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概论

时间:2019-05-12 16:5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水养殖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水养殖概论》。

第一篇:海水养殖概论

海水养殖概论期末作业

一. 虾,贝,鱼,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环节有哪些异同?

(一)虾

1。虾的选择:虾可在自然水体捕捞,也可在养殖虾中选择已达性成熟的个体。选择的虾应肢体健全、无病、无伤、活力强、性腺发育良好而饱满,体长在4厘米以上。

2。雌雄鉴别:雌鱼腹部膨大突出,灰白色,腹鳍灰白色,背鳍斑点较大而模糊,淡黄色,排列不规则,生殖孔微红而圆;雄鱼腹部较小,蓝黑色,腹鳍黑色,背鳍斑点白色小圆斑,上下排列整齐,圆点越白越多成熟越好,生殖孔似三角形。

3。亲体催产:①催产时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好,适宜水温22-28℃。②催产剂的选择与剂量 可以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为雌鱼2000单位/kg,雄鱼减半;也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合剂,每千克雌鱼用前者200-450单位,后者40-90ug,雄鱼减半。③注射方法 均为胸腔注射,雌鱼分两次,第1次注射在下午6-9时,间隔12小时第2次注射,各注射药物一半。雄鱼一次注射,在雌鱼第2次注射进行。

4。孵化①池塘孵化:池塘面积0.5~2亩,水深1~1.5米,底质以泥沙质为佳,浮泥不宜过多。池中种植一些耐肥水的沉水性植物,约占池面的1/4,在水温20℃下,怀卵亲虾下池后约10天即有首批幼虾孵出。②网箱孵化:先用网目为每平方厘米196目的密目网布制成面积约70平方米、高1.7米规格的大网箱,内放2~3平方米的水草。在大箱中套放2只2立方米水体的小网箱。网目为每平方厘米9目,箱内放少量的水草。每只网箱放抱卵雌虾200~300尾,约1周,幼体孵出后把小箱移出,大箱内的幼体每天用豆浆泼喂2次,半月后增投少量皮麸、花生饼等,约25天后可出苗。③室内池孵化:水泥池池深0.8~1米,井水为佳,保持溶氧在8毫克/升左右,将亲虾一侧的眼柄从基部切除,刀口用70%的酒精消毒后放到产卵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放8~10对亲虾,每天投喂一些精饲料,待交配产卵后及时捞出雄虾。让抱卵雌虾仍留池中孵化,一直到卵80%以上孵出时再捞出雌虾。约经1个月培育,虾苗达到1.5~2厘米时可以出池养成。

5。幼体培育:鱼苗下塘后头3天特别嫩弱,对密度、水质、水温及敌害生物十分敏感,这一阶段可采用传统豆浆喂养法,辅以投喂全蛋煮成的悬浊液;也可投喂全脂奶粉。鱼苗下塘后第四至六天,轮虫等适口天然饵料生物达到高峰,可改喂豆浆。鱼苗下塘第七天后,可采用全豆浆法培育,也可采用逐步以粪水或大草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适当投喂豆饼浆。应注意大雨或鱼苗浮头时,不可喂豆浆。通过下塘前适时清塘和施基肥,下塘后合理分期注水,适时迫肥等方法,使鱼池中既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氧气。鱼苗池水质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饲养前期大型枝角类过多,而后期则微囊藻等蓝藻大量滋生。前者对鱼苗本身危害大,而且易造成池水溶氧降低其至缺氧,引起鱼苗泛池而死亡;后者则易产生毒素,恶化水质。

(二)贝

1。亲贝的选择:①要选择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以上的亲贝。②要选择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在海区中无大量死亡的亲贝。③要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对亲贝性腺发育状况,精卵成熟度需进行仔细观察。

2。亲体催产:促熟,室内,主要是根据各种贝类性成熟需要一定的温度,这样可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水温的方法培育亲贝,促进亲贝成熟。室外,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调整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此外,也可利用降温的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以延缓产卵时间

3。产卵与孵化:⑴获卵方法①自然排放法②人工诱导产卵法。⑵孵化:孵化密度 一

般15-50个/ml。孵化温度:一般与亲贝促熟培育水温相同。孵化过程不换水,采用充气和加水改良水质。选幼 :胚胎发育到D形当天就要用筛绢将上层健壮幼体选出,移到培育池培育,池底发育缓慢的幼体和死卵弃出。

4。幼体培育:①培育密度 根据育苗种类和培育温度而不同,双壳贝类一般在2-10个/ml,不超过15个/ml;温水性扇贝10-15个/ml②.投饵:饵料种类的搭配,D形幼虫的开口饵料多用金藻和小硅藻,或混合使用。一般将2-3种营养搭配合理、大小适宜的硅藻和鞭毛藻混合在一起。③投饵密度:扁藻3000-8000个/ml,小硅藻1万-2万个/ml,金藻3万-5万个/ml。水温:不同种类差别较大,一般17-26 ℃,幼虫培育温度略高于亲体栖息的自然温度,日温差小于2 ℃;盐度;氨氮 100mg/m3以下。

(三)鱼

1。鱼选择和培育:选择Ⅲ龄,体重2.5千克以上,健壮无伤,体表完好的健康个体做亲鱼,雌雄比例为2∶1,在繁殖季节,4月底至6月初,选腹部大而柔软肛门突出、红润的雌鱼,雌鱼的卵子大部分发育到Ⅳ期,雄鱼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的亲鱼进行催产。2。亲体催产:在水温稳定在25℃以上,比重在1.018-1.024的环境条件下,即进行肌肉注射催产。

3。孵化:受精卵采用流水法,在水泥池中产卵,收集。或用100目筛绢网,在网箱产卵,收集。经洗涤除去杂质及沉底死卵后,用15-20克/立方米的PVP碘浸泡5-8分钟后移到室外水泥池孵化。孵化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海水比重为1.018-1.024pH值8.0-8.3水温24-28℃一般经18-22小时孵化出膜。

4。幼体培育:仔鱼孵出后移入水泥池培育,事先在水泥池中接入小球藻,使水色呈浅绿色,仔鱼培育水温为24-28℃,比重1.016-1.022,pH值为8.0-8.3,光照2000勒克斯,溶氧5毫克/升,氨氮0.3毫克/升,开口后的仔鱼投喂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要经高浓度的小球藻强化培育。饲养管理,仔鱼放养密度15万-20万尾/亩,下塘后就可开始泼洒鳗鱼饲料,以维持池水良好的水色和饵料生物的丰度。当仔鱼体长达0.7厘米以上,即可开始投喂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当仔鱼体长达1.2厘米以上,可投喂新鲜肉糜当鱼苗体长达1.8厘米以上时就可以摄食粒径为0.3毫米的人工配合饲料,经4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至3厘米左右,成活率达14%。

(四)海参

1。亲参的选择:为了提早出苗,延长参苗当年的生长期,也可以提前采捕亲参,利用室内升温促熟的办法,使亲参提前成熟、产卵,这样当年即可培养出大规格苗种。升温促熟培育的亲参一般提前1~3个月采捕入池,促熟过程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逐渐升温,以促进亲参的性腺发育。亲参入池后先稳定2~3天,再日升温0.5℃左右,当升到13~15℃时恒温培育,直到预定产卵前7~10天,将水温逐渐升到17~18℃恒温待产。切忌升温过快,以免温度刺激剧烈导致亲参排脏。一般在积温达到800℃左右时,亲参性腺方能成熟。在整个促熟过程中,每日都要投饵,日投饵量占亲参体重的5~10%,但准备采卵前的一周内应停止投饵。其他管理方法同常温育苗。

2。采卵与孵化:⑴采卵:①自然产卵 ②人工刺激产卵:温差诱导法,阴干、流水刺激法 ⑵受精:人工授精,自然受精。⑶孵化:目前生产上主要有两种孵化方式。一种是在幼体培育池内孵化。产卵受精后,按幼体培育的密度要求将受精卵直接移入培育池,孵化密度一般掌握在0.5~1粒/毫升,此法孵化密度小,微量冲气,或静水孵化、每半小时搅一次池即可,孵化率较高。另一种是直接在产卵池或专门的孵化槽(孵化池)内孵化。4。幼体发育:饵料品种①底栖硅藻,底栖硅藻是稚参附着初期的最佳饵料②鼠尾藻,包括鲜鼠尾藻磨碎液和干粉。是当前应用比较广的一种饵料。③配合饵料现在各地人工配合饵料的配方不尽相同,但主要成份相似,原料一般包括鼠尾藻、海带、螺旋藻、鱼粉、扇贝边等。④

海泥新鲜海泥富含底栖硅藻、有益细菌、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使用得当的话,既可提高育苗效果,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二.我国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近50年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 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我国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 m 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 水深50 m 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近40多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养殖品种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菜、江篱、石花菜、贻贝、牡蛎、缢蛏、文蛤、花蛤、泥蚶、毛蚶、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梭鱼、鲻鱼、罗非鱼、真鲷、黑鲷、石斑鱼、红鱼、牙鲆、大菱鲆、大黄鱼、居缘青蟹、梭子蟹、海参、扇贝、鲍鱼等50 余个品种。

1.1 藻类养殖

我国的藻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海带、紫菜、江蓠、石花菜、裙带 菜和马尾藻等。海带养殖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大连市, 当时只有少量养殖, 到了50 年代有了大的发展, 全国组织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先后完成了海带南移技 术、海带施肥技术、夏苗培育技术、海带切梢增植法、海带遗传育种、海带病烂防治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了完整的科学养殖体系;到1998 年, 海带养殖面积达2.37×104 hm 2,养殖产量达79.30×104 t。紫菜养殖面积为1.80×104 hm2, 产量3.64×104 t, 连续几十年位居世界第一。

1.2 贝类养殖

我国的贝类养殖大部分是利用潮间带进行滩涂养殖。1998 年我国的贝类养殖面积达65.80hm

2、总产量700.25 t, 占当年海水养殖面积的46.7 %。海水养殖产量的66.3 %。由此看出, 贝类养殖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产量还是养殖面积都增长了20% , 成为海水养殖的主体成分。贝类养殖品种主要是牡蛎、缢蛏、紫贻贝、蚶、文蛤、杂色蛤、扇贝等。由于贝类的营养价值较高, 经济效益好,近十几年来发展较快。养殖种类已从80 年代的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 余种, 其中以扇贝发展最快。

1.3 虾、蟹类养殖

我国的虾蟹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 沿海自南向北皆可进行虾蟹类的养殖。在黄、渤 海区养殖的主要种类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东海区除养中国对虾外, 还养殖长 毛对虾等。南海区多养殖墨吉对虾、斑节对虾、近缘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但是, 大规模的 人工养殖还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在70 年代进入人工配养阶段, 80 年代 对虾人工育苗取得重大突破, 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90 年代初达到最高峰。

1.4 鱼类养殖

我国的鱼类养殖有悠久的历史, 但大规模的养殖是从90 年代才开始的。养殖的主要 品种有: 梭鱼、罗非鱼、鲈鱼、牙鲆、石斑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英国大鲆、河豚、黑君等。养殖的方式有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等。到1999 年, 海水鱼类养殖已达33.9×104 t。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虽然相差很远,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第二篇:《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学大纲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学大纲(Diseases of Cultured Marine Animals)

课程名称(中文):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课程名称(英文): Diseases of Cultured Marine Animals 课程编号: 08081307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

教材名称:《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开设学期: 4 年级第 7 学期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 课程学时: 68 学时,其中理论 50 学时,实验 18 学时。课程学分: 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属指定选修课。它是研究海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课程主要就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 系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

• 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

• 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机制及其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学习水产药物的基本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 • 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治学的能力与作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概论、疾病的发生与控制、免疫学原理与应用、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水产病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海水养殖虾类疾病和海水养殖贝类疾病等共九部分(书本其余部分自学),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第一章概论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研究范围。(2)海产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简史 a.了解我国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概况 b.了解国外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概况(3)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与水产养殖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控制(1)疾病发生的原因

a.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b.掌握疾病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2)疾病的控制

a.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 b.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c.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明确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 防重于治 ”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免疫学原理与应用

(1)海水鱼类及其它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a.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b.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类型; c.理解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特点;

d.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与意义。(2)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a.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主要种类; b.掌握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作用的主要因素。(3)特异性免疫

a.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主要类型; b.理解抗体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主要类型和功能;(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a.掌握血清学反应的主要特点; b.了解主要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 c.了解常见的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5)免疫学原理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a.了解目前应用于水产病原诊断中的常见免疫学方法;

b.掌握水产疫苗的主要种类、制备方法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4第四章病理学基础(1)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疾病的经过与结局。(2)衰退性病变

理解萎缩、变性和坏死等衰退性病变的概念和主要种类。(3)血液循环障碍

理解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水肿和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和主要种类。(4)进行性病变

理解肥大与增生、再生、修复和肉芽组织等进行性病变的概念和种类。• 第五章药物学基础(1)水产药物概述

a.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 掌握水产养殖中选择合适水产药物的基本原则。(2)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a.掌握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握抗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抗真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常用消毒剂和杀菌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常用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环境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营养剂和代谢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抗霉剂和抗氧化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了解常用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 • 掌握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常用中草药及其应用。(3)给药方法

掌握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用药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科学用药和合理用药的基本措施。

• 赤潮和水质污染(1)赤潮

a.掌握赤潮的基本概念以及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种类; b.了解赤潮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因; c.了解赤潮对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危害; d.掌握赤潮防治的常用方法。(2)水质污染

a.了解水质污染的概念和引起水质物类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 • 了解水质污染对海水养殖动物的影响、水质污染的预防与消除措施。• 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

(1)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疾病 a.掌握病毒及病毒性鱼病的基本特点; b.了解国内外病毒性鱼病的研究概况; c.掌握国内外常见的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疾病。(2)海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a.掌握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 掌握海水养殖鱼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3)海水养殖鱼类的真菌性疾病 a.掌握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 • 掌握真菌性鱼病的主要种类。(3)海水养殖鱼类的原虫性疾病

a.掌握海水养殖鱼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鞭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掌握纤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掌握孢子虫病的特点、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4)海水养殖鱼类的单殖吸虫病 a.理解常见的单殖吸虫及其结构特点; • 掌握常见的单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5)海水养殖鱼类的复殖吸虫病 a.理解复殖吸虫及复殖吸虫病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复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6)海水养殖鱼类的绦虫病 a.理解绦虫及绦虫病主要特点; b.掌握常见绦虫病及其防治方法。(7)海水养殖鱼类的线虫病 a.理解线虫及线虫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鱼类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8)海水养殖鱼类的棘头虫病 a.理解棘头虫及棘头虫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的鱼类棘头虫病及其防治方法。(9)海水鱼类寄生蠕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a.了解复殖吸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 了解鱼类绦虫疾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 了解鱼类线虫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0)海水养殖鱼类的甲壳类疾病

a.掌握鱼类寄生性甲壳类及甲壳病的主要特点; • 掌握常见的鱼类甲壳类疾病。(11)其他寄生性疾病

了解由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12)海水养殖鱼类的其它非寄生性疾病

a.掌握浮头、泛池以及气泡病等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 了解遗传性疾病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海水养殖虾蟹类疾病

(1)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病毒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特点; • 掌握国内外常见的虾蟹类病毒性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 掌握我国当前重要虾蟹类病毒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2)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细菌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b.掌握虾蟹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3)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真菌性疾病 a.了解真菌及真菌性虾蟹疾病的特点;

b.了解真菌性虾蟹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4)海水养殖虾蟹的原虫性疾病 a.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b.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5)海水养殖虾蟹的其他疾病 a.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b.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c.了解虾蟹类浮头、泛池和气泡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 • 了解虾蟹类肌肉坏死病和痉挛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 • 了解虾蟹类的藻类及黄曲霉素中毒与防治方法。• 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1)理解养殖珍珠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2)了解养殖扇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3)理解养殖牡蛎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4)掌握养殖鲍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三、学时分配

理 论 教 学

内 容

• 绪论

•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 病理学基础简介

学 时 2 6 6 3 • 水产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 • 赤潮和水质污染 • 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 • 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疾病 • 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合 计

实 验 教 学 内 容

实验

一、水产疾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方法

实验

二、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录象)实验

三、细菌、真菌、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察 实验

四、原生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五、蠕虫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六、甲壳动物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观察

实验

七、鱼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制备(综合性实验)实验

八、选做实验(根据教学及实验材料情况从实验大纲中选择)

合 计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2 14 10 4 50

学 时 2 2 2 2 2 2 4 2 18 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每堂课结束前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自己讲述在课外实践或最新的报刊杂志中报道的水产疾病,在学生讲述后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或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引导等方式解答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的专业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指定教材(《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为 2004 年刚出版,在内容编排等方面都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是本课程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新教材,但是,由于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研究近年一直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为了适应该学科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随时了解我国及其它国家在该领域的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不断补充一些新的内容,重点讲解病害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讲授具有特带特点的水产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以提高学生在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将向学生编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并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发展的新资料。在教学手段上,整个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根据需要使用幻灯、投影、标本和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在实验开始时教师以 10~15 分钟的时间对实验要点进行讲解,实验材料尽量使用新鲜材料,对于一些不能随时得到的病原标本则以固定材料作补充。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 教材:

战文斌主编。水产动物病害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 王焕民等。新编药物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 朱立平等。免疫学常用实验方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陆家平。对虾养殖病毒病害综合防治系统工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 张本等。虾类养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孟庆显。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孟庆显。对虾疾病防治手册。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黄琪琰等。水产动物病害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黄琪琰等。鱼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 潘金培。鱼病防治与诊断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潘洞华等。鱼类寄生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戴自英等。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曾呈奎等。海洋生物技术。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 相建海。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与控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第三篇: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南大学 高炳淼

摘要:本文全面的综述了海水鱼类工厂化养鱼的国内外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工厂化养殖的建议。

关键词: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称设施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当前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前沿产业。工厂化养鱼的特点是在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根据鱼类生长对环境的需要,形成新的生态条件,以控制其最适生长环境;根据鱼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定时、定量供应鱼类喜食的高效饵料,生长快,周期短。一个完善的养鱼工厂应包括封闭式内循环、微生态调节净化水质、纯氧增氧、臭氧消毒、物理过滤、泡沫分离、人工培养活饵料、配合饵料及自动投饵等专用设施。因此,工厂化养鱼是集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业。然而,工厂化养鱼又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需要事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事中科学管理和事后的科学维护,才能降低风险,创造高效益。同时,工厂化养鱼又是跨生物、生态、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基础设备现代化是发展工厂化养鱼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产量居世界首位,最高年产量达2.1×105t[1]。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1988年筹建了世界最大的养鲍工厂,1993年扩展到88000m2,1997年创造了RHD鲍育苗新工艺,确保了苗种质量,养殖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年产量340t,产值1.5亿元,创汇1700万美元。与此同时,牙鲆的工厂化养殖开始形成,1990年以后牙鲆工厂化养殖初步规模,一般产鱼10~15kg/m2,市场销售价格在200~300元/kg。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2]。2001年山东莱州明波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海水工厂化内循环养殖的技术研究,系统中采用了高效过滤、泡沫分离、生物净化、臭氧消毒、温度调控等先进技术,养鱼水面1700m2,水深0.8m,循环量为680m3/h,每2h循环一次,设计产量40kg/m3[3]。2000年建成的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达到了目前国内外领先水平,而且规模最大,达16000m2养殖水面,建立了高效内循环养殖系统,总循环量为7040m3/h,养殖水体12800m3,每110min可循环一次,平均产量为30kg/m2。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国外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现状

世界工厂化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它的技术基础来源于内陆海洋水族馆技术、自动化水族箱技术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技术。世界工业化养鱼历史仅30多年,发展较快,根据发展进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工业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活鱼生产开始以工业化的模式有计划地重复批量生产,采用了控温流水,集约化高密度,增氧技术等,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虽然节省了土地,但耗水量较高。

第二阶段为工业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采用了机械过滤、生物包净水设施,纯氧、富氧、臭氧设施,热泵控温装置,自动排污、自动应答投饵等设备进行高密度养鱼,每单产达100~150kg/m3,养殖1kg鱼耗水0.2t[2],已属于低排放的“循环经济”范畴。

第三阶段为现代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养鱼中引进了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膜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世界前沿高新技术成果,完善了生命维持系统及生命警卫系统,设计了一系列养殖软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单产达200~500kg/m3,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高达90%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无废生产及“零”排放标准,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入了“知识经济”范畴。工厂化养鱼的核心技术及配套措施

现代工厂化基本点就是以保护环境为基点的封闭内循环养鱼系统,它的核心技术是水处理技术,其关键技术是生物净化。该养殖模式通过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经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营养盐类转化降解,达到净化水质,增加养殖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实现零排放或最小排放。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研究了一种方法。对水体加大充气量,使封闭池塘中有机物处于悬浮状态,促进了异养微生物的繁殖,从而达到调控养殖水环境的目的。这种利用水体中微生物作为内置生物过滤器的池塘养殖系统称为活性悬浮池塘。工厂化则不同,采用固定生物填料作为生物滤床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而且净化效率高,速度快。生物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决定了附生硝化细菌的量,这些微生物载体被分为硬性和软性两大类,均要求无毒。硬性材料包括陶粒、石英砂、沸石、牡蛎壳等;弹性填料包括聚乙烯丝、聚丙烯丝、塑料生物球等。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是弹性填料和陶粒填料。选择填料应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适当,适于菌种的附生,易于反冲洗,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7]。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养殖鱼类的代谢产物和残饵是水体氨氮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人为的大量投饵,养殖鱼类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NH4+-N)的数量增多,至使氨在水中积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分子态氨的浓度为0.025mg/L。分子态氨(NH3)对鱼类的毒性很强,它能通过鳃和皮肤进入鱼的血液,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改变鱼体渗透压,降低对溶解氧的利用率;亚硝酸氮(NO2--N)对鱼体的危害更大,它能迅速地渗透到鱼体,导致血液中和氧结合的亚铁血红蛋白失活,使之成为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功能,严重时危及生命;硝酸氮一般认为毒性很小,但浓度太高也会影响鱼类的生长,使鱼体色变差,肉质下降。因此,为了保持鱼类的快速生长,就应保持养鱼水体的高度净化状态,既能使鱼类生长快,又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内循环零排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厂化养殖生产,需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和转化水中的氨氮,去除氨氮的效率可达80%以上[4]。

在水处理方面,当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比值大于0.25时,应充分发挥生物降解的方法,反之,就应采用物理净化方法。水中悬浮物不可忽视,悬浮物质每提高10mg/L会使水体中的BOD升高6mg/L,总氮升高1.2mg/L,[5]总磷升高0.2mg/L。氮在自然界以多种形态存在。常温条件下,pH7~8,水中氮的形态有机态氮占60%,氨态氮35%,其它以硝态氮形式存在[4]。养殖回水处理的效果如何,可以从处理前后水中氮的形态变化来判断,若养殖回水经处理后水体中氮多以硝态氮存在,说明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采用接种活菌制剂的方法降解NH4+-N和NO2--N,NH4+-N养殖池为1.736mg/L,经微生物处理后降至0.206mg/L,降解率88.44%。NO2--N养殖池为0.200mg/L,经微生物制剂处理后降至0.092mg/L,降解率为54.00%。核心技术解决好之后,要研究配套技术,现代工厂化养鱼的多项配套,如同木桶理论一样,取决于最低的一项。主要配套有循环量,欧美国家达到4次/h[6],我国为2~4h1次;纯氧增氧和臭氧消毒,应达到较高的溶解度,溶解氧量应达到10mg/L以上,这对于鱼类的摄食、生长和减少病害具有显著作用,由于纯氧的作用,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臭氧含量不少于0.5mg/L,每天30~60min,这对于控制病害,实现健康养殖极为有利;去除悬浮物,以自动反冲洗的多种过滤形式,滤除固体颗粒,用气浮方式进行泡沫分离,净化效率更高;温度、盐度都在可调控范围内[10]。发展趋势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11]。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①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②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③补充纯氧;④臭氧杀菌;⑤建立免疫防疫体系;⑥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⑦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⑧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8] 众所周知,本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水工厂化养鱼是工程技术和海洋生物科学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国家发展海洋生物资源高增值利用的一个方向,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由装备技术支撑的大型、超大型养鱼工厂,其中包括鱼藻共生,遥控无人养鱼车间,使水净化到适合鱼类生长的超自然状态,达到按标准排放无环境污染的生产,优质高产,科技附加值超过了80%[9],体现了养鱼业当今时代的知识经济特征。因此,封闭式内循环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将成为未来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流。

参考文献: [1] 方建光,门强.世界水产养殖科技大趋势[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89-99.[2] 孙国铭,赵卫星.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NH4-N、NO2-N转化及其水质管理[J].水产养殖,1999(4):12-14.[3] 宋德敬.海水工厂化养鱼水处理系统工程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2):49-52.[4] 花兆泰.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03(3):23-24.[5] 刘兴国.工厂化养殖水处理工艺探讨[J].北京水产,2003(4):32.[6] 邸刚.欧洲工厂化养殖初探[J].科学养鱼,1997(6):3.[7] 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2):30-34.[8]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 , 2004,(08).[9] 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国水产 , 2005,(02)[10] 郑升阳.试论工厂化养殖设施综合利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11] 杨正先,孟范平,朱小山,李永祺.海水养殖业与可持续发展[J].海洋科学 , 2004,(10).

第四篇:水产养殖概论论文

水产养殖学,是指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发展潜力非常大。我国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因为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目前我国有71个水产品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水产市场,最大的淡水产品批发市场为武汉大东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日均成交40万公斤,日成交额200多万元,年成交额约75亿元。

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由过去的“菜篮子”逐步发展成集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了以黄渤海、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优势养殖区为主体的“两带一区”区域布局。以企业为龙头,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渔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世界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鱼问题,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强(约占35%左右);而且自2002年取代泰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国,继而又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贸易大国,为世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使世界渔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只注重捕捞转向既注重捕捞,更注重水产养殖业。

此外,实施了“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渔业国际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拓展我国渔业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自2002年开始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三大洋公海和32个国家的管辖水域,在境外建立了约130个基地(代表处)和合资企业,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我国先后与有关国家签署了13个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协定、6个部门间渔业合作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同时还参与了12个多边国际组织有关渔业的活动,在渔业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养殖模式

海水养殖

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常见养殖品种

工厂化养殖养殖成本高,适合养殖利润高、比较娇贵的品种,依靠投放全价饲料满足水产品营养需求鱼类

产量高、污染大、易爆发疾病

浮筏养殖高密度垂下养殖,由于离水面近且没有坝堰的保护,所以易受气候的影响鲍鱼、贝类产量高、污染大、易爆发疾病

围堰养殖养殖密度适中、成活率高,不易受风暴影响

产量适中、污染较大海参、鲍鱼、海蜇、虾

底播散养与野生环境较为接近,不需要投放藻类等饵料

产量低、养殖周期长、但品质最好贝类、海参、鲍鱼

淡水养殖

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常见养殖品种围栏、浮筏养殖养殖密度大,需配合全价饲料和药物的投

放,以保证育肥期的营养需求和成活率鱼类、虾、蟹、河蚌产量高、水体质量欠佳、易爆发疾病

池塘养殖养殖密度大,需配合全价饲料和药物的投

放,以保证育肥期的营养需求和成活率鱼类、虾、蟹、产量高、水体质量欠佳、易爆发疾病

湖泊和水库养殖以自然放养为主、无需投放诱饵

产量低、养殖周期长、但品质最好鱼类

未来发展趋势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2 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 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

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

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2 加大养殖品种优化

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

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 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

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第五篇:2025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值分析预测

2025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值分析预测

【打印】【繁体】2013年5月10日 中国行业研究网

中国国家海洋局8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预测,到2025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而近海海洋捕捞业产值将降至1000亿元以下。《中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水产品产量超过6000万吨,其中养殖产品比重达75%以上。据报告测算,2010-2015年间,养殖产品产量年均增速为3.36%,平均每万吨水产品创造渔业产值1.25亿元,渔业增加值0.7亿元。报告预计,以2010年海水养殖产量1482.3万吨为基数,按上述增速计算,2030年海水养殖产量将接近3000万吨,达到2893万吨。而2025年,海水养殖产值就将达到3060亿元,增加值将达到1714亿元。

报告同时指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海捕捞业将下降回落。《中国渔业发展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曾提出,到2010年,中国国内捕捞产量年均减幅达到3.8%。

公报预测,在2010-2020年间按上述减幅计算,2020-2030年按年均减幅3.5%计算,到2025年,中国海洋捕捞产量将减少到704.89万吨,海洋捕捞业产值将降至千亿元以下,即880亿元。

与近海捕捞业下降相反,报告称远洋渔业将以年均3.4%的增速继续增长。据测算,到2025年,远洋渔业产值将突破200亿元,达到225亿元,增加值达到126亿元。

就中国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公报称,在过去两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欧债危机持续影响下,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仍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达7.9%,在GDP中占比

9.6%,涉海就业保持在年增60万人左右。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5%,达到15.49%。2015-2030年间,中国海洋经济将逐步走向成熟,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下载海水养殖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水养殖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水,教案

    海水 第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正确、......

    《海水》教案

    《海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水》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它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主要写了小朋友向大海提出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而大......

    《海水》教案

    《海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所设计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海中的一首儿歌《海水》。《海水》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选自当代作家刘饶民所......

    野生动物学养殖概论考试总结(精选五篇)

    一. 名词解释1.维生素: 是动物体内及人类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营养物。2.野生动物: 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产物,指在自然历史分布内能够自然生存繁衍或具......

    《海水》教案5篇

    学与教策略暨学习者分析论文评选 《海水》教学设计 姓名: ******* 区县: 海淀区 单位: *****小学 《海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所设计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

    海水 教学反思

    《海水》教学反思 《海水》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朋友与大海之间的有趣对话。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叙述了大海的蔚蓝辽阔、渔民的辛勤。我......

    海水运动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

    《海水》公开课教案

    《海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培养学生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自主识字14个;学习笔画“撇折”;学会写字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向大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