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

时间:2019-05-12 16: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

第一篇: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

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

1.推动和调控作用:都与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方能维持正常。其中,推动是促进作用,调控是抑制作用。

2.温煦与凉润作用:主要维持人体温恒定,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温煦是指阳气能促进产热、消除寒冷、使人身体温暖;凉润是指阴气能抑制产热,消除热量,使人体寒凉的作用。

3.防御作用:主要是指气能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

4.固摄作用:固摄,就是控制,统摄的意思。主要是指对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控制和统摄。5.中介作用:是指气能感应传到信息以及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

对于许多同学来讲前四点都很容易理解,但是第五点的中介作用就有些迷茫了,在这里我为大家解释一下,所谓的中介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小汽车它可以拉着货到处送货,这个货就是我们所说的传送血、津液、精等物质,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中介。那小汽车的跑得道路,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络。这样一比喻同学们是否能明白呢?我们来做一道题: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调控 B.防御 C.温煦 D.中介

中公教育

E.固摄

中公教育

第二篇:中医养生知识小结

中医养生知识小结

1、“春捂”不同部位有不同效果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和腰是肾脏的房子,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寒冷,往往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劳症状。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可以发挥温阳补肾作用,这些症状会自然消除。肚脐www.xiexiebang.comfhmy.net 有很多洋葱吃,充分发挥其“男人菜”的效果,不妨把洋葱炒鸡蛋或绿洋葱,炒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男性的好处也没有任何疑问。

8、“蔬菜伟哥”韭菜在中医养生里的神奇作用

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等功效,同时增强能量,有更优秀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的治疗效果,所以古代医学书籍称为“壮阳草”,现代人把它“蔬菜伟哥”的桂冠。

韭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对于男人,韭菜炒虾仁、韭菜炒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应该多吃壮阳菜”。需要注意的是,韭菜不易消化,不能吃太多。不安,颧潮红,口干,不想喝水,舌红,少苔,容易出汗的人应少吃,敏感的人不应该吃。

9、中医养生:脚底按摩也能美容www.xiexiebang.com

足部保健功效已被科学证实。现在,脚底按摩能够美容这一新的论断也得到了证实。专家发现,与美容化妆品,相比美,运作模式,根本区别在于治本,现在任何一项单纯的整容手术不能相比的。

脚底按摩可以美容,理由是:经络穴位与身体各器官的浓度,适当刺激脚底,可以刺激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从而激发皮肤细胞的活力,加快新取代旧的。减少色素沉着,使皮肤柔嫩白皙、充满弹性。

鉴于此,爱美的女性应该加入足浴的行列,它不仅可以忍受高跟鞋挤脚的疼痛的综合护理,可使外形更加美观,何乐而不为呢?

中医保健养生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中医康复小结

1.中医康复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2.最早使用康复一词的是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

3.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疗并举⑥提倡形神共养⑦强调动静结合

4.整体康复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基础之上,是中医康复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基本观念包括人与自然一体观,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三方面的内容。

简答………………..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整体康复观→人与自然一体观→因时间而异的康复变化。人体的功能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相适应,随着四时之阴阳之气的升降和寒热温凉的一个变化,脏腑功能,气血运化,精神活动等都随之做出适应性的调节,而“春。阴”指的是对慢性阳虚患者,当借助春夏自然界阳气升发之际以培抚阳气,对慢性阴虚患者,应借秋冬阴气敛藏之际而滋养阴精。

6.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人体的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的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统一是中医康复整体观的又一体现,称。。7.功能康复观:基本观点包括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

8.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是中医康复学独其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康复观点之一,其基本观点包括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综合康复的重要意义。9.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①标本结合②动静五涵③内外兼治④医患配合。

10.康复预防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祛邪务尽、防止复发、和谐体用)

11.情志疗法:中医心理康复法,统称为情志疗法,是康复工作者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语言因素,影响或改善伤残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认知和情志、行为异常反应,使形神调和,以减轻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一类康复方法。

12.五志相胜法:思恐喜悲怒,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13.情志引导法:顺情疗法、移情疗法、语言疏导法、暗示引导法.顺情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身心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改善其不良情感状态的一类心理疗法,又称顺情从欲法,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支持疗法。

15.十大康复疗法:中医心理、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康复法。16.移情疗法:即转移注意力疗法,是通过语言、行为或改变所处环境因素等方法,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改变患者思想焦点的指向性,排遣负性情绪,借以调整气机,使精神内守,疾病痊愈的一种心理疗法。17.中医行为疗法: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

18.药枕疗法作用机制:①调理经络②调节血管神经③药物作用;适应症:颈椎病、失眠、郁证、胸痹、心痛。

.药酒具有滋补保健的作用,可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血瘀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中药外治法有6种:膏药疗法、熏蒸疗法、烫洗疗法、熨敷疗法、药枕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19.气功康复法: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导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适应症:老残病证和瘥后诸证以及慢性虚损痼疾。20.放松功:用于预防中风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低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青光眼,哮喘,神经衰弱,内脏下垂,焦虑症以及精神紧张所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21.内养功:呼吸方法:第一呼吸法:吸→停→呼

第二呼吸法:吸→呼→停 第三呼吸法:少吸→停→多吸→呼 意守部位:丹田,膻中,脚趾 主要运用于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 凡心痛心悸,出血诸症和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等,皆属禁用之列。

22.强壮功:练功要领:练功时必须意守丹田。小周天:有人会产生热气团,自丹田下尾闾,沿督脉上升头顶,然后沿任脉复归于丹田,具有培元固本作用。

简答。。。23.康复食谱作用:①具有康复身心的作用②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③具有瘥后调理的作用,适应症:老残病症和瘥后诸症慢性虚损固疾 饮食康复法分为饮食疗法、药膳疗法。

24.药膳疗法:是用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形成的具有康复治疗作用的药膳处方治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慢性病、老年病、伤残病证及精神病患的康复。

25.自然康复法: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康复或治疗作用的天然物理、化学因素影响机体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矿泉疗法→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泉

26.浸浴法:全身浸浴:仰卧→水面不超过乳头水平;半身浸浴:下半身水面平脐或腰。

27.传统物理康复法:①.冷疗法:一为内用包括冷食、冷饮,二为外用冷浴、冷熨、冷敷(20℃以下冷水)居寒处。②.热疗法:热熨法(汤熨、盐熨、药熨)适用于慢性虚寒型腹痛、腹泻、胃痛、痿证、偏瘫、腰痛及咳嗽、哮喘、跌仆损伤等。③.蜡疗法:治疗作用温热效应和机械压迫效应,有利于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还有消除瘢痕、润肤美容。④.磁疗法: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等作用。⑤.芳香疗法:用于开窍类。

28.五音五行归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声:呼晓歌哭呤,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悲恐,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29.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 ………………………………...偏

瘫 :

偏瘫系指一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常伴有一侧面部口角歪斜,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表现,多出现于中风之后。

病因

基础---内伤积损。诱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病机

正气未复,邪气尚留---气血失和,血脉不畅---后遗经络形证。病性

为本虚标实。虚---气虚、阴虚。实---瘀血、痰浊。病位

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二、辨证要点

1、辨证型

A气虚络瘀: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B肝肾亏虚: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謇,肢体肌肉萎缩,舌淡红,脉沉细。

C脾虚痰湿: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不华,爪甲不荣,倦怠乏力,形体肥胖,或伴语言謇涩,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

2、辨病期A急性期:发病后二周以内。B恢复期:发病后二周至半年内。C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3、辨瘫痪程度

4、结合西医诊断:缺血性、出血性

(二)中药康复法

1.气虚络瘀型,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 2.肝肾亏虚型,治法:滋养肝肾,开窍化痰方药:地黄饮子 3.脾虚痰湿型,治法:益气健脾利湿,方药:参苓白术散 2.中药外治法:药物:具舒筋活血通络之效 方法:药物热熨法;药物熏蒸法;药物浸洗法

时间及疗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左右,10次1个疗程。

(三)针灸康复法 3)头针疗法

顶颞前斜线(中央前回)定位

前神聪→悬厘 主治

对侧运动障碍

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定位

百会→曲鬓 主治

对侧感觉障碍

(六)气功康复法

强壮功法。采用盘坐式和站式,同时进行形体练功运动,可以配合放松功和站桩功

截瘫

一.截瘫是指两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并伴有程度不等的下半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多由脊柱骨折或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而造成 1.病因:跌仆外伤。(①车祸、②坠跌伤)。

病位:在脊柱和脊髓,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

主要病机:外伤→经脉受损(督脉、肾经等)→阳气不能运行→运动不利。表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肌肉筋骨失去濡养的状态。

二、辨证要点 1.辨瘫痪程度

完全性截瘫: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受伤脊髓神经所支配的平面以下两侧对称性完全瘫痪,感觉、腱反射、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预后较差。

不完全性截瘫:运动、感觉功能部分丧失

受伤脊髓神经所支配的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腱反射、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预后较好。2.辨瘫痪部位

损伤部位越高,瘫痪的部位也越多,预后较差。3.辨临床证型

主证:有脊髓损伤史,肢体痿废不用,麻木不仁。

气血亏虚型: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伴神倦乏力,面色不华,爪甲不荣,气短,食少纳差,二便排泄失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不足型:肢体痿废不用,二便排泄失常,性功能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气虚血瘀型: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伴神倦乏力,食少纳差,肢体疼痛,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痰瘀阻络型:病程较久,肢体痿弱,关节肿胀,或伴有疼痛,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滑

三、康复疗法

(一)中医心理康复法:“形神共养”。

(二)中药康复法::强调化瘀、通络、营养

1.中药内治法

(1)气血亏虚型治法:补益气血,以充化源。方药:八珍汤(2)肝肾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方药:虎潜丸(3)气虚血瘀型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补阳还五汤(4)痰瘀阻络型治法:化痰逐瘀,通经活络。方药:桃红四物汤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及灸法

主穴:华佗夹脊穴(损伤平面节段附近)

下肢加: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三阴交、解溪、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上肢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法宜用弱刺激,留针时间可较长,加灸。2.其他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穴位同毫针。药用维生素类、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四)推拿康复法:手法以按揉、拿揉法为主,结合推按,从远端推到近端。

(五)传统体育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

脑瘫

一.脑瘫是指由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

1.病机:先天因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后天因素:产时脑部损伤;疾病损伤脑髓。

病机: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脑部受损,神机失用,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产生脑瘫。脑瘫的三大原因:窒息、早产、核黄疸。2.辨证

A肾精不足:肢体痿弱,颈软无力,站立、步行困难,囱门迟闭,毛发枯槁,智力低下,精神萎靡。舌淡,脉沉细弱

B肝肾阴虚:肢体强直,筋脉拘急,或手足不自主动作,时有抽搐,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情绪烦躁,舌红少苔,脉弦细。

C脾胃虚弱:肢体痿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咀嚼无力,涎出不禁,或智力低下,舌淡,脉细弱。

D气虚血瘀:肢体痿弱,筋脉拘急,肌肤甲错,毛发枯槁,智力低下,神倦汗多,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三、康复疗法

(二)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填髓,健脑壮骨。方药:河车大造丸(2)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熄风解痉。方药:大定风珠(3)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胃。方药:补中益气汤(4)气虚血瘀型,治法:益气活血。方药:补阳还五汤 2.中药外治法

药浴:多选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如羌活、独活、杜仲、黄芪、当归、续断、赤芍、川木瓜、防风、桂枝、黄芪、五加皮、丹参、防风、艾叶、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等,上药按等分量打成粉末制包,每包20g的散剂包装,每次1包。将中药洗浴粉剂加人浴桶中,搅匀后置患儿于浴桶中。患儿带颈圈,以避免头部没入水中。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

主穴:颈腰软弱无力:根据部位选督脉穴与华佗夹脊穴

上肢瘫:极泉、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

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

操作:平补平泻法。小于 3岁及体弱儿不留针,3岁以上患儿留针30分钟。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周针刺2次,每周灸6次,休息15日,针灸18次为1个疗程。约2个月。轻、中度脑瘫患儿需针刺治疗1~2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需治疗2~3个疗程 2.艾灸疗法:以强壮保健穴为主,如足三里、身柱、气海、肾俞、三阴交等。简答题::::;1)头针疗法

组方1:取顶颞前斜线,下肢功能障碍加顶中线、顶旁1线;上肢功能障碍加顶旁2线;智力障碍加额中线;腰脊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加枕上正中线,枕下旁线。

针法:快速进针,每次留针4小时,留针期间,快速捻转(200转/分)三次。疗程:隔日针1次,每针10次休息15 ~20日,针刺30次为1个疗程。约3个月。组方2:头针四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左右前后各旁开1.5寸; 智三针:神庭穴和左右本神穴; 脑三针:即脑户和脑空穴;

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1针,其前后各1寸为第2、第3针。配穴:

语言障碍配舌三针(廉泉上0.5寸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二、第三针)、风府透哑门。听力障碍配听三针(完骨、听宫、听会)。

智力障碍配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外)。(泉中:涌泉下足正中心凹陷处;泉中内外:泉中内外各1寸处)。

注意力不集中配定神针(印堂穴上0.5寸、左右阳白穴上0.5寸)。

上肢瘫配手三针(曲池、合谷、外关),下肢瘫配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颈、腰软弱无力分别配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足下垂配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四)推拿康复法⑤捏脊法

软组织损伤

一.软组织损伤是机体受到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或牵拉压迫等造成身体某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等骨骼以外的组织损伤,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生、瘢痕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表现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1.病因:外伤、劳损→局部经脉受损,气血瘀滞 病机:经络不通,或经络失养

二、辨证要点

1.部位:常见有颈、项、肩、肘、腕、腰、膝、踝部损伤。2.证型:主症:疼痛、肿胀、可有关节功能障碍

3.气血瘀滞型,最常见。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不足型

三、康复疗法1.早期宜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中期宜活血、消肿、止痛。

后期以恢复和增强关节肌肉的功能为主。

2.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A初期治疗:出现疼痛、肿胀、炎性反应等症状,采用“应急处置”,也称“RICE原则”,主要包括:制动(REST)、冷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四个方面。B后期治疗:其措施称为功能恢复

1.中药内治法(1)气血瘀滞型.治法: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复元活血汤(2)寒湿阻络型,治法:祛风散寒化湿。方药:蠲痹汤(3)痰瘀阻络型,治法:活血舒筋。方药:跌打丸(4)肝肾不足型,治法:补益肝肾。方药:金匮肾气丸 2.中药外治法

中药熏洗局部,中药熨烫局部,中药外敷局部,膏药外贴如伤湿止痛膏等。中药喷雾局部,云南白药气雾剂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1)损伤早期 :远部循经取穴为主。祛邪。

(2)损伤中期 :局部取穴为主,结合循经取穴。祛邪。

(3)恢复期 :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适当配以扶正补虚的穴位。祛邪扶正。

肝肾亏虚: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

(四)推拿康复法

早期:避免局部使用推拿。中期:以按、揉为主,要轻柔、沉稳。

后期:用推、拿、按、揉、捏等手法为主,结合分筋法,手法宜重;对四肢关节伤筋者,可配合采用屈伸旋转手法。

.高血压

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血压升高。

常兼见: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

(一)辨相关脏腑

具有高血压

肝火上炎

兼见头胀痛、面红、心烦易怒。肝阳上亢

兼见头痛、头晕、耳鸣、急躁易怒。痰热内盛

兼有胸闷、脘腹痞满、心烦、苔黄腻。

阴阳两虚

兼有头晕、目涩、耳鸣、腰膝酸软、失眠、遗精阳痿、肢冷、浮肿。血脉瘀阻

兼有肢体麻木、心悸、口唇紫绀、舌紫、脉涩。

(二)辨标本虚实

虚证: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实证:凡病程短,或突然发作,眩晕重,视物旋转,伴呕恶,头痛,面赤,形体壮实。

三、康复疗法

1.中药内治法(1)肝火上炎型,治法:清肝泻火,佐以柔肝。方药:龙胆泻肝汤 2)阴虚阳亢型,治法: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3)痰热内盛型,治法:涤痰、清热、平肝。,方药:黄连温胆汤(4)阴阳两虚型,治法:益阴助阳,兼以平肝。,方药:金匮肾气丸(5)血脉瘀阻型,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药:血府逐瘀汤 2.中药外治法:外敷降压膏,药枕

(四)推拿康复法1.头面部按摩2.背腰部按摩:3.腹部按摩:4.按揉四肢腧穴:

(五)气功康复法

练功原则强调“松”、“静”、“降”。要求配合意念和简单的动作。

(六)饮食康复法1.药茶2.药粥

.冠心病:

辨证要点1.本虚

心气不足

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心阳不振

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气阴两虚

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2.标实:气滞,痰浊,寒凝,血瘀

3.冠心病的诊断1典型症状:(心绞痛发作)

4.心阴亏损型治法:滋阴养心,活血清热。方药:左归饮 5.推拿康复法:

A按揉腧穴: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每次10分钟。以拇指或手掌按揉。

B.按压疗法:(1)按摩至阳穴(2)按摩神道穴

高脂血症 1.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迈体虚,脂质留而不去

二、辨证要点

(一)临床表现:典型表现

(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一般表现:多数高脂血症患者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血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增高。

3.常见四种证型:脾虚痰积、胃腑燥热、痰瘀滞留、肝肾阴虚证型。

4.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二)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方药:参苓白术散

(2)胃腑燥热型,治法:清胃通腑。方药:三黄泻心汤加味(3)痰瘀滞留,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降脂。方药:通瘀煎加减

(4)肝肾阴虚型,治法:滋养肝肾,化浊降脂。方药:二至丸

(四)推拿康复法:推摩涌泉穴

(五)传统体育康复法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七)饮食康复法目的:减轻体重。减少摄入;增加消耗:

.肥 胖 症

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当人们摄取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多时,多余的热量就在体内积蓄起来,形成肥胖。3.病因病机:脾虚湿盛,脾胃积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脾虚胃热 病机:脾运失常,聚湿生痰→肥胖 相关脏腑:脾、肝、肾

三、康复疗法

1.患者的主动积极参与,是取得疗效的关键。1.中药内治法

(1)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利湿。方药:参苓白术散(2)脾胃积热型,治法:清热泻火方药:防风通圣丸(3)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4)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肾健脾。方药:右归丸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

主穴:中脘、天枢、大横、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支沟脾俞、胃俞、阿是穴(1)耳针疗法:基本耳穴:胃、内分泌、三焦、脾、外鼻

(2)电针法:穴位:同毫针,亦可腹部排针。方法:疏密波3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四)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疗肥胖症 :延长胃排空时间。促进脂肪代谢。抑制食欲。

(五)运动康复法:运动减肥提倡“有氧代谢运动”。

(六)气功康复法1.减肥内养功2.瑜珈减肥功

.恶性肿瘤

1.癌细胞的特点是:增生、肿块,毒素释放,浸润、转移

2.病因:正气亏虚,七情郁结,饮食起居不当,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

二、辨证要点

辨虚实:虚—气、血、阴、阳亏虚。实—毒邪浊气(主要是热毒)、气滞血瘀、痰凝湿阻。

辨证型:

热毒型、气滞型、血瘀型、痰凝型、湿聚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等。常正虚邪实或几种证型同时存在。

(二)中药康复法

(3)气血不足型,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 无论何种情况,清热解毒要贯穿始终

3.其他针灸疗法(1)穴位敷贴疗法(2)穴位激光照射疗法

(四)推拿康复法

推拿禁忌:癌瘤局部及转移后部位均不宜进行推拿。

(五)传统体育康复法

1.化疗后康复锻炼

可适当作些轻微活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体操等。

2.放疗后康复锻炼

以气功为宜。

3.手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尽早活动,根据患者的体质,动作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以不感到太累为宜。

(七)饮食康复法 常用药膳方主要有:

1.花生粥

适用于气血两虚胃癌患者食用。2.银耳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阴虚诸证。3.枣糯山药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脾胃虚弱。4.薏米粥

常服可抗癌防癌。

5.阿胶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贫血。

6.童子甲鱼沙锅

适用于胃癌化疗后气血两虚,白细胞减少症及贫血者

.退行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或破坏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1.可分为原发性(多发生于中老年)和继发性(可发生于青壮年)两类 2.病机

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3.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活动度下降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X线平片无法反应软骨早期的病变。MRI可显示早期关节软骨退变

5.实验室检查 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

(一)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阳虚寒凝型,治法:温补肾阳,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方药:乌头汤 2)湿热痹阻型,治法:祛风清热,除湿通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3)肝肾阴虚型,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强健筋肉。方药:六味地黄丸(4)痰瘀阻络型,治法:化痰逐瘀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

(三)针灸康复法

膝部取犊鼻、膝阳关、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2.艾灸疗法:适用于寒证。

名词解释:

1.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是中医康复学独其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康复观点之一,其基本观点包括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综合康复的重要意义。2..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或破坏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3.药膳疗法:是用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形成的具有康复治疗作用的药膳处方治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慢性病、老年病、伤残病证及精神病患的康复。

4.气功康复法: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导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适应症:老残病证和瘥后诸证以及慢性虚损痼疾。5.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温热药气熏蒸患者身体,以达到康复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6.中医行为疗法: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

7.脑瘫是指由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

大题:肥胖病症如何达到形神共养

第四篇:中医学习小结

《基础是根本》

今晚的授学,师父称之“论道中医”。与众同比,学生自愧。愧在“读死书”、时长而忘。就拿《汤头歌诀》来说,全日制以及后来应试执业两次倒是认真读背。后来几些年的工作疏忽了,也没有寻求机会进行不断的践行与总结。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根本。师父说:“学习中医首先要读的书就是基础理论类的书籍,教材类的,读阴阳、读藏象„„”。基础卯实了,就再读些医学经典,重要的是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和对中医的感悟。举例,《抗癌进行时》,师父希望我们学习其思路,学习跟师整理案例。这也是我即将要学习的地方之一。

授学中,师父提到临床治病当审其寒热虚实,并要问其生活、工作环境,可以作为判断体质强弱的参考,并举例我曾经的一位同事近日患重症感冒而诊。在听悉中细想他煎药室的工作环境,确实如此不能简单辨其寒热虚实。让我顿悟,“望闻问切”是基础根本,但要学会放射思维,临床不局限表象,考虑到多维方面,这样方药对症,起效自速。从而总结单一思维向多维考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渐变。

整个授学不知觉几个小时,其他内容学未精,在此就不列述了,后充盈再续。后几天在师父的朋友圈里,目录其读书而后感“古代好医生可不是单学医一道,要掌握好多知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学药专业的我也不能单学一道,不舍医药之根本,再不断进学,也要掌握好多知识。

2017.09.11“论道中医”

第五篇:《中医基础理论》小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1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那个表的内容必须全部牢记!)

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6.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8.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9.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10.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11.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12.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1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4.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15.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16.心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17.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18.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19.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3 1.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3.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5.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6.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7.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8.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9.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10.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1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12.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13.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14.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15.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16.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7.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8.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19.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20.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21.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22.“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五志虽分属于五脏,而统领五志者为心。

23.五脏化五液。具体联系是: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4

1.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2.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4.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盛和化物,二是分别清浊。

5.“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6.有的医家称三焦为分布于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之“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为“孤府”。

7.三焦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

9.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但中医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就将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尤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

10.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11.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与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12.在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3.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4.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5.人体之气是通过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故称: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16.气的功能: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凉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

17.人体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

18.宗气,又名大气。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心肺),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

19.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温养心脉,以维持其运行气血的功能。称为贯心脉以行气血。二是温养肺和呼吸道,以维持其呼吸和发声的功能。称为出喉咙而司呼吸。

20.卫气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功能的概括。

21.一般地说,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着滋润作用的,总称为津;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着濡养作用的,总称为液。

22.津液代谢过程,以脾、肺、肾三脏的功能为主。而肾对脾与肺在津液代谢方面的功能又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说肾主水,即能主持水液代谢。

23.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滋润和濡养作用;②化生血液,调节血液浓度;③运输废物。

24.中医学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称为“五神脏”。

25.气与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包括: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母。

26.气与津液之间关系,包括: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生气;⑤津能载气。

27.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8.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29.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30.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

3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①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

②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③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

④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32.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和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手足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足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手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相为表里的经脉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阴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属大肠而络肺;足少阴属肾络膀胱,足太阳属膀胱络肾等。

33.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其次序是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并依次为:经鼻翼旁流注于足阳明胃经,经足大趾端流注于足太阴脾经,经心中流注于手少阴心经,经小指端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经目内眦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足小趾端流注于足少阴肾经,经胸中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经无名指端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经目外眦流注于足少阳胆经,经足大趾流注于足厥阴肝经,经肺中则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完成一个循环。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5 1.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

①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

③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2.督脉称“阳脉之海”。任脉称“任主胞胎”。冲脉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3.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4.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内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经别的特点:一是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二是其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三是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一并注入阳经,成为一“合”,共为“六合”。

5.经别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别络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6.经筋的特点:其循行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布散于胸背而终于头身。多呈向心性循行。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7.经络的生理功能:

①沟通联系作用;②运输渗灌作用;③感应传导作用;④调节机能平衡。

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

1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③暑多挟湿。

1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性重浊;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13.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气伤津;③火易生风动血;④火易致肿疡。

14.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15.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16.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①直接伤及内脏;②影响脏腑气机;③多发为情志病证;④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17.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8.“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19.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一是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间痛甚;二是肿块,外伤于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痛;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成癥积,按之痞块,固定不移;三是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块;四是色紫暗,久瘀可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等症;五是肌肤甲错,或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20.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2.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①环境;②体质;③精神状态。

23.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

24.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

25.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26.实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抗争,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而有余的证候表现。

27.虚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等的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为剧烈的反应,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表现。

28.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而苔润,脉虚而细弱等正气不足病证;同时又可见腹胀满(但时有和缓轻减),腹痛(但喜按)等假实之症。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

29.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热结肠胃,里热炽盛,可见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等实热之症;同时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又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之假象。再如小儿食积所出现的腹泻;妇科瘀血内阻出现的崩漏下血等。

30.正虚邪恋:指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由于正气难复,无力驱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

31.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

32.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证。

33.阴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病证。

34.阳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35.阴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制约阳热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相对亢盛的虚热病证。

36.阴盛格阳

①概念: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阴寒内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③表现:如极度衰弱之虚寒证,在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踡卧,脉微欲绝阳虚阴盛基础上,突然出现面色泛红,烦热,口渴,言语过多,脉大而无根等假热之象,即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并向阴阳离决发展之危重病证。

37.阳盛格阴

①概念: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阳盛于内,实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实际是阳气不能外达),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③表现:如外感热病,邪热炽盛,可见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症,病势发展较重之时,又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即是阳盛格阴危重病证。

38.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①体质因素;②病邪因素;③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④生活因素。

39.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如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40.正治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

41.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又称“从治”。但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2.塞因塞用: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纳呆和脘腹胀满病证、年老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43.通因通用: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其治疗可分别采用消导泻下、清热泻下、活血祛瘀,以及清利膀胱湿热等方法,即属“通因通用”之运用。

44.急则治标:如病因明确的剧痛,应先止痛;如肝病基础上的臌胀腹水,则肝血瘀阻为本,腹水为标,则当先治标病腹水;又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不论何种原因所形成,均应紧急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再缓治其本。

45.“阳中求阴”,即在补阴时应适当配用补阳药。

46.“阴中求阳”,即在补阳时应适当配用补阴药。

47.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48.因地制宜——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下载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知识:气的生理功能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杯”气排球比赛邀请函及方案

    邀请函各县(市)中医院: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丰富中医文化生活,展示中医职工风采和各中医院精神风貌,促进交流,经研究,决定于2010年1月28—29日在崇左市举行崇左市......

    中医内科学教学小结

    中医内科学教学小结 班级:2005级学时:120 学年度:2008(春季学期)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前......

    中医养生保健小结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小结 在这次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中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中,通过健康知识讲解、健康咨询指导、健康资料发放等形式开展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参加人数5......

    安全用气知识

    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 一、天然气使用注意事项 1、已通天然气的房间,用户不得再使用其他燃料,如瓶装液化气、煤等。 2、应使用燃气专用胶管,长度不应超过2米,橡胶管不得穿墙越室,不......

    加气站安全知识(精选合集)

    加气站安全知识 一、凡以下车辆不予加气: 1. 车辆加气时未熄火,不予加气。 2. 私自改装天然气装置的车辆,不予加气。 3. 关闭电器设备以及平制动未拉紧的车辆,不予加气。4.......

    2010年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阶段小结

    2010年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阶段小结按照2010年中医护理技能培训计划安排,已进行了半年的学时培训,已完成院里培训 30学时,参加培训人数 76 人,中医技能培训达到14学时,培训人......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

    中老年人养生常识 七不贪 不贪精。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胃肠的蠕动,易患便秘。(平时可以吃点粗粮) 不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

    中医知识竞赛题库

    中医知识竞赛试题库(960) 一,A1型题 1.同病异治的实质是:(B) 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E.病同治同 2.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到立春为:(A) A.阴消阳长B.重阴必阳C.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