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 大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段目标 1.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2)责任担当: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3.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2)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3)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
(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 1.自主性
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
4.整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5.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要促使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二)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 1.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一)课程规划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在课程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学校要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主题、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发展机遇,但不得以单
一、僵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所有班级、社团的具体活动过程,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要允许和鼓励师生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活动主题,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并引导其发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
可将有关专题教育,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二)课程实施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及人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
1.课时安排
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各学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
2.实施机构与人员
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组织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4.教师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鼓励多种形式的结果呈现与交流,如绘画、摄影、戏剧与表演等,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并根据同伴及教师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查漏补缺,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5.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和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
突出发展导向。坚持学生成长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要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验,杜绝对学生的作品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
做好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
建立档案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排、汇总、归档,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开展科学评价。原则上每学期末,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档案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写出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进行认定。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1.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要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按照课程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
2.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各学校要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及时分析、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并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水平。
(二)支持体系建设与保障 1.网络资源开发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开发优质网络资源,遴选相关影视作品等充实资源内容,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各地要探索和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机制,打造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的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
2.硬件配套与利用
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益,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基地,如创客空间等。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资源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和硬件资源的共享,为学校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实践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政策支持。3.经费保障
地方和学校要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经费,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专题研究等。
4.安全保障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设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落实安全措施。
(三)考核与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各地和学校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考核要求和办法,科学合理地计算教师工作量,将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2.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包括课程开设情况及实施效果,纳入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建立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反馈改进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作为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
3.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等,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持续性从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二篇:综合实践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综合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实践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
学分数:2
一、目标与要求:
综合实践Ⅱ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与化学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际工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具体内容:
1课外科技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写出科技论文。(2学分)
2课件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有书面材料。(2学分)3读书活动:通过读几本于己有益的作品,写出1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1学分)4 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写出2000字左右的实地考查报告。(1学分)
5参加实际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参加实际工作,工作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提交参加实际工作总结报告以及工作单位的证明材料。对做家教的学生要求有教案、总结。(2学分)
6小论文:结合所学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相关理论,通过查阅文献,写出5000字左右的综述性文章。(2学分)
7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写出2000字左右的社会调查报告。(1学分)
三、综合实践考核
综合实践环节成绩考核方式采用两级分制。专业负责核定本专业学生所获得的综合实践学分数量并进行记载,并将所依据的材料存档备查。学生所获得的综合实践成绩在第6学期末向学籍科填报。学生综合实践成绩考核合格的填写“通过”,学分按2学分计;学生综合实践不合格的不用填报,学生不获得该学分。
第三篇:综合实践大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综合实践大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显示需要:回归生活,强调综合P1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小学“第二课堂提出2、1992年原国家教委规定中小学”活动课“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是中小学生的课外课堂活动具有”课程意义“的开始。
3、本世纪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提出,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价值及理念
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一、综合性
二、实践性
三、开放性
四、生成性
五、自主性
2、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一)对学生的价值:
1、满足学生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对教育的价值:
1、重建课程观
2、重建教育观
3、重建学习观
3、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
二、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面向学生生活)
三、主意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四、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实践)
五、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活动综合)第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核心要素,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等方面的功能。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A、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呈现的状态。(原则性和稳定性较强)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主导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或缺,贯穿始终)三个维度。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密切学生与生活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形成从自己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冰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五、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D、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的特点
1、强调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三种水平: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感悟(内化)水平
2、注重实践性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目标包括)
A、整合知识的能力
B、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信息搜索、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D、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E、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
3、重视生成性目标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段得到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某一学龄的具体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之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冰座位必修课程。P52(乖孩子,全部背下来吧)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具体化的特点:指向性、动态性、可测性
1、认识课程目标的作用
2、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
3、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4、初步具备设计小学在哦隔阂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的意识
5、初步养成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的能力
第四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超越了传统的学科逻辑体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二、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划了四个指定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心,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问题性
2、探究性
3、综合性
3-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1、内容选择综合化、社会化
2、内容呈现问题化
3、重在过程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师,进入世纪的社会情景,直接
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独特价值:第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具体目标: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设计要点:
1、注重不同年龄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年龄特征
2、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体验,促进学生精神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
(三)劳动和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动手操作和动手实践结合在一起来的)基本特征:
1、动手和动脑结合(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以项目为载体
3、可感的操作对象
4、多学科的视野
5、贴近现实生活
6、开放的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实践、家庭实践、技术实践、职业指导
综上四个指定性内容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性内容领域:班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活动等
第四篇:09226011综合实践1(税收筹划)大纲
综合实践1—税收筹划大纲
教学单位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综合实践 1(税收筹划)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Practice 1(Tax Planning)课程号:09226011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1.5 课程开设学期:六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要切实掌握税收政策的内涵
合法性原则是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所有税收筹划活动都不能违反税收政策,否则将会筹划失败,甚至存在因偷税而被处罚的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纳税人主观上并不存在违反税收政策的故意,其“多缴税”或者“少缴税”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懂税收政策或者错误地理解了税收政策。要正确运用“税收筹划三十六计”,筹划者必须“精确”理解税收政策,全面掌握税收政策的内涵。因此,纳税人在税收筹划前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必须注重税收政策学习;二是重大事项要咨询税收专家或者专业代理机构;三是要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需要强调的是,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前及实施中,主动征求主管税务机关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2、要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在实践中,税收筹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税收筹划方案的具体形式也是多样的。因此,在运用“税收筹划三十六计”时,应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忌生搬硬套。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加之现阶段我国的税制仍处于改革和不断完善的状态,税收政策经常发生调整或者变化,纳税人应当注意过去成功的筹划案例在当前不一定适用,这就要求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时,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并适时调整筹划思路,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在运用“税收筹划三十六计”时,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为降低税收负担创造条件。可利用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例如“无中生有”运用的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借尸还魂”运用的是关联企业内部的亏损资源,“远交近攻”运用的是企业外部合作方的费用资源,等等。
4、努力健全会计核算
税收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实施都是以纳税人的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如果这个基础是脆弱的,甚至是虚假的,那么税收筹划活动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纳税人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并确保财务会计人员严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唯其如此,才能保证税收筹划活动在合法性前提下构筑,使税收筹划行为与避税、偷税行为区分开来。
二、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完成税收筹划案例1-5。案例主要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为主。
【案例1】
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3月欲购进某种商品,销售价格为20000元(含税)。在采购时,甲企业可以选择三种不同性质的纳税人作为购货对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B、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C。假定从A,B,C公司进货的价格分别为18000元、17000元、16500元(均为含税)。试分析该企业应如何选择从哪个企业购入货物。
假设甲企业所在地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所得税率为25%,试比较三种方案的税后收益,并作出选择。
【案例2】
2011年10月16日,A酒业公司接到一笔生产500吨粮食白酒的业务,合同议定的销售价格1000万元。要求在2012年1月9日前交货。由于A公司的发酵池正在大修,所以A公司共提出了以下三种生产方案。
(1)委托加工成酒精,然后由本公司勾兑成定型白酒销售(A公司以价值250万元的原料交给B公司加工,加工费150万元,A公司的其他费用70万元);
(2)委托加工成高度白酒,然后由本公司降度成定型白酒销售(A公司以价值250万元的原料交给B公司加工,加工费180万元,A公司其他相关费用40万元);
(3)委托加工成定型白酒,然后由本公司收回后直接销售(A公司以价值250万元的原料交给B公司加工,加工费220万元,A公司不必再支付继续加工费费用)。
请问,应选择哪一种方案进行加工? 【案例3】
某展览公司为外地公司举办各种展览会。2010年3月份在广州市某展览馆成功举办一期出口产品展览会,吸引了300家客商参展,取得营业收入800万元。展览公司取得收入后,支付给展览馆租金400万元。
请问:展览公司如何签订合同才能少缴税? 【案例4】
某高新技术企业进口一台器具(非电子设备),其计税基础为200000元人民币,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率为5%。假设每年未扣除折旧的获利为2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上述条件,分别使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缩短折旧年限法计算各年的折旧及其缴纳所得税的情况。该企业应当选择哪套折旧方案?
【案例5】
记者刘某原就职于某足球专业报纸,因其报道视角独特、文笔流畅,被另一家体育专业报纸高薪挖走。假定刘某的月薪为50000元。对于刘某的所得,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刘某调入该体育报社,作为报社的职工对待;方案二,刘某成为自由职业者,作为报纸聘任的特约撰稿人;方案三,以稿酬形式支付刘某的所得。
请问,刘某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二)要求与学时分配
1.要求学生对税收法律进行学习,明确税法课程中税法的具体规定。
2.学生应当严格区别税收筹划与其他违法降低税收成本的方法,遵守筹划的原则与法律规定。
3.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方法的合理性,注重税收成本的计算与对比,要求教师熟悉税收筹划的各项规定。
4.该课程的完成时间是第18周,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收齐统一交给指导教师。5.严禁学生的报告有雷同抄袭现象,尤其应当关注质量与报告的真实性。教师有监督其改正的权利。学生有按规定改正的义务,否则,不予通过。
三、教学过程管理
税收筹划要求出具报告,学生要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时完成相应实践内容,实践结束后,学生应按时上交实践报告。每人上交一份,用WORD文档格式打印。按A4型纸排版,上下边距为3cm,左右边距为2.5cm,行距为1.25倍,字间距为“标准”。字体为宋体五号,要加具封面,侧面装订。(注:后附实践报告封面及有关要求)
报告不需要将原题列入,只需要将答案做出即可,但应标明题号。如案例
1、案例2等。报告应当有做出结论的过程与依据,尤其是依据、结论应当明确,不能混淆。
四、考核要求和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由指导教师根据以下评分标准确定成绩。1.优秀:格式与标点规范,内容全面;报告具有针对与创新,态度端正、工作积极认真;结论正确,依据得当,分析具有条理;报告中对于实践中的归纳具有独特性与深刻性,能深入反映实践中的收获与心得。
2.良好:格式与标点规范,内容全面;报告基本具有针对与创新,态度端正、工作积极认真;结论正确,依据得当,分析具有条理且表现较好;报告中对于实践中的归纳较好,具有一定深刻性,能较深入反映实践中的收获与心得。
3.中等:格式与标点基本规范,内容完整;按完成任务要求,态度端正、工作积极认真;结论基本正确,依据较得当,分析具有一定条理;报告中对于实践中的归纳较好,具有一定专业理解与体会,能较完整反映实践中的收获与心得。
4.及格:格式与标点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完整;基本按完成任务要求,态度基本端正、工作较认真;结论基本正确,依据基本得当,有一定的分析过程;报告中具有对于实践中的归纳,具有一定专业理解与体会。
5.不及格:格式与标点混乱,内容不完整;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结论错误较多或依据错误较多或没有一定的分析过程;报告中不具有对于实践中的归纳。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六、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概况
1、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国税局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国家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9月,原行政名称为齐齐哈尔市国家税务局建华分局,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国家税务局。2005年5月,按照上级局人事制度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一个直属机构(稽查局)、两个派出机构(卜奎税务分局、建北税务所)、一个事业单位、9个科室共13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新机构,现有在职干部119名,负责建华区7个街道办事处、1个行政乡、4个集贸市场的2750户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2、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飞鹤乳业有40多年专业乳品制造的历史。2002年3月,加盟(ADY)美国乳业公司,专业从事营养乳品的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与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双项认证,先后获得首批婴儿配方乳粉与调制乳粉免检产品荣誉,首批通过省“QS”质量安全审查,荣获国家质量免检证书。并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飞鹤乳业的质量方针:一流员工创一流品牌,一流品牌提供一流品质保证。质量承诺: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工序不交接、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服务承诺:做专家级的配方、做专家级的营养、做专家级的服务。经营理念:将以高科技含量、高品质孕产妇乳粉及高品质婴幼儿乳粉打造“飞鹤——孕儿营养专家”这一终极目标。售后理念:忠诚于飞鹤品牌的用户是飞鹤永恒的资产;更多、更好的满足、超出消费者需求将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撰写人:王丹丹 审定人:
批准人: 执行时间:20140901
第五篇:“机械工程制图综合实践”实习大纲及指导书
“机械工程制图综合实践”实习大纲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学分:1.5(3周)开课学期:短2 开课院系:机械学院 实习地点:校内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结合“机械工程制图Ⅰ”、“机械工程制图Ⅱ”、“三维设计与制图”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拆图练习和零部件测绘。学习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加强零件草图的绘制,强化三维实体建模和二维机械图样绘制的上机实践,加强尺规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训练。巩固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知识,掌握对复杂形体的建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绘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① 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3~4天)读装配图(零件数量20个以上),绘制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
② 部件测绘(8天)
分小组进行,拆装部件(零件数量20个以上),零件测绘、绘制各零件草图,实体建模(各零件、装配体),装配体爆炸视图、装配动画,零件工程图和装配图。
注:其中部分图需手工尺规绘制。③ 拆图考试
三、实习环境和方式
上课(绘图)教室、测绘教室统一安排,计算机绘图学生自行安排。
四、教师责任
指导教师在本次实习中承担的任务、职责。① 对学生进行动员、布置实习任务。
② 对学生强调测绘过程中的设备、人身安全等注意事项。③ 对学生的实习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考勤、考核)。④ 向学生讲授相关内容。
⑤ 对学生的实习活动进行指导,学生实习时教师应当在测绘教室、绘图教室和机房实时答疑。⑥ 批改实习作业。
⑦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及实习作业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五、学生实习要求
1.实习纪律
学生在本次实习中必须遵守的纪律: ① 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安排。
② 按照学院安排的时间实习,不得无故缺席。
③ 测绘时要注意爱护设备、不能损坏、丢失零件和测绘工具及量具。
④ 按要求完成指导教师分配的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
⑤ 抄袭他人作业、或缺勤三次以上的学生,将取消其实习成绩。
2.实习成果
① 拆图
纸质文档(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手工尺规))② 部件测绘
纸质文档(部件的装配示意草图,各零件测绘草图,手工尺规绘图)
电子文档(各零件实体及装配体、装配体爆炸视图、装配动画、各零件工程图和部件装配图文件)
六、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要求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习内容、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的收获、感想、建议等。(实习报告另附)
七、实习考核方式与评分方法
1.评分标准
① 出勤情况与实习纪律占10% ② 实习作业占50% ③ 实习考查占20% ④ 实习报告占20%
2.成绩分类
实习实行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
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纪律、实习技能、实习成果三个方面考核,由指导教师综合评定。
八、教材
① 《机械工程制图实验教程》曾明华、梁萍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②“机械工程制图”课程使用过的教材
“机械工程制图综合实践”
实习指导书
一、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1.目的与要求
① 掌握阅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② 进一步提高绘制零件草图、实体建模以及绘制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2.设备及工具
① 一张装配图(由教师指定,零件数量20个左右)。② 草图纸、A2、A3图纸和绘图工具。
3.内容及步骤
读装配图,绘制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
(1)阅读装配图
① 根据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明细栏了解装配图所示部件的名称、用途和性能。
② 了解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的名称与数量。对照零件序号,在装配图上查找这些零件的位置。
③ 对视图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视图、剖视、断面等配置的位置和投影方向,弄清各视图的表达重点。④ 了解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作用。了解各零件间的定位及连接方式和配合关系。
⑤ 仔细分析主要零件,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⑥ 弄清各零件的拆卸组装顺序。⑦ 分析图中所注尺寸各有什么作用。
(2)拆画零件图
① 根据所拆零件的形状特征以及在部件中的作用,确定零件的类型,从而选择正确的视图表达方案。② 在拆画零件的主要形体投影时,应注意添补装配图上该零件表达不完善或被省略的结构,如铸造圆角、倒角、退刀槽等。
③ 标注尺寸时应注意:与本零件有关的装配图上的尺寸应直接注出;零件的工艺标准结构尺寸,要查阅有关标准,选取标准数值;对于配合尺寸,要根据图中所给的配合代号,注出零件的尺寸公差;其它定形和定位尺寸按比例从图样中直接量取。
④ 根据零件表面的性质、作用,确定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标注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代号。⑤ 填写标题栏,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⑥ 按教师指定手工尺规一张零件工作图。
二、部件测绘
1.目的与要求
① 在部件测绘中,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学习零件图、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及拼画装配图
的方法和步骤。
② 进一步提高徒手画零件草图的方法与技巧。
③ 掌握零部件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测绘方法。
④ 进一步加强实体建模的训练,掌握用SolidWorks进行零件建模、创建装配体、生成装配体爆炸视图、装配动画、生成工程图的方法和步骤。
⑤ 加强手工尺规绘图训练,能绘制出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⑥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设备及工具
① 一级齿轮减速机或其它部件。
② 拆装工具:改锥、扳手、钳子等。
③ 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外卡钳、内卡钳、钢直尺、螺纹规和圆角规。④ 草图纸、A2、A3图纸和绘图工具。⑤ 测绘教室、绘图教室
3.内容及步骤
两人一组进行部件测绘。
① 首先对所选部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部件的构造、功用、工作原理和传动系统。
② 制订正确的拆卸顺序,正确使用拆卸工具拆分部件。③ 画出装配示意草图,并列出明细栏。
④ 对非标准件进行零件测绘,分工绘制零件草图并标注尺寸;标准件(如螺纹连接件、滚动轴承等)查明其国标代号、规格尺寸等。
⑤ 确定并标注零件的技术要求。根据零件各表面的作用及加工情况标注表面粗糙度,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各尺寸的作用标注尺寸公差(可查阅有关资料),其它技术要求用文字说明。⑥ 零件测绘完毕后,按顺序组装部件,组装后的部件能正常运转,无卡住现象。
⑦ 在计算机上创建各零件模型,拼装三维实体装配图,作干涉检验,检查零件间是否产生干涉现象。⑧ 由三维实体图获取二维工程图,绘制二维装配工程图和各零件工程图。⑨ 手工尺规绘制部件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
4.注意事项
① 拆卸和装配部件都要制订正确的顺序,严防破坏性拆卸,以免损坏机器零件或影响精度。
② 拆卸工作要有相应的工具和正确的方法,保证顺利拆卸。对不可拆卸连接和过盈配合的零件尽量不拆,以免损坏零件。保证部件原有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密封性。
③ 拆卸后将各零件按类放入工具箱内妥善保管,不要散落在桌面上,防止混乱和丢失。
④ 将所有零件对照其轴测装配图进行编号登记并注写零件名称,对每个零件最好挂一个对应的标签。⑤ 测绘完毕后,请同学们整理好各部件和拆卸工具,将其归位,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