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民和县万亩冬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青海省民和县万亩冬小麦高产
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在现有的资源条件,特别是播种面积条件下,粮食发展必须要走提高单产的路子,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今年,我县承担了万亩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工作,经过全县各有关部门的能力协作和艰苦奋斗,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其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在民和县的川口、马场垣乡两乡(镇)建立冬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万亩, 亩产600公斤。其中:川口镇的东垣村2000亩、红卫村1200亩、米拉湾村1000亩、川口村1000亩,马场垣乡的团结村1800亩、金星村1500亩、香水村1500亩。科技培训4000人(次)。
项目建成后,种植的1万亩冬小麦平均亩产按600公斤计,每公斤按1.4元计,每亩收入840元,除去亩成本300元,亩纯收入540元,1万亩纯收入540万元,其增产作用更加明显。
二、项目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项目实施地点:万亩示范片分别在川口镇的东垣村、红卫村、米拉湾村、川口村,马场垣乡的团结村、金星村、香水村。该项目区位于民和县东部边缘,海拔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1900米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湟水河自西向东。土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PH值在6—8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2—2.1%,含氮平均为0.76—0.176%,水解氮42—95ppm,速效磷3.0—5.7ppm,速效钾155.9—343.5ppm,土质适宜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境内平均气温4—8℃,昼夜温差大,平均无霜期170—200天,初霜日为10月初,终霜日为4月末,年均降水量为360mm,且集中于7—9月,这与冬小麦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生产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我县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创造总结出了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如选用良种,穗选留种等。近10多年来,冬小麦价格一直看好,而且比较稳定,亩均收入840元以上。项目区70%的农户有种植冬小麦的习惯,并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种植经验,是农民群众自觉实现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二)项目关键技术与技术实施路线
1、选用良种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丰产性好的京农411;
2、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水平地块;
3、适时播种 9月下旬-10月上中旬;
4、播量 播量为30-40公斤/亩;
5、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
6、配方施肥 亩施家肥3-4立方米,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
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在冬小麦长到4至6片叶时,要及时喷施2,4-D丁酯防除杂草,每亩用药75克。拔节后视早情及时灌水,并补施尿素每亩10公斤,争取亩成穗45万至50万穗。在5月下旬注意调查蚜虫虫口密度、锈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和锈病。
8、田间管理 冬小麦在越冬前有1个半月的生长期。在越冬前长到6至7片叶,有3至4个分蘖为最佳,防止冬小麦在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冬前镇压一次,有灌水条件的地块灌一次封冻水,越冬期间要防止牲畜践踏。返青期及时镇压,提高越冬返青率,有积水的地块要及时排水。返青后追施返青肥每亩追尿素10公斤,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灌一次返青水,在冬小麦长到4至6片叶时,要及时喷施2,4-D丁酯防除杂草,每亩用药75克。拔节后视早情及时灌水,并补施尿素每亩10公斤,争取亩成穗45万至50万穗。在5月下旬注意调查蚜虫虫口密度、锈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和锈病。
9、及时收获 一般在6月25日至7月7日成熟,收获晚容易造成自然落粒,蜡熟期选晴朗天气及时收割脱粒入库,以减少损失。
(三)项目工作主要内容: 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要求,主要抓了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1、示范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地适宜品种京农411。
2、集成高产技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3、加强病虫草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建议农户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家肥3-4立方米,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返青期结合灌水每亩追尿素10公斤,拔节后补施尿素每亩10公斤。
5、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冬小麦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全部实行机械条播
三、主要成效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全面带动两乡镇冬小麦生产上了一新的台阶,而且对全县冬小麦产业的发展与全县粮食稳产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多点测产、实际收获以及农户走访调查,并经过专家组验收,今年,万亩冬小麦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公斤。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为我县再高产摸索出了经验。
四、主要措施
为了切实保障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建设,具体落实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搞好我县高产创建工作,县里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王春山任组长、农业局长朱进成为副组长,项目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成员,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加强协作,分工负责示范区规划组织实施、资金调度及监管、农田基本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分管副局长马成忠任组长,农技、种子等单位的农技干部参加。具体负责规划和分解落实到村、社,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2、投入资金,保障完成任务:
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补贴8元,共补助8万元,其中:机械统一播种、病虫害防治等6元/亩,叶面喷肥2元/亩;技术推广补助费用4万元,信息服务等其他费用6万元,共投入18万元,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3、责任明确,任务具体:为抓好工作的落实,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和农户,逐村逐社逐户登记造册,落实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各级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任务的完成。
4、大力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抓服务工作到位:针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实行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技术干部包土块等形式,确保了整个任务的全面落实,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好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高产片已经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共10期,受训1000人,免费发放资料2000份;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把各种农业适用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
第二篇: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工作总结
伊宁县2009年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伊犁州农技推广总站关于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部署和要求,伊宁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我县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了将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局长吾尔开西为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以县站农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包乡创建专家组和包乡技术服务组,制订了《伊宁县2009年冬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方案》、《2009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将高产创建任务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农业技术人员“三定三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将目标任务进一步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场,为创建工作的开展起到切实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示范片落实情况
我县2009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30.5万亩,创建小麦高产示范田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为13.2万亩,其中小麦单产400-450公斤的高产田10万亩,小麦单产451-50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为3.2万亩。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主要集中在伊-巴公路沿线乡场及愉群翁回族乡(每乡有万亩以上),其他乡场有千亩以上,每个乡镇场均
有3-4块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区。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
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为确保小麦高产,还专门编制了《绿色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以维汉文字形式共印发了1万册,发放到乡、村及农户手中。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包乡单位及包乡技术干部都能深入到乡村、户及田间,具体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三、示范推广片的产量情况
6月上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员深入曲鲁海乡、阿吾利亚乡、青年农场、温亚尔乡、吉里于孜镇等八个乡镇场30个村(队)各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曲鲁海乡冬小麦平均单产444公斤,阿吾利亚乡平均单产414公斤,青年农场平均单产504公斤,温亚尔乡平均单产502公斤,巴依托海乡平均单产488公斤,维吾尔玉其温乡平均单产459公斤,多浪农场458公斤,吉里于孜镇平均单产474公斤
五、主要技术配套措施
(一)做好播前准备
1、测土配方。为确保我县冬小麦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切实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作用,对全县30.5万亩冬麦地进行了测土配方,采集土样1220个,分析化验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等7320项次,发放配方卡6100张。
2、注重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全县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同时注重做到种子精选、清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达到98%,净度达到99%,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每百公斤种子用75%卫
福胶悬剂250克或适乐时每亩120毫升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3、施足底肥。播前灌好底墒水,保证灌溉质量,在适墒期耕翻、耙耱、整平,达到待播状态。亩施尿素8-10公斤、二铵15-20公斤、农家肥1-1.5吨作基肥。
4、精细整地。结合秋翻,增施农家肥,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带肥下种,种肥为磷酸二铵,每亩5-8公斤;提高播种质量,亩播量18-20公斤,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行距不变、提放整齐。
(三)返青期田间管理措施
在春季小麦返青期,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指导农户进行了返青期小麦田间管理。
1、春耙:由于冬季积雪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较往年差,3月中旬至4月初,冬小麦返青至头水前,及时进行春耙,耙深3-4厘米,起到松土保墒的作用,对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
2、及时追肥:结合雨水进行返青初期追肥。把握原则: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或不施、旺苗不施。亩总茎数不足40万、长势弱的麦田、晚播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目前已追肥面积19157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7%。
3、化学调控。冬小麦生长偏旺的地块为了防止倒伏,在返青—拔节期用50%矮壮素200-250ml/666.7㎡,兑水30-50㎏喷雾。
4、化学除草。亩用75%杜邦巨星1.2-1.5g或麦喜5.8%SC等除草剂兑水30kg,在拔节前喷施。有野燕麦的地块亩用野燕枯150ml或骠马70-80 ml在野燕麦2-4叶期兑水25-30 kg喷雾。
六、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伊宁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技术小组认真抓好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组围绕创高产集成技术和推广高产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之机,开展了乡镇场农技干部培训活动,强化农技干部对冬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此推动村级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开冬小麦创高产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县乡技术干部72人,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次,发放栽培技术规程1万份,召开现场观摩会2期,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技术更新。
3、加强科技入户。按照技术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深入各示范区地头抓好服务,使示范种植户全部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技进村入户,构建以示范样板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速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
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2017年巴里坤县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2016年巴里坤县小麦高产创建项目
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围绕县委政府对农业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安排部署,在县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根据2016年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安排,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在我县农业乡镇大河、花园建立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区2个,现就今年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保障措施,为高产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姜金成同志为组长,以农技中心主任陈春梅同志为副组长,项目实施以乡镇大河镇长、花园乡、县农技中心领导为成员的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由农技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技术支撑。
县农技中心组建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由3名技术员人员组成,进行科技入户技术包村包户,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充分整合资源。
我中心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实施县,在创建活动中,领导小组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尽力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加强督促检查。
农技中心多次召开会议,下乡调查研究,部署安排。县农业局主管领导在供种、播种、冬春管理期间,多次了解有关情况,询问措施落实情况。县农技中心建立了技术干部包村包片工作责任制,分段制定工作任务并严格考核工作成效,把工作实绩与技术指导补助费挂钩,增强了指导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二、认真组织实施,提升生产水平,提高技术到位率
1、选好示范区域,扩大宣传影响。
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县农技中心经过实际查看,充分调查,评估论证,把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选在大河镇水利条件好,土质肥沃,种粮面积较大,群众积极性高,接受新技术快,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干渠村、东头渠村,花园乡花庄子村1个实施小麦万、千、百示范田项目。
2、主推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
新春29号、新春38号、新春29号、C62等品种在该区域增产潜力大,有创高产的潜力。我们在选择品种上,以这两个品种为主,经县农技中心协调,由良种统供单位统一提供优质良种,由村上统一组织,落实种植。
3、组装集成高产栽培技术,达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县农技中心组根据自治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出的主推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500公斤的产量目标,制定了巴里坤县高产创建活动技术规程。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喷三防”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结合起来,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分步组织实施。
三、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1、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实施区域内按每个示范点20个土样采集,进行土壤养分化验,根据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提出建议配方施肥卡,印发到涉及农户。
2、在示范方内统一供种。由农业局协调,包村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村联系,由供种企业统一把种子供到村组,实行统一机条播。播种期间,包村技术指导员逐田块检查指导群众播种,实现了优良品种连片种植。
3、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在春播前、冬闲时期,农技中心技术员和包村技术指导员逐村进行播种技术培训。适期早播播技术、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等讲给群众,使实施区内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培养了一个明白人。
四、项目完成情况 1、2016年大河镇创建万亩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2个,分别在干渠村、东头渠村、示范点采用“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匀播、浇好拔节孕穗水、追好拔节肥、做好中后期‘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措施,经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测产验收,完成目标任务。
干渠村、东头渠村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总面积100738亩,品种为新春29号、新春38号平均单产469.4公斤/亩,总产472.89万公斤。比全镇小麦平均单产373.6公斤/亩,增产95.8公斤/亩,亩增利润227元。
2、花园乡小麦10000亩连片高产示范田建设,今年,我乡在花庄子村建立了10000亩小麦高产示范创建项目点,万亩高产创建花庄子村涉及农户700户,涉及人口2200人。面积10040亩。为了建设好小麦万亩高产创建工作,我站实行农技人员包村,主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专业防治病虫害、科学利用农药等多项技术与小麦生产的主要环节,开展技术指导。与4月5日开始播种,4月25结束,带肥下种,磷酸二铵18-25公斤/亩,采用肥种分箱分施,施肥深度8-10厘米。小麦出苗率良好,35—40 万株/亩。灌头水追施尿素8-10kg/亩。三水后每亩用大能60-70克加30克2.4-D滴丁加10克苯磺隆,兑水30公斤喷洒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今年我乡小麦10000亩高产创建示范田,严格按照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的“六统一”原则,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种植工作,经农技人员8月25测得10040亩的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单产409.42公斤/亩,总产达到411.05万公斤。今年由于秋季降雨后小麦倒伏,造成收获时产量较测产时产量低10-15%。
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6年9月30日
第四篇:水稻良种示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
实习报告
黄莉莉 生态2班201130020208
一、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实习,了解植物栽培学实际生产情况,比如生产技术、市场动向等,实现课堂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抽象描述与直观教学结合、系统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加深理解,提高求知欲与实践能力,并对未来事业发展方向给予一定启发。
二、实习内容
1、水稻良种示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
阳江水稻良种示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负责人介绍,示范区主要小面积培育将近15个高产优良品种,通过科学技术管理获得好的综合优良性状,创高产,从而作为示范最终向市场推广。
在示范点主要采用六项关键技术:
1、品种的挑选。主要选择超级稻及广东主导品种作为示范对象;
2、统一育秧;
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4、测土配方施肥;
5、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6、机械收割。
之后负责人还简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代表性水稻品种。特优2089由海洋大学培育,谷粒大但品质较差,适合做鹅等家禽饲料。天优3618由农科院培育,是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也较好。广8优2168也由农科院培育,米粒质量上等,适合食用。在水稻种植中常见害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其食用叶肉,使叶片丧失功能,但影响较轻。若是出现在间叶中,即抽穗前,会对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在介绍过程中,负责人还向我们讲解了大米品质评判的一般标准。省级标准包括稻米外观、米粒长宽比、垩白度、千粒重、透明度等,国家级标准主要考察米粒内在,包括质量淀粉和口感等。
负责人也表示,水稻种植与花卉、蔬菜水果产业相比,获得收益较低,且依赖良好的天气状况,具有较大风险,因而原来的农民多倾向外出打工,而随着土地租金花费增多,水稻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加快水稻种植模式的转变,而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土地流转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而采用大棚育秧,水稻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委托合作社管理等措施,可将水稻种植变为省时省工的副业。
2、荔枝种植示范园
荔枝示范园区占地占地2500多亩,荔枝的产量达到每亩2000多斤,且因品质较好多用于出口。园区采用有机肥—塘泥等新型高效环保肥料,起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同时结合养
鸡等家禽养殖业,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而家禽粪便也可作为土壤肥料。负责人介绍,公司所种荔枝树基本为矮化品种,目的为提高品质,易采摘,从而降低采摘成本。果园部分铺设滴管系统,采用太阳能引种灯,建有大型冷库对采摘的荔枝进行及时的冷冻保藏。示范点主要困难为蒂蛀虫等较难防治的虫害,其有效解决方法还需等待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3、南药种植基地
南药种植基地由阳江市田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做讲解。公司主要种植首乌、红豆杉、五味子等药材。负责人首先介绍了首乌的加工过程。将采摘的新鲜的何首乌切片烘干,把黑豆、当归等几种药材和首乌一起进锅蒸煮,反复的烘干、蒸煮做成制首乌。五吹五晒后的首乌市场价达到500/斤,北京同仁堂的制首乌在经过九吹九晒之后,甚至价格高达5元/g。接着向我们展示了公司青梅酿酒区和主要产品。
随后负责人向我们说明,公司秉承“种给相亲看,带着乡亲干,领着乡亲富”的宗旨,积极带领村委参观广西等优秀药材种植基地,在水稻等产业低迷,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将首乌等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积极将那龙镇转型打造为大的南药种植基地,使公司获得大量优质原材料的同时农民获取较高收入。
三、实习心得
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了解到:
1、目前中国水稻种植产业形势严峻,高风险、低收入的现状迫使农民向未来“家庭农场“等新的种植形式转型,而国家也应加大对农民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促进社会集资,实现集约型现代化生产,吸引农民返乡种田。
2、在企业发展中,环保施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力提倡水稻配方施肥,荔枝施环保肥料,使养分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减轻环境污染危害,使土地资源得以长久的合理利用,更促使我们生态学子响应国家“生态建设”的号召,创新在生产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3、加快新型种植产业的发展,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并作为技术的传播者,带领所在乡镇发展适合当地的高收益种植产业,由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民和企业共同受益。
第五篇:左云县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典型材料
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典型材料
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之一,实施一年来,我们以大豆增产、增效技术为技术支撑;以百亩主攻单产、千亩创建高产、万亩带动增产的高产创建示范区为平台;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载体;以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普及到位率为突破口;以增产增收增效为目标;以良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新型农民培训、除草剂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及推进机械化生产等方面为技术措施。总实施面积10023亩,集中在马道头乡,共涉及24个行政村,1768户农户,核心示范区面积1092.8亩,其中且坡村示范区437.8亩,郭家坪村655亩, 主要品种合丰
55、黑河38。百亩攻关田、十亩高产田设在且坡村,主要品种合丰55。
通过测产验收:十亩高产田达到217.9公斤,创晋西北高寒副区特早熟大豆高产历史记录。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204.4公斤,比去年增产7.4公斤,增产3.8%;千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184.1公斤、比去年增产8.1公斤,增产4.6%;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171.6公斤,比去年增产9公斤,增产10.8%,比其它普通大豆田每亩92公斤增产79.6公斤,项目田共增产79.6万公斤,每公斤6元计算,共增收477.6万元,高产创建大豆示范户每户平均增收270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