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

时间:2019-05-12 16: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

第一篇: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

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

处理公文总是要面临许多细节,很难全部在国家标准中找到答案,而即使反复阅读过相关的规定,实际工作中还是难免会犯错,因此,结合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处理案例精选‡和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将网上前人的经验总结重新整理了一下,删去了不符合2012版国家标准的部分,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希望能对各位同行的工作有所助益。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滥发文件。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3)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5)行文所涉及的内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取得一致时就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郑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市委××××年工作要点‡。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范用法。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199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越权使用文种。超出本机关的权限行文,如随意制定‚条例‛。实际上‚条例‛只能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行政规范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在行政机关公文中,‚条例‛只能应用于特定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中,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通过(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基层单位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时可用‚规定‛或者用‚细则‛、‚办法‛等应用文种,并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

三、签发人标注中的常见错误

1.上行文未标注签发人姓名

2.下行文也标注了签发人姓名

四、公文标题中的常见错误

滥用标点符号。除法规规章名称外,公文标题中一般不加书名号。常见非法规、规章名称用了书名号,如†关于认真贯彻„×××决定‟的通知‡、†关于批转„××××报告‟的通知‡、†关于„××××请示‟的批复‡,标题中加书名号是错的。

标题中标点符号使用应注意以下4点: 1.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全称应加书名号。

2.如果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人名等并列时,每个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使用空格。

3.公文标题中出现缩略语时,用引号。如:

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4.公文标题或某一部分需要注释时,加括号。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

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

正确使用‚关于‛。以下2种情况的公文标题应该加‚关于‛。1.没有‚关于‛,标题中的公文制发机关与事项形成主谓关系,引起歧义。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国办发“2007”41号),这里的‚关于‛一词起到避免‚违规修建‛的主体是‚国务院办公厅‛的作用。

2.标题不能全面概括文件内容时使用‚关于‛。有些公文,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难以用一个简短的标题全面概括出来,于是选择其最能反映公文主题的内容作为标题,并在前面加上‚关于‛。

五、主送机关中的常见错误

1.主送机关表述不规范。未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有关部门的顺序排列;未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市府‛应为‚××市人民政府‛;分类排列时未按类内用顿号、类间用逗号的原则办理;随意使用统称,如‚市内各单位‛。

2.多头主送。主送机关不止一个。向上级机关行文,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3.主送个人。公文不得主送领导者个人。

4.越级主送。一般不得越级请示,特别情况下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主送是否可以是内设机构,如:省委组织部

六、正文中的常见错误

1.错别字。主要表现:(1)因粗心大意,将‚宏观‛错成‚客观‛,‚拨款‛错成‚拔款‛,‚突击‛错成‚突出‛……;(2)因辨析不准,将‚淡薄‛错成‚淡簿‛,‚渎职‛错成‚赎职‛,‚严厉‛错成‚严励‛……

2.要选用规范词语。‚其他——其它‛。根据国家语委有关规定,在法律法规和公文中统一用‚其他‛,不用‚其它‛。

‚撤销——撤消‛。公文中统一用‚撤销‛,不再用‚撤消‛。‚截止——截至‛。‚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果‚截止‛出现在时间之前,需加一个介词作补语或名词性词语加冒号,‚截至‛用于时间之前,不能用于时间之后。如:‚截止7月9日‛应改为‚截至‛,如用‚截止‛,一定要加上介词‚到‛。

像的使用。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仍然各司其职。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像浙江----。

账与帐的使用。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个人账户、挂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

法规和公文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解说明。按照与遵照的用法: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等的规定或要求;遵照上级或长辈的指示、教导等。

公布与发布的用法: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发布适用于决定、命令。相继制定和公布†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的决定‡。

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案、规划、计划。

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体数量。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702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638万元。增长幅度达50%,而不是增长速度达50%。

议案和提案: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和建议,政协委员提出的是提案。3.要注意词语的规范提法。

(1)辖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辖区的规范提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中统一使用‚行政区域‛,不使用‚辖区‛。

(2)荣誉称号。荣誉称号的授予和程序,国家有严格的规定,是一项极高的奖励,不能随便使用‚荣誉称号‛此提法。应改为‚***被评为……‛。

表示独一无二用“惟一”而不是“唯一” 久禁不绝不是久禁不止。富余劳动力不是富裕劳动力

社会各界不是社会各届,届表示次。

公文、出版物统一用“报道”不用“报导”。如:新闻报道;对有关信息要慎重报道。

应有之义不是应有之意 凸显不是突显 磨炼不是磨练

明察暗访不是明查暗访 备受关注不是倍受关注 常抓不懈不是长抓不懈 涣散不是痪散 精简不是精减

4.年代的表述要规范。

(1)凡涉及‚建国以来‛或‚建国多少年‛等字样的,为避免产生异义,应规范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或‚新中国成立以来‛。

(2)非本世纪的年代,应将所属世纪写出。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应该改为‚20世纪80年代‛。

5.要正确使用引文。

引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再次出现时可直接引用发文字号。

如:‚省府办公厅及时印发了†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粤府办“2006”6号,以下简称†规定‡)‛,此引文有文号,再次出现时应直接引用其文号,不应引用额外增加的简称。应把‚以下简称†规定‡‛去掉,并且把下文中引用的‚†规定‡‛全部改为‚粤府办“2006”6号‛。

过去引用公文时,习惯在引文标题后加上‚以下简称†**‡‛,这是因为在早期的公文处理办法中没有对公文的发文字号作出规定,因此存在大量没有发文字号的公文,当需要引用这些公文时,为使表达简练,只能使用标题的简称。

引文标题应完整。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实现……‛,此引文标题仅是原文标题的一部分,正确的引文部分应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

6.标点符号错误。常见顿号与逗号混用,逗号与句号混用,分号的误用,书名号与引号混用……

(1)表示概数不应用顿号隔开。如‚

六、七十年代‛应改为‚六七十年代‛。

(2)公文中第一层次标题不加标点符号,第二层次以下的标题均应加标点符号。

(3)错用逗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4)如使用书名号,其内应写全称。例如:†会计法‡,如用书名号就写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如用‚会计法‛,则不应加书名号。

(5)波折号长度应为两个汉字宽度,但是有的文件里只有一个汉字的宽度,容易与‚一‛字混淆。

7.数字使用不规范。(1)†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使用过程中有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数字写法不规范等现象存在。如‚20世纪90年代‛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该用汉字的用了阿拉伯数字,如‚党的十四大‛错成‚党的14大‛。(2)数字精确到某一单位的个位数时,其小数点后数字的省略表述‚余‛字应臵于单位词之后。另外,同一份文件里对同事项的阿拉伯数字保留小数位应统一。

(3)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数值范围表示方式要正确。‚2-2.3%‛的说法应改为‚2%-2.3%‛。

(5)表示数量不能没有量词。如:‚50万来宾‛应改为‚50万名来宾‛。

8.随意简称。如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简称为‚社精文建设‛,‚高速公路公司‛简称为‚高速公司‛。

(1)要使用规范的机关简称。

(2)要注意简称的规范表述。第一,在简称中须保留关键词或语素,否则不能称其为简称,而应写为‚以下称***‛或‚以下统称***‛。如:‚力争到2010年满足50%以上有稳定职业的外来常住人口(以下简称新市民)的住房要求‛,因‚新市民‛没有保留原名称中的关键词或语素,所以‚以下简称新市民‛应改为‚以下称新市民‛;第二,使用简称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在简称说明中也不加标点符号。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城镇群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因珠三角是地域的名称,后面可直接使用,不应加引号,因此,给它注明简称时也不用加引号。第三,注明下面使用简称后,一般不能再使用其全称。第四,不能采用‚下称**‛等其他不规范的形式。

七、附件标识中的错误

1.附件说明不规范。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为显示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不可分割的关系,附件说明应再公文的正文之下、公文生效标志(即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之上。

2.内容不适。在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中,错将所印发、转发、批转的公文作为附件特殊说明。印发、转发、批转通知和所印发、转发、批转件是共同组成一件公文的,且已在标题中说明,无需作附件标注。

八、发文机关标识中的错误

1.位臵不当。常见的错误是居中标识或靠右边顶格标识。正确位臵一般是从全页垂直中线起向右书写,而且发文机关最后一个字比正文缩四个字或与成文日期标识协调(成文日期的最后一个字比正文缩两个字)。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发文机关标识可越过中线:一是发文机关全称字数多,从中线向右写,一行写不下时;二是联合发文单位多,竖列太长影响美观时。

印章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局印章中心偏下位臵,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2.发文机关标示页无正文。当正文之后的空白页容不下印章、成文日期时,应当采用调整正文行距或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若多机关联合行文,该措施也无法实现正文与所有发文机关的印章同处一页,也可以采取‚此页无正文‛的方法,即将印章加盖在下一空白页上,并在该空白页第一行顶格标注‚(此页无正文)‛。

九、抄送机关标识中的常见错误

1.使用已废除了的‚抄报‛或‚报‛、‚送‛、‚发‛。

2.抄送个人。公文不能抄送个人,需要送某位领导阅否由收文机关秘书部门决定。

3.抄送主送机关。既然是主送机关就不必再抄送了。

4.滥抄滥送。将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同时抄送平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将公文抄送给与公文内容无关的机关。

5.标识不规范。抄送机关未分类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6.在主送给上级机关的同时,又抄送给某内设机构。

按照公文处理工作有关规定,公文发送给一个单位后,都由收文单位的办公厅(室)负责分发给本单位的相关领导人和业务主管部门,发文单位不应再多头抄送给收文单位的领导人或内设机构。但有些单位在主送给上级机关的同时,又抄送给某内设机构。

关于第6点,我曾经犯过错误。省里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后,省委发文件要求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并及时上报贯彻落实报告,但是该文件并没有说明上报文件的份数和上报给哪个部门,也没有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紧随其后的是省委督查室的文件,同样是要求各单位上报贯彻落实该重要会议的报告,并在文件中说明,报告主送省委,抄送省委督查室。因此,我便认为省委督查室的文件就是省委文件的具体要求,因此上报省委的文件,主送省委,版记中写了抄送省委督查室。文件上报之后,被省委秘书办退回,并要求删去版记中抄送省委督查室字样后重新报送。

之所以被退文,正是在行文关系上出了问题,省委督查室是省委的内设机构,我在主送省委的文件中抄送省委督查室,自然是不合适的。这件事也同时让我明白,在处理公文的时候要按规矩办事,不能一味‚迷信‛上级单位。

十、印刷、装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标准规定,公文双面印刷,页码套正,左侧装订,不掉页。页码用4号半角阿拉伯数码标识,臵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一份文件应统一顺次编排页码。

有些单位的公文为单面印刷,有的还在左上角装订;有的公文页码标识的位臵不对,有的没有一字线或一字线字号不规范;有些公文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标识了页码;转发几份文件的通知,全文未统一顺次编排页码,而是被转发的几份文件页码自成体系。

十一、请示件在格式方面要注意:

1.有签发人;2.有联系人、联系电话;3.不得抄送给下级机关。

一、关于转发上级公文

(一)层层转发如何处理

【案例4-9】多层转发标题难

四招方法繁化简 材料1 ××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材料2 ××市政府关于转发†×省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为××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的通知

材料3 ××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部†关于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评析】 批转(转发)性公文,采用“通知”文种。其正文简单,可以采用格式化写作,但其标题的写作相对比较复杂。因其是复式结构,如机械套用一般公文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基本格式, 往往出现如案例中两个乃至更多标题重叠的情况,造成“关于”、“转发”、“通知”的重复使用,繁琐冗长,不知所云。要使多层转发批转性公文标题化繁为简,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简化 当转发层次较多时,可以省略中间环节,直接转发(批转)原公文,压缩介词“关于”和重叠文种,将删除后也不会影响题意的赘词或标点符号删去。如材料1 可简化为: ××县人民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材料2 简化为: ××市政府转发人事部关于为××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二)合并 多个被转发机关、被转发公文标题合并,因为在公文正文和附件中可以完整体现被省略的部分。如:××总公司关于印发关于××项目管理的五个规定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局等六单位关于××××的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重拟 建国之初,我国公文格式只有“事由”没有标题。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在其公文处理实施细则中也已有明文规定:“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 如其标题过长, 可按事由摘要转发”[4]。只标明事由的标题在海外公文中也十分流行。所以材料3的标题可重拟为: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有关文件的通知

(四)直接翻印下发 按照†办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直接上级机关无密级来文,如果下级机关没有具体补充意见和执行意见,可以经过本机关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批准,直接将上级公文翻印下发。翻印上级机关公文必须作一些简单的技术性处理。

技术性处理的内容包括:

(1)首页保留原文件文头部分;

(2)文尾原发文机关印章,加上原发文机关落款;(3)版记去掉原发文机关版记,换成翻印机关的版记,发送栏标明印发范围,如“送或发:各地区各机关名称”;印刷版记改为翻印机关“××机关办公室 ××××年××月××日翻印”;注明翻印份数。

这样加工整理后,翻印件就算经过法定认证,可以作为正式公文执行。这种方式可避免层层照抄照转文件。(摘自†公文处理案例精选‡第四章 公文格式与稿本)1.在用便函方式转发上级文件时,如果需要抄送局机关各处室,那么抄送单位放什么位臵就很难确定,如果放在上级文件的文末,感觉不是很妥当,因此,我通常的做法是将抄送放在本单位自拟的转发通知后的偶数页,而非整篇公文的末尾。但是这种做法没有找到依据。

2.如何处理层层转发的问题,是否可以越级转发?

二、关于内设机构发文的相关规定

部门内设机构按规定不能对外正式行文,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国办函“2001”1号)解释,“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向本部门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代部门审批下达应当由部门下达的事项;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

“函的形式”不是指文种必须使用“函”。“函的形式”亦称函件格式、信函式格式,是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规定的特定公文格式之一,一般适用于事务性公文中的下行文和平行文。在使用函件格式行文时,发文主体照样可以按照行文目的和内容选用相应的下行或平行文种,包括 “函”“通知”“批复”“意见”“通报”等。

三、关于抄送的相关规定

材料2 某国企总经理在审批签发文件时,对公司办公室文秘人员说,只要董事长没签字的都要给他打一份,并直接在发文稿纸上的抄报栏里写上了抄报董事长、抄送本公司财务部。公司办公室文秘人员按照总经理的这一意见,只有将‚抄报董事长‛、‚抄送本公司财务部‛也打印在正式发文的版记上。但文秘人员又认为按照行文规定,内部公文最好不要写抄送;不写又违反了总经理的意见,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2.案例材料2分析

(1)在材料2中, 某国企总经理在发文稿纸上面写的‚抄报董事长‛‚抄送本公司财务部‛等意见,都是企业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在签发文件时提出的注发意见,作为负责发文工作的文秘人员,应该按照领导的意见执行。

(2)只是在公文正式发文时表达形式要注意:公文是不能自己抄送自己单位的,也不能将‚抄送‛错写成‚抄报‛。所以如果该公司正式发文后面的版记(文尾)中需要将领导这几个注发意见写出来的话,应该写为‚公司内送阅:董事长(1份)、公司财务部(1份)‛。这种做法当前在机关很常见。

(3)由于公司内部送阅的内容仅仅是该公司内部公文处理的一种做法而已,可以不在对外发的公文上面标注出来。因为其他公文处理的做法都没有在文上标出,所以这种注发意见也不必在对外发文的版记中标注出来。

(摘自†公文处理案例精选‡第七章 公文处理流程与具体操作)

关于第二点,我存在疑问,例如我局下发各基层单位的文件,往往要抄送机关各处室,是否不合规矩?那规范的做法应该如何呢?

第二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文书处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国家质t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等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使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维护了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了机关公文的应有效用。

但一些基层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并加以克服改进。笔者就日常公文处理工作中所见以及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些问题进行粗略归纳和分析,期待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公文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规范

1.滥发通知。(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但

事实上一些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包括一些议事协调机构,如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等),却常常将其所主管的业务性工作以“通知”形式直接向乡镇一级政府行文交办,而没有正确使用“函”这一文种,明显违反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2.滥用请示。《办法》和《条例》都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1询问和答复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根据上述定义,在请求批准时,有隶属关系,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的用“请示”;没有隶属关系,不论单位级别高低,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一律用“函”。但在日常行文中,却常常出现乡镇一级政府向省、市、县级相关业务部门请求审批事项时,错误地用“请示”行文,而没有正确使用“申请色”或“请准函”这一文种。相应地,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答复审批事项时,也没有正确使用“问复函”答复,而错用“批复”文种。

(二)随意升格发文

公文随意升格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乡镇一级机关,经常或被迫或不经意地发生以下两类情况:

1.有些成立或调整领导机构的“通知”类文件,本应由乡镇的党政办公室行文即可,但却常常错误地升格为以镇党委或镇政府的文件进行行文。.有些关于某一方面工作的一般性计划、方案、要点类文书,本应以相应工作部门或站所名义拟制,或者由党政办公室转发(印发)即可,但却常要以党委、政府重视为由,升格为镇党委或镇政府文件进行发文。

以上两类随意升格公文的现象,让党委、政府的公文沦为一般性事务通知的工具,有失党委、政府公文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三)文面格式不规范

较为常见的文面格式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如下10种:

1.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公文发文字号的正确标注方法是“机关代字„4位数年份‟实位序号”。但有的公文出现以2位数标注年份、年份错用圆括号、序号出现虚位、序号前出现“第”字等不规范现象。

2.公文标题不规范。有的公文标题出现逗号、顿号、书名号

等不规范现象,违反了“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的规定。

3.主送、抄送机关称谓不规范。主要是因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后,其组成部门、内设机构、直属机构的名称职能已做相应变更,但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向下行文时,没有按改革后的规范名称行文,从而导致不规范的主送、抄送机关称谓的出现。

4.正文中的数字、日期、计量单位不规范。有的公文违反“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混淆使用汉字数字;有的公文在涉及时间时,没有具体到年、月、日;有的公文在涉及计量单位时,没有使用国家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出现“公分”、“尺”、“斤”等不规范计量单位。

5.成文时间标注不规范。党的机关公文成文时间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而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时间则以汉字数字标注年、月、日。但有的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时间错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成文时间;也有的将“○”错打成“零”或“0”如将“二○○八年”打成“二OO八年”或“二零零八年”。

6.公文生效标识不规范。《格式》规定:行政机关公文如果是单独行文或两个机关联合行文的,落款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印章盖在成文日期上;三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的,落款分别署发文机关名称,印章盖在各自机关名称上。但有的公文在前一种情况时落款了发文机关名称;有的公文忽略了加盖印章;有的多个机关联合发文时,落款及印章排列不符合规范。

7附件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被批转、转发、印发和发布的内容当作附件处理;二是附件说明与附件标题不一致,附件说明顺序与附件顺序不一致。

8个别公文仍出现“此页无正文”的现象。根据《格式》规定,公文末页不应出现“此页无正文”的现象,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当采用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

9版记标注不规范。有的公文缺少版记;有的公文版记项目不齐全,或缺主题词,或缺印发机关、印发时间,或没有使用反线;有的公文将“抄送”错标为“抄报”;有的公文版记位置不正确,没有将版记置于文件的最后一页,而是置于公文的中间部位,即印章之后,被发布、批转、转发、印发的内容或附件之前,把一篇公文分成两部分。

10公文的整体排版不规范。《格式》对公文的用纸幅面、版面尺寸、各公文要素的标注位置、各公文要素的字体字号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有的单位在处理公文时没有严格依照《格式》进行排版,各公文要素标注位置错位,字体字号随心所欲,有失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另外,《格式》规定行政机关公文应当采用M型纸,但个别行政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16开型纸。《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用纸可用16开型也可用M型,目前,大多数党的机关均采用16开型,这样给纸质文件档案整理造成不便。建议党的机关公文从2009年起也启用A4型纸,公文格式严格参照《格式》规定办理,以促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和归档实现标准规范化。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党政机关的公文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弊病,依笔者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党政机关文秘人员素质不够高。大部分县乡两级的党政机关的文秘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公文写作处理业务培训,对《办法)、(条例》、《格式》一知半解,公文写作

内功不实,基础不牢,作品不精。这是影响公文质最的主要原因。

二是公文的审核把关不够严。有的单位公文处理程序不规范,没有严谨的发文程序和规则,对文件印发审核把关不严,使得种种低级公文错误得以漏网过关,造成劣质公文频频出现。

三是单位领导对公文处理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公文处理是琐碎事,不屑一顾,对公文审核签发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履行既定职责。有的单位领导存在“长官意志”,不顾公文运行规则瞎指挥文秘部门或下级机关乱制乱发公文。

针对上述现象和原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推动公文处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一是大力提高机关文秘人员素质。建议由县级文书处理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现职办公室主任和文秘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办法》、《条例》、《格式)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和一些常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着力提高现职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后定期组织新上岗文秘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关键班次可邀请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培训,以纠正一些单位领导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认识误区,促使他们重视文书处理工作。

二是健全规范发文程序。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公文处理制度,规范公文的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明确权限和责任,实行文责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质量。

三是加强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建议县级公文处理主管部门每年对乡镇机关、县直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组织文秘人员到规范的文书处理单位现场观摩学习。通过不断的检查、指导、总结、交流、学习,提高基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 4 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 5 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第二十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二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 9 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 12 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属各大型企业: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条例》)自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开展培训,全面贯彻实施,较好完成了新旧版公文格式转换和行文程序、行文规则等制度的修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做好全省政府系统公文处理工作,推动公文处理工作全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条例》

各地、各部门办公厅(室)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条例》,14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厘清本单位、本系统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时予以改进。继续搞好业务培训,《条例》施行以来未进行过培训的单位要做出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安排。已进行过公文格式、文种使用等过渡性培训的,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深层次课题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程序,严格行文规则

(一)省直各部门向国家对口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的,要按程序事先报经省政府同意。未经省政府同意的,不得擅自上报。

(二)请示公文一文一事,不得多头主送,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除省政府领导同志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将请示、报告类公文报送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

(三)部门请示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向下级机关行文,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主办部门必须事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列表附后,未采纳的要说明依据和理由。征求意见原文随请示报送。

(四)省直各部门因工作需要,依照职权向各市政府安排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及进行督促检查等内容的行文,要事先按程序报送省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向各市政府下发指令性文件。需市、县报送有关情况或征求意见的,可向市、县对口部门行文,15 一般不得直接向市、县政府行文。确实需要征求市、县政府意见的,原则上由市、县对口部门负责请示同级政府后报送。

(五)省直各部门向市、县对口部门印发文件安排工作事项,不得随意列入对各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确需列入的,要事先报经省考核办批准。

(六)省直各部门的内设机构除办公室外,其他处室不得对外正式行文。部门管理机构向同级政府请示报告工作,原则上由其主管部门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主管部门。

(七)未公开发布的上级文件未经发文机关批准,各地、各部门不得擅自转发、复制或翻印。省政府领导同志涉及全局性工作的重要讲话,确需印发的由省政府办公厅统一印发。未印发的省政府领导同志讲话,部门因工作需要向市、县对口部门印发的,要按程序报请省政府领导审定同意。

三、强化公文审核把关,提高公文质量

各地、各部门办公厅(室)要进一步加强公文审核把关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提高公文审核把关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公文质量。对所发公文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研判,要审核公文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及工作意图;是否符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是否与现行公文 16 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公文内容是否体现了发文机关工作意图。要审核重要政策性文件、重大决策部署是否经过特定的会议议定;涉及多项工作内容的公文,相关负责人是否都已审阅,批示及意见是否一致;涉及相关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是否征求意见,是否会签;规范性文件是否经过法制部门审核;各个审核环节的工作是否到位。审核公文要做到:文种使用准确,格式规范,结构、层次严谨清晰,文字精练,表述准确,标点、数字、序数、计量单位等符合规范,人名、地名、引文等准确无误,附件与正文相对应,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和公开属性等使用及标注准确规范。

四、进一步做好精简文件的工作

严格执行《条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简文件的一系列规定、要求,扎实做好精简文件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包括收文制度、发文制度、审核把关制度、签发制度等,从制度层面强化约束和管理。

(二)依照职权范围可由部门发文的事项,不以政府名义发文;可以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发文的事项,不以政府名义发文;上级文件已公开发布、本级无新的政策、措施的事项不得重复发文。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三)国家部委征求意见来文,部门提出反馈意见报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后,一般由部门直接行文反馈,可在文中加注“已经 17 省人民政府同意”。

(四)从严控制印发各类检查考核、整治方案、总结评估、表彰奖励等方面的事务性文件。

(五)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会议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部门制发会议通知,可在会议通知中注明“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六)严格控制成立和调整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的发文。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会商、联合行文等方式处理问题的,不发文成立领导组。已有的领导组调整,原则上一届政府只集中调整一次,由省政府办公厅发文。

(七)严格控制公文篇幅和字数。努力做到篇幅简短、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一般文件内容不超过3000字,内容涉及范围广、事项多的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

(八)充分运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报等载体发布公文,减少文件印数。

五、加快公文办理时效

各地、各部门办公厅(室)对急件的办理要根据紧急程度统筹安排,明确各个环节办理时限,加强催办、督办工作。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急件,牵头部门要负总责,统筹安排办理工作,有关协办及配合部门要积极予以协助。

在急件办理工作中,除来文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外,原则上按照“特提”随到随办,“特急”2日内办结,“加急”4日内办 18 结,“平急”6日内办结。

六、进一步加强涉密文件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及其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公文运转等各个环节安全保密。无论公文内容是否涉密、是否公开,均要在涉密计算机或内网计算机上处理,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处理或传输。对涉密文件要按规定范围阅知,按规定程序办理,按规定管理和使用,杜绝发生失泄密问题。需要定密的公文,制发机关要认真研究,准确定密,并要明确公文的保密期限。

要结合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有关规定,加强文件保密与公开属性的审查。省直各部门提请省政府发文的请示和各地、各部门印发的文件,要对文件进行保密审查后明确标注公开属性。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3月14日

第四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新特点

(一)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相关概念

老的《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就是说公文处理由公文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组成。

新的《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其中,公文拟制包括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在《办法》中,这3个环节均隶属发文办理)。《条例》同时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公文办理范畴。经此调整,公文处理工作由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组成。

(二)增加了公文种类

《办法》规定公文种类有13种,《条例》规定文种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原有13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与《办法》的规定基本相同。

(三)调整了公文格式要素

《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从格式要素看,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

(四)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条例》减少了“行文规则”一章的条目数量,但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主要有:

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办法》只对请示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

“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五)公文拟制更加强调程序规范

在“起草”环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在“审核”环节强调,“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审。”

在“签发“环节强调,“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六)简化了公文办理的环节

在“收文办理”中,将“审核”改为“初审”,将“分办”、“批办”并入“承办”,并增加了“传阅”、“答复”2个环节。总共7个: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

“发文办理”的环节由8个减少为4个,其中,“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列入“公文拟制”,“用印”并入“印制”。目前是:复核、登记、印制、核发。

《条例》将发文办理的“分发”改为“核发”,规定:“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七)公文管理更加注重安全保密

《条例》在第七章“公文管理”中着重强调了有关保密规定,提出了设立保密室和阅文室的要求,对公文定密和解密、密级文件的复制和汇编、公文的销毁和移交、新设立单位的发文立户等作出具体规定。

二、公文种类的最新变化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共发布了9个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规章。

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原《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相比,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继承保留,文种数量相对减少。

原《条例》中规定的党的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有14个;原《办法》中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有13个。9个相同,9个不同,共18个。去掉了指示、条例、规定。

新《条例》规定的主要文种有15个,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二是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

鉴于《条例》中列入的15个公文文种大多是党政机关互相适用,所以在《条例》文种的适用范围表述时原则上不指定哪个文种适用于党的机关,或哪个文种适用于行政机关,只有命令(令)、议案两个文种例外。

命令(令)的发布机关须有一定的权威性,使用权限受到严格限制,限定在行政机关及其法定代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能发布命令(令)。

议案的发布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三是15个文种适用范围表述的变化。

《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其中意见、请示、公告、议案、批复、函6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仍按原来的内容表述。其他9个文种,根据工作实际,对适用范围的表述作了一定修改。

现在的表述更为简洁、精炼、准确,更加科学、合理、严谨,符合我国党政机关行文时文种使用的实际情况。

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变化

1.份号。涉密公文一定要标注份号。原来只有机密、绝密文件有要求。一般用3号黑体,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如“000001”

2.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2行,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3.紧急程度。如需标注,一般用3号黑体,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这三个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4.版头。上行文的版头已经取消,请示件、报告件使用正式发文的文头纸即可。

5.标题。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不应使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型。

6.用印页(发文机关署名页)如无正文,应标注“此页无正文”字样。具体标注方法是在用印页上空一行,左空二字,在括号内标注“此页无正文”字样。

7.附件内容。“附件”二字后面不再加冒号。

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8.落款署名。原来要求署名不盖章,盖章不署名,现在要求除电报、会议纪要以外,一般既要落款署名,又要加盖印章。

9.成文日期。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

10.版记。

(1)全部用4号仿宋体字,原来都是3号字。

(2)抄送机关。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公文最后一页的下方位置,左右各空1字。

“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冒号后标注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日期是指文件的送印日期,而不是文件的签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编排在抄送机关下1行位置,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4)版记中不再保留“主题词”和“印制份数”。

(5)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11.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2015年11月23日 00:51 阅读 8 新浪博客

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办法》对比,《条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相关概念

《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就是说公文处理由公文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组成。

《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其中,公文拟制包括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在《办法》中,这3个环节均隶属发文办理)。《条例》同时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公文办理范畴。经此调整,公文处理工作由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组成。

二、增加了公文种类

《办法》规定公文种类有13种,《条例》规定文种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原有13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与《办法》的规定基本相同。

三、调整了公文格式要素

《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从格式要素看,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考虑到《办法》虽未对“份号”、“页码”作出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一直在使用,属于增加的要素只有“发文机关署名”。

格式要素的应用有以下变化:一是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办法》只要求对绝密、机密公文标注份号);二是规定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持急”“加急”(《办法》要求标注“特急”“急件”);三是规定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四是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标发文机关(《办法》未作强制性要求);五是规定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可以不加盖印章。

公文的版式以及格式要素的具体应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将作详细规定(该国家标准尚在编制中)。

四、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条例》减少了“行文规则”一章的条目,但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主要有: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办法》只对请示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五、公文拟制更加强调程序规范

在“起草”环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在“审核”环节强调,“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审。”

在“签发”环节强调,“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六、简化了公文办理的环节

在“收文办理”中,将“审核”改为“初审”,将“分办”、“批办”并入“承办”,并增加了“传阅”、“答复”2个环节。

“发文办理”的环节由8个减少为4个,其中,“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列入“公文拟制”,“用印”并入“印制”。

《条例》将发文办理的“分发”改为“核发”,规定:“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七、公文管理更加注重安全保密

《条例》在第七章“公文管理”中着重强调了有关保密规定,提出了设立保密室和阅文室的要求,对公文定密和解密、密级文件的复制和汇编、公文的销毁和移交、新设立单位的发文立户等作出具体规定。

秘书工作:这些公文格式错误你会犯吗?

2012年7月1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实施,对公文格式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实践中,格式错误仍存在,有的错误还是反复出现的,应引起重视。公文格式错误不但影响着公文的美观和规范,有时还会造成意思曲解。这里选取一些与大家交流。

一涉密公文不标份号或标注不当

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编号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以及分发范围、对象,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者销毁的时候,可以对照份号掌握是否有遗漏和丢失,发文机关可以根据份号掌握公文的去向。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涉密公文不标注份号。以前行政机关公文秘密级可以不标,按新国家标准要求都必须标注。为了发放方便,也可对不带密级的公文编制份号。

二是份号标注不正确。新标准要求一般用六位3号阿拉伯数字,编虚位补齐,比如“000369”。但有的机关仍不按规定位数标注。另外,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过程中,有的机关将涉密文件下发时编号,报备时却不予编号,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二发文机关标志使用不当

发文机关标志,是文件首页上红色的制发机关名称,可以说是公文的“脸面”。当前有以下使用错误:

一是发文机关标志大小失当。发文机关标志的字形大小应该恰当美观,不应过大或过小。

二是发文机关标志不正确。正确的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一种是单独使用发文机关名称。这个名称应该是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当前,有的机关名称全称和简称并用,有的机关仍使用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的形式,均不规范。

三是联合行文时格式不当。有的“文件”二字没有“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三发文字号标注不规范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当前使用错误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符号错用情况突出。年份本应该用六角括号括起,比如,豫办〔2014〕3号,但六角括号经常被错用为“[ ]”。

二是发文机关代字使用混乱。机关代字存在重复现象,如果地名的第一个字相同,其文件代字有可能也相同,比如,河南省新郑市委和武汉市新洲区委都在使用“新发、新办”。有的机关代字过长,甚至用了七八个字;有的代字容易造成误解,比如,“精神办”,等等。

三是发文顺序号编虚位。比如,有的标注为〔2014〕03号。

四标题拟制和标注太随意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标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排列形式错误。标题可以分一行或者多行居中排布,一定要做到语意完整、美观大方,多使用菱形和宝塔形排列。但实际工作中,多行标题仍有排列为方形和沙漏形的情况。

二是乱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中目前仍有使用逗号等的情况,使用书名号也比较随意。

三是不简洁、不完整、不准确。有的标题过长,出现了四五行;有的转发时文种重复,出现一连串“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有的多处重复一个地名和出现多个文件名,比如,××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办法》《××省××办法》《××省××办法》的通知。另外,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一般使用全称,三个以上时使用规范化简称为宜。

四是文种使用错误。有的没有使用法定文种,比如,计划、讲话等不搭载通知直接行文;有的生造文种,比如,不用批复用批示;有的错用混用文种,比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关于××的报告的函。

五附件附注使用出现错误

有些同志不太注重这两个格式要素,认为不影响大局,使用起来要求也不严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附件说明和附件不相符。由于审核不细致,出现附件说明和附件的标题不完全一致,或者附件数量前后不一的情况。

二是附件说明标注不当。有的附件顺序号使用汉字,汉字后面的标点用顿号,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圆点。有的正文中已经写明报送、批转、转发,却仍然使用附件,比如,××办公室转发××局关于××的意见的通知,还标注附件“××局关于××的意见”。

三是附注使用不规范。公文如果有附注,应居左空两个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目前仍有不用圆括号,或者位置错标的情况。这里选取的只是一些使用错误比较突出的格式要素,其实正文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本文难以容纳。其他还有签发人存在标注位置不当的情况,主送机关存在多头主送的问题,解决空白页问题仍使用“(此页无正文)”,印章使用混乱,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予以避免。

公文格式中易犯的几点错误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对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包括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等作了相当明确和详细的规定,但在制作公文过程中,存在缺乏对此文件的理解,导致公文的书写还是有不规范的地方。在对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梳理出以下几点容易出错:

一是发文字号的字体格式应该是仿宋GB2312。在书写上行文应注意上行文发文字号应居左空一字编排,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的签发人应居右空一字,而不是空一个字符,并且签发人的姓名用的是3号楷体字。

二是标题使用的是二号小标宋体,不是二号宋体,并且要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

三是正文里面的层次序数依次用的是“

一、”“

(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四是《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规定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并且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不再使用汉字书写成文日期。

五是印章应该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日期,并且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六是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

七是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字体格式和正文不一样,一般用4号仿宋GB2312,要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八是页码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要注意单页码是居右空一字,双页码是居左空一字,数字左右要各放一条一字线。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公文格式知识解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第二十二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

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五)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六)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七)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二十五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第二十六条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二十七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第七章 公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

第三十条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三十一条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

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

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二条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三十三条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第三十四条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三十六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三十七条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列为发文单位,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相应进行调整。

第八章 附

第三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含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第五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试题 最新

通州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测试题

单位: 科室: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20分)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自()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A 2012年7月1日 B 2012年8月1日 C 2012年4月1日 D 2012年5月1日

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A 上行文 B 下行文 C平行文 D 所有公文 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

A 重要工作 B 紧急工作 C 重大事项 D专业性工作 4.()不是发文办理的主要程序。

A 签收 B 复核 C 登记 D 印刷 5.公文拟制包括()3个环节。

A 起草、初审、核发 B 起草、审核、签发 C 草拟、登记、发出 D 签收、登记、承办

6.涉密公文应当通过()、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A 机要交通 B 互联网 C 专用通道 D 专人送达 7.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

A 初审 B 修改 C 复核 D 集体研讨 8.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

A 拟办 B 批办 C 承办 D 查办 9.区县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部门是()。A 区委办 B 市委办公厅 C 区政府办 D 市政府办公厅 10.下列印章使用,错误的是()。

A 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党委(党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B 上行文、平行文可不加盖印章 C 印章要与发文机关署名一致 D 纪要可不加盖印章

11.中央、市委文件严禁(),阅后及时退还本单位机要文秘部门。

A 上传 B 下传 C 横传 D 纵传 12.一般的传阅文件,在有关人员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应注明()。

A 已复文 B 阅毕的日期C 已阅文 D 承办的结果 13.下列公文管理规定,表述错误的是()。

A 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加盖复印机关印章 B 公文被撤销,视作自始不产生效力 C 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D 个人可以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14.引用公文应当()。A 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 B 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C 只引发文字号 D 只引标题

15.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A 领导决定 B 讲求实效 C 用词华丽 D 强调准确 16.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

A 请示 B 通知 C 函 D 通报

17.对标注“()”的中央、市委文件,必须按时限要求退回文件发送部门。

A 阅后回收 B 阅后封存 C 阅后销毁 D 阅后退回

18.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时所使用的文种是()。A 通告 B 通报 C 通知 D 公报

1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A 会商 B 审核 C 注发 D 签发 20.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A逐级行文 B 多级行文 C 越级行文 D 直接行文

二、填空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21.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22.行文关系根据()确定。

23.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应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等。

24.对确需报区委、区政府两家的文件,按照()的原则,由报文单位主送()办理。

25.拟以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文件,拟文单位应先就发文事项征求()意见,不得直接就发文事项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个人审批。26.重要公文起草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涉及其他部门职能范围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

27.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制发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文件,须经()讨论通过。

28.文件签发后,不得随意改动,确需改动的,必须经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同意,涉及重大问题的必须经()同意后再按要求修改。

29.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30.严格控制文件加印,不得大量加印正式文件作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合计10分)

31.已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的文件,不印发纸质文件。()32.临时机构可以对外发文。()33.依据市委、市政府或市级机关文件要求制定的贯彻落实意见、实施细则等,参照上级文件规格印发。()34.未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各部门不得向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发布指示性公文,也不得要求乡镇 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报文。()35.发文机关标志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均应加“文件”二字。()36.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37.拟印发的党内规范性文件,报请制发时,应同时提交文件制定说明。()38.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39.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40.能通过电话、电报、便函、办公网络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也可以印发纸质文件。()

四、简答题(合计50分)

41.哪些情况不以区委、区政府或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文件?(15分)

42.联系实际,谈谈公文的语言特点。(10分)

43.备案审查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对党内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15分)

44.不遵守“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的规定将产生什么问题?(10分)

下载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常见问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注意事项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注意事项一、 页边距:顶部为37mm,底部为35mm,订口(左部边距) 28mm,右部为26mm。 二、 字号:居中排布,年份应用六角括号“ „‟ ”括入。 三、 签发人:如需加签发人的......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为统一党机关和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号) (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两者区别: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全新的首次统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标准。 2.在“文种”方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培训

    如何做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一、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解读长期以来,我国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公文并不统一,党的机关执行的是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

    党政机关公文如何处理如何写培训稿

    如何做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稿一、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解读长期以来,我国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公文并不统一,党的机关执行的是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