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民医院关于医改工作的自评报告
**县人民医院 关于医改工作的自评报告
根据《**市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和市政府关于建立医改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有关要求,**县人民医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将医改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情况
**县人民医院于2013年7月1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运行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推出的一系列让利于民政策,凸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实行“一消一降一升”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所有药品(不含中药饮片)零利润销售,我院降价的药品842种,其中西药709种,成药133种。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销售药品**元,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药品销售额为**元,2015年1月1日至9月30日药品销售额为**元;另外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一律在现行政府指导价基础上降低10%,包括降低CT、核磁的平扫和增强共4项;一升为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将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适当提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6:3:1”补偿比例要求,60%通过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来调整,目前我院通过价格调整弥补政策性亏损为67.9%;30%由地方财政给予补助,即2013年财政应补贴**元,2014年应补贴2646540.95元,2015年1至9月应补贴**元,共计**元,由于财政补贴未能到位,使30%的差额亏空不能保持平衡调整;最后10%通过改革政策医院自行调整。
二、强化医院管理
**县人民医院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物价部门参与的付费谈判机制,逐步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预付,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制度改革相结合。作为我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已覆盖,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
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管理。我院目前有8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分别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单胎顺产接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按照河北省按病种收费病种收费标准制定本院收费限额,与相关科室签订协议,严格要求各相关科室按文件要求执行,对未达标科室按制度进行相应奖惩。
三、医患纠纷处理
制定防范医患纠纷工作预案,建立医患沟通办,并统一受理患者的投诉,坚持依法解决医患纠纷问题,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权益不受侵犯。建立详细的台账,集中督导,抓好反馈问题整改,整改工作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整改问题、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并对群众进行回访,确保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处理在源头,消灭在萌芽中。配合公安机关维护好医院治安秩序,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有效缓解医务工作者的风险和压力。
四、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由于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还很落后,很多保险资金无法落实,我院通过与保险公司咨询,因费用较高,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尚未落实。
五、城乡对口支援
我院与**市人民医院达成对口支援协议,按照协议精神,每年由市医院派驻高年资医师到我院进行支援,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各科专业人才。同时,我院也与县属六所乡镇卫生院达成帮扶协议,每年派驻高年资医师进行支援工作,帮助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免费接收卫生院派来进修人员,为其培养人才。在工作中,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职责,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日常及年度考核,有效的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通过转诊卡等方式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受援医院服务能力逐渐提升,县域内外转率逐年下降。
六、完善控费机制
大力推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和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严格考核抗菌药物使用率(含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格率)、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合理用药抽查合格率、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及增长比例、门急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及增长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建立控费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测医药费用增长情况,每月定期通报,对药占比、耗占比超标的科室进行处罚,将控费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当地GDP增长幅度以内,力争药占比降到40%以下,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第二篇:五华区人民医院医改工作推进情况
五华区人民医院医疗体制改革工作
推进情况汇报
区卫计局:
根据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华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五政办通〔2016〕9)号文件精神,区人民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在区卫计局的领导下稳妥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改工作推进行情况
(一)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按照五华区医管委的要求开展工作,配合医管委完成了对区级公立医综合改革的摸底调查,总会计师已进入医院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各类配套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推行运行机制改革
1.实行医药分开,进一步规范强药品、耗材、设备管理。(1)遵行药品集中采购的原则,使用药品均从“云南省药物集中采购交易系统”进行网上采购。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职责》、《五华区人民医院基本药物管理制度》、《五华区人民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监督考评机制》等相关措施,鼓励临床医生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会议,对医院 药物使用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各科室的疾病情况下达了药品使用占比指标,并将指标完成情况与科室医疗质量控制考核挂钩。今年4月16日起全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预计2016全年为患者减免药费400万元,2016年1月至今全院门诊患者药比68.13%(含慢病开药),住院患者药比31.87%,全院基药使用占比34.22%,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2)成立了“五华区人民医院设备采购领导小组”,制定了《五华区人民医院设备采购领导小组职责》、《五华区人民医院设备采购流程》、《五华区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制度》、《五华区人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用耗材、检验试剂采购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购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流程。制定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植入耗材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
2.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1)完善了“三定”方案,实行全员聘用制。根据现有工作人员情况和医院岗位分布情况,完善了岗位设置方案和聘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
(2)完善职工档案管理
我院部份编内职工档案原存放于五华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室,编外职工档案存放于昆明市人才市场 卫生分中心,造成档案更新不及时、管理不便等情况。现已将所有档案迁移至我院档案室,由专人更新、维护、保管。
(3)完善人事相关制度
我院修订了《病事假管理办法》、《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岗位聘用及管理制度》《合同制员工工资待遇规定》,制定了《合同制人员新入流程》、《职工院内调动流程》、《新进医护人员执业地点变更管理规定》等规定,同时对《职工手册》进行了修订。
(4)编制内职工和编制外职工同工同酬
进一步完善了编外合同制职工的管理,在编职工与非编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合同制职工享受福利待遇与在编职工相同。所有编外职工的“五险”由人事代理公司代理购买,医院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对于第二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还按国家有关规定购买“公积金”。
3.积极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1)医院的保洁、被服清洗、氧气供应、垃圾清运、食堂经营等工作均采用院内询价的方式确定,并与中标公司签订服务外包协议。特种设备如电梯、消防设施、霓虹灯的维护保养都交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维保。
(2)坚持“按需所采、价格真实”的原则。对常用的后勤物资,基建维修医院采购领导小组成员会对不少于3家的供应商、施工方进行竞争性谈判,合理选定后签订供货、施工合同,约束双方的责权。4.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
按照省发改委制定医疗收费标准将各类收费项目明细录入信息系统,建立费用字典库,各类收费均按照字典库提供的明细进行,杜绝了自立项目收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等问题。
5.促进医疗行业统筹发展。
按照《昆明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落实好医师多点执业的各项工作,促进我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水平。自2015年起,本院共有8名临床医师到院属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多点执业。
6.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嘱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病案管理、医保结算等业务为一体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完成了外科、内
一、内二等五个临床科室的移动护理项目实施,护士在临床服务中实时采集、核对、提取和录入病人诊疗数据,实现了病人床边护理工作的信息化操作,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差错。
在B超室实施网络版超声工作站软件,实现了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电子申请单和电子报告单的网上传输,同时与医院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可直接调用检查结果和相关信息,提高了病历书写效率和质量。在虹山、文林、丰宁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了医院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并全部实现了与医保支付系统的实时在线联接,极大的方便了医保患者。为下一步社区的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实施双向转诊和区域诊疗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利用微信平台在全院实行微导诊服务,提供微信预约挂号。患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医院的就诊指南、服务特色、专家介绍等,为今后线上医疗的实施打下基础。
为适应科室的应用需求,今年初增加了医技科室病历调阅;医技科室之间检查结果调阅;危急值实时提醒;门诊处方扫描二维码发药、库存数量自动调整、各类处方及用药情况统计;根据医生开据申请单上的检查部位自动对应收费标准划价收费、记费等功能。
7.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积极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与多家医院开展了双向转诊服务工作。一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并切实履行各方责任。二是加强了对各社区的业务指导,通过专家进社区、电话咨询、门诊现场咨询等方式帮助我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高业务技术水平。2015年我院全年共向上转诊155人次,2016年截至目前共向上转诊56人次;我院所辖社区从2015年 月起截至目前共向我院转诊262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昆明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区联发的《关于印发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昆卫(2016)16号)文件精神,本院于4月16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但由于医保支付限额未调整,目前医院未执行20元/天的住院诊查费标准,仍执行原8元/天的住院诊查费。
2.《云南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标准未进行调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医院每年将存在540万元的经费缺口。
3.本院机房设备老旧,服务器性能仅能支撑目前的常规运用。虽然下设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实施HIS系统。但根据《关于印发五华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6年底要实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人民医院的互连互通,还需对医院机房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强化药品、耗材管理工作
1.按照“按需所采、价格真实”的原则,将医用耗材通过政府招投标程序委托中标机构统一采购配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 下。
2.成立临床药学小组,进一步推动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加强注射用辅助治疗药品使用管理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加强医院内控工作
逐步引入医院资源计划(HRP)信息系统,整合医院各种资源,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相关的人、财、物、资产、教学科研、综合绩效、管理运营等进行综合资源管理。建立医院经济数据资源库,将现有数据转化为信息,以成本核算为抓手,从效益指标、预算监控、收入指标、支出指标、医保拨付、固定资产管理、设备利用率、库存积压等方面加强管理。
(三)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要求和智慧五华的发展战略,建设五华区人民医院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集成本院和下属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数据,实现人民医院和下属之间全线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1.基于数据中心实现医院管理者对本院和下属社区机构在医疗服务、医院运营、医疗质量等方面的全面管理,通过双向转诊、代理检验、代理检验等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和社区之间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 服务体验。
2.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和落地,患者在社区就诊时,社区医生能够实时调阅患者在人民医院的就诊资料,为患者开据我院的检查、检验申请单,减少患者的来回交通往返,实现患者在家门口社区机构就能够享受到我院的服务。通过双向转诊系统的应用共享,社区医生能够帮助患者预约我院专家门诊或通过住院直通车办理我院的住院手续,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可及、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四)完善人事管理工作
按照医改相关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对医院内部人事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方案等进行修订。完善“八定方案”,明确科室职责,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进修深造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逐年争取,增加编制使用率逐步消减临时聘用人员。落实岗位聘用制,实行因需设岗、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五)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制定完善《医疗质量考核目标》,每月对全院各科室的 工作作风、核心制度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使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与其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高效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
2016年7月7日
第三篇: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2篇
篇一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17〕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17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2017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
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16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17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18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18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三)积极参与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区卫计局的牵头推动下,加快推进以xxx医院为中心的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等系统,现在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计生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运行;其他信息系统将在2018年内逐步建设完善。全部建成将实现住院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畅通信息推送和接收通道,为实施双向转诊,建立影像诊断、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一体化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撑。方便患者在基层及时就医和诊治,确保群众在基层首诊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篇二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医共体于今年7月正式组建并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7月23日在我院召开了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成立大会,组建了以我院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8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理事长,具体经办人员为理事的***县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二、及时挂牌运行,营造浓厚氛围
我院为***个“紧密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分院”牌子,***个“松散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医院”牌子,及时挂牌。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运行方式,支持医共体工作。
三、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
深入走访了***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业务发展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将采取下派挂职业务副院长,实行统一管理、人员统筹调配、统一分配医疗收入和绩效考核、统筹医护人员薪酬分配等方式,在人、财、物全方面进行协调和帮扶。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加强其内涵建设,使其达到1-2级综合医院标准,并争创1-2个市级特色专科。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我院安排全院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与***个乡镇***个行政村进行签约服务,采取“2+1+1”模式,即2名中医院医生、1名乡镇医院医师、1名村卫生室医师,组成团队签约1个行政村,负责该村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签约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施。签约服务医师团队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就诊。我院签约服务医师密切保持与乡镇、村卫生室签约团队的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上转我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健康扶贫户,一律先住院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外就诊患者难以掌控。体内各成员单位认识基本到位,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村医对政策理解不是很到位,同时单靠卫生部门宣传政策,群众难以理解,导致县外住院病人降低幅度不大。
2、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
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卫计委牵头,统一标准建设。
3、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按照要求,县级医院转诊转院率要控制在8%,此目标的实现与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密切相关。中医院由于场地局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阶段满负荷运转。人才梯队有断档趋势,年轻医生培养力度不够,急诊急救、危重症救治能力急需提高,等等不利因素成为中医院医共体建设的短板。
六、下一步工作
1、制定对口帮扶计划,接收医疗骨干进修。
2、制定减少县域内病人外流相关规定。
3、完善医共体成员单位考核指标及奖惩方案。
4、统一结报程序、规范农合结算。
5、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
6、加强医共体政策宣传。
第四篇:医改绩效考核自评总结
为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院进行了绩效考核自评,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体业务开展情况
1、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程序最简、效率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要求,“县区域医疗卡”的实施简化了就医环节,缩短医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使就医流程井然有序、顺达通畅;
开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义务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方便、快捷。
2、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针对部分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要求全体医护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缓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整体水平;
要求医务人员自觉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二是督促、检查及监督。经常深入各科室,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建立安全排查制度和工作查对制度,重点检查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四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国家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培训。五是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先后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及活动的实施计划。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改进护理服务措施,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二、管理运行状况
1、加强院务公开,让患者明白消费。针对新农合报销流程和比例、药品价格等热点问题,我院在门诊大厅和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新农合报销窗口等醒目位置,利用电子显示屏或展板对社会全面公示,公开了药品、检查、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门诊、急诊、住院、输液等就医流程。
2、近年来,从各科室认真筛选了多名积极上进、爱钻研业务的技术骨干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专业涉及内、外、妇、儿、影像等多个专业。通过深造学习,逐渐接受先进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将逐渐培养成为医院今后的特色科室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3、加强安保工作,病人入院时加强安全告知,提醒病人注意个人财物安全,加强巡视,增加监控数量,防控偷盗现象发生,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维护好医院的安全环境,创建平安医院。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中药收入偏低,门诊中医科中药收入及饮片收入占比较低。
2、his系统有待完善,临床路径系统尚未安装到位。
3、财务科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稍高(因门诊慢性病人较多,费用较高)。
4、新农合患者住院部分补偿比例比上年同期稍有下降,与补偿政策有关。
第五篇: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____县深化的思考 自____9 年我县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 6 年来的改革,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广大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得到了切实履行,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医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层面整合初步完成。去年 12 月份,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个单位均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位,实现了合署办公,完成了职责调整,做到了人员融合、责任融合、平台融合,在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县自____3年 12 月 31 日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处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施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今年 6 月 1 日进行了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以来,各级财政
投入有所增加,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力推进新华医疗与县中医院合作,新中医院迁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验收条件,到位三期出资 1.87 亿元,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县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基层医药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
(三)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国家卫计委 6 级评审,达国家目前评级最高水平,开通了“玫城网医”。在此基础上,联合市中心医院申报了市科技局重大民生科技专项,获 5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前期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联教、联科、联研、联医的“三级四联”信息化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县中医院新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孔村精神卫生中心 7000平米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省千佛山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与县医院、中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 6 处镇卫生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管理。继续开展了五级师承和薪火传承工作,东阿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了五级师承省级考核工作,孔村国医堂投入使用。我县被列为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
项目试点县。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县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孝直卫生院入选国家卫计委首批“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申报医院。老年乡村医生摸底调查和生活补助发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五是着力打造平安医院。将医疗纠纷纳入全县__8 调解体系,建立起警医、司法、信访联动,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快速反应的对接机制;实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近几年来,虽然医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受经济利益和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等多重影响,加之医改又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深化医改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医疗方面 一是县乡医疗机构定位不明晰,存在县内竞争问题,造成医疗资源重复、浪费。上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群众到上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原因就是这几年医改强基层力度不大,基层医疗机构担当不起应有的职责,一味追求医疗实施“高大上”,而人才、技术等方面却不相匹配,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升,而上级医院干了基层该干的事。
二是县乡村医疗设备更新购置问题。由于经费保障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当前群众的就医需求,导致一些
病人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同时,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年龄偏高,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三是县级医疗机构债务问题。医改前,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和设备投资,目前普遍有债务问题。医改后,由于执行药品零差率,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债务化解能力的弱化。
四是基层卫生机构保障问题。一方面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偏低、待遇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心理不平衡,极大挫伤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村医办公经费无保障,比如,水电暖、网络、笔墨纸张、租赁费等日常开支,只能在个人收入中垫付,有的村医把看病救人当做第二职业,业余时间从事驾驶、开商店等职业,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卫生事业。
五是村医后继乏人问题。全县共 575 名村医,其中,35 岁以下 68 名;35 至 60 岁 359 名;60 岁以上148 名,8 月底,到达退休年龄 128 人。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门槛相对较高,明确了大学生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加之村居医疗办公环境较差、福利待遇保障少、风险高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村医人才队伍匮乏,呈逐年减少趋势。(二)医药方面
一是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问题。部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许多低价、高效的药物未列入基药,导致乡镇卫生院无药可用,病人只好往上输送。
二是药物定价机制问题。医保政策调整后,实行了“限额、起付线、签约”等政策,很多病人对医保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少群众直接到药店看病买药,导致医疗机构病号明显减少,营业收入随之减少。
三是药品配送问题。部分药品配送不全、不及时,尤其是采购量少的药品或者价格低廉的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到位,影响了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一次采购后多家、多次配送,配送方式不一,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负担。
四是药品储藏、分送、损耗费用问题。药品具有其特殊性和高质量性特点,科学地储存和保管药品,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如不按规定储存和保管,即使在有效期内药品效能也会逐渐下降,疗效逐渐丧失,甚至会产生毒性,因此,只有科学分类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而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三)医保方面 一是新农合、居民医保整合需要消化。由于机构合并,基层计生办与卫生院存在脱钩现象。医疗患者期望值过高造成盲目消费,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治疗心切,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医疗需求,认为越大型的检查越准确越放心、越贵的药疗效越好,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浪费。
二是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衔接不够,使惠民政策打了折扣。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控制采用了定额包干的办法。医院主观上不可能作亏本生意,结果这笔帐需转到医保对象身上。
三是医保政策调整频繁,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平稳运行。由于近几年医保政策调整变动频繁,相应的医保政策宣传也不到位,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医疗机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深化医改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路子,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一)找准定位,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强基层放在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原则,除了重大疑难疾病之外,常见病、普通疾病应该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治疗,这方面的业务量要占 90%以上。一是做强龙头。县级医院要大力发展龙头科室和特色专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是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的中心。要在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的基础上,提高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展一般普外和妇科手术,做到“中病不出镇”。三是打好基础。把村(居)卫生室全面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和收费,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对由乡村医生举办的卫生站由政府提供一定补助。其它卫生站由政府举办,纳入卫生院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四是扩大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举办民营医疗机构,适应市场需求,锁定债务,避免新债,积极化解债务积压问题。同时,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二)提升内功,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按规定严格核实人员身份编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人员支持,按照实际需求适当按程序增加医疗人员,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二是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精细绩效管理,按业务量给予适当补贴,把对每一个科室、每一项工作的要求都体现在绩效中,避免“大锅饭”,坚决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做法。三是加强医院道德和文化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提供真诚、优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心。四是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养,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
学习,鼓励个人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调动医务卫生工作人员钻研技术、增长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释放潜能,争取事业不断发展。五是保障待遇。依法保障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对困难基层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助或倾斜,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发展。探索建立村医合理报酬补偿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同时为建设发展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创造条件。
(三)统筹推进,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一是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 3 年制中、高职医学生培养,县级医疗机构适当下派帮扶。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对其学费予以适当补助。同时,联合职教中心委托培养村医。三是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优先聘用、招录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 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对已退休的优秀医务人员进行返聘。四是切实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式设立专项
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四)形成合力,建立科学沟通协商机制 改革制约医院发展、制约医院提高服务能力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卫计、财政、人社、发改、物价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监管和指导,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医改。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步伐,医保、医药、医疗互为条件,密切相关,应做到同步建立、综合互动,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降低因其它两项改革不到位给医保基金带来的过重负担和风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了组织、人事部门要支持医院建立全员聘用、能上能下的机制外,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大委托高等医学院校代培的力度,加快全科医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尽快出台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后返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培养的政策。三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控制药占比,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未能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或多或少引发“大处方”、“过度检查”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调整理顺医药价格,注重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四是建立医疗帮扶机制。利用“大手拉小手”工程,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的帮扶工作计划,将完成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细则,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五)大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探讨个人医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让全体参保人员了解医保政策和就医的各项规定,积极支持医保,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让参保患者了解“基本医疗”的含义,树立合理医疗消费的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摒除参保患者医疗旧观念。三是加大对违规就医行为查处力度。凡有不当就医造成医保基金损失或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行为,经查实后,按规定从严查处,促使参保人员规范就医行为。四是探索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凡是国家批准的合格药物都可以进入市场竞争,借助电子商务等手段进行运作。并允许地方和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院与药品商店价格相差悬殊的问题,使更多的药品加入医保报销范围。五是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卫计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良好氛围。
(六)完善机制,提高区域医疗市场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医药发展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要求提出工作规划、明确任务分工,建立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设备更新,满足临床需求,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安全的必要性也使得一般检查治疗设施尤为重要,以便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