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化产品罐区及储罐安全要点
石化产品罐区及储罐安全要点
1原油、成品油罐区及储罐
1.1安全监督的重点部位 原油的闪点范围比较宽,一般在20~100℃之间,凝固点也高,加热和发生火灾时,热波现象明显,容易产生突沸。轻质成品油因闪点低,易燃易爆;重质成品油凝固点高,加温时,某些油品因含有水分,也能产生突沸,燃烧时同样会发生热波现象,因此原油和成品油在储藏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多。罐区和储罐是集中保管地区,是企业的关键部位。在设施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平时管理等方面,应充分考虑之些特点,加强维护、检查和监督工作。
1.1.1地坪 如果渗油、跑油就不能回收,并污染水源和农田。着火的油蔓延会危及邻近设施。枯草是火源的媒介,它增大火势,增加扑灭难度。较深的洼坑,易积聚油气,形成爆炸危险浓度等。
1.1.2水封井及排水闸 装置失去作用和不起作用时,跑、冒的油品回收困难。着火的油通过水封井及排水闸外流,扩大灾害范围。曾多次发生过此类事故,损失严重。
1.1.3消防道路 道路损坏、坑洼不平、堵塞,桥涵断裂坍塌等情况,将影响消防车通行,贻误战机。
1.1.4防火堤 防火堤和隔堤是阻止着火油品外溢,缩小灾害范围和回收部分跑、冒油品的有效设施。如发生坍塌、孔洞和裂缝,枯草不及时清除,都对安全构成威胁。
1.1.5油罐基础 严重下沉,尤其是不均匀下沉,将直接危及罐体的稳定,撕裂底板及壁板。
1.1.6罐体 变形过大影响强度,腐蚀过簿甚至穿孔,焊缝开裂,浮盘倾斜、密封损坏等因素都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储罐是储运系统的关键设备,也是事故的多发部位,不允许掉以轻心。
1.1.7储罐附件 储罐的安全作用,除罐体本身外,附件是关键。如呼吸阀失灵,安全阀喷油或冷凝,阻火器阻火不力,放水栓或排污孔冻坏,加热盘管渗漏,罐壁连接件不严密,胀油管管理不善等,都会给油品的安全储存带来严重危胁,甚至着火爆炸。
1.1.8储罐防腐保温 防腐层局部受到破坏,个别地方腐蚀加剧,造成首先穿孔跑油;或形成裂缝,低温时,失稳扩张即产生冷脆。保温层破坏,失去保温作用,加大了热能消耗;破坏处容易进水,加快保温材料的溶解、粉化和老化。
1.1.9防雷及接地 防雷接地需要经常检查的主要是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如发生断裂松脱,影响雷电通路,或土壤电阻增大,影响雷电流散,则可能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击,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必须重视雷电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破坏作用,因雷电云的主放电在附近建筑物上引起的静电感应能产生数千kV电位和10KA以上电流,是形成火花的根源。罐区管道、建筑物顶的钢筋混凝土内钢筋,还会因电磁感应产生高电位,故储罐的接地非常重要。
1.1.10安全监测设施 由于传感元件、安全监测特别是自动监护设施的,执行元件和有关设备本身与安装方面的原因,精度不符合要求,防爆等级不够,动作失灵,不能起到可靠的监护作用,甚至“帮倒忙”,曾多次发生过高液位不报警而冒顶跑油的事故。
1.2安全监督要点
1.2.1地坪
1.2.1.1罐区地坪应保持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排水闸或水封井。
1.2.1.2凡铺砌夯筑的场地不应有裂缝和凹坑,裂缝要填实,沉降缝要用石棉水泥填实抹平,以防止渗水、渗油和油气积聚。
1.2.1.3不铺砌的场地,要定期拔除高棵和阔叶草类,及时清除枯草干叶。
1.2.1.4场内不准堆放可燃物料。
1.2.2水封井及排水闸
1.2.2.1罐区地坪排水处在防火堤外修建水封井,用来回收储罐跑、冒、漏油,并防止着火油品蔓延。
1.2.2.2水封井应不渗不漏,水封层宜不小于0.25m,沉淀层也不宜小于0.25m。经常检查水封井液面,发现浮油要查明原因,并及时抽出运走。
1.2.2.3排水闸要完好可靠,每班都指定专人管理,下雨时开启,平时关闭,并列入交接班内容。
1.2.2.4寒冷地区油库的水封井和排水闸要有防冻措施。
1.2.3消防道路
1.2.3.1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路面、路肩完好、畅通。对临时挤占消防道路要严格审查,限期让出。
1.2.3.2靠储罐一侧,不得种植针叶树和高棵树。种植其它树种时,株距和位置应考虑灭火和冷却要求。
1.2.3.3定期检查道路边沟和桥涵,清除淤积尘土杂物。
1.2.4防火堤
1.2.4.1每周巡察1次,发现裂缝、坍塌、枯草等应及时修理、清除。
1.2.4.2堤上穿管处的预留孔,要用不燃材料密封,经常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1.2.4.3要求排水孔不堵塞,关闭后无渗漏,发现掉砖开裂,要及时修好。
1.2.5储罐基础
1.2.5.1每年对储罐基础的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总沉降量、锥面坡度集中检查1次。
要求:
1.2.5.1.1基础稳定后(一般为5年),均匀下沉量每年不超过10mm。
1.2.5.1.2不均匀下沉量:相邻两点(间隔6m)未装油时,偏差不大于20mm;装满油时,偏差不大于40mm。
任意两点未装油时,偏差不大于50mm,装满油时,偏差不大于80mm。
浮顶罐及内浮顶罐其允许偏差值减半。
使用20年以上储罐,其允许偏差值可加大50%(偏差值不再继续上升)。
1.2.5.1.3锥面坡度不小于0.008。
1.2.5.1.4基础边缘高出罐区地坪300mm。
1.2.5.2护坡完整。护坡石松脱、出现裂缝时,应及时固定灌浆。
1.2.5.3经常检查砂垫层下的渗液管有无油品渗出,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清罐修理。
1.2.6罐体
1.2.6.1罐底
1.2.6.1.1趁储罐定期清洗时,用探针或超声波的波对储罐底板余厚进行1次测定,允许腐蚀后的最小余厚为:
原厚度≤4mm者为2.5mm。
原厚度>4mm者为3.0mm。
1.2.6.1.2凸凹变形,不得不大于变形长度的0.02,最大不应大于50mm。
1.2.6.1.3不得长期用树脂堵塞和铅丝捻缝的办法堵漏,对发现的裂纹、砂眼、针孔等缺陷,必须限期清罐修理。
1.2.6.2罐壁
1.2.6.2.1趁储罐定期清洗时,用探针或超声波测厚仪,检查罐壁的腐蚀余厚,不得低于《石油库设备检修规程》和《石油库设备完好标准》规定的允许值,超过时要修理和换新。
1.2.6.2.2局部腐蚀严重的壁板,超过最低允许值时,应更换新板或采取补强措施。
1.2.6.2.3使用20年以上的储罐,腐蚀余厚接近最低允许值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减少装满高度,减轻呼吸阀盘重量,改装重质油品,清洗后内涂弹性聚氨酯等。
1.2.6.2.4罐壁凸凹、鼓泡、折皱不得超过《石油库设备检修规程》和《石油库设备完好标准》的规定。使用20年以上或折旧届满的储罐,如变形不继续增加,其偏差值可增加50%,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2.6.2.5罐壁出现明显的倾斜时,应进行测量,各圈壁板偏离垂直母线和罐壁总倾斜度均不得超过允许标准,否则应进行修理和矫正。
1.2.6.2.6各纵横焊缝,特别是底圈板与底板的“T”形缝,应完好无渗油现象。
1.2.6.3罐顶
1.2.6.3.1顶板焊缝完好,无漏气现象,机械性硬伤不超过1mm,腐蚀余厚不小于原来厚度的60%,且不得小于3.5mm,否则应换新板或增设防雷设施(有独立避雷针者除外)。
1.2.6.3.2构架和“弱顶”连接处无开裂脱落。
1.2.6.3.3顶板不应凸凹变形积水。
1.2.6.4浮盘装置
1.2.6.4.1导向量油柱不直度符合使用要求,垂直偏差不大于0.0015,最大值不超过25mm。1.2.6.4.2内浮盘飘浮在任何位置时都平稳,不倾不转,不卡不蹩。浮盘边缘堰板与储罐内壁间隔偏差不大于40mm。
1.2.6.4.3浮盘无渗漏。
1.2.6.4.4环状密封工作状态良好,无破损浸油,无翻折或脱落等现象。
1.2.7储罐附件
1.2.7.1呼吸阀
1.2.7.1.1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气温低于0℃时,每周至少检查1次。大风、暴雨骤冷时立即检查,不拖不等。
1.2.7.1.2阀盘平面与导杆保持垂直,允许偏差不大于0.1mm,导杆与导孔径向间隙四周不大于2mm,升降自由,不卡不涩。
1.2.7.1.3阀盘与阀座接触面积不少于70%。用涂色法检查,印痕应呈环圈形,保证密封。
1.2.7.1.4平时尤其冬天要经常对阀盘、阀座和阀杆进行擦拭,防止锈蚀和水汽冻结。
1.2.7.1.5整个阀盘因磨损和锈损减轻量不大于原重量的5%。
1.2.7.2液压安全阀
1.2.7.2.1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1.2.7.2.2检查保护网是否完好,如发现尘土、蛛丝、雀窝等应及时清除。
1.2.7.2.3测量加油高度,按季节和气温变化,及时更换油品。
1.2.7.2.4作为液封介质的油品,必须是夏天不易挥发,冬天不凝结的品种,如低凝点柴油、低粘度润滑油、甘油水溶液和乙二醇等。
1.2.7.3阻火器
1.2.7.3.1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气温低于0℃时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1.2.7.3.2应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波纹板相叠作阻火通道,金属网不宜再选作阻火通道。
1.2.7.3.3散热片间夹层的通道要清洁畅通,无尘土、冰冻和腐烂,要定期清洗。
1.2.7.3.4垫片密贴、安装牢固,螺栓无锈蚀。
1.2.7.4量油孔
1.2.7.4.1每月检查1次。
1.2.7.4.2导尺槽为有色金属制品,固定牢固,平整无松动,不发生严重磨损。
1.2.7.4.3盖与座密贴严实,密封垫未老化损坏,平时至少每3年更换1次。
1.2.7.4.4板式螺帽和压紧螺帽活动处润滑良好,无干磨现象。
1.2.7.5消防泡沫产生器
1.2.7.5.1每月检查1次。
1.2.7.5.2玻璃未破坏,固定严密无油气泄漏。
1.2.7.5.3网罩完好,无雀窝、尘土和冰霜。
1.2.7.6人孔与光孔
1.2.7.6.1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无渗油和漏气。
1.2.7.6.2密封垫完好,未老化损坏。
1.2.7.6.3螺栓紧固。
1.2.7.7活门、升降管及其操纵装置
1.2.7.7.1罐壁和罐顶伸出处,填料涵密封良好,无渗油漏气现象。
1.2.7.7.2升降操纵灵活,钢丝绳无严重锈蚀,备用钢丝绳栓结牢固。
1.2.7.7.3摇把或手轮贤能固,无松脱、断裂,润滑保护良好。
1.2.7.8虹吸放水栓和排污管
1.2.7.8.1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气温低于0℃时要经常巡察,防止冷脆冻裂跑油。
1.2.7.8.2阀门应不渗不漏,启闭灵活。
1.2.7.8.3上冻前要排尽积水和沉渣。
1.2.7.8.4活动式虹吸放水栓的填料涵要严密不漏。尽量采用固定式放水栓。
1.2.7.9加热盘管
1.2.7.9.1不使用时,将排水端断开,打开阀门,经常检查有无渗油滴出。
1.2.7.9.2冬季使用前,每罐系统试压1次,试验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检查有无裂纹穿孔现象。
1.2.7.9.3结合储罐清洗或检修,对加热管的支架进行调整,以满足回水坡度的要求。
1.2.7.9.4各阀门或疏水器工作正常,操作灵活,不渗不漏。
1.2.7.10进出油连接管
1.2.7.10.1连接处无裂纹、无严重变形。
1.2.7.10.2阀门严密,启闭灵活。
1.2.7.10.3活门关闭或升降管提起后,渗油量每分钟不超过10滴。无活门和升降管的进出油管应有两个控制阀,靠近油罐一侧的阀门为常开,经常保持可备使用的良好状态。
1.2.7.10.4进出油管能因管墩管架、储罐基础的沉降、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自行补偿,不影响罐壁和管件。
1.2.7.11梯子、平台及栏杆
1.2.7.11.1安装牢固,不晃动。
1.2.7.11.2罐顶边缘的安全保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600mm,保护“腰带”的高度为450mm左右。
1.2.7.11.3寒冷地区储罐量油孔面向冬季主导风一侧,可用钢板焊制一个防风罩。
1.2.7.11.4盘梯栏杆的始端,留出600mm长度不刷油,或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代替,便于上罐操作人员预先消除身上静电。
1.2.7.11.5寒区储罐的踏步宜采用扁钢或钢筋焊制,防止积雪和化雪成冰。
1.2.8储罐的防府及保温
1.2.8.1根据储藏油品的性质、地区环境合理选用涂料,涂料应具有良好的静电消散性能,不论内涂或外涂,涂料的电阻率不宜大于109Ω·cm,否则要采取其它相应措施。
1.2.8.2轻质燃料油罐区,推荐采用膨用型防火涂料。
1.2.8.3防腐涂层应均匀,无漏涂、流坠、起皮、鼓泡、龟裂、皱纹、颗粒突出等现象。起皮、脱落总面积达四分之一时,应清除表面重刷。
1.2.8.4储罐区如有电化学保护时,要妥善设置外加电源和绝缘法兰,防止杂散电流窜入。如条件允许,储罐及架设管道宜采用CK和CK涂料的气相环境中金属阴极保护设施。
1.2.8.5储罐保温结构不论是砌体、缠挂体、镶嵌体或直接喷塑体,都要求紧贴牢固、填充饱满,发现脱落应立即修补。
1.2.8.6保温材料就为不燃或难燃物质,氧指数不小于公安部门规定的要求。
1.2.8.7雨水、喷淋水、地面水等不能浸湿或浸润保温材料,经常检查防水防潮设施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立即修理。
1.2.8.8防止鸟虫损坏保温材料。
1.2.8.9每隔3年采样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统,如有效保温层不能起到设计规定的作用时,应予更换。
1.2.9防雷及接地
1.2.9.1凡装设独立或罐顶接闪器的防雷接地设施,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检查一次。要求安装牢固,引下线的断接卡接头应密贴无断裂和松动。
1.2.9.2引下线在距地面2m至地面下0.3m一段的保护设施要完好。
1.2.9.3从罐壁接地卡直接入地的引下线,要检查螺栓与连接件的表面有无松脱和锈蚀现象,如有应及时擦拭紧固。
1.2.9.4无接闪器的储罐,要检查罐顶附件与罐顶金属有无绝缘连接,尤其是呼吸阀与阻火器、阻火器与连接短管之间的螺栓螺帽,有无少件、铁锈和松脱而影响雷电通路。
1.2.9.5每年检查2次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的浮盘和罐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装置是否完好,软铜导线有无断裂和缠绕。
1.2.9.6每年对接地电阻检测2次,其中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必须测定1次,其独立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满足不了要求,或电阻增大过快时,应挖开检查,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或补打接地极。
1.2.9.7对单纯的防感应电和静电接地,每年检测不少于1次,其电阻分别不大于30Ω、和100Ω,如不符合要求亦应作相应处理。
1.2.9.8罐区有地面和地下工程施工时,要加强对接地极的监护,如可能影响接地时,要进行检查测定。
1.2.10安全监测设施
1.2.10.1凡有条件的储油库,应设置对储罐的监测设施及仪表。
1.2.10.2监测设施包括储罐液面检测和高低液位报警;储油温度检测及显示;油品静电位及接地电阻自动检测及显示;储罐气体空间压力检测及显示;罐区水封井油气浓度检测及显示等。
1.2.10.3储罐各种检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下面三点要求:
1.2.10.3.1如有微电传动、传感时,罐内应为本安型电路、整体防爆。罐外按《石油库电气安全规定》(试行)办理。
1.2.10.3.2定位准确、装置牢固、耐油、耐压、拆装方便。
1.2.10.3.3有导线和罐体相连,形成等电位体。不准悬吊和孤立突出。严禁将不接地金属引入储罐。
1.2.10.4对监护设施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每年至少校对检查2次,防止失效和误动。
2液化气罐区及储罐
2.1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及安全监督的重点部位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有乙烯、乙烷、丙烯、丙烷、丁烯、丁烷以及其它碳氢化合物,还有微量石蜡和硫份,属多组分混合物。常压下降低温度或常温下增加压力,这种混合气会变成液体。其沸点低于-50℃,自然点为446-480℃。常温常压下,在空气中的点燃能量很低,乙烯为0.0096mJ,乙烷为0.25mJ,丙烷为0.26mJ,丁烷为0.25mJ。从液相变成气相体积可增大250-300倍,但密度比空气大1.5~2倍。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按爆炸下限分成两类,凡爆炸下限小于10%(体)的可燃气体为甲类,等于或大于10%(体)的为乙类,故液化石油气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2.1.1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2.1.1.1易液性 只需要很小的点燃能量便可点燃,而且沸点低,不需融化、蒸发等过程,在空气中一经点燃即产生迅猛的混合燃烧,并且所需氧气的浓度即氧指数不高,如以二氧化碳作稀释剂,氧的安全浓度在11.7—14.5%之间。
2.1.1.2易爆性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为2—15.2%,爆炸浓度范围很宽,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100℃,1m3气体完全燃烧后,可发出100670kJ热量,1L液化石油气体能形成12.5m3爆炸混合物。
2.1.1.3易积聚性 因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1.5—2倍,容易在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空间的底部积聚,不易飘散,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1.1.4易扩散性 易积聚是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而易扩散是因为液化石油气是多种组分的气体,其吸些成分的密度小于空气,如乙烯为0.98,有些成分的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如乙烷为1.04,在空气中若沉若浮,由于微小的压差,会把液化石油气送得很远,扩散得很宽,如延续不断,就是一个很好的导火索,一处点燃,波及一片。盛装液化气的容器如发生爆炸,其威力很强,因为热量是焦炉煤气的6倍,体积又变化很大,气相为液相的250—300倍,这一危险特性,对安全所构成的威胁极为严重。
2.1.1.5易产生静电特性 易燃易爆的气体,如发生小孔喷射,因流速极快,可以产生高电位静电,特别是气体中含有其它微粒物质时,其静电危险性更大,遇闪火而引起爆炸。
2.1.1.6毒性 液化石油气的毒性和甲烷(沼气)与汽油蒸气的素性表现相似,因其含量过高而导致间接性缺氧窒息,其中乙烯有直接麻醉作用。根据中毒深浅而表现为头昏、恶心、沤吐、神智昏迷、瞳孔散大、呼吸浅而快、血压降低等症状。因此供应民用的液化石油气应加无毒的臭味剂。
2.1.2安全监督重点部位
2.1.2.1罐区及储罐 一般在设计制造液化石油气储罐时,是按48℃时丙烷的饱和蒸气压1.57MPa计算的。它属盛装危险品的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程度超过汽油,对罐区和储罐的防范要求,也要严于汽油。
2.1.2.2液化石油气管道 从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的液化石油气储备供应总站的储罐,经压缩机送到火车或汽车装车站台,从卸车站台经压缩机送到分配、零售点的储备供应站的储罐,再从储罐经压缩机送灌瓶间,都需要压力密闭输送。液化石油气管道涉及的面和点很宽很广,由于压力大、流速快,泄漏和静电带来的危险比较突出,不容许掉以轻心。已有几起事故都是因为管子裂断、阀门漏气,高压液化石油气喷出,因明火或静电引起着火爆炸。
2.2安全监督要点
2.2.1罐区及储罐
2.2.1.1液化石油气罐区及储罐的建设和建造,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煤气设计规范》、《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炼油厂油罐区设计技术规定》等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并可参照《防火检查手册》的有关规定。
2.2.1.2实体防火围墙无开裂、倾斜。穿墙的套筒孔填塞完好。
2.2.1.3墙外排水闸启闭灵活、严密。水封井无沉渣淤泥,水封层不小于20cm。寒区的水封井上冻前应淘尽存水。
2.2.1.4罐区内的地坪要铺筑,无裂缝、洼坑。定期拔除高棵植物和枯草。
2.2.1.5无论是常温压力储罐或低温常压储罐,都必须罐形完好,不凹不瘪,不渗不漏,罐座正立坚固,经压力容器管理部门检验合格。
2.2.1.6罐体、罐座如刷白色防火涂料或其它防腐油漆,应封闭无脱落。颜色发暗、有浮锈出现迹象时,应及时更新。
2.2.1.7储罐安全阀和放散管应通过阻火器、凝结液回收器后通向火炬,且做到以下几点:
2.2.1.7.1火炬的点火装置要安全可靠;
2.2.1.7.2火炬设有防“火雨”的安全装置;
2.2.1.7.3凝结液不准任意排外,或加热后送进火炬筒;
2.2.1.7.4检修、清洗储罐或遇其它事故时,液化石油气必须经火炬烧掉,不准直接排到大气中。
2.2.1.8储罐和与之相连的管道应设防雷设备和静电接地装置。防雷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防感应雷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Ω,仅用于静电拉地的电阻不得大于100Ω,哪三种接地共用,以最小值为准。
2.2.1.9储罐的附件齐全,灵活可靠,无变形泄漏。附件包括: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空口、人孔、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回流口、各种阀门等。
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压力表应加铅封。液位计的保护套要坚固可靠,禁止采用玻璃管液位计。
2.2.1.10大型液化石油气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组,应尽可能采用压力、温度、液位、油气浓度等参数就地显示,还应能遥测显示和报警。罐区和罐上安置传感控制设备时,必须按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置的规定办理。
2.2.2液化石油气管道
2.2.2.1采用无缝钢管地面架设,尽量不埋设。一般情况下,不用管沟,如条件限制,局部地方采用管沟时,要用净砂填实,或在管沟两端筑坎灌水,防止液化石油气在管沟积聚。
2.2.2.2管道连接采用焊接,为了检修拆换方便和安全,便于搬动移走,在适宜的地方增设法兰盘连接,Dg20以下的管道可用管箍活接连接,捻缝密实。
2.2.2.3经常操作的、并联管道上的阀门可集中布置。
2.2.2.4凡属封闭形管道以及两个关闭阀之间的管段要设安全阀,防止压力升高胀裂管道及管道上的附件。
2.2.2.5局部地方采用耐油高压橡胶软管时,其允许的耐压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的4倍。
2.2.2.6距离不大于100mm的并列和交叉管道,要作感应电跨接,管道每隔50m设静电接地极1组。每年检查2次接地电阻。
2.2.2.7管道的最低处要设凝结液回收罐装置。
2.2.2.8管道的坡度要求坡向一致。
2.2.2.9每日巡查一次管道的连接件,如法兰、丝扣、焊缝、补偿器、阀门、垫片及填料等有无裂开、破损而发生泄漏的现象。
2.2.2.10每年检查1次管道的腐蚀情况,特别是弯头和连接处,用探针或测厚仪检查,如余厚小于原来的一半时应更新。个别管段虽未超标,但发现有生锈和蚀坑时,应重新刷防腐油。
第二篇:罐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安全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装卸、储存、发送等环节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大罐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装卸、储存、发送的管理,其他罐区可遵照执行。3责任部门
主管部门:安全指挥中心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消防装置、水喷淋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事故柜、安全标志、监控报警装置,并负责危化品充装登记、签证等工作。相关部门:动力处
生产部
合成车间
生产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负责罐区综合安全监督管理。设备动力部负责罐区设备、设施综合管理。
保卫部负责罐区消防设施、器材、治安保卫综合管理。罐区管辖单位合成车间负责罐区的日常管理。
罐区管辖单位负责人是罐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罐区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罐区管理联系人负责按《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履行管理职责。4程序内容 4.1 一般规定 4.1.1罐区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员,各岗位人员应经过岗位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4.1.2 罐区实施封闭化管理,执行24小时值班制。
4.1.3 罐区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门卫制度和物料装卸、发送操作确认制度。
4.1.4罐区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危险作业等应分别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4.1.5 罐区应制定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2 人员进入罐区管理
4.2.1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罐区。
4.2.2外来施工人员进入罐区应履行登记,凭临时出入证进入。4.2.3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入罐区除由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人员带领外,其他应办理手续,并由罐区有关人员陪同。
4.2.4罐区防火堤内、装卸作业区、泵房等爆炸危险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动通信设备,人员进入须触摸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4.3机动车辆进入罐区管理
4.3.1进入罐区机动车辆须在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的灭火器材,罐区员工的摩托车须在熄火后,方可进入。
4.3.2铁路机车进入罐区装卸台,应符合安全规定,应加挂隔离车,不得顶车溜放作业,并有防止产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4.3.3外来机动车辆装、卸完物料后,不准在罐区内停放和修理。
4.3.4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
4.4防 火 防 爆
4.4.1 罐区防火、防爆应严格执行公司《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区禁止烟火管理规定》:
4.4.2罐区须设置安全周知牌、安全警示牌及应急救援箱,罐区进出口、装卸作业区、泵房、消防泵房、配电房等重点部位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4.4.3 罐区检维修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严格办理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措施。
4.4.4 罐区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仪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标定。4.4.5 罐区防火堤应符合要求,并应承受容纳物料的静压力且不渗漏,管道穿过处应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4.4.6罐区内卫生区杂草要定期清除,严禁存放干杂草和堆放杂物、垃圾。
4.4.7罐区临近农田的要时时做好监控,围墙外30米内严禁焚烧甘蔗叶、杂草和垃圾。4.5设 备 设 施 管 理
4.5.1 罐区设备、设施应根据“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责任、定目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实现安全运行。
4.5.2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技术和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建造竣工资料、检验报告、技术参数、修理记录等;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检记录和定期检修维护计划等。
4.5.3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环境的防火、防爆要求,经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6 储罐及附件
4.6.1新建或改建储罐应符合国家规范、规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4.6.2储罐应按规范要求,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断联锁装置。4.6.3储罐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钢板测厚,在用应根据其腐蚀严重情况增加检测次数。
4.6.4罐体应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外表无大面积锈蚀、起皮现象,漆层完好。
4.6.5储罐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量油口等齐全有效;储罐阻火器应为波纹板式阻火器。通风管、加热盘管不堵不漏;升降管灵活,排污阀畅通,扶梯牢固,静电消除、接地装置有效;储罐进、出口阀门和人孔无渗漏,各部件螺栓齐全、紧固;浮盘、浮梯运行正常、无卡阻,浮盘、浮仓无渗漏;浮盘无积物料。
4.6.6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阀门开关的状态在控制室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并有防止误操作的检测、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物料超高、外溢;
4.6.7储罐发生高低液位报警时,应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报警。4.7 泵
4.7.1加强泵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做好泵运行记录,严格执行泵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严禁带故障运行。
4.7.2泵及管组应标明输送液体品名、流向。4.7.3泵联轴器应安装便于开启的防护罩。
4.7.4新安装的泵和大修后的泵,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8 管道
4.8.1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管道,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4.8.2使用中的管道应结合储罐清洗进行强度试验,压力管道检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4.8.3加强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清除周边杂草杂物,排除管沟内积水。
4.8.4穿越道路、防火堤的管道应有套管保护。
4.8.5管道应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埋地管道时间5年以上,应在低洼处、潮湿处开挖检查1次。
4.8.6管道应有工艺流程图、管网图,埋地管道除应有工艺流程图外,还应有埋地敷设走向图,图中管道走向、位置、埋设深度应准确无误,并在埋地敷设的地面设明显标识。
4.8.7罐区雨水沟排水阀应设置在防火堤外,并处于常闭状态。阀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
4.9 电气管理
4.9.1 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线路、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设置在火灾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保护要求;设置在一般用电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长期安全运行要求;
4.9.2在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在非爆炸危险区内,因工作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4.9.3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罐区,如需通过,应采用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钢管配线。
4.9.4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置明显标志。4.9.5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
4.9.6在危险区域内使用临时性电气装置(包括移动式电气装置)应执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
4.9.7罐区应有完整的电力电缆分布情况和变配电、输电线路等电器设备记录。
4.9.8当在被检修的停电设备附近有其他带电设备或裸露的带电体时,应保持足够的电气间距或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屏障保护措施。5防雷、防静电
5.1.1罐区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应绘制防雷、防静电装置平面布置图,建立台账。
5.1.2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
5.1.3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保持完好有效。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设共用接地装置时,按最小值考虑,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5.1.4铁路装卸设施钢轨、输物料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1.5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做的容器灌装或输送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5.1.6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使用金属材质时应与罐体跨接,操作时不得猛拉快提。
5.1.7在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5.1.8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拖擦工具、设备和地面。
5.1.9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道和储罐,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对设备、器具吹扫和清洗。
5.1.10储罐、槽车等容器内和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5.1.11罐区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泵房的门外和装卸作业操作平台扶梯入口处等应设消除人体静电接地装置。5.2 消 防 管 理
5.2.1 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职消防与义务消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5.2.2罐区应设置专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并指定防火责任人; 5.2.3罐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消防演练。
5.2.4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5.2.5各作业场所和辅助生产作业区域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配置灭火器材。露天设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应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并应防雨、防尘、防潮。各类灭火器应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并按期检验、充气、换药,不合格的灭火器应及时报废、更新。
5.2.6罐区应安装专用火灾报警装置(电话、电铃、警报器等),爆炸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应采用防爆型,保证及时、准确报警。
5.2.7通信、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应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
5.2.8 应绘制消防流程及水源分布图和消防器材配置图。5.2.9消防供水管道应常年充水,主干线阀门保持常开,管道每半年冲洗一次;
5.2.10 定期巡检消火栓,每季度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1.5m范围内无障碍。5.2.11 消防泵应每天盘车,每周应试运转一次,系统设备运转时间不少于15min;
5.2.12 消防泵阀门应标识明显,启闭灵活。
5.2.13 消防水带应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5.2.14 固定冷却系统每季应对喷嘴进行一次检查,清除锈渣,防止喷嘴堵塞。储罐冷却水主管应在下部设置排渣口。
5.2.15 泡沫液应储存在0~40℃的室内,每年抽检一次泡沫质量。空气泡沫比例混合器每年进行一次校验。
5.2.16 泡沫产生器应保持附件齐全,滤网清洁,无堵塞、腐蚀现象,隔封玻璃完好有效;
5.2.17 各种泡沫喷射装备应经常擦拭,加润滑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5.2.18 泡沫管道应加强防腐,每次使用后均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锈渣;泡沫支管控制阀应定期润滑,每周启闭一次。5.3装 卸 作 业
5.3.1 装卸准备
5.3.1 应编写装卸作业指导书,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填写装卸作业确认表。
5.3.2铁路槽车入装卸台后,应及时安放铁鞋,防止溜车。
5.3.3认真核对车号、物料品名、牌号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检查车技术状况和铅封情况。及时采样、化验、计量,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
5.4装卸作业
5.4.1遇有强雷雨天气时,应暂停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
5.4.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严守岗位,防止物料跑、溢、混等事故。
5.4.3储罐容器内应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铁路槽车卸物料结束时,禁止打开鹤管透气阀向鹤管内进气。
5.4.4铁路槽车、汽车槽车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尺、测温、取样前,须接好接地线并静置15 min以上,方可进行作业。
5.4.5铁路槽车装、卸易燃易爆物料完成,均应静置2min以上,方可提起鹤管;汽车槽车装物料作业前后,插入和提起鹤管均应静置2min以上,鹤管应轻提轻放。
5.4.6铁路槽车、汽车槽车接地线的连接,应在槽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
5.4.7 汽车槽车装卸应有防静电措施。静电接地线应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子板上,严禁接在装卸油口处;
5.4.8严禁喷溅式装卸作业,装车鹤位应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0.2m处。装车初速度不宜大于1m/s,装车速度不应大于4.5m/s。
5.4.9储罐储液不得超过安全高度,应有防止超装的措施。
5.4.10装卸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制止“三违”作业。变更与考核
考核
1、罐区的岗位人员不熟悉本岗位所接触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及防护知识,不会使用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的,考核一次罚款100-500元。
2、检查管理不到位,出现重大隐患的,按重大隐患追究办法追究责任。相关记录
《重大危险源检查台账》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设施台账》
第三篇: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安全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装卸、储存、发送等环节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一般规定
1、罐区各岗位人员应经过岗位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2、罐区实施封闭化管理,执行24小时值班制。
3、罐区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门卫制度和 物料装卸、发送操作确认制度。
4、罐区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危险作业等应分别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5、罐区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二.人员进入罐区管理
1、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罐区。
2、外来施工人员进入罐区应履行登记方可进入。
3、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入罐区除由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人员带领外,其他应办理手续,并由罐区有关人员陪同。
4、罐区防火堤内、装卸作业区、泵房等爆炸危险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动通信设备,人员进入须触摸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三、机动车辆进入罐区管理
1、进入罐区机动车辆须在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的灭火器材,罐区员工的摩托车须在熄火后,方可进入。
2、外来机动车辆装、卸完物料后,不准在罐区内停放和修理。
3、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四、防火防爆罐区须设置安全周知牌、安全警示牌及应急救援箱,罐区进出口、装卸作业区、泵房、消防泵房、配电房等重点部位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1、罐区检维修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严格办理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措施
2、罐区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仪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标定。
3、罐区防火堤应符合要求,并应承受容纳物料的静压力且不渗漏,管道穿过处应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4、罐区内卫生区杂草要定期清除,严禁存放干杂草和堆放杂物、垃圾。
5、罐区围墙外30米内严禁焚烧、杂草和垃圾
五、设备设施管理
1、罐区设备、设施应根据“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责任、定目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实现安全运行
2、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技术和管理档案,修理记录等;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检记录和定期检修维护计划等。
3、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环境的防火、防爆要求,经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储罐及附件
1、新建或改建储罐应符合国家规范、规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2、储罐应按规范要求,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断联锁装置。
3、储罐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钢板测厚,在用应根据其腐蚀严重情况增加检测次数。
4、罐体应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外表无大面积锈蚀、起皮现象,漆层完好。
5、储罐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量油口等齐全有效;储罐阻火器应为波纹板式阻火器。通风管、加热盘管不堵不漏;升降管灵活,排污阀畅通,扶梯牢固,静电消除、接地装置有效;储罐进、出口阀门和人孔无渗漏,各部件螺栓齐全、紧固;浮盘、浮梯运行正常、无卡阻,浮盘、浮仓无渗漏;浮盘无积物料、6、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阀门开关的状态在控制室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并有防止误操作的检测、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物料超高、外溢;
7、储罐发生高低液位报警时,应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报警。
七、泵
1、加强泵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做好泵运行记录,严格执行泵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严禁带故障运行。
2、泵及管组应标明输送液体品名、流向。
3、泵联轴器应安装便于开启的防护罩。
4、新安装的泵和大修后的泵,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管道
5、罐区雨水沟排水阀应设置在防火堤外,并处于常闭状态。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阀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
八、消防管理、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职消防与义务消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2、罐区应设置专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并指定防火责任人;
3、罐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消防演练。
4、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5、各作业场所和辅助生产作业区域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配置灭火器材。露天设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应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并应防雨、防尘、防潮。各类灭火器应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并按期检验、充气、换药,不合格的灭火器应及时报废、更新。
6、罐区应安装专用火灾报警装置(电话、电铃、警报器等),爆炸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应采用防爆型,保证及时、准确报警。
7、通信、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应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应绘制消防流程及水源分布图和消防器材配置图。
9、消防供水管道应常年充水,主干线阀门保持常开,管道每半年冲洗一次;
10、定期巡检消火栓,每季度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1.5m范围内无障碍。
11、消防泵阀门应标识明显,启闭灵活。、消防水带应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固定冷却系统每季应对喷嘴进行一次检查,清除锈渣,防止喷嘴堵塞。储罐冷却水主管应在下部设置排渣口。装卸作业
九、装卸准备、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填写装卸作业确认表。
2、认真核对车号、物料品名、牌号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检查车技术状况和铅封情况。及时采样、化验、计量,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
3、遇有强雷雨天气时,应暂停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
4、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严守岗位,防止物料跑、溢、混等事故。
5、储罐容器内应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铁路槽车卸物料结束时,禁止打开鹤管透气阀向鹤管内进气。
6、汽车槽车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尺、测温、取样前,须接好接地线并静置15 min以上,方可进行作业。
7、卸易燃易爆物料完成,均应静置2min以上,方可提起鹤管;汽车槽车装物料作业前后,插入和提起鹤管均应静置2min以上,鹤管应轻提轻放。
8、汽车槽车接地线的连接,应在槽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
9、汽车槽车装卸应有防静电措施。静电接地线应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子板上,严禁接在装卸油口处;
10、严禁喷溅式装卸作业,装车鹤位应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0.2m处。装车初速度不宜大于1m/s,装车速度不应大于4.5m/s。
11、储罐储液不得超过安全高度,应有防止超装的措施。
12、装卸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制止“三违”作业。
十、考核
1、罐区的岗位人员不熟悉本岗位所接触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及防护知识,不会使用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的,考核一次罚款100-500元。
2、检查管理不到位,出现重大隐患的,按重大隐患追究办法追究责任
第四篇: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罐区安全管理制度及作业操作规程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储罐区的安全管理,确保储罐区的管理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罐区 2 职责
2.1 安全科负责制定本制度,并负责罐区综合安全监督管理。2.2 技术设备科负责罐区设备、设施综合管理。2.3 罐区管辖单位负责罐区的日常管理。
2.4 罐区管辖单位负责人是罐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罐区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必须按《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履行管理职责。3 内容 3.1 一般规定
3.1.1罐区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员,各岗位人员应经过岗位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3.1.2 罐区实施封闭化管理,执行24小时值班制。3.1.3 罐区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
3.1.4罐区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危险作业等应分别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3.1.5 罐区应制定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3.1.4 人员进入罐区管理
(1)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罐区。
(2)外来施工人员进入罐区应履行登记,凭临时出入证进入。
(3)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入罐区除由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人员带领外,其他应办理手续,并由罐区有关人员陪同。
(4)罐区防火堤内、装卸作业区、泵房等爆炸危险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动通信设备,人员进入须触摸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3.1.5机动车辆进入罐区管理
(1)进入罐区机动车辆须在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的灭火器材,罐区员工的摩托车须在熄火后,方可进入。
(2)铁路机车进入罐区装卸台,应符合安全规定,应加挂隔离车,不得顶车溜放作业,并有防止产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3)外来机动车辆装、卸完物料后,不准在罐区内停放和修理。(4)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机动车辆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3.2防火防爆 3.2.1罐区防火、防爆应严格执行公司《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区禁止烟火管理规定》:
3.2.2罐区须设置安全周知牌、安全警示牌及应急救援箱,罐区进出口、装卸作业区、泵房、消防泵房、配电房等重点部位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3.2.3罐区检维修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严格办理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措施。
3.2.4 罐区设置的可燃气体报警仪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标定。
3.2.5 罐区防火堤应符合要求,并应承受容纳物料的静压力且不渗漏,管道穿过处应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3.2.6罐区内卫生区杂草要定期清除,严禁存放干杂草和堆放杂物、垃圾。3.2.7罐区临近农田的要时时做好监控,围墙外30米内严禁焚烧甘蔗叶、杂草和垃圾。
3.3设备设 施 管理
3.3.1罐区设备、设施应根据“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责任、定目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实现安全运行。
3.3.2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技术和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建造竣工资料、检验报告、技术参数、修理记录等;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检记录和定期检修维护计划等。
3.3.3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环境的防火、防爆要求,经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3.4 储罐及附件
(1)新建或改建储罐应符合国家规范、规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2)储罐应按规范要求,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断联锁装置。
(3)储罐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钢板测厚,在用应根据其腐蚀严重情况增加检测次数。(4)罐体应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外表无大面积锈蚀、起皮现象,漆层完好。(5)储罐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量油口等齐全有效;储罐阻火器应为波纹板式阻火器。通风管、加热盘管不堵不漏;升降管灵活,排污阀畅通,扶梯牢固,静电消除、接地装置有效;储罐进、出口阀门和人孔无渗漏,各部件螺栓齐全、紧固;浮盘、浮梯运行正常、无卡阻,浮盘、浮仓无渗漏;浮盘无积物料。
(6)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阀门开关的状态在控制室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并有防止误操作的检测、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物料超高、外溢;
(7)储罐发生高低液位报警时,应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报警。3.3.5 泵
(1)加强泵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做好泵运行记录,严格执行泵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严禁带故障运行。(2)泵及管组应标明输送液体品名、流向。(3)泵联轴器应安装便于开启的防护罩。(4)新安装的泵和大修后的泵,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3.6 管道
(1)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管道,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2)使用中的管道应结合储罐清洗进行强度试验,压力管道检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3)加强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清除周边杂草杂物,排除管沟内积水。(4)穿越道路、防火堤的管道应有套管保护。
(5)管道应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埋地管道时间5年以上,应在低洼处、潮湿处开挖检查1次。
(6)管道应有工艺流程图、管网图,埋地管道除应有工艺流程图外,还应有埋地敷设走向图,图中管道走向、位置、埋设深度应准确无误,并在埋地敷设的地面设明显标识。
(7)罐区雨水沟排水阀应设置在防火堤外,并处于常闭状态。阀的开关应有明显标志。3.4 电气管理
3.4.1 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元器件、线路、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应符合该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设置在火灾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保护要求;设置在一般用电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长期安全运行要求;
3.4.2在爆炸危险区内,禁止对设备、线路进行带电维护、检修作业;在非爆炸危险区内,因工作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4.3禁止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罐区,如需通过,应采用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钢管配线。
3.4.4电缆穿越道路应穿管保护,埋地电缆地面应设置明显标志。
3.4.5架空线路的电杆杆基或线路的中心线与危险区域边沿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1.5倍杆高;
3.4.6在危险区域内使用临时性电气装置(包括移动式电气装置)应执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
3.4.7罐区应有完整的电力电缆分布情况和变配电、输电线路等电器设备记录。3.4.8当在被检修的停电设备附近有其他带电设备或裸露的带电体时,应保持足够的电气间距或采取可靠的绝缘隔离、屏障保护措施。3.5 防雷、防静电
3.5.1罐区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应绘制防雷、防静电装置平面布置图,建立台账。
3.5.2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每年进行两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3.5.3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保持完好有效。
3.5.4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使用金属材质时应与罐体跨接,操作时不得猛拉快提。
3.5.5在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3.5.7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拖擦工具、设备和地面。
3.5.8严禁用压缩空气吹扫甲、乙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道和储罐,严禁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对设备、器具吹扫和清洗。
3.5.9罐区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泵房的门外等应设消除人体静电接地装置。3.6 消防管理
3.6.1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职消防与义务消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3.6.2罐区应设置专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并指定防火责任人; 3.6.3罐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消防演练。
3.6.4消防设施、装备、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3.6.5各作业场所和辅助生产作业区域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配置灭火器材。露天设置的手提式灭火器应安放在挂钩、托架或专用箱内,并应防雨、防尘、防潮。各类灭火器应标识明显、取用方便,并按期检验、充气、换药,不合格的灭火器应及时报废、更新。
3.6.6罐区应安装专用火灾报警装置(电话、电铃、警报器等),爆炸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应采用防爆型,保证及时、准确报警。
3.6.7通信、灭火、防护、训练器材和检测仪器等,应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3.6.8 应绘制消防流程及水源分布图和消防器材配置图。
3.6.9消防供水管道应常年充水,主干线阀门保持常开,管道每半年冲洗一次;
3.6.10 定期巡检消火栓,每季度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1.5m范围内无障碍。
3.6.11 消防水带应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6.12 固定冷却系统每季应对喷嘴进行一次检查,清除锈渣,防止喷嘴堵塞。储罐冷却水主管应在下部设置排渣口。
3.6.13 泡沫产生器应保持附件齐全,滤网清洁,无堵塞、腐蚀现象,隔封玻璃完好有效;
3.6.14 各种泡沫喷射装备应经常擦拭,加润滑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6.15 泡沫管道应加强防腐,每次使用后均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锈渣;泡沫支管控制阀应定期润滑,每周启闭一次。本制度由生产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安全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罐区倒罐、清罐、切水等环节作业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罐区。
三、脱水操作规程
1储罐投用前需检查罐内有无残留水,管线投用前需进行吹扫,确保管线内无残留水。2 来料带水时,不允许直接进入生产装置,必须先进储罐,经储罐脱水后,方可送往生产装置。脱水作业必须依照“三脱水”的原则执行,即收料前,收料后,送料前脱水。其中收液态烃,丙酮等物料需沉淀8小时以上,苯,汽油,柴油等物料需沉淀30分钟以上,方可进行脱水作业。脱水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及监护人员必须站在上风口,必要时需使用防护器具,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5自动脱水和进行人工脱水作业时,现场不得离开人,如中途有事需离开,必须关闭阀门,做好相关记录。液态烃,丙酮等物料带压储罐进行脱水时,应缓慢进行,不可一次性将脱水阀开大,避免跑料,防止阀门吸热冻结损坏。苯,汽油,柴油等物料常压储罐进行脱水作业时,不可一次性将脱水阀门开大,应缓慢进行,脱水带油花时,应逐渐关小脱水阀,直至脱水完成。安装自动切水器的装置不得长期开启,应根据生产需要开启及时开关阀门,防止因设备原因引起的各种事故。脱水作业出现事故隐患,须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同时做好计量工作并记录。
四、倒罐操作规程
1.确认作业阀门开关正确,严防串油、混油。确定作业泵和作业管线。2.操作人员应佩戴好手套等劳保用品,加强劳动保护。3.禁止未着防静电服人员到作业现场。
4.作业中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敲打;实行双人上岗坚守工作现场,不得脱岗、串岗;
5.在雷雨天气要停止倒罐作业。
6.计量人员做好倒出罐、倒入罐的计量工作。要确切计算好倒罐数量,严防冒顶跑油。7.化验人员对倒出罐、倒入罐的油品进行取样化验,若油品品质有较大的差异,则不得进行倒罐。
8.作业班长对油罐和阀门进行检查,油罐的各部件是否齐全完好,检查工艺流程,检查各阀门有无渗漏,并在作业通知单上签字确认;安全员对油罐和阀门进行复查,并在作业通知单上签字确认。9.操作人员导除人体静电。
五、清罐操作规程
1、清罐期间,车间将安排管理人员全程在现场监护,及时解决和处理发现的问题。
2、凡有作业人员进罐作业或检查,进罐人员必须系安全绳,油罐人孔均须设专职监护人员,且一名监护人员不得同时监护两个点。
3、进罐作业必须实施入罐作业票制度。
4、清罐期间凡需要有人进罐,每天入罐前必须做含氧量分析和“活鸡试验”。
5、排风扇必须采用防爆型,并做电气接地。
6、倒罐过程中使用的添水消防皮龙必须取掉金属连接接头,防止碰撞引起火星,同时进水速度不应太快,控制在1米/秒左右。
7、入罐人员需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具,一般以三十分钟左右时间轮换作业。
8、入罐人员必须穿胶底鞋和棉质衣服。
9、进罐作业时的照明设备一般使用型手电筒作内部照明。如用手提行灯,则电压不超过12伏,且应配置漏电保护器,做到一灯一闸一保护。
10、油罐内的污杂在作业期间应淋水,以防自燃。
十一、进罐使用的清扫工具必须为本质或铜质,盛装污杂的桶应为铝质。
第五篇:关于罐区储罐本体防雷的意见
关于石油储罐防雷标准的探讨
孙金伯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 江苏省仪征市 211900
(发表于2008年中国设备工程第三期)
最近中国石化总公司通报了几起雷击油罐着火事故,从通报中看,这些油罐在防雷方面并没有任何地方违反了现有设计规范,也不存在人为的防雷设施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但为什么还被雷击起火呢?我认为:新的《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标准和老规范一样,在防直接雷方面存在不足。先看看中石化通报的几起事故:
事故
一、2007年5月24日15时16分,镇海国家储备库47号罐顶部遭雷击,雷击引发油罐一次或二次密封上的金属物与罐壁发生放电,电火花引爆了密封空间内的油气,高温和冲击波破坏了一次密封油气膈膜后引燃了原油,明火于15时25分被扑灭;6月24日镇海国家储备库47号罐再遭雷击起火。
事故
二、6月29日15时55分,镇海炼化1台容积为5000立方米的内浮顶石脑油罐遭雷击,雷击引爆油罐呼吸口挥发油气,并进一步引爆储罐内浮盘上方轻质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瞬间炸开罐顶面积的1/3,并导致内浮顶失稳,一侧陷入石脑油中,引发的油罐内部大火持续燃烧20分钟后被扑灭。
事故
三、7月7日15时20分,管道储运公司南京输油处白沙湾输油站3号油罐受雷暴天气影响,油罐产生感应放电并引爆了积累在罐顶密封装置间的可燃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导致二次密封损坏严重,部分呼吸阀断裂,泡沫堰板2处变形,爆炸连锁引燃了罐内油品,明火在持续了大约14分钟后,于15时34分扑灭。
新设计标准对罐区防雷的要求如下: “储存易燃油品的油罐防雷设计应满足:
(a)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不应装设避雷针。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油罐。
(b)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不小于25mm的软铜复绞线。对于内浮顶油罐,钢质浮盘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不小于16mm的软铜复绞线,铝质浮盘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不锈钢钢丝绳。
22储存可燃油品的钢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必须做防雷接地。”
新标准认为储存易燃油品的浮顶油罐不安装避雷针的理由是:由于浮顶上的密封严密,浮顶上面的油气较少,一般都达不到爆炸下限,即使雷击着火,也只发生在密封圈不严处,容易扑灭,故不需装设避雷针(网)(见新标准的条文说明)。
储存可燃油品的油罐的气体空间,油气浓度一般都达不到爆炸极限下限,又因油品闪点高,雷电作用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十µs以内),雷电花不能点燃油品而造成火灾事故。故储存可燃油品的金属油罐不需装设避雷针(网)。(见新标准的条文说明)。
上述设计规范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和储存可燃油品的钢油罐应不应该装设避雷针(线)。笔者认为应该装,分析如下:
1、设计规范忽视了雷电在力效应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电效应、热效应和力效应。在新国家设计规范中,只考虑了前两者对油罐的破坏作用,没有考虑力效应的破坏作用。
设计规范中认为大于4mm厚的储罐不需要作专门的防雷装置,依据的是中国科学院80年-81年所做的试验:雷电流在146.6KA-220KA时,钢板的熔化深度为0.076-0.352mm之间,因此制订标准时,保守一点取4mm,认为这样做对防雷来讲是足够安全的,这是从雷电的热效应方面讲的。
雷电的另一个破坏作用是雷电的力效应。雷电的力效应对储罐有破坏作用,造成储罐局部变形,引起油气泄漏,在雷电流的作用下进一步引发火灾。分析如下:
新的储罐越做越大,这个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体储罐的容积变大,过去5万方以上的储罐才是一级储罐,现在10万方以上的储罐才是一级储罐;二是整个罐区的占地面积变大。上述两个方面的增大,对防雷造成如下影响:
(1)单体储罐的容积变大使得罐体顶部面积变大,同样是4mm厚的钢板,受雷击后的变形程度不一样,局部变形引起油气泄漏,引起火灾。罐顶平时不承受任何应力,设计时如果不考虑雷电流的力效应,仍按雷电流的热效应即对钢板的熔化深度考虑,选用4mm左右的钢板,则在大的雷电流作用下,罐体顶部面积越大,变形越严重。
(2)整个罐区的占地面积变大,说明储罐数量变多,被雷击的几率增大。罐体都是钢板焊接而成,许多储罐放在一起,相当于罐区的整个地面上被铺设了一层钢板,钢板是导电的,根据雷击理论,由于导电体对雷电有吸引作用,该地区被雷击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一般的草地。这一点从地下存在金属矿藏的地方容易受雷击可以得到佐证。
2、设计规范中考虑雷电的热效应时,只注意到雷电对钢板的熔化深度的影响,没有考虑到雷电流的热效应会引起储罐内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导致储罐局部薄弱环节如没有焊透的地方熔化变形或从膨胀气体通过呼吸阀外排,泄漏可燃气体在雷电流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火灾。事故二、三就证明了这一点。
3、没有考虑大电流通过电阻变化处如焊缝或两种材料的接合面可能会产生明火的危险。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当雷电流通过电阻发生处时,会引起电火花,如果遇到可燃物,比如呼吸阀处呼吸出的油气或罐顶密封空间内的油气,引发火灾。事故一就证明了这一点。
上述几起雷击起火事故说明,新标准认为储存易燃油品的浮顶油罐和储存可燃油品的油罐不应安装避雷针是值得探讨的。那种认为火小容易扑灭就不装避雷针的理由更是不足取的,这是一种赌博心态,不是科学、负责的态度,没有人敢保证这种小火不能造成大灾难。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石油储罐罐区应该安装避雷针(线)。
既然需要安装避雷针(线),则应该如何安装呢?新设计规范中规定“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油罐”。这个规定是模糊的,是安装在储罐本体上,还是设置独立避雷针。笔者认为应该安装独立避雷针。分析如下:
要做好防雷工作,通常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减少被保护设备受雷击的机会,甚至不受雷击,第二道防线是如果万一遭雷击,采取补救措施,使雷击后果在可控制范围内。因此,防雷防雷的最好理念是使被保护设备不遭雷击,而罐体上安装避雷针与此理念正好相反。简单的讲,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牺牲自己,保护别人,即由于避雷针是尖状物体,高度又高于被保护设备,因此,雷电被尖状的避雷针吸引,雷电将直接打到避雷针上,保护了被保护物体。从这个角度讲,避雷针直接安装在被保护设备上只会增加被雷击的危险。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在罐区安装独立的避雷针,而不应安装在罐体上,即在离开罐体3-5m处安装独立避雷针。离开3-5m的目的:防止雷击避雷针后,避雷针上的过电压击穿避雷针与罐体之间的空气间隔,产生电火花。
避雷针安装在罐体可以减小雷电在力效应方面的破坏作用。但是,罐体上安装避雷针对防雷有以下几点不利::
(1)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罐体上安装的仪表等弱电设备的损坏;
(2)雷击避雷针后,当大电流通过罐体上电阻变化处,容易引起电火花,如有泄漏,则发生火灾。
(3)不能避免雷电流的热效应对罐顶气体加热膨胀的影响。当罐区面积较大时,为了降低造价,减小安装避雷针的铁塔数量,可以采取安装避雷线(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