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片工作总结
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片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农业厅《2014年“清洁田园”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区建立了新塘乡火龙果无公害生产示范点500亩,重点实施科学合理用肥工程和现代植保技术工程,主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绿色植保技术。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在新塘乡湖表村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建设并完善一个200亩连片的特色优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包括:泵房、蓄水池、配肥池等固定设施建设,及完善输水管道、滴灌管的铺设,确保水肥一体化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示范区内布置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土壤水分测定,探求掌握相关技术参数,为下一步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打好基础;同时农业局配备了害蛾诱捕器200只,诱心1000支,覆盖面积200亩;配备了粘虫黄板2000片,覆盖面积100亩。
(二)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在田间地头的主要位置树立醒目的示范牌、垃圾桶和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清洁田园活动氛围。区农业局、新塘乡农技推广站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培训会共8场次,培训人数达750多人次,发放资料1000多份。(三)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工作。定期在“清洁田园”示范点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集中清捡活动,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共开展活动12次,累计参与人数450人次,清捡农资废弃物(农药袋、秧盘、薄膜等吨)1.5吨,田间生产垃圾清除率达95%以上。
第二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
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
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
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第三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管理措施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度,做强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管理员职责:
1、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品种搭配,组织产品收获、包装等;
2、负责记录基地的生产状况、生产作业及质量控制等;
3、负责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药物除外),掌握库存情况;
4、负责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设施;
6、负责基地新品种种植(养殖)示范。
二、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职责:
1、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
2、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
3、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
4、负责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
三、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从事生产,不得造成产地污染或者致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保证基地周边无污染源。
四、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投入品统一采 购、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做好相应记载。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合法登记并与农产品品种相适应的投入品,保存相关票据,严禁采购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设立专门的投入品存放场所,配备必要的码放设施使之摆放整齐,加强管理防止变质失效。生产管理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统一领取投入品,指导并监督生产人员按照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入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高温作业和药物毒害等事件发生,生产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救治。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定点存放。剩余投入品退还仓库,废弃包装统一处理。
五、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生产管理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认真记录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单元)、品种、生长期、投入品名称、间隔日期、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器械、作业人员等。
六、建立健全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等国家标准,符合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和第194、199、274号公告等规定,符合质检总局《出境蔬菜禁用农药名录及不适用农药的指导名录》、出口肉禽《禁用药物名录》和《允许使用药物名录》等规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物,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稀释倍数,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生产中、收获前应加强抽样检测和记录,发现药物残留超标或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元应暂停收获,及时查找问题并认真处理,经连续检测直至质量稳定后才能收获。
七、实行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报告制度。生产管理员及生产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一旦发现病虫害及疫情疑似征状、药物使用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向植保员(动物防疫员)汇报;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加强巡查,遇突发、重大的病虫害、疫情及药害,应第一时间向基地经理汇报,不能知情不报或隐瞒事实真相;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定期把防治的产品、对象、药物使用量、策略、效果等情况整理汇总后向基地经理汇报。
八、病虫害防治策略: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方针,推广抗虫、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严格生产经营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产品的抗逆性;病虫害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按照药物残留控制准则选用合适药物,防治时期一般控制在害虫低龄期和病害发生初期。
第四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大力推广配方肥尤其是缓释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档案至少保存两年,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生产过程问题的追查。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投入品采购记录表;二是种植业农事生产记录表;三是农产品销售记录表。
三、生产记录由主要负责人填写,并由相关人员对其记录进行定期检查。
通过健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全面真实地掌握农产品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情况、质量控制标准、产品生产数量和销售去向,既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加强了农产品生产者的自律约束。
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
为了达到科学合理选用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种苗管理使用制度:苹果无公害产品生产要严格控制苗木来源,品种需优质、真实、可靠,坚决禁止劣质苗木及品种进园。
二、农药管理使用制度: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得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设立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报告,指导用药,做到实时防治,对症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配合检测部门严格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三、化肥管理使用制度: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及配合使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多元素肥料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肥料应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贮存;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三证”齐全;不施用城市垃圾,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制定措施的目的
1、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农产品安全工作。
2、制定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措施,实行无公害生产。
二、制定措施的依据
1、按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种植业发展行动计划。
2、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三、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强化领导,从基地负责人到员工,组织学习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知识,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及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2、积极响应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用药和添加剂的意识,绝不使用违禁农药及添加剂。
3、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本基地生产管理规范,生产日志等的填写工作。
(二)制定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措施
1、产地环境要求
(1)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332要求。
(2)土壤条件: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好、土壤肥力较高。
2、栽培措施
(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2)整地:采用高畦栽培,便排灌,减少病虫害。(3)播种: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春播3月上旬至4月上旬,可采用育苗移栽或直播。
(4)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耕整亩施2000kg腐熟农家肥。配方施肥,增施鳞钾肥。
②中耕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也可适当用符合条件的除草剂,做到田间无杂草。
3、施肥
(1)施肥原则:按照有机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2)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3)选用的肥料保证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满足植物对肥料的要求。
4、病虫防治(1)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目的。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2)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②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
③培育无病虫害壮苗。(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4)药剂防治:常见的病虫有大小斑病、蚊虫病、粘虫、斜纹夜蛾、蚜虫、地下害虫等。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井冈霉素、特杀螟、杀虫双、吡虫啉、灭扫利、克螨特、虫螨净等。
(5)农药交替使用,每一种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使用不超过一次为宜。
(6)施药的安全间隔。最后一次药到收获期相隔的天数,一般来说,气温高时7-10天,气温低时10-15天。
第五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社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测员等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员工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技术负责人督促指导无公害技术的落实到位,质检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化验工作。其他人员安排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二、技术措施
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利用好育苗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科学进行肥、水、光、风,生态防治病虫,保证无菌壮苗。制订科学明了的无公害技术规程,定期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一线人员都能掌握无公害技术规程,并执行到位。结合历年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用先实用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提高施药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同时,要做好先进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生产人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
三、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水源等农业投入品来源,从源头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出现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种子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种子许可证,经营必须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政府规定的资格。合作社设立专门的种子库存场所,确定专职的库存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全格上岗。对于入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登记种子名称、数量、来源、品质等信息,对于出库的种子货品,管理人员要认真核对种子的名称、数量、来源、品质,详细纪录领取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进行查库工作,对于过期、霉变、虫蚀的种子,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化肥的施入要执行肥料合理投入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无机复合肥。施肥的原则:
1、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根本依据;
2、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学肥料;
3、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追肥行为。施肥行为要认真记录在生产记录中,要记录施用种类、施用人、施用方式、施用地块等情况。肥料与农药可同一库存,库管人员要做到:
1、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
2、入库出库查验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三证”;
3、杜绝生活垃圾等肥料进入生产环节。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要求执行。在生产中要将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规定及种类明确告的知所有一线人员,杜绝在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农药的购买、进库、出库、使用、数量、日期、来源等信息都要由管理人员详细登记在册。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是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正规经营门店经营的产品不得购置、入库、出库;
2、违禁农药不得购置、入库、出库;
3、不是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领取使用农药;
4、使用情况必须登记入生产记录。
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要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蔬菜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管理小组要定时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产地保护措施
对无公害进行保护制度。一是对于周边出现废气、废水、废渣或者其它可能危害产地质量的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二是禁止农业生产使用有严重污染环境可能的肥、药、水及其它生产设施。三是对于田间农药瓶、农膜、包装等物品及时回收无害化处理。四是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在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以花蜜为主的绿化,营造天敌诱集环境,增加天敌种群和数量。五是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的检测监控。
五、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产品采收前,必须抽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可以安排正常采收活动;检测不合格的,必须复检合格方可采收;产品包装前,必须由质量管理人员抽样检查产品形象、色泽等外观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得包装销售;产品运出产地前,必须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第二次农药残留等因素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得运出产地,并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012年10月5日
禹州市绿鹏种植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