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蔬菜、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总结(2011.3.23改)
2010年蔬菜、经济作物生产
工作总结及下步打算
2010年哈尔滨的蔬菜、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安全供应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农业、节能农业、循环农业观指导蔬菜、经济作物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建基地、强龙头、扶组织、注重质量和名牌,全面推进我市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年来,我们克服春季低温、雪灾、内涝严重的气候因素,按照“一圈两带”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规模化发展蔬菜基地,特别是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完成了2010年的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蔬菜、经济作物生产和基地建设情况
1、蔬菜生产情况
2010年全市菜薯种植面积146万亩,比上年减少11.9%。
总产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6.5%。蔬菜总产值达到6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春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40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46%、41%。夏菜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138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8%、8%。秋菜种植面积80万亩,比上年减少5%,产量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全市设施蔬菜面积16万亩,其中:蔬菜温室2.5万亩,蔬菜大、中棚13.5万亩。
市郊菜薯种植面积59.3万亩,总产量172万吨,总产值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68%。其中:春菜面积7.9万亩,产量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7%、62%;夏菜面积15万亩,产量3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5%、3%。秋菜面积36.4万亩,产量10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4%。郊区设施蔬菜面积7.63万亩。其中:蔬菜大棚面积3.88万亩,蔬菜中棚1.66万亩,小棚蔬菜面积1.2万亩,温室蔬菜面积0.89万亩。露地蔬菜、设施蔬菜亩收入分别达到0.4万元、0.9万元。
2、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量111万吨,总产值70亿元。其中:果树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30.3万吨,产值8.9亿元; “两瓜”种植面积22.1万亩(西瓜面积14.7万亩,甜瓜面积7.4万亩),产量57万吨,产值7.8亿元。食用菌面积15万亩(15亿袋),产量10万吨,产值31.9亿
元。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3.3万吨,产值8.4亿元。烤烟5.5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0.15亿元。绿化花卉、苗木面积13万亩,产值10亿元。向日葵面积2.9万亩,产量0.4万吨,产值0.25亿元,白瓜子面积1.5万亩,产量0.14万吨,产值0.15亿元,杂粮面积19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1.2亿元。其他作物面积14万亩,产量4.06万吨,产值 1.48亿元。
3、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情况
2010年基地建设总投资达到3亿元。其中:市投入资金6500万元,区配套资金4200万元,农民、企业、合作社自筹1.93亿元。围绕“一圈两带”,即郊区蔬菜圈和哈肇路、哈五路蔬菜示范带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新建与完善道里区的立业、望哈、万家,道外区的五星,南岗红星,松北的金星、呼兰的沈
八、晨光,阿城金源、巴彦的西集10个设施蔬菜基地。新建与完善阿城的阿什河、双丰,五常的拉林,呼兰的双井、沈家等万亩露地蔬菜基地10个。主要新建蔬菜大棚1200亩,新建节能日光温室350亩,新打机电井40眼,修筑田间道路3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
二、采取的措施
为确保工作任务完成,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蔬菜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为贯彻市委十二届九次会议提出的“北跃、南拓、中
兴、强县”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经过到区县(市)实地调查研究,结合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哈尔滨市“一圈两带”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即郊区周边蔬菜产业示范圈,哈肇路(呼兰双井到巴彦西集)、哈五路(阿城阿什河到五常拉林)蔬菜产业示范带。并分解落实各年度计划,分步实施,在“十二五”期间,在“一圈两带”上,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120个,新增蔬菜面积50万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0万亩,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25%,比2009年增加1倍多。新增50万亩蔬菜,产值20亿元,与大田相比,亩增收4000元,为农民增收15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20万人。
(二)增加投入,落实政策,促进基地快发展。为加快蔬菜基地由近郊向远郊的转移速度。一是增加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2010年全市基地建设总投资3亿多元,其中市投入资金6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倍多。二是制定扶持政策,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园规模200亩以上,露地蔬菜标准园规模1000亩以上,建设1亩温室补贴1万元,1亩大棚补贴0.5万元,1亩小棚补贴80元。露地标准园1亩补贴50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制定奖励制度。对当年完成标准园建设任务,当年投产、见效益,并有创新工作的区、县(市)给与奖励5-10万元。资金的引导,政策的
支持,激发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自发串地,自筹资金,规模发展蔬菜。新建的道里区太平镇的立业蔬菜基地边设计边备料,边育苗,从建设到生产仅用3个多月时间,太平镇立业蔬菜基地的1茬大棚番茄平均亩收入8000多元,最高1.1万,200栋大棚番茄收入160多万元,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三)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增加蔬菜生产与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各区县(市)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活动,采取现场专家讲课指导、咨询,多媒体演示,有线电视播放,大户介绍经验等办法,举办蔬菜、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各类培训班92期,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市农委邀请省市农业专家,科技示范户召开典型经验交流会,整理编写易于农民可操作的《北方寒地园艺生产栽培技术》一书,印制5000册,做到送书、送讲到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
(四)启动应急预案,帮助农民抗灾自救。今年4月12、13日雪灾,导致市郊蔬菜棚室倒塌8559栋,7835亩。冻死春夏菜秧苗3000万株,给农民造成直接损失1.1亿元。灾害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对受灾农户给与补贴,拿出资金500万元,补贴农民,修复棚室设施、调拨秧苗1000多万株。各区也起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组,深入现场了解受灾情况,组织人力、物力,及时清扫积雪,抗灾自救,组织了专业农技人员,进入灾区进行生产指导,积极协调落实贷款、棚模、钢筋、种苗、化肥和农药等各种生产物资,共帮助贫困农民贷款1000多万元,解决钢材500多吨,调剂秧苗300多万株,到5月中旬倒塌棚室已基本修复完毕,并恢复生产,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五)推进净菜上市工程建设,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先行试点,把哈尔滨市净菜上市工程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建设相结合,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试点企业中,选择5个蔬菜龙头企业,5个蔬菜合作社,3个超市,2个社区,推进净菜上市工程。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4月7组织试点单位召开了净菜上市工程推介会,制定并宣布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任务。到目前,哈达果菜批发市场净菜专营区建成营业。经过检测合格,经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蔬菜产品进入销售,7月哈达市场又在南岗区设立1个净菜销售点。参加试点蔬菜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净菜配送中心运转正常,基本资料已经归档,录入微机。试点单位蔬菜产品粘贴追溯码,已经进入到沃尔玛、中央红、新一百、远大超市销售。蔬菜质量追溯系统软件开发实现新的突破,产品追溯除微机上网可查询外,实现手机可查询,更加方便快捷市民查询,增加我市蔬菜产品的可信度。
(六)创新工作,办展会,扩宽蔬菜产业发展新领域。2010年6月14日我们把全国蔬菜会议与哈尔滨园艺节相结合,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全国城市菜篮子工作联络网会议与第四届哈尔滨园艺节,来自上海、武汉、沈阳、长春、哈尔滨、成都等全国30多个城市,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人数达到1500多人,这次会议以“低碳、节能、和谐、发展”为主题,推进了哈尔滨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了园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城市间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哈尔滨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宗旨。通过举办全国蔬菜会议和哈尔滨园艺节,推动北方特色园艺产业城市、北方特色农业旅游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民生活、改善城市形象,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三、存在问题
今年蔬菜、经济作物生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资料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小。蔬菜生产用工继续上涨,每天用工由原来的80-100元,上涨到150-200元,棚膜、钢材分别上涨10%、5%。蔬菜生产亩成本增加200多元,导致蔬菜价格上扬,番茄、茄子、黄瓜、白菜、胡萝卜等与往年同期比都上涨30%左右。蔬菜外销与出口也受到影响。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蔬菜生产后劲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方
面的原因,我市蔬菜生产的基础设施较差,抗灾能力不强。大部分蔬菜棚室基地育苗设施、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新建的基地其灌溉、道路、棚室育苗设施尚不完备,从长远看,不利现代农业发展。三是资金支持力度小,不利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种粮有补贴,种菜没有。新菜田费、农业发展基金、副食品风险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逐年减少。影响了农民发展蔬菜积极性。四是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变化的大市场。农户蔬菜生产大多是小面积的分散种植,不超5亩的占约60%,虽然近几年在农业部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成立了一批合作社,但数量少、规模小,一般合作社有10多个社员,经营土地的面积几十亩,整体实力不强、服务能力弱。五是现有市场设施,不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2000年以前,市政府投入一定资金,在道里、道外、平房区建设6处占地2-3万平方米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随着城市扩容也改为他用。近几年由于基地建设资金减少,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未列入日程。
四、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哈尔滨市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为保证城市供应,满足市民需求,2011年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完成目标和措施
(一)蔬菜、经济作物生产与基地建设。
1、蔬菜生产。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产量550万吨,总产值60亿元以上。郊区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产量200万吨,总产值38亿元。
2、经济作物生产。全市经济作物生产面积140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75亿元。
3、基地建设。围绕“一圈两带”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在郊区、宾县、双城1小时都市圈新建与完善国家蔬菜标准化20个,新建棚室2500亩。在“两带”上,巴彦、五常新建与完善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个,发展蔬菜面积5万亩,新建育苗棚室2000亩。
4、净菜上市工程建设
2011年继续推行净菜上市工程建设,实行“三个五”工程,完善哈达蔬菜批发市场净菜上市专营区建设,扶持蔬菜龙头企业5个、蔬菜配送中心5个,在社区新建5个净菜专营店。
(二)采取的措施
2011年蔬菜、经济作物生产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南拓、北跃、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 “一 9
圈两带”全力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城郊型经济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注重质量标准,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设施蔬菜与窖储蔬菜基地建设,保持全市蔬菜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1、建立菜篮子领导工作责任制。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的要求,实行“菜篮子”工作市长负责制,成立哈尔滨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主管市长任副组长,市农委、工商、卫生、物价、财政、水利、农机、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各负其责。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协调,菜篮子成员单位定期研究蔬菜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各部门互相配合、各尽其职,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措施和办法,齐抓共管共同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2、增加基地建设投资力度,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一是设立专项基金。积极发挥财政投资引导作用,将蔬菜产业建设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恢复设立的新菜田开发基金,按照国务院要求征地费70%用于新菜田建设,征一亩建3亩,加强新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制定副食品风险金、物价调节基金,农业发展基金对蔬菜生产基地建
设的投资制度,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蔬菜科研技术推广和蔬菜批发市场的完善。二是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基地建设发展补贴标准。在规划范围内,企业、合作社、农民规模发展蔬菜基地,发展1亩大棚补贴0.5万元,发展1亩温室补贴1万元。制定以奖代投政策,对当年规模发展大棚、温室300亩以上,增加投入50万元。当年发展大棚温室500亩以上,增加投入100万元,当年粮改菜1000亩以上,投入50万元,2000亩以上,投入100万元,主要用于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农机补贴政策。蔬菜基地配套小型农机具,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3、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为确保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行蔬菜基地标准化体系建设。改变现在蔬菜大棚、温室设计建设标准混乱局面。根据我市气候的特点,并用途不同,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抓紧标准化蔬菜大棚、节能日光温室、园艺小型农机具、节水灌溉的设计和研制。建立棚膜蔬菜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大力开发、选育和引进适应我市生产蔬菜新品种,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种苗服务。对国家、省确定的蔬菜标准园,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二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充实科技队伍,新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的乡镇,根据需要设立蔬菜技术推广站,基地村培训、配备1名专职农民技术
员。大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及各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推广标准化钢架大棚、节能日光温室、节水灌溉为工作重点,以示范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蔬菜由露地种植向设施蔬菜转变,农户自主育苗向工厂化育苗的转变,切实提高我市蔬菜提前延后能力。加强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寻求智力帮助。强化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蔬菜技术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力争在5年内,使每个基地都有蔬菜合作社、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加强科技示范,组织市、县(区)农业技术人员定点指导帮扶,强化示范引导,加快蔬菜产业建设步伐。三是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对现有蔬菜市场进行改造,主要是扩大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加强现代物流建设,开辟蔬菜销售绿色通道。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实行鼓励政策,对集产加销于一体,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贡献突出的企业、合作社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笼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组织和促进营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在蔬菜主产示范园区,依托龙头企业、蔬菜合作社、专业生产大户,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过程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控制管理,加快我市蔬菜质
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示范推广工作,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建立蔬菜产品产地标识上市制度,加快建立蔬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蔬菜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制度,确保居民知情权。政府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生产经营大户开展GMP(农业良好操作规范)ISO9001、ISO14000、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
4、保证供给,建立蔬菜生产储备与应急机制。为保证蔬菜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稳定,一是设立专项应急资金。市政府从关注民生,保护菜农减少损失的角度出发,每年从农发基金、价格调节基金中拿出一定资金,建立蔬菜生产储备金制度,予以应对。遇到雹灾、冻灾等自然灾害,农民遭受损失,给与一定补贴,正常年景,用于发展蔬菜生产。二是建立淡季蔬菜储备制度。市政府出台蔬菜窖储基地建设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龙头企业建设储菜设施,规模发展,达到一定面积,给与一定补贴。缓解蔬菜价格波动对我市影响,提供应急能力。
5、办好园艺节,扩大影响力。筹备办好第五届哈尔滨园艺节,力争把第五届园艺节办成农民科技致富“金钥匙”,农业生态游的助推器,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提升我市园艺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程度。
6、大力推进净菜上市工程。继续做好净菜上市工程试点单位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条从基地到餐桌的净菜产业链,培育配备整理、冷链、检测等系统的蔬菜生产,配送、运输、销售等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善与培育市级以上净菜上市名牌产品10个。在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社区设立净菜专营区、专柜、专店20个。力争实现由蔬菜产品进入中心城区的蔬菜所产生的垃圾减少60%以上,超市净菜上市率达到70%以上,集贸市场净菜上市率达到50%以上,蔬菜的包装、标识率达到30%以上。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整理、净菜率达到50%以上,专区、专柜、专店销售的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其中5%以上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郊区耕地面积:道里36.68万亩,道外46.64,南岗8.06,香坊19.01,平房6.53,松北50.94,呼兰216.11,阿城115.69。这是2010年统计局数据。自己加吧
市农委蔬菜与经济作物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2009年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总结
2009年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总结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及经作站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作物生产布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西瓜、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建立一批优质高产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我区的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方向发展。今年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战胜了干旱、病虫害等多种灾害,全区经济作物又取得了较好的收成。现将一年来的经济作物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009年全区经济作物,水果、西瓜、香瓜、蔬菜、花卉苗木、棉花及多年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共21140亩,比去年增加750亩,增加3.7%;总产量4057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值6000万元,比去年增加470万元,增加8.5%。
1、水果生产
水果总面积5190亩,主要品种有:脐橙、蜜桔、柚子、葡萄、冬枣、梨枣、桃子、李子等,总产量1580吨,总产值430万元,总产量和总产值比去年增加10%。
(1)柑桔面积3100亩,其中2800亩挂果,并进入丰产期,但由于遭受夏秋干旱的影响,柑桔总产量600吨,比去年增加155 1
吨,总产值80万元,比去年增加19万元。
(2)时鲜水果面积2090亩,总产量980吨,与去年持平,总产值350万元,比去年增加25万元。
2、西瓜、香瓜生产
西瓜、香瓜面积共3100亩,总产量4600吨,总产值450万元,产量和产值都比去年减少25-30%。减产主要原因是由于5月中下旬受到低温阴雨的影响,早熟品种丰乐5号西瓜出现空心瓜,面积达1300多亩,造成今年西瓜减产减收。
3、蔬菜生产
蔬菜总面积共1.2万亩,比去年增加200亩,增加1.7%;总产量34375吨,比去年增加1200吨,增加3.6%;总产值4495万元,比去年增加500万元,增加12.5%。增收因素:蔬菜价格比往来高出10%以上。
4、花卉苗木生产
花卉苗木生产基地8处,总面积达700亩,年总产值600万元,比去年增加50万元,增加10%。
5、棉花生产
棉花面积150亩,总产量15吨,产值25万元。
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全区经作生产基本实行无公害生产规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一是在角山乡公路沿线建立了2000亩的冬瓜、丝瓜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在松木乡沿河的三里、新安、金兰等村建立2000亩连片的无公害反季节高效蔬菜示范基地;三是在松木乡灵官庙村建立了1000亩的西瓜无公害生
产示范基地;四是在松木乡和角山乡建立四个500-1000亩的蔬菜、桃李、葡萄、脐橙等时鲜水果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及花卉苗木生态示范园。三星专业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和生产效益成效显著。努力提高基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搞好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五是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督,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制度,杜绝污染源头。开展农业综合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使用安全间隔期。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产地环境质量达标土壤、水质、大气指标监测评价合格。全区2万多亩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产品上市质量合格,年内没有发生一起农产品食用中毒事件。六是积极搞好“三品”认定认证工作,全区共办理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8100亩和无公害西瓜产地认定面积3000亩,今年7月份向省农业厅绿办申报南瓜、丝瓜、冬瓜、苦瓜、茄子等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由于申报条件合格,8月份农业部颁发了我区5个蔬菜产品无公害认证证书。
三、经作生产主要措施
1、加强基地建设
根据城郊农业的优势和特点,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发展时鲜水果、优质西瓜、特色和精品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结合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制定经济作物发展规划,加强基地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力度,加强区、乡、村及农户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扩大水果、蔬菜、西瓜等经作面积,今年又新增700多亩面积,并建立了19个优质高产示范基地,涌现出180个生产专业大户,以点带面,促进全区的经济作物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加强生产服务
在水果和蔬菜生产中推广新技术8项,推广面积8200亩,新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有蔬菜、西瓜、香瓜、葡萄等水果无公害高产综合技术,西瓜双膜覆盖技术,草莓大棚促成高产栽培,蔬菜大棚反季节生产技术,早春蔬菜大棚育苗,营养钵排苗、地膜复盖、夏秋蔬菜遮荫降温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鲜水果套袋等项目。引进推广新品种18个,推广面积达1万多亩,柑桔类主要有:早熟蜜桔、早熟椪柑,时鲜水果类主要有:早熟桃、早熟李、早熟翠冠梨、梨枣、冬枣、酥脆枣和丰香草莓等;西瓜、香瓜新品种主要有:湘西瓜11号、18号、19号、丰乐5号、礼品西瓜系列、日本甜宝、新甜瓜、新青玉等;蔬菜类新品种主要有:水果黄瓜、珍珠小南瓜、湘研系列辣椒、一串玲早南瓜、早冠丝瓜、衡杂苦瓜、黑皮冬瓜、大白菜、青花菜、春包菜等新品种。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宣传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举办科技培训班7期,参加人数1900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00多份,现场咨询120人次,深受农户欢迎,收效良好。
四、2010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区关于“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生态园地建设,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经济作物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生产目标
水果新增1000亩,发展到6000亩;西瓜和香瓜新增1000亩,发展到4000亩;蔬菜新增1000亩,发展到13000亩,水果、西瓜、香瓜、蔬菜年总产量达50000吨以上,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
3、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快产业调整,抓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二是优化品种结构,改良品质,开发名特优品种,重点发展特色水果和蔬菜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强化服务功能,增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户科技素质。积极扶持经作生产专业大户,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四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强经作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加强园地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2009年12月
第三篇:蔬菜生产工作总结
蔬菜站蔬菜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全县蔬菜生产工作以设施种菜为重点,坚持一手抓旧棚生产,一手抓新棚建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壮大蔬菜产业。重点抓了四郎河川区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百亩乡镇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大葱生产基地建设、高原夏菜基地建设,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完成瓜菜种植面积86513亩,其中瓜类8505亩,设施种菜13950亩(塑料大棚4006亩,中小拱棚种菜9284亩,日光温室 660亩),大葱栽植30000亩,高原夏菜10000亩,常规种菜完成24058亩。年产鲜菜12.8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630元。
(一)四郎河川区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在四郎河川区恢复旧棚生产的基础上,新建水泥骨架大棚300亩、300座,其中在永和罗川新建120座、宫河代店新建100座、永正樊湾子新建80座,使全县水泥骨架大棚蔬菜生产总面积发展到2840亩,在生产上力争做到建成一个投产一个,投产率达到100%;同时在永和罗川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80座,使全县日光温室种菜面积发展到660亩。在此基础上,并发展中小拱棚种菜9284亩。促进了四郎河川区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扩大和发展。
(二)城郊蔬菜基地建设提速发展
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城郊农民收入,保证宁正煤田蔬菜供应,县上在部分各乡镇城郊大力发展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今年在城郊共新建竹架大棚706座、706亩,其中宫河王录200座,周家芦堡子206座,宫河彭姚川150座,山河李川150座。县政府分管领导亲临现场,解决建棚当中的资金等实际问题;所在乡镇组织精兵强将,实行目标管理,wxt567 户外冲锋衣品牌排名www.xiexiebang.com加快了建设进度;县上业务部门确定专人蹲点,指导大棚建设和栽植管理。由于领导、资金和技术服务到位,保质保量完成了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任务。
(三)万亩无公害大葱基地建设
全县完成无公害大葱栽植面积3万亩,其中正茬1.8万亩,回茬1.2万亩,在大葱生产中重点抓好秋季育苗,大力推广春季育苗,狠抓田间管理。在山地大葱发展种植的同时,向川、塬发展,重点抓了宫河彭姚川、东山头、王录、长口子四个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搞好大葱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大葱品种,在此基础上,农技推广示XX县项目把宫河彭姚川村确定为蔬菜项目示范村,评选了15个大葱种植示范户,辐射带动该村300户群众规模种植大葱。同时,组建大葱经销协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销售收入。
(四)突出农技推广示XX县蔬菜项目建设
今年,是XX县蔬菜站实施农技推广示XX县蔬菜项目第一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蔬菜站用科学发展观、政风行风建设和争先创优活动统揽项目工作,以提高蔬菜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和任务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达到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到户、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培训到户、增产增收到户,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蔬菜产业迈上新台阶。蔬菜项目引进了西农八号、甘甜1号、津春3号、津优22号、陇椒2号、尖椒22号等 12个品种,主推了高陇覆膜栽培、膜下暗灌、空中吊蔓等7项技术,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到户率均达到96%。今年,全县确定了7个蔬菜生产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300个示范户,示范面积728.2亩,带动6000户,辐射面积15000亩。全县建设宫河良种场、彭姚川、罗川、解川四个示范基地,规模5600亩。同时正宁大葱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农业部审核,现已发布。
二、主要工作措施
蔬菜生产关系着XX县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的大事,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把全县蔬菜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点,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绩酬挂钩,年终兑现,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担子,因而确保了全县蔬菜生产任务的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蔬菜产业开发资金投入是关键,特别是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为了使四郎河川区水泥骨架大棚和永和罗川日光温室瓜菜生产按时按期投产,保证宫河王录、周家芦堡子两个乡镇城郊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县政府XX县农牧局多方筹措资金,为四郎河川区投资500多万元,为城郊蔬菜基地建设投资50万元,解决了我县蔬菜生产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确保了永和罗川日泺曙室示范点今冬按期投产。
(三)紧紧依靠科技,加强技术服务
在技术指导过程中实行全程化服务,落实农技推广示XX县项目,充分发挥菜农示范带动作用,以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为目标,主要技术措施有:一在品种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引进推广尖椒22号、陇椒2号、2331、改良猪大肠、宝冠1号西红柿、白丰8号黄瓜、西农8号西瓜、日本甜王甜瓜、掖选1号、章丘大葱、三叶齐等20多个瓜菜新品种;二在育苗上,推广嫁接育苗、营养钵育苗等新技术;三在施肥上,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施肥新技术的应用;四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相结合;五在生产管理环节中,推广标准化蔬菜生产栽培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农闲时间和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举办长短期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聘请蔬菜专家讲课、种菜能手显身说法等形式,解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年初聘请了陇东学院刘金郎等蔬菜专家教授对设施瓜菜的种菜户普遍进行了一次技术培训,今年共举办各类瓜菜培训班20期,培训技术人员4000人(次),编写“大棚无公害瓜菜技术规范”、“大棚无公害瓜菜病虫防治方法”等技术资料5000份。
(五)搞好协调服务,解决生产难题
今年我县大力发展设施种菜,早春冻害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因冻害菜苗短缺的难题,农牧局多方筹集资金先后从XX泾阳调回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菜苗60万株,解决了宫河王录、周家芦堡子、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四郎河川区设施种菜基地菜苗短缺的问题,保证了大棚因灾能够正常生产。
三、存在问题
虽然今年我县蔬菜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菜农文化素质低,管理粗放;三是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四是蔬菜产业发展是单一的政府资金支持,缺乏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五是设施蔬菜生产建设中形象工程与方便群众生产管理相矛盾,致使部分示范点有空棚,部分菜农无棚种。
四、今后工作打算
1、搞好永和罗川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
2、重点抓好今冬明春大棚建设及育苗工作,为明春设施蔬菜生产奠定基础。
3、抓好冬季菜农技术培训工作。
4、进一步抓好农技推广示XX县建设项目。
5、抓好项目争取工作。
第四篇:二0一0年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总结
2010年经济作物生产工作总结
双峰县农业局
2010年,我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经济作物公益性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落实科技示范点和各项措施,大力推广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种和行之有效的适用技术,加大标准化生产工作力度,战胜4、5月的低温阴雨寡照、8、9月的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认真搞好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了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不懈努力,经济作物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全县27.5万亩经济作物,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
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步上升
2010年我县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27.5万亩,以药材、西瓜、水果、茶叶为主。生产形势总的来说有喜有忧。
(一)药材: 据统计,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87万亩,1
品种70来个,面积较大的有10来个,如:玉竹2.03万亩、百合1.17万亩、射干0.75万亩、丹皮0.55万亩、桔梗0.5万亩、芍药0.5万亩、玄参0.4万亩、杜仲0.35万亩、吴萸子0.35万亩。尽管遭遇了一些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全县中药材总产量还是达到了5.8万吨,总产值17290万元。
(二)西瓜:我县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曾经是全国100
个无籽西瓜出口基地县之一。常年无籽西瓜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有籽西瓜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近几年,还发展了大量的礼品西瓜。早西瓜、大棚西瓜、反季西瓜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多,初步统计,今年早西瓜、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瓜农栽培、管理水平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是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县水果生产的主导品种。尽管受2009年空心瓜事件的影响,今年的种植面积仍然达到了4.2万亩,是2009年的87.5%,其中无籽西瓜3.0万亩,有籽西瓜0.4万亩,礼品西瓜0.8万亩。但由于受到长期低温阴雨寡照与洪涝灾害的双重灾害影响,产量仅2.1万吨,只有2009年的22.1%,瓜农连成本都收不回,损失惨重。
(三)柑橘:柑桔也是我县水果生产的主导品种。今
年栽培面积3.8万亩,投产面积3.1万亩,以温州蜜柑系列尾张为主,栽培面积2万亩,宫本、宫川等早熟品种0.66万亩,椪柑0.57万亩,沙田柚、溪蜜柚、卡拉-卡拉红肉
蜜柚等柚类0.3万亩,纽荷尔、朋娜等脐橙0.2万亩。由于品种结构不是很合理,上市一窝蜂,导致销售不畅、价格低迷,果农种植效益明显下降,挫伤了果农发展和生产管理的积极性。面对当前形势,我站提出了“稳面积、调结构、提质量、保增收”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走精品果、优质果、无公害果抢战市场的发展之路,同时,强调改变果农传统种植模式,逐步推行生产管理标准化、产后处理规范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广大果农用先进实用技术强化果园经营管理。
(四)小水果:我县的小水果以梨子、板栗、李子、杨梅为主,葡萄、桃子也有成规模种植的。梨子品种以金秋、黄花、翠冠为主,栽培面积0.7万亩,投产面积0.6万亩;板栗品种以邵阳它栗、九家种、中华板栗王为主,栽培面积0.5万亩,投产面积0.4万亩;李子以本地品种为主,栽培面积0.3万亩,投产面积0.3万亩;杨梅以东魁、荸荠、木桐为主,栽培面积0.2万亩,投产面积0.2万亩;从目前的挂果情况看,预计产量和去年持平。葡萄以藤稔为主栽培面积0.2万亩,投产面积0.2万亩,由于受到长期低温阴雨寡照与洪涝灾害的双重灾害影响,预计产量仅去年的20%。
(五)茶叶:茶叶3.0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0.2万亩,产量1479吨,产值1315万元,尽管有一些老化、低效、失管茶园被毁,但也新扩了一部分高标准无公害化生产的良种茶园,如永丰茶厂的李桥英在石牛乡新建了80亩良种茶园,全部选用桃源大叶、福鼎大白、槠叶齐、白毫早等良种,新研制的无公害省优名茶“九峰云雾”,今年共生产3200斤,均价60元/斤,最高价380元/斤,供不应求,全部抢购一空。
(六)蚕桑、棉花:蚕桑1万亩,产量469吨,产值1268万元;棉花0.5万亩,产量1575吨,产值977万元,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制种面积1500亩,由于气侯条件好,形势喜人,产量高,达520斤/亩,甘棠镇双建、龙集等村,达到了600多斤/亩,亩产值4500元,高的达6000元,总产量375吨, 总产值615万元。
二、推广经作优质品种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品种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针对目前的生产现状,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推广适宜我县发展的优良品种。今年共引进、推广果树新品种1个,无籽西瓜新品种1个,礼品西瓜新品种1个,试验无籽西瓜新品种2个。
三、做好蔬菜产业规划
一是编制了双峰县蔬菜产业种植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适销对路的品种,防止盲目大面积种植
新品种和大幅度增加同一品种蔬菜种植面积,以降低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倡使用有机肥,推广生物菌肥、控释肥,合理使用高效毒低残留农药,保证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年县检测中心全年共抽取蔬菜样品2500个、水果样品1158个,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出蔬菜农残超标样品2个,检测出水果农残超标样品1个,农药残留抽检率为千分之一以内;三是通过基地建设引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今年在全县各地建设了多个蔬菜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青树坪单家井建立了200多亩高标准大棚,从事反季蔬菜和特色蔬菜生产,目前已播种了反季辣椒、茄子、西葫芦、西红柿等品种;印塘铁马山村高标准蔬菜和秋粮基地300亩,现已种植秋马铃著、香芋、反季辣椒等品种;其他在洪山殿镇永忠村、三塘铺欣荣村、永丰镇金田村,松坪村沙塘乡红云村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多个蔬菜和秋粮基地。
四、开展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控工作
从3月上旬开始,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发生区定点监测,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柑桔溃疡病发生动态,4月中旬开始狠抓应急防控部署与虫情预报。工作中,我们做到“三准两及时”:即调查数据准,预测预报准,防治药剂准,情报发放及时,防效检查及时。从4-9月,发放柑桔溃疡病防控专题情报6期1800份,安排防治战役七次,发放柑桔溃
疡病防控药剂4次,防治面积计1750亩次,技术人员检查药效20多人次。通过对发生区域公共区域的统防统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柑桔溃疡病的危害。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群众非常满意,反响良好。
五、推广先进经作新技术
今年来,围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局加大了经作新技术推广力度,先后推广了梨树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果实套袋、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无籽西瓜高产栽培技术、葡萄高产栽培技术、果树高接换种、柑桔保鲜等适用新技术7项。
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工作
在乡、村上技术辅导课5堂,听课农户400多人,及时解答农民的咨询,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下乡技术指导200余人次,现场指导生产;接受技术咨询15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余份;在县电视台“农事指南”节目开展技术讲座9次;“农业科技”小报上撰写文章2篇,宣传新技术、宣扬新品种。
2010-12-15
第五篇:蔬菜生产半年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当前几项重要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7月22日市农委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市农委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县(市、区)农业局局长、农办主任、蔬菜办(多办)主任、扶贫办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聊城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半年工作会议精神、中共聊城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市农委主任张世杰详细总结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关于上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张世杰主任说,我们以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为动力,借鉴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抓项目促调整、抓产业促提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实践,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局面。1-6月份,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4.95亿元,同比增加3.7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89.59元,同比增长15.47%。战胜三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夏粮喜获丰收,单产达到426.7公斤,增产1.5%;总产达到235.49万吨,增产1.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产销两旺,效益显著提高,总产603万吨,同比增长20%;畜禽养殖稳中有增,牛、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8万头、250万头、135万只、2.3亿只,肉、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7万吨和20万吨,分别增长3.14%、7.86%、1.47%;渔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鱼类产量3.24万吨、产值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8%和16.7%。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10个方面的提升:
(一)狠抓政策落实,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基矗上半年,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了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弱苗补助资金等补贴政策,下发资金6.09亿元;完成了733万元的扶贫项目、1.4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实了农民减负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落实了土地政策,换发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3.22万份,指导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7.3万亩。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落实,打牢了农业发展的群众基储社会基础,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带动能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共规划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25个,今年实施116个,目前正在实施。通过与省直对口部门对接,新争取农业项目近30个已经落户聊城。千方百计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为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发挥了应有作用。
(三)狠抓资金落实,提升农业产业投入规模水平。三年计划投资1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3亿元。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4月中旬以来已经完成投入7.3亿元,占全面投入的31.7%,农业产业投入的大幅增加,创造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的良好开局。
(四)狠抓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专业村达到180个,专业乡镇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21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131处,乡村农资经营服务网点3258个,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庄稼医院107处。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3家、17家和198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4家。全市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狠抓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动力。今年以来,面对春季长期低温天气灾害,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下乡促春管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了配方施肥、生化防控、“一喷三防”等技术,为小麦生产迎来第八个丰收年发挥了关键作用。畜牧、水产开展了科技兴牧、科技兴渔活动,农机部门积极普及机收机播,全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的路子逐步走开。
(六)狠抓改革开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活力。5月底,全市组织了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余种产品参加了20nn年山东农产品及食品深圳展示订货会。签订销售合同近7000万元,达成招商引资意向协议2500万元。走出去、引进来,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page]
(七)狠抓生态建设,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春季造林13.16万亩,义务植树1560万株,新建和完善林网43万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00余万亩,新增绿色食品9个,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6.43万亩;扶持了4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改造标准化鱼塘6000亩,培育休闲渔业典型4处。同时,农业系统开展了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饲料打假专项治理等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打造聊城生态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成为聊城农业发展的新特征。
(八)狠抓城乡统筹,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2970户;位山、郭口、彭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7万亩,饮水安全工作解决了8.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徒骇河城区段开发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九)抓好机关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能。提高机关效能既是“全面提升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保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信访》等10项制度,举办了解读一号文件、杜立芝先进事迹报告会,实行了公开承诺制度,规范了机关行为,提升了工作效能。
(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廉政准则宣传教育和机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了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对补贴政策、项目建设、减负政策等工作进行了有效监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行风民风更加端正,全市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关于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和“全面提升年”活动进展情况,张世杰主任指出,我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和“全面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特别重视,宋书记、林市长两个一把手都亲自抓,经常性的检查调度农业生产,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5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宋远方到农委调研,对市农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按照全面提升年要求充分认识农业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振兴。6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同志亲自到市农委调研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的进展情况,强调要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为抓手,开创聊城“三农”工作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全面提升年”活动和实施的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着眼全局,制定的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来农委调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过的,这说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我们要真正吃透上情,摸准自身实情,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提升和振兴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促进农业、农村工作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