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

时间:2019-05-12 17: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

第一篇: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

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局围绕“打造质量新鄞州”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科技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区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两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国内首个受省政府通报表彰的专利大区,还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全省科协工作先进县(市、区)、省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先进单位等。

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大会,制定出台“创新型鄞州建设25条”,明确“亿万工程”目标,并首次提出将南部新城打造成科技之城的宏伟目标。成立并召开创建省创新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出台实施意见,建立创新发展机制和工作体系,全力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十余条实施细则,明确创新创业导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区财政安排科技专项经费1.6亿元,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最大限度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发展。同时,科技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北京举办第二期企业科技创新与卓越管理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各大媒体刊发科技新闻报道,科技金融工作还被省市领导批示作全省、全市交流,全社会“重科技、抓创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重大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积极规划南部科技之城,区创业创新基地完成产业规划编制,计划将28平方公里规划区打造成为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为主体,以输出创新技术、科技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为主导,政产学研用高度一体化的自主创新先行区区,成为科技之城的核心载体和鄞州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设“七大高端科创平台”,中物军转民科技园顺利开园,激光与光电研究所挂牌运行,新引进项目7个,引进高端人才10人,累计已引进项目20余个;清华长三角宁波科技园加快工程进度,新引进项目7个,全力打造海内外清华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要基地;创新128产业园集聚效应明显,成为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科技信息孵化园五大功能分区已经明确,即将投入使用;新引进的摩米创新工场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对项目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短短时间已集聚7家企业落户鄞州,并在服务鄞州本地企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新产业引领作用明显。201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以高于规上工业6.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产值达到69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1%,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6%,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和运行质量的贡献率持续提高。从产业结构看,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总产值达到647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0%,高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311工程”,动态了解首批认定企业的发展态势,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和财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其创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科技企业梯队,新增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60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全区累计拥有市级科技型企业71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58家。对区内第一批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研发费用核算不规范、科技人员比例不足以及专利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督促其抓紧整改,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

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23926件和151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060件和653件,同比增长24.6%和38.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加强宣传引导,启动开展鄞创科技孵化器企业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和百场知识产权培训进企业活动。注重示范带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集群,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1家,全区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08家。优化服务平台,大力引进专利中介代理服务机构,新引进的“大维理文”开启了国外知识产权区内申请和国外专利国内维权的先河,全区共有独立专利代理资质的专利事务所和国外专利代理机构4家。同时,筹备成立知识产权协会,构建专利、品牌、标准等知识产权协同机制。科技平台功能积极发挥。研发平台方面,3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研究院,全区累计达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3家,累计拥有各级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40家,带动全区r&d经费支出32.38亿元,同比增长15.7%,占gdp比重达到2.75%。孵化平台方面,启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产业链体系建设,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新增孵化企业68家,累计入驻在孵企业189家,毕业企业79家,已有11人成功入选各级“千人计划”。公共平台方面,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新型金属材料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明确职能、强化服务、形成合力。浙江网上技术市场XX区分市场获得“省级网上技术市场工作先进区”称号。

政产学研合作更加务实。强化科技招商,引进重大科技项目,成功引进电子科技大学“摩米”创新工场。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启动组建区域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实际应用层面的有效结合。深入推进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优先加强与在鄞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成功与省农科院、市教育局、宁波工程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往年技术难题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的问题,改变难题搜集方式,深度挖掘135项高质量的技术难题与国内26所一流重点大学进行对接,已有16项难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同时,还举办了“第二届创业鄞州•精英引领活动周”创业创新项目路演暨融资对接会和海智宁波之旅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科技金融领域进一步拓展。扩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新增资2400万元入股清华海创、赛伯乐等,总规模达到6000万元,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风险池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科技贷款规模扩大到6亿元。2013年累计审批通过企业150余家,发放贷款8.62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风险池贷款129家,风险池贷款余额4.4亿元,增长74.3%。引进“中新力合”设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平台,联合“国开行”发行全市首个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首期安排资金2亿元,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手段、无形资产估值难等融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首推科技保险工作,与人保合作试点,推出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8个险种,已有5家企业成功投保,投保额110万元,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项目攻关能力稳步提升。建立完善区重大科技项目库,主动提前排摸科技项目,并建立市级以上项目推荐申报从区重大科技项目库筛选机制。新增入库项目177项,累计241项。建立完善以区内高层次专家为主的区级专家库,拥有专家117名,加强对各类项目评审、考核管理。建立区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扶持机制,重点扶持自主创新强、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大的项目,首批5个项目安排资金300万元。以承担高端项目为主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39项,省市级科技项目1700余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8655万元,比上年增长42%。

科技支撑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个,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项,国家星火项目10个,市级各类项目19个,累计拥有市级科技型示范村7家,科技示范基地11家。促成区政府与省农科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建立陈剑平院士工作站,优先示范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首批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0项,不断提升农业创新能力。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等社会化科技服务队伍,委派区级科技特派员16人,新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7个,另有22个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为我区30余家企业服务。针对贝母产业发展瓶颈开展专题调研,力争通过建立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等举措重振贝母产业。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列入市级民生科技重大重点项目3个。

科普特色品牌深入打造。以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目标,利用科普载体平台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全年共计发放科普书籍15万册,举行“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30余场。柔性引进院士及各类高端智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出台《XX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不断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的质量和实效,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共计14家。通过“六个一工程”等有效行动将科普工作向企业延伸,举办企业高端培训20场,新建企业科协5家,共计26家。

二、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质量新鄞州建设的中期达标之年,也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科技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源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使鄞州成为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端产业和高效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质量强区”,力争早日率先创建成为省级创新型城区。年度目标是: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0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要高于全区5个以上百分点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例达到2.85%,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00家以上,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市级重大工业攻关项目50项以上。授权专利总量保持1.5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800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90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70%。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技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2014年,我局将重点通过抓基础、抓引进、抓引领、抓平台和抓绩效“五抓”,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优化服务,抓基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扎实开展“八倍增、四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明确到2017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术市场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创新型初创企业数等八大指标比2012年增加一倍,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建设用地单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比例等四大指标比2012年明显提高。特别是由我局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深化科技合作”三个专项子行动。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联系科技型企业和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制度,服务企业常态化。通过重视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农业科技、科普宣传等工作,为科技创新奠定发展基础。

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继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调整优化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明确高新技术企业不再享受研发投入补助,激发其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加快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研发团队、共建研发机构,推动骨干企业“走出去”,建立、收购海外研发机构。力争到2014年底,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70%,并以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5%,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根据创建条件和指标体系,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完善,切实做好验收准备和实施工作。围绕专利“稳量提质”工作方针,在保持专利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优化区域专利结构,提升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比重。2014年保持专利授权总量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800件。调整专利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保留发明专利授权补助,取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补助,大力培育专利领军企业,逐步加大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和企业专利维权的资助力度。同时,新增对优秀专利服务机构的奖励,使其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在政府扶持企业的各类激励政策评价体系中,适当加大专利数量或质量的评价比重。积极开展“百场知识产权讲座进企业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专职人员培训工作,培训一批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努力引进和培育各类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协助和鼓励企业开展境内外各项知识产权维权,发挥区知识产权协会作用,全力构建品牌、标准和专利的协同机制。

三是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以国家级鄞创科技孵化器和即将投入运行的科技信息孵化园为重要载体,加大宣传、招商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同时,做到镇乡联动: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摸,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开展服务;另一方面,利用空余工业厂房和楼宇,以及专项用地指标,用于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力争到2014年,创新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000家。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工作。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等目标,加强良种培育、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特色打造、科技型农业企业扶持。针对农业科技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的现状,加强上下对接,多物色、推荐好的项目。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依托与省农科院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借助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提高区域农业发展水平。

五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把公民科学素质指数作为质量新鄞州建设的重要指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宣传,共同提升全区公民科学素质。重点搞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等活动,继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科普幼儿园创建工作,努力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养。深入引进院士高端智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质量升级。积极探索创新科协工作思路和方法,与新华网联合打造“生活妙招达人”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媒体扩大科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立足“海智-鄞州基地”,吸引海外智力以合作研究、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我区企业对接,继续抓好企业科协建设、科普惠民计划、农函大等工作。

(二)强化招商,抓引进。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寻求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科技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户鄞州。一是挖掘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资源招商。加快区政产学研战略平台建设,广泛集聚国内专家资源和项目信息,争取与30余所重点高校院所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力求在解决技术难题上取得较大突破。深入挖掘一批人才项目资源,努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团队)带项目来我区创业。

二是利用各类人才计划(活动)招商。通过市“3315”计划、“人才活动周”等,从大量海内外人才项目信息中,筛选并跟踪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尤其是团队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知识产权明晰、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千方百计引进到区内落户产业化。

三是借助现有科创平台(企业)招商。现有科创平台(企业)在某些项目领域,有资源广、渠道通的优势。一方面,全力协助科创平台(企业)开展人才项目引进工作;另一方面,对科创平台(企业)无法单独引进的一些好项目,发挥科技部门优势,甚至可以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加大力度引进。

(三)注重示范,抓引领。通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新产业等发挥示范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引领。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支撑、863项目和市级重大重点项目。深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共性难题攻关,努力破解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快提升鄞企技术主导权、市场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重点企业引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型重点企业培育“311工程”,根据两年考核情况,淘汰一批企业,不再增加新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政策扶持和加强服务,促使其快速成长,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性和示范导向意义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力争到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家,区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数达到400家。

三是强化高新产业引领。以XX市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并将鄞州经济开发区和鄞州投创中心确定为延伸区和联动区为契机,加强政策对接和产业承接,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新材料产业。同时,通过大力实施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工程,加快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托“摩米”创新工场和中物光电研究所等平台,培育发展我区的光电产业。力争到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780亿元。

(四)集聚资源,抓平台。搭建完善两创基地、重大科创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一是启动两创基地建设。围绕打造南部科技之城,启动建设创业创新基地。着力将两创基地打造成为高端产业优势突出、平台资源体系完善、科技服务省内一流、创业创新氛围浓郁的自主创新先行区,成为鄞州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根据规划编制要求,到2016年,两创基地要初具规模,2014年则是关键一年。为此要早作决定、早出政策、早定措施,使两创基地建设尽早启动。

二是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七大高端科创平台”,中物科技园以激光与光电研究所为契机,争取引进更多的高端项目,更多的高端人才,推进激光与光电产业发展。清华长三角宁波科技园要加快工程进度,细化科技园定位,强化项目引进培育,并尽快促使项目产业化。科技信息孵化园力争2014年中期交付使用,以开园投运为契机,加强招商宣传与协调推进,力争2014年底达到50%入驻率的规模。摩米创新工场在服务鄞州企业的同时,加速光机电产业集聚,争取在2014年底达到集聚20家企业的规模。创新128产业园强化招商和服务,力争成为高端科技服务业示范园区。

三是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政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平台尽早投入使用,年底全面建成六个专业性对接平台,加快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有选择性地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转移机构,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不断提升“新型金属材料创新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深入挖掘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技术市场交易、知识产权管理、检验检测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力争到2014年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含企业)达到80家。

(五)创新投入,抓绩效。围绕科技金融、项目过程监督和绩效管理,加快创新成果产出步伐。

一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尽量把有限的科技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大杠杆效应,支持更多急需资金的企业和项目。要进一步加大科技金融融合力度,继续引进相关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科技银行贷款规模,中新力合集合债规模,扩大科技保险覆盖范围和受益面,构筑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二是优化科技项目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区重大科技项目库建设,更加重视科技项目主动设计、过程管理和成果产出,并进一步完善市级以上项目推荐申报从区重大科技项目库中筛选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区内高层次专家、特别是企业专家为主的区级专家库,加强对各类项目评审、考核管理。同时,强化对支持项目的过程管理,使扶持资金逐步由过去的立项后即一次性拨付改为按绩效分阶段拨付,真正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篇:电信分公司党总支工作总结工作要点

一年来,我公司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企业中心任务,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一年来,各项业务保持迅速发展态势,8月22日,城乡电话总数突破30万户,实现全省第一个达到人均拥有一部电话的标准;党总支被中共**市委

评为2002--2003先进五好支部,并入围**市“五强化五率先”典型示范支部。一年来,我公司在加强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是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两个条例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党总支每季度结合当前政治形势和上级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工作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全体员干部严格按照计划参加集中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改造,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及时理解、把握上级公司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一些大的举措,加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

二是做好企业改革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上市、流程重组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中,员工的福利性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流程重组改革,员工面临着岗位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员工思想上出现了较明显的波动。针对这种现象,公司党总支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由办公室牵头,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代表座谈会,搜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解决整改,并在会后形成书面报告提交领导作为今后工作参考的依据。2004年,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公司制定出台了《员工思想分析预测和规范处理工作预案》,从信息收集渠道、判断分析、规范处理方式三个环节明确了各级主管在员工思想分析预测工作中的职责,实行从直线主管(部门负责人)、部室主管、办公室、公司领导,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形式,帮助员工放下思想包袱,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改革期间企业各项工作的稳定过渡。

二、以争优创先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党总支班子建设。公司党总支狠抓班子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各项会议,以利于党总支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形成团结向上、廉洁奉公、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二是继续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中心组的重要作用,坚持双重民主生活会和民主决策等工作制度。于每周一定期召开领导、部室、中心主任会议,及时对企业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集中讨论,共同商议,并在会后形成督办事项,由责任部门限期解决;今年10月份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会后就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拟定整改意见进行解决。

二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今年党总支继续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为契机,重新完善了总支、支部的各项工作制度,使支部建设日臻完善。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通过组织党员集中看辅导报告,会后自学强化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完成七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工作。

三、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1、继续贯彻执行《**市电信局反腐倡廉“六个机制”责任分解及实施细则》。2004年是落实贯彻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全面实施阶段,我公司从完善制度入手,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把治标与治本、德治与法治、教育与管理、预防与惩处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完整、规范、严密、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有效地防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2、严格执行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公司党总支领导带头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中央企工委《关于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的实施办法》以及集团公司“五条规定”等廉政制度。重大决策、干部任免等,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经党总支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四、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化管理,培养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1、机关效能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KPI指标设定,以量化为考核指针,在继续完善前后端考核办法的同时,推进管控KPI指标的量化,提高考核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进应用绩效考核管理计算机系统,实现绩效考核实时、及时,提高考核的实效性和推动力。二是进一步围绕市场的需要进行人员机构的调整、协调、管理工作,成立了灵秀、宝盖两个分局,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出两个分局分局长和相关客户经理人员。三是针对营销服务渠道对从业员工素质的不同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互动式培

训、情景式培训、案例分析培训方式,系统化地组织开展全面培训,通过增强营销服务渠道员工执行力,全年举办25期各类客户经理业务培训班,并于7月份开展了“技能月”活动及岗位技能练功竞赛。四是夯实基础管理,严肃劳动纪律。重视管理工作与市场经营、建设维护的结合,重点加强职能层与基层班组长的管理,树立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严格贯彻落实企业各项规章

制度,对违纪行为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和处理。

2、健全完善员工信息沟通系统,加强民主管理。公司党总支通过健全完善各部室职能人员每月效能建设走访,职工代表大会、经营分析会议、周例会及员工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在内部信息网上开设论坛、局长信箱、“合理化建议”专栏等沟通渠道,根据不同情况定时、限时、随时不断地加强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注意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企务公开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员工的参政议政力度,充分发挥集体聪明才智。通过开放式沟通,营造了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和谐创新的良好局面。

3、激发员工信心,培育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公司党总支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和共青团的领导,通过工会、团总支,利用各类节假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组织劳动竞赛、树创活动,特别是以职工活动中心为平台,开展游园活动、“让每一天不同凡响”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组织交谊舞培训班、与大客户、重要客户联合举办乒乓球比赛及联欢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员工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高尚情操的熏陶,激发广大员工的进取心和团队精神。

五、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加快党建创新步伐。

**电信党总支被**市直党工委列为**市第一批党建信息化试点单位。按照上级要求部署,公司党总支对原有**电信党建网页进行重新设计,对网页内容加以丰富和完善,把有关党建的标准、党员的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和党员通信录、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支部、党员获奖情况统计等基础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的管理。

在过去的一年,我公司党总支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得益于上级党委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以开展党建创先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工作,全面加强党总支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其不断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2005年我公司党总支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改变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

针对公司有相当大一部分党员分布在生产第一线,支部抓“三会一课”的工作难度较大,加上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灌输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一年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改变以往依赖报纸书本、资料学习的方法,使党员、员工可以在党建信息平台上进行理论学习。一是更好地落实总支安排的政治学习计划,避免了因生产经营任务忙难以集中学习而放松了思想教育;二是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及时完善充实党建信息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料,使党员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找到学习资料,及时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夯实组织基础,建设“五强化五率先”示范支部。

组织基础是党建工作的支撑点,2005年,我总支将继续以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五强化五率先”示范支部为契机,对组织基础建设予以关注,继续健全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夯实总支基础管理工作。抓好党建促发展,牢牢抓住组织基础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坚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把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作为推动组织建设走前头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力争达到“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五强化五率先”示范支部标准。

三、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1、认真执行新《党章》的规定,严格推行发展党员“公示、预审”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按照保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在发展党员的各项工作环节中,广泛地征求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意见,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置于民主监督之中。

2、继续探索党内党外监督的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置身于党内、党外的双重监督,建设务实、高效、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为**电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

3、强化民主评议工作。贯彻“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邀请单位非党干部、职工或党风廉政监督员等党外人士参与评议工作。党员不仅接受群众提意见、建议,还接受党外人士投票评定的作法,党外人士的评议作为支部确定党员民主评议结果的参考。通过党员民主评议方式的完善,使党员置身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使党员管理工作得以延伸。

四、推进作风转变,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1、继续坚持“立足教育,着眼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观念。

2、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党员队伍。继续开展争当“一岗双优”先进党员竞赛活动,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典范。

3、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改革创新,引导党员立足自身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能力,为党员干部创造终身学习的环境,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党组织。做好退休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五、继续推进党务管理信息化。

充分利用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健全的有利条件,发挥网络优势,在党务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完善企业党务管理系统,使党建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

第三篇:科技局科普工作要点4篇

第一篇

一、坚持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区和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

1.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区深化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狠抓任务落实,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区建设,在全区科技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成果转化数、技术成果交易额、授权专利数等方面实现明显增长。

3.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抓好针对区级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科技进步考核,形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

二、注重多渠道结合,努力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

4.组织区内科技企业把握扶持方向和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资金,重点指导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

5.组织区内科研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励,调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积极性。

6.推进企业专利管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区内科研单位做好专利申报,切实提高我区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扶持10个市、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全面做好科技立项与管理,有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

7.召开区级科技项目指南发布会,做好2014年区级科技项目立项工作,按时完成下拨区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的市考科技指标任务。

8.做好2012年区级科技项目的验收工作和上级科技项目的验收、结题等归口管理工作。

9.结合科技项目立项,因地制宜扶持建设4个科技创新基地,大力支持桃园开发区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大兴新区现代服务业、土门地区商贸业、劳动路文化产业“飞地”经济发展。

四、强化科技服务功能,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0.完善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拓展业务领域,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民营科技企业认定与统计、火炬计划统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业务。

11.联合区财政局、区资产局、区基投公司等部门,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重点抓好针对科技企业的信用担保。

12.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科技宣传活动,营造激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13.组团参加科博会等对外科技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工作,推动区内科技成果转化。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合力提升科技创新工作

14.对区级有关部门科技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进行科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能力。

15.以桃园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为区级科技项目基层归口管理单位,配合做好辖区科技项目立项等业务。

16.严格对照标准,按照要求完成市级科技进步考核任务。第二篇

按照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建立公共科普服务体系这一总揽,落实科普资金投入、科普队伍建设、科普示范点培育三项保障措施;推广普及社区广播站、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短信、科普讲座四项科普教育手段,实施公务员、城镇劳动者、青少年、社区群众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提升区内群众科学素养。

一、策划组织系列科普活动,继续提升区内群众科学素养

1.制定并落实区2014年科普宣传工作方案,开展重点科普工作并开展大型活动,积极争取承办省、市级大规模科普活动。

2.举办区第21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

3.举办区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组织开展科普一日行主题活动,同时开展科普征文、科普巡展、科普技能竞赛、科普培训等活动。

4.结合各时期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定期编发《科普宣传》专辑。通过简报和区科普网站做好活动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对外宣传,展示科普宣传品牌的良好形象。

二、以区内四类人群为重点,继续深入实施科学素质行动

5.组织开展城镇劳动者科普宣传活动,举办区2014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促进科普宣传进企业,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有关科技技能培训。

6.开展未成年人科普宣传活动,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长效机制,组织区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继续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

7.充分发挥区科普学校职能,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科普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干部科学素质,举行多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理论报告会,举办区“学术金秋”报告会。

8.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广播站、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短信、科普讲座等方式,深入推进科普进社区,全方位提高群众科学素养。

三、完善科普设施和教育基地,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9.积极筛选并培育一批基层科普示范点,进一步发挥3个科普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家庭”评选活动。

10.紧密结合市、区“民生科普工程”项目实施,加大科普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科普活动室建设,实施标准化配备。做好科普画廊、科普文化墙等宣传阵地的选址、建设与日常维护。

11.抓好社区科普大学的开办、日常教学与动态管理,面向群众开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

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继续增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12.抓好科普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人员规模,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13.继续联合区相关部门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建设,发展培养一批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14.组织青年科普志愿者进社区活动,重点指导区少数民族工作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五、加强学习交流,继续巩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成果

15.寻求科普宣传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产品宣传的结合点,探索切实可行的双赢模式,实现科普宣传方式和领域的多样化。

16.加强科普交流,积极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巩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三篇

以继续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区、提高地区防震减灾水平为统领,强化防震减灾宣传基地、地震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地震监测、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个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和群众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1.落实区防震减灾专项经费,为地震宣传活动、硬件设施、避难场所提供资金保障。按照市地震局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指标要求,逐步完善区地震应急救援装备。

2.邀请省、市地震局相关专家在我区开展“三网一员”等地震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防震减灾职责任务。

3.抓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区、街道、驻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举办2—3次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业务培训。

二、常备不懈抓好地震监测,进一步提高震情监测水平

4.编制震情短临跟踪、监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强化地震灾情速报网络体系管理,做好宏观异常监测、获取、核实及报送,避免地震谣传事件发生,配合做好上级烈度速报子台站的建设工作。

5.做好区地震监测站、草滩adp数字前兆监测站、高压开关厂、仪表厂地震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6.定期参加市地震月度会商会,每月编发《区震情通报》并呈送给区级四大班子领导。

三、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进一步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7.开展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继续组织全区相关部门、大中型企业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备案,适时开展不同层面的地震应急演练。

8.联合区应急办、区市容园林局等部门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9.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备案管理,联合区发改委、大兴新区管委会、土门管委会、建住局等部门对全区新建、在建、已建项目进行调查摸底,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抗震设防备案管理。

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地震自救互救能力

10.抓好防震减灾宣传示范点建设。重点依托儿童公园科技园艺馆建设区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地,通过4d电影、展板等方式面向中小学生宣传防震知识。

11.结合“防震减灾宣传周”、“科技活动周”、“7.28”地震纪念日等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依托社区科普大学、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防震教育,探索利用主流媒体、网站、博客、微博等媒介进行防震减灾宣传。

12.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创建一批市、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13.按照市级要求,建立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

五、继续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区,进一步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14.推进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区域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组织区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适时召开推进会,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第四篇

2014年全区科技系统将继续大力实施“323”科技兴区工程,以贯彻三项科技扶持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打造两个平台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同时狠抓三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努力为区内科技企业发展和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贯彻三项科技扶持机制抓好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对全区现有科技企业进行详细调查摸底,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严格按照《区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抓好项目立项管理,继续深入贯彻“大科技”理念重点扶持机制、市级科技项目联动配套扶持机制和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扶持机制,选准突破口,以电子、医药等优势行业企业为优先扶持对象,抓好立项工作,为科技企业创新提供服务与扶持。

(二)大力扶持科技产业园建设。一是按照市科技局关于科技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安排,做好与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的积极对接,认真接受指导,共同抓好专项会商,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园建设。二是依托桃园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科技产业园孵化基地,抓好园区企业孵化工作,扶持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分部建设,做好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工作,从信息、人才等方面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举办区内科技企业经理、研发骨干及各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科技专干科技政策专题培训。三是积极组织科技企业通过参加市高交会、民博会、经贸洽谈会等方式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合作。

(四)做好专利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一是积极配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工作。二是以辖区内研发实力较强的科技企业为重点,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专利保护、信息利用、专利实施与许可等各类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五)抓好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一是扎实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精心策划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区性科普宣传活动。二是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是结合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抓好科普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社区科普宣传阵地。

2014年,在市科技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区将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五、七”发展战略,紧扣科技兴区这一主题,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市科技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区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某县科技局2022年工作要点

某县科技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起航之年。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某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设成为“西南明珠”谱写某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力争实现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达到

3.2亿元、强度达到

1.6%;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00亿元,增加值

亿元,占

GDP

比重

1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

200万元以上;引进科技创新

人才

人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0.6

亿元,增长

20%以上;

实现科技金融融资

1000万元以上;上报科技宣传及政务信息

20篇以上。

(三)重点工作

1、释放政策新红利,培育科创新动能

(1)用活上级政策。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和某省的重大创新政策,让创新主体应知尽知、应懂尽懂,让政策释放红利。重点落实好《某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

(2022-2023年)》、《某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以及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全社会持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兑现县级奖补。在积极兑现《某县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S办发〔2018〕12号)基础上,继续出台《某县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22-2023年)》政策文件,实施财政奖补,引导支持全社会特别是规上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统计对象,着力实现应统尽统,确保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

3.2

亿元、强度1.6%,抢抓历史机遇期,加快某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

2、激发高企新活力,夯实产业新基础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将

2022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深化质量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家。

以围绕特色、主导和优势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022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亿元,增加值

30亿元,增加值占

GDP

比重

15%。

3、找准项目新突破,加速转化新成果

(1)在项目申报上突破。把准国家、省、市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政策导向,在中药材、绿色食品、环保、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精准凝练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科技项目,加大申报推荐力度,提高立项命中率,力争向上争资

200万元以上。

(2)在项目设计上突破。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中医药、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聚焦园区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专项,集中解决产业技术瓶颈问题,不断强链补链扩链,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走向价值链高端,加速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力争获省级科技奖励成果

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0.6亿元,增长

20%以上。

(3)在科技扶贫上突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新一轮省派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协助配合工作,精准做好2022-2022

年省、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对接选派工作,巩固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县138个贫困村工作成果,让科技人员继续走村进户送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4、做好“两园”新文章,打造发展新载体

(1)创建某农业科技园。依托传统农业产业优势,规划某农业科技园,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周边辐射带动效应,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奠定基础。

(2)提升某工业集中区。认真对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加快红花园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立足优势农业产业,努力打造升级版,申报省级高新区。

(3)打造某创业新高地。以“翱康生物”、“恒森农贸”、“兴农食品”、“天然食品”、“某省‘某山银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重点,打造具有某特色的创新创业高地。新创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

家以上、星创天地

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以上。争创某省创新型县。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升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新组建

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等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动力,其中创建省级平台

家以上。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龙成环保研究所建设,力争认定为某省新型研发机构。

5、聚焦发展新亮点,构建科技新生态

(1)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专项经费财务辅助制度,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与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开展经费预算到结题验收全过程经费监管,规范经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深化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机制改革,积极适应省、市科技创新计划改革新要求,统筹协调县级各类别计划;优化县级科技创新计划顶层设计,简化项目申报材料、申报形式和立项流程,加强项目承诺制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率;完善科技报告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某县落实<某市五溪人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S办发【2018】15号)为指引,创造科技人才良好的生态环境,组织实施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扶持项目”等县级人才计划,争取省、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

项以上,支持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0

人以上。

(3)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举办某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新创建县级及以上科普基地

家以上。组织3家企业参加某市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

(4)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融于某科技要素市场,以科技创新供需为基础数据,构建线上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统筹优化配置全县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科技要素资源,努力打造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5)强化科技监督诚信管理。加强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理顺业务工作程序,把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关键节点,细化监督内容,明确各参与主体工作职责,确保科技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建立诚信数据管理系统,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实行严重失信行为“一票否决”,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6、围绕政治新要求,构建党建新机关

(1)提高政治站位,建设模范机关。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政治机关的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深入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

(2)增强廉政意识,严守法纪底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开展《廉政准则》监督检查,坚持谈心谈话、提醒谈话制度,防微杜渐。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3)强化宣传教育,维护舆情安全。按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在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某科技政务网站、“某县科技工作群”微信群管理,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做好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4)提升统筹能力,推进专项工作。统筹抓好文明单位、绩效考核、“三城”同创、市政府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学法普法、国家安全和信访维稳等各类专项工作,各股室按照职责分工,各自认领考核内容,以考核任务目标为导向,认真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创先争优。

第五篇: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要点

文章标题: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要点

一是完善三大服务平台。即完善___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___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___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中心,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二是建设四大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建设软件产业“两园五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宁南科学城四大科技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创新

载体“二次创业”,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三是打造十大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启动建设汽车工程设计与制造中心、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中心等十大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总投入215亿元,2007年计划投入45亿元。四是实施十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实施自主品牌“名爵”轿车的研发及产业化、低碳贝氏体钢宽中厚板(卷)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规模产业化等1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44.98亿元,2007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04亿元,新增利润3.93亿元。

《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要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科技局2007年工作要点。

下载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要点[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局2021年工作要点参考(推荐阅读)

    科技局2021年工作要点参考范文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

    工作总结工作

    蓬镇镇综治政法工作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立足辖区治安实际,以维护区域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综治工作服务中心为平......

    工作总结工作

    我叫***,1983年3月9日出生,原籍*****,2002年10月入党,2004年6月毕业于*****,获学士学位。2004年参加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试用期一年,工作单位**乡人民政府,2004年9......

    电信分公司党总支工作总结工作要点(5篇范文)

    电信分公司党总支工作总结工作要点一年来,我公司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企业中心任务,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维......

    平坝县教育和科技局2012年工作要点

    平坝县教育和科技局2012年工作计划 1、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精神、新时期贵州教育精神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2、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

    2007年科技局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二......

    2009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Xx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关键一年,奋进中的Xx对科技创新承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

    2019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市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范文汇编2009年,是xx市加快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关键一年,奋进中的xx对科技创新承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