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停车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推动停车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论文关键词] 停车产业市场失衡 占道停车隐形成本 价格竞争 停车产业化发展保值和升值潜力
[论文摘要] 杭州市私人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停车产业市场失衡,停车难问题突出。根据停车需求的刚性特点、区域特点、时间特点、成本特点,规划停车产业布局;提倡停车产业价格竞争,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提高占道停车场成本,限制占道停车场发展;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实施停车资源区域化网络化经营模式,促进停车供应结构合理化,缓解停车难。
随着汽车大众化消费时代的到来,车位紧张、停车难问题在大中城市日益突出,杭州也不例外。我住的稻香园小区,区内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车与人抢道,司机常为“抢”停车位发生争议。停车危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笔者试从经济学角度对推动杭州市停车产业发展,解决停车难问题谈点看法。
一、停车产业的需求分析
停车产业需求是指各种出行目的驾车者在各种停放设施中停放车辆的要求。停车产业需求是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汽车拥有量增长、车辆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众多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
1.停车需求的刚性特点
从理论上讲只要汽车数量固定,停车需求就会固定,这就是停车需求的刚性。每一辆汽车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停车泊位,出行也应该有相应的停车位置。目前杭州六个老城区(萧山余杭除外)社会机动车保有量约38.42万辆。汽车保有量是指一个地区拥有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车辆。也就是说, 38.42万辆至少需要38.42万个基本停车泊位,还得考虑出行停车泊位,按照国际最低标准1∶1.2配置,则需要48万个停车泊位。
2.停车需求的区域特点
停车需求与区域有一定的关联性。区域内的停车需求可以按照不同的出行目的分类。购物中心、商务区、风景区、闹市区往往停车需求量大。杭州市武林广场区域是全市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又是全市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区域内车辆停放需求量大,包括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银泰百货等大型商场以及剧院、大酒店、电信、银行、休闲广场等停车需求。武林广场区域汽车停车需求量是全市停车需求总量的40%。庆春路华商家友超市、文一路华润超市等大型购物超市区域,停车需求量较大,占全市停车需求总量的30%。
3.停车需求的时间特点
停车需求与时间也有关联。在不同的停车者中,上班停车时间一般在3小时以上,而购物、办事及其他目的,停车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小时。居住区停车需求主要是晚上、双休日,周一至周五白天小区停车需求减少。春节等黄金假期周期间,由于游客剧增,酒店、商场、风景区的停车需求量剧增,车位明显紧张。
4.停车需求的成本特点
停车需求与停车成本密切相关,较高的停车成本会降低需求。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公共场合,同一区域内可能同时存在车辆停放收费价格不同的停车场多种选择,停车者会选择停车成本低廉的停车场。
二、杭州市区停车产业的供给分析
目前杭州市区停车产业供应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建配套停车场库、公共停车场库、占道停车场库。市区停车场库总计8277个,立体停车库有77个、地上停车场库有7348个、地下停车场库有850个。停车泊位总计314309个,其中占道停车泊位占停车泊位总数的51%。区域停车场库和停车泊位数量分布如下:
三、停车市场失衡
1.停车供应结构不合理
目前杭州市区占道停车泊位占停车泊位总数的51%,占道停车的供应方式已成为杭州市停车供应结构的主要部分,这种供应结构不合理。低成本的占道停车场存在,驱赶高成本立体停车库的供应,制约停车产业投资积极性,导致停车产业向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停车市场失衡。
2.占道停车场形成因素
长期以来,住宅区开发建设配套设施规范,只考虑自行车停车按户配套建设标准,而对汽车配套建设标准非常低,没有达到一套住房配备一个停车泊位的要求。况且,国家尚未实行每辆汽车必须购置车位,否则不能购买汽车的规定,使得私人汽车购买量无限膨胀,现实中只有通过小区内划定占道停车泊位来满足停车需求。
停车费率影响停车者行为,促使占道停车供应方式的长期存在。由于停车库设施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高、收费高,而占道停车泊位相对价格低廉,对有效供应带来负影响。甚至许多无人管理的地方被用于停放汽车,不用花钱停车,这对于停车供应来说就是无效需求。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公共场合,同一区域内可能同时存在占道停车场、毗邻建筑之间不同的配建停车场、营业性公共停车场等多种选择。由于停车方便性不同,尤其停车价格高、低甚至不花钱等选择的存在,形成消费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的存在以及无效需求的存在,使得一个区域的停车供应具有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档立体式停车库建设的回报率,制约停车产业投资积极性,使得投资占道停车场比例增大。
3.占道停车场隐形成本
由于占道停车的成本计算往往没有计算占道停车成本的公共成本,导致占道停车场过多。从表面看,占道停车场库建设成本低廉,不要土建成本费用,甚至也不需要土地使用成本。其实,占道停车场库建设隐形成本很高。建造道路时已经支付了征地费用、土地使用费用及道路建设费用,这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本该属于占道停车场成本组成部分,但往往被忽略。而且,占道停车场汽车废气直接污染环境,治理周围环境也需要成本,因此,占道停车的成本并不低,不仅没有使道路建设投资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占道停车会直接引发区域内交通堵塞。
4.停车供应分布利用不平衡。
虽然市区停车泊位总数达31.4万个,但现有停车资源分布利用不平衡,效益未达到最大化。各个区域停车资源分布不平衡。新开发地区停车资源相对充足,但老城区、风景区、商务区、繁华区(武林路、庆春路一带)停车场数量明显不足。武林广场区域位于下城区,而下城区的停车泊位只占全市停车泊位总数的20%。
由于停车场信息不能互通,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个区域服务半径内的停车场库停车率不同,有的已爆满了,但还有车辆想进来,而有的车库停车率相对低。比如一般情况下占道泊位、地上停车场的停车率相对较高,而地下停车场库的停车率却较低,停车资源未得到均衡利用。
四、纠正停车市场失衡的对策
1.根据停车区域特点,规划停车产业布局。
据查阅资料,东京的停车场由三部分构成,60%建筑配建,35%公共停车场,5%路边停车场。美国土地和道路资源相对丰富,大城市占道停车也只占停车总量的16%。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占道停车这种既省钱又快速见效的方法解决区域内停车位数量不足问题,在客观上形成了占道停车为主的停车组织结构。但弊病也显而易见,一是成为停车产业化的最大杀手,导致停车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占道停车会直接引发区域内交通堵塞。因而放任占道停车场的发展,必将使城市未来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新加坡是一个最适宜人居住的国家,该国政策规定有车必有位,购买组屋或共管公寓里的一套住房,住户就自然能拥有至少一个停车位。杭州市应当象新加坡那样,提高居住区汽车停车位置配套建设标准。美国也经历了停车难的问题,该国规定只要有建筑物就有停车场,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应当根据停车区域特点、时间特点、成本特点,规划停车产业布局,调整供应结构,限制甚至淘汰占道停车场,把占道停车场作为个别情况下为临时性停车提供服务的一种补充的方式。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调动民间投资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停车产业展,尤其是发展智能化的、便捷式的立体停车产业,提高公共停车场库的数量,促进城市停车供应结构合理化。
2.提倡停车产业价格竞争,推动停车产业向产业化发展。
杭州市应当把停车场建设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提倡停车产业价格竞争,吸引各种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停车场库建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围绕车库设备生产、车库建设、信息智能技术开发应用、停车经营管理等,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巨大产业系统。美国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香港一个停车位的售价比一辆轿车还要贵。日本国土面积是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是中国十分之一,而汽车保有量却是中国的两倍。目前日本的汽车保有量大约在7000万辆左右,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带来的必然是停车难的问题,但日本将高科技和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到停车技术和停车场的建设上,基本解决了停车难题。日本现在的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解决了居民区、商务区、繁华区的停车难问题。
中国与日本有相似的国情,人多地少,适合发展集约化的机械式的停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汽车大众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停车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把停车场建设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条件已逐步成熟,目前杭州停车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杭州社会机动车保有量约38.42万辆。从调查表看出,市区总计停车泊位31.4万个,其中公建配套15.7万个,小区内部车位11.9万个,占道泊位3.8万个。车辆与泊位比例为1∶0.8,车辆和公共停车泊位比为1∶0.4,与国际最低标准1∶1.2比较相差甚远。
以40万辆车为例计算,需要40万个固定泊位,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按国际通行标准扣除5%~15%占道停车部分,补足停车设施建设费用巨大,其中公共停车场库补足缺口需要50-70亿元建设资金。政府资金难以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而巨大的需求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效益简要分析:以40个泊位的立体机械停车库为例,按每天12小时、80%利用率、收费价格按7元测算,不考虑土地成本,地上立体停车库的投资回收期约5年,地下立体停车库约6年~7年。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再者,限制或淘汰占道停车、规范停车管理已是城市管理发展潮流,因此,智能化的、便捷式的立体停车库必将成为社会稀缺资源,具有较大的保值和升值潜力。因此,提倡停车产业价格竞争,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
3.提高占道停车场成本,限制占道停车场发展
占道停车场的收益应当承担道路建设成本,或道路相关利益单位参与占道停车场收益分成,提高占道停车场成本,限制占道停车场发展。
4.停车产业区域化网络化经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我市社会公共停车长库的经营管理单位有近千个,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分割经营各自为政,停车市场供应效率低下。除城市发展公司经营1万多个停车泊位,其余规模都很小,一是不能形成规模经营,管理成本也高。二是停车资源分割不能形成网络,信息不互通,制约了停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小区停车资源与单位停车资源未实现共享。
停车产业区域化网络化经营,也就是停车产业信息网络化、停车交易结算网络化。比如,建立停车产业信息网络,设立全市立停车服务热线电话,开展停车车位预定、查找就近停车场库是否有停车泊位信息等项目的服务,为司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车辆停放提供服务。
建立停车资源信息网络后,每个停车场库泊位停放车辆信息可以及时向外界传播,让车主随时查阅停车资源,最快速度找到停车位。
停车资源信息也可通过无线电广播“交通之声”频道对外播报各个停车场库停放车辆信息,司机收听广播后能及时方面找到车辆停放点。
停车收费交易结算网络化,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推进停车付款方式的简约化、便捷化。更大程度上实现先进停车仪表(咪表)刷卡,避免车主备零钱,缩短交易时间,并逐步实现与银行卡对接,直接利用银行卡进行缴费。同时,逐步引进无人化停车管理系统。
单位停车资源与社区停车资源共享。通常情况下,单位停车场库晚上或双休日停放车辆会减少,泊位有余,附近住宅区的私家车晚上或双休日停放该单位车库,必将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
参考文献:
[1]作者从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调研获取数据
[2]查阅资料
第二篇:党建推动产业发展调研
党建添活力 烟农创家业
——资溪县乌石镇开展党建“四推一”活动发展烟叶产业
乌石镇为启动、发展和壮大烟叶产业,积极探索开展了基层党建“四推一”活动,即创新党员电化教育、乡土人才培养、“双带”工程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四项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才的作用,大力推动烤烟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1、开展“电教助农”活动,普及烟叶生产技术。针对种烟户盼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迫切需求,围绕科技兴烟的要求,以党员电教为主要手段和载体,深入开展“电教助农”活动,大力推广普及烟叶生产技术,提高烟农致富本领。首先,健全电教网络。对已有的电教网络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先后投资1.8万元,为全镇6个电教播放点更新了电视机和VCD机,目前全镇电教网点有11个,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已达100%。同时,不断拓展电教阵地,把播放网点向自然村、党小组和中心户等延伸,扩大了教育覆盖面。其次,实行灵活播放。投资1600元,从北京购进了全套《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共78碟电教片,建立了烟叶生产技术资料库。采取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的播放收看模式,实行定点播放、巡回播放和点题播放等多种形式,确保播放收看效果落到实处。目前,全镇已组织播放80多场次,观看群众达1000余人次。第三,组织实地考察。为增强播放收看的感性认识,先后组织10多批次、400余名群众到广昌县、黎川县及毗邻的福建光泽县参观考察,请烟技员现场讲解种烟知识,并模拟操作,将电教片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技术。通过开展“电教助农”活动,打消了群众的担忧,增强了种烟的信心,全镇初次种植烟叶的130户、600余名群众掌握了基本技术,其中80%可以独立进行种植实践,20%可以在烟技员的指导下进行种植。
2、落实“双带促动”计划,扩大烟叶种植面积。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观望心理,及时制定并落实以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烟叶、带头动员亲属种植烟叶为主要任务的“双带促动”计划,大力带动群众积极种植烟叶。首先,调查摸底定任务。对镇、村、组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掌握他们种植烟叶的意向及具体种植计划;同时,摸清他们在本镇的社会亲属关系,确定他们的动员对象。通过调查,确定了干部种烟户36户,动员了94户群众,落实种植面积700多亩。其次,带头种植做榜样。为做给群众看,树立榜样,镇、村、组干部采取单户种、干群联合种等多种形式,每个干部都带头种烟,面积达200亩,建立烤房33个。余家边村63岁的党支部书记蒋志发不顾年迈,带头种烟3亩,带动全村12户群众种烟。第三,动员亲属扩影响。为快速扩大种烟面积,干部们积极做好他们在本镇农村的亲属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使24户群众也带头种上了烟叶。同时,确定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挂点干部及其他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动员群众种植烟叶。通过落实“双带促动”计划,全镇第一年初次种植烟叶就达738亩,建立烤房123个,占市下达计划的123%,在新烟区较为少见。
3、实施“人才强烟”工程,提升烟叶生产质量。烟叶产业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按照“科技兴烟,主攻质量,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烟”工程,狠抓乡土人才开发,为烟叶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首先,请来大专家搞培训。从省、市烟草公司请来专家,先后开办6期种烟技术培训班,对全体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受训烟农达600人次;选派了8名优秀烟技员,吃住在村,忙于地头,专门从事烟叶种植技术培训,为烟农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碰到的难题。其次,自育小专家建队伍。挑选文化水平较高、种烟热情高、肯钻研、较年轻的烟农,列为小专家的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到烤烟科研院所进修,到市县烟草公司锻炼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初、中级职称的技术人才,形成一支有较高素 质的科技兴烟技术服务队伍。目前,全镇已确定了18名重点培养对象。第三,重用土专家传帮带。重视在烟叶生产中涌现出来的肯学习、爱钻研,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种烟经验的烟农,积极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分包若干个种烟户或村小组,通过现场指导、个别环节解疑等多种方式,帮助烟农科学生产烟叶。同时,指导土专家进行平衡施肥、生物防病治虫等研究,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实施“人才强烟”工程以来,全镇已初步培养了18名烟技员,发现和培养了82名土专家,基本形成了一支覆盖全镇、分散在村、延伸到组的烟技员队伍。今年烤烟生产结束后,镇党委评出前6名生产大户,实行重奖。
4、实践“五岗为民”要求,发挥党员服务作用。党员干部的服务作用,是推动烟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提出并落实“五岗为民”要求,促进烟叶产业大发展。首先,根据需要科学设岗。实践显示,烟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怕技术不过关、怕冒风险、缺信息、缺土地、缺劳力等“双怕三缺”问题。为此,有针对性地设立党员干部技术指导岗、基地示范岗、信息传递岗、土地调剂岗和劳力帮扶岗,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着力解决“双怕三缺”问题。其次,依据特长双向认岗。由党员干部结合自身能力、特长等,自愿选择一个岗位,向党组织提出岗位申请。党组织通过考察了解,提出定岗方案,再提交镇党委政府讨论,确定党员干部岗位。目前,全镇有34名党员干部认了岗,其中有11名还一人多岗。如所有挂村镇干部都兼任信息传递员,及时发放烟叶简报,让烟农及时了解各阶段烟叶应注意事项及如何防治病虫害,提高烟叶质量和产量。第三,注重实绩量化评岗。为形成奖优罚劣的服务竞争氛围,对“五岗”党员干部实行量化考评,即根据岗位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从服务烟农次数、解决问题个数等方面对党员干部进行量化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如镇村干部都拿出年终奖金的一半,作为服务烟农的考核风险金,没有完成任务的要相应 扣除奖金。实践“五岗为民”要求,让农村党员在发展烟叶产业中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在“有岗、有责、有为”中保持了党员先进性。
二、主要成效
1、搭建了党员干部为民平台。乌石镇发展烟叶生产,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作出的决策,它搭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新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乡镇党员干部的工作着力点,促进了乡镇工作职能转换和干部作风转变,塑造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的形象。为服务好群众,许多党员干部自觉地学习烟叶生产技术,提高了“双带”能力和水平。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群众开展生产,从过去群众人见人怕的催粮缴款队,变成了现如今人见人请的技术辅导员。据了解,乌石镇现有60岁以下的党员干部中,有50%以上都掌握了烟叶生产技术,成为一面面流动在绿色烟田中的红色“党旗”。
2、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乌石镇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利用烟叶生产这个平台,积极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让基层党建工作涣发出新活力。调查显示,在普及烟叶生产技术过程中,党员电教网络成了香馍馍,群众争相观看,人数激增3倍以上。拓展和延伸了“双带”致富工程,全镇20名镇干部、33名村组干部和108名党员参与“双带”活动,带动群众达360名。发展和壮大了乡土人才队伍,新培养了乡土人才78名,占总量的30%。农村无职党员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全镇132名农村无职党员走上为烟农服务的岗位。镇党委书记王柏荣说,是烟叶产业让全镇党建工作有了新抓手,让群众真实地看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3、完善了农村全民创业格局。乌石镇从实际出发,发展烟叶生产,较好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完善了农村全民创业格局,在全镇形成了“面包经营、烟叶生产、木竹加工、鳗鱼养殖”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据调查,乌石镇青壮年农民大部分外出经商打工,留守家园的多为老人、小孩及部分弱劳力。发展烟叶生产,正好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创业增收问题。据统计,烟叶每亩纯收入在1600元以上,为种粮收入的3 至4倍。2005年,全镇烟农纯收入最高的每户达1.5万元,平均每户达1.2万元;全镇烟叶总收入达14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00余元。桐埠村贫困户江月龙种烟3亩,收入6000余元,比去年增收4000余元,一举摆脱了贫困。
4、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发展是根本。乌石镇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不仅可以引导群众增收致富,而且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促进了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如建烤房就带动了农村建筑行业、运输行业的发展,全镇建123个烤房,共消耗近123万块泥砖,并为农村泥瓦匠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由于烟叶生产不离土不离乡,解决了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使他们有事可做、有业可创,打牌赌博现象少了,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人少了,促进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同时,以种烟为主题,党员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得到改善,学科技、传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也浓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几点体会
乌石镇开展基层党建“四推一”活动,找准了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地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推动了烟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成功做法非常值得思考。
1、“四推一”活动找准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经济建设是党的工作中心,党建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为其服务。因此,必须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四推一”活动是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有效的结合点。从“四推一”活动的内容来看,它既包括了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大部分工作任务,激活了党员电教、“双带”工程等党建活动载体,发挥了各项活动载体的作用,同时又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要求,如党员干部“双带”落实烟叶种植面积,确保烟农增收目标等。由此发现,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这样的党建创 新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四推一”活动找准了农村全民创业的兴奋点。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农民群众是最注重实际的,只有实用、管用、好用,他们才会接受。因此,创新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调查显示,“四推一”活动紧紧抓住了当前农民的兴奋点,即盼富、想富和快富的心理需求,把创新党建工作与全民创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参加党建活动中,积累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术,增长创业本领,使广大群众的党建活动参与率得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增强,执政基础得到巩固。由此可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对应群众的意愿,选准兴奋点,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3、“四推一”活动找准了发挥党员作用的着力点。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充分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找准为民服务的着力点,选准一个方向,集中智慧和力量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从实践看,开展“四推一”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为民热情却无从入手的难题,找到了为民服务的载体,释放了服务能量。一方面,党员干部有了学习方向,带头学科技、传科技、用科技,提升了党员素质,增长了为民本领;另一方面,明确了服务方向,党群干群形成一条心,共同为发展壮大烟叶产业而努力。由此得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善于整合各类党建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党员的作用才会得到有效发挥。
4、“四推一”活动找准了密切党群关系的凝聚点。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受到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农民群众想创业、盼创业,迫切希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他们实现共同富裕。调查发现,“四推一”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认同感得到很大提升。通过开展活动,群众学习有了课堂,创业有了舞台,致富有了技术,解困有了帮手,农民从心眼里感谢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干部有了为民服务平台,在群众中的形象好了,威信高了,与群众关系密切了。由此可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服务于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真心为民的实践活动中密切党群关系。
总之,乌石镇开展“四推一”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全县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要结合全县生态旅游、毛竹培育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地整合党建资源,丰富活动载体,激发党建活力,解决好党建创新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现象,力争实现“双赢”目标。
第三篇:多方合力 推动产业发展
多方合力 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代名词,目前陕西省汉中市登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已达13个,为全省之首。然而,随着国家“金字招牌”的增多,汉中部分地标农产品却并未取得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市场业绩,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双低”,品牌打造和利用不充分。
在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厚资源、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以及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地标农产品打造成为真正的“金字招牌”,并使其走出区域市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汉中各级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地标产品丰富 数量全省第一
近年来,地理标志商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保护伞”、“兴农富农”的助推器。
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累计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04个,陕西省有74个,此项标志在业内被视为农产品的“高级身份证”。
该负责人表示,地标农产品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有年头、有来头、有派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进行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其种植历史要在30年以上,成名历史要在20年以上,还得具备特殊的人文特征和历史渊源。”
汉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16日,佛坪土蜂蜜、略阳乌鸡顺利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评审。至此,汉中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已达13个,居全省各市区之首。
其他11个地标农产品分别是:汉中大米、汉中白猪、汉中冬韭、褒河蜜橘、城固蜜桔、洋县黑米、留坝蜂蜜、留坝黑木耳、留坝香菇、留坝板栗、留坝白果。
“汉中大米作为全省首个主粮产品和唯一整市推进的地标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汉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留坝蜂蜜作为西北五省八个最具特色农产品之一,成功入选并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和农业部联合制作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型纪录片《源味中国》的首批拍摄。
借助金字招牌
留?畏涿勐舫龊眉矍?
一些土特产搭上地理标志后身价一路飙升,良好的市场反响使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受到了各地的追捧。调查显示,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高出同类产品20%以上。
“留坝蜂蜜获得地标保护之前是20多元一斤,2015年获得地标农产品之后,价格一路上涨,现在是120多元一斤,产品还供不应求。”该负责人说。
据留坝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留坝土蜂蜜自从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这张“身份证”,有了抱团发展这个“助推剂”,又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顺风车”,现在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原来,为了确保地标农产品这块“金字招牌”长久不衰,今年以来,留坝县大力推行农产品“五项制度、一项流程”的管理方式,通过土蜂蜜产地证明防伪码来进一步规范土蜂蜜养殖,保护土蜂蜜品牌和蜂农利益。
目前,留坝的土蜂蜜产地证明防伪码使用实行协会申请、部门监督、全程监管的方式,协会会员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程、管理方式、生产质量、包装标示进行生产,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并主动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质量抽检,对所售土蜂蜜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通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监测,符合土蜂蜜质量安全要求才能贴“留坝棒棒蜜”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该防伪码仅供给了符合条件的火烧店镇太子岭芳之源纯天然专业养蜂合作社和留侯镇闸口石野山花原生态养蜂合作社,其他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正在申请当中,“留坝棒棒蜜”已经成为留坝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
同时,2016年以来,为了提高全县蜂农的积极性和效益,留坝县养蜂协会牵头,组建了一支以县镇专业技术人员、村“土专家”为主的技术骨干队伍为蜂农提供技术支持。全县共建成标准化蜂蜜生产示范场10个,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15个,共有926户农户参与养蜂(其中贫困户684户),发展中蜂养殖2.76万桶,土蜂养殖逐渐成为留坝扶贫路上的又一支柱产业。
“关键还是留坝县政府部门重视,措施得力,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汉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13个地标农产品中,留坝就占了5个。而与留坝蜂蜜相同,佛坪土蜂蜜品质也非常高,但价格却始终卖不上去。而看到留坝蜂蜜的成功后,去年佛坪县也积极申报地标农产品,这次佛坪土蜂蜜也成功获得了地标保护。
品牌打造利用不足
导致实际效益不大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是目的,重要在于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
据了解,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需要经过调研规划、资料准备、产品检测、评估申报、专家评审、国家审批等诸多程序。“一项农产品从申报到最后成功,各项费用就得8到10万元。”汉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然而,除少数品种外,目前汉中的地标农产品很多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突出表现为品牌不响、产业龙头不强、产业链不健全,很难成为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就拿汉中冬韭来说,虽然获农业部第一批地标保护,但因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受市场影响大,而且一家一户又没有能力推广地理标志,所以年产值与保护前相比没有多大变化,仅是名称获得保护,实际效益不大。”该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汉中各区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数没有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很难形成推广地理标志产品的合力。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公共性,同一区域内,一个企业可能会坐享另一个企业的宣传成果,一些已建立了完善产销体系、市场声誉较好的经营者,还担心共用地理标志会导致鱼龙混杂,因此,企业更愿意花精力宣传自己的牌子。”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出现申请时轰轰烈烈、申请后销声匿迹或品牌打造利用不足的尴尬局面,政府及企业对保护开发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是主要原因,再加上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关注度不高,消费者对此较为陌生,持续投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确实存在地标农产品申报成功后,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情况,成了挂在墙上的一纸证书,这也是目前存在的现状,我们也觉得很遗憾。”汉中市农业局质监法规科科长周文玖说。
多方合力 带动产业发展
据了解,很多县区之所以对地理标志申报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是认为商标对一个地方的品牌、社会效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有效的经营,导致申报商标的初衷与效果不尽相同。在申报成功后,后续开发保护工作乏力,陷入了“申请热、使用冷”的怪圈。然而,申请成功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上升,要让“金字招牌”真正走出这个怪圈,还应多些思路、多些举措。
汉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汉中在“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标准化推?M缓慢。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标准修制定数量非常少,绝大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没有开展;二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占比较低,全市无公害农产品164个,但生产规模不到食用农产品产量的25%,甚至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底子不清,管理缺失;四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打造和利用不充分,地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品牌效应不突出。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地理标志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结果,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必由之路。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登记保护一个产品,打造一个精品品牌,推动一方产业发展的“三个一”工程。
业内专家认为,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真正成为金字招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首要的是呼吁政府部门自觉规划、主动开发,要打好政策统筹、企业引进、标准生产、质量安保、品牌推介等整个大算盘。通过打好手中行政、财税等几张牌,创造条件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品牌产业的发展中,形成擦亮金字招牌的合力。
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后监管重点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持续保持产品特色;三是用好标识标志。
品牌建设要解决“不知道、知道吃不到、知道也能吃到但不敢吃”这三个问题。而解决途径就是“按章生产保安全特色、强宣传推介提品牌声誉、拓营销渠道畅产销对接”。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区域公用品牌,政府、技术支撑单位、证书持有人、标志使用人等要走缔造价值、创意符号、规范包装、立体推广的品牌建设之路,共同打造地方金名片。
同时,以后将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核查员整体能力提升培训;要加强宣传推介,提升社会各层面对农产品地理标志整体认知水平。
第四篇:推动税务代理发展对策思考
税务代理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纳税人依法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涉税事宜的中介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建立并完善税务代理市场,不断发展税务代理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税务代理作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其发展速度受市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影响。我国税务代理行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缺乏,有效供给不足。影响税务代理市场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依法治税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是税务代理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是税务代理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一些纳税人才会出于自身专业知识、办税能力和纳税成本的考虑,寻找税务中介服务,税务代理才能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税收执法严格,处罚得力,是促进税务代理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实行税务代理制的国家,一般都是税收征管方法科学严密、征管手段先进且违法处罚力度较大。很多纳税人因惧怕违法受罚而聘请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涉税事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尽管早已实行了纳税申报制度,但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却违反规定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将本应查账征收的固定业户也采取了定税或包税的办法,甚至出现了企业所得税附征现象,即按销售收入和当地规定的附征率计算附征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破坏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在相当程度上使税务代理丧失了一部分市场。在税务违章处罚方面,虽然我国新颁布的《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中均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行为的处罚办法,但由于一些地方执法不严,处罚不力,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受不到强大的外在压力,也就缺乏寻找税务代理的内在动力。
2.税务代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税务代理制度健全与否,是影响税务代理市场规范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行税务代理制的国家,都有相当健全的税务代理法律、法规相配套。如日本有《税理士法》、韩国有《税务士法》、德国有《税务师法》,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具有相当完善和健全的税务代理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税务代理内容的主要仅限于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一些暂行办法和条例,这些法规和规章虽为税务代理市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出台相对较晚,而且法律级次不高,相应的约束力也就较弱,很难适应税务代理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3.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状况。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状况,如监管力度、执业水准、收费情况和社会形象等方面,也是影响税务代理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税务代理服务质量高,有效供给充足,将会拉动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税务代理的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税务代理机构的监管相对薄弱,各项管理制度和手段不够完善,税务代理的执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税务代理机构的社会形象。二是某些地区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或以其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招揽客户,垄断市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税务代理行业的独立、客观与公正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后果。三是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高,同国内相关服务行业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导致税务代理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和低层次上运转,影响了税务代理市场的有效拓展。
建立和完善税务代理市场,应从治理影响税务代理发展的市场环境入手,标本兼治,推动税务代理业健康发展。
1.加快税收法制建设步伐。应逐步提高税法的立法级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取消以各种条例、补充规定形式出现的税收规章制度,代之以人大通过的规范的税收法律,提高税收法规的层次,增强税法的权威性。同时应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税务代理的工作
实践,尽快制定一部《税务代理法》,以进一步明确税务代理的性质、宗旨、范围、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规范税务代理行为。
2.加大税收执法力度。税务部门作为一个经济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征收税款,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稽查的力度,严厉惩处税务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为自愿委托税务代理营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
3.明确税务代理机构的性质。税务代理是发生在税务代理机构与委托代理的纳税人之间的一种中介行为,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税务代理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为真正以代理为服务内容的社会中介组织。税务代理机构必须与行政部门实行彻底的分离或脱钩,独立于各级税务机关之外,以保证税务代理行为的客观与公正。同时要把税务代理的业务活动严格限定在代理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项事务范围之内。
4.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由于我国税务代理业起步较晚,应实行政府和行业双重监督的管理机制。税务代理行为是一种具有民事法律责任的民事执业行为,而不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因而税务代理要按照民事行为的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税务代理人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税务代理人协会可在各省、市、县成立行业分会,承担组织、管理的任务。税务代理人协会可根据需要设立相应部门,负责制定协会宗旨、行业标准、操作程序以及进行业务技术评定、组织考核、业务培训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由于税务代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代理双方的物质利益,税务机关在不干预税务代理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和开展具体业务的前提下,应对税务代理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主要是从法律上对税务代理资格认定、业务范围、权利与义务等进行管理和界定,可考虑在省级以上的税务机关设置税务代理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制定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规划,组织税务代理人的资格考试与资格认定。
5.规范税务代理的收费标准。税务代理人提供的代理服务应坚持合理取酬的原则,通常收费标准应按代理人工作内容及其复杂程度来计算。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因此税务代理的收费标准也不可能全国整齐划一,各地区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上适当浮动。另外,对于经济效益不佳的一些企业,如果税务代理费用过高,则会加重其经济负担。因此,可考虑借鉴司法部门实施法律援助的做法,实行税务援助,专门对经济困难的纳税人提供相对低廉或无偿的服务。
6.提高税务代理的服务水准和质量。规范税务代理市场的最终目的是要依法代理,实现优质服务。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为纳税人提供热忱服务,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缴纳税款方面,同时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规范税务代理市场,就应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的代理模式过渡。目前,一些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代理业务局限于帮助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办某些事务性工作,使税务代理的吸引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很多纳税人不仅要求代理服务项目广泛,而且要求服务档次高,服务方式一体化。因此,税务代理机构在为纳税人提供会计业务、资产评估等常规业务的基础上,还要在财务决策、经营咨询、投资论证尤其是税收筹划方面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第五篇:停车设备产业实施方案
停车设备产业实施方案
20xx 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2.17 亿辆,与 2016 年相比,全年增加 2304 万辆,增长 11.85%。汽车占机动车的比率持续提高,该数值从 54.93%提高至 70.17%,汽车已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2017 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汽车 2813 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从分布情况上看,全国已有 7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300 万辆,24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200 万,53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给城市停车带来极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产能扩张,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着力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指导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3、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4、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产业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2.17 亿辆,与 2016 年相比,全年增加 2304 万辆,增长 11.85%。汽车占机动车的比率持续提高,该数值从 54.93%提高至 70.17%,汽车已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2017 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汽车 2813 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从分布情况上看,全国已有 7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300 万辆,24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 200 万,53 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给城市停车带来极大压力。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停车位需求量达 2.7 亿个。预计到 2018 年底,停车位需求量将达 3 亿个。5000 万的停车位缺口不仅没有被填补,而且缺口仍在持续扩大,“停车难”这个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机械式停车设备相对于传统停车位而言具有占地面积小、地利用率高、造价较低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日本等发达国家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 70%的绝对优势地位,国内目前比例仅为 2%-3%,从传统平面停车转变为智慧自动化停车的升级替代是大势所趋。
据调查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6 月,进入项目准备、采购、执行阶段的 PPP 停车项目共计 208 个,其中已有 144 个 PPP 停车项目确定了社会资本方。PPP 模式融资总额已累计超过 300 亿元,用于近20 万个泊位。
在已确定社会资本方的 PPP 停车项目中,社会资本方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值得一提的是,43 个涉及道路智慧停车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均属民企;22 个医院停车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中,民企占比 86.4%;79 个公共停车场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中,民企占比46.8%。
2017 年全国新增机械式停车泊位约 90 万个。未来不仅受益于行业高增长,更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带来的红利。
四、区位优势分析
预计区域生产总值能够实现 xx%左右的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左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xx%,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xx%;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 xx%左右和 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xx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 xx%左右。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对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经济减速还没触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发展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期、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期、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关键期。
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国家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面临全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稳定带动机遇,更面临大力推进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调整优化结构的重大机遇,有条件通过艰苦努力,使经济跨上更有特色、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轨道。
——国家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国家坚持绿色发展,将有效推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筑绿色低碳循环的先发优势和现代产业体系,开创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新局面。
——国家坚持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对外贸易,扩大招商引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国家坚持共享发展,将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创业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有利于加快补短板、惠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经过多年努力,经济总量和实力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通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理念、思路、举措,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发展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现有基础难以为快速增长做出更多贡献,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凸显,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地区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虽然较好,但体量小、占比低、牵动性弱,短期内还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新旧动能“青黄不接”问题十分突出。
——保护与发展的深层矛盾仍需破解。近年来地区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受发展阶段、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统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仍需做大量艰苦工作。
——推动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加速向条件较好地区流动和集中,不同地区、不同功能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成脱贫攻坚、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等任务也非常艰巨。
——开放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不足。地区尚有部分地区仍未开放,对外开放互联互通的基础薄弱,对外合作交流的层次不高、规模偏小,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企业、产品、人才等支撑能力不强。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压力。经济转型期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过程中就业、金融风险等问题显现,对社会稳定形成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
五、目标
到 xx 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xx%以上,协同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前 xx 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 xx%以上。
六、重点任务
(一)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平台项目。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拓展主营业务领域,做大企业规模。鼓励龙头骨
干企业发起成立产业链集成创新联盟,搭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七、实施保障
(一)开展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知度。组织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产业规划竞赛活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
定期召开的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区域产业发展应用,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应用、标准、评价等环节,加强信息沟通、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组织实施相关行动,督促落实重点任务,协调完善推进措施。积极开展产业标识评价工作。
(三)落实任务分工
将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有关部门。各有关部门要结合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并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等纳入本部门或本地区相关规划。有关部门要协同推进规划任务,在重点领域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四)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五)加大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和园区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根据企业和园区发展需要,树立战略眼光,加快培引各类人才,特别是加快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和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
(六)搭建创新平台
依托区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产业研发投入。
(七)加大政策扶持
加强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接,落实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政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区域产业提升竞争力。研究制订支持产业发展等各项政策。
(八)营造公平环境
构建行业诚信体系,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九)创新融资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关键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产业相关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缓解融资难题。
(十)激活市场需求
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统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十一)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区、各产业功能区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健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监测分析预警工作体系。
附:重点示范项目
—— 重点示范项目:x 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 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
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二、机遇与挑战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当前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中山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对国内贸易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增大。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当前时期,我国改革红利空前释放,要素质量有所提高,“双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高增长时期产生或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显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任务紧迫、压力较大。
从形势看,地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当前时期,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但增长动力转换尚需时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从市内情况看,当前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面临难得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动力转换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亟需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力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镇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足。
特殊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镇区发展格局,镇区重复建设、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对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不足。亟需加大全域中山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城镇体系组织模式,重构发展新空间。
——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不够开阔。
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外贸出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大幅放缓,企业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
待提高,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严重。
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开发上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不协调难题尚未有效破解,土地要素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问题并存。同时,个别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突出,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任务较重,亟需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全民共享社会融合力度不够。城乡与城市内部的人口结构矛盾突出,政府的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新中山人延伸不够,解决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压力较大,亟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社会共建共享。
综合研判,当前时期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五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勇于担当,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产业科技创新领军城市。
(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完善示范区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科技、人才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创新政策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在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企业集群。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鼓励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其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06666.56平方米(折合约 16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120533.21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50060.3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2766.03万元,流动资金 7294.33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80766.68 万元,税后净利润 10559.7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5793.4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44%,全部投资回收期 6.84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7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