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7:0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篇: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

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学年,运训09级一部团总支在运动训练学院党总支、分团委书记及年级辅导员的领导下及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紧密围绕本年度年纪中心工作,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青年团员和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

我年级团总支针对运训学生的特点,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拓展教育。

按期举行各项活动,将共青团工作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团、学干管理与团日活动有机结合,踏实严谨,新颖高效,效果显著。在新学期初,我年级团总支组织各文化组团支部书记召开团支部书记大会,会议主要对我年级团总支过去一学期的工作做了简短的回顾,肯定了各组团支部所做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勤劳刻苦的学习作风,真正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一切为学院、为同学们服务,在工作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并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了认真的部署,对推优入党、新团员发展、班级团支部思想教育、自身专业学习等工作做了思想动员,并叮嘱同学们加强自身安全防患意识,确保全体同学在校安全,同时积极关注近期召开的两会。

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3月16日下午2:00,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以“学雷锋,做好事”为主题的环卫校园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做事,体验到了集体劳

动的快乐,宣扬了我年级青年活动的开展,这将鼓励我们开展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全国两会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圆满举行,在院系党总支的号召下,3月19日晚,由年级团总支学生会主办的学习“两会”活动在年级办公室13栋418举办,09一部级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共20余人共同观看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本次会议使各位学生深深懂得了关注国家事务的必要性,懂得了自己对家庭、对年级、对学校、对社会的那一份职责。

二、组织及干部队伍建设

我年级团总支发扬09学年的良好习惯,每2周按时召开团总支例会,在例会上总结两周内的工作情况,并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层次,有重点,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成绩。

在每次年级及学院大型活动中,我09一部团总支及时召集各班级团支部书记召开支部书记会议,重点部署相关工作安排,及重大活动的布置。每次列会中,首先总结前期工作成绩及挑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布置工作任务,让每个团干部了解工作重点从实际出发,再次由团干部说出自己工作的存在的困难与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好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互相交流,增加友谊。

三、规范团干工作程序 抓好推优工作质量

1、规范团支部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团支部是最基层的组织,它与团员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团工作的显示终端,直接关系到团总支工作的成败。我年级团总支为了便于开展各项团日活动,同时也为了便于管理,在新生中强化了团支部,并明确了团支部的各项职责及团支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分工。并且,为了调动各团支部的积极性,更有效的管理团支部的工作,我年级团总支还定期开

会总结,做到赏罚分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更多的锻炼平台,让优秀学生真正意识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并做到先进带后进,最终达到共同优秀。

2、规范发展新团员,加强团员队伍建设

发展新团员,吸收优秀分子,在开学期间,我年级团总支做海报宣传团的知识,积极吸收入团积极分子。为了让优秀的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

3、以推优为契机,加强团组织的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院团总支特别重视推优工作。为了能更好地让先进的团员加入到党的队伍中去,为党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同时为了能在广大团员中形成积极创优的良好氛围,我年级团总支在征得有关负责党支部的老师、分团委书记、宿管中心及同学们的意见下,充分推敲,向年级公示,严格按照校团委推优细则对分院优秀团员进行考核。学院团委制定的推优细则明确了推优的对象、推优的目的、过程等,使推优工作从条文上规范化,透明化,民主化。我年级团总支对团支书进行了推优细则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推优的细则,使推优工作能顺利地展开,并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召开班级团支部团员大会,选出优秀团员。最终使推优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落到实处。我09级一部团总支选拔8人为优秀团员,并推荐其为优秀团员入党推荐对象。

四 组织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我年级团总支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的特点,进行了学生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商务院团总支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总支学生会新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使我院学生工作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以适应时代的新思想、新育人方针。

目前我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机构科学健全,与其他学生会密切配合,独立开展工作,效果明显。我年级团总支关心学生干部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并大力支持学生会开展工作。建立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本学期学生会干部无违纪事件。

五、完成上级组织工作任务

我年级团总支及时做出完备的年度计划,总结以及主题教育方案。积极认真的完成了校团委级分团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六、团费收缴工作

今年我们按时完成了团费收缴,并按期向分团委上交团费243元,具体情况另附表格。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开拓未来。在本学年里我年级团总支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新的学年里,我09级一部团总支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工作全面推上新的高度,争取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

二〇一零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运动训练学院09级团总支工作计划概要

运动训练学院09级团总支(2009—2010学年)

运动训练学院团总支2009-2010学年工作计划

展望新的学年,在校团委及院党总支的带领下,我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将继续构建“和谐校园,和谐运训”的主题下,不断提高广大团员素质、壮大团员队伍、树立团员良好形象,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实现团总支宗旨。为了顺利开展团学工作,团总支对2009—2010学年工作做如下计划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年级工作思路,积极配合学生会各部门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积极配合学生会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组织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在推进年级及院系在各项改革过程中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

二、团组织机构制度建设

本学年,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组织机构进行了进一步健全,团总支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一> 机构建设

团组织机构: 团总支书记:于 杰 副书记:龙 甜

各文化组团支书:1组:陈

2组

晨 3组

驰 4组

伟 5组

凯 6组

斌 7组

贾帅玲 8组

李思源 14组

杰 15组

阳 16组

罗江彬 22组

杨槟羽

<二>工作制度

1、团总部书记

(1)、负责召集支部团员大会和支委会。

(2)、根据支部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做好总结工作。

(3)、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认真安排上级团组织的任务和本支部的工作。

(4)、抓好支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督促帮助个委员做好分管的工作。(5)、及时将本支部的情况上报上级团委。

2、团总支副书记

<1>具体负责对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新团员的意见并具体办理接受团员的手续。

<2>收集整理团员模范事迹,建议支委会对团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违反团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处理意见。

<3>搞好团员统计按时收缴团费。

<4>配合书记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

<5>针对团员的思想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3、文化组团支书

<1> 团支书应及时了解掌握本组团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 团支书应与团总支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年级团学建设。

<3> 团支书应与辅导员保持经常的联系,并获得辅导员对工作的了解帮助。

<三> 工作纪律

<1>本团支部成员必须以身作则,按时上课,严禁无故迟到、旷课,旷课。团总支书记要按照上级团委指示定期召开主题团日活动,各文化团支书要做好配合工作。

<2> 团总支副书记要按照上级团委的指示做好板报宣传工作,做到及时、认真

<3> 各文化组团支书要积极收集整理本组团员的优秀事迹,及时上报团总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团员给与表扬奖励,并由团总支上报上级团委给与表扬。

三、工作任务

<一>常规工作方面;

1加强对团员学生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工作,让团员学生真正成为其他学生的优秀典范和楷模,并能主动帮扶其“他学困生”,同时做好那些“蜕化”的团员的转化工作。

2及时收缴本年级团费,做好收缴记录,并及时上交分团委组织部。

3积极吸收一批先进的、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到团组织中来,严格履行发展团员的手续,发展新团员

4要做好团员日记工作。在团员日记中观察、发现到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与同学沟通。

5要做好学院、分团委布置下来的各项活动。要注意与其他年级团总支的经验交流。同时也要注意与院系领导、辅导员老师的工作交流。

6注重团总支内部建设。明确团总支各职位的指责和工作。提高个人人的思想素质,学会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工作。

<二>活动方面

在活动方面,要提高活动的质量、效果和影响。其中在活动影响方面不仅仅注重对本班同学的影响,有可能的话要提高本班在系、院乃至学校中的活动影响力。要凸现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着力重点办好几次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如下: 1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倡导“健康上网”、“青少年远离毒品”、“男女生交往不超越同学界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组织早操活动,规范周一升旗制度,周五卫生检查活动。3利用“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一二·九”运动、元旦等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纪律观念。

要求:在活动中应该做到“三好”,即实现策划好,活动组织好,事后总结好。在活动中应该职责明确,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到本次活动的目的和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思想的到升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指导年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方面

1、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评优、表彰工作,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保证我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其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

总之,本,运动训练学院团总支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加强团员的管理,树立和巩固团员在学校中的先进地位;继续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争为年级德育工作服务,不断提高团员素质,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

2010年3月15日

第三篇:运动训练

试述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的优势及不足。

答:“举国体制”是指我国政府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采取行政手段整合全国体育资源而形成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优势:“举国体制”的产生是在整个国家处于完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这种国家宏观管、办体育的制度具有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重点项目的形成优势,攻击尖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作为整体的中国体育树立了在国际体坛的形象,树立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举国体制的理念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形成了“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三级训练网,从管理体制本身而言能够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全国各区域各有侧重、各取所长、协调发展的竞技运动项目合理布局,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地发挥了各地方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成效显著,后备人才培养充足,使我国高水平竞技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不仅一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而且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这种以政府投入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突出表现出三个优点:其一,便于体现国家意志,政府相关部门可将人、财、物力集中,保证重点投入,为运动训练提供优越的条件;其二,由于该体制层次分明、层层衔接,能有效保证运动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并在比赛中出成绩;其三,该体制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

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以政府行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虽然有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体育健身娱乐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体育需求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金牌体育”和“功利性体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步入体育强国的主要障碍,传统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强国的历史要求,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

(1)举国体制的功利化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宗旨之一,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举国体制”则过分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突出国家利益的绝对性,似乎体育比赛是国家的一切,任何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必须服从所谓国家利益的大局,在这种体制下有些体育部门形成了绝对权力,在所谓国家利益的幌子下,往往喜欢把一些问题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违背了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损害了运动员的利益。与此同时,过多依赖政府投入,必将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而社会力量未能充分利用,制约了社会群体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广泛参与。

(2)举全国之力打造竞技体育,从体制和思想层面影响大众体育的发展

体育运动旨在参与,体育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正如我国体育的根本目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无论是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其目标不是只有少数高尖人才去争金夺银,为国争光,而是要让全体人民能够享有体育的功能和魅力,为所有的人提供参与、健身、娱乐的机会,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的人们都去参与体育锻炼,参与全民健身,使国家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而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主要目的则是纯粹的为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展,为国家尽快解决体育的某些重大突破任务,为达到竞技运动的政治功能,而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所形成的体育事业组织与项目管理体制,只为追求名次和奖牌,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发展不仅会在体制上强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改革和转变,而且也从思想上桎梏了大众体育的根本理念,由于其机制不灵活,不能与市场经济较好地融合,其发展已经推动了动力和活力。

当前,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是奥运会,而奥运项目几乎全是西方运动文化的产物,因此,要向奥运文化靠拢,就得放松或放弃对祖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提倡,或者把祖国运动文化按西方规范改造。为了向奥运会靠拢,就得突出那些预计可获得奖牌的大项目或大项中的小项目,势必放松或放弃一大批人民群众已经或正在开展的运动项目,缩小了运动项目的活动范围,减弱了丰富性和普遍性。这样,脱离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动基础,变成了社会超前的产物,导致了我国人民运动生活的颓变。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在社会上难以受到重视,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社会基础,使许多所谓的奥运会项目几乎在民间失去了阵地。对此,从历届奥运会奖牌分配表即可略见端倪。

(3)脱离了教育体系,脱离了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以至于整个国家忽略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能力培养。运动员从进入专业队起,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训练上,忽略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课及其他生存技能都很少触及,导致我国运动员虽然有较高竞技水平,但整体素质缺失,自我生存能力低,最终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成为难题。

(4)管理体制僵化,制约体育事业整体发展

举国体制的管理形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日益僵化,难以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政府的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的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下级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过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同时,必然会限制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从而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弊端。试比较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答:首先,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是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过程中科学化训练的重要体现。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强调训练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适用于各层次训练的要求,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则主要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其次,二者在训练依据、安排特点和功能方面存在以下异同:

1、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的依据、特点、功能:

(1)依据:训练周期的划分主要依据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和重大比赛时间、日程安排、以及超量恢复理论、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生物节奏变化的规律、运动员个体学习、工作、生活的安排,同时要兼顾商业赞助的要求。

(2)特点:准备期很长,负荷量大,强度偏低,比赛较少,不具备专项训练的特点,容易使运动员出现疲惫状态,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恢复速度很慢,出现超量恢复的时机难以精确的控制,不利于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重大比赛,更不适应新竞赛体制。

(3)功能:周期训练理论按生物学的观点,将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阶段,于此对应的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准备期着重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要求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恢复期主要以消除疲劳,积极恢复为主要任务。各时期的任务明确,有利于教练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期系统训练,有利于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2、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依据、特点、功能:

依据:与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基本相同,但更多地是考虑运动员高水平竞技阶段的特殊性。

特点: 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3-4 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不超过2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扳块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练效果。这就是“板块结构”核心的设想。

3-4个这样的板块构成了训练准备期,同时在年训练周期中,完成不同的训练负荷和目标的转换、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准备、潜力的挖掘,完成赛事。在“板块结构”理论中,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主要的基础训练(如最大力量)。因为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中,日常训练的刺激已达不到对运动员的强度要求和兴奋点刺激,这就势必通过比赛来实现。“板块结构”训练安排的系列成效将通过训练的置后效应以及身体器官的适应性来实现。

功能:“板块结构”的3个阶段包括:

(1)增长阶段:提高基础能力,有氧,最大力量和基本技术;

(2)转换阶段:提高专项能力,器官潜力的挖掘。主要发展专项耐力、力量耐力、专项技术的准备;

(3)目标实现阶段:保持专项快速力量的最高水平状态,做好赛前准备。

理论界通过实践证明: 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更能体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融合更加完美, 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选择更加科学、精确。

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是现代训练的一种方向, 也是一大特点。而运动量小、强度大, 有利于运动员的机体和神经保持足够刺激, 保持最佳状态, 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发展的新方向。你认为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

运动技术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运动员取得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发展运动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关键环节。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环境、地域

文化、区域运动技术传统、不同时期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诸方面的影响。

从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看,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两大方面:

1、主体原因包括:(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运动感知能力,如时空、速度、方位、本体感受等能力;(4)运动员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及其协调能力;(5)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体原因包括:(1)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等硬件设施的保障。

从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看,除上述主客体原因外,还存在一些直接、间接的影响因素。如:

1、社会文化与民族特质。社会文化对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文化

与民族特质对区域特长技术的影响,如亚洲排球对快、灵、变的技术追求与欧美排球对高举高打的强攻型打法技术的崇尚,表现出亚洲运动员的民族文化与身心特点区别于欧美运动员的特点。

2、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北欧冰雪运动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领世界各

国冰雪项目技术的发展。

3、区域传统运动强项的发展水平。如东亚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等灵巧类项目上的技术发展,决定了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果没有技术打法的创新和发展,其优势必将受到挑战。

4、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影响。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能够在更加精

确的水平上对技术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上更加准确高效,这对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必要保障。

5、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竞技运动所依赖的场地、器材、设备的更新

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各类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与之相应的运动技术的提高。如:塑胶跑道的使用推动了田径运动各项目群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碳素等高科技合成材料的应用,使运动员得以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

6、高水平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为促进体育表演业的市场收入水平和职业

运动员的优势地位,高难、优美的运动技术更多地融入运动技术之中,结合运动员本身特点的各类特长技术、绝招技术成为制胜和增加观赏性的技术重点。

第四篇: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起源: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

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 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经济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取胜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同时,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而运动成绩也只有在专门组织的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又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

运动成绩释义

运动成绩是运动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赛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这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竞技能力的定义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

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竞技能力。因此,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也常用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来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构成因素竞技表现

体能力量、速度、耐力

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

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预对手、影响判定

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运动智能知识运用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据刘大庆,田麦久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时普遍存在的。

但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有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触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物后勤管理。

基因是人类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

选拔优秀运动员的目标是选出那些生活年龄与生物年龄相一致(或偏小),而形态、技能、素质、心理、技术、运动成绩等确实是某一个生物年龄中水平较高者。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竞技需要原则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是指,运动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贯彻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贯彻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正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办法。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

相同点:

目的相同;方法是认识总结,手段是具体操作;运用同一种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手段; 方法的描述是定性的,手段的描述是定量的。

不同点:

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如重复

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的表述通常是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1)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再进而区分,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

(2)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等

(3)依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4)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特点,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

(5)依训练时不同外部条件,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1、模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表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为: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结构:

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件组成。

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

2、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编制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构件:程序训练法有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砖、训练方法四种构架组成。

特点:

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定型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特点。

运动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1、分解训练法(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重复训练法(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4、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持续性训练法(短时间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长时间持续训练法)

持续性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7、循环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8、比赛训练法(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法、适应性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第五篇: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1、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2、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4、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2、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3、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5、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3、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4、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6、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下载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动训练学院09级一部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5篇材料)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2007-02-06 09:53:36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 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

    运动训练学笔记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

    运动训练读后感

    运动训练学读后感 田麦久主编的、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运动训练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吸收和思......

    运动训练学试题

    运动训练学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竞技能力;运动成绩;训练规律;高原训练;制胜规律;变换训练法;模式训练法;力量素质;动作速度;竞技战术;技术风格;运动技术;协调能力;专项训练; 简述题 1、竞技......

    运动训练学2013年

    运动训练学2013年(第3卷)第28 期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5 1 重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极为强调对抗和进攻的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总结

    竞技体育的源起: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一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