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陉县全面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
井陉县全面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
近年来,井陉县着力构建“县巡查、镇督导、村述评、群众监督”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
一是县级巡查,强化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制度,成立巡查小组,重点督查镇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推进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视情向基层站所和行政村延伸。今年以来,共组织5次专项巡查,提出整改意见196条;对违反规定的4名镇干部和21名村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二是镇级督导,促进村级班子勤廉履职。建立村干部勤廉督导制度,规定乡镇包村干部为驻村勤廉督导员,履行监督、指导、调查、协调处置职能。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村干部勤廉情况和群众关心的事项,发现村干部作风不实、处事不公或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制止纠正;发观村干部违纪行为的,及时报乡镇纪委核查。今年以来,全县318名勤廉督导员共协调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300多条。
三是村级述评,增强基层干部自律意识。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述职内容为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廉洁情况及将群众关心的事项,让村干部现场解答、当面承诺并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反映问题,村级组织提出解决措施,及时公开办理情况,并在下次述职述廉会上答复。述职述廉和测评情 况,记入村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作为考评、奖惩的依据,群众测评满意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给予组织处理。
四是群众监督,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村情发言人、村民议事堂制度,党员和村民代表可列席村两委会,参与村事务讨论决策;编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指南》、《村干部廉洁自律守则》、《村务公开目录》等,让群众对照有标准,监督有依据。在全县推广“先理财、后审批、再记帐”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民主理财监督关口前移,规范村干部财务审批行为。
第二篇:构建立体式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文章标题:构建立体式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以来,——县——镇党委、纪委为解决传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监督面窄、监督手段少、监督效果差等问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构建立体式监督体系,实现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有机结合,使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
络型的党内外监督之中,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他们的做法是:
一、分层聘请,遴选多方监督人员
该镇党委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从监督工作做起,把一些思想好、作风实、参政能力强的同志选聘为监督主体。建立无职党代表监督小组2004年8月份,该镇在全面发挥党代表监督作用的基础上,又挑选15名非镇班子成员配偶、直系亲属以及无其它密切关系的无职党代表,专门成立党代表监督小组,正常监督镇党委、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及其领导班子和成员。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小组2005年1月份,该镇又遴选20名人大代表,分别对镇机关、镇直镇办单位、双管单位领导干部勤廉情况实施监督。聘请镇政务监督员今年年初,该镇又精选18位群众口碑好、信任度高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镇政务监督员,每天2人轮流到镇督查办上班,既督查镇三套班子成员勤政廉政情况,又搜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镇机关工作人员及镇直镇办单位、村党(总)支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选举产生村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各村通过选举,产生3名老党员为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监督本村党员干部执行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及遵纪守法情况,每组再推选1名公信度高的老党员作为该组的监督员。
二、制订制度,明确多种监督内容
镇党委制订了包括《关于保障党代表监督权利,深入推进党内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工作督查的意见》、《党代表、人大代表等监督员询问、质询办法》和《党代表、人大代表等监督员建议、意见办理细则》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类监督员的工作职责是听取和审议镇党委、政府、纪委工作报告;监督检查镇党委、政府、纪委及其成员贯彻执行上级党政组织决定、决议、指示及镇党(人)代会决定、决议情况;监督检查镇村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反映社情民意及农民负担、公益事业招投标、镇村公路建设等问题。在监督内容上,围绕“四突出”开展监督工作:突出监督重点重点突出党政班子一把手、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村(居)支部书记,通过评议质询、走访巡视、述职述廉等,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监督。突出重点部位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耗费国有资产大的部门的监督,督促其实行公开透明、管办分离的运行模式。突出重点领域对诸如土地招租、政府采购、水利城建等重点领域加强督查,防止因垄断引发权力滥用。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镇村公路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招商活动、大额度资金的管理等开展监督。
三、创新载体,丰富多种监督方式
该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探索出党代表、人大代表、镇村监督员实施监督的五种不同形式:一是列席党委、政府和纪委有关会议。在党委、政府和纪委研究讨论农村公路建设、大额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案件查处等重大事项时,都邀请无职党代表、人大代表、镇村监督员列席。二是询问和质询。监督员在实施监督工作遇到疑问和问题时,可随时向镇党委、纪委作出询问或质询。去年以来,该镇党代表仅就费款征收、农村公路建设、城镇规划、项目推进等问题已向镇党委提出询问和质询5次,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参与调查和处理特定问题。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主动吸收监督员参与调查和处理。四是参与听证会。重要文件在出台前都召开听证会,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及镇村监督员参与讨论、协商,在充分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再正式出台。目前,该镇制订的村公章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和村级财务审批等制度均是经过监督员听证后才出台的。五是提出处分、罢免或撤换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监督员及镇村监督员可要求处理任何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罢免或撤换失职渎职的监督对象。
四、整合资源,构建多层监督网络
为扩大监督辐射面,该镇除发挥被聘请的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之外,还构建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网络,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在镇本级,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镇三套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情况负有监督责任,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监督好分管部门、单位和分工村的干部;财政、农经、审计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负责人对各自分工范围内的人和事遵纪守法情况负责监督;党代表对党委、纪委及其工作部门和成员,人大代表对人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成员,职工代表对所在的单位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在抓好镇本级监督工作的同时,坚持上下联动,抓好村、组监督网络建设,各村(居)建立监督领导小组,与聘请的各组监督员一起,监督村(居)干部勤政廉政及遵纪守法情况。
该镇构建立体式监督体系,强化了整体监督效果,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有力维护。该镇监督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事项,整理归类,及时报请镇党委解决。截止目前,该镇监督员针对理财流于形式等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已建议党委及时下发问题整改建议书91份,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利益。二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工作中,各位监督员围绕镇党委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监督,查找薄弱环节,寻求解决途径。2004年,创建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期间,各位监督员检查、视察集镇卫生状况6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3条,协调处理问题9个,保证了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去年5月,该镇5名无职党代表在监督总投资额近600万元、里程11.42公里的老合闸线S329二级公路改造工程时,发现有2350米路段二灰结石厚度不够且配合比有出入,随即向镇党委提出“扒掉返工”的建议,镇党委邀请权威人士检测鉴定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责成施工方重新返工,此事在该镇引起了强烈反响。三是镇村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得到加强。前不久,该镇通兴居委会季某向监督员黄某反映镇村建中心作风不扎实,有发放人情建房执照问题。黄某随即与5名人大代表视察该中心,发现该中心确实存在发放人情执照等问题,监督员及时提出建议。镇党委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清理,收回了发放的执照,对负责人作出停职检查决定。此举强化了镇村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四是信访问题得到进一步化解。该镇积极引导群众向党代表、人大代表监督员、镇村监督员反映问题,充分发挥监督员化解信访矛盾的作用。该镇支鱼居委会老党员、复员军人田某数年前因“两上缴”问题与村干部发生摩擦而提起诉讼,市、县两级法院判决其败诉后,田某多次上访,去年,该镇请镇监督员薛某等3人到他家,了解情况,宣讲有关政策和法规,并与田某所在党小组一起学习党章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他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最终停诉息访。
《构建立体式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立体式多层次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第三篇: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体系
坚持以民为本工作制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体系
――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们**县位于江西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是世界人类种稻米、制陶罐、住洞穴的发源地,比浙江余姚河姆渡前推了7000年,达到14000年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1140平方公里热土中,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形成并坚持了民本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得了人均GOP突破1000美元等十个突破、城乡变得更靓了等十个变化的成绩。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紧紧围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基层民主管理、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以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使用为关键,以落实投诉监督、公共资源交易、村帐乡代理、民主管理等系列制度为抓手,以解决基层干部不廉洁、管理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政务不透明、群众不满意等问题为目标,全面推行“扬民主、聚民力、帮民富、解民忧、安民心”民本工作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现汇报如下:
一、扬民主,着力消除产生腐败的决策根源。围绕人、财、事三个群众关注的焦点,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发扬民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确保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民主选人,用群众公认的人。以深入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为抓手,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坚持民主选举、完善“两推一选”制度的同时,创造性地推行“三推(领导推、组织推、群众推)、三考(工作考评、学习考试、干部考察)、两评(干部任用绩效评估、风险评估)”制度,凭实绩用干部,凭发展定升迁,着力用一个干部就树一面旗帜、一股正气、一种精神,从而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一年多来,按照“三推、三考、两评估”选拔任用200多名干部,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同时,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行政村任职。目前,已有58名
大学生村官奔赴工作岗位。二是民主决策,办群众满意的事。在县乡两级成立了规划决策委员会,大力推行“党委出题目、会前做调研、分头作决策、共同抓落实”的决策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议题提出、议题调研、议题评审、议题决策、议题落实”的议事决策程序,广泛开展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问计于行家、问计于乡友的“四问计”活动,先后就70多个项目作出科学决策,由于这些项目都是群众的共同愿望,所以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年多来,全县征山征地3000多亩、拆迁5万多平方米,没有出现任何上访事件。三是民主管理,理群众放心的财。把村务公开上推到乡镇,下延到村民小组,并严格做到“五化、四簿、六规范”,即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程序严格化、公开时间时效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监督立体化,每村有一本民主理财情况记事簿、村务公开情况记载簿、村民意见簿、处理登记簿,实现财务公开阵地、时间、程序、内容、形式及管理规范化,让村民满意,还干部清白。真正把理财的权力交给乡村组的村民理事会,从而基本杜绝了因村级财务问题所致的纠纷和矛盾。去年一年,全县乡村两级使用资金6000多万元,基本没有发生违规行为和引起矛盾纠纷。
二、聚民力,着力塑造廉政建设的文化修养。坚持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着力用先进廉政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致力在全县营造反腐倡廉、尚荣知耻的浓厚氛围。一是培养先进理念,构筑不想腐败的“思想警戒线”。从构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建设抓起,认真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以民为本、由民作主、为民服务、受民监督、让民满意”的民本思想,弘扬“开明开放、诚信和谐、务实创新、奋发图强”的**人精神,大力倡导“十不”居民行为规范,教育广大基层干部不思腐败。二是创新教育形式,打造不能腐败的“廉政长鸣钟”。在坚持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政策报告会、反腐倡廉知识讲座、到饶州监狱实地接受警示教育、进行“廉内助”评选、发送手机廉政短信、开设廉政网站等教育形式的同时,创新“一看、二谈、三倡、四评”教育方式,即一看电教片,充分利用廉政电教片数据库和乡村党员教育阵地,巡回播放正反两方面典型电教片,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干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二谈学习体会,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学习一系列有关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和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谈学习体会,写学习笔记;三发倡仪书,以乡镇为单位,向广大基层干部发出廉政倡仪书,号召党员干部反腐倡廉从我做起,自觉遵纪守法;四评比,每年评选出一批“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和“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并以典型宣讲等形式加强示范教育。同时,在各乡镇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五进活动”,在每个行政村实施“六有”工程(有一个廉政文化教育示范
阵地、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个固定宣传专栏、有一个公开公示栏、有一个群众举报箱、有一块廉政公益广告牌),着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不敢腐败的“安全防火墙”。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科学决策、双向承诺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和行政问责制,真正做到依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在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在首问负责制建设方面,对前来办事或电话请示、举报、咨询有关问题的群众,要求按照“群众问到谁,谁就要负责”的原则,对所反映的问题妥善处理,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方面,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三、帮民富,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向心能力。牢固树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助推群众致富的理念,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相融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突出政策激励。在用好、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的同时,重点实施“两民”(民本思想、民生工程)“两全”(全面开放、全民创业)、“两地”(要素集聚洼地、人才集聚高地)、“两员”(群众工作协理员、商务工作协理员)、“两头”(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两境”(软硬环境)等“六大政策工程”,充分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是突出项目帮扶。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务项目干。成立贡米、珍珠、生猪集团,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扶助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创业园区,减免一定税费和租金,为群众创业积累资本、技术和经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三是突出服务引导。把县乡干部与村组户挂起钩来,实行干部入户制度,从规划、金融、政务、商务、社会、生态、人文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使群众能放心、放胆、放开安家乐业。
四、解民忧,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坚持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突破口,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努力做到群众工作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创新工作载体,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始终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整个农村基层工作、放在全县“六大战役”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建“一二三四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载体。第一是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把涉及群众的服务内容全部进中心,提供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服务;第二是抓好干部和党员两支队伍;第三是建立乡村组网络,在乡镇设立群众工作站,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村小组
(居民小区)设立群众工作点;第四是建立经济发展、诉求应对、矛盾化解、社会保障等四个平台;第五是推行行为规范、村务公开、双向承诺、行政问责和自身建设等五项制度。二是围绕衣食住行,解决实际问题。选派了170多名退居二线的科级干部到出生地、原任职地、亲属所在地的各村(居)委会担任群众工作协理员,选派了5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商务协理员,挂点企业跟踪服务;大力开展“三带三促”(带头坚定信念,促进精神塑造;带头勤劳致富,促进共建共享;带头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和“县乡村干部入户月”活动,组织县乡村干部与全县7万多户居民见面,建立“百姓档案”,推行“立即办、领着办、代为办”的机制,对符合政策和法规且程序明确的事,立即为群众办理;对需要几个部门或逐级申报的事,带领群众去办理;对可以委托干部代为办理的事,由干部代为群众办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目标。一年多来,全县干部为群众办实事10万多件次,真正形成了“群众张口、干部跑腿”的局面,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三是坚持查纠结合,杜绝侵占行为。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重点解决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对侵占群众利益、在群众当中反映较差的“问题”干部,推行“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黄牌警告,第三次红牌罚出”的制度,将查处关口前移,为此同时,对有问题的严查不怠,决不姑息,去年查处以前案件20多起。
五、安民心,着力理顺影响关系的群众情绪。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着力构建人人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一是整合公共资源。推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享受,避免因此带来矛盾纠纷。重点做到“三个管好”:管好“人”。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到村、廉政档案建到村、廉政谈话谈到村“三到”措施,广泛推行村级干部任前廉政承诺、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12项制度,真正把党内监督扩伸到了村一级。管好“权”。完善乡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监督机制,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村级民主议事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管好“钱”。规范农村基层“三资”(资产、资金、资本)管理,严格开支审批,使村级财物管理做到合理、规范、公开、透明。二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和无序市场损害群众利益。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再监督的作用,严肃查处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到一手搞服务、一手抓监管,确保了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有序。三是坚持市场运作。建立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避免交易违规引起群众不满。规定乡、村两级0.2万元至5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元以上的办公用品、设备等货物的采购以及集体公共资源承包、出租、出售都要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一年来,全县12个乡镇共有137个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金额
3132.63万元,节约金额300万元。
各位领导,我县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群众愿望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贯彻精神,狠抓落实,促进发展。
最后,38万**人民真诚邀请各位领导到**考察指导工作,休闲观光健身!谢谢!
第四篇: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2013-08-26 第10版:观察思考
作者:郑亚军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239
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断细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举措,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以“建设廉洁高效雄关,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共筑和谐幸福家园”为主题,着力构筑“三墙一网一平台”,即全社会预防腐败的防火墙、各级干部廉洁自律的警示墙、有效防治腐败的隔离墙,全面有效的监督网和廉政风险防控平台,努力建立覆盖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到位。坚定执行党政领导“一岗双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始终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做到了责任目标明确、监督考核规范、任务落实到位。围绕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改进文风会风、领导调研、新闻报道、公务接待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开会时间、会议人数、出席会议领导、会议经费、文稿篇幅等进行了具体规定。采取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统战“五会合一”的形式召开了市委工作会议,全市各类会议较往年相比
压缩了近50%。公务车辆购置费实现零支出。未审批新建楼堂馆所建设项目。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较过去同期减少474.4万元,缩减17%。同时,严禁没有明确目的及实质内容的公务考察活动。
系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利用“六加模式”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嘉峪关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以“六加模式”为举措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即经常教育、主题活动、基地建设、示范创建、警示教育、创新载体。同时,多管齐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嘉峪关市成立了四个巡视督查组,出台了巡视督查工作实施办法,重点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和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全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专项预防职务犯罪试点,把监督关口前移到工程进度的各个环节。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始终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
另外,在抓基层党风廉政方面,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健全村务监督组织,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在农村普遍建立了高标准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公开化、一条龙便民服务。扎实开展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全面落实村级财务镇级“双代管”制度和涉农收费项目价格公示制度。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全部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兑现率、落实率、及时率均为 100%。围绕提高效能,推进行政和执法监察工作。
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深入推进“效能风暴”行动,开展以“治庸治懒、提效提速、优化政务、评议促优、督查问责、建章立制”为内容的六个专项活动。全面审查和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对许可审批事项从严从紧把握,经过全面清理,取消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9项,保留项目316项(其中保留行政许可项目241项,行政审批项目75项),取消率10.1%。加强对保留审批事项的监管。优化和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对各部门的审批时限进行了清理,所有审批事项实现了缩减时限30%的总体目标。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对136个执收单位、434项收费项目以及管理方式等内容向社会进行公布。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以《收费目录》为准,收费时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资金管理方式按照《收费目录》中注明的文件规定执行,有收费标准下限的按下限收取。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全程办理。并全程实施电子监控和跟踪督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执法职权、行政处罚事项和行政执法机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衔接配合机制和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工作联系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等八项制度。在全市各部门单位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一次性告知制、失职追究制等八项制度,从履职规范、办理时限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公务行为的条条框框,着力从制度层面规范权力运行,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庸懒散漫等现象的发生。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在全市109家单位全面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面向社会和基层开展了“万份问卷问作风”民意调查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政风行风方面的倾向性问题跟踪专项整改,有效地解决了695个长期以来影响效能的突出问题。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明察、暗访检查单位300余次,着力整治庸懒散慢现象,治理中梗阻塞问题。
有序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嘉峪关市始终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先后下发了《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核办法》和《嘉峪关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评审办法》,按照宣传教育、权力清理、风险排查、风险管理、评审修正、量化考核等步骤,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各项任务。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嘉峪关市委书记)
第五篇:关于全面构建“大调解”体系1
各支部:
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全乡社会政治稳定,扎实推进“平安东岱、和谐东岱”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川委办发〔2009〕16 号)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西委发〔2009〕44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在全乡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意义
当前,我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凸显高发,公民与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利益关系的纠纷大量出现,特别是由新农村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和涉法涉诉上访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正视这些矛盾,探寻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
矛盾的体制机制,对于建立和保障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合理进行配置,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纠纷的解决需求,从而使当事人有更充分的选择权,获得更便利、经济、符合情理的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是应对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创新途径,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二、“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东岱”为目标,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足源头预防,立足抓早抓小,坚持调解优先,积极构建由党支部领导,有关部门相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调解力量,统筹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条块联动,各司其职,有机衔接,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坚持依法调解、公正高效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调解,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严格调解制度,提高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调解优先、尊重自愿原则,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解;坚持定纷止争、促进和谐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目标。建立乡、村、组和各部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社会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和限期处理”,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 100%,人民调解成功率达 95%以上,行政调解成功率达 80%以上,民事案件调解成功率达 60%以上,力争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
纷不出乡镇、疑难纠纷报县”,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本地本部门,化解在萌芽状态。“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赴省进京到市上访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立“大调解”工作网络
(四)建立乡调解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全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调解的政策调研、组织推动、综合协调、督查考核,下社办公室,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同时负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负责上访群众矛盾纠纷的受理、分流、调解和疏导、督办。
(五)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大调解”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基层。积极搭建“大调解”衔接配合的工作平台,建立乡、村级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乡“大调解”协调中心挂靠乡综治办,办公地点设在乡信访群众疏导调解中心,乡“大调解”协调中心与同级
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管理办公室分别挂牌、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排查辖区内矛盾纠纷、收集掌握工作信息、整合调解力量、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协调中心在同级“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六)建立村调解室。建立村调解组织和工作机构,扩大调解网络,负责本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上报。
(七)建立行政机关调解中心。乡级建立调解中心,负责对涉及本单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信息上报。
(八)扩大调解网络覆盖面。全乡积极推进医院、学校、市场、商场等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那里就有调解组织”。
四、全面构建“大调解”体系协调运作机制
(九)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程序。坚持矛盾纠纷摸底排查制度。适时排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排查节假日、重大活动及敏感时期等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台帐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案、逐人、逐项进行登记,并认真进行分析研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化解工作。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制度。对进入台帐的矛盾纠纷,要层层进行分解并落实化解单位和责任人,逐一进行化解,对涉及面宽、特别重大的要及时向“大调解”中心移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体系,规范人员配置,明确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作用,坚持乡每半月、村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隐患,坚持适时分析研判本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工作预案并及时上报;完善组、村、乡三级逐级调处三次的“三三调解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本
级;要充分运用平等协商、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不轻易将矛盾纠纷引入行政裁决和司法渠道;对调解不成的或有可能激化的,要主动衔接,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并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其解决问题;对有可能激化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缓解或疏导,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人民调解员同时兼任维稳综治信息员和社情民意调查员,全面掌握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
(十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主体作用。行政调解由县法制办牵头,乡人民政府负责。乡政府将认真履行调解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接待人员调、责任部门调、分管领导调、主要领导调”的调解机制。要坚持调解先行,充分发挥政治、组织、管理优势,强化调解意识,履行调解职能,综合利用经济、行政、政策、法律、教育等手段处理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确保 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单位,避免进入诉讼和上访渠道。要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和机关干部“大下访”制度,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对有重大影响和涉及全局的矛盾纠纷,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共同进行调解;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或未达成协议的行政调解,应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复议、裁决等方式进行解决;对调解不成功或对行政复议和裁决结
果不服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司法救助权利和渠道,并主动配合县人民法院帮助其解决问题;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县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协调处理。
(十二)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司法调解由县人民法院负责。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进一步拓展调解工作范围,把调解工作从处理民事案件向处理行政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延伸,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立案、审判、申请再审阶段的调解制度,大力推行立案调解、行政案件协调和执行和解,积极探索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调解解决的新模式,大力推行巡回调解、邀请调解、委托调解、联合调解,最大限度提高调解结案率。加强诉前分流,对直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应积极引导其先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经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达成协议,自愿申请确认效力的,县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确认。要大力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指导。
(十三)健全完善衔接联动机制。综治委及“信访”联席会议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职责,推动“大调解”工作机制规范、高效运行。各调解组织要坚持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整体联动的原则,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种
民间调解及其他调解,有效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政策咨询、公开听证、领导接访、联合接访制度,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对法律关系单一、一个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该职能部门负责解决;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最初受理的部门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提请同级“大调解”协调中心协调有关方面联合调解;对同级“大调解”协调中心协调有困难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上级“大调解”协调中心指导解决或党委、政府协调解决。
各级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要采取电话催办、会议督办、工作组催办、现场查办等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个案得到处理。
五、强化“大调解”工作组织保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支部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充分认识“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定期听取“大调解”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乡党委、政府成立由乡副书记、政府乡长李江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王奎任副组长,乡人大副主席庞碧容、副乡长崔林任、乡级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村分别成立由村主任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企事业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五)加强人员保障。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主任由乡党委副书记王奎同志兼任,副主任崔林同志,庞邦禹、冯大勇为成员。配齐配强村、企事业单位调解人员。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组建人民陪审员库、调解员库、特邀调解员库、调解志愿者库、调解联络员库,加强对调解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十六)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川委办〔2009〕16 号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大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十七)加强调解中心(室)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乡要落实“大调解”协调中心、调解室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工作设施,保障“大调解”工作的正常运转。乡将原“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更名为“东岱乡××村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悬挂钛金牌(50cm×35cm)。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档案管理,推进调解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十八)加大宣传教育。乡要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为“大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手段。
(十九)实行首问责任制。首次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的部门单位(或该部门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是首问责任单位、责任人,必须负责调解或引导,力争矛盾纠纷不上交、不外交,化解在本地本级本部门(单位)。对未履行首问责任的,实行责任查究。
(二十)加强考核奖惩。乡党委、政府将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纳入综治维稳目标考核;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化解矛盾纠纷“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化解矛盾纠纷情况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作为晋职晋级、评先受奖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查究,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落实,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村、部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矛盾激化升级,引发大规模群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案(事)件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