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桌污染工作总结
2015年喀什地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实施方案总结
根据《自治区2015年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总结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喀什地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切实保障地区各族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特制定2015年度喀什地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实施方案。
1、我局开展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以校园及周边、交通要道小餐饮为重点场所,检查周边325家餐馆,出动人员405人次,出动车辆81车次,以食用油、肉及骨制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为重点品种,按照“持证经营、规范操作、索证索票、定点采购、明厨亮窗、确保消毒,量化分级、脸谱上墙”工作目标,继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餐饮服务业市场秩序,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督促餐饮经营单位改善经营设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制度,提高餐饮消费安全水平。
3、完善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做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保障工作,加强对群体性宴席特别是农村自办宴席等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指导,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防止发生群体性中毒。
4、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在秋季学校开学前后,开展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食堂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完善餐饮服务设施、执行食品采购验收、索要票证和台账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管理,开展地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强化各项风险控制指标,严格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做到监督、检测及管理规范化;积极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从业者守法意识;建立食药、工商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开展餐饮集中消毒单位监督检查结果公示,接受社会公共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单位,保障消毒餐饮具卫生安全。
第二篇:餐桌污染半年总结
2009年洋后镇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总结
一年来,洋后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照区政府2009年食品安全责任书,狠抓各项整治工作的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对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农业、宣传、卫生的两名副镇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成员由农技站、兽医站、卫生院、水电工作站、学校、食安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抓好各部门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并负责及时向食安办报送信息,反馈工作情况,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文明办,由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各村指定由12315联络员负责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协助做好食品安全检查等工作。年初制定了全镇食品安全实施方案和具体应急措施,将工作责任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和具体人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确保治理“餐桌染污”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食品安全法》,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参与监督,举报制假,出售伪、劣食品的行为,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权。一年来,刷写《食品安全法》悬挂标语两条,出宣传板报五期,向沿街商户及群众分发《食品安全法》宣传单700多份,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整治舆论氛围。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一是抓好农贸市场各类产品的检测。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坚持对集镇市场内流通、加工畜禽类、肉类产品进行检疫和复检,并对交易结束后的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病死猪肉、病死禽类,马上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镇村群众吃上“放心肉”;积极主动配合工商等有关部门对农贸市场内的水产品、种植业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监测,发现药物残留或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及时予以清场或销毁处理。二是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集镇所在地供水覆盖率达100%,全镇10个村的主村全部实现自来水供水。经区防疫站饮用水抽样检测,所有指标全部符合饮用水要求。加强二次供水管理,全镇所有水箱每半年均清洗一次。三是加强加工食品的管理。我镇共有食品、旅店业62家,其中餐饮小吃店10家、食杂店45家、糕饼店2家、粮油店2家、超市1家、旅社2家。62家全部办理卫生许可证,办证率100%。从业人员75人,全部参加体检,体检率100%。加强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旅社和饮食摊点的卫生管理,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四是加强监督,常抓不懈。采取扎实措施,加强治理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站每天坚持对禽类、猪肉类进行检疫;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坚持每季度一次对集镇的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旅社和饮食摊点,以及食杂店、超市等进行检查,每年三次对村级食杂店进行检查,同时在五.一节期间开展食品卫生大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当场无法整改的限时整改,并跟踪检查。
总之,一年来,我镇在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不足和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镇将继续按照区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实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目标责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洋后镇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1日
第三篇:2013年集美区治理餐桌污染
2013年集美区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7月)
根据《2013年厦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厦府办„2013‟158号)精神,为深入开展全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生猪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阳性检出率控制在0.4%以内,禽类(鸡、鸭)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水产品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7.5%以上,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主要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率均控制在3%以内,加工食品合格率达95%以上,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城市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城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持证餐馆(酒家、酒楼、酒店等)、小吃店、快餐店、企事业和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种植养殖源头治理
1.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
生产的示范推广,继续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区农林水利局、区经贸局、杏林国检局、市质监局第二分局)
2.加大新农药示范推广力度,建立新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核心示范区和样板田,开展新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品种。建立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示范区。强化农药兽药使用管理,加大抽检力度,重点抓好违禁高毒农药、兽药渔药、“瘦肉精”、饲料产品的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推行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区农林水利局)
3.组织开展全区奶站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投入品使用和登记管理,严格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制度,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查处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区农林水利局)
4.抓好农(水)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开展水产品已烯雌酚、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非法添加的监督抽检,依法处理问题产品经营者,督促市场严格落实入场经营者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组织重点水产苗种和产品药物残留监督抽查,清缴禁用药物,从严打击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和化学物品的违法行为。(区农林水利局、区工商局)
5.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查验免疫档案和免
控制、成品检验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市质监局第二分局、区工商局)
2.组织实施《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福建省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落实食品摊贩信息登记备案工作,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以及小餐饮等业态的监管。(市质监局第二分局、区执法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
3.严格执行《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规定》,加强流通环节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对大型商场、超市和洋餐饮店进口食品专项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实施在线电子监管,规范食品批发企业经营行为,督促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进一步健全进货查验、经营台帐、索证索票、检验检测、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区工商局、区卫生局、杏林国检局)
4.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高我区A、B级餐饮服务单位比例。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指导,组织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高职院校食堂卫生条件,督促加强管理,完善餐饮设施,预防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区卫生局、区教育局)
5.加强食品认证机构资质管理,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标志等违法行为,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失信惩戒机制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设。严格规范食品广告行为,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区工商局、市质监局第二分局)
(四)开展“违禁超限、假冒伪劣”专项整治
针对“违禁超限”和“假冒伪劣”两大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治理集中执法行动,深化“打四黑除四害”行动,大力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违禁超限”专项整治,着重打击非法添加、使用非食用原料、滥用农药兽药、饲喂不合格饲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五类非法违法行为。“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要严密排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各类学校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市场、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领域,特别在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大中专院校、厂矿企业等领域要严厉整治肉品注水、出售过期食品、粗制滥造、冒用品牌、虚假标识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组织开展清剿“黑窝点”的攻坚战。(集美公安分局、市质监局第二分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区农林水利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第二分局)
(五)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工作经费,改善监管执法装备。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素质及依法行政能力和侦查办案水平。(各镇、街,各有关监管部门)
(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
1.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点,制定风险点防患预案,落实整治措施。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强化对水稻、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的风险监测,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对监测出的问题产品
蔽性强、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根据需要提前介入,采取相应措施,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
(四)加强监督检查
区政府将继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制度,对各镇、街,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绩效考评。区食安办负责定期对各镇、街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专项督查。
(五)强化社会监督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核查反映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防止散布和炒作虚假信息。
第四篇:商务局2016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总结.doc
商务局2016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总结
商务局2016年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洛政办〔2016〕68号)及《xx市粮食局关于印发2016xx市粮食系统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泉粮行〔2016〕67号)精神,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2016年全区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切实做到领导重视、及早部署、方案明确、措施有力、收效明显。及时布置有关股室开展粮食系统内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活动,印发2016xx区粮食系统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提要求、定目标、出举措、抓落实,引导粮油经营者树立“粮油质量无小事”和“粮安工程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树立粮油质量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粮油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紧盯任务,狠抓落实
1.组织开展粮油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做好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用粮购销活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督促粮食收购者经营者、承储企业和政策用粮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质量安全制度。认真开展粮油市场的监督检查,一是完善政策性粮油出入库检测工作的监管。要求我区粮食储备轮换必须按规定抽样送检,样品检测项目包括物理指标及卫生指标。共抽检样品5份,合格率100%。首先加强对储备原粮入库时将重金属污染检测列入必检项目。其次要求储备粮承储企业按储备粮储存期间每半年须抽检一次要求,并建立粮食储备质量档案。对储备粮出库时将原粮稻谷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列为必检项目,同时建立陈化粮处置长效机制,防止陈化粮进入口粮市场供应。二是加强对区域内粮食经销单位粮食质量检查,共抽取样品3份,合格率100%。首先在“五一”、“国庆”期间,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大中型超市,8家应急供应网点,乡镇农贸市场等粮油销售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其次在“两会”、全国高考等重要时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大型企业、各类学校食堂检查了解用粮质量情况,对学校周边部分餐饮店进行检查,共抽取样品5份,合格率100%,为确保我区粮油供应质量安全提供保证。
2.组织开展粮食系统2016年“质量月”活动。全区所属粮油经营企业,围绕“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省”的主题,开展以“粮油质量与健康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广泛宣传粮油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兴企和质量兴市的重要性等。一是区属粮油公司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有关“质量月”活动的文件精神,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粮食质量、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等知识。二是在公司粮食仓库、万安街道万福社区各张贴宣传标语及横幅,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粮食质量安全意识。三是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骨干粮店、应急供应网点宣传“质量月”活动的具体内容,对三家骨干粮店、粮库应急储备粮油进行抽样送检,确保粮油质量的安全。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粮油质量检测检验重要设备仪器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二是部门联合监督执法较少。随着检测项目和样品量的不断增加,我区没有自己的检测机构,样品都要送往市级检测。建议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粮食部门完成政策性用粮和重点节日市场专项粮油抽检工作给予必要的扶持;健全部门之间的粮油检验检测设备仪器和信息资源,建立互通共享合作机制;由区食安委牵头,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部门联动执法、人大监督、群众协管的常态机制;对在检查时发现的疑似问题粮油要求企业暂时不得出售,待检验报告单收到后再据实处理;按季由区商务局发文通报,凡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企业将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有关规定移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置。
四、今后工作思路
1.严格执行今年省、市、区制定的粮食系统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方案,认真依法开展工作。
2.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专项活动和培训,不断提高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提高操作技能。
3.继续按季度和在重大节日期间对粮食市场和粮食经营企业开展质量检查和检测工作。
4.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工作制度和体系建设,继续争取各级专项资金,加大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
5.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扎实推进“放心粮油示范店”申报工作。
6.配合区食药监局、食安办等相关部门做好粮油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xx市xx区商务局 2016年12月26日
第五篇: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部署,结合省政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要求,制定2006年XX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经贸局、卫生防疫站、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协办。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到85%以上;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加快规模饲养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品牌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一)由市经贸局负责,市农业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继续抓好牲畜屠宰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市工商局负责、市农业局配合,积极推行鸡鸭集中宰杀试点工作;市经贸局、市工商局负责品牌肉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品牌肉的市场占有率。
(二)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治理畜牧养殖污染,加快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源头监管,建立健全防范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
(三)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卫生防疫站、农业局配合,加强对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成品奶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四)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全市兽药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兽药的行为。
(五)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六)由市农业局负责,在巩固提高生猪“瘦肉精”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检测工作基础上,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继续开展省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重大动物疫情检测、报告处置制度。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七)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查处违规行为。着力在餐饮业推进品牌消费,实行定点采购。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粮食局协办。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主要措施:
(八)由市农业局负责,继续建立和完善全市产地定点监测网和农药残留检测、蔬菜重金属残留检测。
(九)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建立专柜和台帐,实行索票索证,强化对果蔬、茶叶使用的农药添加含有国家禁(限)用的高毒农药成份抽检和查处力度。市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好连锁配送经营,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十)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由市工商局负责督促城区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蔬菜、水果快速检测室并开展日常抽检,加强索证索票,市场准入管理。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由市农业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协办。治理目标: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主要措施:
(十一)由市农业局负责,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治理,加强对水产养殖中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严防使用孔雀石绿,加大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力度,并负责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十二)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工商局、农业局配合,开展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等有毒害物的监督抽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由市工商局负责督促城区和主要集镇水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业主设立水产品甲醛快速检测室,并开展日常抽检。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由市建设局、卫生防疫站、水利局承办。治理目标: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二次供水清洗率达80%以上,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浑浊度≤1NTU达标率在90%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行政村的供水覆盖率80%以上。主要措施:
(十三)由市环保局负责,开展保障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环境安全大检查,重点排查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物品的企业及放射源使用单位,清除生产、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环境安全隐患。
(十四)由市建设局、卫生防疫站负责,开展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负责督促街道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和市政直供工作。
(十五)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对全市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市瓶装饮用水市场的抽检;由市质监局负责加强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质量卫生日常监管和抽检工作。
(十六)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水利局配合,制定全市农村饮用水监测方案,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扩大农村水质监测点的覆盖面,加强农村饮用水监测工作,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十七)由市水利局负责,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福建省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百万农民饮水安全工作,新建10个村级供水设施。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由市质监局承办,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药监局、粮食局协办。治理目标:全市酱油、食醋、鱼露、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96%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等)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用油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1%以上;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7类食品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全面推进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措施:
(十八)由市质监局负责,全面实施商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糖果制品、茶叶、啤酒、葡萄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生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强化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膨化食品、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7种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
(十九)由市质监局负责,建立健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成立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地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意见,部署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食品生产加工安全责任书,在乡镇(街道)政府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兼职协管员,协助质监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切实做到职责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质监部门进一步完善“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册一证一报告”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机制(三员即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四定即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三进即进村、进户、进企业;四图即食品企业数量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两书即责任书、承诺书;两册即乡镇分管食品安全领导、协管员花名册;一证即食品生产许可证;一报告即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二十)由市质监局负责,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采取巡查、强制检验、定期抽查、年审、执法检查和回访等措施,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规范获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食品生产加工水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二十一)由市经贸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防疫站、药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共同组织在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开展以查处无证生产销售为内容的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等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二十二)由市质监局负责,工商局、卫生防疫站配合,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落实“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原则,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进行分类的监管,将加工食品分为风险食品、重点监管食品,对有一定基础的,帮扶引导促进其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风险食品、小作坊予以关闭。
(二十三)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卫生防疫站、工商局配合,在全市范围开展乳制品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强化对婴幼儿奶粉和学生奶卫生质量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皮蛋、酱油、月饼、蜜饯、腐竹、黄花菜等食品的卫生质量抽检。
(二十四)由市质监局负责,工商局配合,组织落实“四个一批”,即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关闭一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
(二十五)由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市工商局配合,继续在全市推进《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食品零售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经营散装食品。
(二十六)由市粮食局负责,加强粮食系统内大米、小麦粉、粮食复制品、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包括省市定点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二十七)由市粮食局负责,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质量状况的监督抽检,定期对收购、储存、加工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二十八)由市粮食局负责,会同市粮食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组织粮食企业开展创建“放心粮油”产品、“放心粮油销售企业”活动,开展建立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诚信企业试点活动。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由市卫生防疫站承办,市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协办。治理目标:全市餐馆(酒家、酒楼、酒店、饭店等)小吃店、快餐店、食堂、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城区学校食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