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7:4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射线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射线工作总结》。

第一篇:射线工作总结

无损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总结人:苗 德 山 淄博鲁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无损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我于2000年从沈阳工业学院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淄博鲁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从事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及力学性能工作,已相继考取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RT II级、UT II级、MT II级、PT II级等资格证书,并于2003年6月取得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颁发的“D2级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技术学科,无损检测就其自身性质而言,它着重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或工艺性。操作技术的娴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作用主要表现为对重要产品或构件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目前无损检测技术正向无损评价方向发展,无损检测以检出缺陷为目的,但不一定所有超标缺陷返修的越干净越好,是否返修应取决于对缺陷进行有效的评价。

平时工作中我负责公司生产的一、二类压力容器的焊缝外在及内在质量的检测工作;负责底片的复审并签发无损检测报告、理化试验报告;负责公司在用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的检测工作。

射线检测是平时应用比较多的检测方法,在几种检测方法中,也是我最早接触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法最大的特点:检测结果直观、明了。射线照相法在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在用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宜的检测对象是各种熔化焊接方法的对接接头,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检测角焊缝或其他一些特殊结构试件。平时在厂内会经常检测了一些T型接头试件。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T型接头的射线检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射线透照时,透照厚度比K是影响对比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在对接焊缝中一般要求K值不大于1.03,既便环缝也不得大于1.1,控制透照厚度比的目的,是为了使射线在有效透照区内强度的变化尽可能的减少,其变化量应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以利于缺陷的识别和检出。但是从图一中可以看出角焊缝透照厚度差异很大,射线透照时,仅焊道部分在射线底片上的黑度变化往往是由0.5~3.5D呈连续性急剧变化,其过渡区很小。而焊缝中的缺陷在射线底片上的黑度变化大多在0.5D以下,因此这些缺陷的黑度变化可能被掩盖,缺陷图象不易识别。特别是评片时,人们眼睛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黑度反差,不利于缺陷的观察和识别。显然,角焊缝较大的透照厚度差给射线检验造成了极为不利 的影响,这也正是长期以来角焊缝射线检验难以推行实施的原因。角焊缝射线透照时,要消除透照厚度差大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透照厚度不足的部分进行厚度补偿,尽量使整个透照区域厚度均匀一致。透照厚度的补偿有上表面补偿法和下表面补偿法两种形式。对于T型接头角焊缝,我们平时工作一般尽量采用上表面补偿透照方式,如图二所示。补偿块的斜楔角度多取45°,补偿块的厚度一般等于或略大于焊脚尺寸,射线透照时应使斜楔钝边尽量与腹板紧贴而不留间隙。T型接头角焊缝无论哪种坡口形式,采用上表面补偿透照方式时像质计的配置如图2所示。线型像质计平放在补偿块射线源测,线丝垂直焊道,细丝在外测,使用时应根据角焊缝的透照厚度和检验等级决定象质指数。槽式像质计主要用于缺陷测深比较,应放置在射线源一侧

透照区中心部位的补偿块表面上(距焊缝边缘约3~5mm),以保证槽式像质计的影像不与焊缝的影像重叠,影响底片的评定。

角焊缝的射线透照采用楔块补偿技术,虽可使射线底片获得较高的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有利于缺陷的识别和检出,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x射线机的功率较大,而国内外便携式低能X射线机的容量大都在300KVP以下,透照厚度多不足50mm。若加大x射线机容量,其设备体积将急剧增加,将使现场检验机动性变差,射线的防护更加困难。因此,这将射线透照的楔块补偿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根据同行老师傅的建议采用一种偏置补偿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偏置补偿技术实际是一种非补偿的直接透照方法。补偿块无斜楔,且偏置于角焊缝一侧的上表面上,补偿块的厚度一般取腹板焊脚尺寸的0.6倍左右。补偿块的作用在这里不是为了厚度补偿,而是用来改善人眼视角上的黑度反差效果,以补偿块处的黑度为基准,将焊缝观察区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相对改善了视角上的黑度差,从而大大提高了缺陷影象的对比度,使缺陷的黑度反差由不可识别转变为可识别,同时也大大缓解了高反差的急剧变化给人们视觉上造成的不适感,从而有利于底片的评定和观察。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偏置补偿技术的射线照相,可成功地发现焊缝中根部裂纹和根部未焊透,大大提高了直接透照方法对缺陷的检出效果,同时对射线机输出功率没有特别的要求。

角焊缝的射线透照与对接焊缝不同,其射线底片有关缺陷图象的解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未焊透,在对接焊缝中它属于不容许存在的危险性缺陷,其在射线底片上的图像为一细直线,清晰可见,易于发现和检出。但对于角焊缝情况就不同了,在T型接头K形坡口的完全熔透型角焊缝中,未焊透虽属于危险性缺陷,但容许存在一定的限量,由于缺陷的走向与射线束方向垂直且间隙较小,在射线底片上很难显示和检出,若坡口钝边间隙较大,则缺陷显示为片条状暗影,形状模糊不清晰。对于T型接头的I形坡口角焊缝,腹板端边未焊透是允许存在的,不属于缺陷范畴,只有当未熔宽超出腹板宽度,其超出部分才称为角焊缝的根部未焊透,属危险性缺陷类。在普通的焊接钢结构中允许存在一定量限,其在射线底片的图象多为一条较粗的黑线,但边缘较模糊轻淡。气孔在对接焊缝的射线底片上呈现为深黑色圆点,多按点状缺陷评级,但在角焊缝中却呈现为柱状孔洞,且垂直于焊道,一般按条状缺陷处理,若其长度超过焊脚尺寸的1/2时,应考虑缺陷贯穿的可能性,则多不容许存在。至于角焊缝中的裂纹在射线底片上的投影图象更是形式多样,若裂纹面与射线束方向一致时,则呈现为一条曲折的细黑线。若裂纹面与射线束呈一交角时,则多为一簇乱麻线团形状,若裂纹面与射线束方向垂直,则在底片上呈现为淡淡的云状阴影。显然,角焊缝的射线透照,有关缺陷在射线底片上的图象解析,远比对接焊缝复杂得多,这必须根据接头的具体形状、射线束入射方向、缺陷的显示图象、出现部位及缺陷产生的机理加以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须采用其它辅助检查方法,诸如超声之类检测手段。

综上所述:

1、采用上表面楔块补偿技术,可以成功地解决透照厚度差大造成的危害大大提高了角焊缝射线透照对缺陷的检出能力。

2、偏置补偿,虽仍是非补偿性的直接透照方法,但它却大大改善了角焊缝在射线底片上的象质,提高了缺陷影像衬度,对x射线机的功率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3、角焊缝的射线透照底片评定时,必须注意:应依据接头的具体形状、射线的入射方向、缺陷显示的图象、产生部位、产生机理加以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辅以其它检测方法进一步确认。

学海无崖,学无止境。一代又一代无损检测工作者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正是这些丰富的积淀,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开启了我们通往无损检测科学技术知识殿堂的最佳途径。让我们勇敢的不断吸收、创新,去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为现代化的工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认识射线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情感目标:

1、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和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1、2、3、4、理解射线、线段、直线的特点,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认识各类角之交的关系,会运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各类的角。理解同意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掌握做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理解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最短。

主备人: 辅备人: 教研组长签名: 教研主任签名: 校长签名: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二、自主学习(看看想想议议)

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提问:(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3)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

2、认识射线。

(1)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2)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3、认识直线。(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画时要先点一点吗?为什么?直线可以度量吗?为什么?

4、认识角(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三、反馈展示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完成“试一试”。

学生量一量,说说在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是否还能找到比35毫米这条线段短的线。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汇报。(3)教师讲解。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3)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反馈展示(1)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2)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四、总结评价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5、6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三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提高正确测量角的大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复习三步混合运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二、自主学习

角的度量练习

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它有几圈刻度?怎样量角? 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2.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1)请学生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2)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读出每个角的度数,说说为什么左边和右边的两个角要看外圈读数,中间的一个角要看内圈读数。

三、反馈展示1.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看图说说量题中的每个角时,分别是怎样放置量角器的,再照样子量一量,并说说各要看量角器的内圈度数还是外圈读数。想一想,如果让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可以怎样放置量角器,怎样读出角的度数。2.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从图中可以找出哪些角?(2)请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标出的每个角的度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4.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请学生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3)请学生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完成思考题

1.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2.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和画角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自主学习(一)教学角的分类。

1.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2.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画在本上。3.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4.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二)教学角的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①画一条射线。②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50°的刻度线点一点。③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反馈展示

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练习十四第1、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十四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角的分类和画角,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平角和周角的认识。2.进一步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根据角的度数合理选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教学重难点 :角的分类和画角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再比较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照样子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打开后找到并表示出题中的三个角。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完成书上填空。

反馈,说说是怎样想的。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自己分一分、填一填。

展示分类整理的结果,说说各类角的特征及其大小关系。3.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读题。

指导:根据图中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以及平角是180度来进行思考。学生思考、填写。反馈。说说思考过程。4.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先看第一个钟面,想一想分针从12走到1旋转了多少度,并说说是怎样推算的。出示其他三个钟面图,让学生进行判断。

三、反馈展示

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师关注学生的画角过程,个别指导。

思考题

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四、总结评价 学习“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说说通过查找资料,还知道哪些有关的知识,以及是在什么地方获得这些资料的。

五、巩固拓展

动手做

学生操作、比较和交流,找出所有能用一副三角尺拼成的角。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垂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自主学习

认识垂线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出示例6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每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揭示课题)

指上面的三组直线,提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过P点作直线的垂线,那么,从P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是线段?还是射线?还是直线?

2、从P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明确: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

三、反馈展示

学生看书第90页例7中的图,量一量图中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所有线段的长度,看是不是这条垂线最短。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通过测量,你认为上面的发现正确吗?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指图中的垂直线段,指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画垂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垂线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自主学习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书上第91页例题8。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提醒学生一些画图的技巧,如,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已知直线上的点重合时,要稍离开一些,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点。

三、反馈展示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五、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2.完成练习十一第3、4、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线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 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 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杠)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2.认识互相平行

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提问:谁能用手势比划出两条直线的相交或平行。

.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二、自主学习

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板书课题),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展示所画的一组平行线,交流自己是怎么画的。

2.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结合学生介绍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要画一组更宽、更窄的平行线,该怎么办?

三、反馈展示

师生交流,教师示范画平行线的步骤、方法。

提炼方法:

一、画(线)

二、靠(直尺)

三、平移(三角尺)

四、再画(线)学生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3.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拓展

1.练习十五第6题。2.练习十五第7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五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垂直与平行)

二、自主学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13题。1.练习十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测量。

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反馈,说明理由。

交流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否则,两条直线就不互相垂直。3.练习十五第10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三、反馈展示

1、练习十五第11题。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发现∠1和∠2相等,再任意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并猜一猜、量一量。

想一想如果a、b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1和∠2还会不会相等。

2、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 交流不同的画法。

3、练习十五第13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的两条线段画出一个长方形。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画一画。展示和交流。

四、总结评价

五、巩固拓展

思考题。交流方法。

预设:可以先找出长方形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中点,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也可以连接正方形对角的顶点,对角顶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还可以用一张正方形折出这个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回顾与整理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二、自主学习

练习与应用 1.教材第96页第1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和射线。展示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画线段时可以指定线段的程度,而画射线时却不能。2.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说说每个角各是什么角。具体说说量角的方法。3.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再按要求画一画。4.第4题。

(1)出示左边的正方形,让学生按要求量出相关的度数,比较量得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2)出示右边的长方形,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说一说。5.第5题。

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同桌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组织全班交流。

6.第6题。读题。说说怎样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独立完成画图。组织展示和交流。

三、反馈展示

1.第7题。组织学生分别按要求折一折。

组织反馈与交流:你是怎么折的?有什么不同折法?

2.第8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排水口的位置,再说明理由。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有哪些经验和收获,对本单元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还觉得有困难。

五、巩固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备课人:李培娜

组长签名:范彩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介绍活动要求: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二、自主学习

1、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处,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瓷砖地、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4、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实验方法。

5、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6、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第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7、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反馈展示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巩固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射线检测工艺

射线检测工艺

1目的:为保证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底片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特制定本工艺,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底片评定等内容。2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和γ射线检测。对钢制和镍及镍基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250mm ;对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80mm;对钛及钛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50mm。3编制依据

本细则引用标准未注年号的,应使用最新版本。3.1 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JB/T4730.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3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3.5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标准

4检测质量控制和底片评级:检测技术等级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选择;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T4730.2标准进行;合格级别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中心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5检验前准备

5.1检验时机: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相应条款执行。

5.2现场条件:设备内气体分析合格,有关手续齐备方可入罐;脚手架搭设应牢固;保温层应拆除;工作表面应清理干净。根据射线防护要求设置安全警戒区域。5.3人员要求

5.3.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无损检测资格,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5.3.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5.4设备要求:检测所用设备完好且校验或自校合格。5.5检测准备

5.5.1 检测人员应详细了解受检工件的制造、使用及历次检验情况。5.5.2检测部位:

5.5.2.1压力容器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丁字口、封头与筒体连接焊缝、错边量和棱角较大的焊缝、局部变形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有怀疑的部位等;

5.5.2.2压力管道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与压缩机、泵进出口连接焊缝,表面检测发现裂纹的焊缝,错边量、咬边和棱角严重超比的焊缝,支吊架损坏部位附近的焊缝,异种钢焊接的焊缝,硬度检验发现异常的焊缝,使用中发生泄露的部位附近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或使用单位有怀疑的部位等。

5.5.3 透照方式选择:外径≤100mm的管子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其它采用单壁透照或双壁单影透照,为提高成像质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单壁透照。环缝照像时,优先选择源在中心的周向曝光法。

5.5.4 一次透照长度的确定:可通过计算得出。

5.5.5 其他透照参数的确定:焦点一工件表面距离L1、管电压、曝光量等均应满足标准要求。

5.5.6 设备器材的选择:使用X射线照相,应采用T3型或更高类别的胶片;使用γ射线照相,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增感屏采用铅屏,前后屏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5.5.7 射线检测的底片编号:底片编号的有序性是保证检测可追踪性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底片编号按以下规定执行;纵缝采用Z为代号;环缝采用H为代号。如: Z1-1 第一道纵缝的第一号片,H2-4 第二道环缝的第四号片。检测人员也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底片编号的方式,原则是简洁、明了、可追踪性强,并将编号方式在底片评定记录(或布片图)中注明。6检测现场透照

6.1划线、编号、布片图:在工件上按照规定的一次透照长度划线,注意内、外线段对齐;在工件上写明焊缝和底片编号;在布片图上注明各张片的位置。

6.2 像质计和铅字标记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的摆放应符合标准要求。铅字标记包括产品编号、底片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抽查时,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下同)。中心定位标记:一个箭头指向焊缝,另一箭头指向大号的方向;搭接标记:在双壁单影法和源在内且L大于R的单壁透照中放胶片侧,其余放射源侧。背散射“B”标记放在暗盒背面。

6.3 贴片:注意在焊缝长度方向上不要错位,在焊缝宽度方向上应保持焊缝、热影响区、各种铅字标记均能在底片上成像。

6.4 对机:焦距应准确,注意射源中心与胶片中心一致,射线束方向与工件表面垂直,特殊情况下,射线束可能与工件不垂直,此时应在工艺卡上注明。6.5 曝光:曝光前应检查X射线机是否规定按进行了训练,γ射线是否装配好、操作是否灵活、现场人员是否撤离。上述检查完成后开始曝光。

各曝光参数应准确控制。曝光时,检测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γ射线探伤时,必须携剂量报警仪。

6.6 取片:取片时应小心,防止胶片受折受摔,曝光后的胶片应及时冲洗。6.7暗室处理

6.7.1暗室可利用现场条件布置,但应保证遮光性能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必要的电源,充分的水源。

6.7.2 显、定影液应按胶片说明或公认的、成熟的配方配制。

6.7.3 处理胶片时,显、定液的温度应控制在说明书或公认的范围内,如不能保证时,应采用必要的加温或降温处理,或采用特殊处理手段,应注意时间、搅动等对冲洗效果的影响,保证底片的冲洗质量。

6.7.4 定影结束后,底片应得到充分水洗。7检验技术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透照方式可采用单壁透照的纵缝透照法,环缝周向中心曝光法和环缝外透法以及双壁透照的双壁单影法、双壁双影法。

只要实际可行应采用单壁透照技术,当单壁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技术。7.1单壁透照(包括纵缝透照、环缝外透照和环缝周向透照等)。7.1.1 纵缝透照

纵缝单壁透照一般f≥2L3,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250-260mm。中薄板焦距一般用600mm,对于厚板用增大焦距来满足标准的要求。7.1.2 周向中心曝光

源置于圆筒形容器环焊缝的中心,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焊缝,焦距F为D/2+2(mm),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选用250-260mm。7.1.3环缝外透法

采用外透法透照环缝时,一次透照长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1.1D

Sin'RSinL1R

'

L3R1807.2双壁透照 7.2.1双壁单影透照

7.2.1.1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1.2在满足K值的条件下,为了使一次透照长度L3增大,应尽可能地缩短f(不得低于最小f)。

7.2.1.3一次透照长度L3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

1.1DSin'RSinL1R

''

L3R'

1807.2.2双壁双影透照

7.2.2.1 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2.2 像质计按透照厚度选用应符合JB/T4730.2中第4.7条的规定。

7.2.2.3 环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影像的开口宽度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只有当上下焊缝椭圆形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垂直透照。

7.3 管道的透照方法和最少透照次数

7.3.1外径D0≤100mm的钢管,当同时满足T(壁厚)≤8mm、g(焊缝宽度)≤D0/4,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

7.3.2 对需100%检测的焊缝: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 D0≤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 D0>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7.3.3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在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检出范围,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75.3.4 D>100mm时,采用双壁单影法,按照K值的要求计算一次透照长度和最少透照次数。оо

о

о

о8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8.1 评片人员

底片的评定由Ⅱ级以上人员进行。8.2 底片的质量

8.2.1 底片黑度(包括胶片本身的灰雾度)。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应在2.0-4.0之间。

8.2.2 每张底片应测定四点,即:中心标记处焊缝两侧母材的黑度和搭接标记处焊缝中心无缺陷处的黑度。

8.2.3底片上的像质计和识别系统齐全,位置准确,且不得掩盖受检焊缝的影像。8.2.4 底片上至少应识别丝号要满足JB/T4730.2中表

5、表

6、表7规定,其长度不少于10mm。

8.2.5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像。8.3底片评定 8.3.1底片质量要求

在有效评定区域内,底片黑度值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像质计影像的位置正确,要求达到的应识别丝号影像清晰、长度足够;铅字标记齐全且不掩盖焊缝影像;在焊缝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缺陷评定的假像。

8.3.2当底片质量不能满足上述指标且妨碍底片评定时,不应对该底片进行评定。8.3.3对因受现场条件限制,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底片,缺陷评定结果仅作参考,但应在探伤报告中说明。

8.3.4焊缝质量评级按标准进行,评片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Ⅱ级以上资格。

8.3.5当检测工作无故中止时,检测人员应重新进行准备工作。

8.3.6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有误,则应分析原因,确定是仪器、仪表有问题,则应更换仪器、仪表,重新进行检验和记录数据。

8.3.7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有一般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规程、标准以及受检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产品有严重问题时,检测人员必须向质量技术负责人汇报后,进行处理。

8.3.8检测结束后,应出具检测报告。9记录与报告 9.1记录、报告格式 9.1.1记录格式见附件1射线检测记录。9.1.2报告格式见附件2射线检测报告。

9.2检测原始记录、评片记录应清晰完整,定位图准确,各项数据完整,缺陷位置、性质、大小、评定级别均应填写清楚。

9.3检测报告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其编制、审核、批准按《检验报告控制程序》执行。9.4检测报告、评片记录、布片图,底片等应一起归档保存,按《档案管理规定》执行。10对本工艺不适用的特殊材料和特殊工件检测,应另行编写专用工艺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使用。

附件1:SDTJ/JLJ-WS-02-01射线检测记录 附件2:SDTJ/JLJ-WS-02-02射线检测报告

第四篇:X射线衍射(范文)

X射线衍射

(大庆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 10级物理学一班 周瑞勇 201001071465)

摘 要:X射线受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散射而发生的衍射现象。由于晶体中规则的原子排列就会产生规则的衍射图像,可据此计算分子中各种原子间的距离和空间排列,是分析大分子空间结构有用的方法。

关键词:核外电子 散射 衍射 空间排列

前言

1912年劳埃等人根据理论预见,并用实验证实了X射线与晶体相遇时能发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成为X射线衍射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X射线及其衍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埃)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在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材产生X射线,它具有与靶中元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如通常使用的靶材对应的X射线的波长大约

为1.5406埃。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间的距离相近,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

二 发展

X射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充分显示了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三 原理与应用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

2d sinθ=nλ

式中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任何正整数。

当X射线以掠角θ(入射角的余角)入射到某一点阵晶格间距为d的晶面上时,在符合上式的条件下,将在反射方向上得到因叠加而加强的衍射线。布拉格方程简洁直观地表达了衍射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当 X射线波长λ已知时(选用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采用细粉末或细粒多晶体的线状样品,可从一堆任意取向的晶体中,从每一θ角符合布拉格方程条件的反射面得到反射,测出θ后,利用布拉格方程即可确定点阵晶面间距、晶胞大小和类型;根据衍射线的强度,还可进一步确定晶胞内原子的排布。这便是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粉末法或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法的理论基础。而在测定单晶取向的劳厄法中所用单晶样品保持固定不变动(即θ不变),以辐射束的波长作为变量来保证晶体中一切晶面都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故选用连续X射线束。如果利用结构已知的晶体,则在测定出衍射线的方向θ后,便可计算X射线的波长,从而判定产生特征X射线的元素。这便是X射线谱术,可用于分析金属和合金的成分。

X射线衍射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现象发现后,很快被用于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如韦斯特格伦(A.Westgren)(1922年)证明α、β和δ铁都是立方结构,β-Fe并不是一种新相;而铁中的α─→γ

转变实质上是由体心立方晶体转变为面心立方晶体,从而最终否定了β-Fe硬化理论。随后,在用X射线测定众多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的同时,在相图测定以及在固态相变和范性形变研究等领域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对超点阵结构的发现,推动了对合金中有序无序转变的研究,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测定,确定了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取向关系;对铝铜合金脱溶的研究等等。目前 X射线衍射(包括散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在金属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方面。

四 物相分析与取向分析

物相分析 是 X射线衍射在金属中用得最多的方面,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前者把对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相比较,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后者则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确定材料中各相的含量。在研究性能和各相含量的关系和检查材料的成分配比及随后的处理规程是否合理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取向分析 包括测定单晶取向和多晶的结构(见择优取向)。测定硅钢片的取向就是一例。另外,为研究金属的范性形变过程,如孪生、滑移、滑移面的转动等,也与取向的测定有关。

晶粒(嵌镶块)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 由衍射花样的形状和强度可计算晶粒和微应力的大小。在形变和热处理过程中这两者有明显变化,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宏观应力的测定 宏观残留应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测量点阵平面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的变化,可计算出残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晶体结构不完整性的研究 包括对层错、位错、原子静态或动态地偏离平衡位置,短程有序,原子偏聚等方面的研究(见晶体缺陷)。

合金相变 包括脱溶、有序无序转变、母相新相的晶体学关系,等等。

结构分析 对新发现的合金相进行测定,确定点阵类型、点阵参数、对称性、原子位置等晶体学数据。

液态金属和非晶态金属 研究非晶态金属和液态金属结构,如测定近程序参量、配位数等。

特殊状态下的分析 在高温、低温和瞬时的动态分析。

此外,小角度散射用于研究电子浓度不均匀区的形状和大小,X射线形貌术用于研究近完整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线等,也得到了重视。

五 最新进展

X射线分析的新发展 金属X射线分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已逐步变成金属研究和材料测试的常规方法。早期多用照相法,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强度测量的精确度低。50年代初问世的计数器衍射仪法具有快速、强度测量准确,并可配备计算机控制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单色器的照相法在微量样品和探索未知新相的分析中仍有自己的特色。从70年代以来,随着高强度X射线源(包括超高强度的旋转阳极X射线发生器、电子同步加速辐射,高压脉冲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分析的应用,使金属 X射线学获得新的推动力。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不仅大大加快分析速度,提高精度,而且可以进行瞬时的动态观察以及对更为微弱或精细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栋材,X射线晶体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

[2] 于全芝,宋连科等.多晶材料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多项式拟合法.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3] 姬洪,左长明等.SrTiO3薄膜材料的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功能材料,2004.z1.[4] 张俊,王苏程等.X射线衍射法测定加载条件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表层应力状态.金属学报,2007.11.

第五篇: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射线探伤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消除射线探伤造成的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存在放射性射线探伤的作业场所的管理。

三、职责

3.1作业单位负责提交《射线探伤作业方案》,并监测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比释动能率。3.2作业点所在车间负责提出射线探伤作业申请。3.3设备部负责射线探伤的设备、管线区域的审核及标示。

3.4安全环保部负责射线探伤警戒区域的划定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3.5调度室负责射线探伤通知等作业相关文件的发放和监督传达是否到位。3.6文件领取车间/部门负责传达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卫生防护的各项要求,严禁本车间、部门工作人员进入射线探伤警戒区域内。

四、控制程序

1、用于工业X、γ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X射线探伤作业时应考虑控制器与X射线管与被测设备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以保证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其剂量限值,并达到可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操作人员应采用屏蔽防护保护自己。

3、射线探伤作业时应划定工作场所区域,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4、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区域划定为控制区,其边界应悬挂或树立,“射线探伤区域 禁止入内”的标志。作业人员无专业防护的情况下应在控制区外作业。

5、在控制区外将作业时被检测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γ射线探伤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μSv·h-1)的区域划定为警戒区,悬挂“禁止入内” 的标志牌并在必要时设置专人负责警戒。

6、作业前应检查以下物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① 便携式放射检测仪器和个人剂量计、剂量报警仪。② 导向管、控制缆和遥控 ③ 准直器和局部屏蔽 ④ 现场屏蔽物

⑤ 警告标志和信号标志

⑥ 应急箱及放射源的远距离处理工具 ⑦ 夹钳和定位辅助等其他相关工具

五、支持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

《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六、相关记录 《射线探伤作业方案》

《射线探伤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监测记录》

20172

XXXX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 年7月24日

下载射线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射线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射线装置年度评估报告[★]

    射线装置年度评估报告 (五)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记载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名称、出厂时间和活度、标号、编码、来源和去向,及射线装置的名称、型号、......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课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表示方法。 2、通过“画一画、比一比......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 ——前进路小学 常佳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合集)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了解到X射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理解X射线管产生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的基本原理,了解D8x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分析软......

    X射线衍射习题[推荐]

    1. 简述下列概念(24分) 特征(标识)X射线谱; 晶带定律; 倒易球; 吸收限; 干涉指数; (6) PDF卡片; (7) 多重性因子; (8) 干涉函数; 2. 用x射线衍射仪作物相分......

    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1 实验目的 1、了解X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粉末X衍射测试的基本目的;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单晶和多晶的区别; 3、了解使用相关软件处理XRD测试结果的基本方法。......

    X射线衍射技术

    实验十二 X射线衍射技术 材料、能源和信息被公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而各种新材料的开发与研制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X射线衍射技术是研究材料科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