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总结
以更高的工作标准
确保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
----广州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总结
广州亚残运会是亚洲残疾人体育组织重组后的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也是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首次与亚运会“同城同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亚运会成功经验,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广州亚残运会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毫不松劲、毫不懈怠、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以更高的标准全力推进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的各项工作,为确保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会环境。
一、指挥协调更加有力,锻造专业精干的干部队伍 亚残运会在亚运会闭幕15天后举行,时间紧、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在赛会举行过程中还遇到观众组织难度大、气候变化突然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经过紧张激烈的亚运会赛事之后,不少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出现激情减退、身心疲惫等现象,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在考验着我们连续举办重大活动的能力。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及时总结亚运会成功经验,在亚运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指导,组织队伍培训,使得指挥协调更加有力,工 作机制更加灵活,各项工作开展得更有针对性。
1.调整完善指挥体系,确保决策部署及时准确、高效运行。为进一步提高亚残运会宣传工作和媒体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我们邀请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直接参与亚残运会宣传指挥中心的工作,加强工作的整体协调与专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会和媒体通气会、各场馆视频会议等会议机制,及时传达中央关于新闻报道的指导意见,部署赛前和赛时各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12月1日,王晓玲同志主持召开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场馆团队围绕调整完善宣传指挥体系、逐步加大主题宣传力度、精心做好媒体服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等五个重点,全面推进亚残运会宣传工作。12月1日至12月19日,指挥中心共召开工作协调会、媒体通气会和视频会议共16次,全面推动了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我们在保留和沿用亚运会期间建立的由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等6大系统构建的信息化指挥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平台与突发事件新闻处臵平台的功能作用。11月28日至12月19日,协调删除互联网上涉及亚残运会的负面新闻、博客、论坛等共312条/次(其中省内67条/次、国内245条/次),共撰写各类亚残运会舆情报告43期(其中日报28期、专报13期、通报2期),收到市领 导批示10条,确保亚残运会舆情平稳。
2.预先制定计划方案,确保亚残运会宣传有序推进、全面升温。在亚运会赛时,我们就提前制定了《广州亚残运会赛前冲刺阶段及赛时宣传报道方案》,为亚残运会宣传的整体策划以及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的宣传报道定下基调。亚运会闭幕后,我们按照计划迅速转换工作重心,有序推进亚残运会各项宣传文化及媒体服务工作。着手制定了《广州亚残运会赛前与赛时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宣传报道方案》和《广州亚残运会城市采访线工程方案》等工作方案, 以“广州准备好了”为主题,加强对亚残运会筹备情况的宣传报道,向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整理提供了27条“自强不息典型人物”采访线索和14条“扶残助残典型人物”采访线索,为推动亚残运会宣传不断升温、掀起高潮打下了基础。
3.分类组织专业培训,确保各团队工作得力、服务到位。与亚运会比较,亚残运会具有项目专业性强、敏感话题多的特点。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团队和媒体记者,分类组织多个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准。比如:我们组织了场馆新闻团队的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工作程序,提高与残疾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助残服务技能,做到既热情周到,又避免因过度帮助而引起残疾人员的反感。我们组织了对亚残运会国内注册记者的培 训,帮助记者掌握亚残运会新闻报道的特点与注意事项,要求记者正确引导公众认识残疾人体育,反映参加体育运动给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防止以怜悯或猎奇的心态报道残疾人体育,要求媒体文字报道不渲染残疾人致残原因,图片视频不过度暴露残疾情况及辅助器具。我们组织了对媒体服务团队的培训,帮助服务团队了解亚残运会知识、竞赛项目,以及残疾人心理、扶残助残和急救医疗等知识技能,使各岗位人员较快完成了亚运会向亚残运会服务意识的转变。此外,媒体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等团队和单位,也针对自身承担的任务,组织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为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新闻报道和媒体服务“零投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题宣传更加到位,唱响“关爱残疾人”的主旋律 广州亚残运会不仅是一次国际残疾人的体育盛会,也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广州文明形象、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窗口。我们继续遵循“跳出亚运宣传亚运”的理念,抓住亚残运会筹办的重要节点与重要事件,积极策划各类主题宣传,向中外记者宣传亚残运会筹备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和城市文明的提升;展示中国、广东、广州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以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1.精心组织火炬传递宣传,以“足迹”展示自强、自立。我们积极邀请境内外媒体参与亚残运会火炬新闻发布会、亚残运会火种采集仪式、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等活动的宣传报道。12月3日至11日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安排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全程直播火炬传递盛况,组织中央、省市媒体紧密跟踪亚残运会火炬传递的“足迹”,深入挖掘各火炬手、尤其是残疾人火炬手的典型事迹,集中报道各地民众迎接亚残运会火炬的盛况,大力宣传残疾人火炬手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和广大民众对广州亚残运会的巨大热情和热切期盼,集中展现我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广泛宣传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支持以及扶残助残的感人故事。
2.精心组织开闭幕式宣传,以故事凸显温情、温馨。我们围绕“大爱动人、自强不息”的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主题,抓住温情、温馨的开闭幕式特色,组织策划系列宣传,通过感人的幕后故事,持续掀起亚残运会宣传热潮。12月4日至19日,陆续推出开闭幕式系列人物故事专访报道。开展开闭幕式媒体开放日活动,先后组织中央、省市媒体观摩开闭幕式彩排,专访开闭幕式总策划总导演,深入彩排现场采访400位中**亲、41位亚残运会运动员母亲代表,以及火炬手、护旗手代表和部队参演人员,深入挖掘、报道开闭幕式盛况背后的感人故事。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开闭幕式整体 流程及文艺表演,解读开闭幕式中蕴含的文化要素及人文关怀。12月13日和20日,组织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大规模、大篇幅、全方位报道广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盛况。
3.精心组织“爱心满花城”主题宣传,以细节彰显热心、爱心。在亚残运会开幕前夕,为更好地引导舆论,我们以“爱心满花城”为主题,策划并组织了“自强不息写风流”、“爱心奉献亚残运”、“羊城无障碍”等三次主题宣传集中采访,透过典型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城市建设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等细微之处,深刻反映广州亚残运会的筹备进展情况以及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热情。其中“自强不息写风流”专题,邀请了在体育、文化、商贸等各条战线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残疾人代表接受记者采访;“爱心奉献亚残运”专题邀请了志愿者、医疗康复人员、亚残运会服务人员代表接受记者采访;“羊城无障碍”专题组织媒体集中参观广州公交、地铁、商业机构以及亚残运会场馆无障碍设施。约120多人次中外记者参加了“爱心满花城”集中采访活动,发出各类体裁新闻报道70余篇。
三、媒体服务更加精细,营造便利温馨的工作氛围 本届亚残运会期间,共有185家媒体机构(其中境外媒体机构86家)、2558名记者参加报道。我们继续强化“媒体服务也是导向”的理念,针对亚残运会媒体服务的特点,在密集组织新闻发布的同时,为媒体提供个性化的采访服务,通过无障碍设施改造满足残疾人记者的实际需求,更精细、更温馨的服务获得了媒体的一致好评,实现了对舆论的积极主动引导,也充分压缩了负面信息的产生空间。
1.通过密集的新闻发布,充分满足媒体的信息需求。面对媒体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我们制定了广州亚残运会赛前与赛时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依托广州市新闻中心、亚运城主新闻中心、场馆分新闻中心,及时提供各种新闻报道资源,强有力打造亚残运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12月7日,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广州亚残运会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媒体全面通报广州亚残运会整体筹备情况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12月13日—19日,各比赛场馆共举行11场新闻发布会,约350多人次记者参加。12月6日—12月19日,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和亚运城主新闻中心组织34场新闻发布会,约2100多人次记者参加,发布内容涉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筹备情况、志愿者招募、观赛指引、总体运行情况和广州市扶残助残情况、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各条战线为亚残运会所做的工作及服务信息。我们还设立了网络专题发布平台和短信群发系统,第一时间向媒体传递官方权威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2.通过优化的采访服务,充分满足媒体的个性化需求。亚残运会期间,面对媒体更加个性化的采访需求,我们主动策划、灵活处臵,在总结亚运会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媒体服务 方案。编印下发《亚残运会媒体城市采访线服务手册》、《广州采访指南(2010)》等5种外宣资料。12月15日和17日,组织中外媒体参观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和城市标志性景观,受到媒体的欢迎,200余人次记者参加了集中采访活动。12月15日—18日,亚运城主新闻中心组织以“说出我的故事”为主题的个性化系列采访,共安排外国轮椅记者、开幕式母亲团、亚残运会志愿者、亚残运会获奖运动员等6场集中采访,媒体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9日,超过50家中央、省市及港澳媒体对集中采访进行了全面报道,主流媒体报道超过80篇(条),新华社连续播发5条通讯。我们还在征求媒体意见后,在部分赛场取消赛后新闻发布会,改为自由式个性化采访,并适当延长混合区采访时间,各比赛场馆在混合区共安排媒体采访1750次。面对记者提出的采访需求,采取“零拒绝”态度,积极提供采访便利,认真落实采访安排,做到有受理、有反馈。12月8日至19日,主新闻中心采访服务台共登记受理记者采访申请77单,反馈率100%。
3.通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充分满足残疾人记者的工作需求。本届亚残运会有9名残疾人注册记者,为充分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对主新闻中心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主新闻中心在新闻发布厅专门铺设缓坡斜板通往主席台;大堂服务 区的主服务台、交通服务台、新闻采访服务台等均降低服务柜台高度,以方便残疾人记者办理手续;在主服务台和记者工作间准备了盲用读频电脑软件,专门为盲人记者服务。此外,整个主新闻中心凡是有台阶的门口都增设了无障碍斜板,医疗室增加了轮椅,还配备了无障碍面包车,可随时将有需要的残疾人记者送至各比赛场馆。为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主新闻中心还专门培训了多名志愿者,如残疾人记者需要帮助,可随时指定一名志愿者,提供包括翻译在内的全程服务。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日本残疾人记者上野茂称赞中国无障碍设施及残疾人交通工具发展迅速,在有些方面的进步已经超过了日本;泰国残疾人记者Krissana表示会竭尽全力收集广州在服务残疾人方面的先进经验,回国之后向政府反映,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四、媒体报道更加深入,形成震撼人心的舆论强势 作为首届亚洲残疾人体育盛会,借助媒体的报道提升关注度、扩大影响力,对于广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至为重要。在亚残运会的筹办过程和赛时阶段,我们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充分整合利用国际媒体和国内媒体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资源力量的互补优势,深度报道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和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打造了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的报道格局,形成了震撼人心的 舆论强势。
1.官方媒体信息发布更丰富、更权威。从亚残运会官方网站开通至2010年12月9日,总浏览量为1600余万,发布中英文稿件8612篇,策划制作专题16个。赛前全面完成亚残运会官网改版,设臵无障碍设施浏览网页。12月10至19日,亚残运会官方网站推出“精彩瞬间”等专题页面11个,发布中英文稿件1500篇,发布图片985张,浏览量达720万。编制英、阿、日、韩4种语言赛时宣传手册,出版官方杂志《我们》第2期,发放至亚运城、总部酒店及各竞赛场馆。12月11日至20日,每日印发40万份中英文官方会刊,全面记录亚残运会筹办到赛时运行的精彩故事,及时传递亚残运会赛事信息。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显著增加。
2.境内外主流媒体报道更生动、更感人。亚运会闭幕后,境内外主流媒体对亚残运会的报道迅速升温。12月1日开始,我们在印尼《千岛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泰国《星暹日报》等海外华文媒体,以“今日神州 亚残之光”为主题,专题专版报道广州亚残运会。在马来西亚家娱频道投放亚残运会宣传片,与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南方日报社等6家报刊媒体合作,开辟专栏专题,深入报道广州亚残运会。亚残运会开幕和闭幕当天,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媒体全程跟踪播报,平面媒体均推出不少于4至8版报道,完美演绎了“大爱动人,自强不息”的开闭幕式主题。日本、韩国、马 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媒体均刊发新闻,报道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彰显“爱”的主题、场面壮观、温馨感人。开幕以后,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每天拿出重要时段、重要版面,以现场直播、专栏、专版、评论、侧记、消息、通讯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赛事报道,生动报道残疾人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大力宣传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反映家庭、社会的关心关爱,充分展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报道内容真实感人。据不完全统计,亚残运会开幕后,国内主流媒体日均报道量超过550篇,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报道总量达到1500余篇,形成亚残运会宣传强势。
3.网络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更广泛、更迅捷。开展“无障碍城市”网络主题宣传、“百万网名话亚运”主题征稿等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亚残运会宣传活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10多个国内重点网站开设“亲情城市”、“自强之路”等专题,在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20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投放亚残运会宣传广告,在天涯论坛、新浪微博、网易论坛等8家论坛举办迎接亚残运会有奖互动活动。根据互联网搜索,截至12月19日,各网站、论坛刊发、转载关于“亚残运会 广州准备好了”的报道共37.1万条,关于“广州亚残运会”的报道共296万条,关于“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共35.7万条;关于亚残运会的论坛发帖超过13万条,博客6.2万条,图片报道30万张。我们还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国内城市的航空、地铁、公交、出租车的移动视频及广州户外LED电子屏、楼宇电视等新媒体,投放亚运残运会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充分体现网络媒体、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快的优势。
五、氛围营造更加浓厚,建设残健共融的社会环境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残健共融的人文关怀理念,着力开展扶残助残、关爱残疾人社会宣传、文明行动和文化活动,展现了广州魅力之城、爱心之城、文明之城的胸怀与风采,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环境,为推动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1.多渠道组织社会宣传,提升亚残运会的关注度。配合亚残运会主题,我们继续开展红段子、广州讲坛、羊城论坛等各类宣传活动,推出手机版《羊城学堂——亚残运会专刊》,每期发送用户300万人,目前接收用户已达600万人次。策划开展“时代需要残疾人精神”论坛,传播广州亚残运会理念,吸引市民关注。充分利用市内社区宣传栏、科普画廊、书报刊亭、地铁、公交车、候车亭、电子屏、工地围墙等各种宣传阵地,广泛普及亚残运会知识,多渠道、全覆盖做好公益广告发布,全社会对亚残运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2.多层次开展文明行动,扩大亚残运会的参与面。我们大力开展“迎接亚残运,全民学手语”活动,市、区、街道、社区组建宣讲团、宣教分团和宣教点,各行业建立宣教队,深入普及推广手语。目前全市共培训学手语骨干宣教员6000多名,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学手语电视节目22集,印发学手语折页70万册、宣传挂图1万张。大力普及文明观赛礼仪,在19个竞赛场馆周边张贴4000多份文明观赛宣传海报,派发文明观赛礼仪书签80万张,发送2000万条观赛礼仪短信,编印100万份《文明导报》亚残运会特刊。启动“当好亚残东道主,志愿创造新生活”志愿帮扶行动,组织检查全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窗口单位残疾人服务礼仪情况。文明城市关爱、包容、和谐的良好形象大力彰显。
3.多形式举办文化活动,彰显亚残运会的共享性。我们组织向亚残运会赠送书画作品活动,举办智障人士艺术作品展、聋人摄影专题展、图书馆助残服务事迹展等展览展示,启动《南国明珠 千年古都——广州地区博物馆及文物史迹精粹》盲文版首发仪式,举行广州博物馆盲人教育馆“月光阁”增牌仪式。启动亚残运会期间文艺演出活动,已演出79场;开展博物馆惠民展览和惠民电影放映,已接待惠民展览观众9.7万人、惠民电影观众5.8万人;组织1050名儿童免费观看人偶音乐剧《八层半》。推出亚残运会运动员、随队官员、国内外残疾人士旅游优惠活动,组织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免费广州一日游,推出6条残疾人士旅游专线,实行收费景区门票对残疾人士优惠等措施,营造了“爱心满花城”的浓郁文化环境,凸显了亚残运会的惠民利民功能,使亚残运会真正成 为全民体育文化盛会。
第二篇: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事迹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事迹
XX,男,19 XX年XX月XX日生XX年XX月参加公安工作,XX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科员,警衔XX。
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该同志被抽调至广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的要人警卫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力投入到亚运安保工作之中,以超强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作风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任务,为亚运安保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其主要的岗位职责是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并问清事由,安排外来车辆到指定位置停车。如强行进入,及时阻拦,并向指挥部报告。严禁XX随意出入贵宾停车场,警卫对象警卫区。
在亚运会、亚残运会能做到爱岗敬业,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定,工作认真负责。最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警卫工作在各职能部门与各参战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完满成功。
二、为了既满足警卫各级领导的要求,又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切实的实树立了群众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警卫对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利益二个方面,力求做到准确调度、科学安排、措施有力、时机恰当、灵活机动、降低影响,实现警卫对象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三、群众观念强,在执行警卫工作中,能够严格落实公安部执勤执法规范,做到警容严整、文明执勤,树立人民警察警的良好形象,执勤使用规范文明的语言,没有杜绝呵斥的语气。在引导车辆和群众时多做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杜绝对群众采取冷硬、凶斥的现象,取得人民群众对警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整个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警卫执勤期间该同志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决履行工作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亚运安保工作万无一失的最高目标,充分展示广东公安民警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三篇: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十大感人瞬间
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十大感人瞬间/图
有人说,今晚举行的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可“五分钟让观众感动一次”、充分展示了人间大爱,记者提前为您解密开幕式的十大感人瞬间。
一 800“星光人”舞动倒计时
今晚开幕式的第一幕《奔跑》,观众将看到800名由武警战士扮演的“星光人”手持发光花束,在红、绿、蓝三色光流的引领下急速跑动、汇聚,在场地中心定格为本届亚残运会的会徽——“西关花窗”,随着倒计时数字10、9、8、7、6、5、4、3、2、1有节律的变化,一个LED“巨人”从天而降,与地面最后一个阿拉伯字母“1”相碰撞,象征着“巨人”一步一个脚印,连接起一个美丽的世界。也寓意本届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从“一”起步,盛大揭幕。此时,烟花齐放,天空、地面将璀璨一片。据悉,本次开幕式共起用了4500多名演员,其中有近200名残疾人演员。
二 8岁盲童与母亲捧出国旗
随后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环节,也将由残疾人参与。8岁盲童何宇轩将和他的母亲圣女士手捧国旗出场,20位乘坐轮椅的残疾人紧随其后,与仪仗队相会在场地中央,盲童将国旗递给仪仗兵。仪仗队在母子面前打开国旗,盲童和母亲将亲吻并抚摸国旗。仪仗队队员手执国旗向旗杆走去,20个轮椅跟随前进。母子俩原地向旗杆眺望,国歌奏唱,国旗升起。何宇轩看不见国旗,却梦想着有一天能亲手升起国旗。因为妈妈告诉他,国旗代表着自己的祖国。今晚他的愿望将实现。
三 300多残障孩子母亲歌唱
以亲情动人,以大爱示人,是本次开幕式一大亮点。运动员入场前,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的母亲代表,以及中国各地的300多位“亚残运母亲”代表,将与毛阿敏一起唱出《你是我的骄傲》:我的孩子,你是我的骄傲!歌声中,母亲们将走下舞台,向运动员赠送吉祥物、鲜花等,在现场为自己的孩子加油。
四 运动员先入场坐在场边观看
相比往届的亚残运会开幕式,此次运动员入场仪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伴随着运动员入场的,不再是单一的入场乐曲,而是由残疾人母亲团、毛阿敏、孙楠、杨海涛等多位健全人和残疾人歌手演唱《我要飞得更高》等8首歌曲,与运动员一起互动。
运动员进入奥体中心演出场地后,将坐在场地周围一起观看演出。
五 八千青年志愿者互动表演
亚残运会开幕式场地布景没有亚运会开幕式那样的巨大帆屏和水域,只能是投影在草坪上,36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投影机将在草坪上投影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空中用的“威亚”则是亚运会开幕式的五倍以上。为了使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一入场就感受到友谊、激情、祥和的氛围,主席台的对面,由团市委和亚残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组织了8000名“志愿观众”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他们已经排练了两个月。
六 讲述残疾孩子一家人故事
“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听见我的声音了吗?我叫珍珍,爸爸说是珍珠的珍,妈妈说是珍惜的珍。”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题为《美丽的世界》,由《心声》、《追梦》和《飞翔》三个篇章构成,讲述了一个由爸爸、妈妈和残疾孩子珍珍组成的“一家人”的故事。通过残疾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心灵对话,配合演员们的各种手语、轮椅、飞翔等表演,依次展开听障人士、视障人士、肢残人士的心灵世界。最后,“一家人”将火炬传递给残疾人火炬手点燃主火炬塔。
七 80个盲童手拉手歌唱温暖
在《心声》篇章,800名身着LED服饰演员随着灵动的音乐走进浩瀚的星海,她们用手语,向生活的世界,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地面投影出当代广州城市地标、繁华的大都市景观。近千名演员置身其中,铺设出一条蜿蜒前行的“盲道”。80个盲童手拉着手走向场地中央,歌声牵引着他们,掌声鼓舞着他们。歌声与掌声将成为一条特殊的盲道,引领他们走向温暖和幸福。
八 六万人呼喊“妈妈我爱你”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著名手语主持人姜馨田将用手语向全世界说出三句感人至深的话语:“妈妈,我爱你!”“朋友,我爱你!”“世界,我爱你!”
与此同时,看台上方的网幕上将出现一组6个极为震撼的焰火图案,表现的是3个与残疾人有关的词汇“生命、阳光、关爱”的手语动作。同时,全场6万观众也从内心发出这样的呼喊。36只仙鹤腾空而起,寓意吉祥美好。
九 钢琴曲中感受盲童梦幻世界
在《追梦》篇章,何宇轩再度出场弹奏钢琴曲,在眼睛看不见的真实世界里,美好心灵幻化出梦想的空间。冲破季节的约束,在生命温暖的触摸中,一簇簇奇花异草竞相绽放。一弯如月的湖水飘逸而来,神奇地倒映出星河璀璨„„《爱的相遇》歌声响起,鱼儿们在水中嬉戏,蜻蜓点水,蝴蝶拍翅。
十 肢残男女舞蹈演员互为一体
在《飞翔》篇章,一声声催人奋进的鼓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肢残舞蹈演员翟孝伟与马丽演绎优美的双人舞,与他们一起演绎的是800男子轮椅方阵。一只金色的凤凰从天而降,携来一道灿烂的光芒,在凤凰的引领下,8名轮椅运动员飞起来,插翅的轮椅,满载着所有人的梦想高飞。
第四篇:广东省推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候选对象名单
广东省推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
候选对象名单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
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体中心场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体游泳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场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场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学城中山大学场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场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天河体育场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州体育馆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州马术场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开闭幕式运行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运动员村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火炬传递运行中心团队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交通服务调度中心团队 广州志愿者学院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督查处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无线电管理处 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广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萝岗分局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园林工程处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食品药品安全与供应组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
广州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 广州市越秀区园林绿化局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赤岗街道办事处 亚运城市行动协调委员会荔湾赛区领导小组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天河区赛会运行指挥部 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局 广州市黄埔区体育局 广州亚运会花都赛区领导小组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16届亚运会南沙赛区领导小组暨赛时运行保障指挥组 广州市萝岗区体育局
从化市畜牧兽医渔业局
增城市体育发展中心
佛山市体育局 佛山市交通运输局 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汕尾市体育局 东莞市体育局
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广东省“三会”新闻宣传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南方日报亚运报道组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宣传文化和媒体服务指挥中心 佛山电视台
广东省汕尾广播电视台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广东省公安厅国保局亚运安保工作组 广东省公安厅治安局管理与行动处 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亚运安保团队 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亚运安保团队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亚运安保团队 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亚运安保团队 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祖庙派出所
第16届亚运会汕尾赛区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 汕尾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东莞市公安局
东莞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亚运消防安保团队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广东省“三会”安保情报中心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工作三处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运输处 广东邮政江高邮件处理中心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礼宾处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出国审批管理处 广东省卫生厅卫生应急办公室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处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环境与废物管理处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州市体育局群体处 中山市体育局
广东省信访局接访处 广州市信访局督查处
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维稳工作处 中共广东省委接待办公室车队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接待办公室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二处
广东省推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个人
周耀明
张刘琳(女)陈学军
李有生
孙
豪
陆
露(女)褚大军
李
卓(女)麦洁文(女)
候选人名单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监察审计部副部长
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亚残运会部副部长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广东省青少年训练竞赛中心业训部部长
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外联部项目主管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竞赛部主任科员
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宣传部项目副主管
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
第 第 第第陈杰琼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原北京奥组委丰台垒球团队项目副主管
刘崇权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刘渊明
肖
科
吴朝钢
李
毅(女)刘
莉(女)杨
宁(女)吕
娜(女)李宇飞
胡树森
徐
兵(女)洪
晖
会组织委员会场馆器材部副处长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市场开发部主任科员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财务部,广州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科员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全日制特聘专家,艺术指导
广州市公安局户政处主任科员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运动会服务部项目副主管
中共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党委副书记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宣传部主任科员
广东省体育局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副主任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顾问
广州供电局副总工程师
广州开发区信息化办公室技术部部长
李
森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客户工程师 蔡国强
广州市监察局副局长 陈亚新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颉亚林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郑程藩
广州市珠江堤防管理处主任 沈
丹
何锐明
陈
磊
张
桦(女)容坚行
刘
兰(女)陈
琦
刘志康
宋志国
陈建伟
丁昌银
李
晋
李
峰
汪海虹(女)王建平
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主任科员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直属二分局执法科副科长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科员 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 广州棋院院长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职员
广州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职员 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部副部长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海心沙工程项目现场指挥广州地铁运营总部通号中心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广州市东方宾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副部长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明玉良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科长 毕
力
广州市海珠区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师 彭
琅
广州市荔湾区水务和农业局水利科科长 杨庆耀
广州市天河区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
罗一京(女)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李方荣
广州市天河区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陈淑萍(女)
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卫第一管理所保洁班长
张丹莉(女)
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办公室科长 欧阳伟贤(女)共青团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卢焰平
广州市花都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科长 陈德俊
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常委、区委办主任 蓝友香(女)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康裕居委支部书记 郭义善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副主任
邹
宇
广州市番禺区基建办办公室科长 邓蔚林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谭红燕(女)
广州市萝岗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
巢石养
中共从化市良口镇委员会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潘伟均
中共增城市派潭镇委员会党委书记 陈泽华
广州市气象局主任科员 杨振富
佛山市体育局局长
卢宇华
佛山市禅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长 李孟华
佛山市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科长 谢
盛
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副主任科员 肖水赐
汕尾市财政局副科长 陈建平
汕尾市体育局办公室主任 廖其伟
曾莹莹(女)詹志斌
李浩泉
孙晋南
苏建华
卢晓峰
汪
晖
叶
敏(女)周捷(女)蔡城锟
孙江峰
吴庆雄
沈
义
梁
滨
中华人民共和国汕尾海事局副处长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科员 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
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宣传部部长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群众艺术馆综艺开发部副主任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员 广东电视台职工 羊城晚报社职工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科长 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主任科员 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处业务指导科副科长
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秦
聪
广州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科员
邹永波
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天河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
巫权东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徐文波
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石围塘派出所副主任科员 冯家端
李伟利
王荣标
郑传斌
魏向民
廖建华
吴
丹(女)黄绍伟
陈映雄
范国良
陈
柱
谢德锋
李
海
戴洪勇
张惠灵
闵
敏(女)江炎华
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副局长 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后勤处处长 汕尾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 汕尾市公安局城区分局政委 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局长
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巡逻大队政治教导员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职工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副处长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职工 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三处主任科员 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联络处副主任科员 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安检护卫部中队长 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处长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科员 佛山市外事侨务局科长
刘
瑜(女)
东莞市外事侨务局科长 李松泽
汕尾市外事侨务局科长 邱垂耀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处长 袁伟伟
广东省人民医院职工 宋
铁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 张大丁
黄
力(女)何榕友
郑淑颖(女)杜华明
王 婧(女)
郭健玮
史子旭
张志就
王红洁(女)冯丽竹(女)郑
钦
杨傲霜(女)李居宁
陈旭阳
于云霞(女)陈彦成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职工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副主任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主任科员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察局粤东组副组长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科员 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副主任科员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处长 云浮市体育局科长 肇庆市教育局科长
阳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任
揭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巡逻大队大队长广东省信访局办公室主任 广东省信访局调研处主任科员
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室主任科员 广东省女子监狱四监区副主任科员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科员
范桂英(女)
中共广东省委接待办公室副处长 刘
曦(女)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接待办公室主任 吴马保
佛山市委、市政府接待处主任科员 骆俊怀
汕尾市接待处主任科员
钟海波
东莞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接待一处处长 汪
枫
何日火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会务处副主任科员 广东省“三会”办调研员
第五篇:关于表彰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关于表彰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在区委区政府和亚组委志愿者部的指导下,在全区广大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下,经过全体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8069名亚运会志愿者和435名亚残运会志愿者不畏辛劳、热情服务、全力保障,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唱响“一起来、更精彩”的亚运志愿者口号,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为确保我区亚运赛事有序进行和城市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我区志愿者的优良素质和青春风采,圆满完成了亚运志愿服务工作赋予花都的特殊历史使命。
为大力弘扬亚运志愿精神,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事业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以激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到各项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者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花都区赛区领导小组志愿者和观众服务组决定对在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授予广东培正学院等3个集体“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标兵”称号;授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等5个集体“广州2010 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阮霖等20名志愿者管理人员“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优秀志愿者经理” 称号;授予周宁等9名赛会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之星” 称号;授予周嘉欣等17名城市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之星” 称号;授予杨仁捷等20名赛会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 称号;授予曹航等32名城市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 称号;授予马嘉韵等29名赛会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称号;授予黄本聪等68名城市志愿者“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花都区赛区领导小组志愿者和观众服务组号召,全区广大青年和志愿者要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坚守岗位,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学习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服务质量;学习他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时刻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花都志愿者形象增光,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添彩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希望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志愿者组织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 神,大力宣传和树立志愿者典型,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组织的运转和管理水平,发挥志愿者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
1、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标兵表彰名单
2、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3、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优秀志愿者经理表彰名单
4、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之星表彰名单
5、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之星表彰名单
6、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表彰名单
7、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表彰名单
8、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表彰名单
9、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表彰名单
花都区赛区领导小组志愿者与观众服务组
二O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1:
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标兵
(共3个)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附件2:
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共5个)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服务总队
附件3:
广州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花都区优秀
志愿者经理
(共20个)
广东培正学院 阮 霖 广东培正学院 杨恩正 广东培正学院 李 鹏 广东培正学院 钟 珂 广东培正学院 李春燕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刘 汉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殷文彬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潘家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吴双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伟莹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植桂超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叶文通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青少年文化宫
郑锋涛 陈豫岚 林敬焘 林嘉杰 黄永锋 梁国强 袁杜智 张亮
附件4: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
作之星
(共8个)
广东培正学院 周 宁 广东培正学院 吴炳辉 广东培正学院 李开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谢勇东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麦肇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梁嘉琪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钟秀玲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廖美霞 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李芳玲
附件5: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
作之星
(共18个)
广东培正学院 周嘉欣 广东培正学院 夏耀辉 广东培正学院 王希蒙 广东培正学院 陈立中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潘智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邓志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成篷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丁镇裕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雪燕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吼新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王 萍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蒋楚彪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钟乔青 黄文俊 廖婉芳 钟顺斌
肖明亮
附件6: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
作突出贡献
(共18个)
广东培正学院 杨仁捷 广东培正学院 黄 媚 广东培正学院 石林辉 广东培正学院 李铁铮 广东培正学院 邓 力 广东培正学院 赵亚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曾 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樊秀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陈鸿耀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龙 天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林 俊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成桂铨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
刘金梅 郑雪宜 曾倩儿 刘宗杰 孙 皓 温远荣 胡华丰 凌飞
附件7: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
作突出贡献
(共34个)
广东培正学院 曹 航 广东培正学院 陈 哲 广东培正学院 潘键峰 广东培正学院 欧 旭 广东培正学院 戴明怡 广东培正学院 刘旺森 广东培正学院 黎 韵 广东培正学院 刘原玮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王妙纯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宋家达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陈建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郑玉君 谭社涛 张永强 朱清标 朱文波 陈丽旋 梁巨文 周炳权 陈 聪 严健洲 许晓敏 冯红敏 蔡 昊 赖安琪 郑文洁 张世基 林杏洁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张 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莫育冰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朱志鸿
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大学 陈进财
附件8: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赛会志愿服务工
作优秀个人
(共29个)
广东培正学院 马嘉韵 广东培正学院 余 峰 广东培正学院 杨龙辉 广东培正学院 黄佩彦 广东培正学院 黄锐民 广东培正学院 王憶敏 广东培正学院 古煜东 广东培正学院 李伟江 广东培正学院 岑永龙 广东培正学院 李玉泽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张畅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蔡婷婷 冯 锐 何荣勇 何文浩 黄展涛 康苏诚 黎剑飞 罗孝迪 邱显帝 钟成斌 林泽博 苏耀忠 周楚泽 吴凯鹏 刘培伟 谢 悦 宋子良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马德堃
附件9:
广州2010年亚运会花都区城市志愿服务工
作优秀个人
(共68个)
广东培正学院 黄本聪 广东培正学院 李稳练 广东培正学院 倪思涛 广东培正学院 黄良沃 广东培正学院 李俊杰 广东培正学院 戴 憬 广东培正学院 陈雪敏 广东培正学院 刘丽姿 广东培正学院 林章霖 广东培正学院 曹丽欣 广东培正学院 黄佩珊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海森 黄焕婷
尹小燕 黄艺红 张文沛 陈木清 江惠莎 吕靖婷 刘常豪 李倩仪 黄佳文 邱礼鑫 罗鹏举 梁喜淦 黄洋洋 杨宝元
欧阳秀俞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吴敏芬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白栋文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张俊荣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邝毅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吴 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龙健珍 谢娜纯 陈小清 黄嘉玲 蒋开朗 李培校 黄美强 蔡桐华 简淑萍 梁家敏 刘思徘 许委鹏 李国波 姚毓鑫 陈丽铃 郭崇浪 李福盛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何淑霞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陈义霞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杨映慧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莫晓冰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苏 琳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骏威社区 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广州市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陈 瑶 柯雪萍 郭威华 王雨蓉 陈金穗 魏剑波 邓妙婉 杨飞萍 廖燕飞 翁翊博 黄佩仪 黄丽萍 梁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