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山农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
龙山农业局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坚持六大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加强四大建设”的发展思路,以绩效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狠抓工作措施落实,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龙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1、粮油生产稳步推进
按照省、州、县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局狠抓粮油结构调整、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9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9.96万吨,同比增长3.9万亩,增幅5.74%。其中水稻23万亩,增长0.78万亩;玉米15.5万亩,增长0.7万亩;两薯30万亩。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推广合理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我县加大秋冬季种植力度,通过样板带动,已完成冬种任务67万亩。其中油菜种植22万亩(双低油菜15.21万亩)、蔬菜12万亩、秋冬粮23万亩(秋马铃薯1万亩、冬马铃薯21万亩、其它1万亩)、百合5万亩、绿肥5万亩等。
2、经作生产提质增效 2010年我县实现柑橘种植14万亩。其中椪柑7.2万亩,脐橙3.6万亩,蜜桔2万亩,柚类及其他1.2万亩。为做大做强我县柑橘产业,我局进一步优化了柑橘技术服务,组建了25人的专业服务队伍。其中柑橘产业服务队13人,柑橘技术专家组12人。服务柑橘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及销售工作,形成了以农业局产业服务队、乡镇农技站、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大户的“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按照《龙山县柑橘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第一年的产业建设任务。组织500余人对30多个村(柑橘主产区)实施品改6000余亩,低改10000余亩。在蔬菜生产上,全年完成播种面积16万亩,增长1.2万亩。其中近郊蔬菜2万亩、高海拔反季节蔬菜5万亩,中海拔辣椒产业5万亩,大众蔬菜4万亩,实现产量22500万公斤,产值22500万元。在百合生产上,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5000万公斤,产值3.5亿元。中药材4.3万亩,产值1158万元。
3、农技推广工作成绩斐然
其主要做法:一是稳定种植面积。将粮食生产纳入目标管理,按照全县粮食生产规划,落实种植面积71.9万亩。二是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全年建立各类标准化示范28个。其中在华塘、石羔两地创办的两个百亩超级稻“攻九”示范样板,实现平均亩产855.7公斤的佳绩。在华塘、石羔、苗儿滩万亩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示范基地,实现亩产653.8公斤。在茨岩塘镇、水田坝乡实施的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项目,最高亩产2339.45公斤,平均亩产2080.62公斤,平均亩产超农业部高产创建产量指标80.62公斤。三是狠抓新技术应用推广。为优化粮食结构,我局完成可研深度项目3个。完成狠抓标准化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13.5万亩,优质稻17万亩、优质玉米15.5万亩、良种两薯14万亩。四是推广良种良法。全县共推广科优
21、T优300、三北二号、湘玉10号、天池3号、鄂薯5号、红薯86-21等粮食新品种40个,适用技术35项,开展新品种区试、预试、展示144项。五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共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0.4万亩,为农户送达配方施肥推荐卡10.2万份。我县被省厅列为2010年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项目县。实施推广稻田秸秆腐熟还田推广总面积8.3万亩。2010年农村清洁工程被省人民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工作内容,并在县华塘街道办事处螺丝滩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进行建设,圆满完成“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六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局已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实施方案已报县委常委会讨论,前期工作已经落实就位。七是狠抓科学技术培训。为实施科技兴农,我局将农技人员、农民培训纳入科技工作重要议题,并投资98万元。阳光项目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农民创业、农民经纪人、沼气建筑工、农机使用与维修等培训41期次,培训农民2200人。培训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176余人次。围绕柑橘培管、蔬菜生产、百合种植等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6000份。完成《湖南农业》发行2000份,上报农民技术职称申报30份。通过层层示范,农民种植水平大大提高,为龙山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4、维护农民合法利益措施有力
一是狠抓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利用“3.15”消费权益保护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入户”、“法制宣传月”等活动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活动5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指导农民群众农资消费2000余人次,接受群众法律知识咨询500余人次,对农资经营业主登门开展宣传80余户。利用州、县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宣传5期。二是狠抓农资市场监管。为确保农民利益,我局对县内农资经营户进行了档案式管理。全县出动宣传车80余台次,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5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市部206个,检查农作物种子38个品牌159个品种;检查肥料经营门市部102个,检查肥料2.4万余吨,抽取肥料样品15个,责令整改18户经营户;检查农药经营门市部121个,检查农药150个品种,责令整改30户。一年来,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5件,结案15件。接待处理农民群众来信来访11件。科学的解决了“中浙优1号”的相关问题。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三是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了城南、城北、西门垅农贸市场、新龙、红太阳超市、红岩寺、中南生产基地等6个定期蔬菜质量抽样检测点。抽样47次33个蔬菜品种共1400个样品,经检测超标68个,合格率为95.1%。完成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一个,开展农产品标识市场检查2次,发放农产品质量抽检报告30份。四是狠抓“三品”认证。龙山的百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里耶柑橘的“绿色”、“富硒”获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形成“湘西富硒椪柑”统一品牌。完成八面山金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辣椒、西红柿等两个产品进行绿色食品申报和戎氏家禽养殖场对玉米、鸡蛋等两个产品进行无公害申报。五是狠抓病虫综防和植物检疫。在全县已建立5个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点,对水稻、、柑橘、百合、蔬菜、两薯、油菜、玉米等作物编发病虫情报10期3500份,手机短信发送信息6期2350人次,上报病虫调查情况119份,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向省、州、县进行病虫情况汇报123次。组建了4支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协会和27个专业化防治队伍,完成病虫专业化防治8万余亩,增效840万元。办理了百亩柑橘大果实蝇防控示范点,认真实施植保施药更新换代示范工程,推广施药器械1500余台。推广绿色植保控害技术,培训2000余人,发放资料7000余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220盏,防虫效果显著。进行烤烟、柑橘、百合、药材、蔬菜等产业基地检疫49.2万亩,签发检疫证书1102份。
5、狠抓了支农惠农政策落实
为进一步宣传好、落实好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精神。我局广大农业技术干部深入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62个村(居)委会,以会议、现场交流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激发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对种植的23万亩水稻、15.5万亩玉米、5000亩小麦、22万亩油菜进行了及时核实申报,县乡财局通过“一卡通”向种植农户及时支付了各类补贴。
6、狠抓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破解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制约。我局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在口粮田建设工程中投入资金669.76万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项目建设投资172.93万元。在农科所实施了柑橘无病毒苗圃建设;在白羊乡大堰坪村、石羔中南村实施了1200亩柑橘低改、品改示范园建设,品改200亩;里耶2000亩柑橘基础设施样板建设,建节水池117口,修果园路2700米;岩冲村100亩标准化示范样板建设已完成。在华塘街道办事处螺丝滩村进行了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按照省厅下达的任务指标,工程总投资3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0亩;推广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500亩,安置频振式杀虫灯10盏;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4户;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10个;建废弃物发酵处理池5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台;购置卫生工具1套,配置专用垃圾桶35个,建公共垃圾收集池1个;实施“五改”15户;户间道路硬化400米,入户道路硬化670米;水渠硬化300米,宣传标牌1套。
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局党组专题研究了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以江邦红局长为组长的争资上项工作领导小组,江局长曾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向上申报农业项目20个,累计争取资金410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258万元。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椪柑品改示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实施,助推了龙山农业的全面发展。
8、狠抓“创先争优”及“建设人民满意机关”活动 一是我局认真按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富民强县新跨越”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及时召开了动员会,集中开展活动达10余次。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党员干部都真正做到以抓活动促工作,使农业农村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围绕中心任务,开展争创工作。各党支部带动各科室广泛开展争创示范活动,局党组引导各党支部围绕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不断转变作风、实干进取,形成了比业务、比效率、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二是我局积极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局一直秉承以此活动为契机,全面改进作风,提升机关整体形象为宗旨,坚持不应付、不敷衍、求实效的原则,从思想、纪律、机制等多方着手,将活动进行得热烈而有效。“权利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通过两活动的开展,局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局机关形象有了质的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都有了进一步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9、狠抓党建工作
为切实加强党组战斗力、凝聚力,我局将党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一是制订了理论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了县委经济会议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知识、农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特别是将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二是加强班子团结。我局严格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在班子内部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班子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团结的局面。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党风廉政制度14项。全面落实了政务公开,开展了行风评议,受到了社会好评。四是狠抓工、青、妇等团体组织的建设指导。五是抓好党员教育。立足我局工作实际,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为拓展“三农”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
10、狠抓绩效管理工作
为全面完成县政府绩效系列考核任务,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进行了工作督查,完成了粮食稳产19.96万公斤,优质稻推广17万亩、超级稻11万亩,优质两薯14万亩,14万亩柑橘基地和2万亩柑橘品改。创办标准化示范基地28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4万亩。完成三品认证5万亩、百合品种4个。开展农民技术培训34252人。开展农资市场整顿5次和农业法律法规宣传1.2万人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争资1258万元。农民利益依法得到保障,无一件群众投诉信访案件发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狠抓局属各机构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化解,实现了我局和谐稳定发展。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狠抓“三查一治”优质服务活动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老干、关心下一代、老年科协工作中,充分发挥老干的政治优势、技术优势、智力支持,为“富民强县”贡献了余热。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全面完成2010年工作任务,我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分析了龙山农业的发展机遇,正确定位了农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产业富民富干部和全民致富的理念、产销一体化的理念、搭建推动农业产业建设平台的理念、人才强农的理念”。使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产业基地规模发展更加壮大,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服务更加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初步更加完善。为龙山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新机制,示范带动
为加快龙山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股份合作、建立产业服务队、组建大户突击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2个超级稻示范基地、1个无公害优质稻示范基地、2个两薯高产示范和良种繁育基地,1个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3个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动了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3、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为做好2010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龙山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行了“一项工作、一套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将目标任务量化到各专业站,实现了工作责任捆绑到人,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4、加大宣传、突出督查
为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我局出台了宣传、督查文件,制定了措施。今年以来,湖南电视台、湘西电视台、龙山电视台、龙山网站、团结报等公共媒体对我局重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播发新闻32条47次12篇。开展农业综合调研5次,报送农业信息20余条。开展项目落实检查 10余次,促进了项目的有效落实。
总之,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有些重点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为“十二五”期间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创造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尚未改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宽,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偏低,防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四是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五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科技培训等经费缺口较大;六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市场营销能力弱,影响了龙山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会不遗余力按照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实现龙山农业的全面崛起。
三、2010年工作安排
1、突出抓好农业项目建设
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安排具体人员,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落实。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农业项目政策及投资方向,编制储备一批精品项目、特色项目。有针对性的抓好一批有意向性的项目申报,搞好工作衔接和跟踪服务,力争早立项实施。对在建项目搞好督促指导,加大项目管理和推进力度,保障项目质量,争创优质项目。
2、突出抓好粮油生产工作
要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抓好粮油生产。狠抓粮油结构调整,进一步优质良种良法推广,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开展试验示范,进行技术储备,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基层,抓好技术服务。
3、突出抓好柑橘等特色产业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以县柑橘技术专家组和柑橘产业服务队牵头,狠抓乡镇柑橘技术员,村柑橘技术骨干的“四位一体”的柑橘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柑橘产业服务队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样板的带动作用。以县办好柑橘品改母本示范园,品改低改示范园,集雨节水池和果园路建设示范村,建好无病毒苗圃。三是结合龙山发展实际,抓好高、精、专特色产业。
4、突出抓好其他业务工作
一是抓好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工作。重点抓好超级稻、优质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试验示范。进一步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搞好农业执法和市场监管。发挥农资监管员的监督作用,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依法查处制假售假案件。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保护好农民利益。
三是抓好农作物病虫防治。严防检疫性病虫蔓延造成重大损失,防止农作物因病虫危害造成大面积失收。
四是抓好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依托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是抓好良种直销工作。全面完善良种直销工作体系建设,加大部门监管、执法监督力度。
5、突出抓好党建工作,转变干部作风建设
进一步贯彻好、学习好、实践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充分发挥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为龙山的“三农”建设服好务。
综上所述,一年来,我局在各项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将努力朝着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开富民兴龙新跨越的步伐,团结带领全局的干部职工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围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为我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二篇: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范文
一、全县农业发展态势
xx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__精神,积极顺应农业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惠农政策落实为推力,农业经济在基数较高、压力大、挑战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粮食生产夺得丰收。
全年粮食播面xxx.xx万亩,平均单产xxx.x公斤,总产xx.xx万吨,比上年增加x.xx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xxx.xx万亩,单产xxx.x公斤,总产xx.xx万吨,比上年增加x.xx万吨,实现“十二连增”。(二)蔬菜种植扩面增效。
全年蔬菜播面xx万亩,比上年增加xxxx亩,总产xx.xx万吨,创产值x.xx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x.xx%和x.xx%。(三)畜禽养殖规模壮大。
全年饲养生猪xx.x万头,出栏xx.xx万头,同比分别增长x.x%和x.x%;饲养肉牛xx.x万头,出栏xx万头,同比分别增长x.x%和x.x%;饲养泰和乌鸡xxxx万羽,出笼xxxx万羽,同比增长x.x%和x.x%。(四)蜜柚产业扬优成势。
全年新增井冈蜜柚面积x.xx万亩,其中大户开发x.xx万亩,“老乡工程”落实农户xxxx户,种植面积x.x万亩,禾市—南溪、澄江—沙村两条蜜柚示范带已基本成型。(五)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升。
全年渔业养殖面积x.xx万亩,水产品总量x.xx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x.xx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x%和x.x%,实现渔业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x%。(六)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xx.xx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二、xxxx年农业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发展目标,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动力,上下一心,鼓劲加压,农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九新”。
(一)农业改革工作有新步伐。
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同时,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xxx平方米的县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安装了LED显示屏和土地流转触摸查询系统,建立了土地流转工作流程,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收益评估员、合同鉴证员等专职人员,全年发布土地流转信息xxx余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x万亩。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种养大户xxx户,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x家,建立合作社联合社x家,并打造出苏溪芦子洲蔬菜种植合作社、白凤甜桔果业专业合作社、西昌凤翔养殖专业合作社等x家精品示范社。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试点。确定了xx镇x村象山x组为试点单位,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前期清产核资工作,正在进行成员身份认定。四是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引进xx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泰和乌鸡养殖加工企业,组建“互联网、物联网+泰x教授”农业体验馆;发展xxx家农产品电商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在西昌凤翔等企业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并协助大北农组建泰和种植服务中心等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外销。(二)粮食高产创建有新成效。
在全县高标准建立了x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一个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镇,双季示范面积xx.xx万亩,培育粮食高产示范户xxx户,在示范片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xx项,科学试验xx项。经市、县专家测产验收,苏溪、澄江x个万亩示范片双季亩产xxxx公斤,冠朝整建制推进示范镇双季亩产突破xxxx公斤。整个示范区平均亩增产xx公斤,总增产xxxx吨,减少投入xxx.x万元,节本增收xxx.x万元,达到了市政府下达的粮食高产创建目标。(三)农业基础条件有新改善。
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xxx万元,补贴农机具xxxx台(套),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xx.x%,在省、市领先;新建高标准粮田x.x万亩,发展设施农业x.x万亩;x倍得力、和太乌鸡养殖场基地建成并投入生产,汪陂途都市农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新进展。
截至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xxxx亩,按规划要求累计完成投资xxxxx万元。其中,佳和现代农业已建成xx栋xxxxx平方米钢架结构高标准牛舍和配套设施,购进xxx头小牛饲养,综合楼、专家楼和生活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种植优质牧草xxxx亩,井冈蜜柚xxx亩,肉牛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设计之中;汉君雄实业已建成标准种鸡舍x万多平方米、生态养殖场xx万平方米,培育种鸡xx万羽;生力泰生物科技已建成xx亩标准灵芝大棚,并完善了供水、供电设施。xxxx年整个园区创产值xxxx多万元,累计吸纳农民就业xxxx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收xxx多元。今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五)农村社会管理有新加强。
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了井冈阳光农廉网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县村级财务统一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督管理。(六)农业生态环境有新起色。
全年建户用沼气池xxx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x处、大型沼气工程x处、乡镇服务网点x个、循环农业模式示范点x个;新建xxxx多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在赣江流域投放鱼苗xxxx万尾;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年内泰来养殖基地、华富种猪场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西昌xx禽业公司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农业部一级扩繁场验收。积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x.xx万亩,建立绿肥种植核心区x.xx万亩,示范应用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x.xx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xxx.x万亩;扶持发展以x民丰植保为龙头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合作社xx家,推广生物农药xx万亩(次)、太阳能杀虫灯、频振杀虫灯xxx盏。今年九月中旬,全市现代植保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七)农产品质量有新提高。
严格执行农产品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x个,其中有机农产品x个,无公害农产品x个。另外泰和酱菜、万合竹篙薯有望通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大大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八)农业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年内开通了“xxxxx”惠农短信、“农技宝”移动终端、“x微农”等网络服务平台,全年累计发送涉农信息xx万条。同时,在西昌xx禽业公司、汪陂途都市农场率先引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在线采集养殖场环境信息,集成改造现有的养殖场环境控制设备、饲料投喂、喂水与禽病防治同步控制设备等,实现泰和乌鸡养殖由标准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九)基层农技服务能力有新提升。
基本完成了全县xx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新建改建任务,全面落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大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全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xx个,推广水稻主导品种共xx个,推广农业新技术xx项。澄江、苏溪、螺溪三个农业综合服务站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认定为“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已连续xx年增产,而面积扩大空间十分有限,加上高标准粮田占比低、要实现粮食继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难度加大。二是特色优势不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缺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弱。三是农业装备差,受灾害影响较大。如今年我县二晚因连续阴雨天气,造成xxxx多亩无法及时收割,近x万吨稻谷因未晾晒造成不同程度霉变,给农民增收带来直接影响。四是农业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缺乏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还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农业工作。
四、农业工作的基本思路、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__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十三五”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预期目标
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xxx万亩以上,总产达xx万吨以上;出栏肉牛xx.x万头以上,出栏生猪xx万头以上,出笼泰和乌鸡xxxx万羽以上;蔬菜播面达到xx万亩以上,其中无公害蔬菜xx万亩以上;新增果业面积x.x万亩以上,其中井冈蜜柚x万亩以上;水产品总量达x.x万吨以上,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x.xx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x%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主要举措
围绕整体提升明年农业发展水平,在工作中重心上,深化“一大改革”、保障“两大安全”,突出“三大创新”加强“四大建设”。
(一)深化“一大改革”
即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年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x万亩,同时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的成立和仲裁项目实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发展专业大户xxx户,家庭农场xxx户,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建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x家,打造省级以上示范社x家,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三是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在完成身份认定的基础上,搞好资产量化、股权设置、界定、编制清单和注册登记,完善后续管理制度,为我县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四是以井冈阳光农廉网建设为载体,着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抓好网上信息公开,保障农村集体“三资”安全。
(二)保障两大安全
1.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因地制宜推广旱改水,单改双,稳定种粮面积;
二是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2.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按照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做大做强泰和乌鸡产业。高标准打造沿溪千亩泰和乌鸡产业示范园和西昌凤翔禽业、汪陂途都市农场等规模化泰和乌鸡养殖基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泰和乌鸡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进一步扩大泰和乌鸡养殖规模。二是巩固提升生猪、肉牛产业。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在xxx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和xxxx头以上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和家庭猪场。新建肉牛育肥场(小区)xx个以上,发展规模养牛村xx个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年内新建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
xxxx亩,建立集中连片xxx亩以上基地x个以上、xxx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x个以上。继续抓好万合、马市两个蔬菜标准园建设,全年主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xx%以上;四是积极培育特色水产品产业。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鱼种,继续抓好xx镇老河道万亩水产供港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高产精养池塘建设,高标准抓好白竹水产养殖场、老虎山水库、马市鱼种繁殖场等x个水产示范基地,力争全年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五是进一步壮大蜜柚产业。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扩建南溪蜜柚基地xxxx亩,着力打造南溪上垅、螺溪藻苑、澄江大塘、沙村坪洲x个xxx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建一个高标准无病毒蜜柚苗木繁育基地、一个精品园,一个有机肥厂,力争全年新增蜜柚面积x.x万亩以上。
(三)突出三大创新
1.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力度。
对园区进行重新修编,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明晰功能定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精选、储备和包装一批特色鲜明的重大项目,开展园区招商,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聚集,建立“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园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以万石线以及xxx、xxx国道沿线为重点,在优势产业主产乡镇建设一批集休闲观光、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农机全程作业以及精品果园、蔬菜标准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区)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带,使之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的亮点工程和精品项目。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鼓励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建设“智慧农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形成县有智慧农业控制中心、乡镇有智慧农业分站、村有益农信息社的县、乡、村三级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应用实时监测、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智能生产和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御自然环境风险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围绕我县产业特色,精心打造“互联网+泰x教授”特色农业体验馆,并以此为载体,建立泰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益农信息社与电商企业开展对接,拓宽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创新农技服务模式
一是继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将粮油、经作、畜牧、水产、农机等行业管理系统和农业行政执法、农村“三资”管理、土地流转、农技推广、休闲农业、农技专家知识库等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通过“xxxxx”三农热线呼叫中心和惠农短信APP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项目。并通过大北农泰和种植服务中心的示范引导,大力扶持发展从农资供应、工厂化育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一条龙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逐步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架构,加快建立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3.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方式,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推动粮食、畜禽水产、果蔬等农业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强四大建设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全年新增标准粮田x.x万亩。二是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突破机械化育插秧、稻谷烘干、油菜收获、农作物病虫防治以及山区农机化耕作推广瓶颈;加快温湿大棚、节水灌溉、控温控湿等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抓好农业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对外招商,通过引进实施一批对农业发展起支撑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大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抓好畜禽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二是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域修复、草鱼免疫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逐步取消水库养殖承包,降低水环境污染;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和能源生态村建设,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四是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促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3.加强农业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综合执法体系,突出重点隐患、重点农产品、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行为,从源头上管控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年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x个以上;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好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着力解决好农业干部队伍中在践行“三严三实”、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在全局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三篇: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20xx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局党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学谋划、开拓进取,克服雨雪冰冻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效应对高温热害天气的不利局面,“两夏”生产量价齐增,全市农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亮点频现,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粮油生产稳中有增。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发展壮大富硒“四稻”板块,推进全市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大力推广“稻鳝、稻虾、稻蛙”等“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预计全市粮食生产面积159.5万亩,同比减少4.4万亩;总产15.07亿斤,较去年增加3700万斤;粮食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同比增2.6亿元。其中中稻(含稻鳝、虾、蛙)面积85万亩,再生稻面积5万亩。油料面积76万亩,同比减少2.8万亩,总产2.5亿斤,同比增加1138万斤。今年我市油菜籽继续保持在较高收购价格,平均收购价2.5元/斤,预计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
(二)畜禽养殖减量增效。受环保政策、动物疫病等因素影响,全市畜禽养殖数量整体下滑。预计全市生猪存栏39万头,同比减少1.52%,生猪出栏81.5万头,同比减少1.96%;家禽存笼830万
只,同比减少9.39%,家禽出笼890万只,同比减少9.56%。全市肉类产量7.3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减少8.5%,禽蛋产量11.26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减少9.05%。今年畜牧业整体价格形势较好。生猪价格持续高位,我市目前生猪出栏价约为14.5元/公斤,较5月初的9.8元/公斤,涨幅明显,平均每出栏一头生猪利润在160元左右。鸡蛋价格波动较大,1月份,鸡蛋价格在10.4元/公斤的高位,3月底鸡蛋价格调整到6.6元/公斤,当前鸡蛋价格为8.8元/公斤,全年总体呈现高位运行,平均每只蛋鸡产蛋周期内盈利29元。
(三)新型主体稳步发展。全市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37个,其中:规模种养大户3086个,家庭农场1102家,新增82家。合作组织1652个,新增4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7家。各地培育新亮点15家,推进合作社规范管理12家。今年前三季度,18家国家及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6.52亿元,同比增长12.42%;上缴税收1.23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利润2.02亿元,同比降低1.81%。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318.4亿元,同比增长9.6%。通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我市获批20xx年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沔城镇成功获批20xx年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镇。
(四)特色产业发展迅猛。20xx年我局围绕“四三二”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板块。一是做大“富硒四稻(中稻、再生稻、稻鳝、稻虾)”。围绕“中国富硒农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绿色高效模式和“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三伏潭镇为核心,依托中粮米业(仙桃)有限公司,建设富硒水稻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订单生产面积8.5万亩。以陈场镇为重点,依托兴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富硒再生稻面积5万亩。以西流河镇为重点,依托洪渊泽、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稻鳝共生”高质高效种养,带动全镇发展稻鳝面积1万亩。以陈场、剅河镇为重点,依托仁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宇兆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稻虾共生”高质高效种养,带动两镇发展稻虾面积2万亩。二是做优“赏食三花”。充分发挥简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新型主体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以陈场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冬闲田流转,大力发展种植西兰花,推广早稻-秋玉米-西兰花、春玉米-西兰花、毛豆-西兰花等周年高效种植模式。20xx年预计全市西兰花种植面积8万亩,较去年增加0.8万亩。围绕打造中国桃花之乡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以剅河、胡场、郭河、杨林尾等地为重点的万亩桃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剅河“桃花小镇”建设,发展桃花观光旅游。不断提升桃品种质量,着力打造桃品牌,由我市桃树研究所培育的黄桃品种“仙桃一号”因外观颜色漂亮、风味独特畅销省内外。全市共发展桃树种植面积1.2万亩。依托长埫口镇刘家垸“百万花海”旅游景点,扶持“百万花海”打造油菜花旅游观光基地。20xx年建设油菜花
海6000亩,支持参与20xx年“湖北最美油菜花海”评选活动,举办油菜花节,进一步探索推广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发展油菜花观光乡村旅游,推动油菜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做强“两菜”块板。以郭河、长埫口为重点,辐射周边乡镇,发展优质特色设施蔬菜,大力推广西瓜-西瓜-辣椒、藜蒿-西瓜、毛豆-甜瓜等周年高效种植模式。全市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亩产值高达2万元。以沔城、郭河、沙湖为重点发展水生蔬菜,全市水生蔬菜面积已达到13.5万亩,其中藕带5.8万亩、莲藕5.7万亩、子莲1.5万亩、菱角0.5万亩。全市水生蔬菜总产17.74万吨,总产值达到11亿元。依托沔城祥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沔城厚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西流河东凯生态野生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带动,全市新增“早藕-晚稻”、“莲藕-鱼”、藕田套养小龙虾等高效种植模式2万亩,带动农民增收0.24亿元。
(五)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一是抓畜禽治污。紧紧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扎实推进治理工作。根据市委书记胡玖明提出的“七个一律”的要求抓落实,通过技术驱动、示范推动、资金撬动、检查促动,全域推进配套设施大改造,全力促进粪污资源大利用,全面推动畜牧产业大转型。在全局组建7个督导小组,对照养殖场清单,参照攻坚指挥部整改要求,坚定不移对禁养区386家养殖场进行关停拆转。对非禁养区877家养殖场,安排技术专班上门服务,精准实施一场一策整改提升,重点推广以干清粪、异位发酵床、喷雾除臭设施、黑水虻养殖为主的技术改造升级路径,切实将臭气熏天的污染源改造为鸟语花香的生态园。目前,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3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0.33%,居全省前列。全省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全省兽医信息系统云平台管理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仙桃经验被全省推广。二是抓化肥减量。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科学施肥”理念,念好“配、改、替”三字经,大力实施化肥减量提效工程。预计全年化肥施用量5.51万吨,同比减少1.2%。三是抓农药减量。扎实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增效。预计全年农药施用量4200吨,同比减少4.3%。
(六)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履行产业扶贫牵头单位职责,扎实开展五大行动(特色产业升级行动、新型主体壮大行动、重点项目培育行动、技术指导全程行动、检查督办持续行动),着力培植和发展扶贫产业,努力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牵头拟定了20xx年产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重点增加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补贴政策。帮助贫困户“借船出海”对接大市场。同时,我局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对带动能力强、帮扶成效好的经营主体,在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给予优先申报,在“三品一标”认证上给予全力支持。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发更多的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到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全市所有重点村基本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打工赚薪金、“借船出海”淘真金的可喜局面。
(七)上争资金再创新高。在当前项目资金分配基本实行公开竞争立项、上争资金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跑部进厅、捕捉信息、紧密跟踪,提前策划,在部厅项目争取中,只要具备条件的基本争取到手。今年1-10月上争专项资金9353万元,同比增长15%,吸引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12亿元以上。先后争取到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开展20xx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建设。同时完成了20xx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通过了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会审。组织茂盛、精武、强农、硒来福、洪渊泽、楚福等公司参展“第九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一是开展三大培训。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和新经验进村入户,我局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冬春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场次农技培训活动。今年,结合油菜绿色高效“345”模式推广和再生稻技术,全年共培训55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0人,发放各类资料5000余份。二是强化技术集成示范。全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普及水稻机械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油菜机播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深松整地等先进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年举办各类技术推广现场会21场次。三是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加大对仙桃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平台、农技讲堂及三农在线等媒体平台推广力度,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邀请全市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拍摄专题片,将病虫防治技术、先进栽培模式带入千家万户,全年累计拍摄农业科教技术视频30期,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九)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加强执法监管。通过短信微信宣传开展开展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监管信息、品种示范等信息宣传。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市农资市场开展摸底调查,对违法案件依法查处。今年共查处种子违法案件15起、农药违法案件46起、植物检疫违法案件17起,罚处总金额64万元。积极开展兽药专项整治。通过查经营主体资格、查生产产品标签、查经营环节问题,打击兽药产品包装内外标签不一致、无标签、标签内容不全、内容与产品不符、擅自修改标签、扩大适用范围、虚假疗效等违法经营行为。积极开展肉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两节”期间重点私宰地区私屠滥宰打击,加强与公安、食药监及镇办的联合执法力度,加大重点地区日常巡查力度,有力保障了食肉安全。积极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2次变型拖拉机联合整治行动,共纠正违章18起,准驾不符1起,查处违章4起,收缴农机号牌6副,行驶证4套。二是加强抽检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及养殖、屠宰环节的监管,今年抽检样品经省级部门检测,合格率100%。全市例行抽检蔬菜水果类农产品3260个,合格率99.80%,迎接省厅例行抽检3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严格落实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各项重大动物强制免疫率均为100%。面对各地频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畜牧工作人员实行专班上路、包片负责,全面检查、筛查,严防死守,确保全市清净无疫。同时,全力抓好农作物防虫抗灾工作,打赢了稻飞虱的防控战,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依然没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品牌名气不大。农产品供给还是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稻、精品果蔬、名特优畜产品比重低,知名品牌数量少,缺少一轮像“潜江小龙虾”这样的明月,有些品牌还处在“自娱自乐”的境地,知名度不高。
二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近年,洪涝干旱、高温热害、低温雨雪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我市经营主体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效益偏低,“100瓦”、“80瓦”亮亮的经营主体还非常少。同时,主体还普遍面临着土地流转难,贷款融资难,效益获取难,与老百姓利益链接难的问题。
四是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受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压力较大。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生较大调整,早籼稻、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同比下调0.1元/斤,粳稻同比下调0.2元/斤,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20xx年农业工作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一带一圈两线”产业规划,进一步调结构、提质效、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培育经营大主体上下功夫。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组织吸引力、富民带动力的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的标杆型现代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发展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家庭农场。
二、在引领产业大融合上下功夫。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契机,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拓展增收链,让农品在车间里转化增值,让农景在乡土中增姿添彩,让农民在键盘上增收致富,引导各地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采摘园、观光度假区、农俗体验馆、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力争新创新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以上,2-3家田园综合体初见雏形。
三、在打造特色大板块上下功夫。继续发展壮大“四三二”特色板块。一是做大富硒“四稻”板块。以陈场、沙湖、剅河为重点,发展富硒再生稻;以西流河、三伏潭为重点,发展富硒稻鳝;以剅河、杨林尾为重点,发展富硒稻虾;以沙湖、长埫口为重点发展富硒稻蛙,力争“四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做优“三花”(桃花、油菜花、西兰花)板块,力争三花板块面积突破80万亩。三是做强“两菜”板块,以长埫口为中心,打造3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以排湖、沙湖、芦林湖为重点,发展10万亩优质水生蔬菜基地。
四是在推进粪污大利用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广畜—稻、畜—菜、畜—果等种养一体循环利用模式。全面做好非禁养区现有规模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提升巩固工作,切实防范禁养区复养反弹,力争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五是在叫响沔农大品牌上下功夫。帮助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提升老品牌、开发新品牌、整合大品牌、包装精名牌,促进现有品牌上档升级,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15件以上。
六是在驱动科技大应用上下功夫。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化,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机播机收覆盖面达到60%以上。推广生态种养高效化,通过“一水两用、一种两收”,重点推广以“稻鳝共作”、稻虾共作、稻蛙共生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市有万亩示范带、镇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点”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市推广普及。创新推动技术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服务主体在高效施肥、机播机收、统防统治、资源化利用、信息化服务等领域深度参与。
七是在打赢扶贫大决战上下功夫。牵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不断加强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提升产业带动力,提高贫困户参与程度,提高产业效益,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
八是在筑牢安全大屏障上下功夫。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重点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粮食丰收不出问题。扎实抓好畜禽春防秋防,确保不发生一起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严格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第四篇:农业局工作总结
农业局工作总结
一、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3年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8.24亿元,同比增7.4%;农民人均纯收入7107元,同比增加15.1%;畜牧业总产值9.12亿元,同比增12.7%;渔业经济总产值8.74亿元,同比增22.6%。
(二)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1.稳定粮食生产。继续实施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栽培、集中育苗育秧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种粮增收。完成各项农作物高产创建21片,其中:科技增粮完成18片18.74万亩,完成任务的104.1%,糖料高产创建3片3.2万亩,完成任务的106.7%。实施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71.86万亩。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完成机械插秧面积2.14万亩。良种推广110万亩、水改旱5.6万亩、集中育苗5.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37万亩,比上年增加1.76万亩,同比增1.3%,完成计划任务的105.4%;平均单产343公斤,比去年亩增产9公斤,增2.7%,总产量达47.01万吨,产量同比增加1.8万吨,增长4%。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完成冬季农业开发50.41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2%,同比增1.11万亩,增2.25%。
2.提升特色经作发展。抓好传统胶、糖、茶等优势产业提升,大力推进以蔬菜、香蕉、汉麻、咖啡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全面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全州橡胶种植面积434.28万亩(开割250.96万亩),干胶产量达31.74万吨,同比增8.7%,产值62.2亿元;茶园面积78.21万亩,干毛茶总产量3.93万吨,同比增8.7%,农业产值12.18亿元,同比增52.25%;甘蔗种植面积22.1万亩(其中新植甘蔗9.2万亩),总产量100.62万吨,产值4.2亿元;热带水果面积39.1万亩,总产量82.36万吨,产值17.65亿元(香蕉面积31.83万亩,总产量62.4万吨,产值15.6亿元);蔬菜种植(含瓜果类)24.4万亩,总产量16.62万吨,总产值5.88亿元;推广种植汉麻1万亩,产量0.1万吨(西双版纳汉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昭通、会泽、曲靖等省内示范种植2万亩);咖啡种植7.63万亩;鲜食小糯玉米种植2.3万亩;木薯种植2.06万亩。
3.加强特色牧业发展。积极推进养殖小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特养殖业。全州实现畜牧业总产值达9.12亿元,同比增长12.7%,肉类总产量3.99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23.3%,同比增长13.4%。蛋产量0.3万吨,同比增19.9%。生猪存栏52万头,同比增2.5%,出栏39.5万头,同比增长6%,完成计划任务的101.3%;猪肉2.8万吨,同比增长6.8%,完成任务的104.9%;禽蛋3000吨,完成任务的120%,同比增长19.9%;大牲畜存栏7.63万头,同比减3.3%,肉牛出栏4万头,出栏完成任务的90.9%;家禽存笼412万只,同比增3.5%,出笼390万只,同比增3.8%;羊存栏1.1万只,同比增0.3%,出栏0.56万只,同比增加16.7%,出栏完成任务的140%。成功引进的云南省邦格集团西双版纳邦格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将承包的普文镇1817亩山地建成5万头规模小耳猪养殖示范园,集小耳猪品种保护(国家级)、选育、扩繁、育肥为一体,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目前,投资1500万元的第一个现代万头小耳猪扩繁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全省最大的地方养殖场);云南省云岭广大集体西双版纳云岭茶花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茶花鸡保种场原有的20个家系的基础上新引种20个家系,并将在普文镇投资1500万元新建拥有集祖代鸡5万套和育种中心的茶花鸡扩繁场,占地面积20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测绘、建设手续报批等工作。特色畜禽产业化开发稳步推进。
4.加快淡水渔业发展。重点发展罗非鱼、土著鱼产业,全力推进渔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全州水产养殖面积68562亩,水产品产量达5.52万吨,同比增10%。渔业经济总产值8.74亿元,同比增14.94%。完成罗非鱼标准化养殖1万亩。苗种生产量达14.37亿尾,其中,出口到老挝、缅甸苗种达8529.3万尾,均创历史新高。(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改善。州级公共财政预算农业支出资金4.4亿元,同比增0.21亿元,增5.2%。争取省部级以上部门的项目资金8524.17万元。比上年增加2216.47万元,同比增加35.1%;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0659.98万元,农民人均享受补贴473.63元(补贴项目涵盖农资、粮食、农作物良种、橡胶良种苗木推广、油菜良种、甘蔗保险、农业机械购置、退耕还林、能繁母猪保险等),大大提高了农民发展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农村节能改灶1823户,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2530台,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026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投资775.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
(四)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州拥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3家(有6家在公示期),其中:省级12家(3家在公示期)、国家级1家。全年实现总产值73.68亿元,同比增18.4%,销售收入67.39亿元,同比增16.9%。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35个,完成任务的119.6%。新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茶花鸡、西双版纳斗鸡),云南省著名商标3个(“復原昌号”普洱茶、“野象谷”牌生猪肉和“勐巴拉娜”牌酒)。
(五)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州农机总动力达107.02万千瓦,比去年增加2.06万千瓦,增长1.96%,拖拉机拥有量6196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分别达839台、171台,分别新增48台、9台。农机总作业面积316.7万亩,比去年增加18.1万亩,增长6.06%。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达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农业执法和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全州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092人次,检查生产企业、市场、经营户及门店和种养殖户3011家,开展水果蔬菜抽样检测6407个样品,合格率达94.54%,畜产品抽样检测31个,合格率100%。确保了2013年全州未发生重大动物区域性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七)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成果。与老挝北部几省农林厅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并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承担“老挝北部农业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乌多姆赛省开展农业高产示范基地建设,进行种子出口、品种资源收集及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玉米和常规良种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完成粮食作物试验、示范、推广6.4万余亩;选育出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高抗、优质、高产、适宜老挝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3个(杂交水稻“云两优144”、常规稻“云粳37”,玉米“迪卡008”);培训农业技术员及农村技术骨干和农民1110人次。并与老挝风沙里省农林厅合作在奔勒县5个村,按照“集中免疫、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321”防疫新技术。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87万人次,完成任务数的106.23%。三个“万名”培训方面:完成胶农培训10054人次,完成任务数的100.54%;完成茶农培训10815人次,完成任务数的108.15%;完成特色种养殖能手培训11038人次,完成任务数的110.38%。确保了农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八)农业市场与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西双版纳州农业信息网发布信息总量为4005条,同比增长23%;审核发布信息总量为10402条,同比增长40%;向上级提交信息总量为2859条,同比增长28%;上级采用信息总量为2859条,同比增长28%;2013年农业信息网访问量为60万次,同比增长20%。在两网发布供求信息66条,发布价格信息80期。编发《西双版纳农业信息》24期。“三农通”信息员上传信息352条,采用122条,向全州发布涉农信息151条,辐射全州移动用户263515户。发布重点工作通报12条,发布重要事项公示12条。(九)机关作风转变明显。根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发〔2013〕11号)及省、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精神及要求,州农业局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农业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印发了《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配备了指纹考勤机。进一步规范了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对机关的车位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在车位上挂上车牌号,要求外出下乡时必须填写车辆使用登记,注明出车时间和归还时间。要求各下属单位严格执行“统一管理、派车登记、集中停放”制度,有效保证了公务用车的规范管理。公务接待实行定点接待制度,有公务接待时,接待人员必须先到办公室开具接待审批单。定点餐厅、旅馆见州农业局接待审批单才允许接待签字。同时规定中餐不允许饮酒,公务接待不得上名贵酒和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厉行节约、节省公共经费。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全局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二、工作亮点
(一)粮食单产再创新高。围绕粮食安全,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集中育秧育苗、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XX县勐遮镇水稻单产872.5千克创造了全州水稻最高单产记录;XX县勐腊镇玉米单产916.8千克,创造了西双版纳州玉米历史最高单产。(二)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2013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107.02万千瓦,不仅数量有所增加,且农机种类也愈加丰富,涉及了水稻、玉米、马铃薯、咖啡、甘蔗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过程,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达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机械的普及使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与老挝的合作关系从原来单纯的农作物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逐步深入到畜禽、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机械。与老挝丰沙里省签署了《跨国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屏障建设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对老挝风沙里省5个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及畜禽组织样和血样的采集;在中老边境5个村寨开展了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工作;帮助老挝丰沙里省培训实验室操作人员。纽荷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2012—2013再次走出国门,共计开展跨境作业22280亩(在缅甸第二特区勐平耕耙5120亩,在第四特区色勒耕耙1500亩、勐拉耕耙2720亩、南板耕耙2400亩、挖机开荒3100亩,在老挝丰沙里省完成耕耙7440亩),创收250余万元。农机跨境作业有力地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并起到了很好的展示、示范作用,扩大了我国农机具在周边地区的销售。
(四)特色畜禽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成功引进云南邦格集团、云岭广大集团等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小耳猪、茶花鸡产业化开发及品牌化建设,重点推进养殖品种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做大做特养殖业。云南邦格农业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院士团队共建院士工作站开展合作项目——滇南小耳猪遗传资源评价及选育利用。该工作站于2013年11月29日正式挂牌,后期将开展品种资源调查及遗传资源评估,建立满足产业化需求的滇南小耳猪生产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将为西双版纳小耳猪产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增强对生物产业的科技输入建立滇南小耳猪产业化生产的推广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五)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支人民群众信任、业务水平较高、人心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今年全州农业系统共有39人获得中级职称资格,38人获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全州已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4人,副高级职称158人,中级职称593人。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差。近年来,随着国家、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我州在生态建设、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极大地改善了我州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但由于我州底子薄、基础差,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州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特别是XX县尤为突出,至今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弱,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还是停留在原料收购或订单生产层次上,属于单纯的买卖关系或合同式的利益联结,缺乏稳定性,由于市场的波动,难以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规模小、实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三)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的矛盾显现。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多年努力,我州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产业的品种品质结构,粮、经面积之比由2011年的37:55调整为2012年的35.2:61.8。因近年粮食生产效益低,虽有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但各项政策与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各项收益又因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抵消不少。因此,粮食生产与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易发、突发事件隐患增多。国内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广,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普遍,病毒变异明显加快,周边国家疫情复杂、防控能力弱,境外疫情传入风险加大。畜产品消费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动物养殖和畜产品流通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日益加大。
四、2014年工作计划(一)总体要求
2014年全州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高原特色农业”和“桥头堡”主阵地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州县乡三级联动抓“三农”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提高依靠改革、依靠政策、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发展“三农”的工作能力,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五件大事”,全面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进一步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二)工作目标
2014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全州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重点工作和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工作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城乡统筹、缩差共富),突出“两个确保”(有效供给、农民增收),强化“三个重点”(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建设、民生改善),提高“三大效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力争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增6%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5%以上;肉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和10%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三)工作重点
1.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冬季农业计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计划完成冬季农业开发51万亩,争取在新的一年冬季农业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抓好粮食安全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总产量40万吨以上。
2.加强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农业项目,特别是继续抓好农作物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技术等增产增收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争取实施部、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26片26万亩,继续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攻关“七八九”示范工程,力争大面积增产,确保明年省、州政府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3.继续巩固以“胶、粮、糖、茶”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产业,抓好汉麻、西双版纳印奇果、咖啡、石斛、等新兴产业的培植与发展。
4.完成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5个、例行定性监测样品6000个,全州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三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5.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抓好边境防堵工作,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安全,加大检疫监管和兽药监管的执法力度,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水平。
6.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要求,重点推进滇南小耳猪、茶花鸡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发展,7.围绕产业发展,实施好农机补贴工作。以机插秧为重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着力提高“三率”水平,推动农机化安全发展。
8.继续推进罗非鱼标准化养殖、做强做大罗非鱼养殖商品鱼基地县的规模和实力。继续稳步推进以土著鱼养殖为重点的名优水产品示范、推广工作,培养适销对路的养殖品种。
9.根据州委州政府下达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目标任务,早安排早部署,不断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依托省、部级培训项目,在2013年XX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示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培训工作经验,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步伐。
10.建立和完善农用物资供应监管体系,与相关部门大力配合,积极开展农用物资市场整治行动,重点是对出售假种子、假饲料、假农药和假化肥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实施有力的打击,有效防范农业风险。11.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能力素质培养,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创新服务,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五篇:农业局工作总结
几年来,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盛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以推进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目标,大力实施”一优化、三突破”战略,努力构建”五大特色经济”板块,全力抗击”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为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市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全国农业执法示范县”称号;在今年国家公布的优质农产品优势区域中,我市柑桔、油菜、棉花三项进入优势区域,是湖北省唯一有3项进入国家优势区域的县,并被湖北省纳入柑桔、油菜、棉花、优质稻4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全省纳入优势产业带最多的县(市);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随着全市农业地位不断提升,市农业局也在荣誉上获得了大丰收。数次荣获”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种植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植保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荆州市农业局综合考核为先进单位,荣获荆州市农业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2001年被市政协评为”人民最满意单位”,2002年在市政府”三大建设”评比中,获得”政风洁廉公仆杯”总分第一名。
2003年农业和部门工作成绩斐然,完成了十件大事。一是松滋市农业检验检疫中心建成;二是成功承办全省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暨简化节本技术现场会;三是承办全省高产优质早熟油菜现场会;四是开通农业局局域网,初步实现办公现代化;五是成功举办松滋市首届柑桔产销衔接会;六是松滋市国家”十五”第一批优质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经国家和省验收合格;七是”上明”牌柑桔、”八宝”牌棉花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名牌农产品;八是成功承办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种子公司实现民营化,大湖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九是毒鼠强等剧鼠药清查收缴工作进展顺利,共清缴70余公斤,受到省和荆州市通报表扬;十是完成机关院内绿化、美化。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近几年来,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取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六优工程”,大力推广”十项”农业实用技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市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20.4亿元,比1999年增1.6亿元,增8.7%;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2430元,比1999年增350元,增16.8%。
1、农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
粮食。今年复种面积121.3亩,比上年增11.4万亩,增10.4%,总产预计35.2万吨。其中夏粮20.4万亩总产2.69万吨,稻谷62.7万亩,总产27.5万吨,玉米11.8万亩,总产38.16万吨。
棉花。今年19.31万亩,比上年增3.43万亩,增21.6%,预计总产1.39万吨,增0.13万吨,增10.3%。
油菜。近几年得到突破性发展,1999年面积40.2万亩,总产4.12万吨,到2000年突破50万亩,面积50.4万亩,总产5.78万吨;今年收获面积55万亩,总产5.26万吨。
柑桔。面积增加到20万亩,比1999年增加3倍,总产3.9万吨,增加到6.5万吨,增2.6万吨,增66.7%。
2、农作物品种品质不断优化。
棉花以”鄂杂棉4号”为主栽品种达到14万亩,占播面的70.3%;油菜以中油杂、华杂、中双系统系列组合为主,全市实现”双低化”,且杂交油菜达到50%以上;优质稻以”两优培九”、”粤优938”、”红莲优6号”、”金优928”为主,面积达到55万亩,占稻谷面积的73%;柑桔以早熟温州蜜柑、太田碰柑、纽荷尔脐橙为主,优质柑桔面积达到16万亩,占柑桔面积的80%。
3、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我市棉花、油菜、柑桔被国家列入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我市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我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皮棉总产35-40万担,主要集中在平原湖区6个乡镇。全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55-60万亩,总产120万担左右,全部实现了双低化。柑桔近几年发展最快,2002年和2003年春耕面积分别达到3.7万亩、4.3万亩,总面积已达到20万亩,形成了危河流域脐橙生产带、北河库区甜橙园、红东线优质柑桔生产带、老城和陈店连线的沿江温州蜜柑生产带等四大柑桔生产带。
4、五大板块经济产业带已成型。
各地按照各自在”五大板块”内的分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各自的特色;山区板块黄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今年新增黄姜面积3160亩;丘陵板块水果生产已成主导产业,农作物制种规模达到4万余亩;平原湖区棉花生产稳定,面积17.9万亩,占全市92%;城郊板块花卉、蔬菜、水果三大产业占据城郊经济的主体地位。
5、专业村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有产业化生产格局,全市重点建设了生猪、山羊、水果、黄鳝、黄姜、蘑菇、养蜂业具的地方特色的专业村184个。2002年底,按照《松滋市2002年专业村建设实施方案》考核验收,已的61个村基本达到专业村标准。其中,生猪品改专业村7个,生猪养殖专业村11个,水果专业村28个,山羊专业村5个,黄鳝专业村2个,家禽养殖专业村5个,双孢蘑菇专业村1个,黄姜专业村1个,养蜂专业村1个。
(二)战胜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夺取农业全面丰收
今年6月底至7月中旬,我市连降三场暴雨,平均降雨量达403mm以上,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30年不遇,为我市历史上罕见。受灾涉及16个乡镇、2个开发区,360个村,8.9万户,47.62万人。农田受灾面积56万亩,其中水稻38万亩,棉花12万亩,其它6万亩。绝收面积达10.9万亩,其中早稻2.5万亩、中稻3.5万亩,棉花2万亩,其它2.9万亩。倒塌房屋4446间,漫溢渔塘23206亩,冲毁道路474841米,涵闸6561处,桥梁倒塌980座,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77万元。此次暴雨正值早稻成熟、中稻孕穗、棉花现蕾结铃时期,影响夏季收获、秋作物移栽,一场暴雨多季受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达半月的盛夏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突破50年来气象记录,我市最高温度达39.7℃,高温热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稻结实,但我市中稻结实率达到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灾害,农业部门及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导下,措施得力,夺取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35.2吨,棉花1.4万吨,油料549.9万吨,蔬菜109826万吨,柑桔万吨。
1、及时抢种补种。全市改种面积109831亩,抢种秋玉米37622亩,早稻翻秋13859亩,秋大豆4680亩,蔬菜20603亩,其它33067亩。
2、科学品种定向。棉花以”鄂杂棉4号”当家,示范种植D180、荆抗97-28等高抗抗虫棉品种;油菜主推”华杂4号”、”中油杂3号”、”中双7号”等双低品种;水稻主推”两优培九”、”粤优938”、”红莲优6号”、”金优928”,今年我市中稻结实率高于其它县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定向科学。
3、运用优新技术。一是绿色食品技术。重点推广高效BT农药、种子包衣、频振灯、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有害物残留。二是轻简化节本技术。重点推广农田化学除草、水稻免耕抛秧、油菜免耕翻、果树生草覆盖等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三是设施技术。棉花营养钵育苗18.5万亩,双膜棉1.15万亩。
4、强化植保服务。农作物病虫防治重点抓了水稻”三螟”、”三病”及稻飞虱、棉花”两虫”的防治,全市植保综防面积50万亩,化学防治面积150万亩(次)。一是强力推广频振灯。全市共推广频振灯600盏,灯光诱蛾达到3321盏。二是植保信息服务。全市印发《松滋植保信息》11期5.5万份。三是办好《病虫预报》电视节目,在病虫发生期,每晚9:10播出,收视率达到91.2%。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经济建设的主线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用产业思路来研究、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通过壮龙头、建基地、跑订单、拓市尝强中介,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1、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在2003年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评选活动,我们申报了10家,有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银达利米业公司、云祺公司等3家被评为荆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望春花集团与加拿大万安利公司联合我市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新上了年加工水果能力5万吨的浓缩果汁项目,该项目全套引进意大利橙汁加工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橙汁加工生产线,目前是长江上中游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果蔬汁加工基地。
2、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迅猛。
全市已发展中介组织682个,年经营额已达到4.3亿多元,网络农民13.53万户,覆盖面积71.2万亩。云祺生猪产销协会、天歌鹅业产销协会、兴民黄姜协会、街河市食用菌产销协会、柑桔产销协会等各种行业会应运而生,带动全市产业发展。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