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迪民宗发[]2号《关于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按照有关要求,县民委于2月19日至29日在县镇开展了关于回族居民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以深入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回民基本情况
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
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东南部与本县羊拉乡、奔子栏镇相邻,西部接云岭乡、西北连佛山乡、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东西靠云岭山脉,是一个典型的雪山峡谷镇。镇辖墩合和阿墩子两个社区,巨水、阿东两个村委会,37个村
民小组,6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7886人,镇的回族都居住在阿墩子社区,共36户,173人。长期以来,镇的回族居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与当地的藏族群众和谐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
二、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历史渊源
在走访当地回族居民的过程中,据介绍,县镇附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后来,矿洞倒塌,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部分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有些人就在镇定居下来,伊斯兰教就在这时传入。镇的回族主要有马姓、海姓、杨姓、蒋姓。每年阴历正月,镇的回族同胞,都要到镇北部的马鹿场银矿遗址,进行祭吊。由此可以看出,的伊斯兰教,是从汉地传入的。县镇有一座清真寺,是迪庆州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据说,在清朝雍正年间,定居镇的回民,在古城址有一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后被山洪冲毁。现存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回民铁朝贵等人,于咸丰十年呈清真寺楼房三间给地方头人,以示归顺,经镇回民历次维修扩建,至民国年间,清真寺有木结构楼房一院,内有经堂、阿訇居室及活动室。寺内有雕梁画栋,是县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民国末年多次被占用、毁坏。至“文革”期间,遭到彻底毁坏。1987年,经迪庆州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并退还信教群众。
三、镇回民的风俗习惯
县镇回族的迁入,使他们融入到了当地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活中,生产、服饰及语言均与藏族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至今保留着不食猪肉、讲究清洁、丧事不铺张的传统习俗。当地的回族群众虽然与藏族在生产、服饰及语言上相同,但丧事与其它民族有不同之处,土
葬时,棺材在尸首入土前安装,用白布裹尸平放于细土上,周围用木材搭成棺材,垒石成墓。
四、镇回族居民的宗教活动
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日常宗教活动都在镇的清真寺进行。清真寺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有住寺“阿訇”,负责寺内的教务,并教授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以后,每年开展三次宗教活动。按照伊斯兰教历,每年的阴历正月前后,举办“开斋节”;阴历五月前后为“古尔邦节”;阴历七月前后为“圣诞节”。的伊斯兰教信徒由于长期和藏族人民和睦相处,所以也尊重藏传佛教,也参加藏传佛教的一些宗教活动。
总之,县镇的回族居民,从迁入到以来,世代与的藏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他们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乡镇协调民族关系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迪民宗发[2008]2号《关于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按照有关要求,xx县民委于2008年2月19日至29日在xx县xx镇开展了关于回族居民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以深入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回民基本情况
xx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东南部与本县羊拉乡、奔子栏镇相邻,西部接云岭乡、西北连佛山乡、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东西靠云岭山脉,是一个典型的雪山峡谷镇。xx镇辖墩合和阿墩子两个社区,巨水、阿东两个村委会,37个村民(居民)小组,6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7886人,xx镇的回族都居住在阿墩子社区,共36户,173人。长期以来,xx镇的回族居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与当地的藏族群众和谐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
二、xx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历史渊源
在走访当地回族居民的过程中,据介绍,xx县xx镇附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后来,矿洞倒塌,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部分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有些人就在xx镇定居下来,伊斯兰教就在这时传入xx。xxxx镇的回族主要有马姓、海姓、杨姓、蒋姓。每年阴历正月,xx镇的回族同胞,都要到镇北部的马鹿场银矿遗址,进行祭吊。由此可以看出,xx的伊斯兰教,是从汉地传入的。xx县xx镇有一座清真寺,是迪庆州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据说,在清朝雍正年间,定居xx镇的回民,在古城址(铺子农)有一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后被山洪冲毁。现存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xx回民铁朝贵等人,于咸丰十年(1860年)呈清真寺楼房三间给地方头人,以示归顺,经xx镇回民历次维修扩建,至民国年间,清真寺有木结构楼房一院,内有经堂、阿訇居室及活动室。寺内有雕梁画栋,是xx县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民国末年多次被占用、毁坏。至“文革”期间,遭到彻底毁坏。1987年,经迪庆州人民政府批准,xx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并退还信教群众。
三、xx镇回民的风俗习惯
xx县xx镇回族的迁入,使他们融入到了当地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活中,生产、服饰及语言均与藏族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至今保留着不食猪肉、讲究清洁、丧事不铺张的传统习俗。当地的回族群众虽然与藏族在生产、服饰及语言上相同,但丧事与其它民族有不同之处,土葬时,棺材在尸首入土前安装,用白布裹尸平放于细土上,周围用木材搭成棺材,垒石成墓。
四、xx镇回族居民的宗教活动
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日常宗教活动都在xx镇的清真寺进行。清真寺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有住寺“阿訇”,负责寺内的教务,并教授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以后,每年开展三次宗教活动。按照伊斯兰教历,每年的阴历正月前后,举办“开斋节”;阴历五月前后为“古尔邦节”;阴历七月前后为“圣诞节”。xx的伊斯兰教信徒由于长期和藏族人民和睦相处,所以也尊重藏传佛教,也参加藏传佛教的一些宗教活动。
总之,xx县xx镇的回族居民,从迁入到xx以来,世代与xx的藏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他们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积石山县民族关系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积石山县民族关系调研材料
一、民族关系的现状
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活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稳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积石山境内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先后有羌、汉、羯、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等民族,有的长期居住,有的过往匆匆。元明清以后,境内民族结构逐渐形成了今天回、汉、保安、东乡、撒拉、土族等民族杂居的格局,还有少量因工作和姻亲而入住的藏、蒙古、羌、维吾尔、彝族人,其中保安族是积石山县特有的民族。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238876人中,保安族15701人、东乡族20110人、撒拉族9022人、汉族110948人、回族76120人、土族5650人、藏族1245人,其他少数民族80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6%。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积石山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共同创造了积石山今天灿烂美好的生活。民族关系得到空前发展,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平等地位,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扶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对各民族干部群众 进行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目前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1988年4月,10月,自治县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在民族关系方面曾经发生的事件(包括新闻媒体、经济利益、宗教信仰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民族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丑化和歪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的事件在全国其他地区时有发生。但我县建县以来到现在还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
三、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融恰程度(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利益、心里等方面)
四、现阶段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引起的矛盾。宗教与民族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息息相关,各民族为了保护和宣传自己的宗教信仰,对其他民族的宗教进行反驳、贬低,从而引发出民族问题。二是清真食品不清真引起民族间的矛盾。清真食品是近年来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东乡、回、维吾尔等民族都食用清真食品,而有些人却 视经济利益高于民族利益,将一些非清真食品说成是清真食品来蒙蔽和欺骗少数民族群众,造成民族矛盾。三是受周边民族地区的影响。一此周边民族地区的反动势力,不但在当地歧视和打击外来务工的其他民族群众,而且还利用各种时机在各民族中大力宣传反动思想,影响和破坏民族关系,造成民族矛盾。
五、我县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经验和做法:
1、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1979年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1981年9月30日在县城吹麻滩举行了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1991年5月3日,《县自治条例》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施行。自治县成立后,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民族代表所占人口的比例,历届县人大主任、县长均由自治民族干部担任。自治县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限内,自主地管理地方财政、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照顾政策,扶持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中,对少数民族学生降分数段录取;规定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干部群众除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之外,州庆放假一天,开斋节放假三天,古尔邦节放假两天;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男20岁女18岁;计划生育方面对少数民族有可生二胎、三胎的放宽照顾。贯彻落实民族自治条例,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优秀中专青年干部,使各级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体结构有了明显 的改善,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两个文明建设的 中坚力量,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表彰活动。宣传教育是统一思想认识和推动工作实践的有力武器。积石山县委,县政府每年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认真安排、精心部署,并且以每年的五月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日常宣传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使“四个维护”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坚定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团结,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为使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使创建的意义、目标、任务家喻户晓,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宣传途径,制定详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宣传方案,广泛动员,深入宣传。一是发挥宣传月活动在整个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发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在县城及各乡(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4555条,张贴标语17149张,办黑板报2238期,开设宣传栏1758期。在临大路、吹桥公路沿线制作永久性、大型宣传牌149面,在省际长途汽车、个体出租车等流动宣传载体张贴宣传标语250多条。集镇宣传249次,印发创建工作简报58期。二是多次开展创建活动有奖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收到有效答卷达12400多份,先后有195名个人和10个组织集体受到奖励;有奖征文活动收到有效作文186份,对优胜者给予了表彰奖励。三是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创建活动专栏,播出节目累计225期,同时向省、州媒体选送各类新闻稿件160多篇。四是广泛开展典型评选活动,建县以来我县已有62集体和193名个人被国家、省、州、县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五是加大了培训工作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107期,参加人员63529人次,散发宣传资料272695份。六是开展以“三下乡”活动为主的“主题宣传周”、“主题宣传日”,如2007年宣传部、创建办牵头在大禹广场组织卫生、计生、农办、科协等19个单位开展了科技知识宣传、义务就诊、农业科技知识咨询等为主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日”活动,2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此次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00多份,发放药品328盒,义务就诊群众94人;2007年全州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我县大禹广场隆重开幕,来自州县宣传部、科技局、科协、林业局及解放军第七医院、州中医院等20多个部门的近200多名技术人员、医务工作者开展了各种宣传咨询活动。展示科普挂图、宣传版面352幅(块),展示实物样本380种,发放科普资料4.3万余份,义务看病730多人次,接受了近1.5万多名群众的咨询;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委组织实施的全省“千台大戏送农村”慰问演出活动中,省民族歌舞团分别在银川乡、铺川乡等7个乡(镇)演出达8场(次),观看演出人数达7.5万多人(次)。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创建宣传活动内容,使民族团结宣传更加贴近各族群众生活。1982年、1986年、1996年,积石山先后召开了全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对冶忠贞等20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4个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从建县初到2009年,陕成义、马克斌、马继梅、马文科、马丽云等193名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吹麻滩中学等62个 先进集体受到了中央和省州县的表彰。1988年4月,10月,自治县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3、民族宗教工同步作协调发展。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宗教问题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计。积石山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始终坚持党对宗教的领导,坚决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创建、“五个一”活动等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宗教工作机制,加强对宗教工作依法管理,使民族宗教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网络组织机构,为各乡镇配备的22名民族宗教专干,利用县、乡、村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民族宗教专干时时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传递到宗教工作前沿,充分发挥宗教教职人员在信教群众当中的号召力和媒介作用,把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政策和法律法规上来,为进一步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为依法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在宗教场所制作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的题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挂牌,把《宗教事务条例》、清真寺基本情况、管委会成员、各项规章制度和和“五个一”情况全部上牌管理,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三是扎实推进宗教场所争“星”创优,按照六项星级内容(一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二是民 主管理,寺务公开;三是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四是团结和睦,维护稳定;五是开展自养,减轻负担;六是卫生整洁,美化环境),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办法,借鉴以往经验,严格按照“场所申请、乡镇申报、宗教局、创建办审核把关,领导小组审批”的程序。累计评选出星级宗教场所81处,其中三星级43所,四星级28处,五星级10处。四是在宗教界开展以“帮扶一个特困户、救助一名失学女童、制作一个宣传牌、栽植一片民族团结林、演讲一次团结进步的瓦尔滋”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中,累计帮扶群众1682户,帮扶资金物品计23.218元。救助适龄困难学生1618名,其中男1048名,女570名,救助资金30.74万元;栽植公益林26911亩,56.61万株;立宣传牌1663块;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26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8.16万人(次)。
4、多途径实现扶贫济困的“321”结对帮扶。“321”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使得全县回帮汉、汉帮回、山帮川、川助山的感人场面不断涌现,各帮扶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进村入户,认不同民族的穷亲戚,按时足额完成帮扶任务,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目前全县共累计结成帮扶对子16472对,帮扶资金及捐款64.173万元,捐物折价119.237万元。并注重帮扶活动的实效性与多渠道,把帮扶与计划生育、帮助困难学子、“送温暖”等活动紧密结合,收到很好的帮扶效果,真正把帮扶款物用到了扶贫济困工作的刀刃上。实现计生户帮扶240户,参与帮扶县级干部175人,科级干部4116人,一般干部16472人,受益贫困人口71603人,救助困难学生18237 名。“321”帮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增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5、开展文明村、文明农户评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县根据实际,结合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开展“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五年来,累计评选“星级文明户”6580户,其中十星级225户,九星级418户,八星级1500户,七星级2080户,六星级2357户;评选“文明村”36个。
6、坚持矛盾排查调处,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我们把及时排查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把加强团结、维护稳定作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在全县上下广泛宣传“稳定是福、**是祸”的思想,教育各族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持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联心。各宗教场所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认真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成立了民事调解组织。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各族干部群众。如2004年在县影剧院隆重举办“临夏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报告团积石山县报告会”,我县推荐度县公安局干警远赴西藏阿里追捕逃犯的事迹在全州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整合治安资源,提升群防群治和社会治安防范管理体系的水平,2008年实现了创建“平安积石”目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平安县,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对做好今后民族关系工作的意见,建议。
1、宗教活动场所在开展教务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力度,就我县而言,宗教活动场所遍布各地,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最有效的前沿阵地,利用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威望和号召力进行宣传,群众容易接纳;
2、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关系及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习俗等,认真搞好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清醒认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明确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
3、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工作部门作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发生的问题时,要始终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建立预警机制,定期排查存在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事发当地。
4、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表彰活动,以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各族干部群众。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工作执行情况的大检查。民族地区由于文化素质低,农民工外出务工时经常遭到歧视,受到不公平待遇,存在民族偏见,挫伤民族感情,引发不安全因素。
积石山县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0年4月2日
第四篇: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和绩效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高亭、东沙、岱西、岱东、长涂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衢山镇、秀山乡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工作报告《乡镇工作调研报告》。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劝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第五篇: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构建石化基地后花园和最适合于人居住的生态镇基本框架
发展是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今年来,伴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正式启动,泉港东南部地区的石油化工园区、港口物流园和城市生活园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泉港的大开发、大建设序幕将真正拉开。而地处老区山区的涂岭镇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更好地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奋力发展,才能在全区发展格局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结合工作实际和近年来工作体会,本人认为,涂岭镇今后几年总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按照“发展快、总量大、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的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支撑、工业商贸膨化、小城镇建设提升、依法治理安镇”四大战略,努力培植工业、小城镇建设、特色生态旅游三大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心镇区、涂岭工业园区和朝阳公路沿线“两区一线”全面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石化基地后花园和最适合于人居住的生态镇基本框架。
一、抓基础,认真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1、工业发展规划。要主动接受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辐射,将被列入省级示范园区之一的涂岭工业园区建成以建材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水泥制品、化工涂料、不锈钢、马口铁及各类钢铁制品、陶瓷、石材等产业;争取将朝阳公路沿线工业园区、镇区工业区列入省级示范园区的第二、三期工程。朝阳公路沿线工业园区要以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水果饮料深加工、蔬菜系列产品和果蔬保鲜储运等产业。要尽快调整镇区工业区用地,以中心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针织、包袋、手套、服装、电子、生物制药等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镇区繁荣。
2、农业区域规划。要立足农业大镇定位,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辐射,因地制宜滚动”的路子,坚持科技兴农。重点巩固发展基地农业、订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优质高效专用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在统筹规划上,继续做大做强蔬菜、优质稻、甜玉米、晚熟龙眼、余甘、名优特水果、黑山羊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做好“山上泉港”文章。在功能布局上,要区分山区村、平原村和福厦路沿线各村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建立和发展一批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态势。在经营方式上,要大力扶持菁菁农业、鸿业创建、争艳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主动接受龙头企业辐射,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名牌农产品。
3、朝阳公路沿线综合开发规划。要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生态旅游、矿产、水、林等丰富资源,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聘请专家对朝阳公路沿线山地进行总体利用规划,促其成为农业新科技示范基地、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招商引资载体,推动公路沿线加工业、种养业、旅游业、矿山开采业的发展。
4、村镇建设规划。要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完成全镇各行政村的中心村改旧建新规划,特别是要用好用足区政府赋予我镇的优惠政策,做好朝阳公路沿线各中心村的规划与审批工作;注重做好高档住宅区规划,在红星水库、山外水库周边及黄田村规划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区。
二、抓载体,切实筑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平台。
1、工业载体建设。要集中力量倾斜支持涂岭工业园区、朝阳公路沿线工业园区、镇区工业区建设,争取在配套设施建设、筹融资、服务企业、运作上实现新的提高。继续推进涂岭工业园区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涂岭工业园区的品味和层次,在促其向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一批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快速启动前欧工业园区、镇区工业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吸引企业集中发展,壮大企业群,延伸企业链。要走建标准厂房招租的道路,充分发动全镇上下采取股份制、集资、土地入股等形式,利用回收的闲置企业建设用地等建设一批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引进企业落户,从而壮大镇、村财力,增加群众收入。
2、现代农业载体建设。以“建基地、抓龙头、创特色、打品牌”为基本工作思路,以优质化、专用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从积极应对WTO、提高我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大局出发,建立和发展一批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果茶、食用菌、蔬菜、水产品、花卉、禽畜、用材林等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紧跟世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潮流,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名牌农产品。做好朝阳林场生态林的保护工作。努力抓好汶阳、世上、芦朴等村800亩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抓关键,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机制。
1、组建经营性公司。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作用,建立“诚信型”管理机构,加强对涂岭工业园区的规范管理。要立足我镇资源实际,采取“政府引导、开发商为主体、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方式,组建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开发、村镇建设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经营性公司,切实做好农业、旅游、村镇建设、矿产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村经联社,发挥其在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
2、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采取土地租赁、银行借贷、向上争取、股份制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规划、管理、速度、效益、服务创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大力扶持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产后服务项目。
四、抓环境,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1、引得进。一要强化招商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由原本少数部门、少数人抓招商引资转变为全体党政领导、镇、村、各部门一齐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着力打造“信用涂岭”,促进“亲商、安商、富商”环境的形成。二要明确招商方向。涂岭招商应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主要盯在中小型企业上,承接周边地区厂家扩建、转移上,当然大项目、大企业也不能放过。三要拓展招商形式。充分利用区里赋予我镇项目免收人防费、配套费等优惠政策和省级乡镇园区的招牌,找信息、找门路、争项目、抢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涂岭众多在外乡贤的纽带作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回乡办厂,并利用他们在外形成的网络进行宣传和招商。四要落实招商实效。认真落实村、片招商引资责任制,把“工作好不好,看项目有多少”作为考核班子、干部业绩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调动镇、村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
2、留得住。一要提供行政服务。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提高镇村干部为投产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本领,树立“围墙外的一切由我来办”和“服务是第一环境”的观念,努力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二要提供科技服务,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创立工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保认证申报工作,实现质量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三要提供环境服务,及时妥善处理企业与群众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抓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四要提供设施服务,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硬环境。
3、扎下根。建立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良性循环,为企业营造安心、舒心的生产经营环境,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企业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壮大,借助他们的宣传,达到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投产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贸洽会,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搭桥铺路。
五、抓重点,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培植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1、扶持重点企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工作计划,着力培植天粤、德和、宏兴、安兴、浪花漆等重点企业。积极实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扶大扶优扶强战略,加大对天粤生物制药、宏兴钢铁、德和铁塔厂、宏兴制罐厂的扶持力度,培植以不锈钢制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做好建中绿野、菁菁农业、争艳农场等“农”字号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积极发展针织、包袋、手套、玩具、石雕等传统加工业,切实解决富余劳动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要引导重点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和增资扩营,积极推进企业体制创新,走股份合作制道路,加快资产重组步伐,组建企业集团。
2、努力培育新增长点,促进重点地带繁荣发展。要集中力量推进“两区一线”(中心镇区、涂岭工业园区、朝阳公路沿线)的投资载体建设,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一要快速推进小城镇建设。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来抓。严格按照镇区规划,在完成的国道涂岭段东侧改造的基础上,集中领导、时间、精力和物力,抓紧完成电信大楼、地税大楼、中心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国道涂岭段西侧东阳商城、溪头村西侧旧店群、松园村旧村改造等建设,完成朝阳公路沿线前欧、土型、寨后、黄田等旧村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镇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美化镇区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外吸引力。二要大力拓展市场建设。以增强小城镇整体功能,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为重点,努力建立以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筹建东南建材专业市场,继续扶持涂岭农贸市场和昌茂建材市场,完成驿坂农贸市场建设,引导农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专业市场、集贸市场集中,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我镇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要充分利用我镇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科学地制订涂岭旅游业总体规划,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努力完善各旅游区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开辟泗洲水库—燕山寺山水休闲度假旅游、陈田水库—黄田—笔架林场生态旅游、闽林始祖陵—石山宫—虎岩寺宗教朝圣旅游等三个旅游区,做大做强涂岭旅游文章。
六、抓协调,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1、抓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建设“诚信涂岭”为目标,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信待人”的老区精神。认真制定和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单位评选和“宽裕型文明村”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提高文明素质。
2、抓好计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三规”和省《条例》,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新机制,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双创”活动,继续实施“幸福工程”和“安居工程”,创建“三结合”基地,提高“三结合”水平。要深入开展计生服务机构的“晋级创先”活动,抓好计生服务所建设,争创优秀服务所。要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提高村自管理水平,促进我镇计生工作再新水平。
3、抓好教育工作。要走科教兴镇之路,继续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等环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设泉港六中教师公寓、中心幼儿园等,进一步调整完善小学办学规模和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继续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
4、抓好土地管理、环保、文化、体育、旅游、卫生、民政、扶贫等工作。要立足保护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存量,加强矿山管理和矿产开采费征收,实行“采矿权有偿转让制”,合理开发和利用矿山资源。要严格落实“一控双达标”要求,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保持涂岭独有的蓝天、青山、绿水。要继续加强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涂岭特色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要继续完善闽林始祖配套设施,扩大“闽林文化”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发展好特色旅游事业。要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事业,重点抓好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两个重点,巩固和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继续抓好民政、扶贫等工作,加大边远、少数民族村扶持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七、抓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根本任务。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把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惩处、打击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的成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六个好”要求,组织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调动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既要“压担子”,又要“给点子”,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建立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农村干部队伍。继续加强机关、直属单位、社会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和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三向互选”,实行绩效挂钩等制度,构造良好的干部融合机制,激活干部的热情干劲,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