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促进处2011年度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产业促进处2011年度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思路
产业促进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2011年,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各处室的支持配合下,产业促进处认真按照《云南省旅游局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安排,积极拓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现将全年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思路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
(一)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有序推进我省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工作及桥头堡建设
1、加强省部合作,积极推进省部合作协议的落实。在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抽调专门人员,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厅完成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上报国土部审查。二是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在局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下,主动与国家旅游局进行协调联系,认真做好国家旅游局与省政府签署《关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共同推进云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会谈纪要》相关工作。
2、家大全省高端度假酒店开发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牵头组织完成了《云南省支持酒店业发展奖励办法》的起草,商财政同意的基础上,联合行文正式上报省政府。二是高端度假设施开发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11年10月,已引进悦榕庄、洲际、喜达屋、雅高、温德姆、阿曼等一批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悦榕庄、悦椿、皇冠假日、喜来登、美景阁、铂尔曼、索菲特、豪生等知名品牌,协议投资、管理近30家休闲度假和商务酒店。
3、抓紧开展旅游目标考核方案修订工作。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和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对《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商省财政厅同意后,联合行文上报省政府审批。
5、加快推进旅游投融资改革。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认真做好了我局与华夏银行省分行、省工商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配合世博集团公司就设立世博旅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事宜,共同开展了有关的协调工作。
6、认真完成各项综合文稿的起草工作。一是认真研究我省旅游产业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完成了《云南省旅游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意见的任务分解方案》。二是完成了向省委主要领导汇报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材料的起草和向省委中心组汇报旅游产业在桥头堡建设中工作思路的多媒体文件制作工作。三是参与了省政府文山、红河、德宏等省政府专题工作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1年国际旅交会、善洲林场旅游开发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并完成了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方案等综合文稿起草工作。
(二)认真配合做好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与规划处、研究院密切配合,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云南旅游业发展实际和需要,组织强有力的规划编制队伍,较高水平完成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规划》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重点工作。
2、开展有关专项规划的研究工作。根据局领导的安排部署,组织专家队伍认真开展与《规划》相配套的《云南省旅游业建设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内涵与外延、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及新业态专题研究》、《旅游业与文化及其它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关系研究》、《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配套政策研究》、《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购物业发展专项规 划》等研究课题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我省旅游产业规划体系,为“桥头堡”建设中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管理,稳步推进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
1、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在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手段和措施的基础上,完成了全省284个旅游重大项目、87个旅游重点项目,以及142个考核项目第三季度投资数据统计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总等工作。截止2011年9月30日止,全省纳入省旅游局动态管理统计的旅游重大项目有284个,2011年新增3个,总计287个。今年1-9月已实际完成投资近144.13亿元。其中,纳入省政府考核各州(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旅游重大项目142个(前期准备类40个;正在建设类102个),截止2011年9月底,前期准备类新开工18个,完成考核率45%;在建类已完成投资96.78亿,完成率105.6%;全省年度内已建设完成29个重大项目,预计2011年度内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
大理苍洱、玉溪抚仙湖和腾冲三个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共有72个旅游项目,总投资近2000亿元,今年1-9月已实际完成投资近44亿元。其中,腾冲有33个项目(重大项目25个,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近310亿元,今年1-9月已 实际完成投资近30亿元;玉溪抚仙湖有13个项目,总投资近1150亿元,今年1-9月已实际完成投资近7.94亿元;大理苍洱共有26个项目(重大项目15个,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近550亿元,今年1-9月已实际完成投资近6.5亿元。
2、认真开展有关政策研究。围绕旅游重大(重点)项目总体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重点对《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和现行的有关项目审批管理、土地供给等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争取省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对旅游开发建设工作的支持,做好前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央企入滇”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开发建设。积极配合相关处室认真做好了省政府与中信集团、我局与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协调力度,与省工信委、捷克运动飞机公司就共同推动发展云南旅游装备制造业、开展通用航空旅游等事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商谈,并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四)认真做好省旅游发展资金、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的申报管理工作
1、抓紧申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完成我省2011年度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申报工作。与省财政厅会商后提出了我省1 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申报项目,总计向国家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申请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资金2700万元,专项用于有关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2、及时安排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研究提出2011年省旅游发展资金补助项目计划,并商省财政厅同意后,及时下拨并安排到位。同时,配合财务统计处,对本年度省旅游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检查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安排。
3、认真完成省领导确定项目报批工作。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和局领导安排,先后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泸沽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保山、临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怒江大峡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红河州旅游景区建设、楚雄州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初步提出了资金扶持计划,及时上报省政府请求给予支持和补助。
(五)认真做好相关会展工作的筹备和参展工作
1、做好2011中国旅游产业节暨北方旅游交易会有关筹备工作。组织我省旅游企业参加“2011中国旅游产业节暨北方旅游交易会”,组委会通过评选,授予我局“2011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暨第十六届北方旅游交易会最佳组织奖”;此间,还帮助昭通市人民政府在天津成功地举行了“昭通市旅游推介会暨新闻发布会”。
2、做好2011中国国际旅交会“旅游商品展”筹备和参 展工作。按照“内容新、规模大、种类全、品牌优”的要求,抽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动员州市力量,认真做好旅交会商品展的招展、组展和布展工作。共引进省内的旅游商品企业90余家,设臵标准展位160余个,展出面积3000余平米。现场销售金额123万元、合同协议金额2191.5万元、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充分利用旅交会平台展示、宣传、推介和提升了我省最富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为推动我省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繁荣和活跃旅游商品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和落实
1、制定任务分解方案。抓紧制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十大重点工程的有关具体工作内容,逐一分解到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政府,并及时上报省政府审批实施,以此为抓手,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全面推动任务目标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将省旅游局的工作职能和内容,对应分解至各有关业务处室,并具体负责与各地各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协调,合升级各相关部门推动完成目标任务。
2、做好跟踪问效和检查落实。充分发挥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在任务分解基础上,发挥好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做好跟踪问效、督促检查工作,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3、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旅游二次创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酒店业奖励办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促进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奖惩机制和管理方式,积极争取将各项分解任务分年度纳入省级重点督查范围。
4、开展支撑政策研究。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结合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从争取国家支持和省级创新等方面,分别研究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建议,为“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实施提供政策支撑和依据。
(二)狠抓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1、抓好“五个一批”建设。配合相关处室,紧紧围绕“一批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一批国家公园”、“一批休闲度假基地”、“一批会展商务基地”等“五个一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开展,力争建成并推出一批旅游产品项目。
2、抓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完善审批管理制度、争取建设用地支持、健全统计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推进120个左右的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60亿元。
3、抓好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积极配合相关处室,重点推进旅游房车、航空旅游、医疗养生旅游等新业态的开发,力争能够在年内启动建设中信自驾车营地、捷克运动飞 机基地、国际干细胞医学中心暨国际医疗领域度假健康中心等新产品的建设工作。同时,协调配合省工信委,大力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三)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1、推动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建设为重点,力争建成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村)”,并进行检查评定和验收挂牌。
2、推动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加大与省工信委合作力度,共同推动一批旅游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促成中信房车集团、捷克 运动飞机公司落户云南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关旅游户外用品、酒店用品、旅游设施等生产企业能够进入和落户云南。
3、推动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大力推动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打造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和体育旅游产品。
(四)继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工作
1、深入推动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一是按照省政府对大理、腾冲、抚仙湖总体规划批复要求,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认真指导3个综合试点地区有关建设发展工作;二是加大协调和指导力度,力争完成世博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并报省政府审批实施。
2、全面推进专项改革试点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准普者黑循环经济试点规划,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推进;二是全面落实省旅游局与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的银旅合作协议,2012年度,积极争取30—50亿元银行贷款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予以支持。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加大配合指导力度,积极推动成立世博旅游股权投资资金;三是重点推进以康辉旅行社经营体制改革,为全省旅游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示范;四是加大工作力度,配合相关处室,协调推进跨境旅游改革试点、旅游与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建设工作。
第二篇:畜牧产业处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初稿)
2012上半年畜牧工作总结和下半年打算
上半年,全市畜牧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2‟33号),紧扣我局工作目标,认真调查研究,扎实组织实施,有效地促进全市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一、取得五项成效
1、畜牧生产稳步发展。
肉禽蛋奶四类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肉类生产总量:236887吨,比去年同期的238455吨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同比略减0.66个百分点;其中肉类中猪肉129860吨、牛肉695吨、羊肉1949吨、禽肉22710吨、兔肉909吨,与去年同比分别-0.75%、-22.29%、-16.33%、+5.56%、+76.65%,呈现一平(猪肉)两降(牛肉羊肉)两升(鸡肉兔肉)的现状;禽蛋总产量58049吨,比去年同期的59966.95吨,-3.2%;奶总产量22578吨,比去年同期的21862吨,+3.28%。
畜禽养殖总量基本稳定:全市畜禽养殖总量3790万头(羽),与去年同比增76万头(羽),+2.05%。其中生猪饲养总量371.6万头,比去年366.4万头增1.41%,禽饲养总量3380万羽,比去年3311万羽增9%;牛羊兔饲养总量39.4万头(只),比去年的36.76万头(只)增7.18%。,其中羊和兔养殖量幅度大增加,牛饲养量大减少。
畜禽生产主体基本稳定:不完全统计分析,全市从事生猪养殖户主19.65万户,养猪户主数比去年同期20.07万户减少2.05%,到6月底的生猪存栏194.38万头,存栏生猪数与去年同比增3.09%;养禽户主34.66万户,养禽户主数比去年同期34.67万户略减0.03%,到6月底的家禽存栏1575.98万羽,存栏家禽与去年同比减1.75%,重点减的品种为蛋鸡,减的时期在1---3月,适度调减市场养殖量,促进养殖成本与产出保持在饲养产出平衡点(线、面)位以上,同时又不破坏市场对禽蛋的供求平衡点(线、面)位,减得适时适量。
2、项目建设有条不紊。
根据2012年畜牧兽医工作思路、重点工作要求,上半年开展了88家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总建设体积10454立方米;网上申报立项91家肉禽蛋奶基地(其中商品生猪基地35家、商品肉禽基地30家、商品蛋禽基地20家、商品奶牛基地6家)和14家标准化提升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审核立项5家(畜牧类)农业示范园项目和3家设施农业配套项目;初步确定了50家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
3、疫病防控科学开展
我市各地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疫病防控工作。据统计,全市春防共免疫牲畜口蹄疫177.87万头(其中猪177.87万头,牛2.12万头,羊12.52万头),猪瘟169.52万头,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32.58万头,免疫禽流感1102.1万羽。使用猪口蹄疫疫苗324.81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21.93万毫升、猪瘟疫苗468.06万头份、禽流感疫苗809.93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82.34万毫升。全市免疫任务完成情况顺利,除猪口蹄疫略有下降外,其它强制免疫任务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截至1-5月份共使用猪口蹄疫疫苗672.6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36.17万毫升、禽流感疫苗1358.25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
4、安全监管扎实有效。
根据我市2012年畜牧兽医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要求,对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的动物防疫监管工作和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开展了鲜肉和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兽药经营清理和规范行动督查等多次专项行动。截止到5月底市本级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25次,专项整治3次,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检查单位97家次,处理群众举报投诉1次;1-5月,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 81.8725万头,同比增加 11.19%;活牛1156头,同比增加175.2%;活羊241头,同比减少95.0%;家禽 340.0958万羽,同比减少13.0%;全市共屠宰检疫生猪 90.3253万头,同比减少8.61%;牛和羊共18670头,同比增加7.5%;检出病畜727头,同比增加11.7%。
5、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切实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开展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决策意见,4月以来,认真组织调研,制订全市推进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梳理杭州市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中必须切实抓好的九项重点工作,着手制订五大推动政策,逐步、有序、有效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
二、采取的主要工作
1、着力推进新型主体培育和合作,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融合度。新型主体是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单元,有效的引导经营主体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是提升产业集聚度的有效手段。一是培育壮大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为宣传、鼓励、培育壮大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支持规模养殖场建立大型畜牧专业合作社,优化资源配臵,我市认真总结推广萧山农法合作社、建德国贸饲料专业配送、临安天目生猪合作社等10家市级重点新型示范合作经济组织经验,编印“杭州市新型畜牧产业主体典型材料汇编”促进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加快传统合作社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产业链建设。积极指导协调萧山在桐庐县投资办种猪厂事宜,引导优势畜牧产业的种畜禽等环节的资源进行整合。
2、着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发展生态畜牧业,通过综合治理养殖污染,鼓励种养结合,改善牧业环境,实现畜牧业和其他产业共融,与环境、社会和谐,加大资源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山区丘陵资源优势,做好模式示范,推进牛羊等草食动物规模养殖,拓展园林养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支持临安市草食动物产业发展项目,2012年预计投资2320万元,计划完场2个种畜场的筹备建设,推广种羊8000只,改良更新种兔2万只,完成标准化示范场10个、示范户20个。二是充分开发利用畜禽排泄物。调研萧山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各地畜禽粪便粪便资源化利用情况,通过猪粪养殖蝇蛆模式推广、有机肥推广、沼渣沼液利用设施建设等,解决畜禽粪便和治理产生的沼渣沼液等二次污染物的出路问题,实现资源化利用。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牧业。通过去年不懈努力,我局荣获2011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集体称号。今年多次与三江两岸办公室协调,初步确定了50家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需完成约束性消减指标化学需氧量939.62吨,氨氮77.94吨。
3、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应用,提升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培育核心种业企业。浙江光大“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项目在淳安县已经开工,项目占地约300亩,计划投资1.11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设计划投资7385万元,第二期计划投资3750万元,专业从事地方鸡保种、育种研究和产业化经营,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我市禽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水平,有效带动生态农业的产、供、加、销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二是积极实施畜禽种子种苗工程。采取项目扶持、举办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对湖羊、萧山鸡、淳安花猪等畜禽地方良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良好效果。
4、着力推进现代化设施建设和应用,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强化设施化应用促进生产率提高。通过审核立项杭州星野奶牛设施示范园、杭州萧山鸡设施示范园等5家(畜牧类)农业示范园项目和萧山钱江出口养殖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设施农业配套项目,推广畜禽栏舍自动设施控温控湿、自动喂料等设施设备应用,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二是大力推进散装饲料配送。积极扶持建德国茂饲料有限公司散装饲料配送试点建设,目前国茂饲料有限公司在推广配送饲料的一年里,已完成了饲料配送3.5万吨,使用配送的规模养殖场89家,已构建饲料企业与养殖场户之间的紧密连接、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化体系,为标准化养殖、饲料配送做好示范。三是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网络。我市高度重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和富春江漂浮死猪防控工作,召开了杭州市动物尸体防控会议和杭州市富春江流域漂浮死猪防控工作会议,部署了任务,明确了要求,并组织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专项行动,发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告知书, 广泛宣传教育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五不准一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臵规范,排查整治不规范处臵行为,进一步加强了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截止到目前,富春江流域一共打捞处理漂浮死猪3639头、禽3352羽、其他473头(只);开展88个动物尸体无害化设施项目建设,总建设体积10454立方米,有效的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了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
5、着力推进新型动物防疫和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应用。加快实施了1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的“菜篮子”基地标准化提升改造项目,制定了奶牛散栏式饲养TMR制作技术规范、淳安花猪种质资源保护规程、无公害湖羊养殖标准修订等技术规程,提升了标准化建设水平,确保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二是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春季集中防疫,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加强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奶牛两病、羊布病防控,强化兽医实验室管理,继续杭州市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防疫管理规范化建设。三是继续做好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开展鲜肉和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兽药经营清理和规范行动督查等多次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存在的难点与分析
全市开展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半年来,大家感到这项工作面临四大难点:即理念认识的偏差,场址用地的抑制,畜禽养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的应用力度弱,生产成本与产品销价不平衡的四大难点。
1、理念认识的偏差: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统,这主要存在于区县市政府和党委主要领导及乡镇领导之中。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环保部及上级政府把畜牧业中粪便当作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列为考核指标而引起;间接原因是个别环保专家偏听偏信、不搞实事求是的研究并误导而形成一种对畜牧业的错误认识:说1头猪排出的污染物相当于20个人的排出的污染物量。致使去年底萧山区委书记在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工作会上强调:“今后萧山不再批建养猪场,对现有的如遇拆迁,则要拆迁一个消灭一个”;个别领导产生了畜牧业污染行业、养殖场是污染企业、畜禽粪便是污染物的错误认知。这对全市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当树立起现代畜牧业不是污染业的正确认识,畜禽粪便及其他副产物不是污染物,是可用的资源。
什么是污染物,应当是放错了位臵并对环境造成为害的东西,才是污染物。只要畜禽粪便没有放错位臵,而是放对位臵,放到培育土壤肥力的位臵上,并促进肥沃的土壤上生长万物,郁郁葱葱,这根本不会对环境有害,反过来对环境保护发挥任何其他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土壤肥力保护和提升功能。因为有机肥的首要功能是培育土壤肥力,即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证土壤肥力指标中的持水能力、吸附与释放养分能力、土壤通透能力始终处于合理状态,这样才能让土地年年高产出优质的粮、油、果、蔬而不败。当然,把畜禽粪便放在其他场地,那当然就是有害了,试想环保专家如把成堆的钻石放到水稻田里,对种植水稻来说不就是有害的东西吗。
偏面地看待畜禽粪为污染物的观点是错误的,把畜禽粪便当作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列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考核指标的做法也是不对的,把畜牧业认作污染业更是错误的。我们认为肉禽蛋奶与粮油果蔬一样,是保障和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最基本、并且十万分重要的食用农产品,是基本食物源,从人的营养与充饥角度评价:1公斤肉品至少可顶4公斤大米的营养功能,并且与其他工业生产无法粮油果蔬产品一样,同样的食用畜禽产品无法由工业手段生产出来。
2、场址用地的困难:这主要存在于新申请批建养殖场的用地过程中,原因一是由于上级政府的设定了不合理的环保考核指标内容,使各地方政府领导主观上存在不肯批建的思想;二是国土部与农业部于2007年虽发布了《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2007] 220号),明确了支持建设规模养殖场的大政策,但地方的实施细则没跟上,缺少足够力度的支持政策与措施,;三是我们对开垦非耕地来建设畜禽养殖场、发展畜牧业、生产肉禽蛋奶等建造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地的行为,没有给予正确的定性。这些不但影响关联支撑政策的制定,更严重的是影响对养殖场址的正确审批。
我们应当要正确定性“利用非耕地建设畜禽场”的行为,视同建造基本农田。
6月5---6日,省农业厅赵兴泉副厅长一行四人来杭州市调研指导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实地考察了建德市梅城桐溪禽类专业合作社、淳安县联谊养殖场、淳安县花猪生产合作社、淳安银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仔细询问了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的土地流转、排泄物治理及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池建设与运行,家禽屠宰场建设、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建德市新型肉鸭产业体系建设、淳安生猪合作社的产业体系与运作模式等新建的产业体系情况,还细致核算了建场用地与产出帐:建德梅城桐溪禽类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整理480亩非耕地,今年可产业肉鸭120万只计3000吨,平均每亩产肉鸭5吨,淳安联谊养殖场平整小山头102亩,年可产肉猪10000头,计肉品750吨,每亩产猪肉7.5吨,淳安银峰公司平整荒非山岭坡地120亩,建成了年可产肉猪1000头,计肉品75吨,每亩产猪肉0.6吨。建场用的是非耕地,养殖实现零排放,农牧结合、生态平衡。从造田功能上分析,这完全是建造了等量的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基本农田。
因此,对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非耕地来建造畜禽场的行为,应认定为建造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地,等同于造田造地,相关扶持政策要同等对待,这样可有力地吸引民间工商业主投入到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来。
3、畜禽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的应用力度弱:半年调研分析使大家更加明白,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副产物,即:粪便尿水和动物尸体,对这两个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已成为十分成熟的成果了:对粪便采用的蝇蛆养殖(可消纳65%)+商品有机肥加工(余下部分所有粪便)+沼气与自用发电(只采用尿水+少部分粪便,绝对不用柴油辅助的沼气与发电技术)等技术研发成果所形成的《畜禽养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加以消解,对动物尸体则用于杭州热电厂的燃料添加剂,畜牧技术人员和杭州热电厂技术人员联合试验的结果发现烧起来火特别旺盛,另一方法是要采用移动式的高温化酯处理车进行“化制法”处理,而化制法产生的残液则是解决另一问题的十分有效的原料。但这成套的《畜禽养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存在着组织推广应用力度弱、应用不到位的问题,关键原因是缺少相配套的运作管理机制与推进实施的办法,错位了推动实施的扶持政策,缺乏组织化的认真实施与推广。
我们应当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大《畜禽养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在全市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力度,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保障承包土地的肥力角度,要对农田承包生产者使用商品有机肥,要立法明确与规范使用的规定与要求,出台相应的支持应用和监管的实施细则,规范应用的行为。
4、生产成本与产品销价不平衡:生产要素价格持续走高,畜禽蛋奶价格偏低和波动较大,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粮食价格、劳动力成本、饲料价格持续走高和畜禽蛋奶价格偏低、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形成强烈反差,对畜牧生产带来破坏性打击,给城乡带来连锁性社会问题,制约着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下半年打算
按照全年工作目标与任务,下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政策研制
为加快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抓紧研制“杭州市政府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用地意见、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主体培育扶持政策及生产饲养业主、饲料配送服务业主、疾病防控服务业主和产品营销业主等四大业主合作管理办法,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意见与实施的扶持政策,乡镇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扶持政策”五大推进政策意见。
2、抓项目实施
对已实施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标准化畜禽示范场、农业示范园项目、设施农业配套项目、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加强项目监管,消除“重争取、轻实施”、“重建设、轻监管”的现象。下半年,创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畜牧特色农业精品园、5家省级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
3、抓疫病防控
全面开展秋季集中防控行动,深化疫病监测和预警预报,开展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应急防控工作,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推进全市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建设。
4、抓安全监管
深入开展畜产品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完成监控计划全年任务,组织开展以“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违禁添加物、生鲜乳三聚氰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开展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指导,提高检测技能,增强监管能力。
继续严把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调入动物及产品备案报验关。进一步推进全市动物检疫规范化工作。在全市范围进一步推广动物健康证明申报制度。进一步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产销联防协作监管机制。
畜牧产业处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产业处工会工作总结
两年来,产业处分会在学校工会和处党总支的领导下,在行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积极配合、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自信的说:在这个中,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为这一集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的会员,热爱这个大家庭,依托这个大家庭,维护这个大家庭,信赖这个大家庭。下面我向在座的各位汇报一下我们这个的工作。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从分散到凝聚产业处分会仅有不足40名会员,但与校内其他院系不同,其特点是:第一,会员所在单位分散;市内、校内两地,仅校内就有南边的创想宾馆、学术活动中心;北边的印刷厂,行政楼的产业处、教工餐厅;第二,工作性质不同,有企业的、有校内服务的、有管理的;第三,会员所在单位性质不同,有校编的,有人事代理的,有全民所有制的,有集体所有制的;其享受的工会待遇有所区别;第四,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初中、高中文化的会员占总会员人数50%以上。如何将这一班人融在一起是我们分会首先需要解决的矛盾。党总支书记、行政领导出主意,分会委员想办法,一方面用讲“缘分”不讲“身份”,另一方面用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念,通过组织会员在一起学习、活动进行渗透,很快地形成了以分会为核心的工会组织,具有了良好的凝聚力。也体会到工会是一个大集体,有了凝聚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2、做好分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作为一级组织领导,工作要有计划,这样才能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我们分会能在每学期校工会召开分会主席会议布置工作之后,及时将会议内容与党总支沟通,并召开分会委员会议传达精神,结合校工会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会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及具体要求,将其下发到小组征求意见后,形成材料。通过计划的制定,使工作有了目标。也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做到心中有数。
3、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整体素质工会不仅是组织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会维护会员的利益,提高整体素质。提高素质需要加强学习,针对性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曾安排学习过新修改的《工会法》,组织参加了学校知识竞赛,通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海尔中国造》等,小组分别写了读书笔记。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们认识到提高和加强法律意识是产业处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企业工人应侧重考虑提高维权意识,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工龄认定、五大保险的缴纳等《劳动法》的应用;干部侧重学习劳动政策法规,指导管理工作以初步取得成效。将在下一个我们分会作为重点内容。
二、各类活动聚人心,促进发展鼓干劲
1、才艺秀展现了会员的风采“三八”妇女节,学校工会组织了女工才艺展,当我们向会员发出通知后,印刷厂女职工积极提供自己的作品,从中我们选用了比较有代表性的5件作品,送到学校参与展示,经过三轮的评比,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有一作品获一等奖。之后,我们还与校工会切磋提出设想:一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才艺传授给校内其他爱好者;二是,是否能将才艺通过某些途径转化为经济效益。
2、舍自己为集体,荣誉我们共享我们印刷厂职工比较辛苦,印刷任务多,中午就不能休息,就连吃饭都要轮流着,晚上加班不能回家。但只要是工会组织的活动,印刷厂工会组长都尽力安排参与。如几次的竞赛答题,会员就是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答着题,会员们说:我们非常爱参加这样的活动,他能帮助我们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学校发展建设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校工会的奖励,这样双赢的事谁不高兴。为了鼓励会员的积极性,xx年初,我们分会研究决定给予印刷厂工会小组奖励300 元活动经费,下拨了400元工会基金,并又拿出200元购买了羽毛球拍、毽球、跳绳等,让会员在休息时能够锻炼身体。
3、加强锻炼提高体能,为了更好的工作xx年我们分会利用午休时间组织会员在学校校园内徒步走,xx年我们又组织会员徒步走滨海路,缓解大家繁忙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迎接明天新的挑战,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4、不为名次重在参与,文体活动增进了团结我们分会整体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会员的二分之一是从事脑力劳动,我们在组织文体活动时,能够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会员的主动性,如有位年龄比较大的会员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我们就鼓励他、支持他(给他买拍和球),中午休息时间到体育馆运动,后来参加了学校工会组织的教工乒乓球比赛取得名次,这是产业处分会几年来在校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唯一获名次奖的。
三、将“送温暖”工程落到实处,体现出我们的爱
1、捐赠也要务求实效,尽力做的更好为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推进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在总支的组织下,号召共产党员、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向农村捐赠图书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愿出钱集体购书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先后两次到图书城认真地为北三市农村选择实用的科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读物。共计购置了四百多元的农村科普知识图书捐赠给北三市农村图书室。
共2页,当前第1页12
2、是友情、亲情将我们与会员相连分会的同志有病住院,我们在党总支、行政领导的支持和带动下,都能前去探望、慰问我们的同志,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同志有病住院,家庭又困难,我们就从自己的腰包掏出生活费解其燃眉之急(6名同志凑了800余元);近年来,我们已经自然地形成一种制度,产业处分会的同志有病一定抽时间去看看,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踏进病房,安抚与床前,多少次走进家庭,说出我们的安慰。我们深深地感到送去的不仅仅是一束花,几斤水果,送去的是关爱的心。要说的话太多,如数家珍。今天我们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罗列以上几条阐述,主要是想通过这次总结能学习到其他工会分会的经验,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分会工作提供新思路。谢谢各位!产业处分会
共2页,当前第2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产业处工会工作总结
两年来,产业处分会在学校工会和处党总支的领导下,在行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积极配合、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自信的说:在这个中,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为这一集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的会员,热爱这个大家庭,依托这个大家庭,维护这个大家庭,信赖这个大家庭。下面我向在座的各位汇报一下我们这个的工作。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从分散到凝聚
产业处分会仅有不足40名会员,但与校内其他院系不同,其特点是:第一,会员所在单位分散;市内、校内两地,仅校内就有南边的创想宾馆、学术活动中心;北边的印刷厂,行政楼的产业处、教工餐厅;第二,工作性质不同,有企业的、有校内服务的、有管理的;第三,会员所在单位性质不同,有校编的,有人事代理的,有全民所有制的,有集体所有制的;其享受的工会待遇有所区别;第四,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初中、高中文化的会员占总会员人数50%以上。如何将这一班人融在一起是我们分会首先需要解决的矛盾。党总支书记、行政领导出主意,分会委员想办法,一方面用讲“缘分”不讲“身份”,另一方面用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念,通过组织会员在一起学习、活动进行渗透,很快地形成了以分会为核心的工会组织,具有了良好的凝聚力。也体会到工会是一个大集体,有了凝聚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2、做好分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一级组织领导,工作要有计划,这样才能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我们分会能在每学期校工会召开分会主席会议布置工作之后,及时将会议内容与党总支沟通,并召开分会委员会议传达精神,结合校工会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会工作计划和活动内容及具体要求,将其下发到小组征求意见后,形成材料。通过计划的制定,使工作有了目标。也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做到心中有数。
3、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整体素质
工会不仅是组织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会维护会员的利益,提高整体素质。提高素质需要加强学习,针对性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曾安排学习过新修改的《工会法》,组织参加了学校知识竞赛,通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海尔中国造》等,小组分别写了读书笔记。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们认识到提高和加强法律意识是产业处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企业工人应侧重考虑提高维权意识,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工龄认定、五大保险的缴纳等《劳动法》的应用;干部侧重学习劳动政策法规,指导管理工作以初步取得成效。将在下一个我们分会作为重点内容。
二、各类活动聚人心,促进发展鼓干劲
1、才艺秀展现了会员的风采
“三八”妇女节,学校工会组织了女工才艺展,当我们向会员发出通知后,印刷厂女职工积极提供自己的作品,从中我们选用了比较有代表性的5件作品,送到学校参与展示,经过三轮的评比,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有一作品获一等奖。之后,我们还与校工会切磋提出设想:一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才艺传授给校内其他爱好者;二是,是否能将才艺通过某些途径转化为经济效益。
2、舍自己为集体,荣誉我们共享
我们印刷厂职工比较辛苦,印刷任务多,中午就不能休息,就连吃饭都要轮流着,晚上加班不能回家。但只要是工会组织的活动,印刷厂工会组长都尽力安排参与。如几次的竞赛答题,会员就是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答着题,会员们说:我们非常爱参加这样的活动,他能帮助我们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学校发展建设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到校工会的奖励,这样双赢的事谁不高兴。为了鼓励会员的积极性,XX年初,我们分会研究决定给予印刷厂工会小组奖励300元活动经费,下拨了400元工会基金,并又拿出200元购买了羽毛球拍、毽球、跳绳等,让会员在休息时能够锻炼身体。
3、加强锻炼提高体能,为了更好的工作
XX年我们分会利用午休时间组织会员在学校校园内徒步走,XX年我们又组织会员徒步走滨海路,缓解大家繁忙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迎接明天新的挑战,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4、不为名次重在参与,文体活动增进了团结
我们分会整体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会员的二分之一是从事脑力劳动,我们在组织文体活动时,能够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会员的主动性,如有位年龄比较大的会员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我们就鼓励他、支持他(给他买拍和球),中午休息时间到体育馆运动,后来参加了学校工会组织的教工乒乓球比赛取得名次,这是产业处分会几年来在校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唯一获名次奖的。
三、将“送温暖”工程落到实处,体现出我们的爱
1、捐赠也要务求实效,尽力做的更好
为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推进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在总支的组织下,号召共产党员、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向农村捐赠图书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愿出钱集体购书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先后两次到图书城认真地为北三市农村选择实用的科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读物。共计购置了四百多元的农村科普知识图书捐赠给北三市农村图书室。
第五篇: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绿色食品产业包抓机制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树立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工作布局,科学调配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凝聚工作合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预计今年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产值达到661.2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营业收入641.1亿元,利润总额32.8亿元,带动农户60.7万户。
一、工作措施
(一)突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增强“推动力”。自治区绿色食品产业包抓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编制完成了《全区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包抓机制工作办公室紧盯目标定位和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2021年绿色食品产业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列出了任务、责任、时间“三个清单”,建立产业推进工作台账,压茬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包抓机制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出台了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财政扶持、科技支撑、用地用水保障等政策措施。各部门和各市、县(区)之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形成了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培育主体,梯次发展增强“内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加工主体,推动产业全程构建。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园区、聚集区10个,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产业集群1个,支持建设利通区、贺兰县、中宁县3个产业加工强县,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评星定级,评定二星级企业145家、三星级95家、四星级20家。伊利乳业、塞尚乳业、厚生记、丰霖盛肉制品等26家绿色食品企业列入自治区“三个100”项目库,给予项目贴息资金支持1185万元。北方乳业、西鸽酒庄等6家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百瑞源、润德生物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目前,全区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717家,新增1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4家,新增85家;亿元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66家。
(三)突出外引内培,优化环境增强“吸引力”。坚持大招商、招大商,选优商、引名商,积极开展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先后多次赴发达省区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对接了正大集团、好想你食品公司、华润集团、广药集团王老吉公司、欧瑞园食品公司、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等企业、协会、园区,推动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功能饮料研发、采购等项目合作。启动“十四五”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编制工作,梳理绿色食品产业项目37个。借力中阿博览会等招商引资平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5个,投资金额103.7亿元。举办了粤宁两省区经贸合作暨企业家座谈会、闽宁经贸合作交流恳谈会,组织五市分别在福州、漳州和泉州开展了宁夏绿色食品产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今年,全区实施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22个,到位资金58.23亿元。
(四)突出技术转化,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力”。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开展了全区绿色食品产业院(校)企及院(校)地对接交流活动,建立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台账,与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推广牛乳营养组分高效分离、葡萄酒低温浸渍单向微氧陈酿、功能性休闲米制品研发等绿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5项,为20余家企业解决了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支持葡萄酒质量追溯、优质粮油高品质产地初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19个,组织实施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9个。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夏)绿色食品产业技术需求专场对接活动,征集到了全国15所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24项科技成果。
(五)突出品牌打造,发挥优势增强“影响力”。大力实施全区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3个,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10个,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50个,申报各类绿色食品207个,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10家。成功举办宁夏品质中国行系列活动,现场签订了30余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超52亿元。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农洽会,推荐34家企业的产品参加评选,共获奖29个。在央视和重点城市开展广告宣传、制作品牌宣传片、“乡味宁夏”新媒体宣传多渠宣传推介我区绿色食品。创建国家、自治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85个,审核发布农业领域标准34项,实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储运保鲜等标准基本配套。
(六)突出要素保障,整合资源增强“造血力”。绿色食品产业包抓机制成员单位提高站位,创新举措,主动作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科技、人才、环保等方面的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3亿元,支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环节。加强绿色食品产业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基金需求台账,做好企业需求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各银行机构累计向绿色食品企业发放贷款80.4亿元,为全区249家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办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累计保障金额6.5亿元。摸清绿色食品产业的人才总量和结构,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各类管理人员680人,提升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能力。
二、存在问题
产业链条散、价值实现不充足。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弱,亿元以上企业仅有66家。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流通损耗依然严重。加工水平还比较粗放,产后损失率在15%以上,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梯次利用。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加工装备弱、技术人才不充分。加工技术集成度和适配性较差,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关键实用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弱,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1%左右。高端和实用人才“双缺”,培养和留住人才“两难”,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2%。要素保障难、发展资源不充裕。加工企业可抵押资产有限,流动资金占用量较大,贷款融资难、还款压力大。自治区针对九大重点产业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但绿色食品企业由于数量多、规模小,面临政策知悉难、申报难、落实难的问题。产业覆盖广、工作机制不协调。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涵盖全产业链,与奶产业、葡萄、枸杞、肉牛和滩羊产业交叉重叠,有的部门、县(区)还存在对工作认识不统一、不到位、不清晰的问题,在指导工作上手段不足、措施不硬、抓手不多,特别是用工业化理念指导产业发展还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九大重点产业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为目标,重点做好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品牌宣传、统计监测五项工作。力争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以上,全区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以上。
一是抓好主体培育。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的思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园区、集聚区1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强县。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评星定级活动,认定四星级企业20家,培育“专精特新”绿色食品企业10家。
二是抓好科技创新。实施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支撑行动,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新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10家。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技研发项目15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推动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支持20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装备改造升级。
三是抓好招商引资。找准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发力点,引进一批技术理念先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补齐我区产业发展薄弱环节。依托产业集群招商,吸引更多绿色食品产业垂直和协作关系的企业投资配套与服务,提高落地项目的层次和质量。坚持招商、安商两手抓,落实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已落地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
四是抓好品牌宣传。以品质和信誉为根本,巩固提升13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和地位,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10个,培育名特优新产品、绿色食品品牌50个。支持申报各类绿色食品200个,认证(GAP)企业10家。组织举办好宁夏品质中国行系列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食品博览会、中国农洽会等展销展评活动,提升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是抓好统计监测。认真开展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企业经济运行态势监测,按季度开展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全区绿色食品企业经济运行动态,提升指导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精准化种养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全区绿色食品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