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
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2007 年 度 工 作 总 结
(2007年12月31日)
2007年,中心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实现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监督一体化运行机制,促进了行政服务提速增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行政服务体系更加高效。深入贯彻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暨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精神,认真学习泉州经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全、高效。一是优化入驻部门及其项目。今年8月,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区级主管部门审批或行使。为适应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完善行政服务体系,中心管委会及时组织清理、调整和优化入驻中心的部门和项目。经调整,市行政服务中心现有入驻部门47个(其中:市直部门28个、梅列区直部门19个);入驻项目493项(其中:市直部门审批项目166项、服务项目142项,梅列区入驻项目212项)。二是改革行政审批服务方式。以深入开展行政服务提速增效创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统一受理、集中办理、联审联办‛工作机制。11月16日,召开全市推进网上审批工作会议,部署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工作,积极推行全程式网上审批和表格式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今年以来,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快,建立了三明市网上办事大厅,并与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审批系统实现链接,形成纵横联动的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OA 智能办公系统,将网上审批工作由原来被动式的备忘服务转变为主动式的提醒服务,并导入电子印章、数字认证等先进技术,构成新型审批运行体系,实现全自动在线申报、咨询、查阅、审批,配臵完善的监控系统、屏蔽系统、影像声讯对话系统、投影显示等现代化的监控管理设施,加强了对行政审批服务的监督管理。目前已有市直和梅列区直75个部门(单位)、1026项审批服务项目上网开展审批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再造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大幅度地缩短了审批服务时限,现在我市一般工程和重大工程的联合审批总时限分别缩减为35个工作日和45个工作日;用地审批时限缩减为29个工作日;内外资企业办证审批缩减为15个工作日。一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 万件,提前办结 件,提前办结率 %,节约办事时限 万天,访问量 人次,网上办事 件,网上咨询 条。三是建立市县联审联办机制。从6月1日起,省、市重点项目和预备重点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交办的其他需报送市直有关部门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重大项目,按照‚一站受理、统一组织、多家联办、同时展开、限时完成、加强监督‛的原则进行市县联审联办,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联审联办事项150多件,召开各类项目协调联办会30多场次,先后解决了亿龙山庄、万年水泥、友联家居广场等70多个项目在审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开展设立行政审批科试点。按照审批、执法、监管和服务职能适度分离的原则,推进部门内部职能改革,对审批职能较多的部门,把原分散于各科室的审批要素剥离,成立行政审批科,成建制入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履行行政审批职能。首批在市建设局、市国土 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等五个部门进行设立审批科试点,年底前成建制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并开始对外运作。五是进行行政监管体制改革。今年9月, 为进一步整合行政监管资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四办‛(即市效能办、公开办、绩效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办)、‚两中心‛(即行政服务中心、效能投诉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组建‚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强化对审批行为、机关效能、政务公开、绩效评估、重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率。
(二)协调督查力度持续强化。按照行政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整合督查力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督查,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创新重大项目管理、协调和督查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立由市重点办、效能办、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共同参与的重点项目建设联动协调服务督办机制,负责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项目报批、征地、拆迁、资金、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治安、消防等业主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今年先后协调解决涉及17个重点项目的22个问题,并组织对三阳50万伏输变电站、市科技会展中心、三明机场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项目用地、车辆罚款、农民工工资、暂住人员登记等问题。9月,为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的协调督查力度,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三明市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办公室‛,专门负责11个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督查工作。市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办成立以来,按照‚服务到位、协调到位、督查到位、工作到位‛的要求,组织编制《三明市2007年重大项目第四季度工作计划表》、《三明市2007年重大项目计划汇总表》和《三明市2007年重大项目计划和形象进度表》,规范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组织人员跟进了 解项目组工作计划进展情况,定期召开项目工作联席会议,开展项目考核评比工作,推进项目进展。开通三明市重大项目建设网,编发《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工作通报》,及时反映各项目组工作进展动态。建立项目工作专项经费,协助项目组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各项目组配备办公电脑18台,办公座椅80套,办公电话13部,车辆1辆,确保各项目组日常运作正常。二是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开展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市效能办先后组织对市委、政府关于促进个私经济发展、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创城‛、‚创卫‛、防抗台风、农村沼气池建设等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调专项督查,促进重要工作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对加快市区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落实情况做到一月一督查一通报,保证《若干意见》的有效实施。三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查,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根据群众反映的部分银行网点排长队、办事效率不高和噪声扰民、油烟污染、垃圾焚烧等热点问题,先后派出调研督查组到市区部分银行服务网点和万紫千红娱乐城、玉泉兴味加工作坊等污染点进行调查了解,对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的执法监察情况进行效能督查,针对群众投诉和调研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加强污染点整治提出改进意见。‚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组织对水、电、汽和公交等公共服务单位人员值班和备勤情况专项督查,保证人民群众过好节。
(三)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进。深入开展‚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求实效‛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目前,市直103个部门单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12个县(市、区)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乡(镇、街道)建成政务公开栏141个。一是坚持标准抓本级。公开程序上坚持求‚严‛,严格公开‚审议、公开、评议、反馈、监督‛等重要程序,认真把好公开‚检查、评估、考核、建档、阵地建设‛等重要环节,实现内容全面公开,决策全程公开;公开内容 上坚持求‚真‛,坚持把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关系民权、民生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内容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专项经费、资金分配使用、工程招投标、公务员招考录用等45项重大情况;公开标准上坚持求‚高‛,坚持公开的公正性、透明性、实效性,突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力求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确保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固定公开栏建设,规范政务公开内容,1-11月,市级各部门已公开21次,共向社会公开2625个问题。二是严格要求带基层。认真抓好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上下联动工作,充分发挥表率、示范、辐射作用,抓好本级公开,带动系统公开,促进基层公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推动了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全市政务公开示范点121个(市级25个、县级96个);争创政务公开‚示范‛单位69个、‚标兵‛单位20个。三是创新载体促转变。各级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原则,创新政务公开形式。以电子政务为抓手,以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或统一受理窗口为龙头,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公开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网上公开、听证公开、新闻发布公开等新载体,实现从分散公开向集中公开、从固定公开向动态公开、从单一形式公开向多种载体公开、从传统方式公开向现代电子政务公开的转变。市、县两级建立在线电子政务平台,市直部门(单位)建立政务网站(页)74个,网上受理政务事项5万多件,受理网上投诉190多件,网上评议10万多人次,完成各类文件材料交换600多份,各种信息资料交流3000多条。行政服务中心及其他形式的统一受理窗口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立市级中心1个,统一受理窗口25个,部门单位设立了一条龙办事大厅16个;建立县级中心10个,统一受理窗口267个,有效整合了公共服务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试行新闻发布会、听证 会等好形式,全市召开政务听证会、专家咨询会、新闻发布会共23场次、点题公开500多条。四是强化政务公开制度保障作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建设,按照政务公开的原则和要求,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建立审议和评议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发挥法律、民主、行政、社会和舆论等监督作用,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全方位监督,先后四次组织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五是认真公开目录编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好《条例》实施准备工作。8月6日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动员部署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条例实施准备工作,并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各级各部门确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组织编制《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初稿)》、《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初稿)》。11月8日,召开全市乡镇政府信息工作座谈会,介绍联系点单位编制目录的做法,规范目录编制文本,落实编制责任,进一步完善健全政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提高编制效果。12月18日,各级各部门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了全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会。
(四)政府绩效评估有序推进。根据省上的部署和工作安排,一是组织开展市政府2006年度绩效自评工作。认真核查、分析、总结指标落实情况,提出初评书面报告,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核后形成《三明市人民政府2006年度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并于3月20日报送省效能办,同时积极配合省检查组对市政府的绩效评估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开展指标数据采集、计算工作,组织进行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县(市、区)绩效评估工作。8月2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省绩效评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情况,部署2007年 绩效评估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制定2007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市绩效办组织协调市统计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今年绩效评估方案,先后组织草拟了《三明市人民政府2007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送审稿)》、《2007年度各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工作方案(送审稿)》、《2007年度三明市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目标分解表(送审稿)》,经7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修改后,于8月中旬分别上报省效能办或下发各县(市、区)和市政府组成部门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组成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绩效评估方案。大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绩效评估从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工作部门延伸到县、乡(镇)党委、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和群团组织。10月中旬,市绩效办对市政府31个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方案进行审核,并下发审核情况通报。四是对中期公众评议分值落后项目组织整改工作。根据省效能办关于各设区市政府2007年度绩效中期公众评议情况反馈,市效能办于10月17日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绩效中期公众评议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公众评议,对照评议分值逐项进行反思,查找薄弱环节,认真组织整改;对评议分值居后三位的9个项目,指定整改责任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有关责任单位共提出整改措施42条。五是组织开展察访核验工作。10月22--31日,由市效能办和市直有关部门组成4个察访核验小组,对县(市、区)机关和市政府组成部门作风建设、制度落实、窗口服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暗访,对绩效评估、发挥职能、履行职责、办事效率和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明查。12月17—25日,市效能办将组织开展2007年度绩效评估终期察访核验。从检查情况看,各级各部门普遍比较重视绩效评估工作,绩效评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但也存在少数机关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的现象。
(五)公共资源交易日益规范。今年7月,为强化公共资源管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设综合信息部、工程建设交易部、政府采购部、土地矿产交易部、产权交易部等工作机构,成建制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统一服务、管理和监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办事流程、工作职责和纪律,出台《三明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32项,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评标定标、专家管理、投诉管理、监督管理、责任追究,配臵了较为完善的监控系统、屏蔽系统、影像声讯对话系统、投影显示等现代化的监控管理设施,为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和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提供了较为规范的监管条件和服务场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已受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5项。
(六)投诉受理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为主线,以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为目标,不断完善投诉受理机制,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及时发现和纠正机关效能问题,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截止12月底,共受理群众各类投诉 件,应办结 件,已办结 件,办结 %,效能告诫 人(次),给予诫勉教育 人(次),接待来访群众 人(次)。一是组织编发《效能投诉案例选编》和《效能建设论述摘编》。市效能办选编近二年来的八个典型投诉件并配发点评,摘编省、市领导有关效能建设的重要论述,于7月6日印发各县(市、区)效能办和市直各部门,要求组织所属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二是进一步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受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机关效能投诉件受理、办理、分析、反馈、考核等工作,规范工作职责、受理范围、工 作程序、工作纪律等,完善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定期编发《效能投诉摘报》,保证投诉受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三是进一步拓宽投诉渠道。市效能投诉中心于4月上旬开通‚机关效能投诉网站‛,尤溪县开通效能投诉专线和‚政务110‛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专人负责,方便群众投诉。四是抓好重点投诉件的调查处理。先后查处了三明公路稽征所‚代办‛服务、泰宁县朱口镇与诚誉矿产品加工厂合同纠纷、三明市房管所收费不入帐和私设小金库、梅列国投公司总经理违纪等问题,并按‚一诉一整改‛制度要求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七)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各级各部门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开展专题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市效能办组织开展‚抓好效能‘生命线’,促进经济大发展‛专题活动,明溪县开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四办‛‚四不让‛改进机关作风专项活动,宁化县在县直机关‚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服务发展‛活动,其他县(市、区)也运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二是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机关管理。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普遍对机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增强了制度效力,规范了机关管理,各级机关工作秩序、服务状况有明显改善。三是开展专项督查,整肃机关作风。各级效能办普遍加大了机关作风突击检查力度,查处了一批违反机关纪律或影响发展环境建设的工作人员。市效能办先后在3月、8月和10月组织督查组对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工作纪律和效能建设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对62名违反工作纪律的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效能告诫。同时加强了对会风会纪的督查,先后对林博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的会风会纪进行了督查,并向全市通报了督查情况,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四是继续推进机关人员轮岗交流。市直机关人员轮岗工作深入推进,市水利局对局机关科室和事业单位负责人进 行了轮岗交流;市发改委新班子到位后,立即组织研究制定轮岗工作方案,开展机关人员轮岗工作。县级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有序推进。5月28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效能办《关于县(市、区)所属机关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稳步推进轮岗交流工作。截至目前,梅列、三元、大田、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宁化等8个县(区)共交流轮岗机关工作人员677人次,其中科级干部325人次;永安、明溪、清流、建宁等4个县(市),已经制定干部交流方案,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八)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中心管委会坚持从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和纪律作风等方面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服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为促进行政提速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中心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每周组织1-2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每半月组织一次‚大家谈‛,畅谈交流学习体会。今年以来,共举办‚大家谈‛主题活动24场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610篇。2007年中心被市直机关党工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被市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二是规范窗口考评管理。制定出台《规范化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的暂行规定》,采取分类考评的办法,每月对入驻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并及时通报情况。通过开展各类项目服务竞赛活动和考评工作,构建了上下一致、运转有序、服务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继续与《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等有关新闻媒体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代表三明形象‛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行政服务、监督、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今年先后完成‚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供稿工作,提交论文三篇经验材料一篇和工作综述、工作实例各一篇。三篇论文和一篇经验材料均被‚海西论坛‛采 用,并编印成册。《三明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报》15期,刊发各类信息81条,其中被中纪委媒体采用1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今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有少数部门单位对集中审批服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个别审批事项授权不够到位,运转不够协调,影响办事效率;三是一些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不高,灵活高效地处理问题能力不高;四是个别部门单位对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协调难度较大;四是行政监管机构合署后的工作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力度有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三、2008年工作的初步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大精神,坚持用党的十七精神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成立管委会党委,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增强队伍活力,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素质。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职能,充分发挥整合作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各级具有行政许可权的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清理、改革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减少、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各级各部门要加快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步伐,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服务,争取尽快实现市、县(市、区)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三明市网上审批基本数据库,推广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电子公章和电子签名应用,培训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审批和网上申报。要进一步扩大市直政府部门设立行政审批科试点,争取在5月1日前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全部成建制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三)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要组织研究制定《三明市机关效建设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效能建设、效能督查、受理投诉等工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和机关作风、履行职责、服务质量等情况强化效能督查,推动工作和有关政策、制度落实。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投诉工作机制,加强投诉件自办、分析工作,提高投诉办理质量。
(四)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估。认真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进行2007年度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工作,研究制定2008年市政府绩效评估方案,扎实推进绩效评估,研究探索垂管部门绩效评估办法,进行党群部门绩效评估试点。
(五)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全省政务公开会议精神,加强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编制行政执法职权公开透明运行图,编制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办事指南和权力流程图,努力实现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动态公开。制定《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和《依申请公开暂行规定》,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依申请公开。
(六)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发布、评标定标、专家管理、投诉管理、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平、公开、公正运作。
第二篇: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2008年工作总结
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2008 年 度 工 作 总 结
2008年,中心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行政服务工作,加快政府转变职能,促进行政服务提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2008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行政审批服务全面提速。2008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 件,办结 件,办结率 %,提前办结率达到 %,完成网上审批 件。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设立行政审批科试点,成立审核审批科,成建制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9月份市建设局、国土局、经贸委、环保局、交通局等5个试点部门行政审批科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是推进审批服务方式转变。认真传达贯彻全省网上审批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建成覆盖市直47个部门、12个县(市、区)和54个重点乡镇的“三明市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与市政府组成部门、12个县(市、区)审批系统无缝链接,形成行政审批服务联动网络,导入电子印章、数字认证等先进技术,解决网络运行安全,实现全自动在线申报、咨询、查阅、审批,网上审批由被动式备忘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提醒服务,市、县2700多个项目挂网对外开展审批服务。三是推进项目审批联审联办。坚持“一站受理、统一组织、多家联办、同时展开、限时完成、加强监督”,大力推进重点项目联审联办工作,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市质监局、林业局等单位主动对接项目审批业务,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一年来,中心组织联审联办事项180多件,召开各类项目协调联办会议30多次,先后解决宁化闽赣大酒店、永安万年水泥、三元 台江大桥等80多个项目在审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六办”“三中心”合署办公一年多,强化行政审批、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绩效评估、资源交易、重点项目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今年对63个市直单位全面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共清权确权5137项;41个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1063项。
(二)效能监察机制健全完善。坚持从组织、制度等方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效能监察力度,提高效能督查效果。一是规范效能督查工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督查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督查原则、督查内容、督查方法、督查要求。二是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完善OA智能办公系统、监控系统、屏蔽系统、影像声讯对话系统和投影显示系统,组建电子监察平台,实现网上电子监察和行政审批服务行为视频监控,46个市级部门单位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督范围,建成对行政服务办事大厅、交易大厅和人事、财政、司法等10个统一受理窗口视频监控点,实现对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督。三是扎实开展效能督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先后对市、区58个单位“窗口” 行业服务情况、防抗冰冻雨雪和强降雨灾害等突发事件、政策落实情况、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开展效能专项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加强重大节日期间明查暗访,重点检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医院、交通、公安、旅游等单位节日期间执勤备勤情况。四是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协调督查。重点抓好对未开工和进度慢的重大项目协调督查督办,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项目报批、项目资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治安、消防等问题,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和落实。
(三)重大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有力推进项目工作落实。2008年重大建设项目65个,计划投资38.33亿元,实际 完成投资27.6亿元,完成计划72%。电力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开工和在建项目成效显著、前期预备项目迅速推进、前期策划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完成责任目标。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三明市重大项目干部管理办法》、《三明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三明市重特大项目考核考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保障项目规范运作和推进落实。二是强化项目协调督办。健全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每季度召开项目组长会议,按计划形象、进度节点对重大项目进行逐月逐季跟踪督查落实,促进重大项目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三是注重项目团队建设。加强项目干部业务培训教育,邀请市委党校、市讲师团等单位领导和相关项目管理专家进行授课,提高项目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加强项目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工作,调动和激励项目干部想项目、抓项目、促项目的积极性。
(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施行。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施行政府信息公开。一是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多次组织 召开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学习培训会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提纲,下发《三明市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意见》,编制《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更新改版三明政务公开网,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确保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加大市、县公务员队伍培训力度,市行政学院把《条例》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干部理论学习主要课程。二是突出办事公开。继续在教育、卫生、供水、供电、供气、公交、邮政、电信、金融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建设、环保、交通、劳动等具有行政执法职能或受委托行使职法权的公 共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订《三明市公共企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领导机制,建立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办事公开水平。三是抓好乡镇政务公开。加强乡镇政务公开工作,抓好永安市大湖镇、沙县高砂镇、大田县上京镇、梅列区洋溪乡等乡镇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建立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统一模式和范本,规范乡镇政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提高乡镇政务公开质量。四是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举报调查制度,出台《三明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三明市关于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的暂行规定》,用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五是建好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公开网站建设,更新改版政府信息公开网,增加在线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增加公开栏目频道, 增加公开功能模块,丰富公开内容,开通三级审查管理、自动生成索引号、自动统计信息,设置“人事动态”、“政务要闻”、“政务公告”等10个版块17个频道,上网点击互动人数180万多人次,收到群众点题674条,建立市、县两级政务网站(页)74个,网上受理事项5万多件。六是落实民生资讯公开。根据《2008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采取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查询、统一服务标准,建成开通民生资讯服务平台,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统一纳入平台,为社会民众提供对外服务,保障群众看得全、看得懂、能监督,及时、准确、真实、全面查询与自己切身相关信息。10月份以来,已发布17类信息21万多条,2万多人查阅个人信息。
(五)政府绩效评估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工作。一是开展2007绩效评估工作。4月底前完成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县(市、区)政府2007绩效评估工作。市政府31个组成部门绩效综合得分较高单位:市人事局、市外侨办、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县(市、区)综合得分前三名:梅列区、宁化县、永安市,两办及时通报2007市政府及其部门、12个县(市、区)绩效评估情况。二是扎实推进2008绩效管理。下发《2008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2008三明市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确定31个市政府组成部门、4个直属工作部门、5个省属单位和12个县(市、区)政府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大田、建宁、尤溪等县将绩效评估延伸到乡(镇)和党群机关。三是跟踪绩效指标完成情况。9月22日至26日,市绩效办组织走访市统计局、经贸委等13个单位,并对市信访局、安监局等6个数据责任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对25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上半年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提出做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公众评议。积极配合省开展公众评议工作,组织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公众评议,下发《关于反馈2008县(市、区)政府绩效公众评议情况的函》,及时通报群众评议结果。五是注重评估成果运用。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将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列入政府自身建设和项目服务竞赛的重要内容,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市直部门的重要依据,2008增加效能建设分值,增设绩效评估分值,增强绩效评估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六)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有序。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由“分散”到“集中”、由“封闭”到“公开”、由“重管理、轻服务”向“重管理、重服务”、由“无力”到“有力”的转变。一年来完成各类交易活动 项,交易总金额 亿元。其中: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招投标交易额 亿元,节省资金 万元,比降 ﹪;土地矿产、产权交易和店面招租成交额 亿元,增值 万元,增值率 ﹪。一是创新交易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综合交易部、统一受理窗 口,着力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关系不清、管办不分”等问题,方便交易主体各方,规范交易管理活动,源头预防腐败发生。二是完善交易监管机制。制定《三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交易流程,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招标程序、统一收费标准,增强公共资源交易的科学性、公正性,确保交易程序和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公平高效。强化资格预审,强化招标公告、强化招标文件备案关,强化招投标企业管理。推进交易信用体系建设,着手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等,遏制招投标市场不正当竞争、恶意竞标、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交易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和部门优势,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范围,严格规范交易活动,改进交易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科技监督作用,应用电子监控、电子屏蔽、电子信息设备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按照程序化交易流程,实现交易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执法监察和综合监督作用,对交易过程监督延伸到对交易合同履约全程监督。充分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审计、监察部门作用,形成有效监管合力,坚决纠正各类不正当交易行为。三是实行公开交易。公开配置公共资源,实行公开招标,公开竞争,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厦工三重公司旧厂房拆除工程,以160万元自行确定招标,群众反映后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以271万元最低控制价,通过竞标以1166万元揭标,增值4.3倍。
(七)效能投诉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机关投诉中心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拓宽效能投诉渠道,及时受理、调查和处理群众投诉,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是建立机关服务“海西”发展效能情况信息点。全市建立机关服务“海西”发展效能情况信息点202个,其中省信息点16个,县(市、区)信息点2个、乡镇信息点40个、村居信息点60个、企业信息点100个,形成效能信息采集网络,对机关服务“海西”发展效能情况进 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效能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机关效能问题。二是建立效能投诉统一受理电话。畅通效能投诉渠道,方便群众投诉,加强对机关效能监督,利用 “自助语音导航系统”,开通统一投诉电话968168,建立机关效能投诉平台。三是加大效能投诉受理查处力度。坚持多渠道受理投诉,加大重要投诉件自办力度,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全市各级效能投诉中心一年来共受理群众投诉 件,应办结 件,实际办结 件,办结率 %。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立案2件,实施效能告诫18人次、诫勉教育19人次,接待群众473人次,办理市领导重要批示件7件。四是开展效能告诫使用情况调研。2008年全市被实施效能告诫 人,其中机关工作人员 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单位工作人员 人,其他人员 人。告诫程序符合规定要求,无超范围使用告诫现象,无随意使用告诫手段问题。五是组织学习效能投诉典型案例。市效能办组织编发典型案例,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和教育,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引以为戒,规范行政服务行为。
(八)管委会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中心管委会坚持从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和作风纪律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教育重点,激发学习热情,坚持每周组织集中1-2次学习教育、每半月组织 “大家谈”、每月进行工作点评等活动,一年来,共组织首席代表、窗口负责人、新入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新流程新操作方法培训、新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共34次,组织“大家谈”和点评教育活动31场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230篇。2008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岗”。二是规范考评考核工作。规范对窗口和工作人员考评考核、37个市直部门项目服务竞赛情况季度考评考核、12个县(市、区)行政服务工作竞赛情况季度考评考核工作,规范对管 委会管理人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员、重大项目工作人员考评考核工作,及时通报竞赛和考评情况,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配合《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单位开展“四个不让”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服务、监督管理的良好形象。省、市新闻媒体播报播发各类信息和专题节目18条次。在全市组织开展“服务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开展县(市、区)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研讨,共收到政务公开论文 篇、向上级推荐 篇;绩效管理研讨文章10篇,向省效能办推荐2篇。建宁县《“绩、效、廉”同考评,“错为、无为”均问责》在全省县(市、区)政府绩效管理研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市效能办《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在中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第150期培训班被评为“优秀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管委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度大,少数部门单位对集中审批服务认识不足,影响办事效率;二是政策落实 “中梗阻”现象仍时有发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三是个别地方和部门对网上审批系统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落实不到位;四是部分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公开不全面;五是重大项目协调督查和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2009年工作意见
(一)认真抓好政治理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充分运用“大家谈”等教育载体,认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理论素质。认真抓好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认真组织机关特色文化教育,提 高全体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增强管委会向心力和活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管委会六支队伍整体素质。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全面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自由载量权,绘制权力流程图,清权确权事项全面公开。进一步推进和应用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扩大系统覆盖面,增加网上审批服务项目,扎实做好与省、市、县网上审批系统链接工作,实现省、市、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联动。全面推行重点重大事项联审联办、跟踪督办制度,对紧急或重大事项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做到特事特办、特事快办,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障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三)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四个不让”服务行为准则,在全市各级机关深入开展“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形象”主题活动,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着力解决执行力、畅通力、行政效率和办事难问题。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立动态效能监察机制,做到提前介入、重点防范、跟踪监察、关口前移,有计划地开展效能监察和效能督查,对缺位者、越位者、乱位者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效能监察工作的严肃性。切实加强各级效能投诉中心建设,加强机关服务“海西”发展效能情况信息点建设,规范效能投诉工作,拓宽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受理群众投诉。
(四)全面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把机关效能作为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设置绩效评估指标,正确把握绩效评估方法,认真组织公众评议,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注重绩效评估成果运用,增加绩效评估分值,强化机关效能考核评比,不断提高机关效能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增强绩效管理和评估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五)扎实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认真搞好乡镇政务公开,大力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建 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公开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认真抓好民生资迅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政府信息发布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建立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和受理机制,维护和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六)有序推进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工程建设交易、政府采购、土地矿产交易、产权交易四个专业中心关系。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度建设,加强综合产易部、统一受理窗口建设,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丰富公共资源交易形式,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建立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开发网上竞标系统,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专家库和诚信系统,确保公共资源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交易。
(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策划、推进、落实制度,认真细化项目责任目标,突出抓好项目前期策划,重点抓好未开工和开工进度慢的重大项目协调督办和跟踪服务。根据重大项目工作滚动开发需要,适时增加、调整、充实项目团队和工作人员,认真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加强对重大项目工作考核考评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组和干部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想项目、抓项目、找项目、策划项目的积极性,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速前进,又好又快发展。
(八)加强管委会队伍建设。坚持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一干部职工思想,用科学服务观指导审批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业务教育,激发全体人员工作热情。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争创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突出求真务实,建设高效服务中心;突出提高效率,提高创新力、执行力、行政效率;突出依法依规,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行为;突出廉政建设,树立公正、廉洁、为民服务形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和谐中心建设,增强中心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整合行政资源合署办公的作用,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职能,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年,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全省政务服务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全市作风效能建设“三三三”工程目标任务,以开展第六届“双十佳”主题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行政服务改革创新
和提档升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至12月底,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879980件,日均受理办件3548件,承诺件承诺期内提前办结率为97.52%,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中心先后荣获“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优胜单位”、“苏州市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单项奖”、“市电子政务优秀项目资源共享奖”、“苏州市十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苏州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心的优质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通过全面创新工作机制,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1.大力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确定**年为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年”,出台《苏州市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意见》,从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标准、加强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内容,深入推进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二是补充制定了《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工作标准》第四部分信息化标准,推进全市行政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进一步提升全市行政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三是对全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工作亮点,分析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为下一步深化全市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2.全力推动窗口服务创新。中心坚持创新和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环保局等窗口进一步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助力政府惠民工程;由商务局牵头、相关七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通过联合办公、集体会审等形式,顺利完成了**年检任务;公安出入境窗口配置自助填表机,通过直接读取居民身份证信息即可轻松完成申请表打印;财政局窗口实行午休时间电话咨询值班制度;交通运输局窗口在全省率先将交通路政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中心窗口审批服务中;卫生(食药监)局窗口探索建立首席咨询员制度;工商局窗口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提供政策指导、全程介入、事后跟踪服务,在最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完成设立申请;地税局窗口实行纳税人信息推送确认制,大幅提高设立、变更事项的办税效率;市容市政窗口进一步简化临时性占道审批手续,完善事后监管机制,提高行政服务质量等等。
3.积极优化窗口服务机制。为努力解决办事群众反映的“跑了多次补材料”的情况,中心组织开展了“一次性书面告知”专项督查,制作“一次性告知书”样本,督促窗口熟练掌握部门审批业务,认真落实“一次性告知”和“补(退)办件书面答复”制度。同时,中心积极对窗口服务机制进行优化,针对车购税缴税方式改革,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窗口遇到的问题,确保便民缴税举措的平稳实施;针对一季度消防窗口办件量较大的情况,在消防支队的重视下,窗口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办事群众排队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为优化证照拍照处的秩序,中心积极协调相关机构增加工作人员、添置必要设备、细化拍照流程和宣传标识,收到初步成效。
二、通过全面融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
1.做好行政审批系统升级改造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专题联席会议精神(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116号)和《全市作风效能建设工作要点》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中心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中心在学习周边城市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最新要求,制定了行政审批网上运行平台建设方案。同时,中心会同市发改委、法制办、政务公开办多次协商讨论权力库运行机制,并最终确定相关流程,从中心未来发展方向出发,科学规划行政审批系统平台建设,会同各窗口部门、软件公司做好各部门软件接口和数据对接工作。
2.完成智能导服系统二期项目和公共资源交易网的上线运行工作。为应对市民和企业对信息查询方式多样性、提供内容丰富性以及系统使用智能性的要求,中心建成了智能导服二期项目,同时,通过建立知识库和前端智能搜索引擎,使应用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由中心负责搭建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涉及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水利工程招投标、交通工程招投标、土地交易6个板块的交易信息和服务内容集中到一个网站,统一对外发布交易信息,网站的运行对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规范、公正、公开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审批数据共享平台”应用
。中心在工商局、卫生局、文广新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等部门窗口的支持配合下,对“审批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研,着重分析了该平台自启用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问题,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窗口实际业务,提出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完善“内资企业设立登记数据共享平台”,及搭建“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数据共享平台”做好
基础性工作。同时,为落实“审批数据共享平台”工商数据扩面工作,中心及时调整审批平台和接口的相关功能,目前工商开放数据已扩展到大市范围(除园区和保税区)新设和变更类企业信息。
三、通过全面开展事项清理,审批服务进一步通畅
1.及时调整审批事项。《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市级法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文件公布后,中心及时根据文件公布的事项目录,对所涉及的18个进驻部门,98项进驻事项全面梳理,并根据梳理结果对进驻中心事项进行相应的新增、取消与调整。针对文件中明确的新增事项,按照“应进则进”原则,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吸纳进入中心办理。截至12月底,中心进驻事项总数为466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共计338项,较调整前减少了40项,精简率达10.6%。
2.全面清理收费项目。按照今年2月市财政局和物价局联合公布的《苏州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中心及时通知相关进驻部门窗口,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并指导进驻窗口认真核对本部门收费项的依据、名称、标准等具体内容,涉及取消、变更收费项目的,一律按照《目录》进行调整规范。经认真核查,共有涉及6个进驻部门、10项收费的相关内容与《目录》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各相关窗口均已完成调整变更工作。
3.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今年以来,中心对各部门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摸底,发现进驻事项还存在“领导现场审批不能落实”、“两头受理”、“明进实未进”或“窗口受理、部门送达”等情况,为此通过主要领导上门走访、开座谈会、深入了解窗口运行情况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两集中两到位”的落实力度。如交通运输局将“船舶法定检验”等3项许可事项及配套收费正式纳入中心办理,结束了“明进实未进”的“小中心”时代。国土局事项“行政划拨土地抵押”改变长期以来“两头受理”的操作模式,真正实现在窗口受理和送达。
四、通过全面加强内部管理,服务形象进一步提升
1.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论坛。为加强业务交流、提高服务能力、营造和谐氛围,经前期征求意见,在各窗口的支持下,中心组织开展了“政务服务之声”论坛。定期邀请熟悉审批工作、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一定研究的窗口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将其所在部门业务与相关宏观政策,通过讲座和座谈交流的形式进行解读,并现场解答参加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今年以来,已分别邀请发改委、工商局、市容市政局、气象局、地税局窗口负责人作了讲座,取得了较好反响。
2.推进行政服务争先创优工作。一是组织召开作风效能建设推进会,研究部署中心作风效能建设相关工作,交流窗口工作先进经验。二是组织召开全市行政许可服务工作会议,推广公安行政许可服务支队的先进做法,深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提升行政服务工作水平。三是落实党建要求,在全体党员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深入推进“政府之窗、百姓之家”行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品牌创建促工作提升。
3.推进考核监督各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第六届“双十佳”主题活动,进一步动员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率先争先意识,强化措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工作水平。二是细化双月度考核细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双月度考核评分细则》中各项加分内容进行调整。三是进一步落实苏州阳光便民“寒山闻钟”论坛工作要求,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处办力度,努力做到件件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四是对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进行具体部署,认真查找问题,完善各项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四篇: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县行政服务中心自2004年7月22日正式揭牌成立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项目进驻。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由县政府办牵头,县
编办、法制局、物价局、乡企局等单位组成项目审核小组,依据《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县行政审批、收费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清理,核定全县审批事项375项,审核上报事项161项,收费项目224项,经县政府审核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244项,审核上报事项118项,收费项目124项。进驻中心单位33个,设置窗口32个,窗口工作人员64人。
(二)办公机具配备。根据办件业务工作需要,行政服务大厅各进驻单位窗口需配备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电话等办公机具,林业局、农机局、卫生局、建设局等大多数单位能够按照要求配备。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交通局服务窗口未实现系统内联网办公;安监局、消防队、气象局、公路局、文化局等服务窗口未配备办公机具。公安局、商务局等单位服务窗口办公机具配备不全。
(三)办件、收费情况。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整体运行比较顺利。2004年8月至12月,共办理审批事项8743项(其中,即办件8469件、承诺件239件、上报件10件、退回件25件、联办件8件),已办结8590件,办结率98.2,收费102万元。日平均办件100余件,日平均收费6667元,日最高办件近2000件,日最高收费10万余元。办件最多的窗口单位是卫生局,累计办理2364件,办件最多的审批事项是从业人员健康证,已办理1085件。收费最多的窗口单位是建设局,累计收费39万元,收费最多的项目是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已收费36万元。2005年元月至4月,共办理审批事项11618项(其中,即办件11616件,上报件2件),办结11616件,办结率99.9,收费114万元。服务大厅受理群众咨询15000余人次,收到感谢信30余封、锦旗10面。
二、主要做法
(一)抓进驻,落实项目。一是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在借鉴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把与群众、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联系密切的审批事项、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审核,确定进入服务大厅的审批、收费项目,行文下发各进驻单位,全部纳入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二是上门协调,督促进驻。监察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组成三个督查组,深入到进驻较差的单位督促落实项目进驻。三是弘扬先进,鼓励进驻。通过电视、会议、印发工作通报等形式,对进驻较好的单位进行宣传,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推动项目进驻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县纪委下发《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工作纪律》,明确进驻要求,强化项目进驻工作。
(二)抓机制,理顺项目。一是制定“六项”公开制度。即公开审批范围、审批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收费标准、承诺时限。组织编订《服务指南》,方便服务办事群众。二是制定“六制”办理制度。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各类事项扎口收费制,明确进入服务大厅审批、收费项目办理办法。三是制定“六件”管理制度。对即办件、承诺件、退回件、上报件、补办件、联办件实行分类管理,规范运作。四是制定项目联审联办制度。明确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窗口单位审批项目、职责及办理程序,提高办件效率。如去年车站双龙纸箱厂扩建项目涉及12个职能单位、16项审批事项,中心收到企业申请后,立即召集相关窗口负责人联审会议,明确了各窗口的审批事项及办结时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选址意见、项目环评、文物勘探、立项等审批手续,受到了业主的好评。五是制定收费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进驻单位使用票据核领程序,规范进入和未进入服务大厅收费项目使用票据范围,理顺收费项目票据使用机制。
(三)抓管理,服务项目。一是加强学习。每周一上午召开主任办公会,下午召开中心办公室全体人员及窗口党支部成员会议,每月第一周一下午召开窗口负责人全体会议,集中学习、交流经验,并进行业务及电脑基础知识闭卷考试,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二是广泛宣传。在县电视台制作流动字幕、编印中心简报、印制窗口服务告知单等,广泛宣传中心的服务宗旨、办理事项,扩大影响。三是抓好安全。中心办公室和窗口工作人员夜晚和休息日分组轮流值班,确保服务大厅安全。同时,制定雷雨天电脑防护措施、电脑网上安全防护措施及消防、治安安全措施,强化安全保障。四是严格考勤。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一日四次签到、签退,中间抽查,每月汇总出勤情况并每周在大厅内公示一次,每月向原单位通报一次,每季度向县四个班子领导和垂
直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一次,并将考评情况计入窗口和管理人员年终考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和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五是搞好服务。设立咨询台,为服务对象答疑释问;印制服务告知单,及时指导办事群众办理事项。制定服务工作制度,明确服务态度、语言、仪表等行为规范,树立中心良好形象。同时对大厅环境卫生实行中心四个科室及大厅工作人员五个组分包责任制,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六是实行分级管理。对服务大厅实行中心管理人员、主管领导分包窗口和监察部门分级管理责任制。对违反中心管理规定的窗口人员分别给予个别谈话、通报原单位、监察部门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四)抓监督,规范项目。一是强化内部监督。要求窗口单位严格按照“六制”办理、“六件”管理、“六项”公开进行审批、收费,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强化政纪监督。认真落实遂纪发〔2004〕20号文,切实加强对进驻项目和服务窗口的监督检查,对项目应进未进的、授权未到位的、回原单位两头审批的或乱收费的,监察部门及时予以查处。三是强化法律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进驻单位行政审批情况开展视察和评议活动,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诚心接受,及时整改,推动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四是强化行政监督。认真落实遂发〔2004〕16号文件,将进驻单位的窗口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监控。五是强化社会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投诉电话、走访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对服务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切实加强群众监督。
(五)抓争创,办好项目。一是开展文体活动。根据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年轻、上进心强的特点,开展了象棋、乒乓球、书法、元旦晚会等文体活动,激发中心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开展争创活动。每月评选红旗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发放流动红旗,并以中心工作简报形式予以通报表扬,激发窗口人员的工作热情,涌现了林业局、农机局、建设局、卫生局、工商局等先进窗口和林业局窗口王艳丽、农机局窗口田红鑫、卫生局窗口崔贺梅、人劳局窗口魏喜峰、建设局窗口魏民、卫生局窗口李清广等先进个人。三是开展考评活动。根据外地经验,结合中心实际,制定了行政服务中心考评办法,对窗口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三、存在问题
(一)进驻单位领导重视不够。部分进驻单位领导对服务窗口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对其单位窗口的项目进驻、人员选派、设施配备、窗口办件工作消极应付,不能按要求定期到服务大厅窗口指导工作,窗口工作人员随意调换,项目审批仍在原单位办理,窗口设置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直接影响服务大厅整体工作运行。
(二)人员、项目进驻不彻底。全县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单位32个,目前实际进驻29个;应进驻工作人员64人,实际到位52人;应进驻审批事项375项、审核上报事项118项,收费项目124项;目前实际进驻审批事项42项、审核上报事项5项,收费项目29项。审批收费专用印章交付窗口管理使用的单位3个,未交付窗口的8个。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电话等办公机具配齐的单位16个,未配齐的单位15个。
(三)票据管理办法未落实。服务大厅财政窗口不能核领票据,造成70项已行文进驻大厅收费项目及对应98项审批事项无法进驻服务大厅或两头办理。
(四)硬件设施不配套。一是服务大厅未组建局域网,各窗口电脑未实现联网,影响联审联办项目办理和工作效率。二是大厅内没有配置电子查询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工作人员无停车棚。三是中心办公室没有传真机、复印机、档案柜、沙发等必需办公用具。四是中心没有配备交通车辆,无法对联办项目现场勘察。
四、建议
(一)加大进驻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的规定加大对进驻工作和进驻单位行政效能的监察力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县监察局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对进驻窗口单位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近期县委、县政府召开进驻会议,对进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责任,限期整改。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坚决予以严肃处理。
(二)规范票据管理。严格按照遂政文〔2004〕49号文件规定,借鉴我市驿城区、泌阳县、平舆县、西平县等兄弟县区票据管理经验,结合我县实际,落实行政服务大厅票据管理办法,大厅财政窗口应向进驻单位窗口核领票据,通过票据核发监管,应进服务大厅的项目必须进入。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拨付必需经费。一是借鉴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本市其它县区及外地经验,给予窗口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是落实中心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及设施配套费,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水电费按实际需要列入预算,设施配套费分批解决,保证日常工作运转。
(四)完善配套设施。一是急需解决服务中心供水设施、停车棚。二是配备传真机、复印机、速印机、档案柜等必需办公机具。三是服务大厅内实行电脑联网、配备桌椅、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四是印制《服务指南》,方便办事群众。五是配备交通车辆,解决窗口联办审批事项、现场勘察等问题。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第五篇: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xxxx年,xxxx行政服务中心打造出了“三集中三到位”与网上办理率同步抓,服务和管理两不误,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齐兼顾,队伍素质、思想、作风、廉政建设不“掉队”等新亮点、新优势。
一是不断完善“三集中三到位”的审批服务格局,确保了涉企审批事项100%进驻,保障了“五项指标”的全面落实,逐步完善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二是通过标准化管理,保障各项服务的制度化开展。将各办理事项的内容、依据、服务范围、办理程序、办事制度、服务标准、时限要求及审批结果以及相关的投资优惠政策、措施等,以标准形式向社会、企业、投资者及群众公开,真正形成了科学、完整、系统、权威的标准体系。
三是拓展完善“一网式”的行政服务手段。xxxx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xxxx府办及xxxx经信局、xxxx编办等部门,开展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xxxx分厅的事项梳理、确认、进驻、调整、培训、宣传等建设完善工作。
四是抓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这一民生工程。挖掘服务深度,延伸服务广度,建立起了快捷的横向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提高了热线事项的流转、办理速度。
五是落实停车场建设,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停车难问题。
xxxx工作思路
一是创新审批模式,全力配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流程再造。
二是创新为民服务方式,服务领域“伸向”民生。配合“xxxx两建办”建立全省12345统一话务平台,建立消费者维权申诉和经济违法行为举报热线,做好我xxx统一话务平台的改造扩容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话务接收平台、网上受理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健全监察平台,强化数据信息网络分析和信息共享功能。
三是创新网上审批服务,加快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业务系统与省网上办事大厅的对接、优化服务事项。
四是优化事项进驻,抓好“三集中三到位”落实。五是优化资源整合,研究将xxxxx政府服务热线,以及xxxx直有关部门的专线整合到xxxx热线中心,形成全xxxx统一接听,统一调度、统一分发的平台。
六是优化政务服务体系,配合做好行政服务事项的培训工作,推动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务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