训练内容过少,特别是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能从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教材更少,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有此缺点。
追求以实例说明知识,实例缺乏项目化特色还有一些教材注重以实例说明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动手能力、编码能力较强,但是该类教材缺乏项目的支持,实例没有很好地融入项目。课程学完后,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还可以,但在完成实际项目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将所学的技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具有此类缺点,实例虽多,但未能把这些实例综合成一个或多个系统项目。
追求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忽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对技能知识理解的要求要高于其他高职技术课程,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技能知识要求会做就行,可以不用理解其原理,而软件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编程,仅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创新,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多动手、多实践,目的是融会贯通技能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而有些教材给出了2~3个完整的项目,对项目有简单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剩下的就是代码,晦涩难懂。这种教材只注重项目的完成,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不能很好地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虽然项目完成了,但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学生理解的基础技能知识甚少,这是不符合软件专业课程以理解为基础的科学规律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教材就具有此种缺点,项目数量达到9个,但却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必要讲解。
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计算机知识浩如烟海,仅仅一个asp.net技术,微软网站中的帮助文档就有几千页,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内容是教材建设的关键。有些教材只注重知识内容的罗列,力争面面俱到,事实上很多内容在实际中很少用到,使用这种教材的教学结果就是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内容不准确内容不够准确甚至有错误也是很多教材的通病,通常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编者本身对技能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二是编者不负责任,编教材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完成任务。教材技能知识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危害极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技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之前,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是否具有准确表述技术技能知识点的能力,而且在编写教材时要本着对学生、对自己、对大众负责的态度。上述提及的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此类问题。
“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是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2)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5)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文件的精神是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等相关素质,这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的高职院校中70%以上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的在校生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迅速发展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学生就业后对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并不很熟悉,现场操作能力不强,与岗位技能要求有距离,而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相对较慢,低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日渐饱和,致使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表面上看,IT专业的培养人数与整个行业的需求量基本相当,但来自企业的声音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很多,但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企业岗前培训需要时间较长。其实,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希望毕业生能够认同企业文化,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Web开发技术课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直接应用的一门技能课程,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我院软件工程方向的专业技能课主要讲授accp课程体系,目前使用的是Accp5.0教材,教学效果较好。由于市场上Web类教材存在诸多缺点,我院组织教师编写了《asp.net讲义》,该讲义参考accp课程体系,贯彻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通过直接到合作企业调查、查询网络招聘信息、召开一年一度的往届毕业生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开发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的讲义,该讲义在软件开发方向班级中使用,教学效果良好。综合分析市场上Web技术教材的优缺点,结合Accp5.0教材的优点及我校自主开发的《asp.net讲义》编写思路,要开发出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Web开发技术类课程特点的教材,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以最终就业为目标选取教材内容保证学生就业是教材编写的根本出发点。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不是科研教育而是就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保障就业,利于学生就业的知识技能就讲,不利于就业的就不讲。因此,在教材编写之前,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调查当前各种动态网站使用的技术,还要到软件开发企业调研用人状况和技术需求,或查询网上招聘软件开发人员广告中所要求的技能,从而在宏观上决定教材编写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完课程后能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以常用实用技能为核心细化教材内容在课程微观内容的选择上,所选的技术应是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术。Web开发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解决软件开发项目中所涉及的技术工具、技术框架、开发流程及编码调试经验等方面,内容的选取要符合10/20/70原则,即要将技术分成3类,10%是企业经常使用的技术,如页面数据的传递、session、response、ADO.net技术等,这些技术几乎在任何Web开发项目中都要用上;20%是企业较常使用的技术,如用户控件、httphanler、httpModule技术等,这些技术在项目中使用的频率较多;70%是企业很少使用的技术,或是在特殊项目中可能用上的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只有做图像处理类项目时才会使用。教材的内容安排应重点讲解10%的核心技术,而对70%较少用到的非核心技术可只做介绍,或干脆不讲,而对20%较常使用的技术可弱化讲解。总之,以用为本,学以致用,不用不学,学了就用,综合应用,要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习最实用的技能。
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模式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必须以项目为中心展开,并应适当地把项目分割成多个任务,每一次课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组织技术内容。项目的选择要考虑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所谓企业性,即项目应该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所谓实用性,即项目应该是普通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项目;所谓教学性,即项目应适合教学,不宜太大,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易于理解知识原理;所谓趣味性,即项目应能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学完以后应保证学生在学到更多的常用技能的同时,积累项目经验和更多的行业知识。例如购物网站,这类项目就具有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以多实践、多动手的方式处理章节内容课程的章节要完成项目的一个或多个子任务,章节内容的组织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各个类、控件、方法、参数、事件能倒背如流,也不一定会编写代码,能编写代码,自己觉得编得相当漂亮,但如果别人看不懂,那也只能属于“垃圾代码”。要成为一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就要多实践、多动手,乐于编码,大量编码,从抄写代码到自写代码。实践——总结——再实践是完成项目任务的必要过程。典型的教材章节组织顺序是:展示任务的项目情境——学生模仿教师完成任务——教师总结技能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类似任务——总结——再进行技能任务训练。如此才能使技能实践符合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变化的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融“教、学、做”于一体,从而实现迅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总之,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Web开发技术的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为学生将来就业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蒋巷村农业发展之路的探索
蒋巷村农业发展之路的探索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郁燕青
一、村级情况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共有186户,839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蒋巷村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现代化农业示范村、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民主法治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等。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称“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
二、蒋巷村农业现状
现在的蒋巷村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发展,但全村始终保持着千亩农田这条红线不变。通过多年对农业的大力支持,蒋巷村已经拥有一个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和一个占地七百亩的蒋巷农业生态种养园。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年年大投入、大修整,排灌沟渠标准化,特别是在去年,村里共投入六百多万元大兴水利设施和改造百亩低产田,使蒋巷村的千亩无公害粮油基地真正成为了一个田块成方,沟渠成网,道路畅通,绿树成行的高标准农业基地。同时去年,蒋巷村的千亩无公害粮油基地也被江苏省农委正式定为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现代食品安全日趋严峻的情形下,蒋巷村的千亩粮油基地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生态化种植的生产方式,全面实施“储粮于田”的低碳工程,确保粮油产量质量安全。
蒋巷村同时通过2009年的太湖氮磷拦截工程这个契机对千亩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内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拦截,将该区域农田排水流经的支浜通过清淤整治,改造成生态河道,建立贯通的生态廊道,接入蒋巷生态园内的生态塘,通过支浜和生态塘的氮磷拦截作用,将农田排水净化后返回生产基地循环使用,实现种植业污染的零排放,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对太湖水环境的影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带动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使蒋巷村的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蒋巷村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变
随着蒋巷村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导、游客到蒋巷村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蒋巷村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由原来的种植模式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转变。蒋巷村的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粮食的自给自足,而是通过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使农业的价值,农民的收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上,常德盛书记更是做出的深远的打算,蒋巷村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要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实行单一的种植模式,而是通过种养结合,种植绿肥、放养鹅鸭、秸秆还田、吸泥喷灌、畜粪沤肥、沼渣沼液肥田,农田大量使用禽畜粪等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化学肥料使用量和化学除虫药剂的使用,最终实现农田化学肥料和农药的零使用,减少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打造蒋巷村自己的名优农副产品。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蒋巷村的在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说,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不完善,农业从事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农产品开放力度不足和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一些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蒋巷村农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蒋巷村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农业改革之路
1、成立专业合作社
2009年蒋巷村集中29位种粮、养殖大户,由村委会带头,共同筹资50万元成立了蒋巷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建立农业种养标准化制度和统一种植模式等手段,加快蒋巷村农业标准化的建设进程,为蒋巷村的农业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蒋巷村全村一千多亩农田,由全村17位种粮大户进行种植,平均年龄超过55岁,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在现代农业出现“38、61、99部队”情况下,土地流转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同时,农业机械化耕作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蒋巷村自2011年开始,尝试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蒋巷村更是下定决心,把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由去年的400亩直接扩大到1000亩,实现了全村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同时,村里还购进了一台全自动油菜收割机,是常熟市为数不多的能实现油菜机械化收割的村级单位。
3、加快品牌建设
在建立合作社、规范种植模式、加快机械化进程的同时,蒋巷村通过开展旅游业,把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注册“蒋巷村”品牌,通过合作社与旅游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使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增涨了农民的积极性。
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信息化的大时代,农业信息化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换,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化正在逐步兴起。为此,蒋巷村特地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其中就有对蒋巷村农业的介绍,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蒋巷村农业的发展情况,对蒋巷村的农副产品有了直观的认识,促进了蒋巷村农产品的交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对合作社成员定期举办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蒋巷村开创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局面,千方百计巩固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调动发挥村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实现“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要让本村人住的舒服,城里人看到羡慕,外国人看到信服,达到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
第四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1.论述畜牧兽医专业性质与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类产量保持着平均递增近10%的发展速度,蛋、奶产量也保持着12%的发展速度,我国肉、蛋总产量己连续数年名列世界首位,饲料已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产值己超过3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畜牧业以成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零星散养、分散经营,转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畜禽饲养数量增加,养殖密度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动物疫病频发,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流行趋势,趋向复杂化,尤其是群发性疾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保障畜牧业的顺利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畜牧兽医人才,尤其是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l],即在动物的育种、营养、饲料工艺、防疫、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科学的一个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畜牧业发展水平及疾病的发展趋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大量的高新技术走进生产领域,职业岗位的工作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致使相关的高新技术和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直接使用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选,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顶班上岗,这就要求岗位所需技能必须在学校内完成。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属“精英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虽注重实践教学,但其理论知识达不到岗位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针对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主力军。
2.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家禽饲养管理 3.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分析(1)教学观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_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一般认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系列、实习系列、科研系列、劳动课系列和社会实践系列。不同的学校从学科、教育层次、实践环节构成等不同角度出发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也能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实习的原则,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少学校对于高职专业的教学也未引起高度重视,许多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高职教育的目标、特征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课程结构上没有制定能反映高职特点的系统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多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没有足够认真地去考虑高职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区别与特殊性,只重视专业理论的教学,忽视了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使培养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技术欠缺,不能从容适应社会的需要,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后,高层次的专业发明搞不了,普通的操作技术又不熟练或者不想做,形成了高职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根本上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农业高职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无可遵循的规律和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陈旧观念还很深,知识传授纵多横少,不少学校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居于从属地位,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实验少;而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也不广泛和深入,明显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单一(3)教学资源局限,仪器设备存旧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经费严重短缺是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验设备老化、实验仪器落后,实验动物、试剂不足,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出。因实验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开放度,不少学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实验课时才开放,其余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实验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由于投入不足,大多设施陈旧、规模有限、生产力水平落后于社会生产单位,起不到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校外实践基地多为和企业联合,投入更少,而企业为其经济利益考虑,也不愿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这此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1)挖掘教育潜力,开发教学资源(2)更新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
校企共建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吸纳学生代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完善企业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推进 “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包括校企共管、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细则,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序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有诸多不同之处,环节多、形式多样,因而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也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各院校要求不一,标准各异,这样势必形成各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考核力度,随意性大。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增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畜禽遗传育种、饲料生产、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信息化等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突破都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崭新的内涵和空间;畜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而畜禽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病的层出不穷等,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每个高职院校都必须根据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针对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畜牧业发展的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4)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职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结合订单培养,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 “四个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 学校与企业结合; 顶岗劳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与理论学习结合。通过 3 年的努力,为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培养饲养员、兽医、营销员、化验员等高技能人才,使之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合作是高职特色办学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本专业将进一步完善 “大北农”、“正大班” 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在进行充分专业调研(行业背景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岗位,参照畜牧兽医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方法、教学组织模式等,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构建课程体系。2006 年以来,学院在总结已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验,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 “四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和 “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教改理念; “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厂房”,“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结合,干中学,学中干” 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日见清晰,并用于指导我系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3.2 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畜牧生产过程,参照规模化健康养殖企业生产标准设计课程内容。从职业分析入手,针对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在畜牧兽医专业理事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参照家畜饲养工、家畜 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职业资格任职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典型生产任务来设置教学情境。以《畜禽繁育技术》 课程为例,以畜牧生产企业中家畜繁殖工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参照畜禽标准化繁殖技术操作流程建立“能力模块式” 学习情境; 以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生产项目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构建 “工学结合” 的课程教学模式,设 计 5 个大学习情境和 10 个子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第五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此,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探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在学人群也迅速扩张壮大。然而,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张和日益增多的学生人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应该也需要有一个大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教育。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部门在致力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高职学校的老师们也在关注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更新理念,发展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等方面努力做得更全面或更出色,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存在获得更大的意义。
然而,如何才能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或改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方面等情况,各个学校有各个不同的做法,现在就根据本人的体会,谈一下不很成第 1 页 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希专家学者和同行斧正。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体育教学硬件符合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各地的高职学校为了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基本上都将原先的老旧校区换成又大气又漂亮的新校区,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设施也随之出现高大上趋势,除拥有常规场地与设备外,还建有高尔夫、保龄球、壁球等适应现代气息的运动娱乐健身场地。
1.2 教学管理软件基本配套到位。高职院校除了配备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外,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也是不惜花费成本,将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课外活动锻炼情况,体质测试成绩,考勤记录等在放网络系统中供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查询,方便老师和学生了解体育方面有关情况。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各个院校也在关注体育课程的建设,试图将体育教育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通过几年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诸多问题上,已形成区别于高校和中职的模式,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身
第 2 页 方法的掌握上面,增加了与专业相适应的专项体育锻炼等内容,有的学校还能结合社会和家庭的发展需要,将安全、紧急救护、防身技能等内容加入的教学内容。
1.4 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贯穿全过程。高职体育教学除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外,将兴趣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用于体育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自身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再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而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和过程综合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
2.1 调动老师积极性,发展学生主动性。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好坏,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即体育老师的态度和理念,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长显然是重要的,因此,各个学校都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对老师的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老师的新颖的教学手段,每个学校都设立了老师发展培训的专门机构,送老师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能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时,随着老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模式改变,会让学生感觉到高职体育活动的新颖性、参与性、竞争性,学生会非常乐意参与到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去。
第 3 页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不能违背体育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部对高职体育教育的要求,学生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最少掌握一项是可以熟练运用并为将来继续学习或锻炼提供帮助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的选取,可以进行以下的实践和尝试。
以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安排为四个学期为例。可以在第一学期安排以身体素质训练、简化太极拳和结合专业特点的拓展项目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将来进行兴趣选项课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太极拳的学习可以为将来作为健身手段提供便利,拓展项目内容根据高职学校的专业,安排不同的项目和内容。在后三个学期,全校进行体育选项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打破原先的班级模式,全院放在一个网络平台进行选课,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合适的项目。
2.3 评价方法综合化。现代化的高职体育教育改变了以往那种唯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力争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纳入了体育成绩的评定,改变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唯体育技能成绩论,将学生的最后成绩评定内容进行多样化,变为将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性进行评分,极大地激发了体育技能稍差,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体育技能出众,第 4 页 不想多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后成绩仍可能会不及格。
具体操作的方法可以这样设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构成由体育课堂教学成绩、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折合的成绩,体质测试成绩,体育理论考试成绩,身体素质考核成绩和传统体育项目成绩共同组成。而体育课堂教学成绩由体育技能,加上平时(学练小组)成绩,出勤率等方面的比例综合而成。学生参加的早锻炼与课外活动的次数,体质测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传统体育项目等成绩,按合理的比例与课堂教学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体育成绩。高职院校体育监控和督导指导体育教学改革
3.1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质量管理团队,根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以及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来调整和修正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二级学院或系部与体育部门合作共管,让学生走到运动场。全校性的体育活动由体育部门实行,学生所在部门共同管理与考核,促进学生有组织进行体育活动。比例体质测试,校运动会,早锻炼等活动,由系部进行宣传,体育部门进行实际操作,反馈学生的相关信息到系部,共同对学生
第 5 页 进行管理。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索,我们回顾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和教学的现状,思考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进方向,目的是让学校的体育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学质量和层次能够有质的飞跃,学生能自觉回到运动场挥洒汗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了真正的提高。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