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超室危急值报告流程(小编推荐)
超声科(B超室)危急值报告流程
一、超声科(B超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危急值”,必须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再次重复检查,检查操作是否规范,医疗器械是否有问题。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查结果,及操作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超声科(B超室)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查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人员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二、超声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大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bpm或过慢<120bpm。
5、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第二篇: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报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医技科室在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做好记录的同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
(一)医技部门确认危急值结果
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必要时应立即复查标本,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审核发出检查结果,并立即(10分钟内)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已审核发出的检查(验)报告,可在信息系统中的医生工作站自助打印。)
(二)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直接通知开单医生,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医技科室医生应同时告诉病人或家属去找相应医生进行处置.如联系不了开单医生,则须嘱病人到急诊科进行处治。
(三)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进行处置,医生作好记录在登记本中,如医师正在手术等联系不上,则应通知所在病区护士站,记录护士(或医师)需复述病人姓名、病人床位、检验值和对方工号并请对方核对,确认无误后做好《危急值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要时报病区负责人。
(四)登记程序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结果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医技科室记录内容包括且不限于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联系人、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门急诊或病区记录的内容包括且不限于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min)、接电话人、处理医师、备注等项目。
(五)处理程序
1、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医师首先判断该危急值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复查”字样。
2、临床医师在确认危急值后,需立即(30分钟内)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甚至医务科,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患者经处理后,必要时复核检验结果,了解处理效果。
(六)“危急值”的信息系统自动提示
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两种自动提示功能,一是短信提示,二是检验项目报警系统提示,两种提示功能同时运作。
1、短信提示:检验科室在审核发布报告时,信息系统根据事先在系统中设置好的检验危急值参数,自动判断该报告内容是否含有危急值;检查科室的报告医师在审核发布报告时,如果认为该患者检查结果危急,则对报告结果进行危急值标示。当患者的检验、检查有危急值结果并被审核发布后,系统自动向该检验、检查申请的开单医生手机发送一条包含患者信息、危急值项目与结果的短信,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2、检验项目报警系统。医生登录信息系统的医生工作站时,会同时启动检验项目报警系统,在电脑桌面的右下角显示绿色图标如图。检验科室在审核发布报告时,信息系统根据事先在系统中设置好的检验危急值参数,自动判断该报告内容是否含有危急值,当含有危急值结果时,相应科室的检验项目报警系统将启动报警,此绿色图标变红色、不断闪烁、并弹出有危急值报警的对话框,需医生点击查看危急值并确认后才可取消报警。若有报警而长时间无人点开查看确认,超过3小时,系统自动向医务部部长发送短信提醒某病区某病人有危急值未及时处理,提醒医务部及时督促处理。
五、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及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六、“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列入每月质控重点考核内容,对违反制度未及时报告或未采取治疗措施的,经查属实,即扣100元/例,并责令整改,下月对改进效果跟进监督跟进;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对相关责任人按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处理。
七、为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医务部每年年初召开一次总结评价会,召集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技科室等所有相关人员参与座谈。了解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设置,持续改进。
八、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 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4.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5.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6.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
第四篇: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定稿)
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时,应重新进行复查。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心电图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四、质控与考核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第五篇: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3.急性心肌损伤(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7)二度11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急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